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神级黄金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说得再直白一点,这些木工就是给领队打下手的。
让一群平均年龄五十多岁的经验丰富的木工给一个二十出头的小青年打下手,谁能高兴起来?
徐景行听到这话,笑了一笑,没有戳破,而是顺着老白的话说道:“放心吧,跟别的工地上没什么区别,不过这边的木工活儿要多一些,要求也会严格一些,做的好了,奖金会很丰厚的,我想找你们来的人应该跟你们提过这一点了,对吧?”
“对的,刘工说过,”老白的眼里多了一丝兴奋之色,他们干活儿这么多年,还真没有碰到给发奖金的单位,他们可以说就是冲着刘毓芬许诺的奖金来的,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他们对自己的手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徐景行笑了,“这不就对了,大家都是来赚钱的,我也一样,想把刘工许诺的奖金拿到手,咱们必须齐心协力,精诚合作,除非你们不想要那些奖金,”说着顿了一顿,“想要吗?”
“当然想了,”老白笑了起来。
其他几个木工也跟着乐了,“肯定想。”
“就是冲着奖金来的,刘工跟我们许诺过,如果能按时按标准完成任务,所有人工钱翻倍,表现特别突出的,翻两倍,”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大声道:“但是,刘工说,这个标准是领队来定制的,我就想知道,这个标准是什么,怎么样才算表现特别突出?”
啧啧,这就是传说中的刺头啊?
徐景行饶有兴致的打量着面前的中年人,这个中年人身材不算高大,皮肤黝黑,手上的老茧快有一寸厚了,但手指却很长,看上去也很灵活。
这人,手上有活儿!
他凭借自己多木雕的经验立刻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然后笑着问:“老哥叫什么?”
“毛建勇,”中年人大声道,一点也不虚他这个领队。
他点点头,“那我就倚小卖小的喊你一声老毛吧,老毛,你刚才的问题正是我想跟你们说的,不过咱们干木匠的,最看不起什么人?最看不起耍嘴皮子的,所以什么是标准,什么是表现突出,咱们上上手就知道了。”
这话说得杀气腾腾,当然不是杀人的杀气,而是那种一点也不示弱的硬气。
你们不是问什么是标准吗?什么是表现突出吗?
好办,别打嘴炮,手下见真章!
对手艺人来说,手下见真章这种话,就相当于武林高手挑战对手时发出的战帖。
所以老白也好,毛建勇也罢,眼神立刻就不一样了,毛建勇更是毫不示弱的站起来问:“现在?”
他这个时候却选择了刹车,“当然不是我现在,我才画好设计图,又刚从市区赶来,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找到呢,你们不会是想让我今天晚上露宿荒野吧?”
“咳咳,当然不会,那,你打算住哪儿?”老白连忙摆手,目光又在安心身上扫过。
“当然跟你们一样住工棚了,你们这边看样子是没有空地方了,得重新搭建一个,愿意搭把手不?”他笑着问。
“小意思,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老白连忙点头,不过又皱起眉头,“可是,我记得好像没有多余的彩钢板了,用什么搭?”
徐景行也没想到这一段,不过目光在工地周围一扫,笑道:“这个简单,”说着一指附近的一处料堆,“那不都是现成的吗?只是要稍微花点功夫了,希望能在天黑之前搭好,搭好了,请大伙儿喝酒。”
“好!”
“走走走,快点开始。”
一听说有酒喝,几个木工的兴致更加高昂,穿鞋的穿鞋,拿工具的拿工具,一起离开工棚。
只有老白低声道:“小徐是吧,你打算搭个木头房?”
“对啊,这里就木头最多了,不搭木头房搭什么?”
“可是这里跟北方不同,这里潮湿多雨,而且多有蚊虫,你搭木头房,将就一两晚上没问题,可要是常住,怕是不太适合,”老白解释道,倒是一片好心。
他笑笑,“这样啊,不过没关系,我会做好防范的,跟我来吧,待会儿让你们见识一下古人的厉害,千万别太惊讶哦。”





神级黄金手 第222章 木拱桥
徐景行带着他手下这些木工来到料堆旁,围着料队转了两圈,指着料队里已经剥掉了外皮,削的光滑平整的原木道:“就它们了。”
这些原木都是高品质的松木,直径都在二十公分左右,长两米左右,而且大都非常直。这样的原木,加工起来会降低损耗,提高利用率,节约成本,是最受人欢迎的。
当然,买来这些原木可不是给他搭工棚对的,但拿过来用用也无关紧要,他搭个工棚才需要几根,跟这个工程即将消耗的原木量比起来,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何况他好歹也是这个工程名义上的“包工头”之一呢,用点原木给自己搭个工棚算什么?
