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极品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萨琳娜
以后,他还要跟着出息的大儿子去城里过好日子哩,可不能让老婆子闹腾得伤了儿子的心。
“我、我——”牛老太也不是蠢到家,听了自家老伴的话,也想明白了。
可她到底不甘心,凭啥安大妮那个泼妇能去部队享福?
还有那些钱,一个月十三块钱,一年就是一百多,足足抵得上两个劳力一年的工分钱哩。
“行了,事情就这么决定了,你以后对老大家的也和善些。”
张老头没耐心再跟老婆子歪缠,便正色警告道:“他们既然要走,那就让他们顺顺当当的走,你别再说些有的没的给他们添堵。”
别看平日里牛老太在张家耀武扬威,张老头反倒是个透明人。
但牛老太心里清楚,这个家真正当家做主的还是自家男人。
所以,一旦张老头发了话,牛老太再不乐意也不敢违背。
就这样,安妮和孩子随军的事,就这么说定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安妮又接连去了几趟深山,几乎快把山里的野猪都打绝了。
足足十多头啊,除了照例分给大队的乡亲,剩下的一头,安妮制成了熏肉、腊肉,准备走的时候带上。
跟安家道了别,又在整个红星生产大队都恋恋不舍的目光中,安妮带着四个孩子,和张大海一起,踏上了去部队的路。
张大海的连队在省城军区下辖的一个独立营,驻地在省城郊外的山里。
张大海一家先坐火车来到省城,然后又找战友搭了辆顺风车来到郊区,随后再找老乡借了骡车,晃晃悠悠进了山。
一番折腾下来,足足用了一个星期才从老家抵达连队驻地。
“大妮,这就是分给咱们的房子。”
张大海背着铺盖卷,怀里抱着小雪,领着安妮来到了一片平房区,指着靠西头的一间小院介绍道。
安妮抱着小儿子,小满和银锁亦步亦趋的跟在她身边。
赶了几天的路,娘儿几个都有些风尘仆仆。
安妮看了眼院子,嗯,不算大,约莫四五十平米的样子。
打开院门,入眼的是三间红砖平房。
房子看着很新,像是最近两年才建成的,窗户是玻璃的,看着就很规整。
安妮满意的点点头,这样的房子,在这个年代,也算是豪宅了。
“刚分了房我就回家了,没来及收拾,家具什么的,可以先跟连队借,当然,也可以去镇上的供销社买,不过需要工业券。”
张大海小声的跟安妮说着,提到票据的时候,他脸上闪过一抹心虚。
那啥,临行前,他把身上所有的票据都留给了父母,一张都不剩。
自家若是想用,估计要等上几个月。
毕竟票据这种东西都是按月发,且每次发的量都不大。
比如买家具所需的工业券,他每个月也就发一张,而一个像样的大衣柜,少说也要四五张工业券哩。
安妮早就察觉了张大海的小动作,不过,她并不在意。
现在能随军,还能拿到张大海一半的津贴,已经是个不小的进步了。
安妮不是个贪心的人,只要张大海不再那么极品,她也不会跟他太计较。
“没关系,先凑合着用,等以后有条件了,再换新的也不迟。”
安妮大方的说道。
“大妮儿,你真好。”
张大海见安妮没有追究那些票据的事,顿时放下心来,开始给她介绍周围的情况,“咱们西边住着的是二连长家,二连长挨着五连长,老徐他们家住在后排……我们营是独立营,副团级的编制,共有五个连。”
五个连有五个连长、五个指导员,再加上营长和政委,除去没有成家和没有随军的,这两排平房住了九户军属。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小的军属大院,也被分成了城里、农村两派……
