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陈瑞
而在这过程中,一队队的斯巴达士兵陆续跑到海边,在队官们的指挥下,沿着平坦的海岸,排列成弧形的阵列。
……………………………………………………………………
戴奥尼亚的这些战船行驶到距离海岸不到一里的地方就停止了前进,呈一字排开,然后放下了船帆,投下了船锚,尽力在原处保持不动……
这样的场景跟昨天相差不大,难道又是戴奥尼亚舰队的一次佯攻?……色诺芬正疑惑的想着,接着就看到在这些高大的戴奥尼亚三层桨战船之间驶出了很多无帆的小船,船上载着不少士兵,趁着涨潮最盛的时候,借着潮水的推动,凭借小船的吃水浅,堪堪越过水下的阻船桩,继续朝着海岸驶来……
戴奥尼亚人这一次是真的要进行登陆!色诺芬心中一惊。
海边的斯巴达指挥官显然也察觉了敌人的意图,军号声再次吹响。
几百名庇里阿西船员涌向停泊在海滩上的十多艘中小型战船,将其推入海中。
斯巴达在去年与雅典的海战中遭受惨败,还剩余20多条战船就停泊在拉哥尼亚海湾,结果戴奥尼亚舰队到来后,为了防止被其全部摧毁,不得不将其全部推上岸。
斯巴达人为了防止戴奥尼亚战船的靠岸、大量设置阻船木桩时,特地在靠近岸边的百多米海域内留置了空白,以保证己方的战船也能够参与防御。在上一次阻击戴奥尼亚的登陆作战中,斯巴达人的战船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一次是故伎重演。
这些斯巴达战船被推离海岸,在水手们的奋力划桨之下,准备迎击那些驶向海岸的戴奥尼亚小船。
然而跑在最前面的戴奥尼亚小船在距离海岸还有200米左右时却停止了前进,背负着皮盾和皮盔、挎着短剑的舰队步兵们纷纷跳下了船。此处的海深已经超过了两米,但士兵们并不需要耗费体力的一直踩水,密集的阻船木桩反而成为了他们的助力,只需要轻轻的扶住,就可以待在原地休息。
庇里阿西船员们惊讶的发现戴奥尼亚士兵跳下海之后,一直待在原地不动,而那些小船则纷纷开始返回。他们想要去攻击浮在海面上的戴奥尼亚士兵,就必须要穿过密集的阻船木桩,这无疑比较困难。
就在他们犹豫之时,突然看到远处的戴奥尼亚战船上飞起了几十个小黑点。
“是戴奥尼亚人的弩炮!快躲!”有船员惊呼。
“不用太过担心,距离太远,他们根本打不到我们。”有船员安慰道,上一次戴奥尼亚人登陆作战时,就使用过弩炮,却几乎未对斯巴达战船造成任何损失,所以大部分的船员都不太担心。
谁知几十颗石弹呼啸而来,集中在最靠前的两艘斯巴达战船上方落下,砸起一通通水柱的同时,也有八九颗石弹准确地击中了船体。
在“轰!轰!”的震响中,有的石弹击中了桅杆,有的砸穿了甲板,木屑横飞,船员们的惊呼声与惨叫声交织。
就在这两艘船上一片慌乱之时,又是几十颗石弹呼啸着飞来,更精准的砸落在这两艘几乎静止不动的战船周围,很快就看到桅杆断裂、船体开始倾覆。
塞克立安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教训,又经过分舰队长官们的集思广益之后,特地挑选了风浪较为平静的今天作为进攻日,并且将从陆上军队借来的40架弩炮不再分散在40艘战船上,而是让最靠近海岸中央位置的五艘乌鸦战船打横,相互靠拢,并且用乌鸦吊桥将其相互连接、形成一体,40架弩炮就集中在这几艘船的甲板上,统一指挥,使用最小型号的石弹(这样可以提高射程)、集中攻击一个目标,而不是像上次一样各自为战,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命中率。
头两轮的发射就命中了敌船,这让戴奥尼亚弩炮队的士兵们信心大增,在队官的指挥下接着又对正在分散开的斯巴达战船进行逐个的集中轰击。
