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宋第一卧底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龙渊
……
这两天,马志远将军日夜奔波于草桥镇和诸城之间,不断的将大量流民转运到草桥镇商人们的手中。
这些商人手里的粮食似乎无穷无尽,对于人口的需求也永远没有尽头。
有的时候,马志远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
即便是有一天他把整个山东的百姓全都送到草桥镇去,对面的那帮人也一定会毫不犹豫的一口吃下去,然后笑呵呵的付给他应得的粮食!
在陈和尚即将大兵压境的状态之下,红袄军的众将全都疯了一般各尽所能,拼命的增加自己军队的实力。
而草桥镇的那些商人们知道了当前的形势之后,也在交换的时候,对马志远他们做出了很大的优惠。
眼看着春天的季节,天气渐渐温暖,这些商人们一口气提供了两万多件军装给红袄军,并且还是以提前支付的方式,这一下子就解决了红袄军在衣装方面的大问题。
他们这些农民军,之前一直没有统一的服装,所谓的红袄军就是在家织的素白布上面染成了红色,才有了这么个名字。
这种染色的方法可以想象,各式各样的红色真是千奇百怪,什么红都有,有很多衣服甚至是用做菜用的红曲染成的。
所以这些红袄一旦经过清洗或日晒,颜色就会褪色变淡,有的更是破旧得不成样子。甚至一度在红袄军中,越破旧的军装越能证明这个战士的资格足够老。
非但如此,这个秘密在作战的时候,就连敌人都知道。
如果要一队士兵,穿着颜色几乎都要褪尽的破旧红袄出现在敌人面前。对方立刻就会知道,这是一群在战场上厮杀了好几年的资深反贼!
而这一次,草桥镇的商人给他们提供的军装,是用类似薄一点的帆布做成的,相当于后世牛仔裤那种厚度的斜纹棉织布料。
这些军服的颜色整齐划一,全都是一片厚重深沉的深红色。并且厚重结实,用料和缝纫都很足。这些军服是古代的长衣款式,不但耐磨耐摔打,甚至还为士兵征添了一些防护性能。
除此之外,还有统一配套的厚底军靴,也跟着军服一起下发了红袄军的部队。
在这之后,这些草桥镇的商人又再一次派了两百名匠人,补充到之前组成的两百名工匠里面。为红袄军整修兵器,缝制战甲。
杨妙真现在就和他们的军师陈浩南,一起在匠人工作的作坊里,看着他们处理那些交换过来的战甲。
……
他们红袄军用粮食换来的这些战甲也真是千奇百怪,什么样儿的都有。杨妙真一进院子,就看见这些工匠正在用一种奇怪的方式,异常默契的分工作业。
首先他们手中的战甲,飞快的被这些工匠分门别类的挑选出来。
那些八成新以上,只需要简单修补的战甲,立刻就被拿出去交给专门的工匠修理。
而破损比较严重的,还有那些散装的甲叶,则是一起被倾倒在了一张长桌子上,由熟练的工匠飞快的把它们挑拣了一遍。
这些散装的甲叶被人倒进桶里面,用一种汁液除去他们表面上的锈迹。
在桶里浸泡了一阵,再捞出来之后,甲叶上面的红锈就全都消失了,而是露出了下面钢铁黝黑的表面。
随后这些东西被人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手摇布轮打磨抛光,之后再次分拣。把里面打造精良,质地厚重,锈蚀不太厉害的甲叶单独拿出来,制作成精良的战甲。
杨妙真惊诧的看着这些工匠的工作,只见他们的手里拿着一个类似夹子一样的怪异工具,每当按一下就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
他们把硝制好的羊皮在桌子上铺平,随后就把一张张甲叶按在羊皮上。用这种工具对准了甲叶上钻出来的小孔,手上的工具“咔嚓咔嚓”两声,就把一枚甲叶钉在了羊皮上。
如果要是让后世的人看见了,立刻就会认出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这分明就是一个个做得简陋粗糙的钉书机!
