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神级黄金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徐景行见老杨这德行,有点无语,直接转移话题,“老杨同志,生意不错嘛,赚了多少了?”
“嗨,转个辛苦钱,跟你没法比,你在柯城赚大钱了吧?有五十个没?”老杨知道他去柯城的事,但并不清楚具体情况,所以才有这么一问。
他不置可否的答道:“我赚的也是辛苦钱好不好,你动动嘴皮子就把钱赚到手了,可我还得动手,比搬砖都累,”说着蹲在老杨的摊位前扫了一眼,“有好货没?”
“你找什么样的?”老杨一听这话,就知道徐景行要买东西,眼睛立刻亮了。
“最好是文房用品,其次是古字画。”
老杨有点失望的摇摇头,“那些玩意儿的鉴定难度太大,我可玩不起。”
徐景行跟老杨认识了那么长时间,当然清楚这一点,老杨的摊位上很少有艺术含量太高的文玩类古董,一般多是杂项,书画类绝对不沾,文房用品也很少沾,最多搞一两件大开门的民国瓷。





神级黄金手 第302章 珍宝阁窗台下
徐景行这是在明知故问,但也是借此引开一个话题,同时也给老杨同志一个面子,来古玩市场买东西,不管老杨这边有没有,他这么问一下,表明自己是有心照顾他老杨的生意,只是他老杨没那个能耐吃不下而已。
同时呢,他也打算从老杨这边探探路子。
因此他听到老杨的回答并不失望,而是跟着问:“那你知不知道谁手里有这方面的宝贝?”
“嘿嘿,你想捡漏?还是花大钱买?”老杨贱兮兮的低声笑问。
他也跟着笑,“有漏子可捡,当然要捡漏了,快说,谁手里有漏子?”
老杨四面一瞅见没人注意到他,才低声道:“捡漏不难,前提是招子要够亮,我跟你这么说吧,那些人手里有宝贝,他们自己也不认识,但是呢,他们会把赝品也掺合进去混着卖,招子不亮容易吃药啊。”
徐景行嘿嘿一笑,“这个就不用你操心了,快说,谁手里有好货?最好就在市场上,我中午就要用呢。”
“就在市场上,珍宝阁的窗台下有个小摊位,摊主是个三十来岁的黄毛,他手里总会有些宝贝,不过千万要擦亮眼睛,别捡漏不成反打眼了,”老杨低声说道,然后直接身子笑问:“怎么,要给未来的老丈人送礼?”
“嘿嘿,不是老丈人,是老丈人他爹,”徐景行嘿嘿笑道。
“可以啊小子,都到这一步了,挺快的,不过也好,我就放心了,”老杨笑呵呵的打趣道。
“额,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徐景行纳闷。
“你有了小程,就再也不会打我家柳柳的主意了,嘿嘿,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老杨得意的笑道。
“呸,老杨同志你真够损的,等着,我去找柳柳姐告状,看她怎么收拾你,”徐景行佯装发怒。
老杨急了,连忙扯住徐景行的胳膊,“小子,你敢!”
“我怕什么?”
“嘿嘿,这个,咱们有话好好说,我再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不听!”
