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宋第一卧底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龙渊
然后他就看见沈墨就像刚才一样又来了一遍。随着他从左至右推动那根导轨上面的机器,固定在上面的凿刀又飞快的把这根木头杆,也迅速的削成了一根细细的圆柱。
这次沈墨却并没有急于把它卸下来,而是用一块磨石靠近了那根圆木杆。听得木头杆在高速的旋转中和磨石相互摩擦,发出了刷刷的声音。
很快的,那块木头杆就从左至右,以一种飞快的速度变得光滑起来。
“这是……箭杆?”卢修端详着手里边的这一根木头杆,他惊讶的发现,这根圆柱竟然从头至尾没有丝毫的弯曲,而是笔直的让人难以置信!
“对!”这个时候,只见鲁铁肩在卢修的旁边笑呵呵的说道:“沈少监做的这个机械当真厉害!这箭杆做得笔直圆滑,速度还快的吓人!”
“能做多少?”只见卢修听闻此言,立刻就是眼睛一亮,然后他一把就抓住了鲁铁肩胳膊上的衣服!
“一个时辰大约一百二十根…三个工匠”。
“一百二十根?一个时辰?”只见卢修此时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就连他说话的声音都发颤了:“这么快?”
卢修刚刚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就听旁边的机器响动,忽然间就停了下来。
“估计等操作的人熟练了之后,还能更快。”只见沈墨随手把刚车好的几根箭杆又递了过来。
然后,就见他在卢修的旁边笑着说道:“三个工匠?干这玩意儿还用得上工匠?往这上面栓块饼,狗都能做得出来!”
沈墨这么一说,周围的人全都笑了。就连刚刚从板凳上面下来的那两个蹬轮子的工人都跟着笑。
沈墨刚才的这句话虽然不怎么好听,但是他却把自己也都给说进去了。
“改进一下,应该还能更快。”只见沈墨接着对卢修说道:“箭杆这么细,实际上没什么阻力。只要刀够快,转动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太大的力气。所以动力部分……我说得就是蹬轮子的那边,只要有一个人就能带的起来。”
“这样的话,两个人交替换班,一天大概一千支箭杆还是没问题的。”
“我的天哪!我的沈少监!”听见沈墨的对话,只见卢修的山羊胡子都跟着哆嗦了起来!
他一把拉住沈墨,把他拽到一边上下看了看:“这机器是你做的?”
“对啊!”沈墨笑着点了点头:“闲来无事就做了这个,也省得有人说我无所事事,在这里什么活也不干……”
“有了这东西,你一辈子不干活都没关系!”只见卢修一边爱不释手的把玩着手里面的箭杆,一边眼睛笑得都眯成一条缝了!
说实话,也难怪卢修高兴成这样。在南宋这个时代,虽然手工业极度发达。但是从军器制作来说,首先要满足数量,又要质量合格。这实在是把这帮制作兵器的官员们弄的焦头烂额。
尤其是箭枝这样的东西,甚至都不用懂行的人来检查,就连一个外行都能一眼看出好坏。鉴定一批箭枝的好坏,只要看看箭杆削得直不直就行了。
因为在这个时代想做出一根笔直的箭杆,那简直是太难了!
在南宋这里,军中所用的箭杆一共有竹木两种。竹子就不用说了,选取笔直修长的箭竹,砍下来修整一下就可以用。这些箭竹虽然看起来一根根全是直的,但是实际上你要想从里面挑出一根完美笔直的箭杆,却是根本不可能。
在这世上,就是两片相同的树叶都找不到。自然生长的东西,有哪里会有笔直到标准程度的道理?
至于木质的箭杆,则是由木匠用刨子等工具手工加工。但是由于工具和原料、再加上手艺的原因,这些箭杆想要真想做的直了,那也是千难万难。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记载,在春秋时代的晋、楚鄢陵之战的时候。交战时,晋军将领吕锜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然后楚王召来了神箭手养由基,给了他两支好箭,让他去射杀吕锜。
养由基拿走了这两支箭以后,一箭就射中了吕锜的脖子!





南宋第一卧底 第343章:工业母机、自我升级
吕锜伏在弓套上而死。养由基随即拿着剩下的一支箭,回去向楚共王复命去了。
从此养由基神箭之名,就此名震楚国。
史上所载,当时楚王给他的这两支箭,就是从无数制作精良的箭只中精选出来的、箭杆笔直的好箭。
想想看,就以那个时候楚国的实力,在举国之力打造的军械之中,想挑出两根笔直的箭杆,都是这么困难!
