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看到刘乙君不再狡辩,向南这才说道:
“就算不用木片刮掉多余的粘合剂,你将两块瓷片拼对在一起时,如果用力挤压,同样也会将多余的粘合剂给挤出来,不用担心流出来的粘合剂,也不要怕麻烦,之后再清理一遍就是了。”
“好的,向老师,我记住了。”
刘乙君嗫嗫地应了一声,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不过向南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继续往别的地方走去,其他人见状,赶紧坐正了身子,低着脑袋认真做事,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也被向南给抓住训一顿。
不过,向南只是随便看了看,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怎么?这些残损的古陶瓷器物,吸引不了你的注意力?”
刚坐下,坐在他身边正在修复一只瓷碗的老戴转过头来,目光从老花眼镜的上方透过来,似笑非笑地看着向南。
向南一怔,下意识地问道:“嗯?什么意思?”
“要是这些古陶瓷能引起你的兴趣,你早就没日没夜地趴在这工作台前了,肯定连饭都会忘记吃。”
老戴咂了咂嘴,脑袋凑了过来,低声说道,
“哪里会像现在这样,多管闲事。”
“多管闲事?”
向南愕然,随即醒悟了过来,老戴这是说他不该去管别人怎么修复文物的事,吃力不讨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方法,适合你的,不一定适合别人的。”
老戴又坐正了身子,继续低头做事,嘴里却依旧说个不停,“你用心良苦,别人可不见得领情,还不如只做自己的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向南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他的想法和老戴的想法并不一样。
文物修复师本来就不多,如果大家都不管不问,任由他们这般野蛮生长,对于文物修复行业而言,是祸非福。
事实上,看了这么多天,他心里面多少也明白一些,这些和他一样年轻的修复师们心里面多少有些浮躁。
一方面渴望提高自己的文物修复技术,另一方面,做事粗糙,不愿意下苦功也就算了,连平日里工作时的耐心都不足。
就比如说刘乙君,拼对粘接时涂抹的粘合剂要薄要均匀,这几乎已经是常识了,无论是带教老师,还是教科书上,都会提到这一点,他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可他在修复古陶瓷时,依然会出现涂抹的粘合剂厚薄不一的情况——尽管差别很细微,但还是会最终影响到整件古陶瓷器物的修复效果——这只能说明一点,他既想加快修复速度,可自身的能力又不足以支撑他做到这一步,于是就出现了现在这种不上不下的问题。
对于向南来说,他也只能提醒刘乙君们,以确保在这次抢救性修复的过程中,不要出现修复效果太过难看的情况,如果他们发现了自身的问题,自然会从此改正,如果发觉不了,这辈子也就只能这样了——当然,如果他们一直都打算以修复古陶瓷为生的话。
不过,老戴的话对他而言,也是一个提醒,也许在这种场合里,对别人的修复技术进行质疑或者纠正,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那如果换成另外一个场景呢?
比如说——古陶瓷修复或者古书画修复进修班?
或许这种方式还真的可以考虑。
坐在座位上想了一会儿,向南便不再去想这些事了,现在想这些还为时过早,即便要举办文物修复进修班这一类的培训班,还是要等回到魔都以后再来考虑,如今这个场合并不合适。
想了想,他便收拾好心情,将之前早已经挑选出来的一件北宋的带盖青白釉壶残片取了过来,准备将它修复。
这件带盖青白釉壶,应该是墓主人生前常用的酒壶,只是如今已经残破成了一堆碎片。其他的修复师见它太过复杂,都没敢接手,自然就成了向南要修复的对象。
定了定神,向南便开始认真修复起来。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四百五十二章 汉墓壁画 (第一更)
自从那一场大雨浸塌了考古现场九号探方的一角,暴露出了一个“墓下之墓”后,隽邑县的天空之上,便再也没有一丝云彩,瓦蓝瓦蓝的天空,就如同一整块巨大的蓝色宝石,清澈得让人目眩神迷。
然而,雨后的晴朗让人感觉空气都要燃烧起来了,深吸一口气,连肺里都似乎要被灼伤,火辣辣的疼。
“这天气啊,真是不让人活了。”
老戴躲在恒温的修复室里,看着窗外明晃晃的阳光,以及院子里的几棵被晒得连树叶都开始蔫掉的大树,没心没肺地叹息着,他转过头来看了看向南,说道,
“我今天上午出门时,发现平常叫得很欢快的知了都不叫了,估计是给热死了,你说说看,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刚吃过午饭,原先每天中午都雷打不动要回宾馆的房间里午睡半个小时的老戴,看到外面晃得人花了眼的太阳,便识趣地退了回来。
从博物馆到宾馆虽然不远,但也要走上十多分钟,这中间可是没有一点遮挡阳光的地方,要是一不小心中了暑,那就太划不来了,还是在修复室里趴一会儿算了。
“不知道。”
向南一如既往地坐在工作台前,修复着手里的古陶瓷器,听到老戴在说话,下意识地回了一句。
老戴一愣,问道:“啊?你说什么?”
