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宋第一卧底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龙渊
随后,就是高达三百万两黄金的战争赔款!
这一下,让崔瑀顿时心疼得就是一哆嗦!
高丽国盛产黄金,素来金价极低。不过虽然是自家出产的东西,但黄金毕竟不是黄土啊!这三百万两黄金,又岂是轻易就能凑齐的?
不过崔瑀在心里想了想,若是把高丽国库搬空,再把皇家御用的金银器皿融化成金锭,估计大概能凑出……二百万两。
然后,再减去江华岛租金里边的抵扣部分……
当崔瑀想到这里的时候,就见他愁眉苦脸的向着钟与同说道:“条款里的这一项,数目能不能减下去点儿?毕竟我高丽国上下,怕是没那么多黄金啊!”
当崔瑀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见钟与同一拍桌子,向他瞪着眼睛说道:“你知道城外那些火炮,一发炮弹值多少银子吗?”
“我们这支大军前来,损毁的战船、消耗的武器、一路上人吃马嚼、靡费军响,花钱就像是流水一般!”
“你当我们这是狮子大张口,跟你们要钱呢?这三百万两黄金是为了填补之前我们花的军费!”
就见钟与同的手指,在桌子上“叨叨”的敲了两下,一脸咄咄逼人的说道:
“我们统帅说过一句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知道啥意思不?”
“不知道!”只见崔瑀老老实实的摇了摇头:“在下愿闻其详!”
“意思就是说,动用炮兵作战,只要是一开炮就是花费巨大,没有万两黄金都补不回来啊!”就见钟与同脸上带着心疼的神情说道:
“就因为你这王八蛋拒不投降,我们在城下放了多少炮?你要不要去数一数城墙上的窟窿?”
“原来“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是这个意思!”只见崔瑀心有余悸的点了点头,随后抱着脑袋,缩在椅子上想了好久。
崔瑀当然不知道,沈墨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是要来高丽大发战争横财的意思!
“那这三百万两黄金,能不能好歹折算一些其他的东西算进去?”
只见崔瑀苦着脸说道:“现成的黄金真是不凑手啊钟将军!我们开城里的古董古玩,皇宫里的什物器具,你们要什么搬什么,只要能抵上黄金就行!”
“你……是不是傻?”
只见钟与同用力一拍桌子上那份条约,瞪着眼睛向崔瑀说道:
“你们这些高丽群臣、文武百官的家里边,谁还没有几万两黄金?”
“你让他们共赴国难,先一家借一点出来。以你们高丽皇家的身份,或者是你大将军崔瑀的名义,发行国债不就行了?”
“不管你是借款五年还是十年都行,你再给出钱的人贴上一点利息。时间一到,你就把这些黄金连本带利还他们就是了。如果他们不肯借的话,利息就定得高点儿!”
听到了钟与同的话之后,就见面前这位大将军崔瑀,立刻痛苦的一闭眼!





南宋第一卧底 第1287章:强打精神赴王庭、修过皇宫、炸过皇城
崔瑀其实刚才在计算高丽黄金存量的时候,只是想着皇宫和国库,却有意没把自己家的黄金算在里面。
不过听这位瘦猴将军的意思,他们这支大宋军队,早就把开京城里的情况摸了个清清楚楚!
他们虽然没有放开兵将到富户家里明抢。但是这种软刀子割肉的手段,却更是狠毒得要命!
因为他们这些大宋军队,如果要是放开了手脚一通抢掠。在高丽文武百官的家,把所有的金银全都抄走。那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当他们大军走了以后,留下的势必是高丽君臣,对他们刻骨的仇恨!
可是,钟将军这个发行债券的主意,却让日后还款的压力,全都落在了高丽王室,和倒霉的崔瑀自己头上!
这样一来,在账款全部还清之前,欠债的高丽王族和崔瑀一家,每时每刻都会被这些巨大的欠款数目愁得睡不着觉。
而那些借出金黄的高丽国群臣和富户,他们在这将来的十年之内,都会对这次的大宋入侵心有余悸。因为他们担心收不回自己的黄金本息!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他崔瑀再次下令跟大宋开战。以文武百官为首的那些人,也绝没人会听他的命令了。
因为打这一场仗下来,他们就已经受够了,怎么还敢去再次惹怒大宋人?
“这帮宋人的手段,怎地如此狠辣阴损?”
