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诸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弃还真
荀少彧转身落座,坐于铜案之前,眸子中闪烁着骇人神光。
宫中群臣看着气度斐然的荀少彧,面容露出激动之色。虽然荀少彧已是名正言顺的新君,行驶的也是国君quán bing。但按照规矩,一位新晋国君在大朝接受诸国使贺后,才是真真正正得到天下承认的一方诸侯。
自从这一场波及整个吕国的dong luàn爆发,吕国国势元气大伤,正是国难思明君,上至贵裔勋臣,下至庶民黔首,无不盼望着吕国再度恢复盛时。
而荀少彧大战、小战三载有余,凭着自身功业实力,一一削平阻碍,让吕国所有勋臣们看到,只有荀少彧一人才是吕国真正的未来,只有他一人才能兴盛吕国。
“诸位臣工,寡人登基,必不负先君之志,兴吾吕国之业,开吾吕国之基。”荀少彧看向宫中群臣,向臣僚大夫们宣告着胸中意气。
“下臣,拭目以待!!”华阳宫内的数百臣僚,纷纷跪地叩首,齐声回答。
荀少彧伸手按在铜案上,缓缓说道:“诸君且看,寡人如何兴吾吕国,壮哉吕国万代千秋!”
闻渊明等老臣,拱手道:“国君壮志,臣等老朽定当一力辅佐,不负国君今朝大志,壮吾吕国社稷。”
如今的闻渊明,地位几乎与荀少彧相若,身居着‘宰父’之尊,且孙女司琅環为内廷女主、吕国夫人。闻氏一脉的声势,较比吕文侯时更为壮大,权势仅在荀少彧一人在下,一度与荀少彧并驾齐驱。
荀少彧悠悠道:“寡人登基,诸国使者皆至,召诸使觐见华阳宫,寡人要款待诸使。”
宫中群臣一一拱手:“诺!”
…………
华阳宫中,国君铜陛之下,一张张案几设立左右,规格各不相同。
着眼这一方诺大华阳宫中,所设案几有着三百之数,其间百五十数为吕国大夫所坐,余百五数为大小诸国使者、古老氏族长者所立。
“诸国使节,觐见君侯!”
一声呼喝响彻宫庭,一名名内侍交相传唤,传入华阳宫中稳座的荀少彧耳中。
这些内侍底气十足,最少都是武道入骨的人物,带动五脏六腑之气,每一声大喝都犹如雷霆响彻。
荀少彧淡淡应道:“宣!”
”宣,诸国使者,觐见国君!!”
几声传唤同时响起,声音散落在掖庭上空,久久不曾散去。
“郑国使!”
“宋国使!”
“许国使!”
“曹国使!”
“东虢使!”
“杞国使!”
“吾等参见君侯,君侯万年!”以郑国为首,此谓六大诸侯,六国使者一一觐见高坐的荀少彧。
“诸国来朝,此为吕国幸事,吾荀少彧幸事。”
荀少彧看着宫中众国使者纷纷落座,眸光开阖间,略过一抹奇异色彩。
豫州诸国林立,大国强国有七,弱国小国不胜枚举,如今荀少彧登基,众国来使朝贺,堪称一世盛况。
“君侯过誉,君侯以少年之躯,执干戈杀吾宋国大将南公错,杀败吾宋国三十万大军,英姿勃发如是,吕国又一雄主耶!”
宋国使者冷笑不止,环顾宫中四周,率先开口,道:“君侯如此厉害,想必吕国大兴之期,或不远矣。”
这位宋国使者语锋尖锐,堪称咄咄逼人,让不少吕国大夫皱眉不已,更让几国使臣看向荀少彧的目光,愈发的警惕戒备。
诸侯之间盟守攻伐,都非儿戏小事,一时不慎就是无数家破人亡。
“或不远矣?”
荀少彧摇头叹息,当即驳斥道:“使者谬论,吾吕国立国八百载,时人谁不知吕国国穷衰微,上比不得郑、宋万载基业,中不及曹、许、东虢、杞四国同心同德,吾吕国者……一孤国也,何来兴盛之势?”
宋国使者气势汹汹的起身,道:“吕侯谦逊了,若非吕侯认为吾宋国不值一提,岂会与吾宋国处处为难?”