“跟黄毛有关的,”老杨咬着牙说。
“珍宝阁窗台下摆地摊的黄毛?”徐景行反问。
“对,就是他。”
“那你说吧,”徐景行当然没有真的跟老杨生气,但老杨愿意透露一些小秘密,那是再好不过的,说不定待会儿讨价还价的时候就能派的上用场。
老杨再次朝四面瞅了瞅才凑到徐景行耳朵边低声道:“那黄毛是替给人卖货的,说的好听点是别人的掌柜,说得难听点就是别人推出来的替罪羊,而且他是个文盲,也不认识什么宝贝不宝贝的,连货价都是别人替他定好的,左手边的最值钱,右手边的最便宜。”
徐景行听明白了,那黄毛手里的货来路有点问题,所以真正的卖家不出面,让黄毛来冒这个险。另外,黄毛手里的货是最左边的最好,最右边的最烂,要挑就挑左边的。
听明白以后,他心里颇为感动,因为老杨这行为,几乎相当于在拆同行的台子,如果被外人知道,那老杨很可能会有危险,毕竟这也算是断人财路了。所谓的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可是大仇啊。
所以他除了感动,心里更是沉甸甸的,决心把这个秘密烂在心底,绝对不会告诉第二个人。
神色郑重的点点头,“我明白了,放心,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事儿。”
“嗯,你不是个嘴碎的人,要不然我也不会跟你说这些,”老杨当然清楚徐景行的脾气,他别的本事没有,识人的能耐在这条古玩街上却独树一帜,自然清楚徐景行不是那种有什么都到处乱说的大嘴巴。
如果徐景行是那样的人,他老杨根本不会跟徐景行说这种秘密,甚至于根本不会跟徐景行有这么深的交往。
徐景行又跟老杨聊了片刻,这才起身告辞,临走的时候笑道:“等过两天去你家坐坐,我还给你带了点柯城特产呢,记住让柳柳姐多做点好吃的,我的饭量可大得很呢。”
老杨笑骂道:“想得美,到时候给你泡两碗方便面应付应付拉倒。”
“哈哈哈,你敢那么做,一定会被我柳柳姐和阿姨一起赶出家门的,”徐景行大笑一声,牵着程琳离开。
程琳也没忘记回头打招呼,“杨大叔再见,”等离开一段距离,才笑道:“看不出来,你的人缘挺不错啊,我记得你在这里呆的时间不长啊。”
徐景行笑笑,“是的,我摆地摊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满打满算,在这条街上呆的时间都不到二十天,不过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很奇妙的,跟老杨第一次见面就聊的不错,他也很照顾我,然后就这么相处下来了。”
程琳闻言感慨道:“是啊,很巧妙,就像咱俩,我也没想到咱们还有重逢的一天,小时候一直想你,长大后都忘记你长什么样儿了,要不是不想早点结婚,恐怕我已经嫁给别人了,嘻嘻。”
“这就是老天注定了咱们要在一起,嗯,传说中的天作之合就是形容咱们两个的,”徐景行笑嘻嘻的说道。
“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程琳笑着拍了徐景行一下,不过她眼里的幸福和甜蜜却也掩饰不住的流淌出来。
徐景行牵着程琳的手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可恍惚间却感觉整个世界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一般,在那个瞬间,他的眼里只有程琳一个人。
“珍宝阁,”程琳却没走神,看到珍宝阁的招牌后捅了捅他的腰眼低声道。
他回过神来,抬头看,果然看到了珍宝阁和珍宝阁窗台下的黄毛。
黄毛蹲在珍宝阁的窗台下,染着一头黄毛,看起来像个老牌的非主流,不过眼神挺机灵的,嘴皮子也很溜,正热情的招呼摊位前的顾客,只是嘴里的话在这古玩市场上有点别扭,感觉像是在搞什么日用品大促销,而非兜售古董,十句话里只有一句跟古董有关。
老杨的说的没错,这黄毛机灵是机灵,但是真没文化,一点古董相关知识都不懂。
或许,这也是真正的卖主选中黄毛的主要原因?




神级黄金手 第303章 紫砂人物像
徐景行看到黄毛的瞬间,边对黄毛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了最起码的心中有数。
心中有数,在讨价还价的环节才能掌握主动,当然,目前看起来甚至不怎么需要讨价还价,因为黄毛在兜售摊位上的物件是一般都是明码标价,几乎不怎么还价,还价也还的很少,估计卖主设定了最低成交价。
当然,这种情况下,黄毛要价也不会要的太高,毕竟自主权不在黄毛自己手里。
这么想着,拉着程琳蹲下去,从左边的物件开始查看。
