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半夜被蛇追,都没睡好,上半日也是心有所惧,才能走了半日,现在远离了盘龙山,精神松懈,自然就抬不动脚。他自己体内蛇毒也没有完全清除,必要的休息也十分重要。于是杨丛义吩咐就地扎营休整,顺便等等猫耳洞和青石崖的捕快们。
也不知道他们那里怎么样了,可不要也出状况才好。
杨丛义多虑了,等了半日,第二日下午,其他人便循着他们留下的标记跟了上来。
猫耳洞并没有人躲藏,他们也没敢深入,一路上还算顺利。当听说前边人的遭遇后,大呼惊奇,十分懊悔他们怎么没机会见到蛇仙。见过蛇仙的人对他们嗤之以鼻,冷言挖苦。
众人汇合后,一路北行,又行了两日,路上还是毫无线索。
不过在与同安县捕快汇合后,却得到了好消息。





大宋燕王 第65章 奶头山
两部人马汇合后,彼此交换了路上经历,获得的信息。
杨丛义这才知道,同安县捕快们在两天前发现了一个匪窝,人数好像还不少,不敢妄动。匪徒占了一座延绵五六里的山,山虽不高,但山上有三个山头,每个山头上各有匪寨,把守门户,三个匪寨相聚不远,成品字形建立,互为犄角,整座山浑然一体,防守严密。
山上有没有逃犯不知道,但这么大的匪窝,如果要躲几个逃犯,还真不好办。
两部人马汇合后,虽然人手还算充足,但跟匪徒在他们的地盘争斗,显然不明智,需得想些办法,没有逃犯,一切好说,若真有逃犯,再另作计议。
经过讨论,杨丛义决定把众捕快分做五人一队,悄悄潜伏上山,埋伏在山寨外围,一旦发现有匪徒出寨落单,立即捉拿,带下山来。
经过两天蹲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抓到一个半夜溜下山来,打算回家的土匪。
经过审问,才知道山上的土匪听说最近官兵进山了,害怕是来剿灭他们,有些人就想下山回家种地。头领得知后,就严禁土匪下山,无事不得外出。这个土匪也是趁着半夜大家都睡了,晚上职守的土匪打盹,才侥幸跑出来。
官差进山,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上次大张旗鼓的进来,土匪跟官差早就接触过,还杀了不少官差。这次禁军出兵协助,也没有刻意隐瞒,山里的土匪自然有消息来源,也许禁军还在军营里,土匪就知道他们要进山了。
既然这里的土匪已经非常警惕,轻易不得下山,其他地方估计也差不多,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查探逃犯的难度陡然增大不少,三个月还真有可能一无所获。
但杨丛义现在只想知道这座山上的土匪里有没有逃犯,其他的暂且不管。
进一步审问土匪之后得知,年后确实有人上山投奔,好像有几个,但他在山上就是混饭吃的,每天有固定的事情要做,不做就没饭吃,不能随便跑,因此他并没有见过,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这土匪就是个挑水劈柴的,再问也问不出什么,又不好直接放了,只得就地看管,等摸清楚山上的情况,再决定怎么处理。
问题摆在杨丛义面前,山上有年后来的土匪,但是不是年初的逃犯,就很难说了。吃不上饭,上山当土匪的村民多了,估计山上的土匪都是这么来的。山上的土匪现在很谨慎,要想守株待兔,继续像这样抓舌头查探,难度太大,时间也不允许。
山上土匪的情况,肯定是要查探,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跟同安县捕头商量半天,也拿不定主意。
忽然杨丛义灵光一现,想起之前看过的《智取威虎山》,里面情况跟现在很相似,但此时的难度比那个要小得多,只是上山去打探一下情况而已,应当不难。
杨丛义把想法跟同安县捕头一说,捕头也觉得可行,土匪投奔入伙,来来去去,很正常。但在让谁上山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同安县捕头道:“杨捕头,山上土匪众多,上山有一定的危险,你责任重大,不该以身犯险。况且山里各县捕快还需要你来统筹指挥,你在山上若是耽搁了,一时不便下山,又有事需要你做主,那可怎么办?”
