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龙渊
没用两刻钟的时间,这位大内秘谍“黄蜂”撰写的,在崇福侯身边的监视报告,就交到了大宋皇帝赵与莒的手上。
如今的赵与莒,他满朝的忠正之臣全都被沈墨带到了新宋,所以他朝中群臣现在的样子,那真是可想而知。
在后世,就连一个普通的公司管理者都知道,要想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可用,他的职业操守绝对比能力要重要的多。
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品行有问题,那他的能力越强,反而对公司的损害就越大。
如今赵与莒朝中的大臣就是属于这种情况,臣子中的聪明才智之士确实是不少,但是这些能力却全都被他们用在了结党营私、侵占财物这上面来。所以现在赵与莒也为自己朝中的种种乱象,弄得头疼不已。
尤其是他现在重用的史弥远,梁成大之流,每日里处理朝政的时候,几乎是把奸臣对付昏君的那一套,花样翻新的都用在了他身上。使得他的大宋真是一日不如一日。
在这种情况下,赵与莒手下的臣属和将领贪墨钱财也就罢了。他最怕的就是那帮家伙架空他这个皇帝,甚至是把它给卖了。
于是赵与莒万般无奈之下,培养出了无数的密谍。
赵与莒的这些密谍,跟沈墨的用法却是截然不同。这里面很少有在国外或是敌人身边执行任务的,而是全数被赵与莒用来监视自己的文臣武将。
在这之中,崇福侯杨峻位高权重,他所在的后党曾经是废帝赵与芮的忠实拥护者。而他本人之前又和沈墨有着不清不楚的联系,所以自然也就成了赵与莒严密监控的目标。
正当赵与莒打开这份报告,看到上面没什么新鲜的情报,于是将它随手扔到一边的时候。此时的黄丙正在走近崇福侯的书房。
在书房待客,也是崇福侯给予来客的一项尊荣,所以平时能进崇福侯书房的可谓少之又少。
而这个时候,书房里就正有这样一位年轻人,正在和崇福侯谈话。
黄丙见到侯爷屋里有客,于是就在客厅外面相候。他当然是竖起了耳朵,聚精会神的听着屋子里,侯爷和这个年轻人到底在谈什么。
今天来的访客黄丙也是认识的。他叫宋玉鳞,是龙武军中的一名中郎将。
这个小子很会拍马屁钻营,手底下也有钱使,所以最近这一年以来蹿升的很快。现在他俨然已经是临安城中,不可忽视的一位年轻将领了。
看他的样子,今天他是又过来拍崇福侯的马屁来的。
南宋第一卧底 第1561章:当年鸿雁却来时、奇香暗解、春恨秋思
果然,就见宋玉鳞将一个食盒放在了侯爷面前的桌子上,笑着说道:
“侯爷,这是今冬新打出来的团头鲂,这个季节的鲂鱼未曾大量进食,肉质之中的土气是最少的时候。”
“这次属下特意把它用新法烹饪了来献给候爷,您要不要尝一尝?”
崇福侯闻言点了点头,淡淡的说了一句“有心了”。之后他随手揭开了食盒的盖子。
盒盖刚开了一个小小的细缝,里面的一缕鱼香便飘散了出来,
只见侯爷楞了一下,随后感叹道:“本候这些日子茶饭不思,吃什么都不香。还是你有心,知道捡些清淡的东西来送我……真是生受你了。”
“岂敢当侯爷此言?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只见这位宋玉鳞笑着的说道。
“来人,叫郡主过来我这儿一趟。”只见侯爷一边吩咐下人一边回头向着宋玉鳞说道:“对了,还有一件事儿,玉鳞你得替本候分忧。”
“鞑官营里那些个兵将,平日里野性难驯。管又管不得、打又不好打。不如你一并接手了过去,好好管束他们,也免得他们每日里在临安城里生事。”
“侯爷放心,属下必定把他们管教得老老实实!”
