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普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牛油果
旁边的王仪见同伴和对方杠上,连忙插言:“大师原来是密宗真传,不知是一行神僧、惠果长老哪一位的衣钵?”
“都不是,法海之师,上灵下佑。”
“嗤~”
那道士一声嗤笑。
王仪无奈看了一眼,又对陈亦疑惑道:“可是密印禅寺灵佑神僧?据在下所知,禅宗一花五叶,灵佑神僧乃五脉之首,沩宗之祖,怎的……”
禅宗一花五叶,一花乃是达摩祖师。
五叶之中,是以沩仰宗为首的五脉。
与密宗根本不相干,是以他才有此一问。
其实陈亦自己都纳闷。
法海确实是拜的灵佑祖师门下,但所学却不是禅宗之法,而是密宗真言一脉的大日经。
“是在下无礼了,大师不必为难。”
王仪见他沉默,以为他有难言之隐,便歉然道。
言行风度,倒是不愧名门之后。
他身边的道士却没这风度,讥笑道:“呵呵,恐怕是大言心虚,不敢言吧?”
小王八蛋!
对于道士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陈亦磨着牙,忍不住想给他点教训。
突然村外传来一阵疾呼。
“不好了!”
“又发大水了!”
村中众人神色顿时一变,充满恐惧。
王仪与那道士相视一眼,便推开众人。
道士也顾不上和陈亦斗嘴。
一把抓住那跑进来的人道:“说清楚!怎么回事?”
那人一脸惊恐,话语断断续续:“妖、妖怪来了!快跑啊!”
“妖怪发大水来淹咱们村了!”
“小六、小六……!”
诸天普渡 第720章 巨鳄
“轰隆!”
“哗啦!”
那人舌头还在打结,一阵阵巨响已经传入众人耳中。
“哎!”
年轻道士气得一把将那人推到一边,飞身而起。
朝着村外巨响传来的方向赶去。
“尔等都莫要出去,在此处静待。”
王仪不忘嘱咐了村民一句,便匆匆跟上。
二人走后,陈亦也趁众人无心注意之时,飞上了天空,朝那进而赶去。
村民中有些人放心不下,没有听从王仪的嘱附,也跑了出去。
此时,离村庄数里之外,罗刹江上已掀起一阵阵惊涛骇浪。
江上飘着许多木板碎片。
那是江上的渔船。
数丈高的巨浪翻涌起伏,朝着岸边滚滚而来。
没有一艘船,能在这样的江上安然无恙。
岸边,还有一群人狼狈地聚在一起,那是原本在江上的渔民,或行船经过的各路商旅游人。
照理说,数丈高的巨浪拍下,没有几个人能活得下来。
可他们偏偏活了下来。
只因在这些人周身,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金光薄膜。
金光上还有一个人佛文闪烁流动,罩住了方圆数十丈范围。
洪水巨浪滚滚而来,撞击在金光之上,将这层金光撞得剧烈地摇动颤抖,明灭不定。
却始终将肆虐的洪水阻挡在外,牢牢地保护着那群幸存的人。
“好玄奥的咒印!”
联袂赶来的年轻道士和王仪看着这般情景,不由发出惊叹。
不过更令他们瞩目的,是人群之前的一个六七岁孩童。
这个小童正不断地从地上捡起一颗颗石头,用手中的小刀在石头上刻画,又将刻画好的石头摆到周边。
这层阻挡了洪水巨浪的金光,正是出自这小童摆下的这些石头。
王仪叹道:“这小童是哪家子弟?小小年纪,竟有这般玄奥手段?”
“这是……佛门咒印?”
年轻道士看了几眼,眉头微微皱起。
“……”
王仪很清楚他这位同伴对佛门很不友好,但对于他这样一见秃子就骂和尚的敏感也有些无奈:“青阳道兄,你又何苦呢?”
“哼!”
很显然,青阳道士对他的说劝并没有放在心上。
王仪无奈摇头,看向前方。
“轰隆!”
恰在此时,风急浪涌的大江上,突然暴起一朵巨大的浪花。
一道巨型水柱冲天而起。
“啊!”
