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抗战之基地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公子洛
过了一会通讯兵得到了司令部的回应,让铜山上尉嘴都气歪了。
电报上写着:“增援部队,早已派出,可惜途中遭到红叶寨土匪伏击,损失惨重已经退回。”
重山少佐还对他强调了一句,“增援路途危险,司令部重新组织部队有困难,希望铜山上尉善用兵力,争取全歼第七游击纵队!”
铜山上尉看到这一句时,差点没拿刀把电台给劈了。
可惜,他再如何恼怒,都阻止不了这次的歼灭战失败的结局。
逃出生天的第七纵队,一直跑了一个晚上,跑出去十几公里,才在山里头停了下来。
队伍又渴又饿,刘奇派出了一队人马,出去找村民借点粮食,顺便也打探一下消息。
等借粮的队伍回来时,又给他带回来一个令他惊讶的而消息。
刘奇拿着一个馒头,惊讶的对手下的排长问道:“你说,这次鬼子的援兵,是在路上被土匪干掉了?!”
排长点点头,说道:“是的,山外头都传遍了,红叶寨的人马,他们的战绩非常彪悍,已经干掉很多鬼子了!”
“又是红叶寨!”刘奇喃喃道。
这支队伍的大名,他早就听说过了。
可是刘奇一直不相信,一伙土匪,能打出那么彪悍的战绩。
现在,他也被对方救了,刘奇不得不相信,红叶寨可能真的非常强大。
他看着手里的馒头,不禁想到:“看来,是得找个机会,和这帮强人联系一下了!”





抗战之基地崛起 第228章 马车和发电机
第228章 马车和发电机
清晨的红叶山上,在太阳刚刚升起时,就响起了起床的铜锣声。
王霄迷迷糊糊的翻了个身,用被子闷着头,准备再睡一会的。可紧跟着响起队伍的操练声,把他彻底吵醒。
他颓废的从床上坐起,揉了揉还有些发木的脑袋。
昨晚上,他带着人一直弄到一点多,才把卡车拆的稀巴烂的,拉回了山里头。
到最后,连火把都换了好几根。
大家也都累的不行,车壳子,干脆就是暴力拆解的。
回到山里,把各种零件随便一扔,大家洗都没洗,倒头就睡了。
王霄清醒了一会后,立刻就受不了自己身上的味道了。
机油味,加上汗臭味,身上感觉还黏糊糊的。
他跳下床,决定先回一趟基地,把卫生问题和肚皮问题一起解决一下。
走出门,骑上摩托车,一会功夫他就到了三山谷。
回到基地,王霄二话不说,直奔澡堂而去。
在澡堂里舒舒服服的泡了个澡,才换上干净衣服,吃了一顿小梅姐做的早餐。
久违的味道,让王霄差点吃撑到了。
不过整个人也重新恢复了活力,开始准备今天要忙的事情了。
首先的,肯定是那堆卡车的零部件了。
这些东西,要想好好的利用,还得他亲自出马。
不过,那些钢铁,还是交给王柳喜的铁匠铺回收的好。
王霄找到了王柳喜,让他带着自己的学徒,一起来到了红叶山。
在山后的军营里,柱子和马三正带着人,守着地上堆成小山的各种卡车零件。
王柳喜看着那堆零件,惊讶的看着王霄,问道:“少爷,这些东西,是个什么鬼?”
王霄走到发动机旁,说道:“卡车,被拆了,你看看,那些铁壳子拿回去能打点什么农具。”
王柳喜看了看车壳,敲了敲,说道:“少爷,这些钢铁的质量都还不错啊!”
“都是鬼子炼的,还算可以吧。”王霄不置可否的说道。
这些钢材,他还真的不是太看得上眼。
可就是他这漫不经心的态度,让王柳喜更加的惊讶。
这可是地道的钢材,不是王柳喜在铁匠铺打出来的那些铁器。他们的手工作坊,要想弄出好钢来,非得千锤百炼才行。
王柳喜摸着那些钢铁,兴奋的说道:“少爷,要是用这些钢铁制作弹药复装线上的设备,就不用经常更换修理了!”