所以以纯手工制作的箭杆来说,要想真正做到毫无误差的浑圆笔直,那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可是偏偏,沈墨今天就用这个奇异的机械,做到了这一点!
他不但做作出了毫无瑕疵的箭杆,而且还是只用两个入门级的学徒来操作这个机器,就能够做得出来,更何况一天就能够做出一千余支!
这样的消息,让军器监的总监卢修听到了,怎么能不乐的比老来得子还要兴奋?
“你的这个机器床子,还能再做几个不?”只见卢修激动的向着沈墨问道。
“当然可以,”只见沈墨点了点头说道:“不过还要再修改一下,有一些零部件要换成铁制的。”
“咱们得让这个机器操作更简易、制作的速度更快、而且加工精度更高才行。”
“对对对!”只见卢修听了沈墨的话,激动的点着头说道:“我给你拨专款!修改这种机器,批量生产,先做十……三十个!”
“好好!老人家您就擎好儿吧!”只见沈墨笑着说道:“回头我把它的设计修改完了,然后咱们就发动木工铁匠,做一批这种机器床子出来。到时候这种箭杆,你要多少我就给你做出来多少!”
“好!太好了!”只见卢修激动得手脚直哆嗦。他想了想之后,又把那两个蹬轮子的工匠又撵了上去。
然后等轮子转动起来以后,他亲自上手操作,把这种箭杆源源不断地车削了出来。
这感觉太奇妙了,当他推动滑轨上面那把刀的时候,木屑就像是雪花一般唰唰的掉落下来。一根根漂亮圆滑、笔直无比的箭杆就这样被削出来了!
此刻卢修的感觉,就好像这根箭杆原本就在木头中间存在着,而他只是剥离了外面多余的部分而已!
这位总监卢修一下子就着了迷,彻底被这种神奇的机械征服了!
沈墨在旁边看的直笑,这位老人家要是知道了真实的情景,只怕会把他的下巴都惊掉了!
如今沈墨已经暗地里用这种简易的木质机床,开始不断的加工出一个个的金属零件。用不了多久的时间,一个全金属的机床就会出现在沈墨的秘密基地里面。
沈墨做出来的这种机床,虽然没有后世的车床那么大,但是基本的功能和设计却是差不多的。而且动力部分也不是采用人力脚蹬这么原始。
他计划利用水力驱动,让河道里面的水不断的转动转轮,再通过一个变速装置引到机床上面。
如果面前的这位卢修老先生,见到沈墨切削金属的时候,也像是今天车木制箭杆那样的快速简易,当他看见金属屑刷刷的飞溅开来的时候,不知道要把这位老人家吓成什么样子!
……
这一次,沈墨得到了军器监领导的认可,于是他开始大模大样儿的在军器监工坊里干私活儿。
在他用制作军国重器,不能泄密为由撵走了外人之后,他飞快的在这个原始的木质车床上面,开始加工出一个个的金属零件。
虽然速度奇慢,而且加工出来的铁质零件质量很是毛糙。但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沈墨的秘密基地里面,一件真正的军国利器:现代化车床,终于开始现出了雏形。
在历史上,第一架真正用于加工金属的车床,大概是在1500年左右才会生产出来。而且水准比照沈墨正做的这一个,也是差得很远很远。
沈墨如今除了电力问题没有解决,纯用水力驱动以外。这个车床其余部分,都是参照着近现代标准在制作的。
车床这种东西,又被称为工业母机。它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特性,就是能够自我升级。
也就是说,沈墨做出来的第一台车床,或许是制造公差大到离谱,四处叮当乱响的一个破玩意。但是这个车床加工出来的一个一个零件,随即就会被安装到自己的身上。替换下那些精度不高、粗制滥造的零件。
就这样,每换上一个比原先更加优良的零件之后,这个车床的性能都会随之得到提升。使得这台车床能够不断的完善自己。