“妖怪!”
“妖怪出来了!”
“快跑啊!”
那水柱倒卷,化作一个数十丈高的巨大浪头。
浪头之上,竟然出现了一只硕大无比的怪物。
头似巨鳄,额有独角。
身如巨蟒,却腹大如鼓。
四脚如蜥,身披黑甲,尾粗如柱。
除了头上长角,肚子鼓胀外,倒是极像一只长有十余丈的巨大鳄鱼。
这巨鳄怪张开几乎比半个身子都要长的巨吻,露出密密麻麻的如刃利齿,和猩红如血洞般的巨口。
沙哑沉闷的咆哮声中,江中巨浪越发恐怖。
且几乎都朝着周边众人聚集之处袭来。
似乎这些人的安然无恙,激怒了这怪物一般。
众人见到这恶形恶相的妖怪,惊恐逃跑。
混乱之下,直接将小童所摆下的石头给踢散踢飞。
金光剧烈地颤动了一下,倒是没有散去,不过明显薄弱了许多。
四处肆虐的洪水顿时将金光冲出了一个数尺大小的口子。
一道水柱从口子中倾泄而入。
“啊!”
“救命!”
巨大的力量将一部分人冲倒在地。
小童一直紧绷着的小脸不由露出一丝急色。
他虽然心志异于常人,到底也只是个几岁的孩童。
但从小就遭受了不幸的经历,令他拥有了一颗坚如磐石的心。
短暂的惊慌过后,就镇定地低下头,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在石头上刻画经文咒印。
又将刻好的石头摆到地上。
“小孩!放我们出去啊!”
“对!小孩,快放开你的妖术,让我们出去!”
“你们想干什么!要不是小六,你们早就被水冲走,被妖怪吃了!”
“就是!不知好歹,忘恩负义!”
有一部分想逃跑的人被金光住,无法出去。
惊恐之下,反对小童恶语相向。
不过这些人大多是原本江上的商旅之流。
而当地的渔民倒不会这般不知好歹。
熟知小童的他们,自然将之当成了自己人,护在小童身前,怒声斥骂这些人。
“嗷!”
“呔!那恶童!你每日投石于江,乱我水府,扰吾清修,本王不与你计较,你倒是变本加厉,学得这邪术,妄图覆我水府,本王誓不与你干休!”
“这几日水患,便是本王与你的教训,快快出来受死!否则罗刹江岸,将无一人能活!”
浪头上,那巨鳄怪竟然开口说着人这语。
所说之话,却令众人更为惊恐。
莫说过路商旅,便连渔民们看向小童的目光也有了些许变化。
这几日水患,果然是这江中妖怪掀起。
原因竟是小童惹怒了它,才这般施为。
“哎呀!我早就说过,罗刹江中是有水龙王的,小六这般作为,定会惹怒龙王爷,这下可好!”
“龙王爷啊,这可不关我们的事,冤有头,债有主!”
“……”
有人跪地求饶,有人责怪小童,也有人为小童说话。
“妖怪!你年年在江上兴风作浪,还害死我父,抓走我母,我虽然年幼,也不怕你!”
小童非但不怕妖怪的威胁,反倒被激怒,站了起来,挺着小小的身子,小手直指巨鳄,怒声斥道。
“你快把我母亲放回来,再给大家道歉,”
“要不然只要我一日不死,投入江中的石头就一日不会停,不把罗刹江填平,把你这妖怪镇死,我绝对不干休!”
小童话中少不得孩童的天真,却也是言语铿锵。
令得远处王仪和青阳道人都不免心生一丝惊叹和敬佩。
王仪更是惊怒道:“果真是有妖怪作乱!当地府衙竟容这等恶妖兴风作浪,残害百姓,此事过后,我定要参此地县令一本!”
“真是愚夫愚民!”
