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宋第一卧底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龙渊
其次就是杨清岳,他带领着一千长枪军,居然挡住了三百金军骑兵的冲击,这一点大家更是谁都没想到。
要知道这三百骑兵,可是金军之中最为精锐难缠的一伙。在他们的集群冲锋之下,往往就是数千义军都难以正面抵挡。
可是如今杨清岳的长枪兵不但挡住了敌人,而且还将这三百人大量的杀伤,这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战绩了。
更何况当他们这一千人集结的时候,除了几个被砸伤,一瘸一拐的伤员之外。居然没见到他们队伍中有明显的减员!
反而在这些长枪士卒的脸上,满是一副骄傲喜悦的神情,显然正是士气大振之时。
这些士兵的精气神儿十足,一个个神采飞扬。让马英他们这些将领回想起自己在此战中受伤身死的士卒,心里也都感觉对比太过明显了。
经此一战,杨清岳和王云峰已经初步奠定了自己在义军中的地位。他这支一千人的长枪军,现在赫然成了起义军中举重若轻的精锐,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
更何况,王云峰的亲兵二泥鳅,还立下了生擒敌军主将阿勒根这样的大功?
提到阿勒根的时候,不免就要说一下之前那位李文镇大地主李梦龙了。
这个家伙已经死在乱军之中,尸体都被战马来回踩踏得不成样子,后来还是凭着王云峰的亲自辨认,才确认了这个家伙的身份。
如今这场战斗获得全胜,剩下的就是如何攻破李文镇的问题。不过现在的李文镇对于起义军而言,已经没有什么难度可言了。
根据王云峰的报告,李文镇里现在一共还剩下不到二百守军,就这点人就连寨墙都站不满。况且他们还是在主将被杀,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所以也就提不到什么防守了。
于是这支起义军趁着大胜之时,直接全军开往李文镇!
……
就在日落之前,义军大队直逼李文镇寨墙下。
杨妙真命令副将马英上前喊话,只要对方打开李文镇的大门,起义军只取李梦龙家中的资财粮食,绝不伤害镇里的乡亲百姓。
随后马英就把阿勒根和李梦龙的人头扔了寨墙……没过多久。镇中的庄丁就打开了寨子的大门,
在杨妙真这些人控制了李梦龙的府第之后,他们全军当夜就在李文镇外面扎营。
过了一夜之后,李梦龙府里窖藏的粮食,便开始向着诸城大本营的方向转运。
在这期间,王云峰力劝杨妙真,让大军不要进入李文镇内驻扎过夜。以免约束不严的起义军伤害到镇中的百姓,发生烧杀抢掠的伤民事件。
这件事,随后便引起了起义军中,中级和低级头目的极端不满!
他们这些人中间,已经有很多人做好了打算,准备在晚上偷偷出去,找些富户人家抢掠奸淫一番。可是这番美事却被王云峰一句话给挡住了,这些人心里自然是极端的不痛快!
于是在起义军的下层军官校尉中,诸多流言就开始传言出来。
他们说什么,“这位执法将军还没等上任,就开始阻挡大家的财路。若是等他真正上了位,只怕是大家全都没好日子过了”云云。
此时王云峰的地位已经初步稳固,也无需理会这些废话。
经过王云峰和沈墨他们的这几天的观察,起义军中的高层,令飞扬、马英、岳老三、马志远他们这些人还算是好的,并没有养成带头烧杀抢劫的习惯。
现在看起来,起义军军纪败坏,带头的差不多都是那些带领着三五十人、七八百人的中小头目。
“看来这个杨妙真,总算是还没傻透腔儿!她虽然没看住手下的兵士,好歹手里最主要将军还是被她管住了的。”在他们押着粮车回去诸城的路上,沈墨的心中这样想道。
……
经此一战,擒杀对方大将的“陈浩南”本人,也得到了丰厚的奖赏。杨妙真亲手给他发了三百两银子的奖励,还给了他一个“校尉”的官衔。





南宋第一卧底 第1593章:满座金甲无一计、何去何从、如此军议
在这支起义军中,校尉大概能管五十到一百人。可沈墨手下现在是一个兵都没有。
而且据他自己说,他还是想在王云峰的手下继续当亲兵。杨妙真正看他的样子,也不像个能带兵的,也只得顺从了他的意见。
除此之外,杨妙真还让自己的亲兵在战场上,特意寻了一把不错的金军弯刀。上面寒光闪烁,显然是钢质极纯。
可是,正当杨妙真满怀善意的让沈墨将那把连刀把儿都没有,用布条子缠成刀柄的破铁片刀换掉,换上这把她好心给沈墨找来的好刀的时候。
没想到,这个陈浩南却把脑袋晃得拨浪鼓一般。
“这把刀跟随我多年,在下一身武功,倒是有大半都在它身上。”只见沈墨郑重其事的说道:“都已经用熟了的刀,就无需再换了吧?”