现在的复装生产线,用的器械都是王柳喜打造的。可是因为材质不行的缘故,用一段时间,就要准备修理更换。
这倒是个意外之喜,王霄也没想到。
不过最先动手的不是这个,王霄蹲下来,拿过工具,拆下来几个轴承,递给王柳喜,说道:“你看看这个,我们重新做几辆好板车,以后运送物资也会方便很多!”
王柳喜没见过轴承,接过来好奇的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王霄无奈的站起来,拿着一个轴承,转起来演示给他看,说:“这叫轴承,负责转动用的。”
“这,这玩意转这么快呢?!”王柳喜惊喜的看着王霄手上的轴承,轻轻一拨就滴溜溜的转个不停。
他虽然没见过这些现代工业品,但是身为铁匠的眼光,却立刻看出来这种东西的好处。
“少爷,要是用这轴承套在车轴上,板车跑起来就轻便多了!”王柳喜激动的说道。
王霄点点头,说道:“就是这个道理,而且,我们坐四轮的板车,在套上几匹马来运输,以后运送物资就轻松很多了!”
他早就有心改变基地的运输方式了。
现在要想运送些什么东西,全都靠人力,要不是独轮车,要不就是板车。
总之就是得靠人,速度上不去不说,效率也很低。
王霄准备让朱贵从宣平县买些马回来,到时候,把基地联通红叶山的路再拓宽平整一些,就可以用马车来回运输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先把马车给做出来。
王霄带着王柳喜,和他一起在房间里,把马车的图纸一起弄了出来。
这方面,有了复装弹药技能的王柳喜,已经有了关于机械制图的知识。
王霄也终于不用一个人了,每次涉及到这些东西,都是他一个人鼓捣。现在两个人一起,速度就变得快很多。
根据那些汽车零件,两人花了一上午时间,把马车图纸给弄了出来。
“喜子,这些马车,就交给你来弄了。”王霄拍着王柳喜的肩膀,对他说道。
王柳喜点点头,带着自己的学徒们,开始动工了。
王霄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他带着之前跟着自己拆车的十个青壮,让他们将那台发动机搬进了红叶山后的地洞里。
现在的红叶山,已经在不间断的修建下,被掏空成了一座堡垒。
在山背后的一侧,里面有很多加固过的洞穴,除了战时作为防炮洞使用,还兼顾着各种功能。
王霄把发动机放进这里,也是为了到时候,将红叶山阵地全部都通上电。
到时候,就算是夜间,也绝对不会影响到阵地的作战。
王霄想过,其实把改造的发电机放在基地,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它的用途。
可是现在鬼子的威胁如阴影一般笼罩,一切行动的出发点,还是只能以战斗优先了。
他带着帮手,一整天都蹲在洞里头,改装着这台发动机。
到了晚上的时候,总算把所有的改造都弄完了。
王霄让人送来一壶汽油后,准备发动一下这台改造出来的发电机了。
消息被传了出去,立刻吸引了山上的队伍围观。
洞口里三层外三层的,都是好奇的脑袋。
洞里头,王兴祖和几个头目,也都站在一旁,看着浑身油乎乎的王霄,在对发电机做着最后的检查。
“好了!”王霄最后检查了一遍,确定没问题后,说道:“准备发动!”
他扭动点火开关,发动机震动了几下后,发出一阵白烟,就咚咚咚的响了起来。
王霄又合上几个开关,通上电,他临时接通的卡车上的大灯,立刻亮了起来。
这神奇的一幕,让围观的人都惊呆了。




抗战之基地崛起 第229章 基地发展
第229章 基地发展
“这东西,不是跟小鬼子炮楼上的灯一样的吗?!”
看着将洞内照亮的车灯,马三惊讶的说道。
王霄点点头,说:“都是灯,不过没他们那探照灯亮。”
红叶山上的这帮人,除了那些十四师的人,其他都是些山里的农民,那见过这种东西。
一个个的,就像看见什么神奇的物件一样。
再看王霄的眼神,恨不得跪地上磕头了。
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大部分根本就没用过电。就像红叶山工事上,晚上巡逻的时候,也是用的火把照明。
王霄的种种的举动,对他们来说,就好像天人一般神奇。
王兴祖看着车灯,开心的拍着王霄的肩膀笑道:“臭小子,有一手啊,以后晚上就能用灯照明了!”
