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等出了府门,看着冷冷清清的大街,姜冬回过神来,又有点为难了。想了一下后,就对手下番子中的一人说道:“钱哥,不知道我妹子到你家暂住一些天可以不?”
“不,哥,我要和你在一起!”姜梅一听,连忙反对道。
姜冬听了,有点为难地看着自己妹子说道:“哥还没地方呢!俸禄也还没有,只能住在衙门里。”
原本的打算,他是一当上档头之后,顾不上休息,就想用这个档头的身份来周府走动一下,让他们知道,他妹子有个当档头的哥哥。这样一来,多少对他妹子有帮助,但没想着要带他妹子离开。
如今真带出来了,问题就来了。
他说完之后,便又转头看向那个叫钱哥的番子。
这个番子,不是难民出身,是原来的老番子来的。因此在京师有家有口。
此时看到姜冬看过来,他便连忙说道:“只要档头不嫌我家条件简陋,那就没有问题。不管如何,总有一口吃的!”
姜冬道了谢,而后拉着妹子走远了一点,这时才有了单独说话的机会。
“哥,你一向聪明的,可我怎么听说你得罪了档头,还做了很……很不合适的事情。可是……可是……”姜梅抢先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可是你怎么又突然当了档头了呢?”
姜冬一听,知道妹子担心自己犯傻,便微笑着安慰,给她解释道:“哥是不想浪费老天赐下的这个机会。虽然有点危险,可结果却是好的,做这些,也都已经值了!”
看着妹子还一脸疑惑的表情,他便只好详细解释道:“我当众阻拦档头祸及无辜,又是在大众广庭之下阻拦档头私藏财物,这些事情,我是天然就占理的。而且皇上圣明,还记得皇上在难民营所讲的话么,朝廷没钱安置我们,那也就是说,皇上是想要有钱的。而这些钱,其实就是被贪官污吏所拿去了。这其中,也包括了东厂这些人。”
“皇上还说过,我们进东厂是有考核期的,结束之后表现不好是要回家的。与其看着那些贪赃枉法的档头脸色行事,让他们来决定去留,那还不如行险一搏,自己来增加留下的把握。”
说到这里,他微笑着张开双臂,让自己妹子看了下他穿着的这身行头道:“你看,其他人谁有你哥升得快,还是皇上钦点的。不知道有多少人都羡慕你哥呢!”
姜冬是要宽慰他妹子,自然对于危险就轻描淡写了。看到妹子的神情果然好了很多,便正色叮嘱道:“你哥我是靠着楞,靠着严守番役职责升迁的。因此,就必须保持下去,如此才能回报皇上,也才能保住自己。所以,哥只能暂时委屈你,等以后哥领到了正儿八经的俸禄,存够了钱,我们再买个自己的房子,明白么?”
这前前后后的一番补充,又回答了姜梅的一些问题后,总算让她放心了。
殊不知,刚才她哥为了她,又和嘉定伯府起了冲突。那可是未来皇帝的娘舅,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的。不过这些事情,他没必要点破。
姜冬以为,这事只告诉妹子一个人,其他人不可能知道他真实想法是怎么样的。只是很可惜,这世界上注定有一个人会知道他的想法,因为,那个人有窃听种子在他身上。





崇祯窃听系统 90 驾临御马监军营
崇祯皇帝通过窃听种子看到了姜冬的另外一面,并没有任何不满,只是感慨一下,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傻子!
这姜冬因为他妹子的事情,和嘉定伯府起了冲突,胆子也是够大的。要知道,那可是皇后的娘家,太子的姥爷家。
不过很好,朕喜欢!
对于嘉定伯府,虽然崇祯皇帝因为融合了记忆,有皇后这边的关系在。可基于后世的印象,此时的他,依旧对嘉定伯,也就是皇后之父非常地不满。国家危难之际,不但没有帮忙,反而吝啬之极,甚至为了保住自己,还把亲外甥都出卖了。这样的人,简直和那著名的水太凉一样,甚至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等着吧,回头迟早要狠狠地收拾这一家子!