防御斯巴达领地的指挥官是优达米达斯,菲比达斯的兄弟,一位战功卓著的将领,此刻他正站在岸边,密切关注着海面的敌情,他没有想到戴奥尼亚士兵会距离海岸这么远就下海,并且停留在阻船木桩的海域,与后方不断驶来的小船上的士兵们汇合,无论是战船、还是岸边哨塔上的弓箭手都暂时无法对他们进行攻击。
他更没有想到今天戴奥尼亚战船上的弩炮射出的石弹会这么的精准,斯巴达战船驶离海滩还不到半个小时,就已经有七八艘战船不是被击沉,就是被破坏得不能使用。
他不得不下令,让这几艘仅剩的战船搁浅在海滩。
谁知他紧接着就看到戴奥尼亚的弩炮再次射出石弹,目标不再是战船,而是朝岸边的斯巴达战士们呼啸而来。
他急声高喊:“快闪开!快闪开!……”
毕竟上一次防御登陆时经历过,战士们表现还算冷静,他们瞅准石弹来袭的方向,迅速的散开避让。
声势很大的石弹相继落下,泥沙四溅,却并未造成任何伤亡。
但当戴奥尼亚的弩炮转而攻击海岸边的其他部队时,立刻就出现了骚乱,从而导致伤亡。
在这样的情况下,优达米达斯不得不下令:“所有的部队全部后撤到弩炮的射程之外!”
这样一来,斯巴达军队的阵线与海滩之间就有了大约百米的距离。
优达米达斯打定主意:一旦发现敌人快要上岸,他就率领军队快速的逼上去,与阵型不整的敌人展开厮杀,双方紧贴在一起,弩炮自然就无法发挥作用。
就在他为戴奥尼亚军队新的登陆战术感到有些头疼之时,又接连收到了两个坏消息:拉冈达隘道要塞遭到从西面而来的上千名戴奥尼亚士兵的猛烈攻击。与此同时,拉哥尼亚海湾西面海岬的海边小道也出现了不少戴奥尼亚士兵,正试图攻下伊西翁港南面的堡垒。
由于阿格西劳斯率领主力北上、美塞尼亚又一直比较平静,所以在这两处重要的防御据点里留守的士兵不过百名,而且士兵大多数是庇里阿西人。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第一百四十章 斯巴达登陆战(二)
虽然这两处地势险要,但当初修建这两个要塞还是在几十年前的那场美塞尼亚人大暴乱期间,几十年间美塞尼亚人基本比较驯服,没有再发生大的暴动(伯罗奔尼撒战争时,美塞尼亚黑劳士主要是在雅典人的接应下逃亡),因此这两座要塞连久失修,破损严重。
直到最近戴奥尼亚军队入侵美塞尼亚,斯巴达才紧急对其进行修复,但时间仓促,总感觉还修缮得不够完备,如今又遭到超过守军人数10倍以上的敌人的强攻,不得不让他感到担忧,因此尽管戴奥尼亚人即将大规模登陆,他还是抽掉了各200名士兵,紧急赶去增援。
而就在此时,停留在近海岸的戴奥尼亚舰队步兵开始向着岸边前进了。
按照戴奥尼亚军法,通常情况下作为舰队步兵指挥官的塞斐多鲁斯应该坐镇后方,但是登陆作战情况特殊,由于海况、运输、士兵登陆后集中重整等多方面的困难,所以塞斐多鲁斯一次性将所有的舰队步兵都送到了近海岸,自己再坐镇后方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身先士卒,反而能够提振士气,为处于困难局面下的军队多赢得一份胜机,所以塞斐多鲁斯跟其他舰队步兵一样,身穿皮甲,背负着皮盾皮盔,采用蛙泳的姿势朝岸边游动。
虽然希腊渔民个个是游泳好手,舰队步兵也大多来自于他们,但这种标准的蛙泳姿势还是戴弗斯教授的,主要就是为了武装泅渡时尽量无声、省力。
此刻的舰队步兵们确实没怎么用力划动,就像一根根飘在海面上的木头,顺着潮水就逼近了海岸。
而在岸上斯巴达人的眼中:一条横贯拉哥尼亚海湾的黑色潮线快速地向着他们涌来。
等到海水已经比较浅时,戴奥尼亚舰队士兵们就纷纷站起。
塞斐多鲁斯毕竟是年纪大了,站起来时有些气喘,而且身体有点冷,但他仍然和其他士兵们一样迅速将皮盔戴上,摘下皮盾,抽出短剑,尽力的高声喊道:“整队!”
