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陈瑞
“好的,陛下。”赫尼波里斯动作麻利的裁了一张莎草纸,然后提笔开始书写。
这时,马尔提乌斯走进了大帐:“陛下,从锡拉库扎送来的战报。”
戴弗斯接过用黑绳绑扎的莎纸卷,迅速看完之后,满脸笑容的扫视帐内的其他人,兴奋的大声说道:“好!普罗索乌斯干得好啊!各位,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锡拉库扎的主城已经被我们夺取!”
…………………………………………
就在塞克利安前往米诺亚准备接受戴弗斯批评的这一天,在萨丁尼亚岛西海岸中部,天刚蒙蒙亮,5艘迦太基货船就来到了圣伊比尼亚的港口外,在这一段时间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因为戴奥尼亚舰队在萨丁尼亚的袭扰,迫使不少来运货的迦太基商船只能趁着戴奥尼亚舰队还没有来萨丁尼亚海域巡航的期间,赶到该岛的各腓尼基城镇港口,运送积压在港口的货物。
由于驾驭货船的都是腓尼基相貌的船员,再加上时间紧迫,巡逻船没有仔细盘查,他们被允许进入港口。
到了凌晨,在萨丁尼亚岛西海岸中部偏北的位置,原本沿海岸南行的第三舰队突然靠近海边。
这里的近海岸礁石密布,岸上也多是悬崖峭壁,并没有合适的船只停靠地,不过有一条曼诺河(mannu)从这里入海,在河口的两岸有着面积较为广阔的滩涂地,在退潮时尤为明显,滩涂地上满布湿滑绵软的黑色淤泥,人踩在上面,很容易陷入其中,要想通过非常困难。
但是第三舰队有着充分的准备,乌鸦战船依次驶入河口靠向北岸的滩涂地,舰队步兵们抱着事先准备好的一捆捆麦草,小心翼翼的下了船,将其放置在滩涂地上,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很快就搭建起一条通向河岸的木板路。
走在最前面的是第九军团的山岭侦察小队士兵,他们摇摇晃晃的踩着木板,最终到达河岸下,使用随身携带的攀援工具,轻松的翻上了不太陡峭的河岸,然后垂下十几条早已准备好的绳梯,随后跟着的舰队步兵们快速攀援而上。
半个多小时之后,4000名舰队步兵登上了曼诺河的北岸,然后快速向内陆行进,准备突袭距离海岸不远的圣伊比尼亚(sant-imbenia)。
圣伊比尼亚城是腓尼基人在萨丁尼亚岛的一个金属加工业中心,在几百年前它原本是萨丁尼亚土著努拉吉人的城镇,由于这附近的山岭中蕴含着丰富的铁矿和银矿,他们很早就用这些贵金属同当时位于意大利中部、横跨第勒利安海的意大利半岛上的伊特鲁利亚人进行贸易。
腓尼基人在这个岛屿殖民之后,通过贸易、联姻、同化、战争等手段,百年之后萨丁尼亚原来的土著努拉吉人基本退入到北部的山岭之中,南部完全成了腓尼基人的领地。除了东北端的奥尔比亚城(olbia)之外,圣伊比尼亚是腓尼基人最靠北的一座城镇,腓尼基人将它发展成为萨丁尼亚岛上的一个重要的金属加工中心。
圣伊比尼亚坐落在距离海岸不远的低矮的丘陵之中,北面紧靠着一条叫特摩(temo)的河流,由于它周围地势较为平坦,腓尼基人在北部建立的矿场的产出以及努拉吉人比较容易将山岭中挖到的矿石都拉到这里来交易。然后圣伊比尼亚人将矿石加工、熔炼成金属锭,通过特摩河的港口装船,运送到迦太基或其他地方。圣伊比尼亚每年的贵金属产量几乎占到了整个萨丁尼亚岛金属产量的一半以上。正因为如此,圣伊比尼亚对于萨丁尼亚的腓尼基人、对于迦太基都相当的重要。