此时此刻,想明白了这一切的崔瑀,陪着笑脸儿看着面前的钟与同,心里却是悲愤万分的大骂了起来!
……
除此之外,合约上还有一些条款,就无关紧要了。
这些条,无非就是高丽国正式承认耽罗国政权的合法性。并且高丽王还要发一道国书到耽罗王庭。以道贺的名义,给耽罗国留下正式的文字记录。
这样一来,高丽国就永远也没有借口,以攻打叛军的理由去侵略耽罗了。
除此之外,还有通州经济体在高丽国内,自由勘探和开采金银矿山以及煤矿的权利。
所有高丽国产品出口去往新宋,(比如高丽纸和高丽参)所要交纳的关税收缴权,也归沈墨所有。
甚至,还有新宋在江华岛租界地内的驻军权。
这些条款,有一些崔瑀根本就不知道这代表着多大的利益(就像是矿山和关税)。有一些则是他没有办法影响和控制(比如说在江华岛驻军)。
所以这个晕头转脑的崔大将军,在不明白其中利害的情况下,把这些条款全都答应了下来。
当然,这个条约最终签订的双方,还是高丽王庭和新宋。所以和沈墨和崔瑀在名义上,反而并没有参与其中。
……
当崔瑀和钟与同商讨完这些条款之后,他心中的震撼和讶异,真是可想而知。
这次的城下之盟,按照崔瑀之前心中想来,无非是称臣纳贡、赔偿金银之类。
可是这些条款一拿出来,让他看到里面的一条条,几乎全是跟商业有关的东西。这时的崔瑀忍不住在心里恶意的揣测道:
“难不成,这位沈将军是被大宋的商人推出来,或者是控制住的?他怎么打完仗以后,净是想着如何帮商人赚钱?”
当然,以崔瑀这样的见识,这个问题他只怕是永远也想不明白了。
在这之后,崔瑀和钟与同终于结束了漫长痛苦的谈判(痛苦是对崔瑀来说),将所有的条款全部敲定下来。
之后,这件事情终于告一段落,就等着双方改日签订正式条约。
……
在条款谈妥之后,崔瑀立刻代表高丽王庭向沈墨一方发出了邀请,让他们到皇宫之内赴宴。
名义上说是高丽王犒赏远来的军队,但是实际上,这次酒宴无非就是一顿散伙饭而已。
现在的崔瑀,他急于想把条款签订之后,巴不得这些瘟神赶紧走!
因为沈墨在这里,他崔瑀就是孙子。只有当沈墨走了,他才能重新摇身一变,变成这高丽实际上的一国之主!
沈墨闻言也随即欣然答应了。虽然他对这个高丽国宴,真是一点期待也没有。
但是对于沈墨而言,这场饮宴应该是一个里程碑般的句号。它代表着沈墨至此将高丽这个国家的命脉,牢牢的掐在了自己手中!
皇宫中的宴会,就定在在次日午时开始举行。届时沈墨将带领着自己军中将领出席酒宴。而高丽王族文武百官以及这位崔大将军,全都会在酒宴之中列席。
……
等到转过天来,到了午时。高丽皇宫那边已经做好了准备。崔瑀亲自带人到青羊宫这边来催醒沈墨。
等到沈墨出门上马之后,崔瑀这才想到,沈墨是第一次驾临高丽王宫。
要说在古代的时候,一个国家的皇宫,其实是将这个国家所有精华的凝聚之地。
在这里,往往有着最宏大的建筑,汇聚了最珍贵的宝物,同时还搜罗了天下美人。
所以不管是历史上的反王,或者是边关造反的将领。他们一旦要是攻进了都城以后,到皇宫里面享受一番那是绝对免不了的。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这叫:“咱也过过皇帝的日子!”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也有人能够克制住自己心头的欲望,并没有被皇宫中的珠光宝气和美色所迷。
在历史上,这样的人往往都能成就大事,成为一代雄主。
可是咱们这位沈墨,在这方面做得却更绝!
那个高丽王宫,他根本就没打算进去看一眼。要不是这一次人家请他到宫中赴宴,沈墨大概这一辈子都不会踏足这个王宫。
其实沈墨之所以没进去,还是有好多原因的。这里最起码的一条就是:他曾经几次三番进过大宋临安的皇宫,还拿它炸着玩儿。甚至他还在新宋那里,帮赵与芮亲自建造了一个皇宫!
