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李延庆回头对众人道:“大家把物品放上驴车,我们去坐雪橇!”
众人顿时有了精神,手脚麻利地将大包小包放上驴车,由张豹和张鹰两人负责跟随,其他人则纷纷坐上雪橇,连也李延庆也不再骑马,他将马交给张鹰,自己坐上一辆大雪撬。
“走啦!”车夫长鞭一甩,赶着雪橇向黄河中驶去。
【求月票!推荐票!】





寒门枭士 第五百零五章 再回汤阴
李延庆一行人是在第二天中午抵达相州汤阴县,知县周春特地带着十几名衙役和几辆牛车前来汤阴县最南面的驿站迎接,李延庆事先派张豹前来通知了他。
驿站内早已备好热汤和饭菜,几个大火盆将木炭烧得火红,使房间里温暖如春,在严寒中连续赶路三天的官员们早已疲惫不堪,进了驿站后谁都不想走了。
“各位!”
李延庆对正在吃饭的官员们笑道:“周知县说要在汤阴县给我们接风洗尘,要不大家再辛苦一下,去汤阴县休息。”
汪藻摆摆手笑道:“吃完饭我还要泡个热水澡,然后钻进暖被窝里好好睡一觉,周知县的美意我们心领了,实在不想动。”
难得汪藻的话被大家接受,众人纷纷表态,这里就很舒服,都不想再走了。
李延庆见众人确实疲惫,便笑道:“既然如此,大家今天就好好休息吧!明天一早我们出发北上。”
李延庆的这个决定得到了众人一致鼓掌拥戴,李延庆摇摇头,走出了饭堂,对正在院子里等候的周春道:“大家都疲惫了,不想离开驿站,汤阴县就不去了,明天一早我们直接北上。”
“那延庆要不要回乡看看?”
李延庆点点头,“我要回去祭奠一下母亲之墓。”
“那就一起走吧!我们正好顺路。”
李延庆匆匆吃了点东西,便带着张鹰和张豹离开了驿站,骑马和周春一起向汤阴县而去,快到李文村时,周春放慢了马速,对李延庆道:“有一件事虽然不太好开口,但我还是有必要提醒你,今年汤阴县的秋粮和夏粮的产量都下降了三成,虽然和春夏间的干旱有点关系,但造成粮食产量下降的真正原因却是你父亲。”
李延庆一怔,“这和我父亲有什么关系?”
周春一指北面被大雪覆盖的田地道:“厚厚的积雪下面原来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和粟田,但现在已经不是了,都变成了花田,整个孝和乡已经有六成的良田变成了花田。”
周春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你父亲是想让乡亲们多一点收入,可是越来越多的农田弃麦种花,汤阴县原本是产粮大县,可今天的粮食产量居然比临漳县还低,今年我可以用旱灾为借口向上解释,那么明年呢?连续几年粮食下降,朝廷会追责,我有高家为后台,大不了调走,恐怕宝妍斋就会担上毁农的罪名了,后果极其严重。”
李延庆当然知道周春并不是危言耸听,农业是历朝历代的根本,手工业再繁盛也不能威胁到农业,父亲确实考虑不周,在南方种花也就罢了,偏偏要在汤阴县这种传统产粮大县种花,这确实会引发十分严重的后果。
他当机立断道:“我回去后就告诉父亲,让他大幅度削减汤阴县的花田,所有损失让宝妍斋承担,明年不会再让你为难!”
周春抱拳笑道:“那就多谢了,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我,我先告辞了!”
“这次让周兄费心了,多谢!”
周春带着衙役走了,李延庆一直望着他走远,这才调转马头进入了李文村。
虽然临近新年,但李文村却显得十分冷清,这也难怪,村中大半人口都去了京城或者南方,留在李文村的只有一些老人和妇孺了。
“御史,这就是你的家乡吗?”张鹰在一旁笑问道。
“是啊!”
李延庆用马鞭指着一条小道说:“我从前天不亮就沿着这条小道去鹿山镇读书,那时树还没有这么大,现在都长成参天大树了。”
李延庆沿着小道一路回家,路上居然没有遇到一个人,片刻,他来到老宅前,老宅保持着原貌,门半开着,依稀可以看见忠叔正在院子里给毛驴梳毛,这头毛驴还是当年童子会的奖品,十几年过去了,小毛驴也变成了老毛驴。
“忠叔要出门吗?”
