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君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闲听落花
 李苒站在这一团寒暄之外,细细打量着河间郡王府这个二门。从雕刻着不知道什么典故的影壁,看到古老高大的银杏树,以及另一只角上那棵枝繁叶茂,开的正盛的金桂。
 房子易建,古树难得。
 “让她跟着我。”陈老夫人一把拉住要去拉李苒的三娘子李清柔,和曹夫人笑道:“你也知道,这姑娘跟三姐儿她们可不一样,三姐儿她们都是只知道玩笑的傻妮子,可看不住她,三姐儿去找你琳姐姐玩去,不用管她。”
 “老夫人想的真周到。”曹夫人一脸笑。
 唉,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可没拿这位姑娘当自家人看,得让人提醒琳姐儿一句,别说错了话。
 王老夫人一行几人进了月洞门,曹二奶奶留下来帮忙。
 她和曹夫人是同族堂姐妹,出嫁前关系不错,出嫁后来往的很密,十分亲厚。
 曹夫人示意曹二奶奶等一等,先招手叫过心腹丫头,低低吩咐了几句,让她赶紧去给大娘子霍文琳提个醒儿,至于婆婆杜王妃,比她精明多了,就不用她操心了。
 曹二奶奶看着曹夫人吩咐好,才过去两步说话。
 “怎么穿成这样?听说是你的衣服?”曹夫人往月洞门里努了努嘴。
 进宫那回,曹二奶奶没去,这是自李苒到长安侯府以来,她们堂姐妹头一回见面。
 “这事儿,真不能怪我们夫人。”曹二奶奶压低声音,“本来谁也没说这衣服不衣服的事儿,是侯爷,特特打发人传话给我们夫人,说什么她头一回进宫,多少只眼睛都看着呢,让夫人多操点儿心,还说什么外头现买的衣服,只怕不合适什么的。
 你也看到她了,我们三娘子比她矮半头,倒圆了小半圈,那衣服怎么穿?只能从我这儿找,侯爷既然说了,夫人就吩咐我,把最值钱的衣服拿出来,夫人说的明白,最值钱的衣服。”
 曹二奶奶重重咬着最值钱三个字。
 曹夫人唉了一声,一脸无语,片刻,也压低声音,“你们夫人,这股子怨气可不小。”
 “这事儿……”曹二奶奶一脸干笑,“你看我们夫人,咱们家老祖宗说过一回,我们夫人那样的,一看就是个好生养的。
 从嫁进李家,十二年里头,生了三子三女六个孩子,这还是我们侯爷在外头东征西战,不怎么在一起呢。
 荣安城那时候,我们夫人正怀着三娘子,那之后……”
 后面的话,曹二奶奶没说下去,只摊着手。
 三娘子是她们府上最小的孩子。
 “唉,”曹夫人况味不明的叹了口气,声音压的更低,“我听我们王妃说过一回两回的,说你们夫人和侯爷青梅竹马,患难夫妻,从前那些年,情份深得很。”
 “青梅竹马是真的,患难夫妻也是真的,一块儿qiāng林箭雨中搏过命呢。情份,那就不知道了,我嫁过来的时候,就是现在这样,侯爷在前院,夫人在后院,隔了半个府,除了过年过节,没在一个桌上吃过饭。”
 曹二奶奶跟着叹气,她听老夫人身边的老嬷嬷说过一回,老夫人待夫人好成那样,是因为心疼夫人受的委屈。
 “前儿从宫里回来,我们王妃感慨了好久,说她从小儿就听说那位公主这个那个,神仙一样的人品,王妃说她没见过公主,说听我们王爷说过,是真真正正的神仙一样。
 就看那位姑娘,说句老实话,要不是亲眼看到,让我怎么想,也想不到长的像你们侯爷,也能好看成那样。
 经过这样神仙一样的人物儿,回头再对着你们夫人,是有点儿……”
 曹夫人抬手掩着嘴,轻咳了几声。
 “唉,可不是。这事儿,我瞧我们老夫人那意思,挺抱怨皇上的。”曹二奶奶往曹夫人身边凑过去,耳语道。
 “也是……”曹夫人正要再说话,婆子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又有客人来了,曹夫人忙止语迎上去。
 
暖君 第9章 光棍一根
 李苒清清楚楚的听着那些你来我往的寒暄,在进了月洞门不远的分岔路口,不用谁说话,就跟在了陈老夫人和张夫人这对婆媳身后。
 张夫人不时回头瞄她一眼,见李苒肆无忌惮的东张西望,心头那团恼怒越聚越多。
 她觉得她又把这身衣服穿出来是故意的,现在这样全无教养的东张西望,也是故意的,故意要给她难堪,故意要惹她发脾气训斥她。
 她极少发脾气,也极少与人计较,可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她,她心里就有团火生出来,她的一举一动都让她看得刺心恼火。
 “你别理她。”