当它一个一个的,把自己周身上下的零件,全都换过几遍以后,它就会向着更加精密的方向,越来越靠近了。
……
差不多十天以后,沈墨给军器监设计的木质车床终于定型了。
他把其中一些容易磨损和活动的部件设计成了铁质的产品。然后随即就把图纸发给了属下的工匠,让他们自行去制造。
随着图纸发下去的,还有一批简易的测量工具。说实话,和这种专门用来制作箭杆,粗制滥造的木头车床相比,这些测量工具才沈墨真正的心血所在。
在这个时代,匠人们制作出来的东西都是自己装配的。两个手工匠人做出来的东西,绝对没有办法拼到一起。
能够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两个木匠,他们所用的尺就是相差一厘米都没啥可稀奇的。
测量工具的不标准,就导致了在南宋这里,无论多么精密的东西都只能手工化生产。不能通用的零件,造成了古代根本不可能实现流水线化。
所以沈墨在这之前费尽了心机,为这个时代重新制定了测量标准。
沈墨果断的摒弃了在这个时代常用的尺寸分毫,更是把后世那些英制的英寸英厘扔到了一边。他完全采用了毫米、厘米、米、千米这样的测量标准。
在这之前,当他用手工制作出第一把游标卡尺的时候,虽然这东西的制作粗陋,误差大到了简直让人吃惊的程度。但他还是骄傲地将这把卡尺,归为自己穿越以来最成功的一件作品。




南宋第一卧底 第344章:排队打板子、宣威将军令
有了基本管用的测量工具,等到沈墨的车床制作完成以后,他就可以利用车床精密加工的功能,给自己制作出第一批真正精良的现代测量工具来。
不过在这个时候,他自己手工制作出来的这批钢板尺、量角器之类的工具。在那帮工匠们手中推广的时候,却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让沈墨没想到的是,他制作的钢板尺虽然划分极为精细,每一厘一毫都不差分毫。但是那些工匠还是喜欢用自己熟悉的测量工具。
于是当他们制作出第一批成品开始组装的时候,千奇百怪的情况就发生了。这些分批加工的木制和铁制的零部件,不是插不进去,就是插进去的时候角度不对。要么就是两个零部件之间的误差大到了搞笑的程度。
于是当沈墨验收了这些零部件之后,他立刻把那些工匠集合了起来。让他们三五十人在地上排成了一排,开始打板子。
白晃晃的屁股在地上趴成了一排,随即就被人成了一片青紫、满场鲜血纷飞。这场面确实是蔚为壮观。
那位总监卢修来了之后,他看了半晌,但是终究还是一句给这些人讲情的话,都没说出来。
说实话,这些人自以为手艺高超,不打不长记性,卢修心里面也是清楚的很。
在这之后,沈墨制作了一堆印鉴,给这些人发了下去。军器监里不管是木工还是铁匠,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
只要是做完了成品以后,上面都要打上工匠的印记,以便日后验收核查时所用。
沈墨告诉那些工匠,只要是在制作中发现了偷工减料、制作不合格、尺寸不符合标准的情况,直接就可以顺着这个印记找到制作的匠人,然后立刻就处以重罪。
沈墨还特意从大理寺卿魏中之那里,要来了一大叠押送文书。上面已经盖好了大印,写上了罪名和事由。沈墨把这些文书向那些工匠展示了之后,就把它日日放在自己的案头上。
只要是有人不停训令,继续拿着自己的破尺去干活。沈墨只要在这张文书上填上这个工匠的名字和日期,就可以直接送到大理寺收监,从重议罪。
这一下子,这帮工匠的立刻全都老实了!
从此以后,他们一个个都是老老实实地拿着沈墨给他们的钢板尺去干活。还在制作过程中反复检验、精细打磨,丝毫不敢超过沈墨给他们规定出来的公差。
如今他们每个人都是生怕一不小心,哪个地方做得不合格,就被人家送进大理寺去!