李延庆笑着牵马走进了院子,忠叔吓了一跳,“是小官人回来了,我现在耳朵有点背,刚才没听见!”
忠叔连忙上前接过马,回头向屋里的老伴喊道:“老婆子,小官人回来了,赶紧烧热水!”
“忠叔身体还好吧?”
“除了耳朵不好,牙有点松动外,其他还好,老爷有没有一起回来?”
“他没有回来,我也只是路过汤阴,祭奠一下母亲就走,实在没有时间,晚饭也不用准备了。”
“我知道了,小官人现在就要祭奠吗?”
“如果方便的话,我现在就先祭奠。”
李延庆让张鹰和张豹进客堂休息,他则跟随忠叔来到宅后的母亲墓前,母亲的墓地收拾十分整洁,坟头没有杂草,李延庆将香炉和祭品摆放在墓碑前,又插上三支香,合掌喃喃道:“母亲,孩儿来看你了,希望下次再来时,孩儿能把您的儿媳妇也带来,愿母亲安息!”
低声说完,他又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又将纸钱在墓碑前烧了,他这才起身拾起扫帚清扫墓地,这是汤阴县的风俗,祭祀父母后必须做点什么,要么拔去墓上杂草,要么打扫墓地。
“忠叔,族长还在村里吗?”
“真不巧,族长和一群族人前天启程去京城了,村里就是一些老人,本族人只有李二康的老爹在,就是那个偷窥顾三婶家茅厕掉进粪坑的家伙,现在记忆衰退得厉害,连他儿子都不认识了。”
李延庆点点头,便取出十两银子递给忠叔,“这点银子给你和老伴过年。”
忠叔慌忙摆手,“我不要,老爷每个月都给我钱的。”
李延庆把银子硬塞给他,笑道:“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回头再替我买一只猪腿给李二康的爹爹送去,我就不去看他了。”
“多谢小官人!”
这时,忠叔忽然想起一事,“对了,前两天贵哥儿来过。”
“王贵回来了?”李延庆大喜。
“前几天就回来了,带着他的新媳妇,路过我们村子,还特地来拜祭一下夫人。”
李延庆暗叫幸运,他差点忘了,马上要到新年,王贵当然应该回家了,自己居然还准备去安阳找他。
......
李延庆随即来到了汤王村,和李文村的冷清恰恰相反,临近新年的汤王村异常热闹,到处可以听见杀猪的惨叫声,家家都在捣年糕,一群群孩童在村口放炮仗,充满了新年的喜庆气息。
不多时,三人骑马来到了王贵府门,正好看见王贵带着几个年轻后生在大门上装灯笼,有人看见了李延庆,连忙对王贵道:“官人快看谁来了!”
王贵回头看见李延庆,‘啊!’的大叫一声,直接从五尺高的长凳上跳了下来,飞奔迎上去,“老李,你怎么回来了?”
李延庆翻身下马,紧紧和他拥抱一下,笑道:“我是公干路过汤阴县,明天一早就离开了。”
“胡说!哪有新年期间出差的。”
“还不是我们大宋天子头脑发热,他才不管什么新年,一个命令就要把我们累死。”
“哈!你诽谤天子,当心我告你。”
两人一起大笑,王贵让管家照顾李延庆手下,便拉着李延庆向自己住的院子走去,“我还住原来的小院,只是现在归我独住了。”
“阿汤回来了吗?”
“他没回来,他现在风光得很,前些天周知县敲锣打鼓给汤家上门庆功,他杀敌有功,已经升为正七品致果校尉了,他奶奶的,比我还高半级了,我好歹还参加了西夏战役,真让人心里不爽。”
“那五哥呢?”
“你说老岳啊!早上我还见他挑粪呢,我这叫人去找他来。”
王贵叫一名家丁去通知岳飞,他带着李延庆进了自己院子,笑道:“阿圆,你看谁来了。”
从房间里走出一个俏丽的少妇,正是王贵的娇妻汤圆儿,李延庆笑着抱拳道:“见过弟妹!”
王贵在后面敲他一记,”什么弟妹,应该叫阿嫂,我可比你大一岁。”
“呵呵!延庆见过阿嫂。”
汤圆儿抿嘴一笑,施个万福,“叔叔来了,请屋里坐!”
“我们去书房坐,阿圆,给我们准备一点下酒菜,再烫两壶酒。”
“知道了!”