其实这玩意儿是沈墨提出的想法之后,由他的神工营弟子在很短的时间内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用来在战地环境下快速修理战甲。
因为在古代制作一副铠甲,最费功夫的环节其实有两处,其中一点就是锻打甲叶。
这些铠甲的甲叶是用刚刚冶炼出炉的毛铁,一锤一锤的锻打而成。打造它的工匠需要熟练的控制着钢铁的含碳量,使得它们既不至于由于碳元素流失殆尽,而被打成柔软的熟铁。又不至于火候太“生”,使得锻造出来的甲叶质地变脆。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片甲叶都需要锤锻几百上千锤才能做成。所以古代一副制作精良的铠甲,它的价值往往是非常惊人的,就是因为耗费的人工实在是太多了。
并且这样的铠甲,由于工匠的手艺高低不同,所以防护能力也是天差地别。
同时制造铠甲另一个耗费工时的地方,就是这些铠甲需要用针线穿过甲叶上钻出来的小孔,一片一片的把它们缝在皮革上。
因为衬着铠甲的皮革比布料厚重得多,使用针线缝制起来非常困难,所以这个工序也是极耗工时。
而沈墨设计出来的这种类似订书机一样的东西,只要把它对准甲叶上的小孔,然后用力一捏。随着“咔嚓”一声,就会有一根铁丝把它钉在羊皮上,操作起来异常简便。
并且这种铁丝可比后世的钉书钉要粗壮得太多了,所以用这种方法缝纫上去的甲叶并不会脱落,而且加工起来也是异常简便。





南宋第一卧底 第1711章:磨就吴钩霜雪明、云岭飞纵、山地步兵
现在的工匠们,他们使用现成的甲叶,并不需要自己去锻造,同时缝纫的环节也是异常快速。
所以这样一来,实际上打造一副铠甲最费时的两个工序,就全都被红袄军巧妙的绕开了。
沈墨和杨妙真两个人参观了一下整修铠甲的工坊,只见四五十名工人工作得井然有序,一件件铠甲就这样从他们手中飞快的加工出来,把杨妙真看得目眩神驰。
这些修整铠甲的匠人,经过他们加工的铠甲一共分为四种。
一种是骑兵战甲,基本上都是精选出来的八成新以上的铠甲。这些铠甲坚韧厚重,经过修整翻新以后,专门给骑兵冲阵的时候使用,为他们提供防御。
第二种就是步兵战甲,相对于骑兵甲来说稍轻了一些。这是给那些双层披甲的重甲军,还有那些身披单层战甲的长枪兵装备,用来抵御弓箭的射击和刀枪攻击的,这些铠甲也是极其精良。
第三种是山地步兵甲,它的防护面积减少了一些,所以也相对轻便灵活。
这种山地步兵甲就像是一件加长的半袖t恤,腰间系上宽牛皮腰带之后,下摆的长度可以垂到大腿上部。
这样一来,穿上这些铠甲的士兵动作灵活、身体轻便。这就方便了步兵在山区长期作战时,在频繁的上山下岭之后,依然保持着充沛的体力。
在这之后的第四种,就是负罪军的铠甲了。
这些铠甲其实只有胸前的四四方方一片,长得就像个做饭的围裙。当士兵把它从头上套进去之后,再用带子从身后绑住,用来护住他们的前胸。
组成这种铠甲的,是一片一片工匠挑选之后剩下的,千奇百怪、各式各样形状的散碎甲叶。由于和其他的铠甲完全无法配套,所以基本上没什么用。
当这些各式各样的甲叶,被密密麻麻的钉在羊皮上以后。自然就像是马赛克一样形成了各种古怪的天然图案。
这种负罪甲,甲叶镶嵌手法全凭工匠个人的心情而定,成品明显带有一种废土朋克的风格。
用陈军师的话来将,不给他们负罪军的身后装备铠甲,是为了防止他们转身逃跑。让他们只能一直向前,不停的冲杀。
如今红袄军中,铠甲的装备数量已经普及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步兵中除了四千名使用钢臂弩的弓弩手之外,几乎人人都是披甲之士。
就连负罪军身上的铠甲,虽然简陋,也总比他们之前当小兵的时候,身上一点防护都没有的样子要好很多了。
在如今的红袄军之中,还有六千人的步兵。
除了山兴军的四千人是骑兵,令飞扬的东兴和沈墨的红兴里还各有两千弓弩手。再加上红兴的两千铁甲军和王云峰的四千长枪手。剩下的六千人步兵,分别隶属于令飞扬的东兴军和马志远的傲兴军。
这六千人早在一个月之前,就接受陈浩南军师指派给他们的新训练任务,陈军师把他们编练成了一支山地步兵,他们装备的就是那种山地步兵战甲。
按照陈军师的要求,这种山地步兵要在山间来回攀爬跳跃动作迅速,作战时能够有效的利用山川地形对敌军做出重大杀伤。
这支山地步兵无论在丛林和山地之中的进攻和防守,都有单独的一套训练方法。并且他们比普通的步兵还要多上一个训练科目,就是土木作业。
换句话说,就是在丛林山地之中快速的构建防御工事。为此这些山地步兵除了配置相应的武器之外,每人身后还有一把短铲,作为构建工事和短兵相接时用来拼杀的武器。
……
这时的陈浩南军师和杨妙真跟诸位将领,在检查了工坊之后,又在训练场上转了一圈,才顶着中午的太阳往回走。
“军师也不要过于劳累了。”这个时候,杨妙真看见沈墨在他的红袄军中日夜操劳,都有些瘦了,于是心中不忍的说道:“万一累伤了身体就不好了。”
就见沈墨闻言摇了摇头说道:“完颜陈和尚这次一旦发动,那就是数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而来。”
“现在咱们多花一点心思,作战的时候就能多一分胜算。如今敌我军力相差实在太过悬殊,我怎么能睡得着?”