当沈墨恬不知耻的说到“一身武功”的时候,杨妙真抿着嘴,强忍着笑低下了头。而马英到底还是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现在在她们俩的心目中,这位二泥鳅兄弟别的功夫倒也还罢了,就是嘴上的功夫,真个是天下少遇敌手!
就这张嘴,一句话就能把你怼到南墙上去。然后再来一句话,就能把你逗得笑个不停!
除此之外,他身上乱七八糟的本事也是真不少。但是估计没有一样儿在战场上顶用的……这就是杨妙真和马英的心里,对咱们这位统帅什么的印象。
在这之后,起义军得到了粮食,终于有了短暂的喘息之机。
于是他们就在诸城这里,重新开始准备下一步的行动。
……
以目前起义军的情况,大家谁都清清楚楚。若是困在诸城这里,等再过上二十几天,粮食吃的差不多了,一样还是要饿死。
所以现在他们是居安思危,也得赶快想辙才对。在这种情况下,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就摆到了军议的桌面上。
随后下一步的行动,就在几名将领中产生了分歧。
在起义军的几名战将里面,马英和令飞扬两个年轻人想法比较激进。他们的意愿是大军前往泰安,将他们之前存粮的泰安州重新攻下来。
他们的理由是,这样一来就可以彻底的解决困扰红袄军很久的粮食问题。泰安州那里的六十万石军粮,足够起义军再吃上几年也没问题。
而老将马志远提出来的方案,就比较老成持重了。
他的建议是义军一路向北,攻下诸城北面的潍州(也就是现在的潍坊)。
这样一来,起义军短时间内的粮食问题,就会在潍州城里到解决。
而且他们这支义军一旦攻下潍州,就相当于在实际上切断了整个山东半岛,伸到海里的那只犄角。
这样一来,他们东面的山东半岛突出部上,莱阳、黄县、宁海、文登几处城池就没有了金兵呼应,很容易便会被他们攻下。
这样以来,他们就相当于有了一大片稳固的根据地!
等到马志远说完之后,那位觉证和尚则是一脸高深莫测的没有开口。
据沈墨的估计,这家伙在战术战略上的脑筋一塌糊涂,估计他现在心里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能够盖过所有战将的主意。
至于那个一上战场,就如同黑旋风李逵一样发疯的岳老三。他对这件事根本没什么主意拿出来。
说实话,这家伙在战场上的时候认不认识东南西北,沈墨的心里都很怀疑。
此时的杨妙真听完了众将的建议之后,也在这两个主意之间摇摆不定,不知该如何是好。
……
在他们军议的时候,沈墨依然还是以他之前的造型,在草垛上装死狗。
如今这个草垛已经被他趴出了一个坑,成为了他了御用床铺(其实也没人跟他抢)。
沈墨听着下面花厅里的军议,心里却是连连大摇其头。
其实这两个主意里边,令飞扬和马英提出来的直取泰安州的主意,一听就是一次极为不靠谱的军事冒险。
对方金军凭借坚城而守,而他们起义军却是远赴数百里奔袭而去。别的不说,起义军在泰安城底下要是坐困十日,还不能攻下泰安州的话。
等到那时,军中粮食吃光的时候都不用对方反攻,自己这边再不退兵,就会产生大面积溃散!
更何况,人家守城的金军一看到泰安陷落已经不可避免的时候,人家难道不会一把火把那六十万石军粮全部烧光吗?
而且最要命的是,现在控制的泰安州那支金军的,可是青史名将——完颜陈和尚!