“嗯。”王霄点点头,说道:“把发电机放这,就是这个原因。”
他看了看短短的电线,皱了皱眉,说道:“不过现在没多少电线,还牵不了太远,而且山里汽油也不多。”
王霄关闭了发电机,洞里头突然一静。
刚刚吵了那么一会,他就感觉脑袋都要吵懵了。
马三听到王霄的话,大咧咧的笑道:“少爷,我们没有,小鬼子有啊!以后出去打完小鬼子,全都搬回来!”
“是这个道理!”王霄哈哈一笑,说道:“没有东西,就找小鬼子要!”
洞里头,听到他的话,众人纷纷发出哄笑声。
王霄看了看时间,已经到了吃晚饭的点。他这两天实在有些累到了,也没心思在做其他的,吃完饭倒头就睡了。
等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就发现军营的空地上,已经放着一个四轮的马车。
马车的模样不太好看,没有什么油漆,零件一看也是东拼西凑出来的。
见王霄过来,王柳喜激动的指着马车说道:“少爷,你看看,我们昨天先弄了一个出来。”
王霄围着马车看了一圈,特别的趴下来,还看了看底盘。
他在图纸上特别的设计过,利用卡车上的弹簧,将底盘设计成了有弹性的。
中国以前的各种车,都是没有这个玩意的,所以跑起来之后那个颠,简直不能坐人。
王柳喜见他认真的检查弹簧,就好奇的问道:“少爷,你说的这个减震装置,真的有你说的这么好使?!”
王霄站起身,拍了拍手,说道:“你坐上去跑起来,就知道减震的好处了。”
“那我得试试!”王柳喜半信半疑的说道。
王霄对他解释的减震,可是说的让这个铁匠都有些不敢相信,几根小小的弹簧,就能让车子跑起来不在被颠起来,还真的是夸张地不行。
他爬上车,又让几个徒弟推着马车,在军营里转了几圈。
车子一跑起来,他就感觉到不同之处了。
马车和牛车,他绝对坐过,但是那感觉就不用提了,不把屁股颠坏就算是好的了。
可这辆马车,跑起来轻松迅捷不说,一些小坑小洼的,车身也不会被颠的东倒西歪。
王霄见他满脸惊讶的下了车,笑着没说话。
不说这车上装的弹簧减震了,就是那四个卡车上拆下来的橡胶轮胎,就绝对比一般马车的木头轮子不知道强多少。
见这种马车这么成功,王柳喜抛开了一切怀疑,带着徒弟们投入作业,准备利用剩下的零件,在弄出一辆卡车来。
鬼子的卡车,一共有六个轮子,至少可以造出来一个两轮的卡车来。
王霄看着新造的马车,想起来基地还没有马,就是耕牛也没有,全都靠着人力再耕田。
买牛马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西竹镇就别想了,整个镇子已经被小鬼子搜刮的干干净净。
在镇子里,出来那些大乡绅,其他人连根牛毛都看不到。
马匹就更不用想了,皖南山区的马本来就不多。
不过宣平县是肯定有的,那里是整个皖南少有的大县城,还有铁路通过,各种货物都很发达。
王霄现在也有了电台,还要想办法送到宣平县去,好跟朱贵联络一番。
不过首先得,还是得培训两个操作电台的人来。
王霄挑来挑去,最后还是老钟叔推荐了两个非常机灵的小伙。
他半信半疑的教了一遍,没想到两个小伙,很快就学会了操作。
不过这两个都是半大的小子,王霄考虑一番,决定把稍微稳重一点的那个,派到朱贵的身边去。
没办法,基地会识字的人不多,其他的现在都是带队伍的人,根本不可能派出去。
这两个小子,也是这段时间,在学校里学习之后才识字的。
王霄一边教导两个小伙使用无线电台,一边写了信,派李二田送往宣平县的朱贵,让对方买几头牛马回来的同时,再派人把无线电台接回去。