木工人干活儿的时候还真不惜力,或许是为了得到“表现突出”这个评价,面对重达百多斤的原木,一人一根,扛起来就走,毛建勇甚至直接抗起两根,一肩膀一根,健步如飞的从徐景行面前走过,眼神里有点得意。
这些人有点摸不着徐景行的底细,但不妨碍他们先给徐景行一个下马威。
在建筑工地上,力气大的人是很受欢迎的,文文弱弱的小书生?抱歉,爱谁谁。
徐景行见状笑笑,也走到料队前,弯腰抱住一根原木,双臂一发力,直接抗在肩膀上。
一种木工见状呆了一呆,见他那轻松异常的模样,便意识到面前这个看起来有点书生气的年轻人绝对不是手无束鸡之力的书呆子,因此也就息了看他热闹的心思。
然而没等木工们说什么,徐景行又抱起一根原木,这次是单手,再一发力,又抗在了肩头。
老白见状急忙跑过来,想要伸手搀扶,他怕徐景行年轻气盛不自量力的跟人拼力气会憋坏自己,以前工地上不是没有这种事儿,经常有愣头青在别人的起哄下跟人比拼,有拼酒量的,有拼饭量的,有拼力气的,还有拼憋尿的,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儿都有,结果当然都比较惨,有的甚至把小命给拼丢了。
老白就担心徐景行是打肿脸充胖子,这二三百斤的原木压下来,轻则锦断骨折,重则内脏破裂,一个不慎就会魂归西天。
然而他刚过来,就见徐景行又一次单臂抱着一根原木搁在肩头,看到他走过来,还笑道:“老白,来,搭把手,再往我肩上搁一根。”
“啊?还要?”老白彻底傻眼了。
一根原木就是一百多斤,三根就超过了四百斤,四根就又五百多斤了。能扛起五百多斤的人本来就不多,能扛着五百多斤走几百米的人就更少了。而且原木不是杠铃,杠铃有握柄,重心也稳定,方便抓举,可原木这东西又粗又长很不好固定,重心一个不稳,立马就会栽个跟头。
普通人别说抗四根,就是一根都抗不起来,也就他们这些经常在工地上干活儿的人才有这个能耐抗一根,能扛两根就算是大力士了,比如说毛建勇。
扛三根?老白根本没见过这样的人,真有那样的力气,根本用不着到工地上混饭吃,除非是只有力气的憨子。
至于四根,老白更是想都没想过,因此一听徐景行的要求,顿时傻了眼。
徐景行晃了晃身体,笑道:“要不是我的肩膀上搁不住了,再来三根都没问题,尽管动手,我这人没别的优点,就是力气大。”
老白见徐景行确实很轻松,这才胆战心惊的抱起一根原木搁在徐景行肩膀上,刚想嘱咐两句,就见徐景行扛着四根大原木噌噌噌的往工棚那边跑了过去,那速度比正常人走路都快,跟小跑步一样,很快就超过了起步更早的木工们。
一种木工看着扛着四根原木疾步如飞的徐景行,一时间以为自己眼花了,直到徐景行把四根原木稳稳当当的立在地上,他们才回过神来。至于刚才还颇为得意的毛建勇,老脸已经红的跟猴屁股一样了,也不知道是羞的还是累的。
不到二十分钟,数百跟原木就移了地方,其中又一半是徐景行一个人扛过来的。
这个时候,这些木工对徐景行的态度可就跟之前不一样了,眼睛里多了一些认同感,下意识的把徐景行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员,因为在工地上,只有两种人,干活儿的和不干活儿的。
二十分钟之前,徐景行在工人眼里是不干活儿的那种,但现在,徐景行在他们眼里跟他们一样是干活儿的,而且属于特别能干的那种。
那种认同感其实很简单,从这些人的言谈举止中就能看得出来,跟徐景行说话的时候随意了许多,甚至已经那徐景行开玩笑,几个人还围在他身边捏胳膊捶胸膛,要研究他的力量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会那么吓人。
只有毛建勇还憋着一股劲儿,估计是想在专业方面找回点面子来。
徐景行也不在意,笑呵呵的招呼众人开工。
他怎么说,这些人就怎么做,虽然看不懂徐景行在做什么,但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连毛建勇也没反对,他想看看徐景行到底想干什么吗。
在他的指挥下,木工们将这些原木一根叠一根,一根挨一根的拼起来,靠在用原木搭建的简易支撑架上。
老白毕竟经验丰富,“小徐,这用的是古营造法式?”