 陈老夫人拍了拍张夫人,没有压低声音,明显就是要说给李苒听到。
 “她既不是你生的,又没在你手底下长大,教养的好不好,懂不懂事,跟你什么相干?享国四百多年的陆家,这血脉也就这样,怪不得气数尽了。”
 张夫人嗯了一声,气息渐平。
 阿娘说得对,她怎么样,不关她的事儿,也不关长安侯府的事儿。
 李苒听着陈老夫人的话,心平气和,嗯,这话说的很对。
 这座河间郡王府,有新有旧,假山上岁月斑驳,兰草长在青苔中,透着幽幽古意,和长安侯府清一色儿崭崭新的模样很不一样,看来这是家有年头的世家。
 当然,也可能府旧人新,毕竟,这是个崭崭新的王朝,理应有一批崭崭新的新贵。
 李苒一路走一路看的兴致盎然,不知不觉就到了一座四周摆满菊花的大暖阁前。
 暖阁四周的门窗都卸了下来,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欣赏到姿态各异、美丽非常的菊花。
 暖阁里放了一圈窄榻,已经坐着十来位老夫人、夫人。
 侍立的暖阁台阶下的管事婆子迎上陈老夫人,恭恭敬敬的上前虚扶着陈老夫人,送进暖阁。
 暖阁里的人都站了起来,热闹亲热的见礼,招呼着陈老夫人和张夫人,眼角余光却带着几乎全部的注意力,瞄在李苒身上。
 李苒站在暖阁门口,仔细打量着暖阁。
 最先迎上前和陈老夫人寒暄的河间郡王妃杜氏看着李苒,和张夫人笑道:“这就是小苒姑娘吧,上次离得远,没看清,生的真是单薄。”
 “照我说,就不该让她出门。”正和另一位老夫人寒暄的陈老夫人扭头接了句,再看着诸老夫人、夫人道:“这是个不该有的人,可既然有了,也没办法再塞回去,就该找个地方,好吃好喝养到死,哪能让她出来?
 可安哥儿他爹说,这是皇上的意思,皇上的意思就皇上的意思吧,没办法,只能走到哪儿看到哪儿。
 你到那儿坐着,别给人家添乱。”
 最后两句,陈老夫人点着李苒,又点了点暖阁门口的拐角,虎着脸吩咐道。
 河间郡王妃杜氏带着一脸笑,含含糊糊不知道说了句什么,示意垂手侍立在暖阁门口的婆子,“在那边靠窗添张矮几,搬个舒服点些的椅子来,小苒姑娘喜欢吃什么?”
 杜王妃最后一句,看着张夫人,却又瞄着李苒,说不清是在问谁。
 “她虽说瘦,胃口却好,有什么拿些就行,不用格外费心。”张夫人一眼没看李苒,笑应道。
 杜王妃又吩咐了几句,让着张夫人,往榻上落座。
 婆子手脚极其利落,杜王妃和张夫人你谦我让两个来回,还没坐稳,小茶几椅子已经摆好。
 李苒不用婆子来请,走过去坐下,仔细看了看小茶几上摆的几样点心,掂了一块,一边咬着,一边欣赏着窗外如画般的景致。
 这家应该是有点儿年头的旧世家,点心很好吃,景色漂亮的耐看而低调,不象长安侯府,连花草都透着股崭崭新的的富贵味儿。
 和上次在皇宫中一样,满屋的老夫人、夫人们,从脸上看,仿佛都没留意到暖阁里还有李苒这个人,可各人眼角的余光,却织成了一张密密的网,笼在李苒身上。
 李苒慢慢吃着点心,喝着茶,看着景,听着落入耳中的话,心情相当的好。
 让她出门,是皇上的意思啊,真是好极了。
 这句话,是她这趟出门最大的收获。
 ……………………
 河间郡王府三公子霍文灿大步流星进了景华殿,一边和太子见礼,一边看着长安侯府三爷李清宁笑道:“三郎,你那个妹妹,今天又是那天进宫那一身,你们府上……”
 后面的话,霍文灿没说下去,笑起来。
 “这是你太婆的意思吧?”太子转头看向李清宁。
 “真不是,是阿爹,也是好意,让给她挑一身贵重些的,您也知道,我们府上不养绣娘,一年做两回衣服,都是现请人回来做,这会儿不是做衣服的时候。”
 李清宁满身满脸的苦恼。
 “你不是说她穿什么都好看?既然穿什么都好看,那不是穿什么都无所谓?”李清宁斜着霍文灿。
 “你这话说的,嘿。”霍文灿一声干笑,不说话了。
 太子不知道想到什么,叹了口气。
 ……………………
 李苒吃好了点心,喝好了茶,看好了景,听足了闲话,在陈老夫人起身告辞时,款款站起来。
 满屋的老夫人、夫人装着没看见她,她也当她们都看不见她,跟在陈老夫人和张夫人身后,出了暖阁,在二门里会合了二奶奶曹氏和三娘子李清柔,上车回府。
 李苒回到翠微居,卸下那身铠甲,洗了个澡出来,正绞着头发,秋月从外面进来,吭吭哧哧禀报:老夫人打发人过来传话,说姑娘在河间郡王府点心吃多了,晚饭不能再吃,以免撑着。
 李苒眼皮都没抬的嗯了一声。
 她是吃了不少点心,也吃饱了,可老夫人传的这话,肯定不是为了她好,而是,老夫人对于她在河间郡王府的表现,很生气。
 她哪一条没做好?
