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诸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弃还真
上阳朝沉默了片刻,道:“主君……南江禁地之事,非天人不能插手。那里盘踞着的大妖,不是吾等现在,可以招惹的。”
天人!
荀少彧瞳孔一缩,心头仿佛被狠狠攥了一下。
“嗯……”
荀少彧断然止住话头,能涉及天人的话题,他一个小小的宗师,还是暂且不要接触为好。
这等存在具有心血来潮之能,就是提及对方姓名,都能让对方所有感应。
冒然提及,不过取死而已!
宗师与天人间的差距,就如同巨人与烛火一般,巨人随意吹一口气,都能轻易将烛火熄灭。
两者的生命层次,差的太远太远,夏虫不可语冰,不外如是也。
一尊天人长生驻世,寻常都能有一、两万年的寿数。对比宗师级数的二、三百年,几乎就如朝露一般短暂。
那等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荀少彧连想都不会去想,否则只会贻笑大方。
“南疆的一潭浑水,似乎很深啊!”
只是这一刻,一个想法不觉浮现脑海。
元始诸天 第一九八章征兵重安
想着心事,荀少彧目光倏然撇过上阳朝,神情晦暗莫名。
这上阳朝在蔡地经营半生,名望彰显一世数十载,对于蔡地各处的隐秘,就算不是了如指掌,但也必然知道其中的深浅是非。
而能让一尊元神真人,都如斯讳莫如深。这南疆之地,就真是不能碰了。
“只是,这个老家伙啊……还是要敲打一下的!”
荀少彧心中幽幽念叨了一下。
他的肉身达臻三十六炼,跻身武道宗师之列。与之相应的,上阳朝这一位元神高人,其重要性也就随之降低,不再似以往一般不可或缺了。
当年荀少彧之所以如此信重上阳朝,也是上阳朝在南蔡威望极高,不是他这一初来乍到之人可比。更兼上阳朝有着元神修为,也能起到威慑边邻的作用。
而如今时事日移,上阳朝重要性急剧下降,对于荀少彧的态度变化,上阳朝心中未必藏有怨愤。
以荀少彧对上阳朝的了解,若非时至今时,那头三首蛟龙的现世。以上阳朝之心性,怕是也不会在荀少彧面前,透出多少口风。
勿要看上阳朝此人,身为荀少彧的中府左車,为荀少彧大业鞠躬尽瘁,但这其中到底几分真几分假,荀少彧心中着实有几分顾虑的。
当然,这般诡秘心思,或许只是帝王多疑的一面。
但是,以上阳朝的深沉城府,让荀少彧不得不忧虑一二。
荀少彧望着上阳朝的目光,有着一刹那的深邃莫名。
…………
府邑!
踏!
踏!
“主君,”
荀少彧迈步,缓缓踏入官邸。忽见常云光疾步,高呼而来,不由停住脚步。
“主君,”
常云光面露惊容,手中攥着一卷布帛,行至荀少彧身前,拱手一揖。
荀少彧见状,眉头微微一锁,道:“常云,因何狂呼无状?”
常云光者,性情深沉,具大将格局,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姿。而能让如此一位大将,面露惊乱情绪,这让荀少彧心头,不由微微一沉。
常云光定了定神,道:“主君……臣下的右車令,刚收到烨庭传来的加急。因此军情紧急,故有此无状之态……”
“烨庭的加急?”
荀少彧一愕,道:“烨庭……烨庭……”
作为武功大夫中的一员,无有极重要之事,烨庭一般是不会征召的。而一旦争召,必定是有大战事,需要动用全国之力。
荀少彧诧然:“哪里的战事?”
豫州三大诸侯,郑、宋、吕三国虽时有摩擦,但也互为姻亲。除非有一槌定音,亡国亡族的把握,否则不会如此大动干戈。
所以……
常云光俯身,道:“蛮人大举犯边……郑、宋二国边境,皆有大股蛮兵踪迹,大有会猎豫州之象。”
“文侯诏命,诸封邑武功,自率甲兵,往前重安驻守,备御蛮人侵入。”
他伸手接过卷帛,徐徐展开竖轴,仔细看着卷帛上的加急军情。
“重安!”
荀少彧面色微沉,眸光略过一抹精芒。
所谓重安邑,乃是吕国一十三大邑之一,更是吕国与蛮土接壤之地。寻常皆有一支强军驻扎,为以抵御蛮人入侵。
要只道,能让吕国上下,都认可的强军,最少也是血煞级数,甚至其中不乏几支道兵镇守。
只是如今,重安增添援兵之命,其中包含的深意,让荀少彧也颇为深思。
看来,重安形势,已然万分紧急了!