杨丛义道:“这等大事,派其他捕快去,你能放心吗,时间紧迫,有时候该冒险的时候,还是要冒。我跟土匪多有交集,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上山之后,怀宁的捕快归你统领。一旦打探到确切的消息,我便尽早伺机下山。若有耽搁,五日之内不能下山,我会给你消息,不用在山下等我,你们可以立即北上,去找太湖县张捕头,后续之事由他定夺。”
见杨丛义主意已定,诸事也都有安排,同安县捕头也不好再说什么。这种事他能带队上山自然最好,但他跟土匪接触不多,没把握做好此事,又怕打草惊蛇,是以只是提议选几个捕快上山,代替杨丛义,而没有自荐。
杨丛义也不在意,他跟土匪接触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去年被冤枉,不就是因为被当成了土匪同伙吗,这次来到天柱山,入伙当土匪也是有缘。官府这次是进山抓逃犯,不是来剿灭他们的,想必他们也知道,否则他们早跑了,依这三个小山头,两百多号人,挡不住官兵一轮冲击就该灭了。
要想在山上打探出消息,就得有些身份,一个人上山,显然不可能有什么身份。起码要带一些人,看起来有一定的势力,不然别人能赏口饭吃就不错了,还能打探什么消息。
打定主意,杨丛义在怀宁捕快里挑了十来个人,都还算机敏,前几天在盘龙山跑的最快的那五个人自然在内。
稍作准备,跟同安县捕头确定好传递消息的方法之后,杨丛义带人离开,顺着山路向山上爬去。
“头儿,山上土匪那么多,我还是有点怕。”队伍里有捕快悄声道。
杨丛义回道:“想死啊,叫大哥。不暴露身份,什么事都不会有,暴露了身份,自求多福吧。之前跟你们说过的都记清楚,我们是虎头岩的土匪,因为之前跟官府的人遇到,吃了亏,兄弟们散了大半,不得已这才出来讨生活。都记清楚,其他的不要多说,谁泄了底,可别怪我翻脸。”
众人连连点头, 都知道上山有危险,但既然被拉上来,要想保命,就得把自己当成土匪,不然被土匪发现,要是他们发起狠来,可管不了那么多,命丢了可就太冤枉。他们一路无话,暗暗牢记杨丛义之前交代的话,一遍遍告诉自己,他们就是土匪,甚至把自己的出身经历都编好了。
顺着土匪上下山的路上山,没用半个时辰,杨丛义等人就接近了一个山头。
抬头一看,远远地看到一道石头砌的围墙,那围墙足有一两丈高,将寨子跟外面分开,靠近山寨的林木被砍伐一空,围墙边除了低矮的乔木,看不到高度接近墙头的树木,想要翻墙爬过去,还真不容易。
寨外门前有两人值守,无精打采,靠在门边,似乎是在打盹。
杨丛义让众人蹲下,再次确认众人都牢记了需要他们记住的信息后,这才带着他们大摇大摆的向山寨大门走去。
直到他们一行十多人,到了门前一丈以内,才惊醒值守的土匪。一个土匪一见眼前来了十多个来路不明的人,顿时一惊,大叫一声:“你们是谁?到我们奶头山做什么?”另外一个被叫声惊醒的土匪,慌忙拿起武器。
见两人惊慌失措,杨丛义心里暗暗宽慰,山寨看守如此松懈,看来他们果然并没有把官府人马进山太放在眼里,不认为官府是要来剿灭他们,不然肯定不会是这样。
杨丛义抱拳,笑着回道:“两位兄弟有礼了,我们是从虎头岩来,专门来山上拜见头领,还请兄弟们通报一声。”
两人对望一眼,其中一人道:“虎头岩?我怎么没听过。”
杨丛义笑道:“虎头岩是个小地方,还在狼头山的东边,从那儿过来走路都要半个月。”
一土匪又道:“狼头山我倒听说过。”
另一个土匪道:“我也记得,二月份他们来过山上。”
杨丛义道:“两位兄弟,先别说狼头山了,我们大老远过来,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今天早晨到现在,连一口水都还没下肚。烦请两位兄弟进去通报一声。”
一土匪问道:“你们来见头领做什么?不说清楚怎么通报。”
杨丛义道:“我们虎头岩离山外太近了,之前遇到土匪,拼了一场,死的死散的散,如今就剩这几个兄弟,在山外也无立足之地。以前听狼头山的朱大哥说,头领仁义又仗义,所以就带着兄弟前来投奔。”
土匪这才笑道:“头领自然是仗义,不过像你们这样两手空空前来投奔的还是少见,我也不好通报啊。”
杨丛义道:“实在是不好意思,虎头岩地方小,没什么油水,当天又是突然遭遇官差,我们连家都没了,之前积累的一些东西,也都被官差搜去了,如今除了几把力气,什么都没有。兄弟只管去通报一声,若是头领不收留,我们也不怪你,若是我们兄弟能入伙,以后但凡有了好处,也不会亏待了两位兄弟。”
听杨丛义这么说,土匪犹豫了一下,然后有些为难地说道:“好吧,那我去试试,成与不成,全要看头领的心情。兄弟怎么称呼?”