攻略极品 第449章 农家极品大嫂(二十六)
徐指导员的妻子刘梅是军医院的护士,虽然也是农村出来,却在部队待了十多年,早已褪去了那身土腥味儿。
徐指导员和张大海关系好,知道张大海的随军报告批下来了,便时常跟刘梅说:“大海媳妇刚从农村出来,不懂外面的这些事儿,等她来了,你多照应照应。”
刘梅有些不耐烦,却也知道自家男人和三连长是老朋友。
过去就是一个排的战友,先后升了职,现在又成了搭档,关系非常密切。
就算是为了支持徐指导员的工作,刘梅也该好好和张大海媳妇相处。
但,她真的很不喜欢那些农村来的军嫂。
没文化、没见识,胆子小、脾气却不小,嗓门更是大得离谱,整天不分场合的乱吵吵。
最要命的是,她们太不讲究了。
刘梅是医护人员,有职业病,最见不得不卫生的情况。
可那些农村来的军嫂,明明也没啥工作,整天就是干家务、带孩子,却还是把家里和孩子弄得脏兮兮。
筷子、碗什么的,直接抓起衣服就擦。
穿烂的裤衩撕烂了做抹布,用来擦桌子、擦灶台。
上了厕所、擤了鼻涕,也不说洗洗手,就直接上手抓馒头、包子。
尤其是到了冬天,孩子冻得流鼻涕,大人也不说给孩子弄块手绢,而是任由他们直接用袖子擦。
啧啧,两个袖管黑乎乎、油亮亮,看着就恶心。
还有她们做饭的时候,也是各种不注意,第一次看到她们如何做饭,刘梅就胃里直翻腾。
不过,那些军嫂的男人跟自己男人虽是同事,可也没有太紧密的关系。
所以刘梅不喜欢她们,也不必勉强自己结交。
张大海的媳妇就不一样了啊。
这几天,刘梅一直在犯难,如果张大海媳妇也是那样的农村泼妇,那么自己又该怎么跟她相处?!
正嘀咕着,刘梅下了班,回到家属院就看到东头的空屋子住进了人。
张大海把老婆孩子接来了?
刘梅顾不得回家,快步走到了最东边。
安妮让张大海去军需部门要了一些装弹药的木箱子,她略略收拾了一下,便把箱子临时当成了桌子和凳子。
床、柜子什么的,则去营部借了一套。
被褥什么的就好办了,部队别的没有,军被、军大衣啥的,还是足够的。
张大海叫了几个兵帮忙,将床、柜子都摆放好。
安妮则带着张小满把屋子里打扫干净,铺好被褥,然后把张宝锁放到了床上。
张银锁负责看护弟弟妹妹,安妮则和张小满收拾行李。
安妮刚收拾出个大概,便有邻居来串门。
“哟,是三连长的家属吧。俺男人是一连长,家住在后排的西头。”
来人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农妇,皮肤黝黑、且很粗糙,剪了个齐耳短发,两鬓用黑色的卡子别着,身上穿着斜襟灰色粗布褂子,下面配一条黑色裤子,脚上穿着自己缝制的黑色宽口背带布鞋。
褂子和裤子上都有好几个补丁,且已经有些脏了,布鞋的大脚趾处也磨出了一个洞,漏出一个脚指头尖儿。
明明她穿着花色的袜子,可漏出来的脚指头却是光着的,看来袜子也破了洞。
她手里牵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娃,男娃儿穿着不合身的补丁衣服,挂着两管鼻涕,伸出来的小手黑黢黢的,指甲缝里全都是黑泥。
“嫂子好,我叫安大妮,我男人是三连长张大海。”安妮看到这对母子的装扮,倒也没有嫌弃。
在她穿来之前,安大妮和她的孩子就是这副模样。
“哎哟哟,弟妹好,听你这口音,你老家是鲁中的?”农妇听安妮一口方言,而不是像刘政委、徐指导员家的家属那般文绉绉的说什么普通话,顿时觉得安妮是“自己人”。
她赶忙亲切的问道。
安妮笑着说,“是啊,我和大海是同一个生产大队的,都是鲁中人。嫂子,听您这口音,倒像是鲁西南的?”