他在晚上,还得抽空编写密码本。
两边的电台联络,肯定是需要密码本的,不然一旦被鬼子抓住,一看就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了。
王霄自己是实在抽不开身,不然的话,他还想亲自去一趟宣平县。
朱贵在那边,他有些不放心。
有了电台之后,必须小心翼翼的,不让鬼子发现了,不然就会像三石一样,被鬼子消灭了。
回到基地,不出门的日子,比起在外面战斗更加的忙碌。
王霄还回基地检查一下屯田的情况,特别是新开辟的梯田,更是整个基地的重中之重。
他来来回回的跑,连小梅姐都顾不得好好看看,两人总是匆匆见面,就各自忙各自的去了。
在这个春天里,整个基地都在抓住难得的时光,拼命的发展着。
三山谷的南面,整座山坡已经被屯田部队和乡亲们一起,把树都砍了,也用火练了山。
接着被重新开垦,变成了一片片的梯田。
开始这个时候,又遇到了一个麻烦的事情。
新田是顺利的开垦了出来,可是灌溉又变成了麻烦的事情。
今天王霄被老钟叔拉过来,就是为了解决一下灌溉的事情,这里远离山谷的河道,地势又高。
单靠人力的话,怎么也没办法让整片田地都被灌溉到位。




抗战之基地崛起 第230章 初试电台
第230章 初试电台
王霄在检查梯田情况的时候,汪明闻讯跑了过来。
这个基地难得的读书人,如今已经完全脱去了身上的那点傲气,专心窝在山里教书。
王霄听老钟叔说过,对汪明的评价也很高。
他现在,也帮着老钟叔在处理一些基地的事情。而且特别认真负责,让老钟叔身上的压力,减轻了很多。
王霄看他提着长衫的下摆,脚步轻快的爬上来,站在自己的身旁。点了点头,冲他对汪明打了个招呼。
汪明和他并肩而立,一起看着脚下层层往下延展的梯田。
梯田里虽然还没种下作物,但是已经被翻整一新,看上去又整齐又壮观。
“少爷,今年春天,还没下过几场雨啊!”,汪明开口说道。
王霄点点头,表情严肃。
从开春以后,除了一场小春雨,整个皖南山区就再也没看到雨水的影子。
都说春雨贵如油,如今没下雨,对农作物来说,有可能就是一场干旱了。
马上就要种下作物了,皖南一直都是水稻产区,身为南方人也不习惯长时间吃面粉。
当初开垦梯田的时候,基地里,有人就提出过关于梯田的灌溉问题。
没办法把水引到山上,那梯田没水的话,就谈不上种水稻了。
不过当时王霄觉得有主意了,坚定的,让人把梯田先开了出来。
现在,到了灌溉的时候,基地的人都在等着,等他们神奇的少当家,再次展现出自己的智慧。
王霄其实心里也已经有了主意,前几天,已经加班加点的和王柳喜一喜,把引水的整个工程已经设计了出来。
当时预想的,各种比较难搞的材料,现在有了卡车上的各种零件,都也已迎刃而解。
汪明见王霄一直没说话,又忍不住说道:“少爷,灌溉的事情,已经拖不得了。基地里,乡亲们最近一直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王霄看了看他,见他脸上表情有些焦急,点点头说:“可以理解,一连都是大太阳天,气温也越来越高,他们肯定是着急今年的收成的。”
“是这样,而且,现在基地安全,大家最担心的还是粮食问题。”汪明说完,觉得这么说会让王霄误解,又解释道:“乡亲们也知道你能从外面带回粮食来,但是他们闲着,就觉得自己是在吃干饭一样,都有些不好意思!”
“哈哈!”王霄轻笑两声,笑着说:“他们的心思我理解,不过引水的问题,马上就能解决了,你去基地传达一下,就说三天后,让大家都来梯田这,看看我们的灌溉工程!”
