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陈瑞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凯尔特战士就冲到了眼前,大剑带着呼呼风声,猛然砍下。
轻甲兵举起皮盾抵挡。
“膨!”就仿佛是一块大石头砸在盾上一样,整个左臂立时感到震痛,一瞬间的酸麻让他们根本提不起劲来,再用皮盾抵御,只能后退。
而有些凯尔特战士的大剑甚至直接砍进皮盾里,险些伤及轻甲兵的手臂。
轻甲兵们心中的惊赫可想而知,他们不由自主的向后撤。
凯尔特战士仗着身高腿长,如同附骨之蛆一样,手中的大剑连续的追砍,竟然将有些轻甲兵的皮盾砍碎,一些轻甲兵被砍伤,由于凯尔特战士使用的大剑威力惊人,所造成的伤口都极其可怖,伤兵躺在地上哀嚎不止,更影响了轻甲兵的士气,如果不是戴奥尼亚军法严苛,有些士兵恐怕早已溃逃。
轻甲兵大队长着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心中一边埋怨侦骑的失误,“这哪里是轻装步兵,简直比重步兵还可怕!”一边绞尽脑汁想着对策:“散开!跑起来!把敌人引诱开!……”
戴奥尼亚轻甲兵的作用从来都不是列阵而战,而是利用脚步的轻便,奔袭敌人的软肋,追击溃兵,所以在军事训练中速度训练是重点,武装长跑就是其中很常见的项目之一。
队官们刚开始转述命令,在凯尔特战士的进攻压力下勉强支撑的轻甲兵们立刻转身奔跑。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凯尔特人长得五大三粗,手中的大剑、木盾也比他们的重,但是奔跑能力并不弱于他们,即使他们在全力奔跑下也拉不开彼此间的距离。
始终在震惊中的轻甲兵们当然不会知道,这些凯尔特战士生活在利比里亚北部山区里,主要以狩猎和劫掠为生,长期在山岭间追逐猎物,使他们拥有很好的脚力和耐力。
但是好斗和易怒的凯尔特战士显然没有大局意识,大部分战士急着去追逐戴奥尼亚轻甲兵,而忘记了本来应该执行的任务。
巴利阿里投石兵失去了保护,而第八军团轻步兵大队已经逼到了近前,投石兵和轻步兵之间的对战再次上演,不过这一次双方的距离就近多了,甚至有些戴奥尼亚标枪手见巴利阿里投石兵随身只有一把匕首,干脆持着标枪,冒着石雨,就冲了上去,想要近身厮杀。
幸好,还有近300名卢西塔尼亚标枪手,混在巴利阿里投石兵的队伍中,他们及时的冲了出来,同样都是将标枪当长矛,卢西塔尼亚人明显要强得多,仗着身高力壮,他们在厮杀中占据了优势。
对于巴利阿里投石兵而言,他们的优势并不仅是远距离的覆盖攻击,近距离的精准投掷更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在双方厮杀在一起的战场上,他们分散开来,各自寻找攻击的目标,用大号的铅丸飞掷只有三、四十米远的戴奥尼亚弓箭手和标枪手,其杀伤力增加了好几倍。
所以,在远处的第4骑兵军团长阿西特米斯望见轻甲兵正在被异族战士追着跑、轻步兵处于下风、不断有士兵倒地时,心中非常着急,他立刻催促骑兵们加速前进,趁着巴利阿里投石兵的注意力被轻步兵大队吸引之时,绕到他们的侧后,将其击溃。
……………………………………
“迦太基在战阵后面还保留了一支几百人的异族战士,来保护他们的巴利阿里投石兵,我们的轻甲兵大队竟然被击退!……”副官穆克鲁从侦骑口中得知这一消息时,不免感到心惊,急忙看向列奥提齐德斯:“指挥官大人,迦太基人居然也学会了使用预备队!现在卡曼利纳人明显有些支撑不住了,我们该怎么办?!”