这位小将宋玉鳞听到侯爷说了“分忧”这两个字,他哪里敢不答应?于是立刻恭恭敬敬的应承了下来。
……
“这小子马屁是白拍了!好事儿轮不到他,这破事儿却被侯爷扣到了他的脑袋上!”此时的黄丙站在屋门外的院子里,听见了这番话之后,不由得心中暗自笑道。
书中暗表,这个“鞑官营”其实是民间给临安一支禁军起的外号。因为这个营里的兵全都是外族的鞑子组成。里边的那些士兵,身份又比普通的禁军普遍高了两级,所以就被人称为“鞑官营”。
这帮玩意儿在临安城里驻扎着,又没有什么正事做。每日里只知道酗酒胡闹,整天成帮结队的在临安城里欺负老百姓,跟商家胡搅蛮缠。
据说这帮家伙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就是因为他们原本是一帮党项铁鹞子骑兵,一个个身体强壮,武艺惊人。
就在前年的时候,他们被大宋军队击败,三万人被杀的没剩几个,只有这500人是因为献俘被带到临安的。
不管怎么说,在这京畿之地有一支异族军队替天子守门,那都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于是皇帝下令,给他们每一个人都晋升了军官的职位,让他们每日在宫门前当值。
所以这些家伙,京师的百姓打不过,商人惹不起,天长日久之下军纪渐渐败坏,如今已经成了临安城内的一大祸患。
他们每次在外面一惹祸,鞑官营的顶头上司就被宫里下旨训斥。也不知道因为这帮胡作非为的鞑子,弄得多少军方将领因此吃了大亏。
所以这个鞑官营,几乎成了临安官场上没人愿意接手的烫手山芋。
不曾想这位来给候爷送礼的小将,马屁拍得山响。没捞到什么好处不说,反而侯爷还给他吃了这么个瓜落!
想到这里的时候,就见这位代号“黄蜂”的大内密谍黄丙。嘴角不由得露出了一丝幸灾乐祸的笑容。
之后他又等了一阵,在那个宋玉麟的跟侯爷谈完了话之后。等他第一出门,终于脸上还是露出了欲哭无泪的表情,却是正好被外面的黄丙看了个正着。
之后黄丙想要进去陪侯爷下棋,却见郡主杨紫璎从外面进来,径直走进了侯爷的书房。他只能继续在外面候着。
又过了一小会儿之后,只见侯爷派人出来通传让黄丙进去。这一次他才终于得以进了侯爷的书房。
当他进来以后,发现书房里的棋盘已经摆好,下人侍女正把两杯清茶放到他和侯爷两端的座位上。看这样子,侯爷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开始棋局了。
而那位郡主杨紫璎却是一反常态,守着桌上的一盘烤鱼,在那里箸下如鱼,吃得欢畅之极。
这位郡主吃东西的样子,黄丙也不是没见过。她平日里也是稳重端庄,带着一股天然的贵气。不过今天这位郡主怎么会吃得筷子上下翻飞,看起来可香了呢?
当黄丙看到这个奇景也没敢多说,默默的坐在了侯爷对面的座位上。
侯爷看到他纳闷的神情,于是笑着说道:“这道菜,我女儿最喜欢里边的一味调料,只是临安一向少有,所以已经多日未尝此味了。
“不知侯爷说的是什么调料?居然珍惜至此?”此时的黄丙虽然不至于馋到什么份儿上,但是好奇心还是促使他把这句话问了出来。
“这是安息茴香,回头我女儿要是能剩下一点儿,咱俩就都能尝尝。”
只见候爷一边笑着回答,一边把两枚白色的“座子”放到了棋盘上。
……
当宋玉鳞来到门外的时候,一直到他骑着马走过了两条街,脸上的神情还是一如往常。
不过他的心却放松了下来,如今临安城内这支被俘西夏人所组成的党项铁鹞子,终于还是落到了他的手里。
这支部队只要稍加管束,便是战斗力极其强悍的军队。这些战士没有家室拖累,也根本就没有什么忠君爱国之念。正是最容易为自己所用的一支部队。
虽然说他们野性难寻,在这里胡作非为谁都不敢管,但是自己却有把握把他们管的服服帖帖。
因为有两个人已经从海道从通州来到了临安,如今正在郊外的一处秘密地点里住着,随时等待着宋玉鳞的召唤。
这两个人,一个是通州烈风营的党项族副统领野利麻衣,另一位就是西夏王族李万吉!
鞑官营这些当年的西夏大头兵,见到这两个人都已经归顺通州,而且还在通州军里混得风生水起。并且这还带来了远从西夏送来的,许多战士家中亲属写来的家书。
试想一下,他们哪里还敢不听宋玉麟的管束?
