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现实是李诚不愿意单纯的做皇帝的爪牙,为此不惜远遁登州,那么问题就来了。李诚的利用价值大大的降低,单纯的体现在经济价值上。要知道这是个官本位的国度。
一切利益都必须为政治利益让步,政治价值不足的李诚,成为了经济利益被攫取的目标。
面对油盐不进的李诚,崔寅没好办法,最后只好郁闷的告辞离开。朝廷上的动作,并没有打动李诚,接下来两家的利益捆绑,依旧是前途未卜。
回到崔家见到崔慎行,崔寅一番说道之后,崔慎行抚须沉吟好一番,突然笑道:“老六,不是你的错,是为兄的错。”崔寅一愣,没弄明白啥意思。
“派个下人去通报一下,就说下个月大娘子过寿,请芊芊回家一趟。”崔慎行丢出这么一句话,端着茶杯笑眯眯的看着崔寅在那发呆。崔寅还是没想明白,但是他也没问就告辞。
李诚这边回到后院,崔氏姐妹陪着说话,问起书房的谈话时,李诚没有隐瞒,都说了个明白。姐妹二人顿时一脸的忧虑,别看崔芊芊回家去闹了一场,实际上还是不希望两家断交。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族是最重要的关系。唐朝的时候更是如此,亲族关系决定了很多东西。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得抱团。亲族关系有着先天的优势。
举个例子,湘军为何战斗力强大?曾国藩为何屡败屡战,最后成功。很重要一点就是其军队结构,军中将士都是乡亲,打仗的时候互相遮护是本能。不然回家怎么见乡亲?
人在社会上混也是这个道理,有难处肯定先想到自己的亲戚。如果李崔断交了,崔氏姐妹今后怕是连门都不敢出了,太丢人了有没有。这不必被休妻强多少。
“娘子、大姐,多虑了。”李诚笑着安抚了一句,姐妹俩一起看问过来,那意思等下文。
李诚笑道:“六叔不懂我的意思,不等于岳丈不懂。”这么一说,姐妹俩更糊涂了。
“是这样的,今非昔比了,经历了高昌一战,李某虽然没能进阶太多,但是明眼人都看的明白,陛下不是有功不赏。陛下欠我的,只能是下一代君王来补偿了。”这解释就简单了。
姐妹二人倒也不笨,立刻就明白了。崔芊芊顿时惊喜道:“大人亲自与郎君谈么?”
李诚点点头:“岳丈也就是个正四品,做女婿的不比他差多少,而且前途更甚。不是我一心求稳,不愿意做出头鸟,入相不远也。”看着两个女的露出恍然大悟和崇拜的眼神。
好爽!
所以呢,装b这种事情,也要别人能听到懂,看的明白。就像一个初中生,你跟他谈尼采,谈叔本华,谈萨特,那不是对牛弹琴么?
李诚面对崔寅不肯放实话,就是想把崔慎行给逼出来,借此提高自己的地位。
崔寅不明白,崔慎行倒是一下就想到了。李诚跟以前不一样了,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都有长足的进步。政治潜力无可限量,这才是最值得投资的地方。
放下架子,对于崔慎行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过崔慎行还是端了一点,就是弄个妻子大寿的噱头来保留一点面子。这点就不如许敬宗和李义府了,换成这俩亲自登门是必须的。
崔氏就是崔氏,有自己的矜持。
姐妹二人这才明白李诚的意思,心里还是很担心,万一大人不明白呢?
李诚洞悉二人之心,笑道:“放心吧,岳丈大人不会不明白的。”
“不说这些了,好些日子没有一起吃饭了,今天就在这吃了。”崔媛媛赶紧转移话题,难得李诚心平气和的,最近为这个事情担心死了。
“姊姊说的是,这就让人准备酒菜。”崔芊芊赶紧顺着话来说,李诚喝了酒,晚上就能睡在这里,总不能为了一点意气之争,把人往武氏那边推不是?
“媛媛就不要喝酒了,对肚子里的孩子不好。将来这孩子生下来,总归是要认芊芊最大娘的。”李诚其实也有点头疼,崔媛媛现在连个名分都没有,孩子生下来就是个麻烦。
“郎君要是不介意,姊姊生的孩子,算是嫡出。”崔芊芊提出一个建议,算是试探态度。
李诚点点头:“好吧,你们姐妹商量着来。总归不好叫媛媛为难。”这事情最难的就是崔媛媛是嫡出的崔氏女,不好给人最妾。只能玩掩耳盗铃的那一套。
正经的是崔媛媛应该另外改嫁,可是她在郑氏那边灰心了,来到李诚这里就不愿意走了。
说句不好听的,上哪去找比李诚更优秀的男人呢?