青阳道人的关注点却与他不同,正为那些人的忘恩之行而义愤不已。
“这小童的咒印虽是不凡,但我看他年幼,并无道行在身,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你我还是先出手救人吧。”
王仪摇摇头,也不再继续观察。
青阳道人却已经怒斥出声:“大胆妖孽!竟敢祸乱百姓,今日便挫你妖躯,拿你妖魂,以正国法!”
手中一扬,几张青色符箓已脱手飞出……
诸天普渡 第721章 现形
青阳道人甩出几张符咒,手中同时变幻法诀,口中急诵法咒:
“上清灵宝,洞渊斗姥,法脉归一,太上律令!”
“金刀速现!”
“诛!”
道人手捏咒诀,向前一指。
顿见飞掠之中的符咒金光绽放,竟化为几把金刀,当空朝那浪头之的巨鳄怪斩去。
“当当当!”
“嗷吼!”
那巨鳄怪正在大发神威,控制着巨浪,冲击小童布下的咒印结界。
对于突然跳出来的道人有点猝不及防。
让那几把符咒召出的金刀当头砍了个正着。
哪知它那一身黑甲坚实之极,金刀砍在头上,发出金铁交击之声,却毫发无伤。
虽然没有伤得了巨鳄怪,却着实将其激怒。
巨口大张,怒吼连连。
“哪里来的野道士!竟敢偷袭本王!”
“哇呀呀!气死本王了!本王乃罗刹龙王,掌管百里罗刹江,风调雨顺,洪涝水患,皆在本王一念之间!”
“得罪本王,方圆百里,将成泽国,此皆尔等之罪!”
巨鳄怪的话令得咒印结界中的众人更是惊恐万分。
尽管他们从来没有听过什么罗刹龙王。
“废话!”
青阳道士却是冷喝一声,非但没有停下,整个人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向巨鳄怪射去。
这巨鳄怪在他看来,也不过是躯体有点大,长得有点吓人罢了。
身上的妖力在他杀过的妖中甚至排不上前列。
只是这控水之能倒确实是不凡,有些麻烦。
若让它尽力施为,他自己倒不怕,却难免伤及沿岸百姓,那可是大罪过。
所以青阳道士不打算给它机会。
人在空中,两手一翻,不知从何处拿出一个青铜小钟。
提在手中,不过巴掌大小。
望空一丢,手中法印变幻,朝飘在空中的青铜小钟扣指连弹。
“当当当……”
钟响如珠玉交鸣,清脆悠扬,十分悦耳。
在青阳道人双手连弹之下,竟奏出了一曲令人迷醉的仙乐。
“青阳道兄的玄真道曲真是越法精深了。”
在他身后,紧随而至的王仪面露惊叹,口中赞道。
仙乐悠扬,令咒印结界中的众人沉醉。
却无人察觉,仙乐之中,虚空之中有无形清气流转。
竟有一个三丈高的戴甲神人凭空浮现。
此神人有质无形,肉眼难见。
却有凛凛神威散于四方,令人不自觉心生敬畏。
戴甲神人探手一抓,便将有形无质的符咒金刀抓在手中。
金刀顿时清光流转,透出令人心胆皆寒的气息。
巨鳄怪那丑陋的巨首竟也露出人性化的惊恐之色。
巨大的身躯摆动,奇大如鼓的鳄腹剧烈鼓动。
罗刹江上顿时翻起百千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同时涌向那金刀与两岸边。
自身却一头钻入脚下浪头。
竟是打着声东击西、令人投鼠忌器的主意,趁机逃遁。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清朗的诵念之声忽起。
却是早有防备的王仪出手。
巨浪翻涌的罗刹江岸,忽而有一条条枝叶破土而出,鲜花盛开。
倾刻之间,碧树桃花,蔓延两岸数里之地。
肆虐的洪水,竟不能越雷池一步。
那无形神人已手握金刀,直直斩下。
十数丈高的水柱浪头,在这一刀之下,毫无半分阻滞地分作两半,露出巨鳄怪的身形。
在其惊恐的神情之下,金刀如线,一划而过,顺滑无比。
肆虐的浪潮像顿时停滞,罗刹江重归平静。
两岸的碧树桃花也消失不见,似乎之前种种,都是幻象。
只有巨鳄怪的惊恐凝固在丑陋的鳄首上,停了数息,才往江上落去。
却是一分为二,噗通两声,两半身躯分别坠入江中。
岸边,众人见状,先是一愣,旋即都欢呼出声,人人狂喜。
除了被唤叫小六的小童。
见得妖怪被斩,小脸上露出几分快意,却又紧紧咬着唇,眼角浮出两滴泪珠儿。
妖怪已死,他自是大仇得报。
可也同时意味着,他的母亲恐怕也回不来了。
他在众人的欢呼中,默默地蹲了下来,捡拾起地上那些刻了咒印的石头。
“两位仙师,多谢救命之恩呐!”
