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听到这话,不少人心中顿时一喜,皇上这是大怒,知道是张溥引发众怒,闹出了大明如此罕见的弹劾之潮,因此要严办,以儆效尤么?
毕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应该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想看到的吧?
这么想着,就见光禄少卿路振飞咳嗽一声,跨步出列奏道:“陛下英明,以区区一个七品巡按,却引发如此之多的弹劾,实乃我大明前所未有也!且张溥此獠污蔑前礼部侍郎,素有清誉的虞山先生,实乃滑天下之大稽……”
他的话还没说完,却见崇祯皇帝冷眼盯着他,忽然厉喝一声道:“够了!”
突然的龙颜大怒,还是对着路振飞的,让所有朝臣都愣了下。
路振飞是天启五年进士,如今已经五十岁,也是属于清流之列,因此,他和钱谦益相交莫逆。此时,突然被皇帝这么无礼地大喝打断,顿时,立刻红了脖子。他当即昂着头,就想以理争辩之,就算是皇上,也不能如此羞辱臣子。
可是,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崇祯皇帝喊着怒气喝道:“你以为朕不知道你和钱谦益的关系?前有常熟张汉儒弹劾钱谦益贪肆不法,可是你为其鸣冤?如今,常熟民变,你又为其不平,还弹劾张溥不法?那朕问你,何以知悉远在苏州府常熟的事情?难不成,你也有养密探,更有比朕还快的传讯方式,否则,何以如此信誓旦旦,敢保钱谦益无罪,张溥有罪?”
这个话,说得就很重了。要是往重里联系的话,都能和谋逆挂钩,这就不是路振飞能承受的了。
他一听之下,刚还红了的脖子,立刻就白了,马上跪下分辨道:“微臣是以人品推断而出!”
其他一些在京官员,跟着一起弹劾张溥等人的,心中也慌了,因为他们也没法解释,为什么能这么快知道江南的事情。皇帝质问路振飞的,用来质问他们的,同样是可以的。
因此,他们在听到路振飞的辩解之后,一个个都是心中同意,也准备就这个理由来说。
可是,正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却是暴怒说道:“人品?呵呵,钱谦益的人品,你敢担保?浙江科考舞弊案如何解释?贪肆不法如何解释?家有结发之妻,却欲娶青楼名妓如何解释?革职削籍,家中却有常熟县一半以上的粮田,家丁数百,可曾有奉公守法,缴纳赋税,此又如何解释……”
崇祯皇帝每问一句如何解释,路振飞就哑然一分,到了最后,他无言以对,不由得低下了头。
路振飞在原本的历史上,虽然算是明末有气节的官员之一,可这并不妨碍他和钱谦益的交情,不为钱谦益说话。明末党争,从来就不是以气节来分的。
看到路振飞的这个样子,崇祯皇帝的火气稍微压了一下,转头看向曹化淳喝道:“还有在京弹劾之官员,一并出列!”
听到这份旨意,曹化淳早就整理好有名单,当即抑扬顿挫地开始唱名起来:“礼部郎中王德坤,出列;工部员外郎刘永波,出列;吏部……”
被点到名的这些官员,逃都逃不了,只能硬着头皮出列跪下。因为他们知道,回头皇上用问路振飞同样的问题问他们,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好解释的。
一共跪了二十三人,官职高低不一。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冷声喝道:“你们不是担保钱谦益么?朕这里还收到三份奏章,可以念给你们听听。”
曹化淳听到旨意,便拿出两份奏章,一份一份地念了出来。
第一份奏章,是张溥、卢九德并常熟县令潘修文的联名奏章,把钱家在当地的势力,以及和潘修文的那些破事,全都原原本本地写了。
如果说,这份奏章只是张溥、卢九德两人的话,可能会有一大堆人跳出来驳斥。但是,加入了潘修文,而且在细节上都说得清清楚楚,就让不少人把反驳的心思给藏了。
虽然他们还可以驳斥说潘修文肯定是受了张溥、卢九德的要挟,可皇帝刚刚才大发雷霆过,而且连续地质疑,让他们都无言以对。如果要强硬狡辩的话,谁知道又会引来皇帝多大的怒火!