“贵国误会了,岂会故意与尔等为难。”荀少彧淡淡道:“宋宣侯者,吾长者也!荀少彧再如何无法无天,也不敢与长者为难,可惜荀少彧为吕侯,当为吕国国人庇护。”
“宋国屡屡犯吾边境,尤其是南阳之乱,先君遇险吕国失主之际,宋国更是大举攻吕,荀少彧不得不反抗,吾吕国千万国人不得不反抗。”
“哈哈哈……”
宋国使者大笑不止,道:“吕侯好会粉饰,你怎么不说你都做了什么,你都干了什么。公子则是文侯嫡长公子,理当继位新君。而你这位庶出十四子,却在公子则即将即位的关口,出兵大肆掠入吕地,造成了诸公子之乱。”
“如今吕侯得偿所愿,却不知天下如何看吕国,如何看你这位吕国君侯,介时窃国大盗之名,足以当传后世矣。”
“大胆,”
“无礼,”
吕国群臣怒目而视,不少武大夫甚至跃跃欲试,一手按在腰间佩剑剑柄上,一双虎目流露杀机。
宋国使者这一番话,可是实打实的捅在了荀少彧的痛处,荀少彧南征北战纵横武勇,但他一步步走到今时今日,却少不得阴谋诡计。而这些过往经历,就是一个个现成的攻讦借口。
要是这一宋国使者,只是暗中攻讦也就罢了。但当着诸国大使的面,如此肆无忌惮的攻讦荀少彧,简直就是两国彻底撕破面皮的前奏。
大朝之上,诸国贺之,宋国如斯咄咄逼人,让其他大小诸侯作何感想。
何况荀少彧不是寻常国君,一尊拥有着天人神魔战力的人物,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搅动一方风云变色。这等人物捏死宋国使者这一初入宗师级数的修行人,简直就是随手之事。
“使者之意,可是宋宣侯之意?”荀少彧漠然看着宋国使者,华阳宫中的气氛一时间趋于紧张,众多使者噤若寒蝉。
郑国使者诧异了看了一眼宋国使者,嘴角微微上扬一角,神态从容淡定,在众多使者中尤为明显。
宋国使者开口,道:“吾家君侯本性谦和,自不会如吾一般,与吕侯当面分说。只是宣侯有一贵女,与吕文侯联姻,如今新吕侯继位,不知可否让贵女母子,回归往昔故国?”
宋国在这一刻,终于图穷匕见,这才是宋国使者的目的,图谋将姒宣云母子带回宋国,借着公子则嫡长公子的名头,未尝不能让荀少彧乱一乱手脚。
荀少彧漠然看了其一眼,徐徐道:“先君国夫人,思念先君成疾,日前已经病逝,公子则重孝在身,恐怕不能远行。”
宋国使者悚然一惊,指着荀少彧,道:“你……”
谁也没想到,荀少彧会如此的狠辣,甚至都没有顾及宋国,就果断的让姒宣云病逝了。
荀少彧面色冷淡,缓缓道:“先君国夫人病逝,寡人痛心疾首之!”
“好一个痛心疾首,吕侯果然‘纯孝’。”宋国使者嘿嘿冷笑,问道:“吕侯,吾家君侯贵女真的是病死的?吾要查看贵女遗体,你可敢让吾勘查一二?”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姒宣云臻达【炼炁化神】之境地,练就一道元神法力,可谓百邪不侵,岂是所谓的病邪能伤的。不说活到三百数大限,再活上一二百年还是绰绰有余的。
“欺人太甚!”
闻渊明拍案而起,瞪着一双虎目,道:“宋国使,注意你的言辞,吾家君侯敬你宋国三分,才在你三番五次挑衅后,犹自不做处置。而你非但不知分寸,再三辱吾家君侯,莫非青杀口之战,吾吕国还没将你宋国打疼打痛?”
听着闻渊明的威胁,宋国使者反唇相讥:“哈哈哈……吾宋国百万大军,你小小的吕国,只是一战中后稍稍占些上风,就吹嘘至此,真是可笑可怜。”
稳座君位的荀少彧,断然道:“那就再打一场,看看吾吕国的成色,值不值得你宋国小心对待。”
“吕侯……”
吕侯毫不犹豫的态度,让宋国使尖锐的叫了一声,道:“两国交战,可不是儿戏之事,你吕国真敢与百万宋军相抗?”
荀少彧一字一顿,道:“此战,非吾吕国非战不可,而是吾吕国不战,你宋国不知吾吕国国人之血气。”
看着荀少彧一言不合,就要与宋国开战的一幕,所有的诸侯使者都面面相觑,心头最后一丝试探的念头悄然散去。
若非没有天人神魔战力,荀少彧岂会如此张扬,直接将矛头指向宋国,更是扬言要与宋国会战。宋国可是第二大诸侯,敢于宋国交战的吕国,拥有的底气,让其他几国细思极恐。
荀少彧一拍铜案,道:“来啊,将宋国使拉出华阳宫,给寡人丢出掖庭。”
“诺!”