他细细思量了一下,顿喝:“来啊……”
“在,”
有数名甲士出列,一身精气神充沛,尽是百战老卒。
荀少彧大步流星,向着正堂走去:“立即通告各府衙,开堂议事。”
“喏!!”
众甲兵应喝,顿然四散,纷纷向着各衙通传。
…………
嘭——
嘭——
嘭——
一尊尊身形高大的蛮人战卒,矗立于茫茫荒野之上。汹汹涌涌的气血,几如滚滚潮汐,冲破重重云霄,化为一望无际的烽火狼烟。
壮硕的蛮人战卒们,身着兽皮战甲,高大的身躯,将兽皮撑得满满的,一个个似乎一头头远古巨兽一般,提着一柄犹如门板宽大的石斧,了。方方正正,整整齐齐的阵列,带着一望无尽的莽荒气息。一面面兽皮大囊高举,古老的蛮篆,诡异惊谲的勾画,无不充斥着浓厚的上古遗留气象。
呜——
呜——
呜——
一个个壮硕的蛮人,面庞涂抹着诡异的色彩纹路,吹动牛皮号角,阵阵风沙席卷之中,身躯显得格外高大魁梧。
蛮兵阵列中央,一尊数十丈高大的巨人遥望远方,周匝有数十位,身形十丈的巨人矗立。
蛮人修行血脉,大成蛮体有着十丈真身,可谓纯血蛮族。而大成蛮体之上,还有一重圆满蛮体,有着三十丈真身,堪比武道圣人,可谓古蛮。
而这十万蛮卒的首领,就是一尊身高三十丈的古蛮强人。
“真是,好一座……雄关啊!”
首领玄蓦神情凝重,看着眼前雄关,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生生将他十万蛮兵,挡在了关外,让他进步不得。
这是他率部落,兵临重安的第七日。在这七日里,玄蓦麾下蛮将不断窗关,又都被守关大军,可径直打了回来。
直面数万血煞级数的强军,几近万众的道兵。哪怕玄蓦,有着堪比武圣人的绝强修为,但想要攻破眼前的险关,仍旧有些力有不逮。
武圣人虽可拔山拽岳,但几支道兵依着大邑内的重重禁止,也能勉强周旋一二。
毕竟,这一座重安大邑,单单城墙就有几近百丈之高。其中有重重阵法禁止包含,又有历代武道强人,在墙壁中铭写大道箴言。让这一古老大邑,俨然化为一座神城。
在玄蓦率十万蛮卒兵临关邑,数十次强攻中,都让这一座人族大邑,给生生挡了下来,成为一尊庞大的‘血肉磨盘’。
一尊巨人开口:“首领,就让吾率儿郎们,再冲一次吧!”
“吾就不信,不能破了一个重安小邑……吾把命抵这,不破重安,愿身受刑罚。”
玄蓦蹙眉,训斥道:“混账话……吾蛮裔血脉稀薄,每一儿郎的性命,何其宝贵,岂能作此无妄牺牲?”
这十万蛮兵,已是玄蓦部族中的全部战力。一旦折损过多,氏族想要恢复以往的丁口,还不知要等多少年月
这一尊大成蛮体,握拳敲着chi luo的胸膛,高声道:“吾阿群氏的血脉,何惧生死!”
所谓阿群氏,是为上古蛮族之中四大蛮祖,九十蛮王中的一位蛮王。以残忍嗜杀,果敢勇猛著称于世。这一支蛮人氏族,多为阿群氏的血脉,以疆场浴血为荣,以怯战退缩为耻。
这是上古蛮王阿群氏,道果级数的大能,铭刻在血脉后裔中的一缕天性。
只是,玄蓦作为阿群氏族,万载不遇的英主,固然也是好战成狂脾性。但作为部族领袖的格局,让他生生抑制住了,来自于血脉深处的杀性。
几位蛮人大将,挺身而立,道:“小小的吕国边邑,如何能挡吾阿群氏北进?”
“吾等,愿率儿郎冲破关隘。”
十万蛮兵何其庞大,等若十万【易筋煅骨】之人,汇聚气血异象,大有奔腾滔天之势。
而重安大邑,就是挡在这一‘巨浪’前的坚固壁垒!