列奥提齐德斯仿佛没有听见似的,坐在马上像个雕塑,但是他的目光却一直凝望着自己的右前方:那里是他寄予厚望的第八军团,然而汹涌的黑色浪潮却遭遇到了礁石,导致现在向前推进的速度缓慢,很可能跟米诺亚一战之后第八军团伤亡也不小、增补了不少预备队兵源、导致战斗力下降有关,当然也由此可知与之对敌的腓尼基努米比亚混合步兵并不是一支弱军……都是米诺亚一战中迦太基军队孱弱的表现,导致他自己下意识中对这一次迦太基军队的战斗力判断失误……
列奥提齐德斯在如此紧要的关头脑海中不由自主的竟然在寻找各种导致他判断失误的原因。他自成年后参加战斗(包括在斯巴达参加的战斗)以来,到至今为止,还未经历过失败,因此难免有些失态。
他双手紧拽着缰绳,突然间回身喊道:“给我拿一个长盾和刺枪!”
身后的卫兵立刻将自己的递给了他。
他伸手接过,纵身下马,用力挥舞了几下,然后举起刺枪,大声喊道:“士兵们,跟着我去杀敌!”
按照《戴奥尼亚军法》规定:军团长有50人的卫队,地区指挥官是百人的卫队。
列奥提齐德斯作为指挥官,按理说应该有百人卫队,但他实际上麾下只有一个军团,为了让士兵们尽可能多的投入到战斗中,他并没有增加自己的卫队编制,这50名卫兵立刻响应了列奥提齐德斯的号召。
他提盾持枪,带头开始大步向前奔跑,每跨一步,他的身体对这盾枪的熟悉就增加一分:没错,他可不只是一名统军将领,他同样是一名优秀的战士,他是斯巴达王室中唯一一位从小就参加了残酷的阿戈革训练的人,他也是在戴奥尼亚新兵训练营中以优秀的各项技能惊艳了当时的戴奥尼亚高级队官的人!
就在他开始热血澎湃之时,一匹战马斜刺里冲出,挡在了他的前方,穆克鲁在马上大声喝道:“普罗索乌斯大人,你是指挥官,请留在你的岗位上指挥全军,不要擅自离开!”
列奥提齐德斯冷眼看他:“我已经无法指挥全军,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入战斗,为我们增加一分胜利的希望!别耽搁我的时间,快让开!”
“普罗索乌斯大人!”穆克鲁一动不动,语气坚决:“《戴奥尼亚军法》首页中就写的很清楚,‘领军者,不可以因胜利而骄傲,不可因失败而气馁,不要被愤怒冲昏了理智,不要被悲伤软弱了斗志……像神祗一样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冷静的分析战局,这才是一名伟大的将军所必备的素质!’
