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三国之诸天万界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熊二先生
一时间,连长张望,团长张卿才和政委尤超,皆是看着自己。
欧阳笑了笑,说道:“还别说,这几天我刚作了一首曲子,就是一首军歌,就是还不太成熟,今天我就献丑了。”
顿了一下,欧阳深吸了一口气,唱道:“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
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
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
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
发出万丈光芒”
唱罢,连长张望,团长张卿才和政委尤超皆是目瞪口呆。
团长张卿才惊讶道:“好一首革命战斗歌曲,听起来真是让人热血澎湃啊”
“何止是热血澎湃啊,你现在给我一杆枪,我敢在鬼子堆里面,杀他个三进三出。”政委尤超也是哈哈大笑。
“不愧是我招来的兵!”张望也是激动道。
闻言,欧阳连声说过奖了,过奖了。
“叮咚!系统提示:收获团长张卿才喜悦值5点,收获政委尤超喜悦值5点,共计10点喜悦值。”
听到系统传来的提示声,欧阳心头大快,一首歌又换来了10点喜悦值。
《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产生在1943年6月晋察冀边区ps县黄泥区的一个小村子。为了反对日寇到边区抢粮,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疯狂政策,西北战地服务团深入到hb平山和sx繁峙的广大农村参加斗争。
为了配合这场斗争,牧虹和卢肃同志一起在三四天左右时间里,突击创作了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在这个剧的排练过程中,大家觉得剧情还可以,就是感到结束得有些突然,缺乏终止感。综合大家建议,决定由牧虹同志写词,卢肃同志谱曲,为该剧增加一个幕终曲,于是《团结就是力量》这首经典名曲,就这样诞生了。
可是现在,这首歌被欧阳给盗版了,一时间纵然前世是老师的自己,也是老脸通红,羞愧啊!
这算不算学术造假。
团长张卿才大手一挥,猛拍欧阳的肩旁,言道:“好歌,真是好歌,我马上下令在全团进行推广,看谁以后还敢说我们是一帮泥腿子。”
“不单单要在咱们团,给一团和二团瞧瞧,让他们眼红眼红。”政委尤超,更是乐个不停。
“既然如此,新兵欧阳听令!”团长突然面色一肃,喊道。
“到,请团长同志指示!”欧阳敬礼道。
“放轻松,放轻松,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咱们团部的文书了,而且是唯一的一名文书。”团长语重心长道。
唯一的一名文书?
欧阳不解,连长张旺小声解释道:“之前的文书,在月前的战斗中,牺牲了。”
政委突然说道:“团长,你看欧阳同志,还不熟悉我们团,我看不如给他安排一个助手,一来保护他,二来也立于欧阳同志展开工作。”
团长张卿才点了点头,不多时,让警卫员叫来一名年轻的战士。
陡然之间,欧阳惊呆了,直接叫出声来“王宝强?”
“弄错了,他不叫王宝强,这是我们团警卫班的战士,陈二雷同志,你也可以叫他顺溜。”团长当即纠正道。
旋即,就在欧阳目瞪口呆中,政委尤超给二人相互介绍了一下,并且从连长张旺口中得知,顺溜同志,枪法极好,只是为人有点傻,有点倔,但是人真的很好。
离开了团长的所在地,王宝强扮演的顺溜同志,领着欧阳到了一间小屋,居然还是一间独立小屋,在全团,除了团长和政委,只有欧阳这个文书,是单独住一间屋子,算是特殊待遇了。
空闲之下,欧阳立时心中暗道:“系统,给我确认一下顺溜的四维数据。”
“叮咚!”
“顺溜,又名陈二雷,来自《我的兄弟叫顺溜》电视剧,武力:60,统帅:15,智慧:6,政治15,发现特殊技能,神枪,两百米内,百发百中!”
技能?
这还真像是一个游戏啊?
看到这个技能,欧阳着实是心中大喜,两百米内,百发百中,如此以来,有了顺溜的保护,自己在未来的抗战中,岂不是多了一层保护。
自己可是文人啊!
~~~~~~~
又过了一天,欧阳从睡梦之中醒来,却是被系统给弄醒。
咦?