几名魁梧大戟士拉着宋国使,生生将这位初入宗师级数的高手,拖出了掖庭华阳宫。
看着面露怒色,但强自控制自身的宋国使,几国使者都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随即默然无言。
此刻宋国使者若是反抗,在华阳宫这等高手如云之地,绝对是十死无生之局。只是宋国使性子坚忍,知道其中的厉害,才任由几个【伐毛洗髓】级数的大戟士,将宋国使拖出掖庭。
看着宋国使面脸的不甘,郑国使者此时出列,道:“下臣,恭贺君侯登基之典,吾家郑公知君侯少年英才,可谓喜不自胜,愿与君侯联姻,结百年之好。”
至于为何只有区区百年,两方强大诸侯国,能在百年内不互相攻伐,就已是极为难得了,还能奢望什么。
“下臣,恭贺君侯登基之典,吾家国君闻知君侯少年英才,特许联姻之盟,结百年之好。”其他几国纷纷出列,争相恐后的向荀少彧,向吕国联姻。
身处荀少彧这般位置,婚姻不容他做主,他的喜好就是吕国的喜好,他的偏爱就是吕国的偏爱。就如司琅環一般,只要对整个吕国有利,荀少彧就只能娶之。
荀少彧坦然受之,道:“如此,寡人不日择一长者,与诸位商谈联姻会盟之事。“
“诺!”
…………
甘泉宫,偏殿!
夜色沉沉,烛光摇曳,荀少彧端坐主位,左右各坐着几位重臣元老。
“哈哈哈……痛快,痛快!”
“宋国欺吾吕国久矣,今日在华阳宫,真是狠狠的出了口气。”荀太常抚须长笑,几位重臣也抚案而笑,笑声回荡在这一座偏殿中许久不散。
荀太微拱手,道:“君侯,以郑国为首的五国,皆想与吕国结为姻亲,不知君侯之意?”
这一间偏殿内的重臣元老,都是荀氏公室的顶梁柱,几位老臣目光注视着端坐主位的荀少彧。
这几国联姻之事,作为新君即位以来的头等大事,只有荀少彧这个当事人才能做主拍板。殿中老臣们的意见,最多只是起到一个辅助。
荀少彧靠在靠椅上,轻声道:“五国联姻,这是好事啊……这是他们看到了吕国不可欺,才会想到与吕国联姻结盟。”
“掖庭只有一位吕国夫人,长此以往也是不行的,吕国夫人之下有四夫人。以寡人的想来,只是联姻许、曹、东虢、杞四国足以,郑国……吾等以上宾待之即可,却不能轻易联姻。”
对于豫州第一大诸侯的郑国,荀少彧有着充足的警惕、忌惮。以往为了能促进与郑国的关系,荀少彧自是求之不得,但荀少彧今时不同往日。
况且,郑国实力更胜宋国一筹,一旦吕国联姻郑国,免不得就要接受郑国的摆布,乃至于成为郑国的附属。
一位麻衣老者沉吟道:“君侯的担忧不无道理,宋国看着咄咄逼人,作为第一诸侯的郑国,也不会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不咄咄逼人,可是软刀子杀人也要人命,让人不可不防,也不能不防。”
在坐的吕国耆老们,对郑、宋二国可谓警惕之极,与二国争斗多少年,他们对老对手的忌惮几乎渗入了骨子里。与此同时,对于其他诸侯虽不见得全无警惕,却也不会敌意十足。
荀少彧面上带着笑意,道:“曹许四国,在吾吕国内乱时,是想伸伸手的,但手刚伸出去,就让人给剁了下去,也都是个不安分的。”
“不过,不怕他不安分,就怕他太安分,安分守己的人没有弱点,只有不安分的人才有着明显的缺点。”
宗伯荀太微轻声问道:“以君侯之意,是要迎娶四国贵女,拒绝郑国联姻?”
荀少彧淡漠道:“没错,此时四国弱,而郑国强,寡人要借着四国兵势,与郑、宋两大诸侯三分豫州,奠定一世霸业的根基。”
作为国君的荀少彧,自身情感不得自由,他完全将情感当做了交易的工具、筹码,要为吕国的未来,搏一条通天大道。
无论四国贵女是贤是愚,都免不得入吕国内廷,就是貌若无盐女,只要能对整个吕国有利益,荀少彧都要甘之若饴而行。
他看着顶门上,吞吐吕国气运的鼎器,个人得失对比公器之重,着实太微不足道了!