这时的杨妙真还要再劝,却被旁边的马英抢着说道:“我看你睡的也挺好啊!”
“你怎么知道的?你昨天看见了?”这时候,就见沈墨一边笑着一边朝马英回过头来,把这位马姑娘气得一转身又走了。
杨妙真看见这对活宝一说话就抬杠,她也忍不住暗笑。
等到他们再往前走的时候,这次身边没了马英,就剩下了沈墨和杨妙真两个人。
只见杨妙真一边向前走,一边笑着回头向沈墨说道:“我看陈军师就爱和马副将斗嘴……你是不是喜欢她?要不然我替你说说去?”
“你可别!”
沈墨听见杨妙真这么说,赶紧摇头笑着说道:“我对马副将可真没那个意思,说实话,手感也挺一般的……”
“嗯?”
只见杨妙真闻言立刻就惊奇的看向了沈墨。
“感觉!我是说感觉挺一般的!”沈墨知道自己说漏了嘴,赶忙把话题往回拐。
这时就见杨妙真笑着摇了摇头向他说道:“陈军师这岁数,也确实该找个女人了……”
听杨妙真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见沈墨也忍不住笑了笑。
……
沈墨知道,如今这位杨妙真将军对他极为信任,已经将他视为心腹之人。甚至现在两人之间还有一种以师亦友的味道在里面,现在这个杨将军居然开始替他关心起终身大事来了。
沈墨笑着说道:“你还说我呢,杨将军多大了?你怎么不说赶紧找个婆家?”
“今年二十四。”就见杨妙真一边回答沈墨,一边撇了撇嘴。
“这些年来兄弟们都追随着我,想要挣扎出一条活路来,我自己哪有功夫想这个?另外我这样粗手大脚的反贼婆娘,怕是也没人看得上……”
“谁说的,等我明天就在训练场上,替你喊一声!”
这时候,就见沈墨笑着说道:“到时候我就说杨将军想要嫁人了,看谁想报名。我估计两万人里头,最起码有一多半儿立刻就会举手!”




南宋第一卧底 第1712章:方寸之地岂能容、浅水一掬、云中蛟龙
听到陈军师的话,就见杨妙真当即就是一惊!
这家伙做事间歇性抽风,经常出人意表,这么荒唐的事儿也许他真能干得出来!
等到杨妙真一回过头,才看到陈军师脸上的笑意,知道是他这是在开玩笑,杨将军这才放了心。
“再说了。”这时候就见陈军师接着说道:“你现在是一军之主,只怕是谁对你有这个意思,也未必有胆子敢说出来……令飞扬对你是不是有心思?”
只见陈军师说到这里的时候,他还抬头回忆了一下道:
“我记得李全求亲的时候,他头一个就跳出来反对,这小子很有可能有这个意思!”
“您可别乱点鸳鸯谱了!”听到了陈军师的话,就见杨妙真笑着摇了摇头:“我看他八成是喜欢马英。”
“哦?”听到这么一个大八卦,沈墨也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原来令飞扬反对李全求亲的事,是因为那小子看不得马英,一听见李天王仨字儿就两眼放光的样子!”
