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屠魔工业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做到这一点,很大一部分是十年来空气动力、加工精度成果积累的结果,新的煤油发动机在不改变材料的前提下,就能获得更大的推力,地面实验已经证实这点,并且有效寿命会可能更高。
六台常规发动机足以完成载着航天飞机最后爬升的任务,氧气增压功能仍然保留下来,以免托着航天飞机爬升时发生“哮喘”。
发动机地面实验还没有做完,燃料容器已经改好了一大半。六月底,主机身蒙皮、辅助骨架已经重新铺设完毕,只留下机翼还是框架和大堆片状油箱。
地面测试的项目太多,就算发动机装好,还有线路测试等大堆东西捣鼓,一时半会不得完。
这个时候,生物院的二代人造浮空石量产可行性的报告终于送到。
看了两眼,头疼的不行。
一个字,钢。
按报告需求的装置,需要隔离培养槽、抓取具、运输具,利用里面的生长数据稍作计算,可知每获得两百千克活肉的日产量,要投入十吨左右的钢。
重建玉石峰,还要把山门仓库搬回来,最低也得做五千万吨浮空石吧。
按五年准备完浮空石来算,日均浮空石产量需要达到2.8万吨,换算成活肉则是8.5万吨,于是建造生产装置需要投入的总钢材量是……四百多万吨!
通过大规模设计,最多能降低三分之一就不错了,仍然需要接近三百万吨。再借助技术升级,把抓取、淹死的效率提上去,还得两百万吨左右。
最大年产不过五十万吨的小钢厂远远不够看啊,毕竟到处都要消耗材料,不能做都用来弄活肉培养吧,而且钢厂现在连三十万吨的产能都发挥不出来。于是材料生产就要排很多年,后面的玉石峰重建还需要海量钢材。
做这么大规模的东西,能搭载生产装置的就只有鲲鹏基地了,这不是扩散危险区么?
算了,还是等多研究下虫肉混合体,看看能不能找到采用替代材料或更合适的生产模式吧。
:。:





屠魔工业 第九十四章 钢厂升级计划(上)
重建玉石峰的事情挺重要,沈文剑拿出日常公务之外的大部分精力全程盯着各个环节。
察觉到生物院还有两万多吨初代浮空石囤积,沈文剑协调工程院为三个轻量化浮空平台中的一个进行浮力升级。
轻量化浮空平台设计时已经考虑到升级浮力,因此无需投入多少额外的材料,不过仍然对顶面加装了一层钢板,升级消耗浮力约五千吨。
升级后的轻量化平台建成一栋,一万平米的实验室,提高安全标准之后变成两层楼。
借助新增的危险实验楼,生物院增加了两个虫肉混合体的系列实验。
另一边,九月时,经过改造的新纺织机通过测试。
新纺线机的人力利用率没有琴仙岛的原版高,按六个工作岗位算效率只能提升1.5倍,好处是半自动化的实现,能明显改善工人的劳动强度,下班之后能有更多精力去消费和造孩子。
另外还弄出一套织布机,也是用电的,只不过因为成本控制的关系,没有控制系统,纺出来的布很丑,只能做粗纺。
通过行政中心的渠道,把机器参数交给纺织厂,反馈回来的消息,纺织厂的作坊主们表示维修费用不太高的话,愿意以二百两银子一台机器的价格购入十台试试,织布机……最多一百两,要三台。
跟沈文剑预期的还有些差距,他转头让人去跟钢厂沟通。
办事的是殷玲,她还带着一份计划单:“玉剑山在随后的几年至少需要两百万吨钢材,如果能保证质量,掌门说可以提高到五百万吨。”
几个老板听了口水差点流下来。
前几年玉剑山等四个修士门派的需求不高,但钢厂的一半股权,也让三个股东每人每年能分润到千多两银子,钢厂还获得了一些矿石囤货。五百万吨钢材,即使是来料加工,那利润也能砸死很多人啊!
见几人都激动的快失去语言能力,殷玲才说明来意:“为了保证你们的产能,掌门正在帮你们协调人力,主要是从纺织厂挤出来。不过纺织厂的生产能力不能降低,需要更新设备才能凑出人,几位是不是也应该表示表示。”
居然是要他们拿钱给纺织厂升级设备!