于是这些定型了的铁木车床,被沈墨命名为嘉定十六式旋床的铁木复合机械,就开始成批地被生产了出来。
这些旋床生产简易,维修方便。操作时两人一组,生产效率极高。当第一批这样的箭杆被刷上生漆,安装成为箭枝之后。一开始交付军队使用,这些精密笔直的箭杆立刻就引起了军方的注意。
原因很简单,沈墨造出来的这种箭,其实并不只是箭杆笔直这么简单。
在历史上,金国评价南宋羽箭的时候,说它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箭杆过于沉重,以至于箭支飞行的距离不远。
在宋代成书的《武经总要》中说过,箭镞的重量不能超过三钱,太重则无法射远。箭的全重不能超过十钱,太重则无法穿甲。
但是大宋的箭簇和箭杆的重量,却全部都是远远的超标。以至于在箭枝这方面,大宋的产品让敌国很是看不上眼。
而沈墨制作出来的这些箭杆,由于车削用的凿刀早已经被调整到了固定的位置。所以每一根箭杆都是一样的轻重。它们不但笔直浑圆,而且还细致轻盈。发射出去的时候,射程和破甲深度都比过去高出了一截。
像这样的羽箭,对于射手的精准度有着非常大的提高。而且更能及远,威力也更强。您想一想,这样精良的军械谁会不喜欢?
更何况,这种羽箭还是保质保量,要多少有多少!
于是针对这种精良羽箭的要货单,开始雪片一样向着军器监飞来。甚至一些能够自产羽箭的军州,也开始向这边要货。
朝堂上很快发现了这边的情况,随即军器监就被夸赞了一番。
然后卢修还得到了命令,让他把有功人员的姓名报上去,上面要计功嘉奖。
原本卢修就知道沈墨的背景深厚,更何况旋床这件事,几乎是人家一手操持的。他又哪里敢瞒报沈墨的功绩?
于是卢修立刻按照真实的情况,原原本本的按照报了上去。
随即,没用两天,上面的嘉奖令立刻就下来了。
“门下:军器监少监沈墨,自入职以来,为国筹谋、禅精竭虑,不眠不休、日以继夜。今制成军国利器,于国实有大功。令晋级从四品武职,赐宣威将军!”
“从四品!”听到宣旨使说出了这三个字以后,下面的军器监一帮人,同时都是一哆嗦!
如今这位沈少监居然连跳了两级,比现在的军器正监、他的顶头上司卢修还高了一级……这可怎么话说的?这犒赏未免也太重了吧?
这些人当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沈墨一抬头,看见这位宣旨使的时候,他却立刻就明白了。
今天来宣旨的这个人,竟然是他的那位老朋友——刘敬祖!
当今圣上派刘敬祖过来宣旨,那意思自然是明白的很。这一次沈墨是两项功劳一起奖赏。除了制作旋床的功劳以外,还有前面破获西夏密谍的功劳,也一并都奖给他了。
“没想到,是刘叔过来宣旨!”只见沈墨听完了圣旨之后,规规矩矩的拜谢了圣恩。然后他一下子从地上跳起来,笑着扶住了这位老太监。
“一晃儿都是从四品的大员了,也没看见你有多稳重!”这时候,只见这位老太监笑呵呵的把圣旨往沈墨的手里就是一塞。
“你的帖子我都收到了,光顾着伺候官家了,老朽也没时间出宫。不过今天倒是正好有空……”只见这位副总管笑着向沈墨说道:“今日定要让宣威将军,好好请我吃一顿酒不行!”




南宋第一卧底 第345章:问君能有几多愁,太监上青楼
“那还等什么?赶紧走着!”沈墨乐呵呵地拉着刘敬祖就走,把后面一堆目瞪口呆的军器监同事扔在了那里。
他们走了许久之后,在院子里面,鲁铁肩和武轻英他们俩人面面相觑,都觉得这件事简直不可思议!
反倒是卢修云淡风轻的从地面上爬起来,掸了掸了袍袖。
看起来,对于多了一个比他品级还高的手下,这位老头倒是毫不在意。
其实他心里面清楚的很,原本这个沈墨就不是他能惹得起的。人家后面的靠山抬抬脚就能踩死他。
不过幸好这个沈墨平素里知道进退,对他的礼貌上做得也是十分到位,还从来不给他添麻烦,所以他们一直都是相安无事。
更何况,沈墨这次还给军器监立下了大功。不管怎么说,他卢修这次也得到了上司的奖赏,还分润了沈墨的一些功劳。
所以这位卢大人还真不希望沈墨升官升得太快,他还指望沈墨再给他弄出点什么新鲜东西来呢!如果他手下这个得力干将要是走了,他还有什么戏唱?