看到杨妙真一脸的笑意,这时的沈墨也不由的摇头笑道:“也不知道令飞扬那小子,自己心里清不清楚他喜欢马英?”
“要是这样……看起来以后我跟马副将开玩笑,倒是要掌握些分寸了。”
就见陈军师正色说到:“令少跟我关系不错,要是我调侃马英太过的话,那就显得我这个人人品有问题……”
“噗嗤!”一声。
就见杨妙真听见沈墨的最后这一句话,不知道为什么,姑娘一下子笑了起来!
……
“你说杨清岳怎么样?”这时候,杨妙真见陈军师又向着自己追问道:“人品方正,武艺也拿得出手,长得也不错!女孩子最喜欢这种假正经的家伙了……”
“要不王云峰?”他见杨妙真的笑而不答,于是又接着说道:“足智多谋,老练成熟。你别看他现在这个样子,我估计他私底下也是很会哄女孩子的……”
“要不就赵平!那小伙子俊得……骗到家里,每天看着就饱了!”
“你是不是要走?”
“啊?”
沈墨正说的兴高采烈,冷不防杨妙真脸上的笑容却慢慢淡了下来,突兀的开口问了他这么一句。
这一下,顿时弄的沈墨就是一愣!
“为什么这么说?”就见沈墨一脸惊奇的向着杨妙真问道。
……
这时就见杨妙真一边抬头看着沈墨,眼神里带着复杂难言的神情:
“在打夏龙王的时候,你那么着急的想要把本事教给我,当时我就觉得你怕是要走了。”
这时的杨妙真,抬头看了看沈墨现在的反映,姑娘随即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是不是你觉得我又傻又笨的,根本看不出来?”
这个时候,就连沈墨的心里也是暗自吃了一惊。
让他没想到的是,杨妙真这么个天真烂漫的性格,却从自己平日里行事之中,也看出了一些蛛丝马迹!
这姑娘,也不简单啊!
“没有!早着呢……”沈墨正想开口敷衍过去,就见杨妙真摇了摇头。
这时的杨妙真忽然脸上露出了笑意,向着沈墨说道:“关于我找男人的事儿,您就别替我操心了。”
“我这样的反贼婆娘,有今天没明天的,说不定哪天就一箭被人射死在哪个山沟里,还找什么男人!”
“我早看出来了,红袄军不是您施展才华的地方。山东的这汪水太浅,容不下您这条龙!”
就见此时的杨妙真,笑着向沈墨扬了扬眉说道:“有了您这位师父,现在我打起仗来也是有模有样的了,您也不用担心我和红袄军。”
“什么时候想走,您就走呗。虽然我傻,但是我也知道留不住你。”
听到了杨妙真的这番话,沈墨的心里也觉得有些不忍。
就见他伸出手来,笑着拍了拍杨妙真的胳膊。
“既然你管我叫了声师父……”这时,就见沈墨缓缓的向着杨妙真说道:
“别说是完颜陈和尚,就是全天下的和尚都来跟你为难,你也死不了!”
说完,就见沈墨负手而去,一边走一边还气哼哼的说道:“……也不知是真傻还是假傻!”
“回头我就去找赵平去,我还不信了,他还勾引不了你这丫头!”
……
这时的杨妙真看着陈军师渐渐远去,她慢慢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然后姑娘鼓着圆圆的腮帮儿,怅然的呼出了一口气。
世上就是有这么一种人,你甚至都不知道他是谁,却依然能感觉到他对你的善意。
她这位老师就是这样,杨妙真相信在自己最危险的时候,他一定会挺身而出,过来帮助自己!