三人中的李姓土财一脸苦笑回应:“我听说了,纺织厂要买的纺线机要上千两银子一台,我们这小本买卖,实在是担负不起啊。”
殷玲还等着回去看话本,没空听他们瞎掰,按沈文剑告诉她的办法摆手道:“玉剑山不会强迫任何人,不过丑话说在前面,如果钢厂的产量不够耽误了掌门的大事,我们会考虑用岛民或别的什么人,另建新的钢厂。”
四个正会门派、浮空城、岛民、三个小门派,加起来就这一个钢厂做铸铁、钢材的供货商,正常情况下他们的确有资格拿捏一下。
然而现在殷玲手中握着五百万吨的钢材订单,能让一个年产百万吨的新钢厂,完成从赊欠设备款到盈利的跨越。即使岛民干不来,还有修士小门派呢,除去人力等成本至少近百万两的利润,修士也不会放过。
三人大眼瞪小眼,这……这可如何是好,新钢厂一建还有他们什么事儿?新钢厂的设备肯定更好,如果对方压价不是要老命么?
其中一人福至心灵,腾的从椅子上弹起来,在一边跪下磕头:“求上仙教小的如何应对!”
说起来这还是殷玲头一次受人跪拜,爽快的感觉跟看话本不相上下啊!
她好不容易保持板着脸的表情,点头嗯了一声道:“孺子可教。纺织厂设备升级自己也会出钱,你们凑个三、五千两意思意思便可。不过帮你们协调的人力只应付得了一时,掌门可等不得十几年,你们最好提出可行的产能升级方案,让玉剑山或海龙山帮你们把设备换换。”
前半句是沈文剑的要求,有额外的三五千两设备款,纺织厂应该能够下定决心,把大部分甚至全部设备升级。如果总共能凑出一万两设备款,安排人再提供少许改进也不会亏本。
后面半句,殷玲以外的人可能就说不上来了,因为整个玉剑山也只有冷云、殷玲、吉云三个和沈文剑住一个院落的,偶尔听他自言自语,才知道他最终要把钢厂的产能推到什么规模。
殷玲的解释立刻让三位老板开窍了,只要他们能表现出扩展产能的潜力,让玉剑山看到几年内完成订单的希望,玉剑山就没有理由去建新的钢厂,毕竟熟练工是变不出来的。
钢厂老板们主动参与进来,一番来回折腾,几天之后纺织厂终于接受每台纺线机360两的报价,决定一次采购二十二台。织布机只提高到五台,交易单价为200两。
从纺织厂抠出一批人,通过行政中心的职介办公室转换成合适钢厂的劳动力,行政中心又从其他地方弄来十来个人,钢厂人员总数首次达到四百人。
但是这种改变还远远不够,三百人,连钢厂现有的最大产能都发挥不出来,更不用说甚么几年内完成五百万吨订单了。
人力已经达到极限,调动都很难,设备改进变成了必然。
钢厂老板们找上门想订购新设备时,沈文剑担心钢厂老板们过于低估生产线的开发与装备费用,先给了点甜头。
钢厂提前拿到一百万吨标准结构钢的加工订单,包含预付款三十万两和相应数量的铁矿等在内。
见到有玉剑山掌门大印的绢质订单,钢厂老板们也发狠了,一开口就要上百万吨级的生产线。
但是,这个要求被回绝了,玉剑山只提供最大产能八十万吨的成套生产线,要价为六十万两银子,可以分期付款,一年内开始安装新生产线。
六十万两!
这个费用把老板们惊傻了,两个老板差点当场就去了。
于是,几乎理所当然的,老板们尝试借助行政中心的渠道,跟海龙山接触。
海龙山的人接到要求,一脸懵比,年产一百万吨钢材,还包括特种钢!可是厂子只有四百个人!
设备要怎么做?人力如何安排?
灾前,年产一万吨的钢厂都没见过,一百万吨,那工厂得是什么形状?