普罗索乌斯大人,你是王国的西西里指挥官,你的责任是守护整个西西里领地的安全,而不应该过于在意一两场战斗的失利!你放弃了自己的职责,万一战斗真的失败,谁来指挥我们的士兵安全的撤退?!谁来让士兵们的伤亡降到最低?!如果第八军团损失惨重,我们还有力量守卫西西里吗?!……”
穆克鲁的一番话犹如暮鼓晨钟,让列奥提齐德斯愣在当场,脸上阴晴不定……
片刻之后,他默不作声的将盾和枪交还给卫士,然后翻身上马,抖动缰绳。
战马在他的控制下,开始向右前方小跑。
“大人,你这是要”穆克鲁心中一惊,以为自己的劝告没起作用。
“我要去右翼督阵,不到最后一刻,谁胜谁负还说不定。”列奥提齐德斯冷着脸说完,驾驭着战马向北疾驰。
穆克鲁心情微松,也催马赶上。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第两百五十五章 杰拉会战(完)
连队长狄奥卡西斯下属的4个分队前后一叠,成为右翼阵列中长约二十六、七米的一段,位于中心的他一直在密切的关注着前列士兵的战斗。
和当初在米诺亚的战斗相比,其凶险程度远远不及,对面的敌人看起来并不高大,也不很强壮,进攻并不凶猛,对阵列的冲击也不很强,给予士兵们的压力也不太大……但是经过狄奥卡西斯这一长段时间近距离的观察,他知道手下的士兵们遇上了劲敌。
因为首先对面的敌人有很强的防御,他们很擅于用盾进行防御,相互之间配合很好;其次,他们应对士兵们的短剑攻击很有经验,使得戴奥尼亚军团步兵引以为傲的近身短剑厮杀,效果并不明显;再次,他们的战斗经验丰富,进攻节奏掌握得好,他们并不轻易的挥动手中的刺枪,而是先集中精力使用长盾防御士兵们的勇猛进攻,用适当的后退来缓冲其带来的冲击力,而待到其力缓之时,立刻用长矛回击,将对方逼退、甚至刺伤……所以,狄奥卡西斯所指挥的连队始终处于进三步、退两步的状态,进展缓慢。
他当然不会知道,当初马戈尼德家族之所以招募腓尼基和努米比亚的流民,是因为他们的雇佣费用低廉,能够吃苦耐劳,并且不隶属于任何城邦和部落,容易培养忠诚。而腓努步兵经过严格训练之后确实成为了马戈尼德家族征战伊比利亚半岛的主力,由于十几年来他们所面临的敌人都是凶悍的土著,力量、速度均不占优的腓努士兵靠的就是坚韧的防御和默契的配合,在持久的对抗中拖垮敌人,或者将敌人主力粘住,再让迅捷的努米比亚骑兵或毛里塔尼亚骑兵绕到敌人后方进行攻击,最终一举击溃敌人,这已经成为玛哥、哈斯德鲁巴等将领对付伊比利亚土著的常用战术。由于伊比利亚土著大多使用的是法卡塔短剑,因此菲鲁步兵应对短剑进攻的经验自然也很丰富。
作为军团的高级队官,狄奥卡西斯心中焦急,在战前列奥提齐德斯已经向他们简单讲述过自己的作战意图,第八军团是戴奥尼亚联军在本次会战中的胜利之钥,然而狄奥卡西斯目视着正在前方艰苦厮杀的士兵们,他猜测其他连队的情况恐怕也会同样如此,第八军团自开战以来不但没能打开胜利之门,反而陷入了鏖战之中,短时间内恐怕看不到胜利的曙光……
就在狄奥卡西斯浮想联翩之际,身后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嘶喊声:“第八军团的勇士们,我是你们的军团长!我命令你们加强进攻,击败你们面前的敌人,为你们自己赢得荣誉和奖励!第八军团的勇士们……”
这确实是普罗索乌斯军团长的声音!狄奥卡西斯先是感到吃惊,随后又感到不安,在他印象中的普罗索乌斯性格较为冷淡,缺乏激情,无论是在训练中、还是在以往的战斗中,从来没有过大声激励士兵们的情况,而这一次突然一改往常,难道是整个战局对我们不利?