以往迦太基人的海军称霸西地中海时,萨丁尼亚是安全的,岛上的腓尼基人可以安心的捕鱼、务农以及发展金属加工,完全不用担心外敌的入侵。但是迦太基和戴奥尼亚发生战争以来,海军方面始终处于劣势,萨丁尼亚岛的安全也受到了威胁,幸好圣伊比尼亚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不利于戴奥尼亚人从海上登陆,之前戴奥尼亚人对萨丁尼亚的袭扰也从未在圣伊比尼亚附近发生过。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第三百二十一章 瓮中捉鳖
当然,圣伊比尼亚人也没有放松过警惕,当戴奥尼亚舰队步兵爬上河岸、出现在这片较为平坦的丘陵地带之时,就被担任警戒的圣伊比尼亚哨兵发现,他们立刻就将这个可怕的消息通知了城里。
圣伊比尼亚人十分恐慌,纷纷跑进城里躲避。但是曼诺河距离圣伊比尼亚城不过10多里地,并不太远,而圣伊比尼亚作为金属加工中心,城外遍地都是熔炼场,有的甚至直接建在几里之外的山岭之下(这样获取木材方便),等戴奥尼亚舰队步兵赶到城外时,还有不少在熔炼厂、矿场工作的民众以及奴隶没能及时逃入城内,舰队步兵分出一小部分对他们进行抓捕,大部分士兵则绕过圣伊比尼亚城,直扑特摩河的港口。
该港口并没有同圣伊比尼亚城连在一起,尽管特摩河下游与曼诺河不同,河岸两侧有一些较平坦的土地可以被开发成港口,但特摩河与建在丘陵上的伊比尼亚城有着几十米的高度差,所以圣伊比尼亚人只是修建了一条宽阔的平整石路与港口相连,便于货物运输。
第三舰队步兵顺着道路,抵近港口之外。
该港口如此重要,当然也建有城墙保护,虽然它防御的重点是在河口,防止海上的舰队突入,而在靠近城池的这一侧也建有城墙,只是没有哨楼和壕沟,并且戴奥尼亚来得太快,惊慌的圣伊比尼亚人都忙着逃进城内,导致港口内防御人手不多,但是其守军仍然登上城头,进行顽强的抵御。
舰队步兵们带着十几架从战船上带来的云梯,搭在港口的城墙上开始强攻。
战斗进行了十多分钟之后,早先进入港口的五艘货船的水手大约100人突然集合起来,拿出藏在货船上的武器,开始攻击港口内的守军。
圣伊比尼亚人被打得猝不及防,内外夹击之下,戴奥尼亚军队很快攻入了港口内,并顺利的占领了位于河口的防波大堤、塔楼,升起了拦河的木闸,已经在附近海面停留着的戴奥尼亚舰队160艘战船(海战之后,第3舰队得到了一些新战船的补充,使得其战船的数量不减反增)顺利的挤进了港口。
自发现敌情之后,圣伊比尼亚人就立刻派信使骑马紧急赶往南方求援。
距离圣伊比尼亚最近的腓尼基城镇是萨罗斯(tharros),它位于萨丁尼亚西海岸中部海滨,不但拥有优良的港口,而且还有肥沃的沿河平原,它距离圣伊比尼亚城大约70里,中间虽有山岭横隔,但靠近海边的道路还较为平坦。
以前由于圣伊比尼亚的金属产量很大,但其河港的容量却小,经常导致货物积压,后来在驻守萨丁尼亚、监督各腓尼基城邦的迦太基士师们的协调下,部分的贵金属货物向南转运到萨罗斯,再通过其港口向迦太基运输,为此萨罗斯人还费劲心力的修筑了一条宽阔平整的大道连通圣伊比尼亚,在曼留河上也修筑了两座木桥。
正是同圣伊比尼亚的联合,再加上其本身的良好条件,通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萨罗斯已经成为萨丁尼亚岛上数一数二的腓尼基城镇,并不弱于卡拉里斯(caralis,卡拉里斯是萨丁尼亚岛最南端的一个腓尼基城镇,同样拥有优良的港口,肥沃的沿河平原,此外由于它最靠近隔海相望的迦太基,因此与迦太基之间有着更加频繁的贸易往来),所以自从戴奥尼亚舰队对萨丁尼亚进行袭扰以来,岛上腓尼基城镇临时组建的腓尼基联军就驻扎在萨罗斯城,之前迦太基的新舰队也驻扎在萨罗斯港口,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圣伊比尼亚的安全。