 真是因为点心吃的太多了?
 肯定不是,应该是因为她没把她放眼里,她不怕她。
 李苒叹了口气。
 她上初一的时候,有一回数学竞赛,她自己报名,自己去考,拿了个省一等奖。
 校长带她到省城去领奖,回来之后,大会小会、公开私下,只要有机会必定批评她:没有礼貌,傲慢自大,自私自利,懒馋骄散……
 她惶恐不安的反省了一年多,后来偶然知道,校长的愤怒是因为:她竟然不认为她得到的这个奖、她的一切,都是校长的恩典,以及,她竟然不觉得她的未来如何,也将取决于校长。她竟然认为:她现在的一切,未来的一切,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知道了之后,她对校长,多添了一份浓浓的鄙夷,她甚至不愿意正眼看他,以至于,初中毕业,她考进省里最好的高中,到省城上学时,跟着她的,是满满一本子的负面描述。
 老夫人和校长这份异曲同工之妙,让她对这个陌生世界生出股亲切之感,人还是一样的人哪。
 李苒嘴角往下,扯出丝丝冷笑。
 她无牵无挂,孑然一身,活过死过,不怕活也不怕死,她不是不怕她们,她是压根没把她们放眼里。
 ……………………
 之后将近一个月,没有谁再让李苒去哪儿。
 李苒的日子十分规律:每天吃了早饭,就到书楼,一本本的翻看,中午饭就在书楼外面的小亭子里吃。
 吃了两天,李苒要求吃热腾腾的饭菜。
 秋月带着两个婆子,提了个小小的红铜火锅过来。
 从那以后,李苒就隔三岔五的对她的饭菜提一些小小的要求,比如:她不喜欢吃鱼,比如菜有点儿淡了,比如汤太油了,比如她不喜欢吃羊肉……
 进了十月,一天比一天冷,可李苒的厚衣服,一件也没送过来。
 秋月挖空心思,找到个借口,凑到府里总管事任嬷嬷面前,东拉西扯了半天,倒是任嬷嬷干脆,不等秋月问出来,就直截了当的告诉秋月:
 老夫人说了,今年夏天赶着收成时下了几场雨,一多半粮食没收上来,收成不好,这一年就得节俭些,今年的秋衣冬装晚两个月再说,先穿去年的衣服吧。
 秋月回来,想了无数说辞,提着颗心等着李苒问起这秋衣冬装,她要怎么怎么的挡回去,让她无话可说。
 可李苒仿佛压根没意识到还有秋衣冬装这件事,半个字没提过。
 在有一天早上,李苒让她抱着榻上那床薄锦被去了书楼,在书楼窗台上,裹着锦被,跟着太阳换着窗台看了一天书之后,秋月觉得这位姑娘应该是不会问起秋衣冬装了。
 意识到这个不会问起之后,秋月那颗心没往下落,反倒又提的高了些。
 这位姑娘不简单这事,她是认定了的,既然不简单,那秋衣冬装这件事,肯定不会就这么好好儿、啥事儿也没有的过去。
 她总觉得,得生出点儿什么事儿,说不定还是件大事。
 唉,她侍候了她有两个月了,可对这位姑娘的脾气性格,除了知道她能一天一天的不说话,一连几天不说话之外,别的,一无所知!