不过他今天说服崇福侯的过程,却也是很有意思。
南宋第一卧底 第1562章: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旁人
他的老师沈墨给他送来了一小包安息茴香,让他用这些香料烹饪一条烤鱼送到侯府。老师说,到时候侯爷一看就会知道他宋玉鳞是老师的人,对他的任何要求都会尽力满足。
所以宋玉鳞今天真的用上了这一招,没想到侯爷才把食盒掀开了一道缝儿,才一闻到味道,就立刻有了反应!
当时的宋玉鳞把手心里写好的“鞑官营”三个字给崇福侯看了之后,果然崇福侯毫不犹豫的就把鞑官营的指挥权给了他。
此时的宋玉鳞想起他师尊的手段,觉得这位老师是如此高深莫测。这一小撮香料,竟然也是效验若神!
这位宋玉鳞当然就是沈墨的弟子宋无悔,他已经开始逐渐的掌握了临安城内的军队实权。
宋无悔在休眠之中,一边努力的向上晋升,一边静静的等待着沈墨的唤醒。
这正是: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
沈墨坐船回到了通州,一路在船上跟姜姑娘自然是柔情蜜意,享之不尽。
到了通州以后,他将姜姑娘放在这里,让她全权负责通州的各项事务。然后又拜见了家里的刘敬祖,抚慰了一下小符姑娘,嘱咐她们尽快搬到成都去定居。
随后沈墨这才扬帆而去,直接沿长江出海,顺着海岸线一路向北,来到了山东海域。
海军旗舰换上了沈墨的北斗天罡旗,到了胶州湾附近的灵山岛之后,自然是师宝瑛亲自率军来迎。
沈墨在这里经过了短暂的停留,随后换乘了一条不起眼的商船,从琅琊山一带的海岸边登上了山东的土地。
从这一刻开始,沈墨就开始改名换姓,改变装束,彻底变成了山东起义军中的一名小兵。
在沈墨的安全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包括枪支弹药、特战营、海军舰队这一类带着名明显通州印记的东西,都会尽量避免出现在山东人的视野中。
换句话说,只有当沈墨生命出现危胁的时候,才可能听到通州的火药武器发出的枪声。
……
沈墨他们这一次出发,部队的人数一共有三百五十人。
其中五十个是农民起义军打扮,身上穿着老羊皮袄,身后背着大刀片儿,肩上扛着扎枪长矛。
这五十个人是即将投入王云峰山寨的特战营战士。他们的武器装备已经提前运到了王云峰的山寨中。
至于另外的三百特战队员,则是由赵景屏负责率领。
他们这一次除了护送沈墨到王云峰的山寨,之后还要在王云峰的草桥镇正西二十里处的九仙山占山为王,设下一个山寨,以便随时就近对沈墨做出策应。这些人当然也全都是全套冷兵器的起义军装扮。
至于沈墨的本人的一身装扮,就更有意思了。
如今神墨正像一个大头兵一样,走在了队伍的行列里面,丝毫都看不出他身上有任何出奇显眼之处。
他的脑袋上戴着狗皮帽子,青布棉袄外边套着一件老羊皮背心。下身穿着一条灌进三十斤高粱米都没问题的大裤裆棉裤。脚底下还蹬着一双皮面儿的踢死牛儿大棉鞋。
沈墨腰间扎着一条不伦不类的绛红色布带子作为腰带,棉裤的裤脚小腿处,还用腿带子绑着两块带毛的狗皮用来保暖防湿。
他这全身上下的打扮,虽然是轻便保暖,穿着舒适。可是看上去这个窝囊劲儿那也是没谁了!
如今的沈墨鼻子头冻得通红,两只手全插进了老羊皮背心里取暖,在他的腰间晃里晃荡的挂着一把刀。
大家还记得沈墨那把一两银子的“宝刀”不?要是跟这把刀比起来,那把一两银子的雁翎刀,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超豪华配置了。
只见沈墨这把刀上根本就没有刀鞘。整片刀面上生满了铁锈。除了被锈蚀得斑斑点点以外,本身打造时形成的坑坑洼洼也是成排连片。
这把刀的刀尖儿并不尖利,刀锋上铁锈尚存,没经过研磨想必也快不到哪儿去。
如果不是刀身比正常的腰刀长了半尺,几乎达到三尺半长短,几乎都看不出跟普通的破刀有任何区别。
不过沈墨现在的样子,连人带刀却是十分相称。如今他看起来,分明就是一个在起义军中混的不太明白的小喽罗,属于常给人打下手、跑腿儿的那一类人。
此外他现在弯着腰,脸上被冻得龇牙咧嘴的。身上的气质也跟他那条大棉裤一样,一股龙套围碟儿的范儿显露无疑。
要说沈墨现在的身上这套豪华装备,却是人不可貌相,里面居然有两件稀世之宝。
除了棉袄里边趁着的合金锁子甲以外,另外一件,就是他腰间那把破铁片儿一般的锈刀。
这把刀是在从成都前往通州的船上,由李凌豪和李凌杰两兄弟特意给他选的。
因为沈墨这次去属于乔装改扮,所以他的血河剑绝对不能露面,另外围在腰间的腾龙刀也实在太过拉风了。
所以身上背着一个硕大刀鞘的李凌豪,从他刀鞘里十七八把刀中间挑挑选选,毅然给沈墨拿出了这样一把宝刀!