宗伯荀太微垂头道:“老臣,这就去拜访四国使者,与四国使者商议盟约,争取占据有利的地位。”
“嗯……”
荀少彧看着周围公室重臣们,幽幽道:“诸位公伯、公叔都是少彧的长辈,以往少彧行事急切,请各位长辈宽宥。”
“如今的吕国,内外都不安稳,豫州诸侯只是小疾,共氏在这三余载的藏匿才是大害。吾吕国的危机犹在,并非随着寡人的登基,就会自动的烟消云散。各国觊觎的目光,到现在都没有收回来,着实让人不得不忧心。”
“现在的吕国,不能经受半点差池了,只有吾等荀氏子弟联合起来,才能稳住吕国基本盘,稳住吕国的千载基业。”
“吕国万年!”众位荀氏重臣向着荀少彧叩拜,道:“吾等族人,唯君侯马首是瞻,强国,强军,强民!”
这是荀氏族人心中,最为深沉的呐喊,一旦吕国强势崛起,屹立于这方天地,作为一份子的他们,顷刻就能获得千百倍的回报。
“吕国必须强大,强国……霸主……乃至于让天子侧目的强大!”荀少彧接受着众人的跪拜,眸子中似乎演化一方石镜,无边无尽的气运,恍若要将他完全淹没一般。
元始诸天
元始诸天 第三四九章克祸定乱
————
询日,许国馆驿,厢房!
许国使许由着一身锦袍,腰间配玉带,坐在梨木靠椅上,双眸微微闭着,正在假寐养神,胸口在起伏间,带着一丝微妙韵味。
这位许国使虽年已过半百数,已然经历了不少的风霜雨雪,但面容看似只有三十来岁,着实保养的极好。看上去倒不似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反倒有些翩翩公子般的儒雅风流感。
砰!砰!砰!
此时,许由正沉浸于每日必定的修行功课中,蓦的一声声重重的敲门声,豁然将许由自冥冥定境中惊醒。
许由微微蹙眉,看着门外道:“谁?”
“我不是说过,无事不要在这个时辰打扰我,没规矩就是没规矩!”
敲门声乍然而止,这人恭声说道:“许大人,吕国公室宗伯荀太微,荀老大人前来拜会。小人不敢怠慢,因此冲撞大人,还请大人不要怪罪。”
“吕国公室宗伯!”
许由面色一动,随即浮现喜色,也不顾修行功课尚未完成,道:“快快将老大人请入正厅,吾随后就到。”
“哎呀……看来,这联姻之事,到底是有了眉目了。”许由稍稍整了整衣冠,连忙向着正厅走去,心头暗自欣喜。
这一座馆驿虽然是由吕国所建,但内外布置都是许国而设,其中更有一支一百五十甲顶尖精锐常驻馆驿,往来皆有兵丁巡查。
许由疾步而行,一入的正厅,见着来人后,当即爽然大笑,道:“贵客临门多时,许由怠慢矣,是为许由之过也!”
荀太微轻声一笑,道:“国使言重了,老夫只是一介荀氏老儿,身不兼要职,手不掌大权,国使之言却是让老儿羞愧难当。”
听着荀太微自贬之言,许由正容道:“吕国上下谁人不知哪位不晓,荀氏三老皆为俊杰,乃是国之柱石。荀老大人为宗伯,所谓宗伯者,乃一氏一族长者,地位之高连国君亦不能忽视。”
荀太微颔首点头,道:“难怪,许国遣国使来吾吕国,国使口才了不得,着实让人如沐春风。”
许由谦逊道:“荀老大人赞誉过甚,吾许国人才何其之多,许由在其中简直微不足道,只是一敬陪末流之人。”
见着许由的言谈举止,荀太微不置可否的一笑,道:“老夫此来,是与国使商讨联姻之情,日前几国使者,在华阳宫进言。事后,经过几位耆老与国君研商,欲与许国结为姻亲,为吾吕国四夫人之一,不知此事国使意下如何?”
荀太微直接开门见山,固然显得突兀了些,但以一方强国与他国联姻,除非两国是几代世仇,否则这事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
许由抚掌长笑,断然道:“求之不得,吾家国君敬重吕侯少年英雄,许国女能为吕国四夫人,亦是吾家国君所愿矣!”
“大善!”
荀太微颔首点头,道:“吾家君侯,已让老夫求亲于曹、杞、东虢三国。再算上贵国,即为四国联姻,日后传于天下,也是一桩佳话。”
许由听着四国联姻,面上笑意愈发明显,道:“吾等诸国联姻,当为一美谈耶!”
