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七百三十八章 又见唐懿友 (第一更)
香江,春季拍卖会现场。
“老何,怎么是你?”
闫君豪看着刚刚在对面椅子上坐下来的何绍骅,先是愣了一下,拿起桌子上的铭牌看了看,忍不住笑了起来,“早知道咱们都在一桌,刚刚进来的时候就应该一起进来了。”
这座次可不是随意坐的,而是根据收藏家在拍卖公司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来排定的,像加利特、夏振宇等人坐的最靠近舞台的特等坐席,不仅能近距离看到拍卖品展示,更是一种圈内身份的象征,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的。
像朱远舟、闫思远这一批的收藏家大腕级人物,如果他们也亲自来了,那肯定也会被排到第一排的,但闫思远的儿子闫君豪,在圈内的身份地位就要低一些了,能坐在拍卖会场的中间位置,这还是看在了闫思远的份上。
“哈哈,这说明咱们俩有缘分嘛。”
何绍骅大笑了起来,随后他又看了看向南,笑道,“向先生,咱们又见面了。”
“何总早上好。”向南笑着朝他点了点头,“看您今天心情这么好,应该是能拿下几件心仪的古董了。”
“我也想啊,可惜实力不允许啊。”
何绍骅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不过,能和向先生同坐一桌,就是我在这次拍卖会上最大的收获了。”
向南摆了摆手,谦逊地说道:“哪里哪里,何总说笑了。”
两个人正在商业互吹,最后一个座位也终于有主了,这是一个脖子上挂着小拇指粗细的金项链的矮胖中年人,他先是伸手从茶几上拿过铭牌扫了一眼,确认自己的确在这一桌之后,就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咧嘴一笑,露出两颗金灿灿的门牙:
“各位老板好,我叫甄友谦,是从刺桐城来的,不知各位老板仙乡各处啊?”
“真有钱?还有叫这名的?”
向南和闫君豪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各自眼中的笑意,不过,大家都是文明人,当然不会在这种场合拿陌生人的姓名开玩笑,别说不是熟人,就是真熟人也不行啊。
忍着笑意,三个人依次自我介绍了一下。
甄友谦估计也习惯了这种场面,等大家自我介绍完了,他抱了抱拳,笑着说道:“我还是个古玩新手,这也是第一次来参加这么大的拍卖会,到时候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请各位老板多多指点。”
“客气了,客气了,我也是个新手。”闫君豪抬手指了指对面的何绍骅,笑道,“你边上这位何总,倒是经验丰富。”
“哎,我也就是瞎玩,谈不上什么指点,咱们到时候互相交流交流。”
何绍骅在两个菜鸟面前还是有些资本的,不过他脸上却是一脸矜持。
向南就是来凑个热闹的,对古董拍卖是一窍不通,自然不会多说什么,他端着杯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水,听着他们三个人在聊天打屁,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笑意。
过了没多久,舞台上的音响里忽然传来一阵“喂,喂喂喂”的声音,原本有些喧闹的拍卖会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一个个的都忍不住扭头朝舞台中间那边看过去。
向南也不例外,只见舞台上站着一个身穿正装,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的中年人,此刻他手里正拿着一个无线话筒在试音。
“喂”了几声之后,他才轻咳了一声,扫了一眼台下已经坐得满满的座位,笑容满面地说道:
“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香江春季拍卖会,我是今天这场拍卖会的拍卖师唐懿友,相信今天到场的朋友里面,有很多人都认识我。”
“唐懿友?”
闫君豪和甄友谦还没反应过来,但何绍骅已经激动起来了,他一脸兴奋地低声说道,“这个唐懿友可不简单,他是国内第一拍卖师,在圈内相当有名,没想到这次拍卖会的第一场拍卖,把这位大神都给请来了,看来主办方相当重视啊!”
向南倒是一点也不惊讶,他是见过唐懿友的,去年自己第一次委托魔都嘉德拍卖公司拍卖闫思远赠送给自己的那批古董时,第一场的拍卖师也是唐懿友。
他只是有点好奇,自己到目前为止只参加过两次拍卖会,没想到两次都是唐懿友来主持拍卖,还真的是很有缘呢。
另一边,闫君豪听了何绍骅的介绍后,也很感兴趣,他问道:“这第一拍卖师的名头,有什么说法吗?”