“不……吾族儿郎的血,不能白白的流逝。争奴氏、恒奴氏……两大氏族,虎视眈眈盯着咱们,倘若咱们露出破绽,他们一定会很愿意,顺手吞并咱们阿群氏。”
豫州边疆,蛮人部族众多,其中最大的三支氏族,就是争奴氏、恒奴氏、阿群氏。
这三大氏族,都是以上古蛮王为血脉源头,族中底蕴之强横,几乎能与豫州三大诸侯相比。
“狰角,衡器……这两个老家伙,可不会放过这一好机会的。”
狰角是争奴氏首领,衡器则是恒奴氏的首领。这三大蛮众,历代摩擦不断,都想着混一三氏。以三氏强横的力量,未尝不能汇兵,一争豫州霸权。
这,就是三氏子弟,一直以来的野望。
如今三大氏族,瓜分蛮人诸部,已经有了北侵九州的资本。只看是三大氏族领袖,谁人技高一筹,能真正统和三大氏族力量。
这一次三大氏族,默契侵入豫州,可是已经有言在先,先入豫州者为‘王’。争奴氏、衡奴氏分别攻伐宋、郑二国,也是依约而行。
“难道,吾的雄图霸业,就要倒在这座邑墙之下?”
玄蓦面色阴沉的,看着雄伟的邑墙。
三十丈的身躯,几如一座山岳一般,只是矗立着,就带着一丝丝摄人神采。
“不,吾阿群氏的大业,才刚刚开始。蛮王的大位,只有吾阿群氏玄蓦,才有资格坐上。”
“区区一座关邑……吾不信,吾的大业会终于此。”
…………
此时的正堂,各方僚属皆至,上阳朝、诸谕行、常云光三人,神思不属,沉凝难决。
“重安邑……”
上阳朝看着堂中诸人,幽幽一叹。
如今南蔡百废待兴,一旦兴兵,这多日以来的休养生息,也就随之付诸东流了。
诸谕行缓缓道:“烨庭,竟然会让各封邑的武功大夫,一起出兵支援重安。已经表明重安局势之急,当下刻不容反。”
“这可是十万火急之事,一旦让蛮人扣入豫州,吾等就是神州罪人,遗祸万代啊!”
荀少彧颔首,道:“是啊……稍有不慎,就比罪祸万代,谁人敢轻之慢之!”
一僚属突然开口,道:“主君,既然吾南蔡出兵,已是定局,无可避免。何不毕功一役,利益最大化,让吕国诸多的武功大夫,一观吾湯邑军容之盛。”
烨庭诏令,荀少彧无可更改,必须出兵重安。
只是出兵多寡,精锐与否,这让荀少彧有些拿捏不定。但这僚属的一番话,无疑让荀少彧,大为震动。
“敢问主君,可有一统四蔡,进窥上蔡之心。”
这僚属语出惊人,但也用一言,深深打动了荀少彧。
只是,荀少彧纵然窥伺其他三蔡,但也不敢轻易起兵,冒着让烨庭横加干涉的危险,展露自身的獠牙。
至少现在,烨庭的力量,是荀少彧所无法抗拒的!
荀少彧固然证就宗师,但也只得自保有余,想要再度进取却是难了。往东、西、北都有限制,只能一路向蛮土发展。
可是蛮土,哪里有九州神土来的宝贵。便是万里蛮土,都未必有百里方圆的九州神土珍贵。
“何解?”
荀少彧登时精神一振,目光注视着这一僚属。
这僚属道:“主君南征蛮枭,拓土万里,又斩蛟龙祸端,济民水火,一身文治武功,当属四蔡第一。”
荀少彧缓缓颔首,在蔡地四大夫中。以荀少彧今时的实力,已经后来居上。若非在其他三家,可能有隐匿的宗师人物,他就真的是四蔡第一了。
“但……蔡地为偏远之地,除了边邻的三家大夫,谁人又知晓,主君之英明,主君之壮举?”
僚属顿了一顿,道:“没有!”
“主君,您虽有经略蔡地的实力,却无经略蔡地的威望。若是冒然引兵,只会引得诸位武功大夫侧目,吕国烨庭横加干涉。”
“只因,主君只有威,而无德啊!”