听到戴奥尼亚人居然在袭击圣伊比尼亚,这支由来自岛上各腓尼基城镇的一万名公民兵组建的联军立刻踩着平坦的大道,向北行军,赶去救援。
在前进的途中,又再次遇到圣利比尼亚的信使,得到最新的消息:戴奥尼亚人占领了河港,并且还在大肆破坏城外的熔炼场。
担任联军的统帅是来自迦太基的年轻贵族,他原本是卡拉里斯的士师(来自其他腓尼基城镇的公民兵也基本是由该城镇的迦太基士师所率领),听到了这个消息,既担忧又兴奋:担忧是怕如果圣伊比尼亚因为戴奥尼亚人的袭扰和破坏,导致金属产量明显减少,他作为腓尼基联军的统帅,必然会遭到迦太基元老院的斥责,甚至可能会丢掉萨丁尼亚士师这个肥差,被勒令返回迦太基;兴奋的是他从信口中得知,来犯的戴奥尼亚军队大约只有三四千人,如果能够及时赶到,击败他们应该是易如反掌之事,再算上上一次的胜利,他的杰出表现必将引起迦太基民众和元老院的注意,为他将来进入元老院奠定基础。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下达命令:让全军加速前进。
下午,腓尼基联军终于赶到了圣伊比尼亚城,得到消息的戴奥尼亚舰队步兵们慌忙集合起来,开始向着特摩河撤退。
腓尼基联军紧追不舍。
在河岸之上,戴奥尼亚舰队步兵停止了后撤,开始列阵。
腓尼基联军也停止了追击,同样在300米外展开阵势,准备通过正面的会战彻底击溃戴奥尼亚军队。
当腓尼基士兵们正借着列阵之机、让自己经过几个小时急行军导致十分疲惫的身体能得到略微的休息缓解之时,突然军阵前列出现了骚动。
“快看!戴奥尼亚的重步兵!他们从哪里冒出来的?!”
“我们上当了!戴奥尼亚军队可不止这几千人,他们把重步兵都藏在了河港里!”
“天哪,这些重步兵不断的出来,他们到底有多少人!”
……
腓尼基联军的年轻统帅在己方士兵列阵的同时,一直在注视着前方的敌人,主要是担心这些人数少于己方、全是轻甲兵的戴奥尼亚军队会突然逃窜(他把戴奥尼亚舰队步兵视为是轻甲兵),但他突然间看到刚列好阵的戴奥尼亚军队开始向右移动,将圣伊比尼亚城通向河港的大道让了出来,然后一队队排列整齐的身穿黑盔黑甲、手持刺枪长盾的戴奥尼亚军团士兵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并且迅速跟随前面的部队向右移动。
戴奥尼亚军团士兵不断的涌现,原本阵列很短的戴奥尼亚军阵长度很快就与腓尼基的军阵接近了。
到了此时,腓尼基联军统帅怎会不知道这是戴奥尼亚人的阴谋,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不但让士兵们感到惊慌,他何尝不感到恐慌,但此刻埋怨圣伊比尼亚人没有仔细侦查、给出了错误的信息,导致他准备不足……这些都已经没有了意义,他也没有时间去想眼前的这支戴奥尼亚正规军队是从哪里来的,因为据他所得到的消息:戴奥尼亚的国王已经率领所有的戴奥尼亚军队在西西里同玛哥统率的迦太基大军在交战。