“哎哎,没错,俺就是那边的人。俺们那儿可是革命老区,俺在俺们村儿还是妇女主任哩。”
妇人提起自己的过往,骄傲的抬起了头。
安妮顿时竖起了大拇指,“嫂子,没想到您也是个领导啊。我就不行了,就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以后我可要多跟您学习。”
“安妹子,你太会说话了,俺算什么领导,就是比你们年长几岁,多为乡亲干了些事儿。”
妇人被安妮一通夸奖,觉得通体舒泰,终于找回点儿当年在老家时的感觉。
唉,随军虽然好,可太憋屈,尤其是被军属院那几个自诩城里人的女人整天嫌弃,妇人自卑又恼火。
终于来了个不如自己的军嫂,妇人别提多高兴了。
看看人家张连长家的,年轻轻,长得也不差,说话却恁好听。
啧啧,这才是有觉悟、有思想的军嫂嘛,哪像那个刘梅,明明也是农村出来的,却硬是装城里人。
哼,还整天瞧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她也不看看,自己脚下的泥有没有洗干净!
说曹操曹操到。
妇人刚想着刘梅,刘梅便穿着一身半新的列宁装走了进来。
进门就看到了一连长家属,刘梅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随机看到安妮竟然操着一口土掉渣的家乡话吹捧一连长家属,她又不禁生出几分不喜。
人以群分啊,看来这个三连长家属也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农妇。
刘梅开始为以后的自己而默哀,甚至开始脑补自己宁静的生活会被粗鄙、邋遢的安大妮搅得一塌糊涂。
安妮不知道刘梅的脑补,如果她知道的话,只会跟她说一句:亲,你想多了。
来之前,安妮就知道军属院会有矛盾、纷争,也清楚城里、农村这两派军嫂的计较,但她绝不会掺和这些。
她的世界是更为广阔的星辰大海,而非女人间的鸡吵鹅斗。
随后,安妮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整理了三天,安妮终于将新家收拾妥当。
放眼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新家具,却也干净、温馨。
张大海照例请同事、战友们来温锅的时候,大家对这个极具军营特色的新家,纷纷赞叹不已。
就是对安妮有了偏见的刘梅,也忍不住满意的点点点,虽然家具不成样子,可胜在干净。
看来这个安大妮也不是一无是处啊。
很快,刘梅就发现,人家“安大妮”何止是这点儿优点,人家简直就是个女能人……
攻略极品 第450章 农家极品大嫂(二十七)
经过半个月的整理、适应,安妮和孩子们在家属院的生活步入了正轨。
张小满和张银锁两个大些的孩子,被张大海安排去了驻地附近的红旗生产大队小学上学。
张小雪则被送进了部队自己办的育红班,班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部队子弟,老师则是两三位军嫂。
红旗大队小学距离驻地略远些,孩子们中午赶不回来吃饭,便带了饭在学校吃。
育红班中午管饭,张小雪也不用回来。
所以,安妮的时间便多了起来。
她用张大海从军需部门拿的一块军用帆布做了个背带,将小儿子张宝锁背在身上,这样她的双手也被解放出来。
这天清晨,送走了三个孩子,安妮便拿了水、干粮和盐巴,背上小儿子,准备去驻地旁的深山。
“哎哟,安妹子,你这是干啥去啊?”
说话的是一连长家属崔胜男,也就是那位在老家当过妇女主任的军嫂。
她觉得跟安妮是老乡,又听她也整天操着一口家乡话,很是亲切。
最关键的是,安妮看着非常干净、利索,却不会嫌弃有些邋遢的崔胜男。
其实,崔胜男也知道自己和孩子的形象不太好,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
这年头,就是一块肥皂也要票,她家小儿子最是调皮的时候,一天给他洗八回衣服,他也能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
而且小孩子不知道好孬,刚摸了一把灰也会往母亲怀里扑。
崔胜男再注意,也时不时被儿子弄脏了。
现在国家穷,家里更穷,每个人一季也就那么一两身衣裳,脏了想换衣裳都没有。
至于洗,呵呵,天天洗衣服不光费肥皂,它也费衣服啊。
衣服要布票,而每个人一年才三尺布,就算攒一年,都未必能攒够一件衣服。
有钱的工人可以去黑市买布票,或是跟别人兑换。
可穷人家根本就没那个闲钱淘换布票,便买那种不要票的回纺布。
回纺布顾名思义,就是把旧衣服锤烂了重新纺织成布料,因为在捶打的过程中,会破坏布料的纤维,所以回纺布非常不结实,稍一用力,就会扯个大口子。
这样的衣服,洗洗就烂了。
就算不是回纺布,那种普通的棉布或是自家纺的土布,也耐不住经常洗。
掉色不说,还容易洗破。
所以,崔胜男想干净也没有那个条件。
虽然心里清楚这些,可崔胜男每每看到徐指导员、刘政委等几家的城里媳妇那嫌弃的目光,她还是会憋屈、羞愤。
还是人家小安好,看着也是个利索人,却不会瞧不起别人。
“去山里采点药,顺便看看没有什么野味儿。”安妮笑着说道。
“采药?”