“这,就是德不配位。”
总得来说,在吕国之内,荀少彧也只是占着十四公子的名分,而无半分实质的名望。
毕竟,以蔡地之偏远,就算荀少彧再如何拓土,兵势再如何强大。但诸位武功大夫没有直观的见过,自然或多或少,会带着一些轻视。
而这一烨庭诏令征兵重安,对于荀少彧而言,未尝不是一闻达吕国上层的大好契机。
荀少彧若有所思:“所以,这所谓的驻兵重安,就是要让各邑武功大夫,一观吾之羽翼吗?”
两军对阵,战阵中总会有战损。更何况,这一次援兵重安,又是南蔡亮‘肌肉’的一次举动。
可想而知,带着种种目的,所调遣援兵的甲士们,会具有多少战损。
但,要是能让荀少彧养望,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是啊,主君威势日隆,但势大而望衰,此非人主之益……久之大害!”
上阳朝缓缓开口,道:“主君,也是时候养望了。”
元始诸天 第一九九章煊赫军威
“养望!!”
如今之湯邑,已然发展到了一个瓶颈。
他坐拥三、四万人口,五千披甲之士,一千二百炼煞强卒,在整个吕国南方,也是一少有的实力派。在吕国一众武功大夫中,也能称得中上之选。
只是以蔡地之偏远,让荀少彧名不闻世。至多临近的几家大夫,知道荀少彧实力强大。
但是他们知道没用,得让吕国上下,都知道荀少彧的实力。
而时至今日,荀少彧炼就金骨,位列宗师之数,已经过了‘苟’的阶段。若不展现些许实力,让人当成‘肥羊’,就有些不妙了。只有荀少彧亮出一定‘肌肉’,让周边邻里看到不好招惹,自然会吓退一批‘贪婪’目光。
况且,无论在何时何地,对于有实力的人,都会另眼看待的。
“吾现在需要的,是让众大夫侧目的人望啊!”荀少彧心头了然,对于未来的行为准则,有了一些模糊感悟。
攻略上蔡,需要人望;进取吕国,亦需要人望!
何谓众望所归,就是要让所有人,看到你有这个实力,看到你有这个势力。这便是众望所向,无往而不利。
这僚属侃侃而谈,道:“再者,重安大邑与蔡地之间,只有千余里。蛮人若是破重安,必定会分兵,攻略四方神土……如此,吾南蔡也在其中……”
“所谓唇亡齿寒,不外如是之!”
“嗯……
荀少彧蹙眉,道:“重安征兵,吕南三十二武功大夫,必回动用精兵强将,想必重安大邑无忧了。”
以吕国万里山河,有着七十八位武功大夫,分别镇守吕国各方。
在这些武功大夫中,强的能与一方小国媲美,肆意呵斥小国国君;弱的也有几千兵甲,威福牧养一地。这些武功大夫们的实力,已经达到了吕国巅峰国力的半数。
吕南三十二武功大夫,等若吕国五分之一的力量,除非蛮人中出现超乎规格的强人,否则想要攻破重安大邑,只是痴人说梦罢了。荀少彧可不认为,蛮人氏族能与吕国五分之一的国力抗衡。
“近年来,蛮人愈发猖獗,三大蛮人氏族,近乎数十万蛮兵……这是一股,可以搅乱神州大局的力量啊!”
常云光却没有如此‘乐观’,蛮人中堪比宗师级数的强人,就算远远不及豫州诸国。但成年蛮人就有一头莽牛力道,一想着数十万【易筋煅骨】武人肆虐无忌,在豫州大地上横冲直撞,就让常云光心神不宁。
常云光不确定,道:“倘若……倘若,蛮人真的打破了重安大邑呢?”
“十万蛮兵扣关,其规模历年少有……而郑、宋二国也同时面临扣关,这其个中的关联,臣下思之恐之……”
荀少彧面色稍沉,常云光常年统兵,对于蛮人诸事所知甚多,有所顾虑也是正常。
况且兵家谋略,未虑胜先虑败,也无有过错。
虽然,重安看似有吕南三十二武功大夫援军,已经稳操胜券,但自古战阵瞬息万变,一味地疏忽,更可能会致使万军葬身。
荀少彧赞赏,道:“很好……常云,你能先虑胜败,而无骄兵之态,这很难得啊!”
常云光道:“臣下,也只是忠于君事,当不得主君如此赞言。”
荀少彧想了想,道:“调拨三百黑翼,一千五百甲士……由尔执兵助援重安,如此调配可行?”