“对对!多谢两位仙师搭救!”
“多谢两位仙师!”
见王仪与青阳道人向这边走来,众人醒悟,纷纷拜倒。
王仪伸手虚扶道:“不必多礼,我二人乃观天院学士,斩妖除魔,护佑一方平安,乃是本职。”
“原来是观天院学士老爷!怪道有如此神通法力!”
“有学士老爷在,我等自当无忧矣!”
在众人的称赞声中,王仪摇摇头,而那青阳道人却看着小童,皱眉道:“小孩,妖怪已除,你不高兴吗?”
小童只若充耳不闻,默默捡拾石头。
有人斥责:“嘿!你这娃娃,学士老爷在问你话呢,怎的如此无礼!”
“好了,小小稚童,不必苛责。”
王仪拦下那几个急欲表现的人。
小童却完全不理会他们,抱着捡回的石头,走向岸边,又将石头一颗颗扔到江中。
看得众人疑惑不已。
忽然眼前一花,便见一个十分俊朗的和尚不知何时,出现在了岸边。
一直隐而未出的陈亦站在小童旁边,笑问道:“小六子,妖怪已死,你为何还要继续投石镇江?”
小六子这才抬起头,看向陈亦。
不过仰起的小脸上,却尽是迷茫之色。
因为他也不知自己为何要这么做,只是习惯使然。
“妖怪呢?妖怪在哪里!妖怪在哪里?”
这时,一群人急匆匆地朝这边跑来。
一路见得被大水肆虐后的狼藉,都心惊不已。
来到岸边,纷纷向之前的人询问。
这才得知,江中水患,却是妖怪作乱。
妖怪为两位学士老爷所除,却是让众人毫不意外,这本就是应有之事。
陈亦回头望去,看着人群,忽然微微一笑:“妖怪?不就在此处?”
脸色骤然变得冷肃,口中大喝:“大胆妖孽!我早就看出你不是人!”
“大威天龙,世尊地藏,般若诸佛,般若巴嘛空!”
“给我现形!”
在众人始料未及之下,就见这和尚突然暴起,口诵真言,两指捏出莲花法印,以迅雷之势打出。
莲花指印之间,绽放光芒,有若大日普照,
目标正是人群中的老渔夫……
诸天普渡 第722章 魔天
“禅师为何……啊——!”
如若大日普照的佛光下,老渔夫的话语淹没在自己的惨叫中,脸上凝固着惊恐,还有着浓浓的不解和痛苦。
“好胆!贼和尚!胆敢乱滥伤无辜!”
众人都在还在愣然,只有似乎一直对陈亦这个和尚看不顺眼的青阳道士一直盯着他,最先反应过来。
见状当即怒喝。
手中直接提着那个巴掌大小的青铜钟朝他砸了过来。
“我今日便除了你这个佛门败类!”
“当!”
陈亦一手持印,一手横甩,如挥巨锤,声爆如雷。
与青铜钟相击,发出的声音令周围众人都不由掩耳呼痛。
青阳道人只觉手中铜钟几欲脱手飞出,整个人连连倒退,直退了十数丈才勉强站稳。
连头上的发簪都震落,披头散发,狼狈地抬起头。
在他身前,有一串几寸深的凌乱脚印。
青阳道人似乎一时无法相信这个结果,眼中现出一丝茫然。
旋即看到那和尚根本连看都没有看他,仍在一心对付那老渔夫。
看那模样,似乎刚才不过是掸去了一只小虫子一样。
顿时心中、眼中皆被怒火充斥。
“贼秃!怎敢辱我!”