崔胜男眼睛一亮,看向安妮的目光都变得不一样了,“咋?妹子,你、你还认识中草药?”
在普通百姓眼里,中医也算是文化人哩。
“是啊,跟着我爷爷学了一点儿,都是些乡下土方子。”
安妮谦虚的说道,“我采草药,主要还是想换点钱。我们家的情况,嫂子你也知道,我没工作,三个孩子要上学,一个孩子还吃奶,一家六口人全靠大海的那点津贴。可那津贴——”
安妮故意说了一半,便苦笑着摇摇头,不再说了。
安妮不说,崔胜男也知道,三连长张大海愚孝的事,整个独立营都知道。
啧啧,从解放前就当兵,一直到现在,张大海把自己的津贴全都寄给了亲娘。
结了婚,他媳妇也摸不着。
若不是这次老婆孩子随了军,处处需要花钱,估计张大海还会继续贴补老家。
饶是如此,张大海也是把一半的津贴寄了回去,自家只留下了十三块钱。
十三块钱,听着也不算太少。
可,问题是张大海不是单身汉啊,他有一大家子要养活。
幸亏部队管吃管穿还能自家种点菜,否则,张大海一家连饭都吃不饱。
也难怪“安大妮”搬新家的时候,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置办,不是不想,实在是没钱啊。
来了还没一个月,“安大妮”又着急忙慌的去山里采药,身上还背着个孩子,唉,真是太苦了。
“张连长也真是的——”崔胜男摇了摇头,自家男人也给老家寄钱,可决不像张大海这般只顾着爹娘弟妹,却不管老婆孩子的死活。
但,现在的主流思想就是讲究奉献精神。
张大海完全符合当下的“潮流”!
“安妹子,我给你说啊,咱们驻地周遭的山上有野猪、狼之类的野牲口,你一个女人还带着孩子,进了山,千万要小心啊。”
崔胜男也不好说张大海的闲话,便殷切的叮嘱男要小心。
面对崔胜男的好意,安妮很感激,“多谢嫂子,我初来乍到,多亏您指点、照应。”
“哎哟哟,安妹子你真是太客气了,这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嘛。”
崔胜男让安妮这么一说,愈发高兴,又忍不住提点了一句,“三十里外的镇上有收购站,也收炮制好的草药,不过价格可能不会太高。县里的第一医院附近,倒是有些病人家属,愿意用东西换草药。”
崔胜男说得隐晦,但安妮却听明白了。
哟,这位根红苗正的妇女主任竟也知道县城的黑市。
安妮眸光闪烁一下,再次感激的点头,“多谢嫂子了,您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哩。”
崔胜男左右看了看,小声道:“现在虽然国家也不管那些买卖,可咱们到底是军嫂,行事也要注意些。”
安妮赶忙点头。
现在是六零年,国家并没有全面限制私人买卖,但依然有投机倒把罪,且界限很模糊。
所以,普通百姓私下里有个交易,也大多不提“买、卖”,而是冠以交换的名头。
农民自家吃不了的粮食和肉,拿到城郊交换票据啥的,这些公安都不会管。
但如果交易太频繁,涉猎的金额太大,那可就不好说了。
刘梅刚下了夜班,一进家属院,就看到安妮和崔胜男在那儿嘀嘀咕咕,顿时眉头就是一蹙。
虽然安妮到来后并没有像刘梅想象的那般给她找麻烦,可她到底还是有些不喜欢安妮的某些“毛病”。
比如,整天操着一口土得掉渣的家乡话,明明她都劝过对方了,让她好好学习普通话,可对方就是不听。
再比如,时常跟那些粗鄙、泼辣的农村军嫂混在一起。
东家长、西家短的,就知道搬弄是非。
虽然刘梅没有抓到安妮背地里说人闲话,但每次看到她和崔胜男凑在一起,刘梅就下意识的觉得,她们在说自己这些城里军嫂的酸话。
再再比如,“安大妮”不思进取。刘梅知道张家困难,便介绍安妮去镇上的纸盒厂接零活儿,虽然累了些,挣的钱也不多,可好歹是个进项啊。
结果,人家还不领情,根本不愿意糊纸盒。
刘梅愈发觉得安妮是个扶不上墙的烂泥,对她的观感越来越差。
“嫂子,下班回来啦。”
刘梅正准备装着没看到安妮,直接拐弯回家,不想却让安妮先看到了她。
安妮客气的打了个招呼。
刘梅扯了扯嘴角,笑得很假,“是啊,刚下班。大妮,你这是去哪儿啊?”