三人一番吃喝,李诚喝了酒在屋里躺下休息,午后醒来时身边躺着的崔芊芊,衣衫半露,顿时起了兴致,压上去动作。
哼哼唧唧的才开始,外头帘子挑起来,莺儿进来时嘴上还说话:“小姐,娘家来了人……”





书剑盛唐 第五百二十九章 送不出去的妹子
第五百二十九章 送不出去的妹子
崔郑氏的寿宴,按理说是宾客盈门,但是这一天却只是在家里摆了几桌,来的都是自己人。崔郑氏在女儿和妯娌们的陪同下,在后院吃酒,李诚则出现在书房里。
翁婿之间的对话内容,外人无从知晓。家宴之日后,李崔两家关系恢复正常化暂且不提,回到家里的李诚把家中有关系的诸女叫来,屏退下人。
书房里很安静,李诚举着手里的一份册子道:“这是统计之后的家中所有资产的账册,鉴于家里的现状,有必要重新划分一下。”
秋萍站起来道:“妾身已有书店,东西两市都有分店,每月收入足够多了。”
李诚冲她笑道:“也好,秋萍就不参与这次的划分。”两人之间的交流,事先商量好的。这家里别看秋萍地位不显眼,其实是最超然的那个。今天就是给李诚当托来的!
秋萍的心态无疑是最好的,她只有一个闺女。要论李诚过夜的次数,秋萍居首位。在场的女人,哪个都比不了。不争就是最有力的争。
秋萍笑着起身退出,剩下的女人们表情看着正常,其实心里都在打鼓。李诚这分家当也不少,不为自己也要为孩子争一争。
“妾身有香水铺子就够了!”崔媛媛很意外的站了起来,笑着表明态度。她还是很聪明的,从秋萍身上现学现卖。说着话,崔媛媛也退了下去,李诚只是笑了笑没说话。
气氛一下就变得诡异了起来,崔芊芊看看对面的武氏姐妹,咬咬牙站起道:“家业是郎君的,郎君要给谁就给谁,分什么分?”
“姐姐说的有道理,妾身身体不是,告辞了。”武顺果断的站起来,欠身之后也走了。
李诚依旧笑而不语,没有拦着的意思。莺儿看看不对劲,小心翼翼的顺着边溜了。
就剩下夫妻俩的时候,崔芊芊紧张的不行,脸都有点白了。
李诚悠悠的叹息一声:“别难受了,你啊,心气太强了,什么都得捏在手心里。”
好好说话是不可能了,外患内忧走之前都得解决,不然登州之行长安的家里就埋着炸弹,还怎么安心的玩耍?这种事情李诚绝对是不允发生的。
“是妾身做的不好,累的郎君劳心了。”崔芊芊露出愧疚之色,主动背锅。
李诚笑着摆摆手,动手给崔芊芊倒一杯茶递手过去,崔芊芊惊讶的看着他,男人给女人倒茶这种事情,还是很少见的。尤其是这种大家庭里头,男人就是天来的。
“其实我也有做的不到的地方,对你的关心也不够,平时也没抽多时间深入交流。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夫妻俩其实没多少接触,就凑在一起过日子。婚后交流不足自然出问题。”
一番话说的崔芊芊目瞪口呆,什么叫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夫妻之间的交流,完全不懂啊。
下意识的放下茶杯,抬手在李诚眼前晃了几下:“郎君莫非癔症了?说这等羞人的事。”
李诚……这还怎么交流?原来你是这样的老司机。
嗨嗨嗨,咳嗽了几声,淡化了尴尬李诚才继续:“我的意思,夫妻之间应该抽点时间谈谈心,了解对方是怎么想的。”很艰难的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误会。
崔芊芊面起潮红,低声道:“郎君是这个家的天,郎君说甚么妾身照做就是。”
“你这么想是错,夫妻一体,心里想什么就该跟我说,不要藏着掖着。这样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就拿这一次来说吧,就算是道听途说,也该跟我说一声。人非圣贤,谁能保证不出错呢?”