因此,当曹化淳念完这第一份奏章时,没有人说话,不过也能看出来,不少人对此不以为然。
接着,曹化淳又开始念第三份奏章。
这一份奏章就非同小可了,是东厂档头姜冬审讯钱府家丁的时候,不小心得到了一个意外收获。说得钱谦益授意,联系了江贼,欲谋害左都御史杨廷麟,至少要阻止杨廷麟前往常熟。
这份奏章上,还有杨廷麟对于当初在江面遇险描述的附录,虽然还在追查那艘撞船的贼人,不过这两者一结合,大部分人心中就都有数了。
这个消息,就连路振飞都听得睁大了眼睛,带着不可思议之色抬头看向念奏章的曹化淳。很显然,他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事情。
或者是知道有些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会有异议,因此,在这份奏章上,还有具体的分析。
从扬州府那边开始,钱谦益和张溥的冲突,包括秋月阁的事情等等,以及钱家的财物联系起来,姜冬做了推论,说钱谦益为了保住他的家财,又和张溥结怨,而杨廷麟明显是帮着张溥,最终导致钱谦益做出此事,从理论上是成立的。
听完了这份奏章之后,朝议上的气氛,就非常严肃,又有点沉重了。
谁也想不到,常熟民变的背后,竟然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
皇帝态度也很明显了,而且手中掌握不少真凭实据,至少要比他们空口喊喊要有真凭实据的多!这么一来,不少人就后悔了,早知道,不该为了自己的那点优免来趟这个昏浑水了。
他们正在想着,曹化淳开始读第三份奏章了。这份奏章,是扬州府知府加急送来的,内容就比较简单了,只是奏报说吴昌时吴巡按病情加重,已不治身亡。
听到这个消息,这些朝臣不由得都非常诧异。在这种时候出现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引人联想啊!
果然,崇祯皇帝就在曹化淳念完之后,冷声喝道:“核查官绅优免限额,还有催缴欠赋,朕任命了两个巡按去办这个事情。结果倒好,一个在京遇刺,若非东厂番役恰好赶到,后果难料;一个刚到江南时,就失足落水,一支病重无法办差!然后呢?一个在常熟遭遇民变,一个又病重不治身亡;呵呵,朕派去的两个巡按,还真是多灾多难啊!”
皇帝的这一声冷笑,笑得不少人心中暗自发抖,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因为他们知道,皇帝这是在爆发的边缘!
“对了,还忘记告诉你们一个事情了!”崇祯皇帝却并没有立刻龙颜大怒,反而冷声又说道,“张巡按在扬州府时,就曾发生过一个蹊跷的事情,扬州府辖下的三州七县衙门,竟然在同一夜库房失火,烧毁了当地的粮田账册,元凶虽然在杨卿的追查下已经自首,可是,你们觉得,朕是不是属于那种好糊弄、好蒙骗的啊?”
如果只是一件事情的话,说不定还没什么,也都有理由可以找出来交代。
可是,如今一件件事情都暴露了出来,一起说了出来,就是再傻的人,也会觉得有问题!
现场变得非常安静,没有人敢说话。
虽然有些事情,可能永远不知道真相。可是,至少崇祯皇帝比他们了解得更多。比如说,张溥在京师遇刺,那是他不想去办差而自编自导的把戏。吴昌时失足落水,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他自己趁势而为,也是不想去办差;可是,如今,崇祯皇帝却不会把这些事情说出来了。
此时的朝议上,就只剩下了崇祯皇帝的怒喝声:“我大明朝优待官绅,虽然给得俸禄是低了一些,可给你们的优免,却是多次上调。亏了都是读书人出身,却有几个人是像个读过圣贤书的读书人?结党营私,陷害他人,人心不足蛇吞象,你们之中有多少人超了优免限额,超了多少,家中有钱又欠了多少赋税,别以为朕不知道!告诉你们,朕知道得一清二楚!”
说到最后,他几乎是咆哮着说出来的。
“朝廷国库没钱,怎么回事?”崇祯皇帝稍微压抑了一点怒火,继续厉声说道,“就是收不上税,该交得不交,有钱的不交,然后呢?把赋税都转移到交不起的普通百姓身上,逼得他们家破人亡!朝廷没钱,又无法赈灾!又逼得他们家破人亡!呵呵,一边是读书人在风月之地风花雪月,一边却是路边多有饿殍!你们是瞎眼了么?你们之中,有多少人为此忧心,替朕想出解决之道,为君、为国、为民解忧了啊?”