甄友谦虽然没有说话,但也是竖起了耳朵,认真倾听。
“那当然有说法了。”
何绍骅挺了挺肚子,一脸得意地说道,“这唐懿友曾经在香江的另一场拍卖会上,将一只底价只有2000元的金怀表,给拍卖到了75000元的高价,而且只用了四十分钟,溢价高达35倍,你说厉害不厉害?”
“确实是个牛人啊。”闫君豪一脸赞同地点了点头。
甄友谦却是一脸不屑:“嘁!我还以为是什么好事呢!”
“怎么不是好事?”
何绍骅正在显示自己的见多识广呢,此刻看到甄友谦这个菜鸟居然是这种态度,顿时不爽了,“主办方把唐懿友请来,可见对这场拍卖会是很重视的。”
“可你刚刚都说了,这唐懿友是挑拨参与拍卖者们相互竞价的高手啊,要不然他怎么可能把2000块钱的金怀表卖到75000元的呢?”
唐懿友的眼神里满是鄙视,他哼哼地说道,“主办方请了这么一个人来,没准原先我们只需要花2000块钱就能买的古董,现在说不准就要花75000元来买了,对于我们这些竞拍者来说,这难道还会是好事?”
何绍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对啊,唐懿友把拍品的价格抬高了,得益的是拍卖公司和卖主,那竞拍的人就得多掏腰包了,我一开始怎么就只想着他只是国内第一拍卖师,忘了自己竞拍古董时也许价格更高了呢?
闫君豪也是一怔,看来他之前也没想到这一点上来。
向南扭头多看了甄友谦两眼,这个甄友谦,可不像他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憨憨,人家精明着呢。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七百三十九章 拍卖会开始 (更新完毕)
几个人这一愣神的工夫,第一件拍品已经送出来了。
“各位朋友们,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件拍品。”
唐懿友说着,侧身让到一边,将舞台的c位让给了一辆小推车,这小推车是由两位身着旗袍的美少女从后台推出来的,上面还蒙着一块大红色的绸布。
随着唐懿友的话音落下,一位旗袍少女伸出白嫩的小手牵住红绸布的一角,然后轻轻一扯,这第一件拍卖品就完全展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与此同时,身后的大屏幕上,也呈现出了这件拍卖品清晰、完整的全貌。
“本场拍卖会的第一件拍卖品,是来自清朝雍正年间的官窑作品玫茵堂典藏珐琅彩粉彩「平安春信」图碗。”
唐懿友站在小推车前,配合着身后的大屏幕上的画面,缓缓地介绍道,“精通古陶瓷器的朋友应该知道,雍正皇帝曾多次下旨,亲自监督并指点珐琅彩瓷烧造,他的手下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画师与书法家,这才产生了瓷器史上前所未见的精美图画及书法。”
“诚如此碗,其上以精湛的笔法工笔绘出梅花、洞石、鹌鹑,整图布局舒朗有致,图画婉转而生,时而乍然转折,却总与碗形相得益彰,充分表现画家功力。其展开图,便有如一幅章法严谨有度的手卷,如同出自宫廷画师之手的进御、赏玩之绘画臻品……”
一般而言,拍卖会的第一件拍品和最后一件压轴拍品,在所有拍卖品当中,都是最珍贵、价格最高的一类。
第一件拍品竞拍的效果是否良好,将会影响到整场拍卖会的气氛,如果第一件拍品竞拍气氛热烈,那么接下来出场的拍卖品,竞拍过程将会顺利不少;反之,第一件拍品竞拍不成功,那么接下来的整场拍卖会都将寡淡无味。
所以,拍卖会的主办方往往会将一件极有特色的珍贵古董,安排在第一位进行竞拍,以期获得“开门红”。
而压轴拍品则是为了掀起整场拍卖会的最高潮,一般都会将最珍贵的古董放在最后拍卖。这里面既有避免竞拍者中途离场的可能性,也有为了下一场拍卖会吸引人气的目的。
唐懿友在介绍第一件拍卖品的时候,向南也在认真看着大屏幕上的画面。