他点点头,“没错。”
“可是,我记得古营造法式在盖房子的时候得弄什么榫头吧,可你这都是滑不溜秋的原木,搭起来那不得散架啊?”老白似懂非懂的问道。
“散不散架,待会儿就知道了,”他依然只是笑,没有给老白准确答案。
他搭的架子很高大,这也意味着一旦成功,这房间的空间将会很宽敞,而且还是套件模式,这要是真的能搭建起来并且达到能住人的标准,这对他手下的木工们来说,显然将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只是这房子除了木头就是木头,别说钉子了,连一根绳子都没用,就在地上挖了几个桩洞,但那真的能撑得起这么大的木头房子来?




神级黄金手 第223章 蜈蚣桥
在整个搭建的过程中,徐景行真的完全没有使用任何固定工具,钉子、绳索、套扣统统没用,那些原木也没有做任何处理,就是打了个架子后把那些原木给一层层的叠了起来。
别说老白这些木工有些狐疑,连安心都有点不太明白,“师父,这是什么原理?看着有点熟悉,但又想不通。”
“你啊,亏你还是个高中生呢,连这都看不懂?”他笑着在安心脑袋上敲了一下,然后开始解释这其中的原理。
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最基本的物理原理,涉及到一丁点杠杆原理而已。如果说单纯的解释原理会比较抽象的话,大伙儿可以看看那些喜欢叠硬币的人是怎么叠的,用硬币一个压一个,完全不使用胶水等辅助工具,可以用硬币叠出很夸张的规模和造型。
其实原理都是一样的,而且叠原木更简单,因为原木更长,在杠杆原理中可以发挥出更强大的支撑力,只要找准着力点,搭建起来要多简单就有多简单。
当然,这不是他原创,而是这一带就有类似的建筑,只不过大多是桥梁一类的而已,最典型的就是木拱廊桥。
木拱廊桥也被本地人称之为“蜈蚣桥”,因为桥拱是用圆木搭建的,一根根并排伸开的支撑木有点像蜈蚣腿,所以有了这么一个形象的绰号。
在柯城南边的泰顺县,就有许许多多的廊桥,号称是“千桥之乡”“浙南桥梁博物馆”,而那许许多多的桥梁中,又一部分采用的就是这种纯圆木搭建的木拱结构。
这种结构的桥梁做工简单,找几根圆木过来,有个懂行的老师傅指点,半天就能搭建起来,拆卸维护也方便,非常适合民间建造使用。最关键的是,这种结构的桥梁其实相当结实,只要不是洪水来袭,只要不遭受人为破坏,在原木腐朽之前就一直能用。
就在“千桥之乡”,还有一些明清时期的木拱桥在使用,其中座明代建造的兰溪桥的单孔跨度更是达到36.8米之长,几乎到了木拱桥单孔跨度的极限,而且到现在还保存完好,完全可以保证人们的日常出行。
除了兰溪桥,还有泗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罗阳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等三十余座木拱桥保存完好,其中的三条桥年代更为久远,是南宋时期绍兴七年建造的。
而这还只是泰顺一县的数量,如果扩展到整个江南甚至把西南地区也算进去,木拱桥的数量就更多了。
当然,用这种原理来盖房子,倒是比较少见,因为用圆木建造的房子毕竟不是久居之所,而且一般人也不会建造。原理虽然简单,但想把原理应用在实践中,却没那么容易,因为理论跟实践之间的差距太大。
徐景行解释的通透,安心也能听明白,但看着一根根木头,依然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而且真让她动手,她保准还是晕乎乎的。
知易行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两个小时的功夫,一切准备完毕,徐景行指着之前搭的架子笑道:“好了,可以开拆了。”
“真拆啊?”老白有点担忧的问。
“当然,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徐景行反问。
“可是,我是说,这些木头垒这么高,万一塌下来,会压死人的,”老白望着颤颤巍巍的圆木房有点心惊肉跳,他的担忧不是没道理的,这刚搭建起来的圆木房看上去完全是靠下边的架子撑着,一旦拆掉支架,随时都有可能塌下来,不算下边的,光是房顶排列着的几十根原木砸下来,就能把人砸成肉泥。