杨丛义笑道:“兄弟受累了。杨老五,兄弟我是虎头岩杨老五。”
一土匪道:“那你们先在这儿等着,我进去通报一声。”说完就转身进门去了,剩一土匪在门外守着。
杨丛义向那土匪问道:“兄弟上山多长时间了?”
那土匪没有立即回话,但想了想还是回道:“一年多。”
杨丛义立即做惊讶状,大声夸赞道:“兄弟不简单啊,才上山一年多就担任看守山寨门户的重任,真是让人羡慕。兄弟,你可真厉害啊。”
听到杨丛义的吹捧,那土匪原本松垮垮的身形,立即站直,脸上随意的神情也变得有几分庄重起来。然后才回道:“没有没有,我也是最近才开始担任这个任务。”
杨丛义道:“兄弟太谦虚了,山寨门户多重要啊,不管是进来的人,还是出去的人,都要经过你的眼睛,兄弟们回山需要你把关,财物下山需要你验看,就跟门神一样,整个山寨少了谁都没事儿,但少了兄弟了,山寨就要乱套了。”
那土匪被杨丛义一番吹嘘,弄的有些不好意思,但心里同时觉得很是受用,就有些飘飘然了,很快就打开话匣子,跟杨丛义聊起来。
众捕快听得想笑,但一想到此行的任务,强自低头忍住。
虽然没有从土匪口中得知,年后上山的土匪是什么来路,但对整个奶头山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大宋燕王 第66章 宋头领
众人在山寨门外,等待了约莫一刻左右,才见进去通报的土匪匆匆出来。
杨丛义心里有些忐忑,年后上山的土匪不少,说不定里边就有怀宁大牢里跑出来的逃犯,必须得进去看看,不管有没有逃犯都应该确认一番。但他们一行十多人,每天需要的口粮都不少,土匪会不会收留他们,他还真没有信心。
那土匪出的门来,还没到近前,杨丛义便急着问道:“兄弟,怎么样?头领怎么说?”
土匪气喘嘘嘘的回道:“头领没见到。不过见到了三头领,你们先等等吧,一会儿三头领亲自过来。”
杨丛义心里松了口气,头领虽然见不到,但三头领亲自出来,那应该还有戏。于是谢道:“辛苦兄弟了。”
土匪连连推道:“不辛苦。”他就是个看门的,三头领都要亲自出来见的人,他哪敢再托大,怠慢。
杨丛义又问起这三头领是什么人,提前问清楚,也多少有个心理准备,免得一会儿出什么纰漏。
土匪告诉他,这三头领姓宋,很年轻,才来不久,但来历不一般,听说是跟里面的一个峰主关系近,来到山外自然也就受头领重视。不过三头领也不是全靠关系才坐了这个位置,他本身也武艺高强,使得一手好枪。
又问些三头领的其他事情,二人却是不知了,他们也没见过三头领几次,说的也都是传言。
没过多久,就见寨内走出几个人来,当先的那人空着手,一身劲装,干净利落,步伐不疾不徐,矫健有力,年纪不大,不到二十六七岁的样子,但看起来还是比较稳重,没有这个年纪的轻浮,当是宋头领无疑。后面跟着的几人,都是带刀的随从。
杨丛义不等对方走进,赶紧上前拱手抱拳道:“在下虎头岩杨老五,见过宋头领。”
那年轻人停步,盯着杨丛义看了看,有些疑惑的问道:“哦,你认识我?”
杨丛义道:“此前并不认识,无缘得见。也是刚听这两位兄弟说起,见头领如此风采,必定就是宋头领。”
宋头领了然,又问道:“虎头岩距离奶头山可是不近,一路上也应当有不少山谷洞窟,你怎么舍近求远来这儿投奔?”
