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魔工业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屠魔工业 第一百四十一章 核能实验厂启动(上)
名为闪电的往返式飞行器,在十二月的首次投放实验取得了一小半成功。
只有一小半。
全环境适应的通用计划直接破产了。
先进入大气层,再飞到外层空间,对飞行器的运载量、发动机可靠性是非常残酷的考验。
闪电动用了大量的高级热回收系统,回收效率甚至达到了能够影响航程的程度,然而即使如此,实际的投放实验数据显示,闪电进入大气层在三万米到四万米的高度,只能飞行约一千九百千米,就必须返航,否则动力不足以将其推回低轨道。
这个飞行距离与闪电的体型偏小有关,全长只有二十米出头的闪电能够在进入大气层之后飞行一千九百千米,仍然保持回航动力,已经殊为难得。
但是要继续加大闪电的个头却很不现实,除非闪电项目取得更多成果,造出不借助火箭,能直接从地表飞到外层空间的更大号的航天飞机。
回到闪电项目,它在运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得到的结果,让通用计划难以为继。
闪电的常规涡轮喷气发动机停止工作时,其他的火箭发动机、无氧过热空气喷气发动机的能耗太高,该实验进行了两百千米的航行,结论是如果没有常规涡轮喷气发动机参与,航程会降低到八百千米,在超远距离投送时,这个距离有可能无法达到预定目标点。
此外,闪电在回到凤凰号之后,直接在凤凰号上补充了燃料,并通过机械臂换装了一个新的推进模块,进行了第二次实验,这也是闪电的最后一次实验。
第二次试验中,闪电进入大气层后执行了完全减速动作,直至悬停,之后释放了一架三代小蜜蜂。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闪电再次爬高时,首次搭载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发生了喘振偏离航道,结果剩余动力不足以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低轨道,沈文剑亲自拍板启动了自毁程序,把闪电留在了世界的另一头。
闪电是实验机,而且暂时也不是必须品,因此并没有像凤凰号一样搭载以元晶为基础的远程空间箱子,不能在暂停过程中补给。如果不计算不成熟的技术费用,一个远程箱子的元晶就比两个闪电还贵了。
搭载超燃冲压发动机是个很不错的主意,能够节省从地面至数十千米高空所需的燃料总量,尤其是液氧。可惜遥控装配的精度问题和连接方式不够稳定,引发了本次事故。
不过这种事故并不可怕,损失的只是材料,不出几次事永远不会知道缺陷以及如何应对。而且也不算完全失败,他们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成功点火并且稳定工作了一段时间,足以证明超音速风洞实验的结果没有问题。
依据本次的实验采集数据,闪电将来会发展为三个型号,既针对有氧环境的甲型,无氧有大气环境的乙型以及无大气环境的丙型。
预计下一次制造的闪电甲型,将会采用全新的冲压/超燃冲压一体化发动机,以及进入外层空间必要的大推力短程火箭。乙型可能要等星月的具体情况更清楚一些才会弄,丙型更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说不定那时候技术都已经发展到又可以造通用型了。
闪电首飞实验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搞清冷却带可疑油湖中邪能的来源。闪电虽然跪了,还有三代小蜜蜂,它本身就能直接进行卫星控制和通讯。
为此任务编号为勇士一号的小蜜蜂最近靠近至油湖不到五十米,但并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另外近距离实地测试湿度、温度和实拍画面之后,通过色度、表面张力分析等手段,确定这湖的确是个油湖,而且里面还是在正常世界里挺贵的火岩油。
火岩油是润滑油的一种,高级材料组对它也有些研究,能够从里面分离出三种润滑油和一种防冻冷却剂,很神奇。
邪能拥有者没有主动攻击小蜜蜂,周边也没有其他特别的发现,勇士一号小蜜蜂只能继续在原地及周边待机观察,为卫星体系提供更多的准确数据,看看将来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看起来往灵月上投送些古怪东西又要等些年,眼前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家伙要登场。
3025年底,玉剑山又建成了两座新的二代浮空石轻量化平台,分别属于生物研究院和核能实验项目。
生物研究院的轻量化平台是很早就答应的,随着核能实验的进展到了必须要建设浮空平台的程度,沈文剑大手一挥,干脆把库存清空一半,一次造两个浮空平台。
生物研究院专属轻量化平台算不得很轻量,它动用了二十万吨浮空石和十万吨各类建材,建成后和可燃冰-天然气转化平台一样有三层平台,高危实验楼建筑面积两万平米,细胞实验楼五千平米,办公楼三千平米,以及额外的三万平米未利用顶层,以及三万吨储备浮力。
生物研究院整体搬迁之后,原来那块小飞石被丢给工程院用于扩建使用多年的飞石。
核能实验平台就简单一些了,它消耗的浮空石为十万吨,核能实验厂进入备载状态时,只有不到八千吨富余浮力,毕竟是核能实验,那两位核能工程师最近有些掉头发,沈文剑也不知道修士能不能受得了这东西的大规模泄露,所以一切建造标准从严。
那么一个本体如此大的家伙,能提供多少能量呢?