 唉,听说当皇帝的,一个个先得圣心难测,看样子是真的,眼前这位皇帝的外孙女,就是个测不到的。
 
暖君 第10章 说走就走
 离书楼不远不近的一座假山后头,二奶奶曹氏和奶娘袁嬷嬷紧挨假山站着,看着裹着薄锦被,晒在阳光里看书的李苒。
 “这事儿可真是。”袁嬷嬷撇着嘴,“要是再下一场雨,只怕得裹着被子出门了,这叫什么事儿,要是让人看见……”后面的话,袁嬷嬷没说出来,只啧啧了几声。
 “看见怎么了?老夫人和夫人可不怕人家看见。”二奶奶曹氏嘿了一声,“阿娘说过一回,说咱们老夫人和夫人,不上台面也不上台面的坦坦荡荡,不藏不掖,结亲前看着什么样儿,嫁过去就是什么样儿。”
 “那倒是。可这不让人家穿暖,也太……”袁嬷嬷摇头啧啧,这太丢人了,“还不如干脆发句话,别让出门得了。”
 “能发话就好了,皇上发过话,说是别拘着她。”二奶奶曹氏下意识的压低声音。
 “就算有这个话,这不给人家衣服……”袁嬷嬷撇着嘴,她还是觉得太丢人。
 “不就是因为太不上台面,”二奶奶曹氏明白袁嬷嬷没说出来的意思,嘿笑连连,“河间郡王府才不肯跟咱们府上结亲。”
 “老夫人还存着这份心哪?”袁嬷嬷高挑着两根眉毛,一脸八卦。
 “三公子和琳姐儿这亲事,一天没定下来,老夫人和夫人这份心哪,就死不了。”二奶奶曹氏声音压低,“前儿夫人拿了三姐儿几幅画,让我拿给堂姐,让堂姐再转给三公子,说什么请三公子指点指点。”
 “三公子不是早就说了,要娶个才貌俱全的?还是当着夫人的面说的。”袁嬷嬷眉毛抬的更高了。
 “老夫人和夫人都觉得三姐儿这貌上可一点儿不差,不但不差,还有条好生养的长处呢。”二奶奶曹氏话没说完,就笑起来。
 袁嬷嬷唉了一声,也笑起来。
 ……………………
 天冷的很快,秋月等翠微居的丫头们撑不住了,扔下李苒一个人一身单衣,穿上了薄棉袄。
 这天一早上,天就阴沉沉的,李苒裹着薄被坐了片刻,站起来,挑了十来本书,连同锦被交给秋月抱着,出书楼往回走。
 秋月暗暗松了口气,姑娘总算冷的受不住了。
 李苒沿着中间那条宽宽的青石路,到转向翠微居的路口时,没拐弯,还是往前。
 “姑娘,该转弯了。”秋月急忙提醒,
 “嗯,走走。”李苒脚步依旧,只随口应了一声。
 “哎……”秋月只哎了半声,后面就没音了。
 算了,走走就走走吧,翠微居跟书楼差不多冷,与其回去冻着,还不如走走暖和暖和。
 她找过任嬷嬷。
 任嬷嬷说:老夫人说了,虽然现在富贵了,可也不能奢侈无度抛费东西,这个天儿可不算冷,用不着炭盆,当年她和夫人过日子,哪知道什么叫炭盆?
 要是她家姑娘觉得冷,让她家姑娘去找老夫人说话。三娘子屋里的炭盆,也是三娘子找老夫人说了,才现添的呢。
 这话她没跟姑娘说,她觉得她说不出口。
 反正,姑娘也从来没提过炭盆的事儿。
 秋月抱着薄被和十来本书,跟在李苒后面,烦恼的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一抬头,见李苒离二门只有几步远了,在她反应过来,哎出声前,李苒抬脚迈出了二门。
 守二门的两个婆子一个抱着只手炉,一个握着杯茶,瞪眼看着李苒出了二门。
 她们看门,看的是下人们不许随意进出,可从来没领过不许主子们随意进出的吩咐。
 这位姑娘,毫无疑问,是位主子。
 秋月一声哎字,正要冲出去,两个婆子反应过来了,眼疾手快的拦在秋月面前。
 一急之下,两个婆子倒生出了智计,“你追上有什么用?难道能强拉回来?还不赶紧去禀告上头!”
 秋月一想可不是,掉头就往荣萱院冲过去。
 两个婆子看着秋月跑的书都掉地上了,对视了一眼,抱手炉的婆子将手炉塞到另一个婆子手里,“得跟任嬷嬷说一声,你看着门儿,唉哟!这事儿!”