哗哗的潮水让他的声音传不了多远,但事先所有舰队步兵都已经了解了整个登陆行动计划,此时他们都在自觉的重整阵型,原本停留在海域中时士兵们就是按照作战阵型进行聚集的,现在稍作整顿,一条长达近三里、厚度为5纵列的密集阵型就赫然出现在了斯巴达军队的前方。
优达米达斯为戴奥尼亚人列阵之迅速感到吃惊,这让他想利用戴奥尼亚人上岸时的阵型不整而发起进攻的企图落了空,他立刻意识到戴奥尼亚人这一次是有备而来,想要趁着斯巴达主力不在,倾尽全力攻入斯巴达的领地。
我绝不让你们的阴谋得逞!……优达米达斯将长矛向前用力的一挥,怒喊:“进攻!”
在优达米达斯的带动下,斯巴达军队开始向前奔跑,当他们再次踏上松软的海滩时,几十颗石弹再次呼啸而来,一些黑劳士士兵出现了骚动,但在斯巴达队官们的厉声呵斥下,不得不在慌乱中继续奔跑向前,直到石弹落在身后,他们才暂时松了口气。
塞斐多鲁斯带领着士兵们稳步向前,由于海水漫过胯间,他们是无法奔跑的,好在有潮水的推动,他们没有受到太大阻碍,当海水逐渐从腰胯一直退到脚面、舰队步兵们的双腿刚恢复自由之时,敌人已经冲到了面前。
舰队步兵们既没有标枪攒射,也没有长盾防御,他们只能举起皮盾和短剑,硬顶上去。
由近300名斯巴达战士、500多名斯巴达老战士、2000名比利阿西士兵、4000多名黑劳士组成的斯巴达军队和9000名戴奥尼亚舰队步兵组成的军队(戴奥尼亚第一舰队有近280艘乌鸦战船,每一艘乌鸦战船有40名舰队步兵编制,第一舰队总共有舰队步兵超过万名,虽然上一次登陆作战付出了上千人的死伤,塞克立安还是毫不犹豫的派出了所有的舰队步兵)终于在海岸边厮杀在一起。
色诺芬爬上了海滩后方的哨塔,紧张的俯瞰着前方的战局,他深知这一场战斗将决定斯巴达的生死,恨不能夺过旁边弓箭手的弓箭,亲自向戴奥尼亚人射击。
……………………………………………………
战斗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局势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以斯巴达战士和老战士为箭头的右翼,凭着斯巴达战士的能力和重装步兵的威力,占据着上风,杀得戴奥尼亚舰队步兵的左翼不断后退,已经退入了海中;
以庇里阿西士兵为主的中路也暂时占据着少许的优势,毕竟经常跟随斯巴达人作战的庇里阿西士兵战斗经验比较丰富,同时他们虽然穿戴的是简单的尖顶铜盔和皮甲,但手持铜盾和长矛,防御力依然要强于舰队步兵,再加上有哨塔弓箭手的辅助,防御力并不强的舰队步兵们吃了不少亏;
只有在左翼,基本没有防护的黑劳士们只手持一根长矛同身穿皮盔皮甲、手持皮盾短剑的舰队步兵作战,渐渐的处于下风,即使有混杂在其中的斯巴达老战士们努力维持着阵线和后方哨塔弓箭手的射击,左翼还是在不断后移……这使得原本是东西走向的战线逐渐变成了东北-西南走向。
色诺芬为斯巴达军队捏汗的同时,站在旗舰上、听着桅杆上瞭望手汇报战情的塞克立安则更是焦急:“昨天上岸的舰队步兵呢?!为什么还没有出现?!”