王贵拉李延庆进书房坐下,给他倒了一杯热水,“先润润口,回头我们喝一杯。”
李延庆喝了一口热水问道:“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三天前刚回来,怎么,你不会找我有事吧?”
李延庆点点头,“我确实准备去安阳找你,有公务!”




寒门枭士 第五百零六章 一同北上
李延庆便将自己这次监察的任务说了一遍,又从怀中取出调兵银牌,放在桌子,“这是相州的调兵银牌,我准备调三百乡兵。”
王贵拾起银牌看了看,“这是枢密院的银牌,可以调动厢军啊!你怎么想到调乡兵?”
“因为是你的手下,我信得过,厢兵就难说了。”
“乡兵出去可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你若不嫌弃,我可以调三百士兵给你。”
“那你呢?”
李延庆又笑道:“有没有兴趣跟我一起去?”
不等王贵说话,外面传来脚步声,汤圆儿带着两名丫鬟给他们送来了酒菜,丫鬟把两壶烫酒和六七个小菜放在桌上,汤圆儿对李延庆笑道:“今年的族祭我家阿贵第一次担当主祭,李官人有没有兴趣一起看看?”
李延庆呵呵一笑,“我恐怕没有时间,明天就要走了。”
“那就遗憾了,你们喝酒吧!”
汤圆儿浅浅一笑退下去了,王贵叹口气道:“娶了娘子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了自由,她的耳朵总是无处不在,你也听见了,我想去她却不让!”
“那就算了,你毕竟是主祭,不好离开的。”
“有什么关系,明年我还是主祭嘛!”
这时,汤圆儿在院子里道:“阿贵,五哥来了。”
李延庆和王贵连忙起身迎出去,只见岳飞快步走了进来,他皮肤黝黑,穿一身粗布短衣,腿上扎着绑腿,头戴洗得发白的平巾,近一年未见,李延庆感觉岳飞似乎变了一个人,原本还有点将领的气质,现在就是一个朴实的青年农民了。
不过李延庆也理解,他听王贵说过,岳飞父亲已经完全丧失劳动力,瘫痪在床,他一个人要养全家,还有个兄弟在州学读书,半年前又娶了妻子,他的压力很大。
李延庆和岳飞自从战场上分别,此番再见也格外亲热,李延庆拉着岳飞进了房间坐下,王贵给他们倒了酒,李延庆举杯笑道:“为今天的聚会,我们先喝一杯!”
“来!干杯。”
三人将酒一饮而尽,岳飞笑问道:“延庆这次是回来过年吗?”
李延庆摇摇头,“是公干路过家乡。”
他便将自己来河北西路监察之事简单说了一遍,岳飞点点头,“这两年的税赋实在太重了,今年交了田赋和免役钱,收获了粮食就只剩一半了,只够自己吃,若不是我在官府还有兼职,家里就得借债了。”
“你不用交免役钱吧?”李延庆不解地问道。
岳飞叹口气,“可我父亲和兄弟要交,我父亲都瘫痪了,还是得交钱,一点通融余地都没有。”
李延庆道:“让残疾人交免疫钱没道理,我去给周春说,必须让他免了你父亲的免疫钱。”
“这个就算了,不是知县的问题,免了我父亲的钱,这个缺口怎么补?再说又不止我父亲一人,其他有残疾的人都一样,周知县也很难办,与其节流不如开源。”
说到开源,王贵倒想起一事,连忙道:“老岳,我听祖父说,鹿山书院想请你去做武学教头,你答应了吗?”
岳飞笑道:“我当然答应了,然后我给舅父说,让我兄弟小翻进鹿山书院读书,这样他就可以每天回家照顾父亲,我就能住在书院兼任两份职务,农忙时再回家,这样家境就会宽裕一点。”
王贵眼睛一亮,“让小翻回鹿山书院读书是个好办法,我还担心你没有时间呢!我回头送他一头毛驴,他就可以每天回家了。”
“这怎么好意思呢!心意领了,毛驴我另外想办法。”
“一头毛驴算什么,我家就是开牲畜行的,又不花什么本钱,就是母驴生了小驴而已,这件事别再和我争,要不我就恼了。”
“那好吧!就再沾沾你的光。”
这时,李延庆笑着对岳飞道:“我打算出三百两银子聘请一个临时保镖,不知五哥有没有兴趣?”
岳飞笑道:“以你的武艺,应该不需要我保护吧!”