欧阳不解,立时打开系统界面,查看起来,良久才从系统中退出来,一时间眉飞色舞,心中暗道:“想不到《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真的火啦,这还仅仅是在团部,一天下来竟然赚取了30点功德值,加上团长和政委的,就有40点了,距离召唤需要的70点,只差30点了,说不定今天就能完成。”
作为团部文书,平时不仅要审核团部文件,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那就是教导战士们认字,同时一些连排长也有很多不认字的,自要自己露上一手,到时候,还差的30点喜悦值部都有了吗?





三国之诸天万界 第三十六章:农业大丰收
良久,林扬想的有些头疼,原身的记忆,也翻来覆去的找了好几遍,可还是没发现什么好机会。
至少,想象中的那种某一位绝世强者,由于某种原因,跌落凡尘,然后刚好被自己遇到,拯救并使之突破的情节,想了半天,也没想到。
也对,五阶强者,哪怕是实力大跌的五阶强者,哪一个不是世人所关注的中心?就算真有这种机会,有这么多精通于天机数术的道士在,还能轮的到自己?
至于,帮助五阶强者突破,然后收服他们的事儿,就更不靠谱了。五阶突破六阶,或许可以考外力突破,但至少林扬没这个本事。
真有这个本事的话,还不如培养自己人呢!思来想去,也没有发现哪一位五阶强者,是自己可以招揽的。
说白了,还是吴国体量太小,不过是区区百万人罢了。随便一个五阶的地仙修士过来,狠一狠心,都能把吴国的百万百姓给灭了!
如果此时的吴国,人口已有亿万,同时,还成功的进行了跨位面战争,征服了其他世界的话,倒还真的有可能收服五阶强者。
简而言之,就是太弱了!
想了想,仍旧没有什么好主意之后,林扬便推开门出去了。想不通的时候,就四处逛一逛,就当是散心好了。
很快,在侍卫的陪同下,林扬就开始像一个山大王一样,巡查自己的领地了。
走着走着,就看到了一个熟人,也是自己的文官大总管郭嘉。手里还拿了一叠文件,看样子是早就等着自己呢。
此时的郭嘉,有些疲惫,头发也有些散乱。据说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加班。每日里更是只睡两个时辰,勤劳不已,很是尽职尽责。
“呦,奉孝,你不在里面处理政务,怎么有空出来了?”林扬开玩笑道。
闻言,郭嘉没好气的翻了翻白眼,而后说道:“主公,这就是最近丰收的信息了。”说着,就递了一叠文件过来。有一指厚呢,加起来也有好几十页了。
见状,林扬知道,不能在嘻嘻哈哈的啦,是时候认真啦。否则,就有些不合适了。
接过文件,林扬下意识的就看了看封面,看了看目录,看了看标题。
封面没啥好说的,就是一张白纸,上面烙印着吴国两个篆字,同时还有这一副淡淡的水墨画,作为背景。
不用说也知道,这是林扬刻意如此的。目的吗,是为了潜移默化。这些办公人员,每日里面对着吴国两个大字,总是会有些影响的。
或许不多,但是只要自己坚持,在方方面面上影响他们,比如在官方发的一些奖励上面,包装上面,都有类似的东西。尽管看起来并不显眼,可实际上却在迅速的同化着整个吴国的官僚。
标题,就是吴国某某年丰收细则了。
翻开目录,在打开正文,林扬就开始查阅起来了。不过,看了一会儿,林扬发现,自己也不是很懂的这些东西。也看不出什么特殊的地方,便直接说道:“奉孝啊,你给我解释一下吧。”
看着林扬面无表情的面孔,郭嘉满意的点了点头。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在那儿瞎指挥,就已经很好了。毕竟,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不是猪队友就行,不能奢求再多了。
“我们的亩产,平均起来是十一石,真的如此吗?没有弄虚作假的部分?我指的是具体的产量,真的有这么多?”林扬有些严肃的道。
毕竟,这几乎算得上是努力了一年的结果了,还是第一年,林扬对于这些东西,自然很感兴趣。以后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地盘的扩大,随着人口的增多,恐怕兴趣会越来越少的。
“亩产确实是十一石,也就是一千一百斤,起初我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很惊讶,但是实际上这都是真的。乃是我亲眼所见,做不得假!”郭嘉认真的道。
“哦,那么别的地方今年的产量是多少呢?”林扬问道。
“黄河以北的产量,平均是六百斤的样子。长江以北,就到了八百斤。长江以南,大约是一千斤。所以,我们亩产十一石,也就是一千一百斤,其实并不算太过夸张。”郭嘉解释道。
闻言,林扬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如此看来,亩产十一石,倒也真的不算什么了。毕竟,自己可是赔本赚吆喝的。
“这,一般而言,黄河以北的产量,不应该是四百斤吗?长江以北,应该是六百斤啊?至于长江以来南,不是八百斤吗?为何今年集体增加了两百斤呢?”