“可能……可能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吧……”旗舰舰长小心的回答道。
“该死!关键时候出问题!”塞克立安愤怒的骂了一声,接着无奈的说道:“那就……立刻把预备队派上去!”
“是!”
在昨天的军事会议中,在舰队步兵指挥官塞斐多鲁斯的激励下,其他的分舰队长官也提了不少意见,其中有一条就是:考虑到舰队步兵与重步兵正面作战不占优势,能不能让驻守在美塞尼亚的第七军团两个大队,派出部分重步兵参加登陆战?
后来经过众人商议完善后改为:邀请驻守美塞尼亚的戴奥尼亚部队从东面向斯巴达反击进攻,同时请他们派出三百名重步兵参与登陆作战。
原本将他们作为预备队,塞克立安还是希望舰队步兵们能独自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但现在看到战局处于下风,担心失败,不得不派出预备队。
只见由第一舰队船员们紧急制作的一个个5米见方的木筏上,有一名水手持木浆操纵,中间站着三、四个黑盔黑甲的第七军团士兵,穿过战船间的空隙。由于木筏比小船吃水更浅,借着潮水的涌动,顺利的通过阻船木桩海域,纷纷朝着舰队步兵的左翼划来……
“糟了,戴奥尼亚人的援军!”色诺芬在哨楼上看到这种情形,非常焦急:斯巴达已经没有多余的士兵来挡住敌人援军的攻击,怎么办?!
色诺芬急得团团转,突然望见在营地里搬运物资的一群黑劳士,病急乱投医似的赶紧下了哨楼,急奔营地,想要将这些黑劳士组织起来,去增援前方的斯巴达军队。
负责在营地看管黑劳士的十几名斯巴达老战士得知情况紧急,立即同意了色诺芬的建议,但问题接踵而至:就算将这上百名黑劳士组织起来,但他们没有武器,怎么战斗?
斯巴达人对黑劳士看管得很严,即使是对要参加战斗的那些黑劳士也是在临上阵之前才给配发武器,军队去战斗之后营地内还有这么多黑劳士,当然不可能多遗留武器。
紧急在营地内翻找一遍,才找到十几根断折的长矛,色诺芬不得不让黑劳士们抽取支撑帐篷的木杆,又是许诺、又是威胁,才逼迫黑劳士们不情愿的跟随他赶往斯巴达军队的右翼。
之前,斯巴达战士的猛攻让舰队步兵的左翼付出了一些伤亡,为了荣誉和整个舰队步兵的生死存亡,他们只能通过不断后退来缓解敌人给予的压力,而越往后退入海水越深,斯巴达战士的进攻就越是减弱。道理很简单,涌动的潮水、松软的海底对身穿重盔重甲、行动较为笨拙的斯巴达战士而言影响较大,他们要分出部分精力来维持身体平衡,而舰队步兵对此则习以为常。
在这样的情况下,舰队步兵的左翼渐渐地挽回了一些颓势。
然后第七军团士兵陆续赶到,立刻对斯巴达战士的侧翼发起攻击。
在夹击之下的斯巴达战士毫不退缩的奋勇作战,他们深知背后就是家园,因此绝不能撤退。
色诺芬带领黑劳士们横穿沙滩,紧急赶赴增援右翼,在潮水声、厮杀声、惨叫声……所笼罩的战场上,心中焦急的他完全听不到距离他不远的哨塔上弓箭手的惊呼:“又有敌人的援军!在东边!在东边!!……”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第一百四十一章 斯巴达登陆战(三)
昨天下午至黄昏,在第1舰队佯攻的掩护下,有近400名舰队步兵悄悄登上了拉哥尼亚海湾东面的海角,他们潜伏在山岭中,准备就地休息一晚之后,于第2天一早向北翻山越岭,赶向舰队步兵主力要登陆的海滩。