李延庆摇摇头,“不是我,是我的手下的官员,他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我担心他们的安全,这次北上我们经费充足,请别的保镖我心中没底,请五哥我信得过。”
岳飞有点怦然心动了,他父亲久病在床,需要长期服药,家中着实拮据,他兄弟岳翻来鹿山书院读书还需要一笔钱,他正为此一筹莫展,现在二十天居然能挣三百两银子,这笔银子不仅可以解燃眉之急,还能给父亲治病,正好新年期间没什么事,与其在家中闲坐,还不如北上挣这笔钱。
岳飞想了想道:“我回去商量一下,回头答复你!”
李延庆大喜,连忙道:“明天清晨我们要路过鹿山镇,如果五哥愿意来,就在鹿山书院汇合,我会再去祭奠一下师父。”
“好吧!我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
三人又喝了一杯酒,岳飞家里还有事情,便先起身告辞了,李延庆见时间已不早,便对王贵笑道:“那我也走了,我们住在汤南驿站,离这里有六七十里,赶回去天就该黑了,以后有机会再见。”
“我送送你吧!”
王贵披了件外套,把李延庆送出了大门,他一路跟着李延庆缓缓向村口走去,王贵沉吟良久,终于下定决心道:“我还是想跟你去,毕竟你要去安阳带乡兵,那就是我的事情了。”
“可是你家里......”
“阿圆只是说说而已,我真的坚持要去,她也不会阻拦,至于祖父那边,他当然是希望我以事业为主,我应该能抽身。”
李延庆当然希望王贵也跟自己北上,这样他就有了左膀右臂,不过他也不想勉强王贵,便笑道:“这样吧!你回去再想想,如果你决定了,那就和老岳一样在鹿山书院汇合。”
“那就一言为定,明天清晨我会在鹿山书院等你,我也要祭一祭师父。”
李延庆翻身上马,“那我们明天见!”
王贵挥了挥手,他也希望能出去做一番事业,实在有点厌烦在相州当团练了。
次日一早,李延庆率领众人乘坐三辆牛车来到鹿山镇,王贵和岳飞已经骑马在路口等候多时,李延庆心中大喜,他把岳飞和王贵介绍给众人,众人听说两人都是武进士,弓马娴熟,武艺高强,都纷纷表示欢迎。
三人随即又去书院祭奠了师父姚鼎,众人便加快速度向安阳县而去。
........
宋朝地方官的最大特点就是由朝官兼任,如兵部郎中知某某州事,主官衔是朝官,地方官只是临时兼任,真正的地方官如节度使和刺史却是虚职,长驻京城。
不光州官如此,路官也是一样,宋朝路看似和今天省有点相似,实际上却大不相同,宋朝的路没有省长这样的主官,只有负责交通运输、物质流通的转运使和负责刑律的提点刑狱官,他们只是隶属于朝廷的职事官,而并非地方官。
转运使主管一路的物资运输和调配,它实际上一路中最有实权的官员。
宋朝州县没有什么地方税务局之类的地方财权,每年征收的税赋全部上缴朝廷,然后再由朝廷根据一州一县的运转所需,拨付诸如人员工资、办公经费、教育支出等等最基本的行政费,其余费用一律没有,所以宋朝是有名富庙穷和尚,每个县的县衙都破烂不堪,实在没有钱修缮。
可就算最基本的行政费也不够开支,朝廷体恤下情,准许各州县的公房和公田出租,用租金来弥补公廨钱也就是办公经费的不足。
而转运使就负责拨付各州县的基本财政经费,它实际上掌握了地方的财政大权。
当然,知州知县们也有各自的生财之道,否则他们怎么请得起幕僚,娶得起小妾,只是他们的灰色收入绝不能用到明处,诸如修桥、修路、修城墙、修官衙之类,否则就没法向朝廷交代这些钱财的来处。
监察御史们也就是盯住这些目标,比如汤阴县的县衙翻新过了,监察御史就会立刻追问周春,翻修县衙的钱财是从哪里来?如果周春说不出个所以然,那就要面临弹劾了。
所以看起来州县都很公正清廉,制度严密,无任何油水可捞,但实际上这种制度的背后却又隐藏着巨大腐败黑暗,修桥、修路、办学大都是由乡绅集资、官府负责修建,还有州学、县学的名额分配等等,这些钱一旦落入州县官员的口袋,朝廷也无据可查。
河北转运使因为兼管河北东西两路的钱物调拨,所以称为转运都使,由签书枢密院事、校检刑部尚书梁方平出任,梁方平年约六十岁,也是朝廷的从二品高官,他曾是蔡京的心腹,被蔡京一手提拔并推荐为河北两路都转运使,掌握河北两路的财政大权。
但在去年蔡京罢相后,王黼和李彦异军突起,隐隐有取代蔡京和梁师成之势,梁方平便转换了门庭,转而向王黼递交了投名状。
梁方平的投名状便是弹劾了河北两路包括真定府、河间府、大名府、冀州和相州这五个州府的主官。
这五个州府极为重要,控制了这五个州府,也就控制了河北两路,这些官员几乎都是蔡京的门生,随着他们被弹劾或者调走,而由王黼推荐的官员入主五个州府,意味着蔡京在河北的势力几乎全军覆灭,这让蔡京怎么能不深恨梁方平?