“在有了特制的肥料,还有选取的良种之后,十一石,已经不算什么了。至于集体增加两百斤,说起来,主要的功劳,还是靠袁本初的《农业百科全书》。”郭嘉解释道。
“《农业百科全书》?袁本初的那本?唔,让我想想。上面确实记载的挺详细的,包括种地,选种、育苗……还包括浇水的众多注意事项,尤其是土化肥的制作,如此一来,倒也不是不可能啊。”林扬淡淡的道。
说起来,这本书还是当年袁绍赖之以封侯的东西。如今,便随着一场秋收,袁绍的名气,该彻底的传遍大江南北了吧。一下子,不知道多少大汉子民,该对他感恩不已了。
一下子,心中的窃喜感、成就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本来嘛,林扬觉得自己花了一年的时间,开拓出上千平方公里的地盘,养活了百万百姓,还弄了场丰收出来,就已经跟了不起了。可是和袁绍比一比呢?
“真是厉害啊,如今袁本初的大名,估计已经名传天下了吧?这个当代神农的称号,也货真价实了起来。衣食住行,一下子就把粮食问题给解决了,真是了不起啊。”林扬感慨道。
尽管,林扬想说的其实是好手段,不愧是未来的诸侯联军盟主啊,这一份声望下来,谁能比得上?但是明面上,是绝对不能这么说的!
不仅仅不能这么说,还得夸奖袁绍,说他干得漂亮!毕竟,在普通的老百姓眼里,还是吃的最重要。
见状,尽管林扬啥也没说,甚至就连表情也没有多大的变化,语气也仅仅只是停顿了一下,可郭嘉是谁啊?连曹操那种疑心到了极点的大枭雄,都视之为心腹的存在,能不明白林扬此时的真实想法?别开玩笑了!
眼珠子转了转,郭嘉笑着道:“确实如此,说起来当代神农这个称号,还是主公最先给他起的。如今传遍天下,也说明了主公的眼光啊。”
闻言,林扬不禁摇了摇头,而后道:“好了,说一说别的吧。我们的人口总数是多少?总的田亩数目又是多少?”
“我们的人口总数,大约是一百二十万三千六百人的样子,误差在一百以内。开垦的土地数目是五百四十八万亩。平均亩产是是十一石,也就是一千一百斤。平均下来,每一位百姓还不到五亩地,倒也忙得过来。”
一个百姓五亩地,其实已经不少了(是每人五亩,不是每户五亩)。这不是林扬这个吴国公没有良心,不肯多给百姓分田分地,而是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情况下,一个老百姓,本来就耕种不了多少地。
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仅仅靠着牛耕,一个壮汉,最多也就是种个七八亩地。而且,吴国的百万子民之中,可是有着不少老弱,还有幼童以及妇女的。因此,平均每个人种四亩多的地,真的不少了!
而有了现代机械之后,平均一个人就可以耕种上百亩地了,真的是至少十倍的差距!所以,这也就加重了林扬对于工业革命的渴望了。也只有工业革命,才能彻底的把老百姓从土地之上解放出来。
(作者君就特别不能理解,那些穿越回古代的主角们,一下子就给属下每一户百姓,都分上百八十亩地的情况,怎么种啊?这是要累死他们?肯定是要累死他们吧!)