崇祯皇帝这么想着,暂时把这事抛之脑后,因为此时他已经到了军营。
这一次,他并没有一马当先地过来,而是事先已经有人过来通知,所有军卒按各自归属列队在寒风呼啸的校场上。
崇祯皇帝登上点将台,扫视着眼前的四卫一营,也就是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以及勇卫营和选练营中的选练营。按照编制,四卫军队人数在两万多人左右。选练营是抽调京卫各官荫袭舍人六千组成。可是,眼前所见,压根就没有这个人数,估计能有一半都算高估了。
就算这样,在眼前看到的这些列队军卒中,老弱竟然又占了二分之一左右。甚至有一部分老弱,身穿如乞丐一般破破烂烂的军服,那看得出来是堂堂天子近卫,是禁军中的禁军!
也就是勇卫营可以,一万多人,如今正在外征战,那是实打实地精锐。
崇祯皇帝可是记得清楚,以前的他,不是没有检阅过御马监辖下的这些军队。可那个时候看到的,可都是满员满编的,而且军卒中并没有老弱,一个个都是雄赳赳气昂昂的。
很显然,那个时候,在原来的崇祯皇帝要检阅军队的时候,王之心从别的地方找来了人充数,摆了门面给他看的。要不是这次东厂突然查处御马监,几乎端了整个御马监上下官员,估计也看不到这天子近卫的实际情况。
由此可见,原来的御马监上下吃了不知道多少空饷,而且还克扣了不知道多少军饷。王之心他们,真是死有余辜!
此时,崇祯皇帝扫视底下这些兵卒,他能发现,大部分军卒都是面带惊恐之色,心中惶惶然的样子。估计是这些天东厂番子在他们这里的行动,吓到他们了。
毕竟东厂办事可不会是温柔的。而且这次涉及人员之多,几乎是到了见一个逮一个的地步。整个御马监在如此气氛之下,会安心就怪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麻木的,呆滞的眼神中,就犹如行尸走肉一般。对他们来说,皇帝来了又如何?换上了别的官,最后还不都一个样!
崇祯皇帝看了一会,才缓缓地开口,对校场上大概一万多兵卒说道:“东厂查御马监,和你们普通军卒无关。且要不是东厂向朕禀告,朕就一直被王之心等人欺瞒,都不知道军中实况!”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后又大声说道:“既然朕已经知道了,那朕就绝对不会让朕的近卫受如此不公之待遇。尔等有的欠饷,都会全部补发。朕希望你们都能过个好年!”
说其他的都是虚的,哪怕皇帝在说被王之心欺瞒什么之类的,大部分都已经麻木而无动于衷。可是,当崇祯皇帝说要补发欠饷时,顿时,一个个都活了过来,情绪明显有点激动了。不过他们的神色多是将信将疑,好像不大敢相信。
崇祯皇帝也不废话,只是一挥手。他身后的陈宝庭等几个内侍,便指挥几个锦衣卫校尉把已经搬上台的一个个箱子,全都打开而后倾倒在台上。顿时,白花花地银子一下滚落出来,八万多两银子,全部滚了出来,堆了很大一大堆。
这一下,底下这些军卒顿时就激动了,看到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他们立刻便相信,自己终于能拿到银子了。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军饷可以领。不但如此,还奉命出去干活,赚得钱也被那些当官的拿走。敢说个不字,这可是军队,那是要军法从事的。长年累月下来,不麻木绝望就怪了!
可是,再绝望,用银子一刺激,那也是回过神来了。
崇祯皇帝看到倒银子这招有效果,便又开始说道:“你们放心,这一次有朕看着,绝不会有人克扣你们的欠饷。朕回头,还会亲自过来问你们,但有问题,可直接在朕面前来说就是!”
说到这里,他忽然话锋一转,声音又提高了一点道:“不过,朕的近卫,可不能是老弱组成。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满清军队都还在京畿之地肆虐。朕所要的军队,就是要如同勇卫营一般能为国征战。能像开国时候那样,随朕南征北战的那种。你们中,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可以上阵和满清强敌厮杀的,举手!”
说完之后,为了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他就又补充道:“不能杀敌的,朕亦不会怪罪,会妥善安排你们。只要你们勤劳付出,就必定能丰衣足食。这是朕对你们的承诺,决不食言!”
大众广庭之下,皇帝金口玉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算他不加上“决不食言”四字,也都是相信的。
皇帝的这番话一说完,校场上的这些将士顿时就轰动起来了。他们左右看看自己相熟的同袍,眼神的交流已经不足以沟通,就立刻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你说是上战场好还是等安排好啊?”