杨丛义答道:“宋头领,你有所不知。虎头岩在山外,官府手脚一伸就能抓到我们,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吃了亏,兄弟死伤失散,连家都被官府一把火给烧了。我们也想投奔其他人,可他们知道我们招惹了官府,怕官府找他们麻烦,不敢收留。听狼头山朱老哥说奶头山头领是个仗义人,急公好义,我们这才风餐露宿,一路跋涉过来投奔。”
宋头领道:“狼头山蜘蛛洞的朱二麻子吗?他还是有些人手的,听说在狼头山那一片他可是老大,手下有四五十人,你跟他熟吗?”
杨丛义道:“不是很熟,但虎头岩离他狼头山不算远,他在那片很有势力,我也去拜会过几次,也算有些交情。”
宋头领又问道:“既然你跟朱二麻子有交情,怎么不去投奔他?”
杨丛义道:“实话说,交情是有些交情,但我们也只是略有交情,况且在虎头岩时,我们也有三十多人,比他也差不了太多。就算是败落了,我们也有十来个兄弟,去他蜘蛛洞,他不敢收,我们也低不下这个头,所以才会前来投奔。”
宋头领一听杨丛义这么说,便点了点头,然后道:“我们进去说,请。”
杨丛义心里暗暗一喜,看来可以在山寨里留下了。连忙道:“宋头领请。”
宋头领也不再客套,当先转身,向寨内走去。杨丛义快步跟上,落后半步。其他人则跟在身后。
宋头领眼睛一瞟,见杨丛义枪不离手,便有几分好奇的问道:“杨头领也使得长枪?”
杨丛义忙道:“头领可不敢当,宋头领叫我杨老五就可以了。”接着回道:“长枪学过一阵子,算不上使得,不过是防身而已。”
宋头领笑道:“我也刚好学过一阵子长枪,改天我们试试手?”
杨丛义道:“我这就是庄稼把式,随便练练,跟宋头领比不得。不过,如果能跟宋头领学几招,那倒是非常荣幸。”
宋头领道:“好说,试过再说。”
一进寨子,整个山寨的布局便一目了然。山寨建在山背面的缓坡之上,主要建筑物从山顶一路向缓坡下延伸,两里左右便下到坡底,然后左右一分,顺着缓坡又向另外两个山头蔓延而去。三个山头,顺缓坡而下,在中间低处交汇在一起,三山交汇处是一块面积不小的平坦之地,建有许多房舍,中间留有一块空地。这许多建筑物,可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建好的,想来也是花了大力气。
杨丛义忍不住赞叹道:“真是大手笔,开眼界,这一大片基业,得花费不少年头吧。”
宋头领笑道:“这山寨前前后后也建了十几年,才有今天这个模样。”
杨丛义接着赞道:“虎头岩、蜘蛛洞跟这一比,都是狗窝了,这才是人该住的地方啊。”
宋头领笑着摇道:“这还不算什么,你若有机会进山里边去,才知道什么是气派。”
杨丛义赶紧顺着说道:“宋头领去过山里边?我可向往已久,要是下次再有机会,头领能不能也带我进去开开眼?”
宋头领道:“好说,只要你跟着我好好干,哪里都去得。”
杨丛义心里一喜,跟着他干?这个三头领是在招收人手,积蓄势力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连忙回道:“若能在山上安居,我杨老五愿听宋头领吩咐,唯宋头领马首是瞻。”
宋头领道一声:“好说,但还得看你有多少本事。”
杨丛义回道:“本事没多少,力气有两把,脑瓜子还可以。”
宋头领笑道:“有这两样够了。”接着不等杨丛义再说什么,直接道:“不说了,先带你去见过头领。”说着便步伐加快,往山下走去。
下了缓坡,穿过坡底中间的平地广场,又向左边那座圆圆的山头走去,平缓的台阶两旁尽是砖石和木头修建的屋舍,有些是完全新建的,有些是老旧翻修的。细一观察,房屋都有些粗糙,不甚美观,跟城里精细的屋舍自然是没法比。不过上山当土匪的,能有房屋住就算是很有势力,混的很好的了,混得差的,只能住阴暗潮湿的山洞。
山上的房屋不少,住两三百人应该完全没有问题,这奶头山的势力看起来似乎不小,若山里都是这等势力的土匪窝,以他们这些打杂为主、滥竽充数的捕快队伍,此行可真就要望山兴叹、一无所获。
一路走了差不多两刻钟,才到山顶。这山顶跟之前那座不同,顶上有一大块平地,建的房屋更多,走进一看,窗子上居然还刻的有窗花,比山下的房子不知道精细了多少,不过看房屋的成色,应该不是近些年修建的,少说也有十几年了。头领住的山头就是不一样,杨丛义心里一声感叹。
跟宋头领走近一座独立的大宅院后,来到门口处,只见他忽然停下,道:“杨老五,这是头领的住处,你们先在这儿等着,叫你们再进来,千万不要乱跑。”
杨丛义点头道:“宋头领放心,我们就在这儿等头领的吩咐。”
宋头领抬脚上了门前的台阶,径直进去了。
杨丛义与众捕快站在门前,一言不发,生怕说错了话,被人听到,泄露了身份。
门前路上,不时有人经过,他们见头领门前这些人衣着脏乱,头发也凌乱不堪,不知道是从哪个犄角旮旯赶来投奔,上山来混饭吃的,面露鄙夷之色,未做任何停留。
杨丛义对土匪的嘴脸视而不见,有捕快面露不快,他赶紧以眼神制止。他们是来打探消息的,可不是来斗气的,能忍一时之气,方能成事。
没等多少时候,就见门内走出一土匪,看到杨丛义等人便喊道:“你们就是从虎头岩来投奔的?”