作为一名古陶瓷修复专家,他当然知道什么珐琅彩器,这是一种由景市官窑烧制好白胎送到宫内养心殿御作坊上彩的彩绘瓷、铜及料器。由于御作坊临近宫廷画院,因此,中外画师也曾奉命在器上绘图添彩。
据文献记载,制作珐琅彩瓷在京城有三处:一处是故宫内“启祥宫”的如意馆;一处则在圆明园;最后一处就是怡亲王府。
珐琅彩器作品彩料透亮,纹饰清晰,尤其是人物、动物描绘点染具有西方油画的三维效果。
珐琅彩器上纹饰的写实风格,或许是受到了郎世宁等西洋宫廷画师的影响,着重模仿自然,以光影明暗营造质感、深度及透视,是专门为皇帝烧的御用瓷,存世稀少,尤显珍贵。
这件清雍正玫茵堂典藏珐琅彩粉彩「平安春信」图碗外壁上绘制的一对鹌鹑寓意平安、安和,鹌鹑旁边的水仙、南天竺和洞石,具“天仙拱寿”的美好寓意,是雍正皇帝颇为喜爱的题材。
向南正仔细欣赏着这件珍品古瓷,只听得唐懿友话音一顿,声音忽然高亢起来:
“这件清雍正年制的珐琅彩碗,起拍价1200万元,每次加价不少于100万元!现在,竞价开始!”
拍卖会现场安静了一下,紧接着就有人开始举牌。
“45号,1500万!”
“66号,1700万!”
“231号,2000万!”
“……”
随着会场里的报价声不断出现,现场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
“向南,你觉得这件珐琅彩碗,大概能竞拍到什么价位?”
闫君豪参加这次春季拍卖会的目标很明确,这件珐琅彩碗并不在他的计划里,因此,听着现场的报价一声高过一声,他依然显得很淡定,还有闲心让向南猜一猜竞拍价。
“闫叔觉得呢?”
向南没有直接回答,反问了一句。
“我觉得啊。”
闫君豪摸了摸下巴,皱着眉头说道,“看现在这情况,还真不好说,我觉得4000万封顶了。”
“4000万?高了吧?”
何绍骅听到这估价,牙疼似的嘬了嘬牙,说道,
“你听听这报价声,每次都是两三百万的加价幅度,而且看起来似乎特别热闹,我觉得应该是这件珐琅彩碗并没有挠到古陶瓷收藏家们的痒痒处,按照我的看法,这只碗撑死了3500万。”
说完,他看了看向南,笑着问道,“向先生,你觉得呢?”
向南见三个人都看着自己,想了想,便说道:“我觉得啊,4500万左右吧。”
“这么高?理由呢?”闫君豪皱了皱眉。
向南笑着说道:“我只是个文物修复师,对艺术品市场其实不是太敏感,我也就是随便这么一猜。”
闫君豪等人一听,也觉得没毛病。
这竞拍价格的高低,那也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哪怕是同一件艺术品,同一群竞拍者,只要换一个时间来拍卖,竞拍的最终价格都会不一样,这让谁猜也猜不准。
几个人在说话的当口,会场里的形式又是一变,只听得拍卖桌后面唐懿友的声音都变得有点激动起来:
“36号,2400万!”
“91号,2600万!”
“54号,3600万!54号,3600万!还有没有出价更高的?还有没有?”
“好,28号,3800万!3800万!”
“54号,4200万!”
唐懿友眼神发亮,大声喊道,
“54号,4200万!各位朋友,大家千万不要错过机会,要知道,珐琅彩碗是皇帝御用瓷,存世量极为稀少,上一次出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还是十年前!而这十年时间里,它的市场价格已经翻了几十倍!所以,对珐琅彩碗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机会!还有没有出价的?4200万,一次!”
“好,28号,4300万!28号虽然每次加价不高,但是紧追不舍呀!还有更高的吗?4300万,一次!4300万,两次!”
“54号!54号,4600万!54号是势在必得啊,还有没有更高的?4600万,一次!4600万,两次!4600万,三次!”
“54号,4600万,成交!”