“妾身知道了,以后一定不吃醋,不让郎君为家里的事情烦心。”崔芊芊理解的方向南辕北辙,李诚只好叹息一声放弃思想交流。“不早了,躺下歇息吧。”
思想交流失败,就只好换距离交流咯。反正要离开长安了,抓紧时间忙一段吧。
坦白说这个时代的女性真是可怜,就算是个公主,也未必就能事事如意。乡下的地主,挣了点钱都想纳妾,还是合理合法的。李诚有时候觉得自己挺不是东西的,时代如此。
没有打算做圣人的李诚,这一夜卖足了力气。早晨起来的时候,崔芊芊躺床上下不来了。
门子来报,有客登门。看了一眼拜帖,江左萧未央。
江左文人集团的代表人物是萧瑀,起起伏伏一直没啥起色的萧瑀,反应唐朝的政治格局之中,江左文人的尴尬地位。总体来看,唐朝的政治格局之中,江左文人的地位很不稳定。
把持唐朝官场的还是两大集团,关陇集团,山东集团。所以萧瑀才要投皇帝所好,推行他的封建制。结果自然是失败的,因为封建制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是失败的东西。
起源于周朝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最终湮灭,有力的证明了这一制度的过时。
历史已经证明,在君主集权的时代,任何制度和政治抱负,都要寄托在君王的身上。
萧未央看的很清楚,要想重振江左萧氏,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必须要押注。
李诚和萧未央的行为,本质上是没区别的,也是押注。只不过押的精准。
就个人感官而言,李诚并不讨厌萧未央,这人还是有点本事的。因为立场不同,所以对萧未央的行径也无从指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能妥协就共赢,不能就干一家伙。
“萧先生登门,不知有何见教?”李诚客客气气的请人进门,让了座位。萧未央的身份不难查清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魏王求贤若渴,萧某代为致意。”萧未央开门见山,李诚听了哑然一笑,摇摇头。
萧未央知道没那么简单,这都是客气的。不客气就撵人了。抱手又道:“舍妹萧婧,先生已然见过,不求名分,但求在先生身边做一个侍妾。”
这个女人收还是不收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收了就表示跟魏王站一条船上。这种蠢事,李诚怎么可能做呢?非但不会做,反而会不耻他们的行径。
“道不同不相为谋,萧先生请吧。”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李诚都懒得再交流了,直接做了个送客的手势。萧未央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眉头微微一皱。
“自成先生应该知晓,眼下魏王受宠,陛下对太子多有不满,所谓……”
“滚!”李诚也不敢那么多了,直接爆粗口。
萧未央顿时涨红了脸,不知道该怎么说,也无法再说什么。匆匆抱手:“告辞!”
没想到,送上门的妹子都不要,萧未央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失败。他很想问一句为什么?可惜,李诚不给他机会,他也没法子问出口。
回到魏王府的萧未央如实禀报,李泰气的拳头紧握,牙关紧咬:“安敢辱孤至斯?”
萧未央赶紧抬手道:“殿下,制怒!此君可以为友,不可为敌也。”
李泰听了这话,浑身一松,坐在椅子上肥肉乱晃,叹息道:“孤何尝不知?”
“殿下,来日方长啊。”萧未央意味深长的笑着说,言下之意,秋后算账。
“也只能如此了。”李泰咬牙切齿,记恨上了李诚。不过他还是有点聪明的,知道现在的李诚惹不起,不会正面为敌。
说到底,李泰不是什么性格刚强的人,这方面甚至不如李佑。怎么说呢,小聪明的人大都这样,没有自己的坚持。不然怎么能反衬出大智若愚呢?
李泰根本就没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政治手段太过愚蠢。其实他什么都不要做,就安心等着李承乾谋反案子的爆发就好了,甚至在李承乾倒霉的时候,表示一下同情就更妙了。
因为他表现出来的冷酷,导致他失去了登上皇位的机会。这都是后话了。
综上所述,李泰错在没看懂他的父亲李世民。
萧未央的李诚家里之行,并不能算是秘密,至少李世民很快就知道了。李家有丽景门的暗子,萧未央显得有点狼狈的离开,很快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这个消息从侧面验证了,李诚心里只有皇帝,不管谁在皇帝位子上,他都忠于皇帝。
作为臣子来说,新旧交替之际的操切押注,也要分实际的情况。贞观年的政治格局,注定了押注者不会有好结果。但凡强有力的明君在位,继承人的争夺战中,押注是很蠢的事情。
一个强有力的君王,最忌讳的就是这种臣子押注的现象。特么的老子还没死呢!