您想想,沈墨对这个时代的宫殿,还能有什么期待感可言?
除此之外,沈墨在前世也逛过故宫。最要命的是,在后世他还曾经游览过开城这座高丽王宫!
说实话,那一次的游览之后。沈墨的心里觉得,别说和故宫相比了,这高丽王宫真是连个大点儿的公园都不如。那真是寒碜他妈给寒碜开门——寒碜到家了!




南宋第一卧底 第1288章:中和殿外唱我名、威仪深重、吓煞王庭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沈墨才对着这座高丽王宫丝毫提不起兴趣。
不过等他带着自己手下的将领和护卫,走进这座皇宫的时候,他觉得这里面布置得也还算不错。
在他旁边,崔瑀一边走一边陪着笑,还恬不知耻的给沈墨介绍着周围的“皇家园林景致”。
什么大殿雄伟、广场宽阔、在沈墨的眼中看来,也就是大宋境内一个中等寺庙的水准。单论建筑的规模,它就连当时龙女杀人案的那座福隆寺都不如!
在这一路上,他们先进弘化门,再进明政门。在绕过了通明殿后直奔里面的大殿。
他们这一行人径直向着里面穿行,沈墨一路上都未曾下马。但是崔瑀本人要在这皇宫内驰马,那就犯了僭越之罪。所以他只好在沈墨的马前一溜小跑的跟着。
一路上,崔瑀为沈墨一一指出面前那些建筑的名字。什么昔御堂、浚明堂、卽阼堂、静观轩、德弘殿……
要说这些“大殿”还不如土地庙,那是寒碜他们。但是根据沈墨看,基本上都没超过县一级城隍庙的水准。
不过好歹这座皇家园林之中松柏长青,收拾的倒也极为干净整洁。另外为了怕引起沈墨的不快,大部分的王宫卫士也撤出了大半,所以显得分外清雅幽静。
在沈墨进来之前,陷阵营早就将皇宫内外彻底搜查了一遍,牢牢控制在手里。说实话,对于高丽人的操守,沈墨的手下是一百个信不过。
最后,他们这些人终于到了正殿“中和殿”的门前。
这座中和殿,是整个高丽王宫最为宏大的一所建筑,地位相当于后世故宫太和殿。高丽王室在这里设宴招待沈墨,也算是极尽隆重之事了。
随后,沈墨在大殿前跳下了战马的时候,他就听到有人高声喊道:
“大宋上柱国,开国郡公,同知枢密院事,镇国大将军……沈墨到!”
只听大殿前的高丽太监大声唱名,这个嗓音尖细的太监一边喊,两条腿一边直哆嗦!
要说这太监为什么害怕到这个程度,说实话,他真是怕这一嗓子喊出来之后,会让这位沈将军大大的发飙!
太监之前念到的这一行官职等级,倒确确实实都是真的。
这是沈墨闯进临安救驾,将新宋皇帝赵与芮和满朝文武群臣救出来之后,又协助皇帝在福广两路立国立下的大功。所以才在赵与芮的力主之下,给沈墨封了这样的官职。
其实这一大长串儿听着威风,实际上却都是正二品武官的殊荣。原因是沈墨死活也不愿意封王,对官居一品更是没有丝毫的意愿。
其实以当时沈墨的功劳,封王那是妥妥的事了,赵与芮也是极其乐意干这件事的。
不过沈墨的心里边却是清清楚楚,如果要是现在封王,到了官居一品的高位上。那将来等他再立功的时候,赵与芮还能拿什么赏给他?
这“功高不赏”,可是皇家大忌!
另外,在沈墨的上边,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范大将军。是新宋武臣之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如果沈墨要是封王了,这位范大将军该放到哪儿去?
所以在当时沈墨的反复推辞之下,他才勉强接受了这一串正二品武职的封号。要不然的话,恐怕太子太傅(沈墨是武职,太子太师是文职的衔)的帽子,肯定是满天飞了。
当然,这些称号和官职,在历朝历代都是有规矩的。
按道理说,如果要是正式场合唱名的时候,一定要先称爵位,因为这是皇室的恩典。再称勋位,因为这代表着他立下的功勋。
之后有“号”的话,还要称呼号名,在这最后才是官职。
说到这里,咱们就用韦爵爷来举例子。
韦爵爷的官职全称是:二等鹿鼎公、(先称呼爵位)抚远大将军(这是武官勋位)、赏穿黄马褂(这是荣誉)、御赐巴图鲁勇号(这是称号),到最后的正经官职才是:骁骑营都统、御前侍卫副总管。
可是今天,这件事放到沈墨这里的时候,他前边那一大排称呼虽然是绝对没什么错儿。但是后边这最后俩字儿,却是让高丽君臣犯了难!