“皇上好像要学开国皇帝那样御驾亲征,我们四卫随军出战,去不去?”
“只要辛勤劳动就能丰衣足食,这样好像也不错!”
“……”
对于校场上的情况,崇祯皇帝也不阻止,就让他们在讨论好了,毕竟这是他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
校场上的这些兵卒,根据自身的情况,左右衡量了一番之后,就开始陆续有人举手了。
“再给你们五十个数的时间考虑。”崇祯皇帝说完之后,就有锦衣卫校尉开始大声数数计时起来。
底下军卒听了,互相之间窃窃私语地人就更多了,显然是在想如何抉择。
那么一万多人的四卫一营中,又有多少人会举手呢?




崇祯窃听系统 91 没有担当的后果
最终结果出来,一万多人中,只有一千八百七十六人举手。没有意外,这些人都是身强体壮之士。而其他人,哪怕还有不少身强体壮的,也没有举手。毕竟皇帝举例中,那是要和威名赫赫的满清军队去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
对此,崇祯皇帝也不意外。
由此,御马监辖下军队中,除了一万两千人左右的勇卫营之外,也就剩下这不到两千的军卒了。
校场上的兵卒重新分为两块之后,那些非战斗军卒则由陈宝庭领着锦衣卫校尉去给他们登记核实信息,发放欠饷并准备重新安置。人数太多,估计需要几天时间。
而另外一边的军卒,则都齐聚在点将台前,阵容一下小了很多。崇祯皇帝扫视着他们,观察着他们。
他最近在看戚继光所写得《纪效新书》,当然,他没想过亲自练兵,这不现实。但是,至少要能有眼力,可以评估以后要统领的兵怎么样?
旨意一下,底下这些兵卒便开始演练各自的本事,或战斗技艺,或阵法演练。军人该有的呼喝哈嘿声,又重新响起在这校场上。
崇祯皇帝很认真,从头到尾看完了所有军卒的演练,感觉这些人都应该是精锐之士,心中高兴,便对他们说道:“不错,朕给你们一天时间,回去自行组建一伍,伍长自行决出,随后宿卫宫中。等此次驱逐满清军队后,朕会选拔军中精锐之士重组四卫,改编为营。“
原来军中的大小官员,都已经被抓,而最低一级的伍长,自行选出,这种方法实在是第一次听说,让底下军卒很是意外,同时,也激动了起来。
是跟在强者后面成为其中一员,还是宁当鸡头去收服其他比自己弱的人,将成为这些军卒首要考虑的问题了。军卒的主观积极性,瞬间便被激发了出来。
崇祯皇帝宣布了这个旨意后,就很快离开军营了。这里要核对、发放欠饷的事情要忙很久,他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但不管怎么样,这次来军营,也算是初步解决了御马监辖下的烂事,重新振作了士气。
回到宫内后,崇祯皇帝大笔一挥,很快一道圣旨就有了。是提拔勇卫营中监军刘元斌、卢九德两人为正四品,品级与掌印太监等同,仍兼勇卫营监军一职。另封剿贼有功孙应元、黄得功为都督同知,赐银币蟒服,回京后再行叙功。
这么做,自然是要按勇卫营之心了。
御马监发生了这么大的案子,上上下下的宦官及将领全都被捋,杀头的杀头,论罪的论罪,要说领兵在外的勇卫营听到这样的事情,没有一点想法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份旨意就有必要及时发出,让勇卫营能够安心杀敌。
崇祯皇帝可不想因为查处王之心等人,就影响了勇卫营的战力。当然了,这份旨意在这个时候发出,也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就是皇帝如此严办御马监,但却对勇卫营这边封赏有加,区别对待。那你勇卫营知道之后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在皇帝投之以李后,报之以桃?那在接下来和满清军队的征战中,是不是应该更要好好地表现一番了?
当然了,这一层意思是不能明说的,那边又不是笨蛋,自然能自己领悟这一层意思!
崇祯皇帝让人快马加鞭送出这份圣旨之后,却收到了一份让他不愉快的奏章。就是内阁辅臣方逢年的因病辞归奏章。
昨天的时候,他就已经收到一次方逢年的告老还乡奏章,被他给打了回去。
如今各地烂事那么多,而所有奏章,都是要经过内阁辅臣票拟处理的。原本首辅出京后就只有三个辅臣了,你在这个时候撂摊子想走人,怎么可能?