当时在船上,李林豪从刀鞘里抽出这把刀捧给了沈墨。沈墨一看见这把神兵的卖相儿。甚至连个像样的刀把都没有,刀柄还是用布条子缠成的,沈墨顿时就是吃了一惊。
不过这位统帅毕竟还是很有心机,生怕自己说出话来,一旦弄错了的话容易出丑。于是他郑重其事的端起这把刀来仔细端详了一下——果然还是下不去眼睛。
就见沈墨向着李凌豪问道:“李大哥借我这把刀,莫非有什么讲究不成?”
“当然有讲究,”只见对面的李凌豪笑着接口说道:“这是我们两兄弟在十四岁那年击杀了一名独行大盗“无上刀魔”,名字叫乌云苍。从那时候开始,他这把刀就归我了。”
“光听名字就是一个厉害角色!”这件沈墨随后又看了看李林豪:“那你跟我说说,到底这把刀有什么不凡之处?”
南宋第一卧底 第1563章:心在沧溟何须问、猛龙过江、山东义军
“要说到它的厉害……”只见这时的李凌豪笑着向他弟弟指了指:
“原本小杰手里那把刀“心在沧溟”,就是在那一战中一刀斩在乌云苍这把锈刀上,折断了一多半。四个字的铭文就剩下一个“心”字,从此变成了“问心刀”的。”
“啊?”沈墨听到这里才知道,原来这把锈迹斑斑的破刀,果然是不同凡响!
“难道这还是一把切金断玉的宝刀?”只见沈墨又拿起这把刀来,仔细的看了一遍——越看越觉得不像。
“切金断玉倒是说不上,打斗的时候也没看见它有什么出奇的表现。”这个时候的李凌豪苦笑着说道:“不过这把刀倒是碰上什么神兵利刃,都没出现过一个缺口倒是真的。”
“没错!”李凌豪说到这里,就见李凌杰也接口说道:“当年我也是没瞧得起这把刀,使尽全力一刀斩去……没想到却在这家伙上面折了兵刃。”
“后来我们两个人也曾经拿它试验过,无论是何等神兵利刃都对它没有办法。”
“这家伙锋刃不快,但是却坚硬无比。我当年兵刃折断,估计也是由于它太过坚韧的缘故。”
“原来如此!”等沈墨听到这里的时候,不禁哑然失笑:“这玩意儿不欺软不怕硬,倒是正合我的性子!”
……
于是就在那天之后,这把外貌寒碜无比,但却带着传奇经历的宝刀就成了沈墨的贴身兵刃。
此刻沈墨走在队伍中间,在他旁边还跟着那位鬼手童子安俊。
沈墨今年二十岁冒头,安俊十五六,他们两个人都长得不赖。再加上穿着也差不多,看起来倒是很像一对兄弟。
这时的安俊的表现,多少有点别扭。
一方面他对于沈墨这次华丽转身、神奇变装非常的佩服。沈墨能把自己捯饬成这么丢人的样子,看起来还神形兼备,让安俊觉得很是神奇。
另一方面,他自己想学沈墨却又学不太像。连他自己都知道,他身上那股格格不入的劲儿还依然存在,所以安俊现在还在适应他的新身份之中。
……
如今他们这支队伍上下所有人里,只有赵锦屏骑着一匹普通的蒙古马,剩下的人全都是步行,正合他们山寨义军的身份。
此时的赵锦屏,尽量不去想统帅跟在他马屁股后面一路小跑这件事。而是聚精会神的把注意力放到了一路的安全上面。
当他们走过了琅琊山区以后,终于还是在前方看到了人烟。
就在他们沿途经过一片村镇的时候,安俊就见道路两边的建筑破坏损毁,就像是一片废墟。街道的大路上居然一个行人都没有,就像他们经过的是一个死村。
看着断瓦残垣上面覆盖着一层层的白雪,沈墨他们一群人就知道这村子破败成这样,怕是已经很长时间了。
随后,当他们在拐过了一个弯儿,就看到前方墙角处出现了几个身上裹着破旧衣裳,匆匆忙忙想要躲避的本地百姓。
在他们走过去之后,才发现在一个向阳的墙角处,有一个用三块砖头支起来的破铁锅,里面煮着的是黑乎乎的树皮。
在这个季节,地里没有野菜又没有草根,看来这个东西就是本地村民用以果腹的粮食了。
在他们一路经过的破旧院落里,时不时可以见到苍白的骨头和枯瘦发黑的死尸,整个村子上空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怪味。
等到赵锦屏派人抓了几个村民过来一问,才知道这些村民的惨象,居然全都是那些造反的山大王们干的!