3026年一月初十,在一大堆工程师围观的情况下远程启动核能实验场,为启动装置注入能量,通过高能阵法零距离启动燃料棒反应,标注反应状态的蓝光亮起,十分钟后,热力输出达到五万。
是的,跟初代煤粉炉的输出一样。
要不是核能的输出太低时无法连续进行,还想弄更低的呢,因为很缺核燃料啊。
铀矿中有99%以上的铀都是铀238,也就是已经做过数次武器试验的贫铀,人不携带任何防护工具,偶尔站到贫铀纯金属锭前做个检测工作,并不会死,癌变风险也不高。只有其中很小一部分,才是能应用于链式反应的铀235。
玉剑山所囤积的铀矿有两种,其中挖了个小矿坑获得的铀矿品质不错,也许生成年代比较近,铀235含量占铀总量约0.9%。其他通过任务搜集来的,以及最近两年借助技术联盟贸易体系交易获得的,铀235占有比例均在0.68%至0.63%之间。
这些矿石平均每吨能提取铀1.1千克,一千吨矿石才能提取出一吨出头的铀,其中铀235连一百千克都到不了。
当然,该提取的最终产品是纯净铀,做成核燃料之后重量会大一点。
设计院核能组没有跟另一个世界走完全一样的路,以热灵转换为依托,直接上的增殖反应堆。
增殖反应堆工艺更为复杂,借助铀235做主反应物,使较为温和的铀238增殖为铀239,这个东西极不稳定,很快就会衰变为钚239,能够像铀235一样参与反应。
增殖反应堆为了产生大量中子,能量密度会比较高,因此需要非常好的热吸收系统,玉剑山储备的低温热灵转换技术,把水温控制在六十到七十度之间,能够实现几近零损耗能量生产。
但是!
贫铀仍然让人很头疼。
:。:
屠魔工业 第一百四十二章 核能实验厂启动(下)
首次启动的核能实验厂,使用的燃料棒规格为41千克一根,铀,这种混合增殖燃料棒在实验室的小尺寸实验中,只能让铀235数量2的铀238完成增殖,现在的全尺寸实验,预计会把增殖幅度提高到26,远远不够看。
系统很复杂,技术程度也很高,一千克铀235与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起,包含热灵转化技术和增殖技术,能生产出约等于四千吨无烟煤的能量。无烟煤的热量不算高,换成其他种类的煤数字还会减少。
现在的麻烦就是贫铀,好像没什么地方可用的,虽说物理特性还马马虎虎,可毕竟是放射物,总不能拿来做桌椅板凳或飞艇部件。即使做武器,也只能做穿甲、钻地型武器的外壳,而这两种武器因为没地方可用,消耗十分有限。
等了两个小时,核能实验厂反馈的实时数据一直很平稳,反应堆水温控制在六十三度左右,浮动几乎为零。
“控制的非常好啊。”沈文剑夸了句。
即使是隔着屏幕,看那水下代表着反应稳定度的蓝光也太美了。
“多亏了师兄弟们帮忙。”核能组的老范谦虚道。
的确,这个系统机动组和芯片组都帮了不少忙,现在的热灵转换体系,已经是全数控了
全数控热灵转换,沈文剑刚刚开始弄科研部的时候,真没想到没几十年就走到这一步。
这项技术通过灵能信号,依据水温自动开启和关闭热灵转换单位,每一个单位都是能单独将热能转换为灵能的完整阵法。
看现在的情况,报告中的数据很真实,这套系统能在探针密度超过每平方米六百支的情况下,实现各区温差不超过一度的控制力。
又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沈文剑招手:“开会吧,香湘你也来。”
核能组工程师就两个人,老范和老于,所以这次的会议总共只有四个人。
“这次你们做的很不错,你们一边盯着实验厂,一边轮流休息三个月吧,带全额薪水休假,奖金提前发,按两年薪水计算,香湘记一下。”沈文剑开了个头,先让两人高兴会,开始说后续的事,“现阶段我们的核能发展受矿产限制还是太大了,我希望你们以后投入更多的心思在增殖方面,如果能把增殖比例提高到理论值附近,我给你们立铜像。”