黄毛的摊位上的物件数量也不算特别多,但种类不少,几乎所有品类的古玩都能在这里看到,而且每一件看上去都像模像样的,没有一眼假的东西。最起码在徐景行这个半内行眼里,这些物件看上去都是真的,就算是最右边的赝品也一样,不上手的情况下他也看不出真假,这说明黄毛身后的真正卖家不但有一条真古董货源,还有一条假古董货源。
千万别小看赝品的制作运输与销售这一条利益链,收入高的很,而且也是一个技术活儿,一般人作假做旧,只能糊弄一下什么都不懂的棒槌们;高手作假做旧,糊弄的是内行人,比如说徐景行这种一知半解的半内行,最容易在这种高手仿制的赝品上吃药打眼。
而且徐景行这种一知半解的半内行才是古玩行里数量最庞大的一个群体,也是财力最丰厚的一个群体,也是作假做旧高手们最喜欢的一个群体,为了糊弄徐景行他们这些半内行,作假者甚至不惜邀请一些美术或者书法高手参与其中。
比如说徐景行此时手里拿到的一只青花缠枝莲纹小碗,底款是“大清道光年制”的六字篆书青花款,无边框,口沿描青,外侧画着惟妙惟肖的缠枝莲纹,画工很流畅,单纯的绘画和书法水平来判断,这只小碗应该是道光年间的仿官窑产品。
在市场上,道光年间的瓷器市场价值普遍不高,就算官窑精品瓷器也比其他朝代的要第一个档次,民窑仿官窑的作品价格就更低了,但再低那也有上百年的历史,是真正的古董,也能卖到小五位数。
如果是以前的徐景行,看到这只小碗,就一定会把它当做是道光年间的官窑仿民谣瓷器,如果价格合适转手卖掉能赚到钱的话,他就有很大的可能买下来。
然而这正是造假者的高明之处,他们专门制造这种中低端的瓷器,就是引诱徐景行这种人上钩,因为太高端的瓷器一般人不会轻易出手,就算出手也会找行家鉴定,成功率并不高;与之相反,这种中低端的货色虽然价格不高,但正因为价格不高,迷惑性强,所以出货量才大,赚的也多,风险还低。
当然,徐景行知道这只画工不错的小碗是赝品,并不是他的眼力提升了,而是如意手套的功劳,如意手套摸上去没有一丝灵气,自然不可能是古董。
刚才在老杨那边闲聊的时候,他随手拿起几件古董看了看,只要是古董,不管品质高低,里面都有一定量的灵气,与之相反,如果是赝品,就一点灵气都没有。
这让他基本上可以肯定,如意手套所需要的“灵气”,只有真正的古董中才有,虽然不知道这灵气是怎么产生的,但他完全可以凭借这一点来鉴定绝大部分古董的真伪。
也正因如此,他才可以确定手里这件迷惑性超强的青花小碗是赝品。
虽然知道这只小碗是赝品,但他还是问了问价格,“哥们,这只小碗什么价?”
“不二价,两千四,”黄毛扫一眼毫不犹豫的答道,说完又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果然如此!
徐景行暗自琢磨,如果不是自己有作弊手段,看到这小碗上的花纹和手写的底款,再听到这个价格,还真的会动心,因为那些花纹和底款确实很不错,虽然谈不上是什么名家,但也不是一般工匠所能具备的,搁在古代的匠人中,怎么都能算是一个角色了。
可惜,在现代,艺术从业者的数量太大,很多美术系毕业的学生不是改行了,就是走上这样的歪门邪道,这件小碗很显然就是那些人的手笔,而且看那画工的流畅程度和对款识的模仿程度,显然已经驾轻就熟。
当然,这种现象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先不说这种事情本就会无法杜绝的,就算有本法禁止,也不是他这么一介草民所能禁止的,他在这儿也不过是瞎操心而已。
这么想着,摇摇头,放下小碗继续挑选。
别说,老杨说的还真没错,靠左边的物件大都是真的,靠右边的大都是赝品,而且越靠左,黄毛的报价也越高,最左边的一只粉彩梅瓶,黄毛竟然直接报价十二万,虽然那确实是一件真品,但在地摊上,这样的价格显然有些过分,很多人一听这个报价便直接放手,这地方人这么多,万一不小心摔坏了,那得原价赔偿的。
徐景行在摊子前顿了一会儿,不用问价便把这些物件的大致价格都了解的差不多了。
知道大概的价格那就好说了,在心理价位的物件中挑最好的就行,挑来挑去挑到一只紫砂摆件,准确的说,是一件人物风景题材的紫砂雕像。
这尊雕像高约二十公分,背景是一座造型奇巧的假山,假山一侧有一丛竹子探出头来,主角是一个头戴方正巾帽身着襕衫的老者,老者靠坐在假山一侧,半坐半躺,右腿曲起,目视前方,一手抓着胡须,一手搭在身侧的石台上,放佛正在思考什么事情。
同时在石台上摆放着一只茶壶和一只能看到茶水的茶杯,在茶杯一侧还随意放着一只蒲扇。