但不巧的是在山岭中却撞见了在山上放羊的牧羊人,为了防止行踪泄漏,他们将其扣留。
谁知这名牧羊人来自海角东面临海的小镇米诺亚(并非是戴奥尼亚王国西西里岛上的米诺亚城,而是属于斯巴达领地边缘的一个小镇,居民主要是庇里阿西人)就距离舰队步兵藏身的山岭不远,在失踪的牧羊人家属的要求下,第2天一早米诺亚居民就上山寻找,舰队步兵们为了防止被提早发现,不得不避开米诺亚民众,从而绕了一些远路,等到他们急匆匆赶到战场附近时,双方激战正酣。
尽管舰队步兵们心中焦急,但临时担任这次奇袭的指挥官并没有盲目的指挥部队立刻投入战斗,他站在山林高处,仔细观察了战场的形势,很快制定了行动计划:分出50名士兵手持火把,奔赴战场后方的营地;而他率领300多名士兵直扑斯巴达军队的左翼,攻击其侧后。
他的这一举措很快就收到了效果:本就在苦苦支撑的黑劳士们又遭到来自后方的攻击,开始出现溃退;而溃退的黑劳士看到后方营地燃起的大火,更是惊恐万分的大喊大叫,恐慌迅速在斯巴达军阵中蔓延……
黑劳士、庇里阿西人四散逃窜,只有斯巴达战士还在坚持战斗。
色诺芬看到败局已经无法挽回,长叹一声,也加入了逃亡的行列,他必须要加紧赶回斯巴达城,或许能给正处于惊慌中的斯巴达长老们一些建议。
等塞克立安乘坐小船登上海岸时,海岸边的战斗并没有完全结束:360多名斯巴达战士(其中包括部分老战士)组成圆阵,在舰队步兵和第七军团士兵的包围下,依旧在坚持战斗。
塞科立安了解情况之后,认为斯巴达人被完全包围,当然会负隅顽抗,于是下令:让出北面的通路。
命令很快得到执行,他原以为斯巴达人会很快撤退,这样士兵们就可以进行追击。但是斯巴达人依旧在战斗,看不出有任何想要撤退的意思。
塞克立安想了想,干脆让士兵们都后撤,拉开与斯巴达人的距离。
他根本不担心斯巴达人会趁机进行反击,因为在此处围攻的戴奥尼亚士兵不但占据了人数上的绝对优势,而且在体力上同样占优,毕竟舰队步兵是属于轻甲兵,而第七军团士兵是后来才加入战斗的。而一直全力战斗到现在的斯巴达战士还能剩余多少体力,只是依赖着密集的圆阵防御在支撑,一旦他们想转守为攻,阵型自然就难以保持。
戴奥尼亚士兵们谨慎的缓缓后退,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斯巴达战士依旧在原地不动。他们人挨人、肩并肩的密集站立,最外面一排战士个个都跨着马步,一手举着圆盾,一手持着刺枪,大半个身子都藏在圆盾后面,只有半个头部从圆盾上沿露出,冷漠的目光透过狭小的头盔眼孔,警惕的望着外面。
他们身后的战友不但用盾顶住他们的后背,给予他们支撑,同时手中的刺枪也从他们的右肩上方探出,协助他们对敌……整个斯巴达战士的阵型就像是遇到危险不得不将身体团在一起的刺猬。
但是当双方都脱离战斗、厮杀声消失之后,能清晰地听见他们急促的呼吸声,看到他们手持的铜盾因为乏力而微微颤抖。而在圆阵的周围横七竖八的躺着斯巴达战士的尸体,还有为数不多的伤兵因为在战斗中反复的被践踏,伤势极重,完全无法挪动,只能发出低沉的、类似叹息一样的哀嚎。
看到这些,塞克立安心中更有信心,他走出戴奥尼亚士兵的阵列,自得意满的大声说道:“我是这支戴奥尼亚军队的指挥官塞克立安!斯巴达人,你们已经失败了!投降吧,我可以饶你们不死!”