“哆!”
唐懿友有些发颤的手拿起拍卖槌使劲敲了一下,代表着第一件拍卖品清雍正玫茵堂典藏珐琅彩粉彩「平安春信」图碗以4600万的高价顺利拍出!
拍卖现场的氛围,在这一刻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七百四十章 我真是蒙的 (第一更)
“各位尊贵的朋友们,第一件艺术品清雍正珐琅彩碗已经被54号强势拍走了,也许有些朋友心里面会有些小失落,比如我们的28号先生,那种心情就好像自己刚刚看到一位让人心动的姑娘,结果被另外一位男士表白成功了。”
唐懿友稍显风趣的话语,让会场里原本有些紧绷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下,他笑着说道,
“不过,朋友们不要气馁,更不必失落,咱们这次的拍卖会准备的可不止一位姑娘,而是很多位姑娘,只要你努力,肯定会有一位是属于你的。接下来,让我们请出第二件拍卖品!”
随着一阵激昂的音乐声响起,两位旗袍美女又缓缓地将小推车推了出来,会场里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凝重了起来。
然而,在闫君豪这一座的几个人,却没有去关注第二件拍卖品,一个个都是一脸惊愕,将目光聚焦在了向南的身上。
向南纵然再淡定,可也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被三个加起来都快一百五十岁的老男人盯着,感觉浑身都不自在,他实在忍不住了,这才开口问道:
“你们这么看着我做什么?”
“向南,之前的那只珐琅彩碗,你预估的价格是多少来着?”
闫君豪感觉嗓子有些发干,说完之后,端起茶几上的高脚杯喝了一大口,一喝到嘴里,脸色顿时一变,他都忘了这高脚杯里面装的是洋酒,不是水。
“4500万左右啊,怎么了?”
向南心里纳闷,不过还是老老实实地又说了一遍。
“向先生,您可真是神了啊,那件珐琅彩碗最终成交价正好是4600万,你预测得八九不离十啊!”
何绍骅之前就很看重向南,现在更是佩服得差一点就要五体投地了。神仙啊这是,竟然还能预测出古董的拍卖成交价,要是自己有这本事,以后参加拍卖会,岂不是十拿九稳?
“嗨,我瞎猜的,你们可千万别多心。”
向南笑着摆了摆手,碰巧而已,这些人还真当自己能掐会算啊。
原本一直都没怎么注意向南的甄友谦,这时候才发现自己身边的这个年轻人这么牛掰,看他的眼神都变了,此刻,他也忍不住开口了:“向先生,那您能不能猜一猜这一件拍品的成交价?”
甄友谦这么一说,其他人也才注意到,第二件拍卖品已经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了——这是宋末元初著名画家钱选的《戏婴图》设色纸本手卷。
钱选与赵孟頫等人合称为“吴兴八俊”,人品及画品在当时都为人所赞誉。
钱选继承了苏轼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他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
这幅《戏婴图》手卷,起拍价为800万元,每次加价不得少于10万元,相较于第一件拍卖品而言,档次低了不少。不过,书画作品相对于古陶瓷器来说,在艺术品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要高得多,因为瓷器的基本面本来就比书画窄,收藏圈子要小得多,入门门槛也比书画要更高。
再加上第一件拍卖品的顺利拍出,以及国内第一拍卖师的引导,现场的竞拍气氛反而越来越热烈了。
到目前为止,《戏婴图》的竞拍价格已经毕竟了1000万大关。
“向南,你再猜一猜,这幅《戏婴图》手卷的成交价是多少?”
闫君豪刚刚一不小心错饮了一大口洋酒,脸色微微有些泛红,他在心里面估计这幅《戏婴图》的成交价应该可以达到1500万左右。
何绍骅和甄友谦没有说话,两双眼睛紧紧地盯着向南。
“我随便猜猜啊,猜对猜错你们也不要太在意。”
向南有些无奈,一帮油腻大叔,怎么还跟女孩子一样喜欢玩“猜猜猜”的游戏?真是太无聊了。
想归想,他还是在心里琢磨了一下,然后报了个数,“我估计在1300万左右吧。”
话说得很平静,一点波澜都没有,不过这也符合向南一贯的性格。
闫君豪点了点头,说道:“那我们就看看吧。”
“128号,1150万!”