……
时间就这样又过去了二十来天,眼看着就进了四月。
山东大地的四野里开始泛出郁郁葱葱的绿色,天气也变得越来越暖和。
完颜陈和尚的军队渐渐有了有蠢蠢欲动的迹象,眼看着这一场大战就要慢慢逼近。这时候的沈墨又接到了一个新的消息。
根据草桥镇那边的商业负责人杨延彬,亲自过来向沈墨密报的消息,说是远在海州的李全派来密使,向着商团这边透露出了合作意向。
按照李全的说辞,既然草桥镇的这些商人意在收拢更多的流民,那么远在鲁东一带的流民其实也很多。但是他们却很少有人能跨越数百里,一路去到草桥镇。
因为这些贫民往往是没有隔夜之粮,才会选择逃荒逃难的。所以他们身体极为衰弱,难以长途跋涉。
所以按照李全的话来说,如果要是草桥镇的商人愿意在北海设立一个交换地点。他愿意为这些商人提供场地和保护,并且代为收拢大量的流民。
当然了,只要这些商人愿意给他提供粮食就可以。
沈墨听到汇报之后,他稍稍一想,就知道了李全此举的用意。
李全占据了鲁南之后,虽然极力扩充军队,但还是受到了粮食不足的影响,难以收拢更多的部下和人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全要想飞速发展,像杨妙真的红袄军一样获得一个飞跃式的进步,他就要首先解决这个粮食的问题。
所以李全毫不犹豫的就想要学习杨妙真发展的方式,想要把那些商人吸引到北海去。




南宋第一卧底 第1713章:且为黄河留苍生、父老何在、家住山东
这样一来,李全也可以像杨妙真一样,用山东的流民换取大量的粮食,从而使自己的军力大幅提升!
想到这里的时候,沈墨在心中暗自盘算了一下。
眼看着完颜陈和尚就要开始对红袄军发动战争,到时候诸城这边的方圆数百里立刻就会变成战区,草桥镇这里招拢流民的活动肯定会受到影响。
到现在为止,总计从草桥镇那里已经迁徙了四十多万山东百姓,将他们移居去了临洮,使得临洮那边的情况空前好转。
现在临洮那里的山东移民已经开始春耕,在将来的一个月里,如果要是还能将二十三十万人迁徙到临洮,那么这些新移民就不会误了农时。
这样一来,在临洮秋收的时候,移民们就可以稳稳的站住脚,到时候临洮就会变成自己稳固的大后方!
沈墨原本预计的是,迁徙到临洮的百姓数量要达到八十万人。现在看来的话,只要自己对完颜陈和尚这一场仗能够打胜,那么移民的目标可以稳稳达到一百万以上。
所以时不我待,所有的一切,都应该为了山东百姓的生死存亡让路!
在历史上,金人曾对北方游牧蒙古人实行减丁政策,定期屠杀蒙古人不让他们的人口增加。并且在二三十年前,金国还在压榨蒙古诸部,让他们进贡马匹,所行之事残暴难言。所以说蒙古人和金人是世仇。
蒙古强盛以后,牢记着仇恨的他们,在打下金国的这一路上实行的都是灭绝政策。在战后的山东,甚至出现了接连十余座城池被屠尽,百姓被杀尽的惨剧。
在当时,有诗人曾经用诗词描绘过这种惨状:“大城满豺虎,小城空雀鼠。可怜河朔州,人掘草根官煮弩!”
一想到这里的时候,就见沈墨一咬牙,向着杨延彬说道:“答应李全,在北海一带设立新的移民站!”
“但是你要记住几点。”
沈墨说到这里的时候,只见杨延彬果断从兜里掏出了一个本子。就像是他跟沈墨学习的那段时间一样,一手握着铅笔头,一边目光炯炯的看向了老师。
沈墨向着杨延彬说道:“首先第一点,就是要让李全尽量保证流民的生命。”
“李全的天王军可不像红袄军,他们要是一旦知道流民能换成粮食,就是殷实的人家和城中的住户也会被他们抢光。李全会强行把他们变成流民,然后当奴隶一样卖到你这里……这么做绝对不行!”
“明白,”只见杨延彬听到这里,立刻言简意赅的回答道。
“其次第二条就是,在那些真正的流民向移民站汇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尽量保证他们的饮食,不能让李全他们这些家伙胡作非为。他会把强壮的能走路的全都赶过来,妇孺老幼那些不能走路的,就会被他们扔在荒野中不管。”
“如果咱们要是不加干预的话,他们绝对能干出那些逼迫亲人骨肉分离的事,我告诉你!”
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见沈墨的语气陡然间凌厉了起来!
“你要指着鼻子告诉李全,说你不但会派出监察人员,四处检查流民在路上受到的待遇。而且还会派出人伪装成山东饥民,到各处暗访。”
“一旦发生我上述所说的几样事件,你立刻就会中断合作,到时候李全一粒粮食也别想再得到!”
1...495496497498499...10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