此刻,他脑海里冒出来的第1个想法就是撤退,但他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如果联军撤退,戴奥尼亚人必然会趁势进攻圣伊比尼亚城,该城作为萨丁尼亚的金属冶炼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都是为了方便矿石的收集、运输、贸易、冶炼……而并不是作为一个要塞城镇存在,甚至它还比不上普通城镇的防御能力,完全不可能抵挡得住拥有如此多士兵的戴奥尼亚军队的进攻。一旦圣伊比尼亚城被攻陷,他绝对会亲身感受到迦太基元老院的愤怒。
而且士兵们经过几个小时的快速行军之后已经很疲劳,在阵前退却本就是大忌,戴奥尼亚人一旦发起进攻,极可能导致全军的溃败。
他现在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趁着戴奥尼亚人还没有列好阵势,可能还有不少士兵在河岸之下,未能进入战场,赶紧发起进攻,或许还有获胜的机会。
于是,他硬着头皮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半个小时之后,这位迦太基将领的侥幸被粉碎,体力匮乏的腓尼基联军被养精蓄锐的第九军团和舰队步兵联手击败,溃败的腓尼基士兵们有一部分往圣伊比尼亚城逃跑,更多的人则想逃回萨罗斯城,但是当他们逃到曼诺河岸时,却发现这两座木桥已经被戴奥尼亚士兵占领。
原来,就在腓尼基联军渡过曼诺河之后,第三舰队的战船就再次进入漫诺河口,让两个连队的戴奥尼亚军团士兵爬上岸,占据了曼诺河上仅有的两座木桥。
归路被阻截,而后方追兵又随后赶到,很多腓尼基溃兵绝望的投降,还有一些溃兵又返身逃往圣伊比尼亚城。
圣伊比尼亚人得知腓尼基联军遭受惨败的消息,十分的恐慌,认为获胜后的戴奥尼亚人会紧接着进攻他们的城镇,但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只有不断逃来的腓尼基溃兵,却一直没有见到戴奥尼亚军队的身影,都感到惊疑。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第三百二十二章 偷袭萨罗斯
实际上,米多拉德斯和泰格提诺斯这一次筹划的军事袭击是上一次第三舰队用计谋攻占阿莱尼亚的翻版。米多拉德斯早就有袭击圣伊比尼亚这个金融加工中心的想法,但是之前对萨丁尼亚岛袭击的失败,让他意识到自身实力的不足,圣伊比尼亚城特殊的地形使得舰队步兵即使袭击成功,也很难在随后赶到的腓尼基联军的攻击下顺利逃脱,但后来有了第九军团的加入,实力得到极大增强的他决定实施这一计划。
在同泰格提诺斯进行商议之后,又进一步的完善了计划,以期获得更大的胜利。他们从之前袭扰萨丁尼亚所抓获的俘虏口中仔细了解了岛内的具体情况,又多次在巡航萨丁尼亚岛时,勘察了海岸的地形,制定了登岸的方法,并在阿莱尼亚经过多次演练,然后才开始实行。
最初进入圣伊比尼亚港口的几艘货船是来自之前第三舰队的缴获,驾驶货船的船员却是来自阿莱尼亚,他们都是腓尼基人与希腊人的混血后裔,虽然无论相貌、还是口音都与腓尼基人并无二致,但在阿莱尼亚却身份低贱,毫无社会地位,只能在港口出卖苦力。第三舰队占领阿莱尼亚之后,允许他们可以申请加入戴奥利亚公民,在成为正式公民前可以先承租土地、成为公民后可以拥有份地,自然得到他们的拥护,并且渴望立功。
之前在近海岸徘徊的第三舰队的战船甲板上,除了舰队步兵,并没有其他士兵,这让圣伊比尼亚城的探子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实际上第九军团的士兵都藏在船舱里,直到战船挤进港口后,他们才钻出船舱上了岸。