徐景行见状,嘿嘿一笑,直接走进去自己开始拆卸,他的力量大,不大会儿就拆掉了一大片。拆掉支架,那些垒到三米左右高的原木猛然一沉,像是随时都会塌下来一样,一种木工惊呼一声就要冲过来救人,但是下一秒,看似可能会坍塌的圆木房反而稳固下来,在原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整体结构反而更加稳固。
这个时候,众人才算看明白其中的原理,纷纷松了一口气,大着胆子进来帮忙拆卸,不过整个过程中始终提心吊胆的,稍有个风吹草动就会拔腿狂奔。
只有徐景行始终坦然自若,安心到后来也放心下来,跟着一起打下手。
拆掉支架,他跳上房顶又蹦又跳的把一些没有完全承受力量的原木给踩下去,这样会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稳定,然后招呼众人网上扔蒲草,房顶上披上一层厚厚的蒲草后才遮上防水布,跟着又在防水不上压了一层原木。
这个时候,一栋由原木搭建没有使用任何固定工具的工棚就算完工了。
整座工棚高三米多,内部空间两八米左右,面积足有七十平,还隔成了三个套间,一个客厅两个卧室,相当宽敞,进去后不但阴凉透气,空气也非常好闻,浓浓的松香混合着蒲草散发出来的清香,有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而且他还巧妙的留出了四个窗口,两个卧室一间一个,客厅有两个,当然,还有一个正门。
这个时候再看这个简易工棚,再想想搭建的全过程,简直就跟搭积木一样简单,可在场的都是木工,都知道其中的难度,要知道,这可是徐景行在完全没有准备也没有做设计图的情况下现场发挥的结果,而且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失误,没有返工,连使用的原木数量跟之前预估的也差不多,建造下来只剩下十几根闲着。
要做到这种程度,可不是简单的说经验丰富就可以的,必定有着深厚的相关基础。
意识到这点,一种木工看徐景行的眼神就跟之前又不同了,不但有认同感,更有一些尊敬在内,手艺人对手艺更高的手艺人除了尊敬就只有尊敬。
安心更是朝徐景行悄悄的竖起大拇指,脸上的小表情也挺骄傲的,似乎觉得有一个这么厉害的师父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神级黄金手 第224章 道合
当然,房子的框架是搭起来了,里面还什么都没呢,最起码得搞两张床吧。
其实要不要床都无所谓,因为房间的地面离地八十公分,出了一层圆木外还又四十多公分的空隙,可以有效避开各种蚁虫,也能能保证圆木拼的地板不返潮。
为了保险,他还在下边撒了一层生石灰。
有条件的情况下,能住的舒服一点,当然要住的舒服一点,毕竟要在这里待三个多月,不是一两天三五天。所以他决定在中空的圆木地板上铺一层木板,这样走起来也舒服。
正铺的时候,丁树怀跟刘毓芬过来了,老头儿笑呵呵的绕着这圆木搭的棚子转了一圈,对徐景行道:“不错,活学活用,连我都没想到还有这么个好办法呢。”
“嘿嘿,就是想住的舒服点而已,”徐景行笑着挠挠头,“您老住哪儿?”
“那边的工棚里,”丁树怀指了指附近一个小点的工棚,毕竟是工头,而且年龄这么大,不可能跟工人们挤大通铺。
“要不,您来这里住?我去睡那铁皮房,”他有点不好意思,人家这么大年纪了还住铁皮房,自己年纪轻轻的却在这边瞎讲究,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儿。
丁树怀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早就习惯了铁皮房,而且有铁皮房住就不错了,以前在工地上找个不漏雨的地方就能睡,而且铁皮房除了夏天有点热,其他的也挺不错,当然,跟你这小积木房是没办法比的,哈哈哈,对了,待会儿让电工过来帮你扯上电线,注意防火。”
“那感情好,”徐景行连忙点头,然后问:“丁先生,我们这些人明天从哪儿开始下手?”