有一些像狄奥卡西斯一样敏感的队官也产生同样的不安,但是绝大部分的第八军团普通士兵们在听到这位和他们相处10年、对他们要求严苛、却给他们带来胜利和荣耀的军团长的声音,无不心情激荡,士气再次高昂,他一声声的呼喊换来的是一片片如潮水一般吼叫:“哈迪斯!!哈迪斯!!战斗!!战斗!!!……”
……………………………………
在第八军团的士兵被列奥提齐德斯激励、加强进攻的时候,在迦太基左翼的后方,戴奥尼亚骑兵正在快速的从两侧冲向巴利阿里投石兵。
巴利阿里投石兵虽然在同戴奥尼亚轻步兵相互进行着远程攻击,但也一直在警惕戴奥尼亚的骑兵,所以一发现敌骑在向他们移动,立刻无视正面的轻步兵,集中全力对付骑兵。此时的投石兵尚有1000多人,他们分成两部分,密集的铅丸飞向冲锋的骑兵,妄图要将他们纷纷击落。
一时间,马嘶人叫,不断有骑兵倒地翻滚。
但是,第四骑兵军团既然已经发起了冲锋,就不可能再停止,否则将带来更大的损失,他们怒吼着,驾驭着战马,从在地上哀叫的战友身上掠过,杀向不远处始终在甩动投石索的敌人。
在第四骑兵军团勇气的感染下,友邦骑兵也紧随其后。
望着从漫天尘雾中出现的敌骑,以逼人的气势向自己杀来,距离越来越近,巴利阿里投石兵们终于感到了惊慌,他们开始纷纷往后跑。
戴奥尼亚骑兵冲到近前,用枪刺、用马撞,彻底让投石兵们溃散,然后有意的驱赶着他们逃向前方的迦太基军阵。
几百名溃兵被迫冲击正在战斗中的迦太基左翼后方,后部的腓努步兵不得不转过身来,对这些溃兵大开杀戒,避免其扰乱战阵,同时还得小心应付戴奥尼亚骑兵投来的标枪,这必然分散了他们正面抗击第八军团士兵进攻的力量。
而此时的第八军团士兵在列奥提齐德斯的鼓舞下,正竭尽全力发起一波新的攻势。
原本腓努步兵对此并不畏惧,反而会心中窃喜,因为敌人过早的耗完余力,就该轮到他们反击了。但现在,他们却有些抵挡不住,不得不连连后退。
……………………………………
在迦太基军队的右翼,连连后退的却是戴奥尼亚联军一方。
迦太基军队的士兵人数本就多于戴奥尼亚联军,又摆出的是与对方相同长度的军阵,这就意味着迦太基军队在右翼的阵列厚度甚至还超过了对方。戴奥尼亚联军士兵在个人战斗力上弱于卢西塔尼亚战士,在整体的力量推挤方面也不如对方,所以在激战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卢西塔尼亚战士在开战时的那一点优势已经变得异常明显。
虽然卢西塔尼亚战士的进攻虽然比刚开始减弱了不少,但是卡曼利纳和杰拉士兵的抵御和反击减弱得更加明显,时不时战友倒下惨叫的声音更增加了他们心中的恐慌,所以戴奥尼亚的左翼阵列在卢西塔尼亚人的进攻压力下不断的后撤,在后退中原本密集的阵形变得越来越稀疏。
卢西塔尼亚战士趁机挤入这些缺口,从侧面攻击敌人,不断将缺口扩大,将战火烧到了卡曼利纳、杰拉阵列的后部。
终于,恐惧压倒了斗志,军阵后部的有些卡曼利纳士兵开始转身逃跑,他们这一逃立刻影响到了周围同样军心不稳的队友,大家也跟着逃,溃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
左翼开始溃退?!列奥提齐德斯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是有些失神。
片刻之后,他提起精神,看向前方。为了更方便了解战情,此时的他已经紧挨着第八军团阵列的后部,骑在马上,甚至能够看清与士兵们厮杀的敌人的面孔:虽然由于他的督战和他所派出的第四骑兵军团在侧后方的攻击,敌人已经在大步后撤,但是在他们脸上并没有显示出过度的惊慌,而第八军团单薄的横列,也无法抓住这个机会,加大向前的推压力量,而实行更加有效的突破……所以从目前的战斗状况来看,右翼的相持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而现在第八军团缺的就是时间。
在斯巴达待了二十多年的他很清楚:左翼那些传统的希腊重步兵一旦出现有士兵溃逃,那么距离整个左翼完全溃散的时间不会太长,接着就会波及到中路……
列奥提齐德斯当机立断:“命令全军……撤退!”