“嗯,那我们这个小朝廷收获多少?”林扬问道。
这个问题,就很关键了。直接涉及到今年的农业收入问题,以及来年的养兵练兵问题。
“这五百四十八万亩地,有一百万亩是我们吴国的公田,剩下的四百多万亩,都已经分发下去了。朝廷的这一百万亩地里面的收获,自然全部都是我们的。至于百姓的私田,由于头一年的关系,为了鼓励开荒,我们第一年是不收税的。所以说,总收获是一千一百万石。”郭嘉解释道。
一千一百万石,一个普通百姓,一年也就是四石或者五石的粮食消耗而已。一个士兵,哪怕是州兵,一年的粮食消耗,有十石也已经够了。也就是说,光是这些粮食,就足以让林扬招募,招募两百多万百姓!
“好,有了这些粮食,我们明年至少可以再次招募两百多万百姓。而且,如果在经常多捞点儿鱼,多打点儿猎的话,即便是三百万也不是不可能!”林扬有些小兴奋的道。
“这个,还真不可能。”郭嘉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三国之诸天万界 第三十七章:这没毛病和路演
一个普通百姓,一年食用的大米数目,加起来也顶多是四百斤或者五百斤而已。这没毛病!
一百万亩的公田,在平均亩产十一石的情况下,总产量达到一千一百万石,这也没毛病。
在经常组织军队有规模的,成建制的入山打猎,收集大量动物的情况下,在经常组织军队,下海捕鱼的情况下,同样也可以收获大量的鱼类。
有着这些肉食和鱼类的补充,大米的年消耗量,肯定会再次下降。这样一来,一千一百万石,养活三百万百姓,还是没毛病。
那么,问题出现在哪里呢?为何郭嘉会直接说这不可能呢?看上去好像一切都没毛病啊?
看着林扬疑惑的神情,郭嘉连忙说道:“是这样的,移民本身就会消耗大量的粮食,而且哪怕不考虑到许多杂七杂八的小事儿,假定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我们也招募不到这么多的百姓。”
“此前,许多胆子比较大的,敢闯敢干的百姓,都已经前往各个诸侯的领地了。现在,剩下的百姓们,大都是比较淳朴、温顺的百姓。嗯,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比较保守,单纯靠着报纸宣传的话,已经没有多少用了。”
确实如此,看了报纸上的信息,就敢直接离家来到林扬这里的,不是傻大胆,就是原本就混得不怎么样。用一个词形同他们,就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是保守、落后、故土难离的。不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谁愿意搬家呢?这种时候,光靠报纸的宣传,效果就有些折扣了。
“我们的一百二十万百姓,有五十万,是原本登记过的,还有六十万,是江东本地的那些世家,在上一次灭掉许家的时候,不得不送出来的。剩下的十万,才是看了报纸之后,慕名而来的。”
“更重要的是,这十万人中,只有两万是中原、荆州等地来的。剩下的八万,都是江东本地的百姓。听到传言之后,自己过来的。”
听着郭嘉的介绍,林扬的眉毛,下意识的就皱了起来。这不科学啊?!
按照郭嘉统计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过去长达一年的时间里,真正前来吴国的人,就只有十万。而且,中原之地来的,还仅仅只有两万。
照这个规模增长下去,岂不是说在没有什么意外发生的情况下,今年顶多增加个一二十万的。这么点儿人口,够干啥?
“为什么会慢到这种程度呢?整个大汉,百亿的百姓,每日里发出数千万份报纸,一年才仅仅只有是万百姓过来,难道是我们宣传的还不够?”林扬疑惑的道。
没道理啊,哪怕保守,也不是这么个保守法啊。一百个百姓之中,哪怕只有一个激进的二流子,加起来也有一亿了啊。一亿人之中,就才过来了十万,还有八万都是江东本地的,这实在是太让人扫兴了!
“是这样的,一般的百姓,根本就没钱迁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从洛阳到吴国。首先,需要先骑马到庐江郡。这就至少也有上万里路,还要坐船到吴郡,接着才能从吴郡到我们吴国。”
“这一路下来的花费,少说也要几十两银子。生存能力不强的,身体素质一般的,甚至要花费好几百两银子。这些银子,一下子就把绝大多数的百姓,给阻拦在外了。”
“他们哪怕在动心,也没用!根本就没钱,进行这么一趟旅途。哪怕是有钱,这么长的路途下来,还需要面对水土不服等一系列的困难,实在是太危险了!”
这个时代,进行一场长途旅行,身体必须得倍儿棒才行,也就是有修为在身才行!