如果是个昏聩的君王,押注的话倒还可以理解。
在李诚看来,萧未央是个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太过操切,失败在意料之中。这跟对历史的前瞻性无关,只是对历史的总结得出的结论。
类似的案例,在历史上不少。强势明君在位,夺嫡激烈的过程中,主动押注者往往意味着失败。这种人其实不算聪明,里有是利欲熏心,押注的目的是为了谋求最大的利益。
就算是押注成功了,新君登基后,也会厌恶他们的贪婪。
如果不是贪婪,就不会早早押注,今上还在的时候就押注,实在是犯忌的事情。




书剑盛唐 第五百三十章 再离长安
第五百三十章 再离长安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这一年的冬至刚过,李诚再次被叫进了宫。
“朝廷的改土归流之策,明年启动,拟在羌人羁縻地推行。自成可有定见?”
李世民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奏章,无疑是个勤政的皇帝。
“有关政策,臣早有论述,不外以利诱之,不求快,但求稳。具体到执行,臣有几点建议,一是让羌民吃饱,怎么吃饱?推广土豆和玉米种植。二是军事威压,三是教化……”
李诚本不想多说,事到临头还是没忍住。什么叫民族融合,这就是民族融合。听话的给好处,不听话的砍死。重点是政策上的平等,这很重要。不过难度也很大。
二十一世纪的工业大国都做不到平等,何况唐朝呢?所以李诚没提什么平等,这年月的汉人,能拿羌人当人看,就算是很有良心了。
李世民看着李诚久久不语,憋出一句话:“真的要离开长安么?”
李诚不紧不慢的回了一句:“臣怕死!”一句话就把李世民说的哑口无言。
知道的越多就越无奈,李世民知道的很多,关于八牛弩的案子,基本真相他都知道了。但是又能如何呢?这个事情牵扯太多了,李诚说怕死,不是说假话。
敢于动手的人可能就是那么几个,但是愿意暗中配合的人呢?
利益太大了,冒着杀头的风险都有人去做一些事情。
“自成如何保证在登州就能安全?”李世民冷笑着反问。
“登州人少,且臣有兵权,想在登州伏击臣可不容易。就算有人伏击,三五十人的伏击对于臣来说,土鸡瓦狗一般。”李诚说了一回大实话,李世民听了低头不语。
“朕允了,少府监的差事,还是给你留着。”李世民还是想用李诚在工艺方面的才能。
“臣告退!”李诚抱手后退三步,正要转身时,李世民来一句:“那个水泥,朕修大明宫用的不少,自成安排一下。”李诚笑了笑:“臣会安排人接洽内府采购之人。”
说着转身就走,丝毫没有停留的意思。李世民冷冷的看着李诚的背影,贞观以来,还从没有遇见过这样的臣子。就算是魏征,皇帝需要的时候,也会乖乖的服从分配。
唯有李诚,死活不肯留在长安,偏偏此人大才,很不舍得。
………………
顶着黄土高原清晨的寒风,一支队伍过了灞桥,为首的李诚伫立在桥边,眯着眼睛看着高大的城墙,好一阵才调转马头,追上队伍。告别长安城,连年都不过,可见李诚的心切。
队伍中有两辆宽大的马车,其中一辆马车的帘子掀开,露出武约的俏脸蛋:“姐夫,舍不得么?为啥不让送呢?赶了个大早,这城门才开就出来了,天还没亮透呢。”
“走吧!”李诚一挥马鞭,往前去了。媚娘在马车上撅着嘴,一会之后噗嗤一笑。
出了长安就是飞出笼子的鸟,天空海阔。对李诚如此,对媚娘也是如此。
洛阳的第一站,兄弟会里头的聪明人段珪,笑嘻嘻的等在十里长亭外。别人都在向往长安的繁华富贵时,他选择了长安。并且一直与李诚有密切的往来。
算起来当初的兄弟会,最终还能做兄弟还有张大象、程处弼、段珪,其他人都将情义湮灭在利益之中。李诚最遗憾的就是房遗爱,因为高阳的事情,从此做了路人。
“哥哥不在长安呆着,非要往外跑,倒是少见的。”段珪策马上前,抱手说话。
“废话少说,交代你的事情都办好了么?”李诚一点都不客气,段珪也不在意,笑道:“自然是办的妥帖,哥哥的事情就是小弟的事情。”