袭击圣伊比尼亚城只是米多拉德斯引诱腓尼基联军来援的手段,但是对于攻占它,米多拉德斯和泰格提诺斯都暂时没有这个想法,毕竟圣伊比尼亚远离腓尼基人在萨丁尼亚的核心区,与其他腓尼基城镇的交通并不便利,如果只是想破坏萨丁尼亚对迦太基的贵金属供应,攻占圣伊比尼亚无疑就可以达到目的,但是既然已经按照计划重创了腓尼基联军,俘虏了大批的溃兵,而且还截断归路,使得其他溃兵无法及时逃回南面,导致现在萨丁尼亚南部防御空虚,米多拉德斯和泰格提诺斯的胃口自然就随之加大,他们立刻就把攻击的目标指向了萨罗斯,一旦夺下这个腓尼基人在萨丁尼亚的重镇,获得了优良的港口和丰厚的物资,将更有利于第九军团接下来在萨丁尼亚的作战。
有了上一次夺取阿莱尼亚的经验,戴奥尼亚士兵们经过一番准备,就依计而行。
为了让加入戴奥尼亚王国的阿莱尼亚人能够全力以赴,米多拉德斯还作出承诺:只要这一次计划成功,他将向户籍部申请,让他们将立刻获得预备公民的身份。
于是这些阿莱尼亚人兴高采烈的操纵着15艘停放在圣伊比尼亚港口内的货船,船上堆满了光芒耀眼的银锭,驶离港口。
这种运输贵金属的迦太基货船为了保障其足够的载货容量,它的船身较宽,船体较长,需要水手至少20名,参与这次行动的阿莱尼亚人数根本不够,何况还有部分阿莱尼亚人要去假冒腓尼基联军的队官,于是大部分的水手都是由舰队步兵来担任,阿莱尼亚人主要出任船长和舵手。
15艘货船参照着在海岸大道上的假冒腓尼基联军的戴奥尼亚军队行进的速度,缓缓向南行驶。
到了傍晚天色昏暗时,船队抵达了萨罗斯港口。
面对迦太基巡逻船的盘问,已经有了一次经验的船长们从容不迫的回答:“联军已经击溃了戴奥尼亚袭击圣伊比尼亚的军队,考虑到安全,吉哲贝大人(腓尼基联军统帅)让我们将熔炼好的银块都运送到萨罗斯城内存放。”
听到腓尼基联军胜利的消息,巡逻船的船员们感到兴奋,而一船船耀眼的银块也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他们不但完全没有戒心,而且也根本没有注意到被夜色遮掩的由希腊人扮演的水手。
于是,这支船队被允许进入了港口。
要知道萨罗斯城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建在一座面积广阔的泻湖旁,该湖有一个狭长的水道与外面的一个大海湾相通,所以萨罗斯有两个港口,一个建在海湾,一个建在城区内,考虑到这些银块非常的重要,因此巡逻船作出决定:让这几艘船队进入内港。
但是从海湾进入到内港,相距有八里,而且要通过狭长的水道以及两道水门,因为是晚上,前方引路的巡逻船航行缓慢,跟随其后的船队船员们心里万分着急,却又不敢显露出来,因为按照原来的计划,这支船队停靠在外港,然后占领港口、打开水门,让满载第九军团士兵的第三舰队进入,再赶去增援骗城的部队。
现在计划被打乱,这些阿莱尼亚人假扮的船长们个个手足无措,舰队步兵假扮的水手们虽然刚开始也有点惊慌,但他们多次上岸袭扰腓尼基人,胆量很大,很快就镇定下来,小声的安慰阿莱尼亚人,并开始做好应急的准备。
…………………………………
与此同时,萨罗斯城头的哨兵看到有上千名腓尼基士兵,押送着100多名俘虏,拳打脚踢的将他们赶到城下,然后其队官告诉城头守兵:“吉哲贝大人已经率军击溃了戴奥尼亚人,正在返回的路上,而他们作为先锋,先回来告诉民众这个好消息。”
此时,已经从泻湖的水门处传来了“联军获胜”的消息,两相一对照,哨兵们不疑有他,不但打开了城门,并且还兴冲冲的跑下城来,想询问整个战斗胜利的经过,结果迎接他们的是锋利的长矛。
假扮成腓尼基士兵的1000名舰队步兵干掉城头哨兵之后,留下100人和那假扮俘虏的100多人控制北城门,并派出其余的900人沿着街道,一边砍杀所遇到的萨罗斯人、制造着混乱,一边向城区中心突进。