:。:




屠魔工业 第九十五章 钢厂升级计划(下)
说起来,钢厂这套系统的制造者,其中有几个也回到了海龙山,按他们的说法现在已经是最好的状态,工人完成培训时人均年产钢已经有三百吨,现在转为熟练工应该在八百吨以上,已经是灾前那些小作坊钢厂人均产出的六十倍。
六十倍啊,再提高简直要上天啊……上天好像也没什么难的。
海龙山内部讨论了两天没有头绪,决定派人到厂子考察一下。
海龙山组织了对钢厂生产流程的细致考察,更懵了,完全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钢厂的自动化程度已经不低,矿石炼制完成之后,冶炼炉需要调整角度,直接倒入下一个环节的容器,结构钢、不锈钢、铸铁对应的是不同的入口,经过几次容器更换,完成调制抽检合格的进入热处理环节,或冲水冷却或自然冷却,有的半路上还要加温,每条线上都不太一样。
钢厂一次只能让一到两种产品形成连续生产,部分生产线会闲置,可是它只有四百个人,好像也无法处理更多生产线上的事。
海龙山的人回家论证之后,认为四百个人要支撑百万吨产能,必须要知道生产什么产品,否则根本做不到,玉石就需要玉剑山的合作。
对于海龙山要求的合作,玉剑山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报出二十万的价格,提供情报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二十万的要价看来是天价,认真算一算真不多。
十名三级工程师和十名特级技师,单月薪水加修为津贴就超过六千两,二十个月的薪水成本就达到十二万两,实验室的材料、设备损耗算进去,再有一点技术收费,根本没什么钱赚。
两个门派合作,总人力增加的情况下不需要二十个月那么久,但这么算账、报价是没有问题的。
海龙山回去又拖了几天,给钢厂报出个七十万两的价格,不过不保证一年内开始安装,而且有个附加条件,钢厂原有设备归海龙山处理。
来来去去耽误半个月,钢厂的老板纠结了很久现有的装备值多少钱,最后还是选择了玉剑山,理由是比较熟悉,能信得过。
其实双方的报价都算合理,钢厂设备本身的规模摆在那,花掉十几万材料成本很正常,再包括精加工、自动技术等费用,成套系统本身的价值就超过三十万两,然后是人员费用。
玉剑山拿到订单和十几万两预付款,还是回头找海龙山一起做,花费十五万两银子成立合作团队。
八十万吨级,人均年产钢要达到两千吨,数字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乐园一号钢厂没有庞大累赘的后勤、销售等部门,四百人里有三百五十人以上都是一线工人,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钢厂老板们来回纠结的时候,沈文剑已经整理好生产线的发展条目。
重点只有两个,产品和工作模式。
新的生产线只处理两种产品,屈服强度四点二吨每平方厘米的改进型结构钢,以及到海上之后,由工程院材料组研制的耐腐蚀钢。
改进型结构钢强度约为原有版本的一点四倍,缺点是热处理工序多、流程长,小批量生产的时间成本偏高。
耐腐蚀钢不是不锈钢,这是一种丑丑的钢材,它在受到腐蚀时表面会形成铁锈状的蜂窝层保护内部,强度方面也能算做结构钢,约为原有结构钢的九成。
对了,各院正在推的名称标准化里,两种钢厂都有自己的名字。改进型结构钢正式名称就来源于它的屈服强度,叫固钢四二;耐腐蚀钢则叫耐蚀二七。
名字比较锉,但是好记啊,甚至不用看产品目录,知道几个名字,就能推导出前代结构钢肯定叫固钢三零。
工作模式的变化,不再是原来的一个熔炉配两、三条线路,而是单炉对单线,以及模块化的生产车间。
引起产能翻番的,主要集中在熔炉和模块化的变化。
熔炉需要能够检测各种内部指标,并实时反应到车间控制中心的显示区。
模块化举个例子,根据沈文剑提供的概念图,新车间的轧钢线,有个长度达到一百二十米的回火热处理车间,它分为两个部分,可以利用地上的轨道移开,单模组和双模组的热处理结果是不同的。同样的,轧钢线也有模组。
通过移动模组和调节熔炉各元素的投入分量及比例,新生产线能在几天内转换产品类目,可生产数十种钢材。只是生产改固钢四二和耐蚀二七之外的钢厂时,不保证产能可以达到年产八十万吨的平均值。
也不算偷工减料,只是人口规模没上去,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旺盛需求。
此外,钢厂升级还有两个部分,沈文剑也给提前安排好了。