尽管列奥提齐德斯依旧是木无表情,但他说话的音量仍然显露出他心情的变化。
一旁的穆克鲁同样心情复杂,再次重复命令的时候,连声音都有些颤抖:“快……快吹响……撤退的军号!”
由于戴奥尼亚撤退的号声与希腊城邦军队的号声不同,所以司号兵们需要吹两遍。
当类似希腊军队进攻的号声响起时,第八军团的士兵们都有些不敢相信,因为对面的敌人还没有溃退,这时候响起这号声就意味着:……我们败了?!
尽管难以接受,但是多年养成的严格遵守军队纪律的习惯让他们选择了服从,在突然间的猛攻逼退当面之敌后,士兵们迅速转身后撤……
“命令士兵们加快撤退的速度,从杰拉的北门和东门入城!”列奥提齐德斯接着下令,他没有因为失败而昏了头脑,心里很清楚:一旦联军全面溃败,惊慌失措的士兵大多会本能的涌向距离他们最近的杰拉城门西门,这样必然会造成拥堵,轻易的成为被追击的敌人所屠杀的对象。北门虽然距离远些,反而会因为道路通畅,能够让士兵们更快的入城。而且由于列阵时,第八军团大部分士兵位于右翼,和中路和左翼的位置相比,他们距离北门更近。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第两百五十六章 落井下石
“是!”穆克鲁指挥传令兵奔往各处,向撤退的军团士兵大声的叫喊。
而列奥提齐德斯已经带着卫队向着北门奔去,他需要抢先回到城内,同杰拉人一起迅速最好布置,接应溃兵和防御敌人趁乱攻城。
卫队中的旗标手高举着军团大旗,迎风飘扬,它为正在后撤的第八军团士兵指明了方向。
敌人的溃败让哈斯德罗巴疲惫的身体仿佛注入了一股活力,他跟随着卢西塔尼亚战士一起追杀逃跑的敌人。
这时候,卢西塔尼亚人擅长奔跑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而希腊重步兵笨重的盔甲则让他们轻易的就被敌人追上。
哈斯德鲁巴带领战士们一路砍杀,到最后个个都变成了血人。
等到他们追至城下、想要趁机攻入城中时,城头上标枪、箭矢倾泻而下,给缺少防备的他们造成了不少的伤亡。
哈斯德鲁巴看到城头上众多黑盔、黑甲的守军,没敢再继续攻击拥挤在城下的溃兵,而是转过身来,去追杀其他方向的溃兵……
直至黄昏,迦太基军队才收兵回营。
………………………………………
这一场会战,戴奥尼亚第4骑兵军团损失了一半的骑兵,第八军团伤亡约1300人,其中轻甲兵和轻步兵大队都损失过半,杰拉军队死伤超过2000人,卡曼利纳伤亡最多,原本出战的3000名士兵,仅有300多名逃回,整个联军伤亡近7000人。而迦太基军队一方伤亡2000多人,其中巴利阿里投石兵伤亡最多,超过了半数。
由于戴奥尼亚联军的溃退,受伤的联军士兵大半没能逃回。
杰拉一战重创了杰拉和卡曼利纳的公民兵,让列奥提齐德斯能指挥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更重要的是“迦太基人击败了此前一直连战连捷的戴奥尼亚军队”的消息就像一块石头砸进了西西里看似平静的政局,在某些城邦中产生了波澜。
杰拉之战后,尽管米诺亚人再三求援,列奥提齐德斯却继续待在了杰拉,一边休整部队,一边抵御迦太基人的攻城。在他所指挥的兵力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他更不愿意将其拆散,分驻各个城邦,这样只会被迦太基大军一个一个吃掉,而且相比较米诺亚,他认为杰拉的战略位置更加重要。