向南头也没抬,说道:“你刚刚不是问我吗?我说不知道。”
老戴撇了撇嘴,你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
“算了,跟他说话还不如自言自语,我还是眯一会儿比较舒服。”
老戴想着,也不再打扰向南做事了,回到自己的工作台旁,拉过来几张椅子拼在一块,就那么躺了下来。
“舒服!”
老戴心里暗叹了一声,便闭上了眼睛,准备去找周公聊会儿天。
就在他似睡似醒,快要跟周公接上头的那一刻,一阵“嗡嗡嗡”的蜂鸣声一下子把他给拽了回来,他一脸恼怒地睁开眼睛,正打算“教训”一下向南,忽然就听到向南的声音传了过来。
“你说什么?那个古墓确定年代了?”
“是汉代?里面出土了一件完好的汉代彩陶蚕形灯笼罐?”
“什么?主墓室里还有彩绘壁画?彩绘开始剥落了?!”
向南的脸色一下子严肃了起来,他说道,“你等着,我马上过来!”
挂了电话,他将手中正在修复的那件古陶瓷器往工作台上一放,立刻就站了起来,对已经坐起来的一脸发愣的老戴说道:
“戴老师,还要辛苦你一下,马上打电话找博物馆的副馆长严晨光,让他立刻准备一些材料,我现在就把材料的单子给你。”
说完,他就从随身携带的背包里拿出纸笔,微微沉吟了片刻,便开始飞快地在纸上写下各种材料的名称和数量。
等写完之后,他将这张纸塞到老戴的手里,叮嘱道,“一定要快,这是修复汉代壁画用的,我一会儿会打电话给李德坤老师和刘乙君,让他们两个人带着材料到考古现场来!”
“我先走了,这件事就拜托你了!”
说完,也不待老戴回应,向南拎起地上的背包就飞快地跑了出去,转眼间就冲出了博物馆,拦了一辆载客的摩托车,也不讲价,坐上去之后,就催着司机开走了。
老戴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之前向南在电话前讲了那么多,他到现在才算是消化了,几个关键词一串联,事情再明显不过了——
考古现场之前因为大雨暴露的那个古墓,是汉代古墓,还出土了一只汉代彩陶蚕形灯笼罐,不止如此,主墓室里还有汉代壁画,只是因为骤然打开古墓墓道,使得彩绘壁画与空气接触之后,彩绘壁画出现了剥落的现象。
向南这么着急……
“向南……他是去保护彩绘壁画?!”
老戴眼睛一下子瞪大了,向南什么时候连壁画都会修复了?他什么时候学的?