汪明看他自信满满的表情,虽然心里还是不太放心,却没多说什么,点点头就下去了。
王霄看着他提着长衫,轻快的背影。又看到张仪儿正往上山跑来,脑后的马尾辫随着步伐,一抖一抖的,显得非常的活泼可爱。
看到她,王霄知道肯定是今天准备的电台发报试验,现在已经准备完毕了。
回到基地,他比在外面打鬼子还要忙碌一些。
基地还是缺少人才,各种事情,都要他亲自盯着。
难得出来看看梯田的地形,也变成一种休闲了。
他没等张仪儿上来,就喊道:“小仪,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吗?”
“少爷,都准备好了,就等你过去了!”张仪儿抬起头,大声应道。
“好,你等我下来。”,王霄点点头,走了下去。
两人一同来到基地里,进了会议厅。
这间宽敞的会议厅,已经随着军营的搬走,变成了现在老钟叔办公的地方。
客厅里,摆了几张大桌子,还有墙边一排排的书柜。书柜暂时除了几本书,都是空荡荡的。
可王霄知道,随着基地的发展,要统计的事务越来越多,这些书柜以后就会被填的越来越满。
客厅里已经站满了人,老钟叔和汪明都在,还有他们的学生。
这些刚刚学会识字的年轻人,如今都已经开始帮他们的老师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了。
小梅姐也在,她也是最早发现王霄进来的人。
看到王霄,小梅姐开心的笑着说:“少爷,你来了!”
小梅姐的喊声,把正聚精会神的盯着桌上电台的众人惊醒,纷纷转头恭敬的喊起了少爷。
王霄点头回应着,一边快步走向电台。
操作电台的小伙,看到王霄过来,立刻站起来准备让开。
王霄伸手按住他的肩,说道:“别起来了,你来操作,以后这东西就是要交给你的。”
小伙激动的点了点头,重新带起耳机。
老钟叔皱眉看着桌上的电台,说道:“少爷,这玩意,真的能听到那么远传来的声音吗?”
汪明在外面读过书,据说还是北京的大学,见识也要大很多。他对老钟叔解释道:“这个电台,据说能从几百里外,都能传送通话过来,是很强大的通讯工具!”
王霄笑了笑,纠正道:“没那么神奇,这个电台,最多也就五十公里的样子,换一下,也就是一百里路,而且还要在开阔地带不然信号也差。”
“哗……!”
他的话,让客厅响起一片惊叹声。
老钟叔惊奇的看着桌上的大方盒子,哑然说道:“还是那群洋鬼子弄得东西厉害,真是不可思议!”
王霄没说话,摸着下巴看着这台古董电台。
他说是古董,其实,系统提供的这两个无线电台,却比小鬼子用的要先进很多。
自带发电机,而且功率也很大,接收和发送范围,也足足有大几十公里。要知道,小鬼子的步兵步话机,也才几公里的通话距离。
这种东西,在鬼子的部队里,也是拿给特殊部队使用的。
至少,王霄推测,在整个宣平县境内,估计只有现成的司令部才会有。
他现在拿着这个当做情报工具,简直就是牛刀杀鸡一样。
王霄又有些得意的想到:我的队伍,就是要小而精!
操作电台的小伙低头摆弄了一会后,抬头对王霄说道:“少爷,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
他一说,房间的人纷纷看向王霄,等着他下达开始的命令。




抗战之基地崛起 第231章 灌溉系统
第231章 灌溉系统
“开始吧,准备呼叫红叶山军营。”王霄点点头,说道。
小伙在众人的注视下,有些紧张,颤抖着手拿起桌上的话筒,结结巴巴的说道:“这里是三山谷基地,呼,呼叫红叶山,呼叫红叶山。”
王霄见他红着脸,紧张的脑门直冒汗,嘴角忍不住笑了。
不过小伙紧张之下,还是没有忘记王霄几天培训的内容,按照流程开始红叶军历史上的第一次远距离呼叫。
电台上的灯管闪着光,客厅里安静的很,在场众人都屏着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
终于,耳机里传来了滋滋啦啦的电流声。
“这里是红叶山军营,听到请回答!”
1...7071727374...5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