……
沈墨对于刘敬祖这个老头一直感觉都不错,其实这件事就是源于刘敬祖在他第一次进宫面圣的时候,老人家知道官家心情不好,特意拦了沈墨一下,免得他正好触到皇上的霉头,这才引起来的。
在这之后,沈墨在上次破案的时候又找人家借大内侍卫的衣服,又让人家在宫里帮着传话,说实话也给刘敬祖添了不少麻烦。
沈墨也屡次想请刘敬祖出来宴饮玩乐,双方加深感情的同时,也顺便报答一下人家对他的帮助。但是没奈何,刘敬祖伺候官家时间太紧,一直都没机会出宫。
这次终于算是让沈墨抓住了机会,所以他连军器监的差事都顾不上了,直接拉着刘敬祖就走出了工部的大门。
等到一出门之后,刘敬祖就让跟随他的小黄门先回去。然后笑着对沈墨说道:“将军今天想请我到哪里去玩?”
沈墨听见刘敬祖这个“将军”的称呼,顿时就有一种想笑的感觉。
这是大宋官场上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般来说如果这个人的勋位和职务是对等的,那就称呼职务。但是沈墨如今的职务是少监,但勋位却是宣威将军。所以刘敬祖按照规矩,自然是先捡着高的叫。
让刘敬祖这么一问,沈墨倒是真犯了难。说实话,刘敬祖这个身份其实尴尬的很,想请他干点什么都不容易。
请他吃喝吧,人家就在宫里边儿谋生,平时吃着御厨、喝着御酒的人物,请他吃什么都难免不够档次。要说请他去游山玩水吧,这刘敬祖借着宣旨的机会出宫,想必也没有太长的时间可供玩乐。
至于说其他的游乐项目,不管是泡澡还是听曲儿,他还偏偏是个太监!这两样其实也都十分不便。
沈墨这一错愕的工夫虽然只是一瞬间,但是他面前的刘敬祖却是笑了起来。
只见这位老爷子笑呵呵的说道:“说实话,老朽在宫里边儿讨生活,平日里着实是冷清了些。沈少监但凡找一个热闹的地方,能让咱们吃酒聊天就成。”
他一说要热闹,沈墨自然就明白了。这位老太监要去的地方,必定是秦楼楚馆、青楼画舫一类的地方。
沈墨心道:这倒是真奇了!这位老人家倒是不避讳自己是个太监!
“刘叔要热闹,那还不容易?”只见沈墨立刻笑着说道:“我倒知道有几个地方花团锦簇,着实热闹的很,只是不知道您是要远观还是把玩?”
沈墨的这句话,其实问得大有文章。
这里面“花团锦簇”四个字才是真正的重点。毕竟带着太监逛青楼这件事儿,说起来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所以沈墨特意用这个词来提醒对面这位,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可千万别闹出什么误会来。
至于远观还是把玩,就更容易理解了。那就看这位总管到底是想听曲儿聊天,还是要纵意花丛。
沈墨心里想的是:虽然他是太监,但人家说不定也是有一些需求的。老爷子出宫一趟不容易,人家要玩什么,自己反正陪着他就是了。
没想到沈墨这么一说,倒是让刘敬祖扑哧的一声笑了出来。
只见他摇头笑着说道:“我老人家莫说是个内侍,就是个正常人,现在都80来岁的人了,我还把玩个锤子?”
“只不过是看你们这帮小儿女们笑闹一番,听她们唱两首曲子。看你们小姑娘小小子的打打闹闹的,我看着心里高兴罢了。咱家哪里还有什么观花之心?”
“明白了!”沈墨原本还在考虑这位老太监的意图,听他这么一说,倒是立刻就懂了。
原来这老人家膝下无子无女,在宫里边儿也难得见到活泼欢乐的年轻人。所以这回他才提出了这么个古怪的要求。
这一下沈墨也就算是放心了,于是他跟老太监刘敬祖一起到西湖上雇了一艘船,满湖上去找辉夜舫的踪迹。
这个时间段大概正值中午,出来游玩的人很少。沈墨估计龙璃儿的画舫里应该没什么客人。既然这位刘敬祖不是存的什么龌龊心思,那就把他带到龙璃儿那里也无所谓。
等到沈墨他们两个人的小船在西湖上转了半圈之后,沈墨远远的就看见辉夜舫和另一艘稍小一点儿的画舫,正两船相并地停在了一起。
沈墨看了一眼,只觉得另一艘小点的船有点眼熟,但是却并没认出来。
1...101102103104105...10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