杨丛义答道:“对,我们是。”
只听那土匪又喊一声道:“谁是杨老五,跟我进来见头领。”
杨丛义上前一步 ,笑道:“有劳了。”
那土匪看了杨丛义一眼,道:“把刀枪都放下,你一个人进来。”
杨丛义道一声好,将刀枪交给身旁的捕快,对他们吩咐道:“你们就在这儿等着,千万别乱走,等我出来。”
众捕快点头称是,站到一旁等待。
土匪见杨丛义放下了所有武器,这才道:“跟我来。”说完转身进门。
杨丛义快步上了台阶,紧紧跟上。能不能留在山上,就要看头领的了,不知道这个头领是不是也跟宋头领一样好说话。
走进门内,绕过照壁,是个不小的院子,院内左右种有花草树木,不知名目,至见花开艳丽,飘来淡淡清香,枝叶青绿,望一眼便觉得清凉,乍见,显得很是清雅。但再细看,却见树下放置有兵器架,架上有刀枪剑戟与棍棒,常用兵器俱全,使整个院子又透露出一股躁动之气,稍显怪异。
穿过院子,就是正厅。
此时正厅大门大开着,里面传出说话的声音,时不时夹杂着爽朗的笑声。




大宋燕王 第67章 来龙去脉
杨丛义跟那土匪来到大厅门外,稍稍整理一下思绪,便停步等待土匪再次进去通报。
“大哥,人带到了。”那土匪一进大厅的门,便高声喊道。
“让他进来。”一声粗犷的声音传来。
那土匪转身出得厅来,对杨丛义道:“还不进来见过头领?”
杨丛义抱拳谢过,抬脚就随那土匪进了大厅。
一进厅大,只见厅内坐了三人,一左两右相对而坐,侃侃而谈。
左边一人高大威猛,穿一身暗紫长衫,面色黑里透红,蓄有长须,头顶无冠,发束于脑后,说话间,哈哈笑声穿透耳膜,中气十足,手端茶杯,手掌肥厚,指节粗壮。
右边,宋头领上首坐一人,中等身材,稍显瘦弱,身着淡蓝色长衫,脸面白净,短须,头戴儒冠,声音低沉,手瘦而指长。
杨丛义在一丈开外站定,抱拳躬身,高声道:“虎头岩杨老五,拜见各位头领。”
左首那人转过头来,上下将杨丛义打量了一番之后,开口问道:“虎头岩是一贫瘠险恶之地,多豺狼虎豹,方圆三十里不见人烟,何时就有人落脚了?”
杨丛义回道:“虎头岩确实贫瘠,正因为贫瘠,先前无人占据,我与一众弟兄才能在那儿立足。好在虎头岩离山外较近,出山方便,兄弟们肚子里没油水时就可以随时外出,劫掠些客商富户,出山一次的收获也能管兄弟们十天半个的温饱。”
左首那人点头道:“虎头岩出山的确方便,可外人进山同样容易。”
杨丛义道:“正是。这次我们兄弟也是突然之间遭遇官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兄弟们死伤惨重,连落脚的地方都被一把火烧没了。这才跋山涉水到山里来,投奔诸位头领。还望头领收留我们兄弟,愿为头领冲锋陷阵,效犬马之劳。”
左首那人哈哈笑道:“冲锋陷阵那倒不必,既然上得山来,都是兄弟,自然欢迎,便与我等共创前程,有何不可?”
1...2627282930...3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