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将一位悠然自得的隐者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之所以说是隐者,而不是一般老者,主要是因为雕像中的老者身处的环境看似悠闲,可神态中却隐隐的透露出一丝凝重之色,像是在忧国忧民一般。




神级黄金手 第304章 苏大胡子
另外从雕像中老者的容貌和神态以及穿着打扮,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那就是苏轼。
苏轼有个绰号叫做苏大胡子,意思是苏轼有一把大胡子,而雕像中的老者正是如此,一大把胡须很是茂密,另外方方正正的巾帽和非常有特色的襕衫都是宋代所特有的,所以看到这尊紫砂人物像的瞬间,徐景行便想到了大名鼎鼎的苏大胡子。
苏大胡子在人们的形象中是近乎于神仙一般的存在,不但文采好,字写的也好,还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虽然屡遭贬斥,可苏轼在有限的主政一方的经历中却为百姓坐下不少事实。
更重要的是,苏轼的性情非常平和,很有人情味,有关他的趣事故事多不胜数,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人物。
另外苏轼不但在文学、书法、绘画方面成就非凡,在医学、教育、水利以及烹饪等领域也大有成就,水利方面就不用说了,大名鼎鼎的苏堤就是苏轼主持修建的;烹饪方面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东坡肉。
当然,这只是苏轼一生中最出名的成就,事实上苏轼对当时的社会各领域的推进作用远大于这些名气。
这样一个人物,被人当做艺术创作的主角也就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而且一般的创作者,还真刻画不出苏轼身上那种复杂且非同一般的气质,因为苏轼名气虽大,可又非常接地气,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
苏轼本人性格乐观,为人大气,同时又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气质;他曾经身居高位,也曾经在偏于之地任职;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文学家画家,也是一个美食家和实干家,还是一个教育家和医学家。
一般人真的很难将这样一个人的全部特性在一件作品中刻画出来,徐景行自问也做不到。可是,这件紫砂雕像的创作者做到了,将本应休闲自在的外部环境和苏轼凝重沉思的表情结合在一起,立刻把苏轼身上那种复杂且矛盾的特质给刻画出来了。
这种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融合在一起的创作理念是非常大胆的,做不好就是四不像,做好了,那就是传神之作。
很显然,这件紫砂雕像非常成功。
只是一般人显然无法看不透这一点,尤其是黄毛和黄毛背后的真正卖家都没看懂这一件紫砂雕像,这才让这件雕像沦落于地摊之上。
如果是识货人,拿给真正的懂行人品鉴,最少最少也能卖到六位数。
可现在,黄毛的报价只有六百块。
六百块,简直是在侮辱这只雕像的创作者。要知道,现在随便一个紫砂手艺人,随便制作一件同样大小的紫砂器,市场价都不止六百块。
当然,如果不是黄毛等人不识货,也轮不到他来捡这个漏儿。
因此他想都没想的直接交钱,反正黄毛也不怎么砍价。
除了这只紫砂人物像外,黄毛摊位上的其他物件就不怎么入他的法眼了,不是说那些物件不好,而是品相一般,价格也一般,能买,但收藏价值不是很大,转手卖掉又赚不了几个钱,所以他也就没有再出手。
此时才刚刚十点钟,还可以再逛一会儿,再一个呢,他感觉就这么一件紫砂人物像有点拿不出手去,所以跟程琳商量着再逛逛,看看能不能再捡个漏儿。
程琳自然没有意见,搂着他的胳膊一脸幸福的点点头,感觉只要跟他在一起,干什么都是甜蜜的。
两个人就那么慢慢的逛,看到有趣的物件才会停下来看一看,只是失望的时候居多,好几件看着不错的物件,一上手却是赝品,让他很是郁闷。
转了一圈发现,这市场上的古玩中,确实是赝品居多,真品率真不足百分之一,反倒是黄毛那边还算良心,摊子上最少有反三分之一的真品,虽然价格高,捡漏的空间不大。
程琳也有些失望,劝道:“要不就这样吧,我爷爷那个人不太讲究这些。”
“你爷爷可以不讲究,我却不能不讲究啊,”徐景行笑笑,指了指前边的一个字画店,“要不,咱们买点好的宣纸?在柯城的时候本来想买点好的开化纸,结果一忙给忘了。”