增殖是减少铀235消耗最好的办法,现在的试验场预计增殖量都只有26,如果能超过70,就相当于一千克铀千克来用,即使实际应用中反应不可能很彻底,至少也能提高燃料产能效率。
老范和老于对视一眼,老于拿手肘顶老范。
老范挠后脑勺:“那个,我们本来打算试试用法术,看看能不能通过触媒等技术,直接把铀238转换成铀235的。”
沈文剑惊了,嘴巴张城o型,刘香湘捂嘴笑,这家伙早知道了。
“有可能做到吗”沈文剑没有楞太久。
老范谨慎的回答:“我们做了些小实验,的确用我们弄出来的高能引导阵法,就检测到钚239,但是剂量太微小,而且使用了铀235做触媒,不太确定有没有出现新的铀235。”
“高能引导莫非是用阵法控制微观粒子的转移”
老范点头,也不解释详细理论:“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沈文剑靠回椅背,双手抱胸考虑起来。
理论上一个铀235原子的增加,那都能算储备,毕竟这东西的半衰期是百万年计,但是他们的实验连检测都检测不到,参与计量只怕也是毫克级甚至更少。然而会产生钚239也是个麻烦。
钚239半衰期只有两万多年,把一坨纯铀235和一坨纯钚239做对比,钚产生的自然辐射量会百倍于铀
莫非还是要造出那玩意来炸几个东西
哦,还可以用来做辐射方面的工业应用,不过人都成稀有动物了,还是炸些东西靠谱。
“你们觉得需要消耗多少材料,能有个初步论证结果”沈文剑先进行询问。
老范又挠后脑勺,似乎也觉得要求会有些为难:“可能需要在核能实验厂里进行试验,才能有明显的效果,实验室的试验规模太有限。”
的确难办,不过现在的核能实验厂也不是正式的能量提供装置,它只是给一些专门制作的大号模块化符文储能体充能,搬到各山头零用。
算一算,虽然设计上,核能实验厂有扩容至五十万热输出的潜力,但五十万热输出,其实也就跟现在的日常消耗差不多。
沈文剑点头:“实验厂嘛,就是用来做实验的,等这组燃料棒烧完,就准备你们的增殖实验吧。再强调一次,安全,这东西可开不得玩笑。”
天魔很危险,可一般天魔跟孵化起来数量庞大的天魔虫比起来差远了。而天魔虫要跟核能比,当然还是核能更危险。
用最简单的办法对比,称取一千克天魔虫,不过二十几只,一千克铀235要是出了什么问题,那就远不是二十几只天魔虫的破坏力能比的了。
其他人没见过武器化的核能体,不够了解,亲手打造了核能实验厂的老范和老于再清楚不过,煤炭能量的几百万倍甚至更高集中在那么小的质量中,几乎有真仙与普通人婴儿的差距那么大。
“我们明白,就算出问题,也一定控制在实验厂范围内。”老于如此保证。
这个说法虽然不太中听,还是能接受的。
物理学和生物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可以对结果进行预测,假如会发生核尘埃泄露,什么样的实验规模在什么类型的故障下能造成多大规模的泄露,都是有数的,更为幸运的是,修士们的法术对于控制尘埃挺有效。
说完未来的方向,回到正在准备中的另一项实验:“核电池项目你们还是以航空航天组为主,他们的报告认为实验阶段不适合作为模块搭载在常规卫星上,可能会装配一颗新型实验观测卫星提供核电池实验。”
玉剑山打算把核废料回收一道之后将剩下的弄一弄丢到太空去发挥余热。
核废料里有未反应完成的铀等有用的需要回收,一些较为微量又没什么蛋用的,也有辐射,而且衰变快辐射量还挺大,这部分会添加其他类型的放射元素,一起做成核电池丢上去。