这个太监要是敢喊:镇国大将军沈墨“觐见”或者“拜见”。说不定就会惹得这位将军勃然大怒!
可是,半道上忽然没了下文又不行!所以为这事儿,高丽国满朝文武费尽了心思,才琢磨出来这么一个“到”字。
不过即便如此,这位太监依然是怕沈墨因此发火,以至于迁怒于他。所以这位太监把这几个字说得战战兢兢,音儿都发颤了!
不过沈墨自己倒是毫不在意,迈步就进了大殿。
眼看着这一关过去,大殿里边满朝的高丽文武群臣都松了口气。不过他们的心,随即又悬了起来!
没别的,今天这一场饮宴,后边的难关还多着呢!
……
等到沈墨进了大殿,当高丽国文武群臣向着他身上看去的时候,大家都在心里喝了一声彩!
只见这位沈将军,他身边的武将全都是顶盔贯甲,身上刀剑随身,完全是一副战场上的戎装打扮。
唯有沈墨自己,却是一袭白衣。
眼看着沈墨未穿盔甲,不戴冠冕。虽然他身上的打扮素净简朴,宛若一个普通的白衣士子。可是他身上却是威风凛凛、气宇轩昂!
就在他一进大殿的功夫,就将满朝的高丽文武,还有他身后的众将全都比了下去!
“这真是身前身后,百步的威风!”
大家只顾着在心里不由自主的赞叹,却不知他们的这种感觉,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心理作用。
这种征服者的强势与压力,难免会给他们这些人的心理造成强烈的暗示。所以当高丽文武群臣见到面前的沈墨,出现的这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时,就见崔瑀赶紧让着沈墨,在布置好的席位上坐下。这一次在排位上,就没办法相让了。
因为毕竟人家高丽王是一国之君,没有让沈墨一来就坐在正中间“面南背北”王座上的道理。
所以沈墨还是坐在下方,除了高丽王之外最尊贵的那个位置上。




南宋第一卧底 第1289章:煌煌悬于金殿中、靖康之耻、故国宫灯
对于这些东西,也就这些高丽群臣战战兢兢,沈墨本人倒是无所谓的。
他即便是真想要发作的话,看的也是高丽人的态度。而不是什么座位之类鸡毛蒜皮的事。
等沈墨在自己的位置上座好,他的身边坐着姜宝山和师宝瑛两员大将,身后则是侍立着李凌豪和李凌杰。
随后,就见崔瑀给他边上的一个人丢了一个眼色。就见那个人笑着走过来,也站到了沈墨的身边。
当沈墨看见这个人的时候,就忍不住心里想笑。因为这个人正是自己的弟子——程无忧!
如今这位崔敏实先生,大概是已经成了整个高丽国,有关沈墨将军问题的专家了。
在高丽国群臣看来,这家伙两次三番出使,居然都能在沈墨的手下逃得性命,这就很说明崔敏实的聪明机灵了。
所以这一次,崔瑀让这位民间商人崔敏时近身来伺候沈墨。实际上就是让崔敏实随时随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力维持住面前的局面,千万不要让沈墨发怒!
等沈墨坐下之后,他抬头看了看大殿里的情况。
就见高丽王座之下,一左一右、从南到北排列着两排席位,中间留出了宽敞的过道,以便献上歌舞。
刚才高丽过的文武群臣,在沈墨进殿的时候全都鞠躬下拜。见沈墨入座之后,他们才陆续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只见这些高丽的文武群臣,有的脸上若无其事,有的沉着脸宛若老僧入定,也有些年轻臣子的脸上,露出了愤慨激动的神色。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在这些文武群臣里面,崔瑀的一方的人当然是全无廉耻。他们知道沈墨用不了多久就要走人了,不管这一次的宴会多屈辱,对于他们也是过眼云烟,不用放在心上。
当然也有些官员眼不见为净,就想着把今天的这场酒宴糊弄过去。
除此之外,那些年轻气盛的官员对这个外邦将军侵入他们高丽,心里感到极为愤慨,那也是在所难免的。
沈墨看了看这座大殿里面的布置,只见里面雕梁画栋、装饰精美,看起来也算不错。
不过在大厅中间,一左一右挂着两个箩筐大小的琉璃宫灯,倒是流光溢彩,分外华贵。
在这个略显寒酸的高丽王宫之中,也算是难得的宝贝了。这两盏宫灯为这座高丽大殿着实增色不少。
一见沈墨抬头看那两个宫灯,就见他旁边的程无忧笑着指了指宫灯,向沈墨说道:“敢情将军您也看到了?”