媚娘从马车里钻出来,挖苦道:“得了便宜还卖乖,也不知道从姐夫这挣了多少好处。”
段珪是认识媚娘的,连连作揖道:“见过武二娘,我这个做哥哥的,可惹二娘不起。还是不要挑哥哥的错处才是。”
“洛阳分店要是办的好,自然是无错可挑,办不好就为你是问。”媚娘一副灵牙利嘴,说的段珪一点脾气都没有,私下里对李诚道:“这武二娘好生了得。”
“这联号钱庄的营生,做好了可不止洛阳登州两家分店,这大唐的地界可不小呢。今后的大唐,商业怕是要大兴了。”李诚提醒一句,段珪笑道:“小弟省得,只是这做买卖的,总归不是正道,还是要在本职上使劲才是。”
段珪是有官职在身的,这家伙聪明的很,没有留在长安瞎混。出来做官,生意一点都没耽误。在洛阳混了个七品的小官,仗着长安的根底,可谓风生水起。
“这两年就算了,安心呆在洛阳吧。”李诚淡淡的点了一句,没有多说。段珪也就是笑了笑,心里却牢牢记住了。反正不打算回长安就是了,呆在洛阳挺好。
到洛阳安顿下来,李诚没有多呆,休息一夜就奔着登州去了,这一行人马不停蹄的,赶到登州时已经是十一月底的事情了。
崔成这个太守带着一群官员迎接,许敬宗和刘仁轨也在迎接之列。程处弼带着陆战营的兄弟,出城二十里相迎。兄弟再见,自然是一番感慨。
“昔日长安兄弟,风云际会,不想今日登州相逢,唯余二人。”程处弼很是叹息了一番。
李诚笑道:“人都是会变的,不忘初心,说的简单,做到太难。”
程处弼点点头,没有再说啥,领着一百士卒,护送李诚往登州去。
十里长亭见到了迎接的官员们,自然是一番客气,登州升格之后,崔成很自然的又提了一级。长安的事情,崔成自然是知道的,见面时不禁感慨万千。
“你我兄弟结义于边陲之地,而今还能把臂言欢,实属不易。”崔成言有所指,李诚不禁长叹:“世人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寻常事尔。”
崔成设宴接风,李诚喝的酩酊大罪,在长安他是不敢喝醉的,在登州却放开了喝。
夜半醒来时,头疼的厉害,屏风后头方便出来时,帘子一闪,出现一个熟悉的脸庞。




书剑盛唐 第五百三十一章 慈不掌兵,噩梦开始
第五百三十一章 慈不掌兵,噩梦开始
一身黑的黑寡妇进门时笑了笑,很罕见的一口整齐的白牙。激动之余又带着一点胆怯,黑寡妇没敢往前扑,站在门口努力的矜持。可惜,眼神出卖了她此刻的心情。
“妾身现在有十条一千料以上的大船……。”相拥在一起的时候,黑寡妇低声说话。语气之间,充满了自豪。这是一个骄傲的女人,也是个一根筋的女人。
作为一名海匪头子,黑寡妇需要顾忌的很少。想找个男人排解孤单跟容易,但她从没有这么做。这是个骄傲的女人,她只接受自己臣服的男人。
“怎么做到的?”李诚其实一点都不奇怪,这个民族就是这么牛逼,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有个三五十年必然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巅峰。
“嘻嘻,这大海之上,没有船什么都不是。妾身在岛上起了个船厂自己造船,一年能出五艘千料以上的大船。倒是官府的船厂,不如从前了,一年出两条船都够呛。”
李诚明白了,这女人动了手脚,把船厂的人给挖走了不少。
“水师的船厂,你没乱来吧?”李诚的音调突然变化,黑寡妇的身子明显的一僵,低声道:“自然是不管的,水师是郎君的家底,再怎么混球都不敢去碰。只是……”
“只是什么?”李诚提高了音调,黑寡妇往他怀里挤了挤,低声道:“海船总是不够的,贵人们不缺钱,甚至不用钱都能从水师船厂里要走船呢。”
李诚的心冰冷了,刚到登州,有人拿着这么一份大礼等着自己呢。看看天色将晨:“不说了,睡一会,明天要办事。”
1...203204205206207...2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