老戴的脑子一下子凌乱了。
不过,脑子凌乱了,记忆力还没混乱,他还记得向南交代给他的事情,此刻也不是想这些问题的时候,拿着手里的纸条看了看,很多材料都不知道是什么,他摇着脑袋苦笑了一下,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来,开始给隽邑县博物馆的副馆长严晨光打电话。
……
向南打了一辆摩的,正火急火燎地往考古现场赶,而考古现场那边,已经暂停了对这座古墓葬的考古发掘作业,并且在主墓室里生起了几堆炭火炉,避免壁画氧化脱落褪色。
几位专家和资深考古人员聚在一处,脸色都有些难看。
这座汉代古墓葬刚刚打开之时,便在墓道口发现了一只汉代的彩陶蚕形灯笼罐,大家还兴奋不已,总算是碰见了一座有价值的古墓了。
谁知道,到了主墓室时,居然发现四面墙壁上都有精美的彩绘壁画,而且让人恐惧的是,这些壁画上的彩绘正在肉眼可见的开裂、卷曲,甚至剥落。
这一下,率先进入的考古人员大惊失色,连忙退了出来,汇报给了马教授和柳教授两位专家。
毫无疑问,两位专家当机立断,立刻就决定暂定发掘,必须将壁画保护好,如果有可能,还要先将壁画揭取修复,之后才能对这座汉代古墓葬进行常规的考古发掘。
但实际上,在座的几位专家和资深考古人员心里都很清楚,古墓葬一旦打开,无论是采取炉火烘烤还是其他别的方式,彩绘壁画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剥落,直到残破不堪。
除非,能有壁画修复师先将壁画上的彩绘进行预先保护,之后再将其揭取,转移到他处进行修复。
从外地召集壁画修复专家到隽邑县来,不是不可以,但最快也得一天时间才能抵达这里,而且初来乍到,对如今的情况还不甚了解,恐怕到了这里之后也不能立刻着手修复,时间上又拖了一些。
可关键的关键,这壁画最缺的就是时间!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四百五十三章 他不是壁画修复师 (更新完毕)
“壁画修复师,大多都在莫高窟,要么就在陕西,而且手上基本上都有任务,一时半会儿的,也抽不出时间来。”
“那怎么办?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墓主人应该不是什么汉代名人,只是个富户,但这壁画毕竟是从汉代一直保留到现在的啊,总不能看着它毁在我们手中吧?”
“他们要来,也得先把自己手上的工作交接出去,加上这路上的时间,没个三四天,肯定来不了。”
“那……那这汉代壁画就这样完了?”
……
一场忽如其来的大雨,只是带来了短暂的凉爽,却给整个考古团队带来了一座汉代古墓,这让所有人都欣喜如狂。
可同样的,这座汉代古墓中陡然间出现的壁画,却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如果能完好保存,那就是大功一件,如果不慎损毁,那就不是大过了,而是所有人的损失。
狭小的帐篷里,头发有些花白的马教授的眉头也是深深皱起,就好像有人拿刀子在他眉间刻了几道,既深刻又立体。
从发现壁画到现在,他和柳教授、胡德森等人通过各自的渠道,不断向外界联系,但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由不得他们不心焦。
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绘于墓室的四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目的主要是说教和对亡者的纪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冥间能过上好日子。
中原北方地区的东汉壁画墓集中在豫省、冀省及周边地区。
在丝绸之路开通以后,繁华的中原文化又传到了河西、辽阳等边疆地区,壁画墓也呈现出比较浓厚的中原文化特点,河西汉魏壁画墓主要分布在武威一地。
同属边地的塞北,在托克托与和林格尔两地先后发现有东汉时期的壁画墓。
可哪怕是考古经验丰富的马教授和柳教授,也没意识到,在荆楚之地的一个东汉古墓里,居然也能发现壁画。
事实上,也正是这种意外,才让马教授和柳教授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将脑海里纷乱的思绪抛在一旁,马教授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便抬头看了看坐在对面的胡德森,开口问道:“小胡,你刚刚说要给谁打个电话来着?”
就在几个人讨论之前,胡德森晚来了几分钟,他解释说是给某个人打了个电话,他听着那人的名字有些熟悉,但又可以肯定绝对不是自己的熟人,因此,便想着再问一问。
他相信胡德森不会在这个时候犯错误,绝不会将古墓中的发现,告诉给无关的人的。
“是专程来修复宋元古墓群出土文物的领队修复师,向南。”
胡德森听到马教授的语气有些不善,也不生气,解释了一句,“就是那个曾经修复了国宝《千里江山图》和宋代曜变天目盏的向南。”
“是他?”