就这帮起义军,凭借着四万人就想去攻打泰安?要是他们不被完颜陈和尚玩儿死,沈墨的名字都可以倒过来写了!
……
至于老将马志远提出的那个主意,沈墨也觉得根本不可取。
因为马志远的计划即使真的成功了,起义军也会在战略上处于极端不利的形势。
他们占领了山东半岛探入海中的那个犄角,看起来确实是后顾无忧,可以不用担心敌军从后面攻来,并且能够控制半岛上的大量土地。
可是别忘了,这条半岛,同时也是一条无路可走的死胡同!
一旦他们的这一支起义军被人堵在诸城和潍州这两地,那他们就得被人打得一步步向着牛角尖里后退,一直被人活活憋死为止!
迄今为止,这支起义军的战斗力还不够强。所以在沈墨看来,他们对付金国官军唯一正确的战术,就是敌进我退。
要是失去了可以闪展腾挪的战略纵深,那这只红袄军也就离死不远了。
所以这两个主意明显都不靠谱,在这一点上,沈墨相信杨妙真本人也能分析出一点端倪来。
所以当他看见杨妙真现在一副取舍不定的样子,沈墨也不由得在心里长长的叹了口气。
随后就见杨妙真呆呆的想了半晌,又看了看那位绝症和尚。
只见这个家伙还是一脸云淡风轻的样子,在那里装世外高人,根本没有开口的意思。杨妙真只得又把目光投向了王云峰。




南宋第一卧底 第1594章:觉证军师评三策、一策太缓、一策太急
这时候的王云峰在杨妙真的目光中看到了询问之意,他知道自己必须得发表意见了。
就见王云峰叹了口气,向着杨妙真说道:
“依属下的意见,咱们应该在诸城这里整顿军纪、清理队伍、用十余天的时间好好梳理一下咱们的红袄军。”
王云峰这句话一出口,只见满屋子人中,好几道惊异的目光同时看向了他。
……
其实按理说,这是一个最不靠谱的主意了。
在杨妙真他们看来,起义军目前极度缺粮的情况下,无论是采取什么行动都有闯出一条生路的机会,怎么也比困在诸城这里饿死强。
可是王云峰呢?他居然提出了这样一条建议!
如果这要是在三天以前,肯定会有人对王云峰这个主意嗤之以鼻,甚至都不屑于去考虑这么做的可能性。
可是如今看来,王云峰和杨清岳的这支部队,他们两位将官武艺精湛、智谋深远,部队训练有素、军纪严整。可以说正是“将有谋略、兵有勇力”。所以大家也全都知道,这两个家伙不是白给的。
况且人家兵练得好,士兵纪律严明。在草桥镇那里有吃有喝,甚至还能拿出粮食接济大股义军。这就说明人家在发展自己势力的时候,也是很有独到之处。
在这种情况下,王云峰的建议一提出来,整个厅堂里的义军将领,立刻就默不作声的思虑起来。
“王大哥是怎么想的?跟我们大家说说?”
只见杨妙真想了一下之后,还是能没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她便让王云峰把心中的想法彻底讲出来。
就见王云峰想了想后才说道:“对于咱们这支队伍,属下初来乍到,毕竟了解的不深。所以说得对了说错了,大家权当听着一乐儿而已,可不要责怪我老王哈!”
王云峰的这番话,无非是新来者的客气之言,大家听了之后纷纷表示无妨,杨妙真也用眼神示意着王云峰继续讲下去。
就见王云峰慢慢的说道:“我就觉着咱们这支队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
这一句话,顿时大家就带着一副复杂表情,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
“人太多了?人不是越多越好吗?”此时大家的心中暗自想道。
就见王云峰接着说道:“咱们这四万起义军里,老弱病残不在少数。其中更是有不少人打仗的时候不行,祸害起老百姓来倒是一把好手!”
“要按照我的估计,咱们这支义军里,最起码有一半是属于这种情况。”只见王云峰说到这里的时候,他抬头看了看杨妙真和在座的众将。
“大家想一想,咱这种粮食极度缺乏,被逼无奈,得不得不四处转战的情形,是不是因为吃饭的人太多、打仗的太人少造成的?”
“除此之外,军纪不整也让咱们红袄军的声誉败坏到了极处。可是若没有了山东百姓的支持,咱们红袄军就是无根之萍!”