“这个可以有,”程琳连忙点头,喜欢写写画画的人,纸张消耗最大,真放开手用,一个月得不少钱呢,一般宣纸就不便宜了,好点的宣纸就更不是一般家庭能负担得起的,她爷爷每个月就要用掉两三千的宣纸,这还是一般的宣纸呢,如果用好点的,一个月一万块都打不住,所以送宣纸当礼物,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送宣纸,得送对才行,不同的宣纸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宣纸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人,喜欢的宣纸也不尽相同,如果对这方面的东西没有比较系统的了解,一般人还真挑不到合适的宣纸品种。
徐景行当然不怕挑不对纸,拉着程琳进入那家书画店,就看到了柜台上一沓一沓的宣纸,便直接走过去,伸手用食指的指肚在纸面上轻轻摸了一下,但随即皱起眉头。
在如意手套有了异变之后,他右手的触感非常敏锐,所以只是指肚一摸,便发现这纸的表面太过光滑,不像是手抄纸。
要知道,宣纸一般来说是光洁度越高越好,但是,光洁度不等于光滑程度,光滑度也得比较适中才好,如果太光滑,那毛笔落在纸上就毫无着力之处,写出的字和画的画便容易失控,所以好的宣纸,光洁度是都一定的界限的。
好的宣纸,光洁度就在书画家们最喜欢的范围内,制作宣纸的手艺人,手艺越高明,对这个范围的把握也越准。
与手工纸相比,机器制作的宣纸看着也挺漂亮的,纸张的光洁度、细腻度比手工纸更高,然而使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墨色渲染效果跟手工纸比起来要差一些,写字画画时的手感更是天差地别。
所以他用手指这么一摸,便明白这些宣纸是机器制作的,因此摇摇头,直接开口问柜台内的中年人,“掌柜的,有好点的手抄纸不?”




神级黄金手 第305章 如雨入沙
中年人听到徐景行的话,微微一笑,一指徐景行刚刚摸过的宣纸,“这就是手抄纸啊。”
徐景行笑笑,“如果你这里只有这个档次的纸,那我可要走了。”
“哈哈哈,青年是行家啊,伸指头摸了一下就能分辨出来,”中年人闻言哈哈一笑,“开个玩笑,我刚才还以为你在装腔作势呢。”
徐景行也不以为意,“有红星的吗?我要特皮的生宣,四尺、八尺和丈二的各来一刀。”
“特皮的有,但不多了,而且价格有点小贵,不刀,”中年人一听徐景行这话,便知道徐景行是个真正的行家,不敢怠慢,但还是有些犹豫,怕徐景行出不起价,红星的宣纸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的品牌宣纸,最便宜的都在两千以上,特皮的价格更高。
所以中年人才有什么一说,而且着重提醒徐景行不刀,就是说不砍价。
徐景行当然不会就这么认宰,而是笑道:“一分价钱一分货,什么纸有什么价,是好纸,我肯定给相对应的好价,掌柜的只要不是狮子大开口就行。”
“嘿嘿,”中年人讪讪一笑,朝一个年轻人喊道:“小刘,去仓库里把那些红星的特皮全拿出来。”
不大会儿功夫,小刘抱着一堆宣纸出来了,轻轻地放在茶几上。这些纸都有包装,包装的还很精致,中年人取出其中一刀四尺的,打开封皮朝徐景行示意。
徐景行伸出手指,用指腹贴着纸面划过,感受到纸面上传来的阻滞感,满意的点点头,“是这个感觉,可以是试试墨吗?”
“当然可以,”中年人直接抽出一张放在茶几上,那边小刘已经把笔墨拿过来了,还有一个小的调色盘,里面装了点清水,准备的非常充分。
徐景行也不客气,抓起毛笔饱蘸浓墨,略一沉思在纸张边缘挥毫写下“水墨落纸如雨入沙”八个大字,仔细看墨汁落在纸上后的晕散效果,他更加满意,这才是可以写字画画的好纸,不光手感好,墨汁的晕散效果也特别出色。
就像他写的那几个字一样,“如雨入沙”,细细品味这四个字,就能感受到好纸与一般纸的差距。
“不错,是好纸,掌柜的,什么价?”徐景行放下笔问道。
中年人却看着他刚写的八个字有点走神,呆了一呆后问:“小老弟,你这一手字,很不错啊,师父是谁?”
“没有师父,跟着我爸学过一段时间而已,怎么了?”徐景行有点意外的反问。
“咳咳,你的字很不错,这八个字,我可不可以收藏起来?”中年人指着茶几上墨迹未干的八个字,小心翼翼的问。
徐景行心里一动,猜到了中年人的想法,咧嘴笑了,“那是我的荣幸,只是这八个字只是我随手写的,恐怕上不了台面啊。”
1...8182838485...4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