 李苒出了二门,脚步就更快了。
 她头一回进府时,就转圈仔细看过这个二门,这会儿目标明确,直奔离她最近的一个侧门。
 侧门外,两个门房正面对面站着闲磕牙,李苒从两人中间穿过,下了台阶,走到巷子中间了,两个门房才反应过来。
 “哎!”一个门房抬脚就要追出去,却被另一个一把揪住,“不能,那个,你看……是那位不是?”
 “唉哟可不是!”要追出去的门房猛一跺脚,那位可揪不得。
 “你看着,我去禀报,得赶紧!”
 出了府门,李苒脚步更快了,到巷子口,一头扎进热闹的人群中,才缓缓吐出口气。
 ……………………
 秋月一阵狂跑,冲进荣萱院时,十几本书早就掉光了,只有那床薄锦被紧紧抱在怀里。
 “不得了!老夫人,夫人,姑娘……姑娘,跑了,跑了!”秋月跑的嗓子干的火辣辣的痛。
 “跑了?好好说话!什么叫跑了?”陈老夫人一下子直起了上身。
 “是,就是,出了二门了,今天冷,姑娘说走走,走到二门,就走了!”秋月急的眼泪都下来了。
 这事儿可不能怪她!
 “把那被子给她拿走!抱着床被子到处跑,成什么样子!”陈老夫人先训了秋月一句。
 “你去瞧瞧,到底怎么回事。”张夫人吩咐跟在身边的大丫头小福。
 小福刚出垂花门就折回来了,后头跟着二门管事雷嬷嬷。
 雷嬷嬷进屋,垂手禀报:姑娘从侧门出去,走的很快,这会儿已经看不见了。
 张夫人挥手打发了雷嬷嬷,看向陈老夫人。
 陈老夫人看了她一眼,往后靠到靠枕上,“她自己要跑,这有什么办法?皇上说了,不要拘着她。”
 张夫人嗯了一声,端起杯子,低头喝茶。
 秋月一脸茫然,看看陈老夫人,再看看张夫人,好一会儿,若有所悟。
 这是巴不得姑娘跑了?
 也是,跑没了多省心呢。
 真跑没了,她就不用天天提心吊胆难为无比了。在老夫人院里当她的二等丫头多省心呢。
 现在在翠微居做这领头大丫头,活多了不知道多少,天天担忧操心,可月钱却一文没涨!
 ……………………
 李苒全身贯注在身后和身边,走过十来间铺子,见毫无异样,才真正松了口气,放慢脚步,仔细打量起周围。
 她打量四周之前,周围的人早就都在看她了。
 她一身衣着,都是绫罗中的上上品,上衣裙子都压着金线的边儿,头上更是金光闪闪,富贵的让人得眯着眼看。
 可一身衣服却又单薄的一看就是夏装,冻的鼻头发红脸发青。
 而且她还十分漂亮,走在街上,实在是惹眼极了。
 李苒一口气松下来,只觉得冷的透骨,左右看了看,冲着旁边铺子里直着两只眼,看她看呆了的伙计过去,站到他面前,在伙计一张脸涨红的同时,笑问道:“请问,最好的成衣铺子是哪家?怎么过去?”
 “啊?成衣铺子?”伙计有点儿懞。
 “我要买衣服,买最好的衣服,到哪里?”李苒怕他没听懂,换了个说法。
 “那里那里,玲珑坊,前面,往东,再往北……”
 “多谢。”李苒越过伙计,大步往前。
 玲珑坊,这名字挺好听。
 前面,往东,哪是东?
 没关系,到前面再问。
 玲珑坊不算远,李苒走走问问,很快就到了玲珑坊门口,先仔细打量。
 门脸不算大,门口正有一辆看起来跟她坐过的车差不多奢华的车子刚刚停下,门里几个看着就让人舒心的婆子迎出来,象是一对母女下了车,进了玲珑坊。
 马车往前,经过李苒,进了十来米外的一个院子。
 看样子是个高档地方。
 李苒径直往玲珑坊进去。
 “姑娘。”门口几个婆子愕然看着冻的鼻尖下垂着串清鼻涕的李苒。
 “我姓李,长安侯府李家姑娘,来买衣服。”李苒对着几个婆子,几句话说的清晰而慢。
 几个婆子更加愕然,不过作为商业精英,再愕然也没影响她们围上来招呼李苒,“李姑娘这边请,姑娘想看什么样的……姑娘要不要先喝碗姜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