就见此时的王云峰皱着眉头说道:“依照我在草桥镇练兵的经验,只要是精壮正直的汉子,不去想那些打家劫舍的烂事,而是一心扑在打仗上面。只要让我老王操练个三两个月,就能得到一支训练有素、如臂使指的精强军队!”
“到时候咱们再在军队的武器铠甲、马匹装备上做做文章,手上便有一支所向无敌的强军!”
“如果要是那样的话……”只见王云峰说到这里,抬头看了看杨妙真:“杨将军您说,漫说是山东了,全天下哪里咱们红袄军去不得?”
“到时候,咱们到哪儿老百姓都会夹道欢迎,金军官兵都会闻风丧胆,还用得着愁什么军粮和后备兵员?”
当王云峰说到这里的时候,只见杨妙真陡然间便是精神一震!
随后,她又是神情复杂的看了一眼王云峰。
……
此时此刻,趴在草垛上的沈墨,偷着看了一眼大厅中的杨妙真。
只见她此时此刻的神情,也是在痛苦之中带着一丝无奈。
其实王云峰说出来的这个道理,杨妙真也未必不知道。
但是沈墨的心里非常清楚,杨妙真处在她这个位置上,她绝对可以提出一百条理由,对王云峰说:
“你的这个主意好得不得了,但是现在做起来,实在是不合适啊!”
……
这世上的事其实就是如此,好多人都知道怎么样做才是对的,但是事到临头的时候,却往往会找出好多理由来,偏偏不去走那条正确的路。其实这就是后世所说的“成功者寻找方法,失败者寻找理由”。
可是这个时候的杨妙真却并没有出言推脱,而是转头看向了觉证和尚。
此时终于到了这位和尚发表意见的时候,就见他清了清嗓子慢慢的说道:
“刚才几位将军的意见中,马英将军和令飞扬将军所说的攻取泰安,实在是失之于过急。”
“在这个计划中,如果泰安不能一鼓而下。等到咱们在敌人城下把军粮用尽,那时候的形势就实在太过恶劣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只见觉证和尚又转头看了看马志远:“而刚才马老将军所说的这个主意,又失之于过缓。”
“若是在咱们起义军声势大盛,兵强马壮之时,想要占据一块地方发展自己的势力,那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就见觉证和尚摇头叹息道:“没奈何,现在金军和我起义军之间的形势早已今非昔比,正是强弱之势易主之时。”
“在这个时候,咱们其实是处于弱势。如果此时采取守势,放任山东的金军势力继续发展壮大,实为不智之举。”
“至于刚才王云峰将军所说的……”就见和尚说到这里,他又把目光转向了王云峰。
“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王将军的建议其实是好的。”
“只不过现在这个时间,在当前的形势下,这个计划是不是便于马上实行?那就要看杨将军定夺了”。
当觉证和尚这番话说到这里的时候,大家见他分析的头头是道,也都纷纷点头。
可是同时,趴在草垛上的沈墨,却是不屑的在心里哼了一声。




南宋第一卧底 第1595章:岂容临渊久羡鱼、妙真决断、整肃军纪
这和尚絮絮叨叨的说了半天,实际上等于是什么也没说!
到了现在沈墨才知道,为什么这个家伙以极其平庸的智谋水准,却能当上起义军谋士的原因了。
原来他的心思根本没有用在分析敌我态势、制定战略目标上面,他是一直在揣摩杨妙真的想法!
换句话说,往往当杨妙真打不定主意的时候,他却早就知道了杨妙真心中的犹豫。并且他所出的主意,其实就是杨妙真心中所倾向的方向。
所以这样一来,他每每发表意见的时候,都是正好说中了杨妙真的下怀,并且把其中的好处分析透彻、讲述得明明白白。这样的谋士,怎么会有人不喜欢?
可是如此一来,这个家伙有也就相当于是没有,实际上完全起不到谋士的作用,所以沈墨的心里才会对他嗤之以鼻。
在这最后,杨妙真想了想,就见他抬起头来向着王云峰看去。
此时杨妙真的眼神之中充满了坚定和执着,一双水汪汪的杏核眼中带着摄人心魄的力量!