所谓【黑翼】,是为荀少彧麾下,最为强横的甲兵战卒。
【黑翼】一千二百满编,经过几次大战,新旧‘血液’循环交替,个个都是【易筋煅骨】的高手,可谓是一支,随时可以晋为道兵的强军。
荀少彧本想着,以一千二百【黑翼】博得人望,但常云光的谏言,荀少彧也生出几分心思。
常云光沉吟一会,道:“重安龙蛇混杂,各路强兵皆至,也需臣下坐镇。”
这常云光作为湯邑三驾車马之一,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荀少彧。有常云光率兵,也能让荀少彧安心不少。
“三百【黑翼】,吾损失得起……而以这三百【黑翼】,想必不乏有见识的,能窥见吾之军容兵势。”
勿要小看三百【黑翼】,毕竟也是顶尖的血煞强兵,接近道兵这一级数,还是能震慑住一些人的。
如此一来,即能展露一些实力,又能收揽大半实力,坐观重安之变,按其形势走向,而从容布置。
这是老成持重之道,进退自如!
…………
重安!
一名名甲兵矗立于城墙上,手中混杂着血液干涸的干涩,一股股精气恍若狼烟烽火,肆无忌惮的彰显着自身的强大。
隆——
隆——
隆——
一块块巨石被甲兵们的抛落石邑,地面与巨石强烈的震动,近乎与地动一般,地面上层层龟裂。
高大的邑墙上,一名名执弓张弦的兵卒,对着下方蜂蛹的蛮人战兵,簪射一支支箭矢。箭矢尖锐是呼啸声,自战场两方不断回响。在每一声呼啸箭音中,夹杂着一声声闷哼。
这是蛮人扣关的第十日,两方交战之惨烈,已经出乎了各自的预想。
无论极高的伤亡,还是蛮人的癫狂,都让重安这一座横跨百里的古邑,有了一些惴惴不安的情绪滋生。
蛮人疯狂的攻势,赫然牵动着重安中,每一个人的心。
一温文尔雅,身着将袍的中年男子,扶着腰间配剑,站在城邑的高处,看着眼前惨烈景象,脸上浮起几缕冷峻。
司子期平静道:“三十二路援兵,还有几路未至?”
一旁的军司马,沉声道:“禀大夫,还有一十七路援兵未至。可能,因其封邑地处偏远,只得急行军赶路,耽误了预订期限。”
司子期命道:“加紧催促!”
“喏,”
这军司马躬身应了一声,转身离去,毫无拖沓。
望着无边无际,黑压压一片的蛮兵,司子期幽幽一叹:“蛮人扣关,又是一多事之秋啊!”
司子期贵为执掌吕国一十三大邑之一,重安邑的上大夫,本身就是处于吕国的高层。而且司子期出身司氏,是吕国数一数二的大氏。司氏之祖更是与吕国初祖,一并确立国祚的元勋。
司子期知道的,自然要远比其他懵懂之人要多得多。司子期已经察觉到,一丝丝危险的气息,正在徐徐靠近重安。
这让司子期,对于重安邑的战事,凭生了几分不好的预感。
虽然,作为上大夫的司子期,本人非但家学渊源,更是吕国老太师闻渊明的子婿。有着如此一位大地游仙耳提面命,司子期也有着先天宗师,【脱胎换骨】级数的武道修为。就是不幸城破,司子期也能依靠高明武道,在蛮人大军中周旋往来。
但是一想到,蛮人大军如同蝗虫一般,肆虐吕国良田阡陌。司子期的一颗心,又冷了少许。
“区区蛮人……哪里来的如此强兵?”
司子期呢喃自语,微微蹙眉。
蛮人悍不畏死,更兼有着十万之众,衍化一座座军阵,化作一头头白骨巨兽之形,狰狞骨刺凹凸不齐,带着点点模糊。赫然是血光缭绕,初现血煞之象。虽然其中,并非真正血煞真形,但以蛮人气血之强,亦生生衍化出一点虚形之象。
“蛮人竟敢精通战阵之术,真是奇哉怪哉!”
看着蛮人们整齐的军阵,司子期的眸光莫名深邃。
本就难缠之极的蛮人,如今竟然有了军阵?
要知道军阵之妙,一直都是人族不传之秘。以人族微小之力聚沙成塔,发挥千百倍的力量,是人族屹立天地的一大利器。
如今蛮人,竟然有了自己的军阵,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
司子期若是想的再远一些,蛮人都有了军阵,蛮人身后靠山的纯血蛮族,也一定掌握了军阵之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