崇祯窃听系统 308 天下为之轰动
到了这个时候,没有人敢直面皇帝的怒火!每个人,不止是跪着的那些官员,还包括站在那里,没有参与弹劾的那些官员,全都低着头,不敢去看皇帝,跟着跪了一大片。
如果要是换了崇祯十一年之前的皇帝,那他们的反应就绝对不是这样的。搞不好,就一起开始狡辩,继续忽悠崇祯皇帝,人多了,十之八九都能忽悠瘸了。
然而,如今的皇帝,在经过崇祯十一年末以来的表现,让这些朝臣心有敬畏了。
皇帝英明,而且铁血,已经用原首辅刘宇亮、吏部尚书田维嘉等人的首级证明了的。谁还想糊弄皇帝,和皇上狡辩的,搞不好就要步那些臣子的下场;
甚至更进一步,和通虏卖国的晋商结党的原辅臣杨嗣昌、陈新甲等人,那都是定得谋逆大罪。如今的常熟民变,万一皇上也定了个谋逆,这不是不可能,那牵连到自己的话,谁能承受得起这个怒火?
因此,这个时候,就没有一个臣子敢面对暴怒中的皇帝,还能心怀鬼胎的去狡辩。皇帝说出了如此重的话,也承受不了这个怒火,只能都跪下请罪。
也只有皇帝昏庸,才会有那么多文官敢于糊弄皇上,一如穿越之前的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怒喝了一阵,稍微缓了缓,没有继续说话,只是扫视着底下跪着的臣子。
过了好一会之后,他收回目光,从他面前的案几上,丢了几个奏章给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同时用严厉地语气说道:“朕时刻关注天下灾情,虽然今年才过去了三个月,可有的地方,灾情已经有苗头。你们不知道的,朕让曹大伴念给你们听。”
曹化淳听了,立刻念了起来。此时的他,心中其实很是后怕。
在当初的时候,他曾帮了钱谦益一次,也算是交情不浅的。不过,皇帝在这两年突然变得英明起来,让他心中有点惶恐。加上他细心琢磨皇帝的事情,便没敢在这个事情上插手,结果被他逃过了一劫。要不然,皇帝这次处罚的名单中,就绝对有他的名字在内了。
此时,他用心读着奏章,是有关京畿之地、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已经有旱灾苗头,今年的收成肯定不好;还有去年的时候,南方涝灾,冲垮了很多堤坝,尚未来得及修。而今年的雨季又马上到了,还不知道会有多大的涝灾。
这几份奏章,几乎是从大明的北方,一直到南方,还真是全都监控了。从中可以看出来,皇帝非常用心,不再只是等灾情发生之后再去管,而是从一开始,就关注全国各地的情况。
在曹化淳读完那些奏章之后,崇祯皇帝便用严肃的神情,大声说道:“朝廷国库没钱,一旦灾情发生,大明百姓会有多少家破人亡?好不容易灭掉的流贼,又会死灰复燃,然后又加重百姓的苦难,你们说说,朝廷国库能不能没钱?朕今天就把话放在这里,为了朕之子民,为了大明江山社稷,谁要敢为了一己之私阻扰正常的赋税收取,朕决不轻饶!”
这话说得非常明显了,崇祯皇帝在张溥的这个事情上,那是表态一定会继续让张溥干下去的。谁要敢继续弹劾张溥的话,那就要承受皇帝的怒火!
这个事情上,崇祯皇帝完全就占着一个“理”字的,按大明律法让张溥办事,原本就是天经地义;而收缴之欠赋,明说是进国库,是为天下百姓,要为赈灾准备。就算有人想扣皇上一个贪图享受,横征暴敛,那都不大可能!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便开始宣布对常熟暴动事情及相关的决断:
第一,诬告弹劾张溥的官员之中,官职最高的内阁辅臣张国维,除内阁名,贬为工部农司吏员,戴罪立功,继续负责兴修西部水利。
第二,其他所有诬告弹劾张溥的官员,视诬告弹劾的程度,以及在江南事件中的表现,或革职削籍,比如那些没有真凭实据,就闻风而动,试图污蔑张溥、卢九德、王承恩的官员;或下狱问罪,比如扬州府知府、苏州府知府等人,他们不但上奏弹劾,且在江南事件中有阻扰张溥办差;
第三,所有被贬官员,由副手暂代官职,考察期一年,表现好的,就可以转正;
第四,常熟暴乱之罪魁祸首钱谦益,侯方域等人,按谋逆论处,抄家问斩;
第五,调三边总督洪承畴出任蓟辽总督一职,坐镇山海关;而原蓟辽总督孙传庭调任南京吏部尚书,对南方各省地方官员进行考核评分;
第六,升任江南巡按张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继续核查官绅优免限额以及催缴欠赋。
消息一传出去,顿时,整个京师轰动了,估计不久之后,整个天下都会轰动了。
“还真是大明少有啊,一百五六十个官员,还多是地方主官,全部被革职削籍,或下狱问罪,皇上还真是够魄力啊!”