“这两个琉璃灯,是前年蒙古使者到此,送给我王的礼物!”
沈墨听了之后,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就像没听见一样。倒让这位崔敏实先生吃了个软钉子。
其实沈墨心里清清楚楚,他这位弟子程无忧,只怕和他这位老师一样,也是头一回跨进这座大殿。所以,程无忧又怎么可能认识中和殿里的宫灯?
所以程无忧的这番话,一定是崔瑀教给他,特意让他讲给沈墨听的。
弄不好这两个宫灯,也是从高丽国库房中拿出来悬挂在此,有意让沈墨看见的。
崔瑀之所以弄出这一出,就是想通过这两个宫灯和崔敏实的话,向沈墨传递一个消息:高丽已经向蒙古表示过臣服,如今他们高丽,那也是有宗主国的人!
这就是崔瑀要委婉的提醒沈墨,让他不要太过肆无忌惮的意思。
在这里边,程无忧显然是无辜的。
他只是一个传话的人。所以刚才程无忧特意还用手指了宫灯一下。他其实就是给远处的崔瑀看,向崔瑀表示:“您嘱咐的那些话,我可说了啊!”
但是沈墨听见这番话之后,却并没有就此引起他对蒙古的忌惮,反而在他的心中,一股怒火猛的蹿了起来!
这两盏琉璃宫灯,雕琢得精美异常,装饰极为华贵。在这个时代,几乎是工艺品中的顶级之作。
沈墨一见之下就知道,这两盏宫灯,绝对是出自大宋皇宫中的物品!
至于这东西是怎么到了蒙古人的手里,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让沈墨愤怒的地方!
沈墨不用想就知道,这两盏宫灯,十有八九是在靖康之耻的时候,随着秦徽二帝被抢到金国去的。
至于后来它是怎么到了蒙古人的手里。沈墨估计是蒙古人攻打金国的时候,从金国的皇宫里抢出来的!
那个崔瑀怎么可能想得到,他本来是想提醒沈墨,他后面还有蒙古人撑腰。却没成想,反而因此激起了沈墨心中的怒火!
这两盏宫灯,代表着靖康之耻,却居然被高丽权臣崔瑀拿出来,明晃晃的挂在沈墨的眼前!
这一下,崔瑀可真是使了一个大大的昏招!
不过崔宇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闯了祸,因为沈墨脸上的神情淡然,他也看不出个究竟。
等到沈墨入座之后,等待已久的高丽王这才从后殿走了出来,在宫人的簇拥下向着自己的御座走去。
在太监唱名的时候,一听到高丽王驾到,当然所有人都是离座而起,躬身行礼。
此时的高丽王,他一边战战兢兢的向着座位上走,一边偷眼看了一下沈墨。
现在他最关心的,就是这位沈将军的心情怎么样?
不过当他看到沈墨居然也起身离座,听着御座的方向抱拳行礼。高丽王心里敲得噔噔作响的鼓点儿,才算是平复下来一些。
“看来这位沈将军,还是愿意遵循规矩礼数的!这一次的宴席,说不定没有这么难过!”只见高丽王提心吊胆的状态,好歹松弛下了一些,随后坐在了御座上。
沈墨抬眼看这位高丽王,只见他瘦弱矮小,脸色很差,脸上的棱角也是尖削瘦小。整个看起来,全无一丝王者风范。
如果他要是脱了这身黄袍,随便扔到大宋的一家酒楼里,就是个跑堂儿的。
沈墨看到他这个样子,心里也是暗自发笑。
随后,就见大殿中的太监又高声说了一句:“高丽国安惠王后驾到!”
大殿中的文武群臣都没坐下,沈墨也正在抱拳行礼,于是索性就把这个姿势再摆一会儿。
1...373374375376377...10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