可如今倒好了,告老不行,生病了总可以吧?方逢年竟然锲而不舍,又上了个这样的奏章,还非要不当官回家了?
崇祯皇帝又不是笨蛋,感觉他想辞官的心有点迫切,就左右前后一联系,便隐隐察觉出来了。
薛国观当时提出向皇亲勋贵、文武百官借款之事,他方逢年就在当场。
薛国观早朝的时候,提议向皇亲勋贵、文武百官加塞一张吃饭的嘴,他方逢年也在场,并还想反对过。
这个其实就是薛国观之前提议地缩小版,可就算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反对。早朝上的议论纷纷,群起反对,可是很热闹的。要不是定下五品以上官员才要领人,对百官进行区别对待,恐怕还会僵持下去。
如果真到了借款之事时,那还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他方逢年老于世故,应该能想到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
呵呵,贵为大明朝文官顶尖的内阁辅臣,却没有一点担当,真有这样便宜的事情?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便冷笑一声。对于这个因病还乡奏章的批复,是派出御医看病,同时加以挽留。
而后,他又传东厂提督觐见。
曹化淳睡了一个白天,但毕竟年纪大了,其实还没有缓过来。可皇帝召见,他也不敢怠慢,立刻便赶了过去。
崇祯皇帝也不多说,把方逢年的前后两本奏章都丢给曹化淳看了一遍,而后对他说道:“他为什么急于辞官不做,大伴应该心里有数。对于这种臣子,朕很不满,没有一点担当,你明白么?”
曹化淳自然一下就推断出了前因后果,听皇帝这么一说,立刻附和道:“陛下英明!”
此时,他心中隐隐有一点猜测皇帝叫他过来干什么,不由得有点不情愿。可表面上,他可不敢表露出来。
“对于这种没有担当的人,朕不信他当官只为民!”崇祯皇帝说着这话,声音有点冷地盯着曹化淳说道,“你派人去查下他,看可有贪赃枉法之事,朕要知道实情,不得包庇,不得捏造,实事求是,明白么?”
果然是这事!曹化淳听了心中不由得叫苦。这和他以前的做人原则向左。毕竟他以前是和外廷官员和睦相处,大家一起发财。可如今,皇上下旨要他开始查外廷了,而且还是外廷中最高级官员之一。
有心想找理由拒绝,可他又不敢。皇上都明摆着说了要查方逢年,而起因就是方逢年没有担当。如果不是这个,皇上估计也不会有这个念头。那自己要是找理由拒绝的话,很可能会被皇上认为,自己也是那种没有担当的人。如此一来,就算皇上不处罚自己,可失了圣宠,其他太监还不群起而攻之!
这么想着,他就感觉自己无路可选,只有一条道继续往前走下去了。




崇祯窃听系统 92 钱就一个字
看着曹化淳领旨离去,崇祯皇帝不由得揉了揉脑门。都是闹心事,就没有一个好消息啊!
内阁辅臣必须要选拔一批了,可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内阁的。政事不熟悉,没有多年的历练,是很难处理好天下大事的票拟的。
按照大明朝中后期的惯例,选用高级官员的时候是要经过廷推的。可以说,廷推制度乃是大明朝的特色。
不过廷推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演变到崇祯朝的时候,原来的崇祯皇帝会在廷推人选名单出来的基础上进行召见,而后通过面试的形式进行选拔,也就是说,面试通过了那就是文官认可,皇帝承认的正儿八经的官员。
否则的话,就容易招来诟病,即非正途官员有可能会抵触上任,或者吏部不给办理入职手续,抵制任命。这样的例子,在大明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中,都有发生过多次。
当然了,在崇祯年间,官员的操守基本已经没了。大部分官员都是皇帝特旨提拔,也就是通过非正途方式晋升,也没有多少人在意了。
不过如此一来,原来的崇祯皇帝都是听别人说某某某怎么样,他觉得可以,就叫过来面谈几句,被忽悠住了就成功上任。而这,也是崇祯朝的高级官员换得勤快的原因之一。因为这种方式下的选拔,往往是靠不住的。
第一,所谓的举荐,不一定是真得基于某某某的真才实学,而是很有可能是利益勾结关系。因此上任之后,表现往往会让皇帝大失所望。