否则,上万里路,哪怕是有着马匹,也不是这么好走的。哪怕是后世,长时间坐火车,坐上一个星期,有几个人还能精力旺盛的?不都蔫儿了吗?
也对,林扬还是想当然了。下意识的觉得百姓会动心,下意识的觉得,百姓都会过来。可是实际情况却是,尽管许多百姓真的动心了,真的被忽悠了。可更多的百姓,都没钱进行这么一场,长达数万里之遥的旅途。
真的,以这个时候的条件来说,走上数万里,哪怕是集体组织,估计也得死伤不少人。十分之一,都是少的!既然如此,没有到活不下去的时候,为啥要搬家呢?
“我们有多少山越奴隶了?”
“三百六十多万,已经达到一比三了,不能再多了!”郭嘉坚持道。
确实,汉人数目和奴隶数目,达到了一比三,再多的话,就有些主客不分了。万一哪天来一个大暴动,林扬这个大奴隶主,就麻烦了。
没有足够多的汉人,就没有足够多的奴隶,奴隶的数目不够,许多艰苦的地方,干活的人就少。比如挖矿、挖煤、挖矿、挖煤!
没有煤和矿,就没有所谓的工业发展。什么仙侠版工业革命,更是一件扯淡的事儿。蒸汽机毕竟只是心脏,煤和矿则是血肉。没有血肉,空有心脏,啥用也没有啊!
而没有工业革命,林扬又凭什么把吴国发展起来?就凭分田分地?北地诸侯也分啊!
“那么,如果我们成规模,成组织的,在中原的一些中心城市之中,设立移民点的话,成本会是多少呢?”林扬问道。
没办法,哪怕是花钱,也得移民,没有人口,什么都是虚的!
“以洛阳为例,从洛阳到庐江郡,从最安全的大路上走,在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之后,以千人为单位进行移民,集体乘坐驮马的情况下,需要先从洛阳到兖州。总路途是三千四百多里,总时间大约是半个月。”
(此房世界的马匹,长期受到灵气熏陶,素质都很高,人类也是。)
“然后,从兖州到豫州,在从豫州到淮南,再从淮南到庐江郡,再从庐江郡过江到吴郡,再从吴郡到吴国,这么长的路途,每个人的花费,在尽量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至少也是一百二十两。”
“不能在省了,在省的话,生命危险,实在太大。即便花费了一百二十两,估计路途之上,死亡的百姓数目,也不在少数。”郭嘉沉重的道。
闻言,林扬的心,一下子就沉了下来。一个人一百二十两,肯定是不够的。途中还有着暴风、大雨、路难行等种种因素,还得给百姓吃好一点儿才行。
这样的话,就按照一个百姓两百两银子来计算。也就是说,移民一百万,就得消耗两亿两银子。这还仅仅只是一百万,这还是从洛阳开始算的。如果是北地低的话,那就更玄了。林扬基本上,已经不打算从北地移民了。
也就是说,哪怕从中原之地移民,一年只移民一百万百姓,也需要消耗两亿两白银!
林扬有钱,林扬确实很有钱,可是有钱也不是这么个花法啊!光移民就花两亿两,剩下还要不要发展了?
到了现在,林扬总算是理解了,为啥许多北地的诸侯们,辛辛苦苦发展几千年,人口也才这么少了,实在是移民的花费太大啊!
而且,更重要的是,哪怕是有钱,也根本做不到一年移民百万。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千移民的队伍之中,需要一百名士兵,沿途保护。需要至少两名医生,替百姓治病。需要至少三名文官,处理各种事物。
算一算,这得多少官员,多少士兵?哪怕如今吴国已经官吏一体,也填补不了这么一个无底洞啊!
尽管很是头疼,可林扬必须得想办法不是?
“那么,我们这一年来总收入是多少?总支出又是多少?”林扬有些期望的道。
闻言,郭嘉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不好的东西,脸色一下子就黑了起来。
“咳咳,我们的正经收入,有一千一百万石粮食,一石粮食的价格,在江东今年是四钱银子,在中原之地,大概是六钱银子上下。也就是说,农业方面的收入,折合银两的话,大概是五百多万两。”
1...9596979899...1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