这次军监所履行职责前来督查河北两路的备战物质,背景就是真定府的一座军仓失火,发现仓库竟然是空仓,帐上的八千石军粮不翼而飞,而这座仓库就是梁方平的转运司管辖。
当然,一座仓库出问题还可以向下面推卸责任,可如果多座仓库出了问题,梁方平就难辞其责了。
这天上午,梁方平得到确切消息,侍御史李延庆率领御史台监察使司一行抵达了河北。




寒门枭士 第五百零七章 磁州匪讯
梁方平最初的失策就是在粮仓起火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这件事捅到天子面前,引发天子震怒,继而派出军资监察使前来河北,梁方平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王黼在三天前便以飞鸽传书的方式告诉他,军监所三名监察使已经前往河北,告诉他尽快做好准备。
梁方平着实很担心,以他的身份当然不会直接去做贪污军粮,弄虚作假这种事情,但他却不能保证手下个个清廉,尤其几个主管仓库的官员每年向他进贡大量钱财,这些好处哪里来就不言而喻了。
一旦下面被查出问题,他的责任就大了,而且这很可能是蔡京在背后策划,一旦被监察使抓住把柄,蔡京会饶过自己?
梁方平着实忧心忡忡,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这时,他的幕僚崔宓在一旁建议道:“既然都使担心监察出事,那就想办法让监察使来不了河北就行了。”
“可是监察使并分三路,我怎么弄?”
“都使忘记王相公信中所说吗?兵部一路是王相公的人,不足为虑,枢密院一路是去河间府,河间府那边只有三座军资仓库,应该问题不大,关键是真定府这一路,侍御史李延庆是梁师成的人,他才是这次监察的重头,都使不妨在他身上做文章。”
梁方平停住脚步,若有所思道:“你是说,拦截李延庆这一支?”
“当然不是让都使出手,卑职记得太行山那支队伍曾经受过都使恩惠,现在该是他们出力的时候了。”
梁方平缓缓点头,“我明白了。”
李延庆在安阳县用调兵银牌提取了三百名乡兵后,又继续北上,进入磁州境内。
王贵和岳飞各统领百人,李延庆也亲自率领百名乡兵,有了士兵的护卫,官员们都长长松一口气,至少他们不用担心遇到蟊贼的危险了。
三百人虽然是乡兵,但他们都经历过跟随李延庆在河北剿匪,加上王贵平时训练有素,三百士兵军容整齐,步履矫健,精神十分饱满,他们头戴范阳帽,身穿皮甲,肩扛白蜡枪,腰佩战刀,其中一百人还配备了军弩,另外还有十名骑兵,根本看不出是乡兵,甚至比地方厢军还要武威几分。
王贵和岳飞都顶盔贯甲,各自骑着战马,岳飞的马还是李延庆送给他,就是从前李延庆刚进京时骑的雪箭白马,兵器是师傅周侗送给他的镔铁长枪,长一丈,通身漆黑,是一杆名匠打造的上好铁枪。
不过岳飞不擅长骑射,他携带了一把神臂弩,这是宋军弩手的标准制弩,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最大射程远达三百四十步,杀伤射程两百四十步,可贯穿重甲。
王贵则使一把六十斤的金背虎牙刀,他虽然别的武艺稀松平常,但在刀法上却下了苦功,加上周侗的真传,使他的刀法极为凌厉,而且他的战马和李延庆一样,也是种师道送给他,在西夏战场上缴获,是一匹极为雄壮的乌鬃马,可驮千斤。
1...199200201202203...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