“这还用说,他们竟然敢结党营私,诬告忠臣,当然要治一治他们了!啧啧,没想到啊,事情的真相原来是这样的,亏了那些官老爷,整天嘴巴上挂着为国为民,自以为是什么清流,结果看看,一个个都是不要脸的!要我说,皇上这次做得真是太对了!”
“可不是,要我说啊,以前苏州民变,就该这么处置。那个时候教训了他们的话,这一次就不会有这么多当官的被革职了!不过真是可惜,当初的万历帝可没有当今皇上圣明!”
“那还用说,皇上要不圣明,还不被他们给糊弄过去了!说句实话,这么多官员上奏弹劾,我原本都想着不可能的,结果事到临头,都有点信了他们,开始怀疑张大人了,结果还是皇上英明,不被他们所动!”
“那不是废话么!你还能跟皇上比?皇上英明神武,京师人人都知道的!”
“对了,你们发现没有,皇上对于那些当官的,还是有区别对待的。有真本事的那些,比如张阁老,还是能戴罪立功的。而像其他人,就会吟诗作赋的那些,全都给革职查办了!看来,这年头可不能死读书啊!”
“可不是,皇上这么区别对待,可是为了咱们老百姓好啊!”
“这倒说得也是!这次张大人升为中丞大人,也算是因祸得福了。皇上还调了孙总督去江南,该是继续给张中丞撑腰。呵呵,一口气革掉了一百多个官,还把冷面的孙总督调去考核地方官,看来皇上是真重视张中丞!”
“皇上这么重视,还不是为了我们老百姓。你们没听说么?大朝议的时候,皇上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的啊!”
“哦,这倒不是很清楚,你说说看?”
“皇上早就在关注天下民生,已经发现很多省份都有灾情苗头。就在大朝议上说了,这次收缴所得的钱财,就是要为赈灾做准备。皇上明言,为了咱们老百姓能渡过灾荒,谁敢阻扰朝廷正常赋税的,那是决不轻饶的!呵呵,我倒是要看看,还有什么人敢去阻扰张中丞办差,想要继续尝尝皇上的怒火!”
“是这样啊,那谁敢阻扰张中丞办差,我们也不答应,要为张中丞请命!”
“对,我们都张大眼睛看着好了,发现哪个狗官敢阻扰的,就去都察院告他们!”
“……”
类似的议论,就在京师的街头巷尾,酒楼茶馆,热火朝天的讨论着。而后,随着京师中百姓散向全国,类似的言论也以极快地速度散向全国。
毕竟大规模的灾情要是发生的话,谁都难逃一劫。能不能活下去,不再有以前灾荒之苦,在这个时候,靠自己是很难了,都要瞧着朝廷赈灾才行。
而皇上早已在做了,为此在准备。当然没有人想着让朝廷没钱,没法赈灾。
最为关键的是,随着常熟暴乱的尘埃落定,皇帝的旨意也传到了每个地方,让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是有一个底线在的,就是那些家里粮田在百亩以上,家里不缺钱的,才是这次催缴赋税,补交赋税的对象。
因此,这事传开之后,不少地方都放了鞭炮。
他们庆祝大明有这么一个为百姓着想的好皇帝;同时也庆祝那些结党营私的贪官污吏得到严惩!
皇帝的处罚旨意,传到江南之后,官场的骚动,立刻就变得风平浪静了。
可以说,除了那些京官之外,有一百多人的地方主官,全都免职,或者问罪,并没有法不责众之结果,据说内阁在那些奏章上的票拟,是派钦差核查常熟之乱,这都没有被皇帝批准,而是乾坤独断,一口气罢免了这么多官员,可见皇帝在这个事情上的决心!
这些被罢免问罪的官员,以后还能不能再有当官的可能,谁也没有把握了,难道十年、二十年的寒窗苦读,就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关键是还在核查官绅优免限额,没有了官位,家里的税赋怎么办?
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严重后果,让不少官员再不敢出声!