那个个子瘦小的柳教授的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讶异,他笑道,“这小伙子倒是挺有名气的,只是,他好像不是壁画修复师吧?”
“他是古书画和古陶瓷修复专家,不是壁画修复师。”
胡德森摇了摇头,说道,“我本来给他打电话,是想请他想想办法的,可是,他居然说他有办法,能让壁画上的彩绘保存完好。”
“哦?什么办法?”
这一下,也马教授也惊讶起来了,他看向胡德森,说道,“如果他真能将这壁画上的彩绘保护住,那就有时间等那些壁画修复专家来了。”
“他没在电话里说。”
胡德森苦笑了一下,看到马教授和柳教授的脸色黑了下来,他又赶紧说道,“不过,他马上就要到了。”
……
以前向南只听学校里的同学说过,要是赶时间,就千万不要打的士,应该打摩的。
因为遇上堵路的时候,的士车就只能被堵在路上,一样过不去,可摩的就不一样了,他不但可以拐进的士进不去的小路,而且还能从人缝里钻过去,如果有需要,还能闯红灯。
于是,向南跑出隽邑县博物馆之后,看到一辆停在路边的树荫下等待揽客的摩的后,二话不说,就坐了上去,催促司机尽快赶到考古现场。
然后,司机是真的尽快了。
向南一向淡定,可坐上这辆摩的之后,终于第一次不淡定了。
毫无疑问,摩的司机是个老司机,开车的技术十分娴熟,他一听到目的地后,就知道直通的那条路不好走,心里面就已经规划出了一条最合适的线路,他对向南说了一句:“小兄弟,坐稳了啊!”
说完,他就“轰轰”两声发动了车子,油门一拧,摩托车就像一头斗牛场上见了红布的斗牛,猛地往前蹿了出去。
向南脸色“唰”地一下变了,他双手死死拽着座位后面的行李架,嘴唇紧紧地抿着,整个身体随着摩托车的左冲右突晃来晃去,就好像一根随波逐流的浮萍。
在这一刻,向南的悔意铺天盖地,他宁可坐的士慢一点,哪怕堵了路过不去,那也可以下车步行,可这摩的实在是太吓人了——当然,他打死也不会告诉别人,他这是第一次坐摩的的。
事实上,向南从小到大还真没坐过摩的,他家离学校又不远,步行十多分钟就到了,去稍微一些的地方,都是乘坐公交车,大一些之后就骑共享单车,根本就用不着打摩的。
向南还在胡思乱想着,摩托车猛地一个刹车,司机回过头来笑了笑,露出一口黄牙,说道:“小兄弟,到了。”
“啊,到了?”
向南愣了一下,随后赶紧滑下了车,一站到地上,顿时一股踏实的安全感涌上心头。
还是脚踏实地让人放心啊!
付了钱,等看到摩的师傅离开后,向南打定了主意,以后再也不坐摩的了,快是快,但太不安全了。
在“大工地”边上歇了好一会儿,顺便给李德坤和刘乙君两个人各自打了个电话,让他们到博物馆里去,将副馆长严晨光准备的材料送到考古现场来。
打完电话之后,向南感觉自己的两条腿不再发软了,这才抬脚跨过警戒线,往那片帐篷走去。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四百五十四章 有些事,不能躲 (第一更)
“向南,你的脸色有点不好看,是不是不舒服?”
胡德森在帐篷口一眼就看到了从远处走来的向南,便忙不迭地迎了上去,等看到向南略显苍白的脸色后,略有些担心地问了一句。
“没事,跑得比较急。”
向南笑着摆了摆手,此刻他已然恢复了之前的淡定,当然不会将自己的糗事说出来。
“哦,那就好。”
胡德森听向南说话中气十足,不像是不舒服的样子,也就放心地点了点头,随后,他又问道,
“对了,你在电话里说,你有办法保护那些壁画上的彩绘,是不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
向南瞥了他一眼,说道,“这种事情,怎么能随便开玩笑?”