当然,他也不能对米诺亚坐视不理,所以他派出信使,连同米诺亚信使一起前往帕奇努斯求援。
……………………………………
在杰拉会战之后的第4天,在卡塔奈的西西里总督西普洛斯却收到了王国在西西里情报部门负责人谢洛芬尼斯的急报:锡拉库扎城内正在进行着军事动员,其动机不明。
为了谨慎起见,西普洛斯立刻派出信使去通知到达卡塔奈之后、奉命前往赫那的第七军团,让其迅速赶回,驻守位于列奥提尼附近的新军营,防止意外发生。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帕奇努斯答应救援米诺亚,派出了3000名援兵,乘船离开港口后不久,突然遭遇到锡拉库扎的舰队。
这些年,西西里东部海域是戴奥尼亚第二舰队的天下,曾经称霸西西里的锡拉库扎海军早已风光不再,已经萎缩成一支只有30艘三层奖战船、总共50艘战船的小舰队,平时只在自己城邦附近海面巡逻,这时却突然出现在了帕奇努斯附近海面,对运兵船队展开了攻击。
由于戴奥尼亚西西里舰队这段时间一直驻守在塞林努斯,一面警戒西部海域、一面关切塞林努斯的战事,并没有派出战船护卫。当然,帕奇努斯人也没有向卡塔奈提出要求,毕竟它这里远离战场,附近海域一直很安全,与戴奥尼亚关系密切,与邻邦锡拉库扎也算相处和睦,他们认为从自己的城邦到米诺亚这一路的航行应该是安全的。所以帕奇努斯人只派了自己城邦仅有的5艘3层桨战船护航,象征性的做做样子。
结果,在遭到锡拉库扎舰队的突然袭击之后,帕奇努斯战船虽然顽强抵抗,但是寡不敌众,除了有四艘运兵船逃回了港口,其余全部被撞沉。
而与此同时,锡拉库扎派出了12,000人的军队,它并没有向北行军,去进攻距离它很近的陶尼斯,而是掉头向南,迅速赶往卡曼利纳,对外宣称是“要帮助卡曼利纳人,抵御迦太基人的入侵”。
在卡曼利纳人拒绝了锡拉库扎军队入城的要求之后,锡拉库扎军队立刻变脸,将卡曼利纳城包围,一边作势要攻城,一边派使者进城,威胁卡曼利纳人:锡拉库扎已经与迦太基结盟,要么重新归附锡拉库扎,这样在迦太基大军到来时能够得到保全;要么选择拒绝,锡拉库扎将攻打此城,城破之后,城内的民众将交由迦太基人处置。
由于卡曼利纳已经派出了大部分的公民兵去援助杰拉,此时在城内能作战的卡曼利纳公民兵只剩500多人,势单力薄,只能无奈的推脱说:需要时间考虑。
锡拉库扎使者蛮横的只给了一天时间。
使者回去之后,锡拉库扎军队不但立刻封锁了卡曼利纳通向杰拉的道路,而且锡拉库扎战船也封锁了其港口。
而此时在会战中获胜的迦太基军队已经将营地往东迁移,加大了对杰拉城的围困力度,所以列奥提齐德斯忙于应对迦太基人的攻城,对卡曼利纳的变故一无所知。
半天之后,才有冒险入港的戴奥尼亚商船带来消息:锡拉库扎舰队袭击了帕奇努斯的运兵船队,并且封锁了帕奇努斯和卡曼利纳的港口。
列奥提齐德斯知道之后,大吃一惊:锡拉库扎终于参战了!
锡拉库扎的加入无疑让戴奥尼亚在西西里的困境雪上加霜,尤其是在南海岸,戴奥尼亚联军不但在数量上更显劣势,在战略态势上也陷入了被两面夹击的危险境地。
列奥提齐德斯即使想增援卡曼利纳,一时间也无能为力,走陆路有迦太基军队的威胁,走海路有锡拉库扎舰队挡道。在没有舰队护航的情况下,恐怕船队连卡曼利纳港口都无法进入,就喂了鱼虾。
列奥提齐德斯派出了停靠在杰拉港口内的戴奥尼亚快船,立刻赶去通知在塞林努斯的塞克利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