当今豫州大地,郑、宋二国国力最强,吕国国力仅次于二国,却强于许曹等四国。如果吕国与四国联姻结盟,形成五国联盟之势,无疑能让四国面对郑、宋的压迫时,多上不少的主动,甚至成为三分豫州之势。
吕国加入四国同盟,对于郑、宋是一个威胁,对许曹等诸侯国而言,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许由一口应承下来,哪怕是听到吕侯一起迎娶其他三国贵女,仍是毫不犹豫的应承下来。
这是互惠互利之事,无论吕国亦或四国,都需要对方的‘势’,来抵挡霸主强国的咄咄逼人。
…………
掖庭,甘泉宫!
一面舆图横放于宫室中,众多重臣围着舆图而座,看着舆图上的各国大势,目光闪烁不定。
这是吕**议,几位执掌兵权的重臣,与几位公室大臣,一并观看这一副豫州舆图。这一张舆图上,豫州诸国尽在其上,让人一目了然。
“四国国使,都已应下联姻了!”
荀少彧端坐君位,身着玄衣冕服,眸中不住跳动着骇人神采,一身上位者的气度凛然刚正。
“天助吕国也!”荀少彧看着舆图上的四国,缓缓道:“如此,有着四国的声援,无论郑国亦或是宋国,在五国的盟约之下,都必定要收敛锋芒了。此谓三分豫州,近期内怕是难有大战了!”
闻渊明沉凝道:“君侯睿智,吾吕国连年大战,正是休养生息之时,有着四国声援,郑、宋二国再想开战,就要考虑考虑许曹等国的反应了。”
荀少彧徐徐道:“嗯……吾吕国国力早已损耗殆尽,不适宜再起兵锋,霸主强国虎视眈眈,大国诸侯跃跃欲试,如今维持平衡,对吾吕国最为有利。”
“不过,吾吕国也不能掉以轻心,自以为联姻四国就能度过危机。国与国之间从来都是依靠利益支撑,一旦郑、宋二国拿出了更大的利益,许曹四国或许就不值得信任了。”
一旁的闻渊明,恍然道:“君侯之心,老臣知矣!”
虽然四国联姻之后,四国贵女成为四夫人,五国关系密切,但该有的防备还是要有的。
荀少彧问道:“青杀口、天南关,是为防备郑、宋二国所设,不能没有大将镇守。而西北四关,亦是为防备许曹四国之用,更不能没有大将。”
固然吕国与四国有盟约,但荀少彧可不认为他们就不需要防备了,他要是敢有如此念头,被盟友捅了刀子,也怨不得旁人。
众重臣俯首一拜,齐声道:“君侯明断,”
“整顿兵事,休戚干戈,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总有一日,寡人要与郑国争霸,取而代之!”荀少彧看着重臣们期盼的目光,一字一顿道:“终有一日,寡人要行争霸之事!”
吕国受限于郑、宋二国压制,可谓是苦其久矣,国人上下无不憋着一口心气。
“君侯有此雄心壮志,吾吕国何愁不兴。以君侯吞吐宇内之志,定会震动天下九州。”诸逾行高声道:“可君侯即位以来,尚无论定尊号,臣请君侯一抒心气,定尊号以明壮志。”
诸侯尊号多以一字,或对其有重大意义的通假字,每一诸侯尊号中,都包含着非同一般的政治抱负。一如先君荀尚观,以文教治世,其尊号就是文侯。
而且,诸侯有着生前为尊,死后定谥的规矩,其谥号置与尊号之后。以文侯为例,一般是为文渊、文定、文正诸如此类。
荀太常建言道:“君侯怀照临四方之志,当为明侯!”
荀太微接着道:“君侯身俱得安民之功,可为烈侯!”
闻渊明反驳道:“君侯果敢秉正,执心决断,当得肃侯!”
几位重臣典故频出,荀少彧面色沉凝不动,静静听着几大重臣的建言。
直到上阳朝蓦然开口,道:“君侯刚强理直,克定祸乱,承先君壮志,文武并举并重,可为武侯耶!”
“武侯!”
甘泉宫中的几位重臣身子一震,仿佛拨开云雾一般,心头豁然开朗。
闻渊明抚掌叹息,道:“上阳司徒所言极好,刚强理直,克定祸乱,承先君之泽,文武并举,一个‘武’字道尽了一切。”
而且,荀少彧尊号为‘武’,不但是承接先君之‘文’,更有继往开来,壮大吕国基业之意。
荀少彧仔细揣摩了片刻,道:“武侯,武侯,从此寡人为武侯,今年就为吕武侯元年,诸位以为然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