这种核电池的能量出力很低,优点是能够超长待机,借助外壳提供上百年的稳定热量,直到一些衰变快的元素大幅度减少,它的热释放水平才会明显降低。计划是核电池能量供应不足以维持能量提取阵法等相关系统时,直接用卫星做二次发射,丢去灵月上面。
至于灵月上还不知是人是魔又或者外星人的朋友们,就不是玉剑山该管的范围了,反正以现在总共只观测到五个城市的规模,被直接砸到的概率基本为零。
屠魔工业 第一百四十三章 魔物过渡期规划
“最近两年魔物们很老实啊。”沈文剑坐在院子的地上,背靠趴着的着吉云,手里拿根小长棍拨动投给蚂蚁们的食物,一边自言自语。
“……”吉云没有回话。
沈文剑也没有要它回话的意思,只是在考虑往后会发展成什么状态。
魔物还有很多,而且平均强度约为初期的三倍左右,由于各幸存门派周边已经做过清理,能够发起的攻击威胁反而有所降低。
以九云城为例,在技术联盟的几个非正会门派入驻前后两年里,是魔物攻击最频繁的时候,跟那群东方偏南方向的天魔脱不了干系。但是去年总共只受到过一起攻击,规模约两万,还不如沈文剑和吉云到访九云城的那次。
会发生这种状况,因为九云城周边一百多千米内已经没有密度很高的魔物群,从九云城小蜜蜂体系反馈的数据看,在大约两万平方千米的地区内,魔物的平均密度每平方千米只有三只。
貌似也有很多,不过由于分布的较为均匀零碎,基本不太可能被扯到一堆。
更远的地方平均密度会高些,但魔物们多年来的互相击杀,也并没有特别高的密度,每平方千米也就六到八只不等。
不说一般魔物,即使古海边上的圣月教疑似上届天魔的占领区,最近几年也一丁点都没扩张,怀疑是信息交流手段的低下,导致远离中枢的地区缺乏控制、指挥力所造成的结果。
说句自大的话,这个时候可能是整个万魔吞天期间,魔物力量最差的时刻。
可惜人族的力量太烂,密度更是无从提起,如果有几千万修士,趁机清场可能就提前结束了。
“还有几个活人?”吉云突然提问。
沈文剑想了想,还是拿出平板展开各地传回的统计数据:“加上乐园一号的孩子们,不到十六万。”
真特么惊人。
灾前就天青国一个国家,都有八千万至一亿人口,整个中原大陆上与玉剑山同一系语言区的人口规模,约有九亿到十亿,此外交流比较密切的其他语系外族还有两亿上下。
3026年,历时十四年,能够搜集到情报的,连十六万都到不了,其中修士约八万上下,涉及的各类门派有三百多家。正会门派受金仙谷、恶狱镇守等规模庞大的家伙影响,平均人数能达到三百出头;非正会门派平均也有一百五十人,不过因修为比例的关系,能跟魔物群正面干架的金丹以上人员,均数不到五十;其余都是受修士庇护的普通人以及在各门派避难的散修和被灭门的幸存人员。
当然,肯定还有不少独行侠挖洞躲起来甚至在外面跟魔物们单挑的无法统计,可考虑续航力之后,现在活着并且具备行动能力的未统计数量,不可能超过已统计的部分,甚至达到十万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
受玉剑山委托,三家代理商帮忙从各门派搜集野外存活的小团队状况,做出数据模型,判断现阶段至少是四名进入金丹后期,并且拥有阵法师的小团队,才有在野外长时间存活的能力,而随着天魔的出现,存活基准数字会在几年内推到八人以上。
这意味着那些零碎几个人的小团队如果不能在几年内找到还存活的门派,他们自己就会完蛋。
八万修士,貌似每个人平均每天清理十平方公里的魔物、活肉、天魔,很快就能搞定全部魔物,然而实际做起来完全没可能。
首先能够响应号召的就得排除掉差不多五万的数量,剩下的这点还得去掉不能飞的又少一万,还有一部分必须负责门派各职务的基本运转和看家,根本无法全部外出,再去掉四千左右。