钢厂将全部丢到乐园一号的地下,现在这样摆在牧场旁边没几百米,搞的草都长不好,为此还要加装贯通整个地下一层的大型通风装置。这个部分是玉剑山通过项目帮行政中心的忙,他们会想办法凑点款子。
另一部分则是原有设备,将改装为铸铁系列生产线,不过要等新生产线开始投产之后,而且还要另外收费,预计报价不会超过十万两。
刚刚协调好钢厂产能升级的一系列麻烦,生物院的最新研究报告出来,证明本地产玄武岩能够作为隔离培养槽的侧板使用。
……没事,正好玉石峰能造大点。
研究报告称,虫肉混合体能够消化玄武岩,但是速度只有消化石灰岩的2%,与木材的消化速度相比,更是只有万分之一。
在大面积接触的状态下,虫肉混合体要三百小时才能穿透二十毫米的玄武岩,活肉在隔离槽里的培养总时长不超过两百小时,只有最后三十小时才有一定概率碰触到侧板,小面积的接触,穿透速度会更慢。该状态下,玄武岩隔板检测间隔能达到两千小时。
如果将隔离槽加大五十毫米,并提高初始切片投入中心点的精度,可以保证二十四个月不检测隔板也足够安全。
此处的安全,指的是复数虫肉混合体碰触产生的风险,新实验室投入之后的实验显示,虫肉混合体的确能发生融合,性质为吞噬,会产生少量的浪费,两块五百千克的虫肉混合体融合之后的总重量只有九百二十千克。
依据设计,虫肉混合体会在九百千克到一吨左右投入海中淹死,因此在二十四个月里,哪怕发生极个别的特殊状况,也并不会真的爆发天魔虫泛滥危机。
:。:




屠魔工业 第九十六章 产能不足带来的分歧

有了这份报告,二代浮空石生产平台的论证、设计工作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二代浮空石如果能够安全量产,玉剑山、海龙山、琴仙岛、空寂岛都有好处,说不定那几个小门派都能借此机会提前获得一批淘汰的飞石。
所以论证、设计的工作,就交给工程院协调大家一起来做。
二代浮空石的优秀性能是非常好的饵料,为了得到产品份额而不是排队购买,海龙山等三家决定凑份子凑出个比科研院飞石大两圈的飞石,作为隔离生产平台。
等于是以二代浮空石为基础,四家成立合资公司,产品先提供内部消化。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玉剑山以技术入股、生产管理和钢、煤的原材料供应,得到五成份子,另外三家平分剩下的一半。
没办法,玉剑山囤积的铁矿、煤矿够多,如果这些都算钱,哪怕以成本价销售,三家都会很受伤。
工程院加上三个门派,直接参与本计划的人就有六十多号,半个月就拿出三套初步方案。
沈文剑把三套初步方案丢去设计院进行安全评估。
胜出的方案,是把三家凑的岛子改成箱式……就是个板砖中间挖空了,但是没挖通。
生产的机械运动所需能量,由地面建造的动力炉、储能设备提供。生产食物的锯木厂也会在上方。
箱子内部的生产,则是单向的立体养殖,从入口进入,摆入虫肉混合体切片,多层隔离培养槽每天沿着内壁每天移动一格,达到出口的时间刚好是投海淹死的时间,在出口盖上网状阻拦结构,连培养装置一起投入海底,
这个版本的生产模型最优秀的部分,是把内部的喂食、打药、检修、切片预培养的监测室分成不同的工作区,避免眼花缭乱漏过异常,对单一环节实现完全自动监测,可靠性也会更高一点。
折腾到十一月中旬,生产平台完成改造,制作了些生产模块,终于开始试生产。
试生产只有两百个培养单位,一个培养单位是十二米长、七米宽、十层,每层六片活肉混合体,所以是个日处理量六十吨的装置。
这跟日产几万吨的需求当然差远了,不过还只是试生产,连自动化都没有,喂养什么的都还是人工作业。
等钢材一步步到位,生产环节改进到更合理的程度,才会扩大规模。不过预计岛子还是不够大,最终只能产生三十个三十层的队列,其中一部分队列到不了两百格,最终处理量不到五千吨,最终的浮空石成品勉强有一千六百吨。
……哎,只能这样了,总不能让修士们把浮空山都腾出来做浮空石吧,那不是本末倒置么。
大家可能也觉得产能太烂,满足不了需求,十二月时,又弄出个新的生产方案。
这是个地面方案,打算利用岛子西侧的悬崖来做生产线,通过调整浮空岛和安全海井,两个生产线可以共用同一个海井淹死活肉混合体。
不过评估认为这个方案并不那么美好,在岛上,最大的风险在于活肉可能产生意外的进食,比如生产单位沾染了大堆鸟粪、落叶、甚至小动物,就会改变生产队列稳定度。
“先等等吧,等浮空岛生产基地产能造满,自动化监测足够完善的时候再考虑地面设施,几位掌门也不缺这几年时间。”沈文剑试图说服几位掌门等一阵。
可是几位掌门并不这么想。
即使每天一千六百吨,年产才五十八万吨,玉剑山一半,三个门派一年十万吨都分不到,难道都去造轻量化平台?