“哦,我去山里采药,顺便打点儿野味。”
安妮把刚才跟崔胜男说的话,又说了一遍。
听了同样的话,崔胜男和刘梅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崔胜男是惊讶中带着些许敬佩,而刘梅则是彻底不信,心中对安妮的不喜又加深了一层——
这个安大妮,不思进取也就罢了,居然还开始像个江湖骗子一样鼓弄那些骗人的把戏了!
攻略极品 第451章 农家极品大嫂(二十八)
李梅是个护士,学的是正儿八经的西医,她对所谓的中医非常排斥。
什么树叶、草根熬药,什么针灸、拔罐祛痛,还有偏远农村还在偷偷的喝符水,这些在她看来都是蒙昧、落后,是应该取缔的封建糟粕!
她对安妮本来就存着偏见,现在看她直接上升到了坑蒙拐骗、草菅人命的蒙古大夫。
不冷不热的和安妮寒暄了几句,李梅便匆匆回了家。
对于李梅疏离的态度,安妮根本不在意,背好小儿子,她大踏步的出了军营,一路朝深山而去。
且说李梅,回到家,越想越觉得安妮行事有问题。
李梅更怕安妮自诩学过中医就胡乱给人看病,到时候再有个好歹,肯定会出大事啊。
虽然不至于连累自家,可她家老徐跟张连长关系好,张连长若是被安妮害得惹上了麻烦,老徐肯定也跟着着急啊。
思来想去,李梅还是决定跟丈夫好生说道说道。
中午,徐指导员从连部回来,李梅便严肃的对他说道:“张连长的家属会中医,你知道吗?”
“你说安大妮会看病?”徐指导员有些意外。
他虽然也崇尚科学,但对于传统的中医也并不排斥。
在徐指导员看来,一门技艺能传承几千年,定有它的道理。
徐指导员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相信科学,也就更信赖西医,可也不会像李梅那样全盘否定。
“什么会看病?不过都是些糊弄老百姓的江湖把戏。”李梅不屑的说道。
“她居然还说要给张连长采药做药浴,还说能帮他提高体能、缓解疲劳,她咋不说那些树叶烂草根能起死回生呢!”李梅气咻咻的说道。
徐指导员闻言,却似想到了什么。
提高体能?缓解疲劳?!
对啊,我说最近这半个月,老张怎么忽然变得生龙活虎,明明快三十的人了,却比那些十七八的小伙子还要生猛。
原来是这个原因啊。
徐指导员当兵多年,跟着部队走南闯北,也见识了不少奇人异事。
所以,他知道古武的存在,也清楚中医的药浴对于人体确实有功效。
当下的战争手段虽然多样化了,有飞机、有大炮,但最终决定胜利的,还是要靠陆兵。
国家现在一穷二白,虽然前两年一直喊着“赶英超美”,但很多冷静的有识之士心里都清楚,国家现在跟那些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存在巨大差异。
军工、科技都远远落在后面。
如今那些国家又对华国实行封锁,曾经的老大哥不但撕毁约定,还在边境蠢蠢欲动。
靠那些在外条件,华国是不可能跟那些强国抗衡,但我们有顽强的战士和坚定的信仰,哪怕凭着血肉之躯也能保卫国家不受外敌欺侮。
如此一来,部队单兵综合实力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