剩下一万六千名左右能打的,考虑到续航力和距离推远后的工作效率,以及一些遭到天魔伏击的状况,损失掉三分之一的人,能清理出五百万平方千米的净化区,都得烧高香。
何况这种状态根本不现实,一个行动组没有一、二十号人,随便碰到个包含一、两只天魔在内的魔物小群体就是死,集体行动想达到初期人均每天清理十平方千米都不可能,别说距离推远之后了。
所以现实很悲剧,明明现阶段魔物的整体实力更弱,因为总体实力太垃圾,也只能等着情况进一步恶化,最多把自家门前打扫干净些,形成个缓冲预警区。
核弹洗地也只能想想,现在凑出足够的铀235发电都不够,哪里弄的出那么多一个弹头就有几百千克的东西,何况说不定核弹洗地之后天魔还会变得更厉害呢,看看天魔虫受到辐射产生的变化就知道了。
下个阶段应该向什么方向前进呢?
以三家代理商以及九云城,形成四个幸存者群落是肯定的。九云城只保住城市、人口以及随时会加入的散修。其他条件更好的门派,则尽量聚集到三家代理商周边五百千米内,形成几个共同防卫区,利于互相支援。
现在技术联盟内的门派都已经动了或正在准备移动,其他门派响应的也有,但门派总数只占到三分之一,即使随着技术联盟的影响扩大,扎堆总数也不会超过一半。
响应率不高,因为三个范围内有价值的矿产有限,很多门派不愿意去采集低价值矿产及动植物资源,也有不愿意被技术联盟指挥的情况存在。
沈文剑心底是不希望损失这部分人的,谁也不知道万魔吞天往后发展会出现什么鬼东西,每个修士都是一份力量。可是别人要追求自由的香气,总不能亲自动手把人打死吧,只能指望技术联盟的整体影响力继续增大,看看会不会有更多人回心转意。
技术方面,要开始准备让修士们能够更安全的应付天魔,外力除了工业化来带的成本更低的各级飞剑,以及硬质玄学盔甲,还需要进一步普及灵石充能器和双符文定式,以扩充整体实力。
此外,为了控制住修士损失率,还需要强力的自动化装备,比如浮游炮、身外化身机器人什么的,这个部分可以交给三家代理商去组织技术联盟成员开发,玉剑山几个想参和也没有人力支出了。
总之,要在四个支撑点上,逐步建立起天魔集群也无法突破的力量。
:。:
屠魔工业 第一百四十四章 最危险之地(一)
核能实验厂启动后没几天,沈文剑到生物研究院走了趟。
“最近的项目扩展的有点多,大家忙的不可开交。”接待的只有苍冉和他的徒弟简英子,见面就帮手下解释了句。
“不要紧,又不是别家的掌门来参观。”沈文剑对此并不在意。
生物研究院对天魔虫和相关的人造浮空石研究已经进入新阶段。
对天魔虫虫肉混合体活肉衍生型号的研究还是没有很好的结果,要么就是安全度更差,要么就是培养过程中白白浪费的营养物太多,凭空提高制造成本,所以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常规版二代浮空石的生产技术上。
配合空寂岛用十几个弟子性命换来的稳定促生长制剂,和新的包含木屑、尿素溶液、磷肥(海鸟便便)、石灰石粉末、过滤海水等在内的综合食物,将把二代浮空石的生产技术再往上推一个阶段,但是流程上短期内并不增加产能。
玉剑山二代浮空石空中生产基地的日处理量在两千吨维持了两年,3025年进行生产单元增量之后,处理量提高到三千吨每天。
继续向上推产能出现了个新的瓶颈,既地面的树木长的不够快。
新岛面积接近两千平方公里,是东低西高的无人岛,林地自然保有量为一千六百平方公里,总木材量约两千六百万吨,实际能利用的约两千万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