整个圆阵纹丝不动,斯巴达战士们恍若未闻。
半晌,阵中心的优达米达斯才气息不匀的大声说道:“我们……我们可以投降……也可以允许你们占领伊西翁港和希勒斯港……但是你必须向神起誓,不得率领军队进入斯巴达城!”
塞克立安听完,哈哈大笑,嘲讽的说道:“斯巴达人,你们还在做梦吧!现在已经不是你们称霸希腊、耀武扬威的时候了!我们戴奥尼亚已经攻占了美塞尼亚,马上就将征服斯巴达,也许过不了多久,你们的家人就将成为奴隶,而曾经是奴隶的黑劳士们却会成为他们的主人!
我只是看你们都是勇士,不忍心你们暴尸荒野,成为野狼海鸟的食物,才心怀怜悯的让你们投降。当然我可以理解你们为什么会选择死亡,因为死了之后就不用再痛苦的面对斯巴达已经不存在的现实——”
塞克立安正说着,突然看见前方的斯巴达战士怒吼一声,向他掷出了手中的刺枪。
塞克立安吃了一惊,忙不迭的闪身后退。他和斯巴达圆阵相距约40米,而且对方又都是重步兵,原以为这个距离会比较安全,没想到对方会突然做出这样的举动。
两侧的士兵迅速冲上前,用皮盾将他护住。
按道理说,久经训练的斯巴达战士全力投掷标枪的射程完全超过了40米,而且舰队步兵所用的皮盾无法做到很好的防御。但是,激战到现在的斯巴达战士哪里还有充沛的体力,投掷的标枪无法穿透皮盾,被轻松的挡落,不过是一场虚惊。
但是塞克立安被激怒了,他脸色阴沉的退出了阵列,但也没有下达进攻的命令。
双方就这样奇怪的相持着。
过了好一会儿,斯巴达战士看到戴奥尼亚士兵再一次向四周后撤,甚至在朝向大海的方向还让出了一个大口子。
然后,他们看见在不到百米远的地方有六个一人多高的木架子并排摆放在那里,一些戴奥尼亚士兵在后面操作着什么,虽然斯巴达战士没有亲眼见过弩炮的详细模样,但心中感到了不安。
“发射!”弩炮指挥官一声令下,勾弦松开,弹簧臂猛力收缩,石弹呼啸而出,以很小的弧线精准的砸入斯巴达战士的圆阵之中。
就看见圆盾横飞、鲜血泼溅、残肢断腿、破胸烂头……原本防御坚固的完美阵型顷刻间就化为惨不忍睹的血腥场景,斯巴达人极度密集的阵列让弩炮的威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斯巴达军队的指挥官优达米达斯甚至连一声惨叫都来不及发出,就倒在了血泊中。
活着的斯巴达战士立刻意识到继续坚守只能坐以待毙:“跟戴奥尼亚人拼啦!!”
他们怒吼着,一窝蜂的冲向弩炮部队。
早就盼望着斯巴达战士这样做的戴奥尼亚军队迅速合拢……
……………………………………………………
战斗结束,包围中的斯巴达战士无人投降,全部战死。
第1舰队的登陆战获得最终的胜利,但塞克立安并没有太显兴奋,因为自他上岸之后看到了不少舰队步兵的尸体。
“抓紧时间,火化士兵们的遗体,但要将他们的遗物和骨灰罐保管好,将来完整的交给他们的家属……用小船将医护人员赶紧运上岸,尽快救治受伤的士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