此时,舞台中间的唐懿友就好像打了鸡血一般,一脸兴奋地喊道,“128号,1150万!还有没有更高的,如果没有,这幅宋末元初著名画家钱选的《戏婴图》手卷,就要落入128号朋友的囊中了!”
“好!169号,1250万!169号,1250万!”
“185号,1350万!还有没有?”
唐懿友将手中拍卖槌高高举起,喊道,“1350万,一次!1350万,两次!1350万,三次!成交!”
拍卖槌重重地敲下,这幅钱选的《戏婴图》设色纸本手卷最终落入了185号买家手中。
……
闫君豪、何绍骅、甄友谦三个人面面相觑,一脸震惊。
向南脸上依然风轻云淡。
他也只能在心里面默默地喊一句mmp,我瞎蒙的,居然还能蒙得那么准?
“向南,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闫君豪心里面翻江倒海,他嘴里尽管问得有些莫名其妙,但不管是向南,还是何绍骅等人,都知道闫君豪问的是什么。
向南一脸无奈,摊了摊双手,说道:“我说我是瞎蒙的,你信不信?”
“我不知道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何绍骅开玩笑似的插了一句,不信不行啊,这真要是蒙的,那运气也太逆天了吧?再说了,凭什么他一个外行能蒙得那么准,而我这个在艺术品收藏界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老前辈,居然一点边都没摸到。
他之前也估算了一下,这幅《戏婴图》的市场价格,应该在1200万左右,谁知道相差这么远?
“我真是蒙的。”
向南的辩解毫无力度,连他自己都不信,其他人自然更不信了,这其中,包括了没怎么说话的甄友谦。
“这位小伙子牛人啊,他既然能算得出古董的拍卖价,前后误差不到100万元。”
何绍骅一双眼珠子骨碌碌地转,心里面也是心思急转,他想道,“那我一会儿看中了什么古董,只要在他猜测的基础上,再加上110万,那岂不是如探囊取物?”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七百四十一章 为什么这么准 (更新完毕)
100万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多,也许需要辛苦工作十多年才能攒下来,但对于甄友谦这样的“土豪”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对于价值数千万的古董而言,也只能算是个零头罢了。
“但他也只是猜对了两次而已,运气好一点的人也没准也能猜得对。”
甄友谦毕竟是商人,一开始被向南的表现震惊一下,但还是能够很快就冷静下来,“还是不能这么草率,得让向南多猜几次才行。”
于是,在甄友谦的刻意引导下,以及闫君豪、何绍骅的催促下,向南接下来又连猜了好几次,整个白天一共猜了十次,猜对了七次,三次有比较大的偏差。
但是闫君豪和甄友谦等人也看出了其中的关键,那猜对的七次,都是古陶瓷和古书画拍卖品,猜错的三次,则是其他类别的艺术品。
这说明,向南对古陶瓷和古书画艺术品有着其他人难以理解的灵敏触觉。
白天的拍卖会结束后,晚上七点还有一场。向南和闫君豪等人从会场里退出来后,一起来到了酒店楼上的西餐厅里吃晚饭。
由于拍卖会的原因,西餐厅里人很多,不过大家的素养都比较高,并没有人高声喧哗,里面还是相当安静的。
向南和闫君豪等人找了一处安静的角落坐了下来,点了餐之后,闫君豪看了看向南,笑着问道:
“向南,现在能不能说说,你为什么在古书画和古陶瓷这两类上,价格估算得这么准吗?”
甄友谦和何绍骅也都纷纷将目光看向了向南,他们实际上也很好奇,不过他们跟向南之间都是第一次见面,又没什么关系,不好开口相问罢了,否则的话,他们在拍卖会场上就已经忍不住问出来了。
向南想了想,一本正经地说道:“可能跟我比较关注古书画和古陶瓷的拍卖市场有关,平时我都会上网看一看各地拍卖会的成交记录的,大致上比较了解相同类型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再结合近期的市场波动等相关情况,差不多就能猜出来了。”
1...239240241242243...4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