……
在这几个被抓到的村民当中,还有一个被糟蹋得精神失常的女子。她的嘴里嘟嘟囔囔的,也不知在念叨着什么。
一见到赵锦屏他们这些人身上的打扮和手中的武器,这个女人立刻就疯了一般的想要逃走,嘴里就像是野兽般撕心裂肺的哭嚎起来。
赵锦屏一脸铁青的让自己的士兵匀出了两袋干粮交给他们,把这些村民给打发走了。
随后他咬牙切齿的咒骂了一句,带着队伍继续向前。
这个时候,走在沈墨旁边的安俊却是好奇的向着沈墨问道:“老师?我听你成天把起义军三个字挂在嘴边,还以为他们是好人呢,怎么这些坏事都是他们干的?”
“多好的人,没人去约束,他们也会变的!”这个时候,就见沈墨的脸上神情冷淡,回答了安俊的问话。
其实沈墨对于这件事早有心理准备,不过他也没想到所谓的山东义军,军纪居然败坏到了这种程度!
因为在历朝历代的起义军里,都是军纪时好时坏,素质良莠不齐。要是仔细算起来,残害百姓的也不在少数。
这些起义军几乎都是在即将被饿死的境地里揭竿而起的。更何况造反这件事只要是做了个开头,脑袋上就相当于悬上了一把刀。从古至今,造反能得到好下场的人少之又少,反倒是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命丧黄泉。
所以这些起义军的心里,往往是什么顾虑都没有,大部分人过的也都是有今儿没明儿的日子。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缺少了军队将领的管束,军纪崩坏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还有的起义军统帅,心里根本没有民心之类的概念。用百姓人肉做军粮的事屡见不鲜。甚至有的将领还以百姓心肝作为美味,那也是常见的事。
……
沈墨他们这一路走过了一处处村镇,直到他们忽然发现沿路的村庄平静了许多,也没了什么满地尸体、房屋被毁的惨像。
随后,赵锦屏在马上向沈墨看了一眼。他们不用掏出地图看就知道,现在快到王云峰的草桥镇了。
在他们走过的这一段路程中,一路上看到的惨象真是数不胜数。等终于到了一处还算不错的地方,居然还是自己人王云峰的势力范围!
此时的沈墨,心里的滋味真是可想而知。
“看来这帮玩意儿要是不好好教训教训,所谓的山东起义军要编到我的军队里,他们想都别想!”
南宋第一卧底 第1564章:穷追猛打李天王、完颜良佐、大金虎臣
此时的沈墨心中暗自想道:“妈的这些人,我看见他们都想弄死了干净!还配当我手下的兵?”
随后,他们向前又走了一阵,终于来到了草桥镇。
此刻远远的,整个草桥镇呈现在他们面前。
镇子的四周都是平整的耕地。中间是一个方圆大概一里的土包,高度也就是二三十米。镇子的房屋全都盖在这个土包上面,总共大概有五六百户人家。
王云峰早就接到了消息,早早的就在从土包顶端的聚义厅上下来,在镇子口等候着迎接沈墨。
当然,王云峰名义上迎接的,是九仙山大王赵平(赵锦屏)。
因为按照姜姑娘的保密条令,除了王云峰、杨清岳,以及来自墨字营和特战营的战士以外。哪怕就连王云峰山寨里的人,都不允许他们知道沈墨的真实身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