“先做构件吧,先把一定会用到的标准构件做出来,待会儿我把图纸拿给你,当然,图纸只是框架图,细节部分还需要你这个专家给补充上去。”
“嗨,在您面前我算什么专家呀,”徐景行摆摆手,跟着问:“那伙食问题呢?”
“有食堂,专门雇了五个厨师给咱们掌勺,”丁树怀笑眯眯的说道:“放心吧,掌勺师傅们的手艺好的很,绝对不会亏待了你的五脏庙。”
被丁树怀看穿心思,他多少有点尴尬,因为他还想着要不要置办一套家伙什开个小灶呢。不过丁树怀既然这么说,那就说明这工地上的伙食还真不错,丁树怀也是个能吃会吃的人,肯定不会在这方面亏待了他自己。
“好啦,你继续收拾吧,咱们这人就算到齐了,晚上让掌勺师父加俩菜,再喝点酒,明天正式开工,正式开工后就不准在工地上喝酒了,”丁树怀摆摆手转身离开,继续忙活去了。
徐景行耸耸肩,跟安心继续铺地板,铺平后用砖垒了两张床,一张桌子,反正材料什么的都是现成的,不大会儿就弄好了,随后电工过来接上电线,装好电灯、插座,当他用木板、铁丝做了一扇简易的木板门固定在门上以后,这小机木屋就算大功告成了。
别说,感觉还真的挺不错,反正未来的三个多月里,他跟安心不用担心风吹日晒了,就这小屋子,估计就是八级风来了都吹不动,不过取暖是个问题,尤其是快到过年的二十来天里,这边也会很冷的,需要准备取暖设备。
不过距离天冷还早着呢,等气温降下来再准备也不迟。
晚上的饭菜确实丰盛,主食是米饭,菜都是大锅炒的,但是看起来挺不错,味道也相当赞,而且样式也不少,有荤有素,还不限量,装在不锈钢餐箱里一溜儿摆开,谁爱吃什么样的自己拿,就像个小型的自助餐厅。
工地上的人饭量大,一百来号人蹲着餐盘一起吃饭的场景还挺热闹的,看着他们吃的那么畅快,徐景行都觉得胃口大开。
当然,他没跟工人们挤一块,而是跟丁树怀师徒俩一起吃的,一边吃一边讨论工程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丁树怀讲,他听。没办法,他以前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现在却是木工队的领队,这个责任可大得很呢,准确的说,这房子盖的好不好漂不漂亮,就看他和他的木工队了,因为这里的建筑全部都是仿古建筑,木料的使用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从丁树怀给他的图纸上看,整体建筑风格像是江浙本地的建筑跟徽派建筑的融合体,墙壁是白墙灰瓦,房屋则多为三到九架的一层斜顶平房,房屋布局又像是首都的四合院,但院内的装饰却又多了些水乡的灵秀,多有假山流水游廊和小片的竹林。
当然,在全部二十四栋民居式建筑中,只是建筑风格比较统一,但房屋的布局却没有任何一栋是重复的,占地面积有大有小,房屋朝向也有东有南,最小的就是最普通的民居样式,单层,正屋三间带一间侧屋,最大的一栋就是一座小型的园林,占地面积快十亩了。
这些建筑中,采用的是最传统的砖木土石结构,青石奠基,砖土砌墙,木头做梁。
当然,木头使用的比例非常高,除了墙壁外,其他结构用的全是木头,门窗天花板房梁都不例外,结构当然是榫卯结构的,而且全部采用古营造法式,看效果图,是相当漂亮的。
丁树怀是古法营造专家,古法营造是他的专业,儿徐景行队传统榫卯结构的使用也颇有研究,而且两个人的水平可以说是相当的,而且丁树怀偏重理论,徐景行偏重实践,正好互补,所以两个人的共同话题很多,一边吃一边交流,兴致最浓的时候甚至忘记了吃饭。
两个人甚至一直谈到深夜才结束这场大讨论,看着已经在打瞌睡的安心,一老一少相视一笑,颇有些相见恨晚的味道。这两人,或许算不上志同,但绝对算的上是道合,他们对古建筑的认知、理解兼职如出一辙,要不是时间不早了,他们还能继续下去。
当然,分歧也是有的。




神级黄金手 第225章 分歧
徐景行和丁树怀的分歧主要集中在装修风格方面。
1...5960616263...4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