在这个夜晚里,大部分萨罗斯的民众并没有安然入睡,因为他们在挂念着出征在外的腓尼基联军中的亲人,突然听到突然杀声四起,又听到逃亡的民众四处高喊:“戴奥尼亚人杀进来了!”都十分的恐慌。
而这时城中心广场的警钟也被敲响,虽然腓尼基联军征召了很多萨罗斯公民,但还有部分留在城中,他们听到了紧急动员的钟声,下意识的穿戴好盔甲,拿起武器,迅速赶往城区广场。
萨罗斯是一个城区面积较大的腓尼基城镇,再加上又是晚上,第三舰队的舰队步兵按图索骥,结果走了不少冤枉路,等到他们赶到萨罗斯的城区广场以及旁边的市政厅时,广场上已经聚集了400多名萨罗斯公民兵。
于是,双方在此展开了激战。
萨罗斯人虽然兵少,但他们为保卫家园而战,表现得十分英勇,使得人数是对方两倍的舰队步兵无法在短时间将其击溃,而萨罗斯的民众在经历了最初的恐慌之后,在市政厅官员的组织下从四面八方赶来广场,反而将舰队步兵包围。
舰队步兵们当初为了赶路,穿戴的是腓尼基联军中的轻甲兵装备,仅有一个皮盔、一个圆形木盾、一根长矛,身上没有胸甲,其防御力并不强,但是他们全然不惧,在队官们的指挥下,迅速排列成防御圆阵,与四面的敌人进行厮杀。
萨罗斯民众不时被刺到,但很快就有后方的人接替,厮杀声、惨叫声持续不断的响起,反而让城区的民众逐渐的冷静下来,在市政厅官员不停奔走、告知之下,广场成为了这个夜晚萨罗斯民众关注的焦点,为了将外敌赶出去,不断有鼓起勇气的民众手持生锈的长矛和木棒赶来相助。
整个广场被火把照得通明,戴奥尼亚舰队步兵被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
……………………………………
戴奥尼亚人假扮的船队终于停泊在了内港,虽然已经是夜晚,但考虑到货船上运载的都是珍贵的银块,为了保证安全,必须在晚上就将它们卸下,运送到仓库里,保管起来。所以港口的官员一边去通知已经歇息的码头劳力们,一边要求货船的船员们也要帮忙一起卸货。
阿莱尼亚的船长们怕拒绝之后引起争吵,引起对方的警惕,于是答应下来,但故意磨磨蹭蹭的拖延时间。
就在这时,船员们看到有一群人向码头走来,他们**着上身,似乎是来卸货的劳力,但不少人手中拿着长矛和盾牌,他们立刻就警觉起来。
货船有15艘,平均每艘货船20名水手,总共有300余人,其中有240名舰队步兵。作为这只船队的实际指挥官、舰队步兵的连队长果断的大喊一声:“准备战斗!”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第三百二十三章 城内血战
船员们立刻从银块堆里掏出了皮盾和刺枪以及短剑,纷纷跳上码头,向迎面的来敌杀去。
“他们果然是敌人!”领头的港口官员大声的叫嚷着,指挥码头的这些自由民要将偷袭的敌人全部杀死。
原来,舰队步兵们偷袭北门成功、杀进城内之后,“戴奥尼亚人杀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城区,这跟之前从水门传来的“腓尼基联军大败戴奥尼亚军队”的喜讯完全相反,市政厅的官员很快意识到深夜赶来港口的那只船队是有问题的,于是紧急派人去通知港口。
由于此时戴奥尼亚舰队步兵们刚刚攻进城内,还没有引起激战,内港虽然是在城内,却是位于南面最偏僻的地方,一南一北相距较远,因此船员们一时还没有感受到城内的变化,因此让港口有了准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