高性能浮空石支持的轻量化平台的确有着巨大的活动、生产空间,可是哪来的那么多钢去消耗啊,听说玉剑山都给钢厂把生产排到十年后了。
所以他们都指望一年至少能有三、四十万吨到手,起码十来年能把送出去当生产基地的浮空石赚回去吧。
“沈掌门也太小心了些,做事哪能一丁点风险也无,依我所见,地面的生产我空寂岛担了,产出我也要五成。”
没想到居然空寂岛的赵掌门出头,而不是琴仙岛的南宫妹子。
沈文剑脸色并没有变难看,左边看看霍掌门,又看看对面的南宫掌门,两人都喝茶。
沈文剑缓慢点头,喝了口茶才慢慢说:“我可以答应,只有一个要求,生产基地外不能死人。岛民死了要给南宫掌门交代,浮空城有人死要给我交代。如果生产基地之外有修士死了,或者普通人死亡超过百人,生产要立刻停止,销毁所有活肉排除隐患,我们四家再次达成一致之前,不能恢复生产。”
把一切人际关系简化,他人的合理诉求尽量给出肯定答复,否则双方的关系是难以维持的。除非有命门握在手中才能违反这点,比如一旦闹翻,另一方全家都会饿死,而显然想把修士饿死是很难的。
但是光是妥协也不可取,要有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沈文剑最重视的,是普通人的增长率和修士的年均损耗数,如果有人破坏这点,联盟不要也罢,北边多得是等着他去救的,所以他提出了这个要求。
直白的说,就是经营者的人在里面死光都行,外面的人不能死。
见沈文剑答应下来,空寂岛赵掌门正思虑这种要求能不能做到,南宫掌门蹦出来凑热闹。
“算琴仙岛一个吧,他们不动,我们对半分,怎么样?”她睁着深邃的眼睛盯找掌门。
沈文剑则再次看向霍掌门。
霍掌门也及时表态:“谁做都行,反正海龙山坐等收份白得的。”
霍掌门的话似乎有点无耻,不过他说的却没有问题。
别管地面的厂子要从哪里弄材料建起来,生物院的本质就是四方合作,整套生产技术是大家合作开发出来的,谁都别想甩开别人自己偷偷弄。大不了倒过来,海龙山和玉剑山帮忙砍木头运木头,反正该分到的一点也不能少。
因为南宫掌门要凑一腿,赵掌门暂时无法拍板,几位掌门散去之后,空寂岛和琴仙岛做了些接触,终于还是决定拿下地面生产基地。
地面生产的分成有些变化,玉剑山和海龙山各一成,啥都不用管,一只猫都不需要派遣。琴仙岛三成,空寂岛五成。




屠魔工业 第九十七章 牲口膨胀
自从新的二代人造浮空石地面生产基地开始筹备,沈文剑就觉得这个岛子可能不能要了。
空寂岛和琴仙岛急着要浮空石,说不准哪天就会用上更激进的养殖方法。
虫肉混合体在食物充分时能在九十天内长到一吨,加入生长促进药剂会更快,定制两百天的量产生产计划,是为了控制好个体间的体型差异,避免超重个体意外与其他个体融合进入危险阶段。
地面的食物来源本就比较复杂,一旦守不住底线,事故率会随着培养期缩短呈现指数级上升。
不过人家都愿意为了浮空石冒生命危险,沈文剑也不好说什么,他只是玉剑山的掌门,管不到别家的弟子。
1...8283848586...3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