王云峰一见之下便是心知有异,而这个时候就见杨妙真开口说道:
“下一步咱们的行动,就在本地整肃军队、严明军纪,按照王将军所说,以十五日为限,把红袄军彻底梳理好!”
听到了杨妙真的话,所有人全都吃了一惊!
……
这花厅里面的众将,全都惊讶于杨妙真的魄力和坚决。大家全都没想到,她居然会选择了这条风险最大、最为艰辛的道路!
要知道整顿军队这样的事要是做不好,用不着别人来打,部队自己就会散了架!
可是看见杨妙真这个样子,大家都知道她是心意已决,所以也没有人再说什么了。
这里面的王云峰和杨清岳心中是清清楚楚,大概在杨妙真和王云峰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在杨妙真的心里留下了整顿起义军军纪的种子。但是他们两个依然还是为杨妙真魄力和格局感到十分惊奇。
而她现在竟然做出了这么一个决定,显然是认为目前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而此时此刻,最惊讶的莫过于沈墨了。
连他都没想到杨妙真居然会下这么大的决心,要知道她做出的这个选择,其实是有极大风险的。
首先第一点,就是他们的军粮只够吃二十天多一点,所以杨妙真付出这宝贵的十五天时间让王云峰来做这件事,本身就是在用自己有限的存粮来做赌博。
军纪要是整顿好了,固然是队伍纯洁,战斗力也会攀升。但是这样的行动一旦要是做不好,部队可能会一下子卷堂大散也说不定!
所以这一注押下去赌注极大,却有可能收获到一场惨败。就在这种情况下,杨妙真居然咬着牙做了决断!
沈墨在草垛上翻了个身,忍不住在心中暗自想道:“就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位杨妙真就不愧是一位女中豪杰!”
虽然她在很多方面都是做得一塌糊涂,但是这位女将对自己的军队祸害百姓这件事却是忍无可忍。就这一个亮点,就足以掩盖她所有的缺点了。
可以说沈墨的这次山东之行,杨妙真是他找到的第一件有价值的东西……唔?
正当沈墨想到这里的时候,他就觉得一片凉凉的东西,滑溜溜的被塞到自己的嘴里。
当他咬着这个东西翻过身来一看,却见草垛下面站着那个俏生生的小丫鬟孟小荷。
就见这个小姑娘怀里抱着一只小黑猫正在看着他,两只漂亮的大眼睛都笑弯了。
沈墨用嘴一咬,发出了清脆的“嘎嘣”一声,他这才发现刚才被塞到嘴里的,是一片脆生生的青萝卜。
在这个气候下的山东,这也算是难得的好东西了。沈墨嘴里嚼着着萝卜,向着小荷姑娘笑了笑。
只见小姑娘笑着说道:“浩南哥!我替我们家钱多多谢谢你!有了你教的这个方法,以后它再生跳蚤,我也可以帮它弄掉了。”
“原来它叫钱多多呀?”只见沈墨笑了笑,伸出手来逗弄了一下那只小黑猫。
很显然,这个小姑娘由于之前的事对沈墨很是崇拜,所以今天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感谢他。沈墨自己也欣然接受了这份纯真的善意。
……
在这之后,就按照杨妙真的意思,整个红袄军中开始了整肃军纪的行动。
期间所有的步骤,一条条都跟沈墨事先和王云峰商量好的一样,有条不紊的开始执行。
就在当天下午,杨妙真就发布了一条新的命令,晓谕全军上下。
命令内容的大概意思是:我红袄军内部抢掠百姓、奸淫烧杀的事件越来越多。这就违背了杨妙真当初率军起义,为百姓打出一条生路的初衷。
所以从即日起,前面所有违犯军纪的行为一律既往不咎。而后有再犯者,定当严惩不贷。
其次,王云峰将军被任命为执法将军,所率部队改为执法队。杨妙真授权王云峰,一旦发现违反军纪者可以当场斩杀,以儆效尤。
这条命令发出去的当天立即生效,随后就在起义军中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
在这之后,王云峰和杨清岳带领着手下的执法队。即刻奔赴红袄军在诸城附近各处的驻扎地点。他们察访民情、接受百姓的申诉,开始对违反军纪的行为进行整顿。
1...461462463464465...10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