青阳道人羞愤地怒吼一声,便待提钟杀去,手中还握上了一把符咒。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人影一闪,王仪已挡在他身前,口诵诗言。
青阳道人只觉心间有疏淡清风吹过,清澈溪水流淌,怒火顿消,恢复了理智。
却仍不愿罢休,瞪着双眼:“王兄,你且让开!”
“青阳道兄,稍安勿躁。”
王仪摇头,侧过身指道:“你且先看看。”
此时众人似乎都没有将心思理会青阳道人的作为,只是目光呆滞地看着大日佛光之中。
老渔夫竟在佛光之中一阵诡异地扭曲着。
从头脸开始,皮肉在一点点地撕裂开,发出咔啦咔啦令心中发瘆的声音。
一只狰狞丑陋无比的怪物从皮肉中钻了出来。
竟是与之前那条大肚巨鳄一般模样,只是体型小了许多。
“贼秃!快快放了我!”
大肚鳄在大日佛光之中挣扎嘶吼。
陈亦不为所动,反而变化印诀,大日佛光更盛。
“啊——!”
“贼秃,你不得好死!魔天不会放过……啊!”
大肚鳄惨叫一声,在地上挣扎蹦哒了两下,便伏地不动。
“妖怪!”
“这老张头竟是个妖怪!”
“我的天!他在钱塘江撑了几十年船了,怎的竟是妖怪?!”
“它是死了吗?”
众人面现惊恐,你一人我一语,指着大肚鳄的尸身叫道。
其中有一些与老渔夫是旧相识的,都是满脸不可思议,还有后怕。
还有人不敢相信,朝陈亦问道:“禅师,老张头真的……”
“施主不是看见了吗?”
陈亦随意指了指大肚鳄尸身,却没有多说。
说实话,一开始其实连他也走了眼,一直没有发现这老头竟是个妖怪。
直到这老头和一群人一起跑到金山寺来找他,陈亦才起了疑心。
金山寺很有名。
但金山寺的名头,几乎都是因为雷峰塔是金山寺的。
而“法海”之名,除了周边的村民外,很少有人知道。
更别说会有人知道“法海”有降妖除魔之能了。
连他身边照顾起居的小沙弥都不知道,其他人上哪听去?
只凭这点,陈亦也只是怀疑罢了。
哪怕他留了意,也仍然没有从老头身上看出什么迹象来。
除了这点,还有之前陈教授小童的,其实是以“六度轮回”为基础的一种武道神通的运用。
陈亦现在创造的武道神通,与五百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不仅是在威力上,更多的是在其运用方式。
既然称为神通,自然要与一般武学有所区别。
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他创造的武道神通,并不是只有他本人可以施展,别人若想施展,也不必从头修炼。
因为他的神通,可以依附在物质、文字、言语等等介质上,通过特定的方法发动。
有点类似一些玄幻中,那些法师的“魔网”,只需要念诵咒语,就能施放出魔法。
就比如他传给小童的六度轮回咒印。
小童只需要将咒印刻在石头上,那颗石头自然就蕴含了六度轮回神通的威力。
六度轮回,能令人见众生,见佛国极乐,见地狱诸苦。
如身堕其境,并非单纯的幻象。
在陈亦的推衍之中,如果能超脱先天、甚至太乙之境,这门神通未必不能蜕变,一念而生万法,令人所见所觉,都能真幻如意。
如今自然是不可能的。
在别人手中,以咒印形式发出的六度神通,威力自然更是大打折扣。
小童所刻咒印,大抵也就是能达到一些精神上的影响。
就像是有人在耳边不停地念诵刻印在石上的文字。
问题是威力再小,数量一多起来,也会有质变的时候。
陈亦当初就是见小童投石镇江,便想出了这么个法子满足他。
若是运气好,或许还真能逼出江中的妖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