“我当然相信你说的是真的,不过,一会儿马教授和柳教授肯定还要问清楚的。”
胡德森耸了耸肩,又说道,“你也知道,在荆楚这边发现一座壁画古墓是多么稀奇的事情,也许要不了几天时间,很多考古界的大佬都会来,但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也只需要几天时间,这些壁画上的彩绘就会损毁得干干净净。”
两个人说了几句,就已经走到了那顶帐篷的门口。
帐篷搭建在一片小树林里,尽管有着大树的掩荫,但湿热的气候,依然让帐篷里的温度比外面还要高上三两度。
马教授已经喝光了两瓶矿泉水,但还是觉得口里发干,不仅仅是如此,连带着心里也都有些烦躁不堪,似乎有一股火气闷在胸腔里,想发又发不出去,憋得难受。
他是荆楚博物馆里数一数二的考古专家,哪怕是在整个华夏考古界里,也是有些名声的。
到了他这个年纪,最看重的已经不是钱财、地位这些身外之物了,更多的还是希望能踏踏实实为祖国做点实事,为华夏的考古做点贡献。
可如今因为自己预判不足,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意外,尽管博物馆方面不可能因为这种难以预料的情况而责难自己,但他自己却没办法原谅自己。
如果这座汉代古墓里的墓室壁画最后还是没能保存住,毁于一旦,那他有生之年必定会在悔恨之中度过。
这样的处境,由不得他不焦心。
“向南,现在情况比较紧急,我也就不跟你客套了。”
马教授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这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文物修复专家,已经完全没有了赞叹的心情,他开口问道,“之前小胡说,你有办法保护彩绘壁画上的彩绘?可据我所知,你并不是壁画修复师。”
马教授的话语里,带着深深的质疑。
向南也不以为意,他坐得笔直,目光和马教授投来的质疑的眼神对视,一点也不慌张,认真地说道:
“想必马教授也知道,秦始皇兵马俑在出土之前,实际上也是彩绘陶俑,只是因为当时技术条件有限,没能保护好出土的兵马俑上的彩绘,才使得如今大众所看到的兵马俑都是土灰色。”
“但是,随着如今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修复师们的努力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如今他们在彩绘保护技术上,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和长足的发展,如果现在出土一只五彩兵马俑,我相信凭借他们如今的技术,绝对可以将兵马俑身上的彩绘给保护好,并且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够看得到。”
一旁的柳教授听到这里,不由得皱了皱眉,说道:“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可这跟马教授问的问题,没有关系吧?”
“当然有关系。”
向南转过头来看了看柳教授,他对这位敢于舍身钻进墓道探查的老人也是充满了敬意,他笑道,
“我曾经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修复组里,学习了半个多月,已经掌握了彩绘保护技术。”
“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兵马俑彩绘的保护技术,被用在壁画彩绘保护上。”
马教授双眉紧蹙,缓缓地说道,“你这种方法,真的可行吗?”
“可不可行,要用过了才知道。”
向南想了想,一本正经地说道,“我想,壁画肯定不只是墓室里才有,按照常理,墓道上应该也会有一些,咱们可以使用一小部分进行尝试。”
顿了顿,他又加了一句,“当然,两位教授也可以考虑考虑,是不是向上级请示一下,要不要用这种方法。”
马教授和柳教授对视了一眼,都点了点头。
这件事,事关重大,不是他们两个人就可以决定得了的,当然要先向上级请示一下,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什么都不做,壁画上的彩绘终究是保护不了。
与其坐在这里干等着,还不如做点什么,就算做错了,结果也不可能变得更坏。
打定主意以后,马教授顿时又恢复了主持一方的那种气势,他对向南说道:
“向南,等你那边的材料送到之后,你不用顾忌什么,可以马上着手准备,我和柳教授现在就打电话向上级请示,一旦上级同意了,你一刻也不要耽搁,立刻在墓道处试验,如果有效,就开始对所有壁画进行保护。”
向南立刻点头,“好的,马教授。”
“到时候你尽管放手去做,不要怕出错。”
马教授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向南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就算出了错,所有的责任都由我来承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