当然了,大明官场上一下革职问罪那么多的官员,却不见反弹,也不见地方骚动,还要归功于崇祯皇帝的另外一道旨意,就是这些免职问罪的官员职务,全部由副手依次接替。这也就是说,那么多官员下去了,他们后面的官员依次替补,就都升官了。
可以说,他们是在这次事件中得到了好处的。虽然只是暂代职务,可一年的时间并不长,勤恳一点,表现好一点,这升得官职,不就到手了!
由此,江南这边虽然被罢免问罪了很多官员,可是,太阳照常升起,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并没有妨碍衙门的正常运转。甚至做起事来,反而比以前更为高效,因为暂代官员必须要有所表现才行。
张溥这边,接到皇帝的旨意之后,静默了好久,最后向京师方向而拜,神情变得坚定无比。
说实话,有苏州民变在前,他其实一直还是担心的,特别是听到那么多官员弹劾自己之后,更是担心皇帝因此动摇。
当初的苏州民变,有没有证据?绝对能找出证据,可是,那么大的一件事情,照样是有死人的,结果呢,就连首犯葛贤,最终也只是坐了几年牢就出狱了。相关的官员,包括明确拒绝派兵维护官府威严的朱燮元也只是换了个官职继续做官而已。
可是,这一次的常熟民变,皇上就和以前的万历帝完全不一样的表现,用实际行动明告天下,一是彰显他张溥做事的正义性,摘除扣在他头上的帽子;二是用那么多官位,还有钱谦益、侯方域等人定性为谋逆来警告其他人,看谁还敢阻扰他张溥办差!
这一次,张溥是真切感受到,给当今皇上办差,是他以前再怎么想都想不到的舒畅!这一切都表明,只要自己根据旨意好好办差,那么万事都有皇上扛着,当今皇上是个有担当的皇上!
做臣子的遇到这样的一个好皇帝,不好好珍惜,反而要去搞什么小心思,那简直就是自找死路!
张溥有了这样的感受,而后再去办事的时候,他忽然发现,那些平民百姓,对他又是不同的态度了。
因为张溥的办差,所有人都知道,不是针对他们这些平民百姓!
如果说没钱交不起赋税,这样的百姓有没有?肯定是有的!之前的时候,他们就担心张溥强行地来,他们就只能卖儿卖女的上缴赋税,这样的话,他们就算知道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可对张溥那也绝对不会有好态度的。
可是如今,他们都知道,张溥的差事,不但不是要害他们,反而是为了他们渡过灾荒准备。有脚趾头都能想出来,就算没有朝廷法度的威压,他们也都非常欢迎张溥的办差了。
因此,张溥在接下来的办差中,感觉到顺畅无比,到处都是敬佩的眼神,衷心拥戴的气氛,这一切,让他明白了真正为民所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
可以说,这一次的奉旨办差,让张溥本人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对于这些,崇祯皇帝也通过窃听种子了解到了,不过他没有继续关心,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吸引了他的注意。
:。:




崇祯窃听系统 309 满清水师
保定总督卢象升根据他所掌握的情况,向崇祯皇帝上了一份奏章。
他觉得,大明东江镇的重建,如果只是远赴皮岛,按照原有东江镇的模式重建,并不是最佳选择。
如今之大明,和天启年间的大明,已经有很大不同。最重要的是,卢象升对自己手中兵力的战力,更有信心。他觉得,至少他目前要派往辽东的军队,就远比毛文龙时期要强多了。
比如,毛文龙时代,东江镇压根就没什么骑军部队,但是,如今在卢象升手中,就有崇祯皇帝支持建立的两千骑军;
还有,毛文龙时代,东江军吃不饱,穿不暖,武器装备更是要什么没什么,说得难听点,就和叫花子军队没多大区别。但是,如今在卢象升手中,因为崇祯皇帝的鼎力支持,虽然没多少铁甲,可武器方面,却有了更大的改善。针对建虏的武器装备做了改进,就只是长矛长枪来说,就要比建虏手中的要长一些。
另外,崇祯皇帝虽然拨给卢象升这边的只有两百把燧发枪,可比起火绳枪,这个燧发枪能站得更密集,发射速度更快,这种新式装备的火器,卢象升有绝对的把握,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让建虏吃一个大亏。
还有,崇祯皇帝拨给郑芝龙水军所用的万人敌,也被卢象升看中,在登莱这边也做了一些,这个也是可以派上大用场的。
更为关键的是,卢象升派往辽东的军卒,是由多年老贼,以及他从各卫所中选拔出来的将士,经过他的训练,就已是大明精锐之军了。
1...136137138139140...4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