第二,不是官员之间妥协出来的结果,就往往会受到政敌的攻击。这个时候,分不清是非黑白的话,就往往又凭皇帝的一时想法(被人忽悠)而降罪撤职甚至论罪等处罚。
当然了,所有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就明末这个时候来说,文官集团已经腐烂,让他们去妥协出来一个结果,能好就怪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有为之君,慧眼识珠,特制提拔,反而不失为一种高效有用手段。
但问题的关键是,原来的崇祯皇帝可做不到慧眼识珠。而如今的崇祯皇帝,又是初来乍到,对于明末的历史,又不像有的穿越小说一样对当代人物了如指掌。历史如何,还不是后人书写。一切的一切,终归是要用眼睛看,用心去分析才能知道一个人怎么样。
因此,崇祯皇帝最终做出地决定,还是由文官廷推辅臣多人(不指明的话一般是两人,一主一备两个人选),名单出来之后由他自己来面试。他相信,以自己的眼光再来看,应该会比原来的崇祯皇帝好。
不过和原来稍微有点不同的是,在文官廷推之前,崇祯皇帝决定像后世一样,先例举出他要求工作岗位的条件。吏部和科道掌印官在预拟人选时,必须要符合他开出的条件。如果给出的人选不符合条件而被厂卫查实,吏部和科道掌印官是要负连带责任的。
就这么着,选取阁臣的事情,就先有了个初步定论。而后,崇祯皇帝又开始想另外一件事情了。
御马监一案查抄的现银都已经用出去,可后续的银钱还没有着落。光靠抄家可不是事儿,必须要有一个源源不断地来钱渠道才行!
不过如今过两天就是大年三十,紧接着就是崇祯十二年了。眼下的头等大事,还是在京师附近肆虐的满清军队。所有事情,都要为这让道才行。如此一来,钱财的来源,怕是依旧只能靠抄家一途了。
当然了,目前也已经是有了抄家的对象。就是锦衣卫的原有官员。新任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已经把那些人的罪状都呈上来,万事俱备,就等着最后一个人了。
崇祯皇帝正想着,他给得时间已过,东厂那边送来了原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的供罪书。
崇祯皇帝打开看了看,发现这个骆养性不知道外面的情况,还带着侥幸心理,只在供罪书上写了不疼不痒的几个小过错。这和李若琏提供过来的有关他的罪状相差甚远。
对此,崇祯皇帝也懒得废话了,传旨李若琏觐见。让他去东厂提了骆养性,带回锦衣卫诏狱去审讯,等结果出来后就一起把这些原锦衣卫官员的家都给抄了。
就这么着,锦衣卫的事情,算是定好了处理的基调。
而在离晋州三十里外的地方,卢象升领兵正驻扎在这里。此时的他,已经获悉,满清军队的主力正在攻打晋州。不过满清军队的探马放得很远,力度也很大,基本上屏蔽了明军夜不收去探查晋州战况的可能。
对此,卢象升也有点无奈。此时他麾下的军队,在经过巨鹿一战之后,就犹如已经用光了力气的人,还一直饿着肚子,再想马上打一架却已是不可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此刻,卢象升就对此有非常大的感触。
王承恩旁观了这一切,第一次深刻认识到了后勤对军队的重要性,哪怕如同卢象升这般有能耐的人,没有后勤的支援,也是同样束手无策。
对此,他面对脸色严峻的卢象升,只能安慰道:“本兵放心好了,咱家第一时间便把捷报紧急传去京师了。相信朝廷获悉这个消息后,多少会有一些表示的。”
总监高起潜在这个时候,却是没了责任,轻松异常,想起自己掏了腰包的两万两银子,就不由得心疼万分,说话也带上了一点阴阳怪气了:“这可难说,就算有捷报又如何?朝廷难道还有钱赏赐下来?此事应该不光咱家知道,王公公心里其实也有数,就不用说这些安慰的话了,免得本兵有了期望,随后又失望不是!”
王承恩一听,有点不满,顿时就瞪了他一眼。你高起潜此时说这些丧气的话,岂不是雪上加霜!影响军队士气知道不知道?
卢象升把他们两人的神情都看在眼里,他心中其实也有预料。朝廷没钱那是出了名的,从万历三大征之后就一直东挪西借,甚至还额外加征税收,可国库还是没钱。
1...2627282930...4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