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枭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高月
“多少顶大帐问题不大,只是进了军营就不自由了,不能士兵已经开始早卯,你还在睡觉,我估计他们就是受不了这一点,才不肯去军营。”
李延庆笑道:“我从六岁开始每天上午五更起床跑步,整整坚持了十年,我想和士兵一起早起应该没有问题。”
“那就好,只是要有几个人要辛苦一点了。”
种师道又打量一下房间,回头对匆匆跑来的录事参军赵源道:“这间屋子还是留给李支使,让下面人来好好收拾一下。”
“卑职遵令!”
赵源恭恭敬敬答应一声,立刻下去找人安排去了。
这时,杨再兴出现在门口,行一礼道:“大帅,杨转运使已经到了!”
“好!我这就过去。”
种师道笑着对李延庆道:“你先了解一下情况,下午我带你去军营。”
种师道匆匆去前面大堂了,这时,外面传来一片凌乱的脚步声,竟跑来十几个官员,一个个满脸堆笑,“我们不知李支使已经上任,有失远迎!”
这些官员都是李延庆管辖的三司主事和从事,他们刚刚才听说新的左主事参军已经上任了,便纷纷跑来见礼。
李延庆抱拳笑道:“以后还请各位多多关照!”
“应该是李支使多多关照我们。”
众人一起动手打扫房间,一名官员又去找来两个瓦匠修补墙面,不到半个时辰,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便出现在李延庆眼前,众人这才纷纷告辞而去。
但一名年轻的官员却没有走,只见他年约二十四五岁,容貌清秀,他向李延庆行一礼,“在下是司兵主事张曲,参见李支使!”
李延庆倒也想了解自己的职权范围,以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他见房间里多了两把椅子,便摆手笑道:“张主事请坐!”
张曲坐下笑道:“我也久闻李支使大名,在前年的弓马大赛中勇夺第一,又是今年的科举探花,少见的文武全才啊!”
“过去的事情,就不用多提了,这次我出任主事参军,今天是第一天上任,我现在还不知道我需要做什么?向谁汇报,能否请张主事告诉我?”
张曲笑了起来,“毕竟是七路十万大军,各种杂事琐事异常繁杂,我们每天从上午忙到下午,不过事情虽然多,但也很简单,也比较枯燥,就是整理各种报告和申请,至于李支使要做的事情就是审核我们提交的申请,然后每月写一份报告给种帅。”
李延庆略微迟疑一下,又问道:“我和录事参军赵源没有关系吗?”
张曲摇了摇头,“名义上李支使和他是上下级关系,可实际上李支使并不是对他负责,而是直接向大帅汇报,不过李支使每月写的报告要抄给他一份,这个可以交给下面人的代抄,不用李支使费心。”
说到这,张曲回头向门口看了看,压低声音道:“李支使可千万要当心这个赵源,原本是他的人来坐这个位置,大帅都答应了,结果被李支使抢走,前两天他就放出话来,谁敢坐这个位置,他将让此人三天内滚蛋!”
李延庆沉默了,怎么自己刚来就遇到了这种烂事,而且这个张曲他并不熟悉,两人才初次见面就推心置腹,是不是有点太唐突了。”
半晌,李延庆笑了笑,“多谢张主事及时告知。”
张曲看出李延庆并不相信自己,连忙道:“我知道有点唐突,只是若不早点提醒李支使,恐怕李支使落进他的圈套都不知。”
“我只是有点不解,张主事不怕得罪上司吗?”李延庆淡淡问道。
张曲叹了口气,“若他的人做了左主事参军,我们这几个主事都得换人,我也是为了自保而不得已,我们衷心希望李支使能稳稳当当做下去。”
李延庆沉吟片刻又问道:“那曹庆坐在哪边?”
“他是种帅的心腹,超然于外,只是在云端上看热闹而已。”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刚刚才谈到的曹庆出现在房门口。





寒门枭士 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下)
“呵呵!这么快就把房间收拾好了。”曹庆笑眯眯打量一下房间,“房间还可以吧!”
“房间很宽敞,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
这时,张曲起身告辞而去,李延庆望着他背影笑道:“刚才和张曲谈了谈政务,心中的担心消了很多。”
“事情其实不难,慢慢就熟悉了,李支使不用太担心。”
曹庆回头一招手,两名士兵将两个大包裹放在桌上,“这是李支使的官服和军牌,我们之前已经准备好,另外还有一百贯会子是安家钱,李支使先试试衣服,如果不合适我再去换。”
李延庆打开其中一个包裹,里面是四套官服,两套厚服和两套夏秋的单裳,然后就是军牌和十张会子,十贯钱一张,军牌和他在箱子里看到的铜牌一样。正面是职务,背面是姓名。
另一个包裹则是帽子、皮靴和革带,看起来和文官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襕衫式样,两边开叉,颜色是青色,这是八品官的服色。
李延庆直接脱去外裳,将官服穿上,曹庆在后面给他拉了拉,笑道:“杨再兴将军说你的身材很高,我们便准备了最大号的官服,没想到还正好。”
“还正合适!”
李延庆穿上鞋帽,系上革带,最后把军牌挂在腰间,顿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格外的精神抖擞。
这时,种师道也快步走了过来,“李支使准备好了吗?”
他一抬头,正好看见了换了一身官服的李延庆,不由大笑道:“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李支使换了这身衣服,感觉完全不一样,既然已经换好了衣服,我们就可以出发去军营了。”
种师道率领的西北军主力一共有近十万人,分布在陕西路和河东路,主要部署在紧靠西夏的各个险关要隘内,这十万人是西北禁军,另外还有地方厢军、乡兵和番兵,林林种种加起来也有十万人左右,虽然是由各州统领,但都由种师道一并节制,事实上,西北军总兵力已接近二十万人。
李延庆要去的军营位于太原城北,叫做河东大营,是一座占地数千亩的板墙式军营,最多可容纳十万大军,但目前军营内只有三万人,军营从高空俯瞰呈长条形,向北延伸十余里,目前有大帐五千余顶,大大小小的训练校场有十余座。
军营按照功能划分又分为两大部分,南面是中军大帐和仓库区,北面则是士兵营地。
军营距离阳曲县约五里左右,众人一路催马疾奔,不多时便抵达了军营南大门,这时,种师道对李延庆笑道:“军营的规矩比较严,有专门的军纪宪兵,执行军规时六亲不认,回头我再慢慢给你说,但在军营门口要记住三点,第一凭军牌出入军营,就算认识也必须给守门士兵查验,我也不例外;第二进出军营时要下马,因为军营太大,在军营内可以骑马,但必须走马道;第三,进出军营必须穿正装,不能穿便服,你是文官,穿官服就行了;对了,再补充两点,军营内不准带女人入内,军妓也不行,军营内不准饮酒,把这几点做好,我觉得就差不多了。”
说着,他们便来到了军营门口,迎面上来几名士兵,向种师道躬身行一礼,“请出示军牌!”
众人纷纷取下军牌递给士兵检查,这时,李延庆注意到种师道的军牌居然是银牌,并不是他一直以为的金牌。
种师道明白他的惊讶,淡淡笑道:“我的官职也不高,散官阶也才四品中大夫,至少三品以上才能用金牌。”
李延庆听出了这句话的亮点,惊讶道:“莫非种帅也是文官!”
种师道呵呵笑起来,“我是文武兼任,但根底却是文官,否则大宋哪会有武将掌军队正印?”
李延庆暗笑自己糊涂,种师道是西北军主帅,当然是文官,怎么会是武将呢?
这时,士兵已查验完军牌,向两边闪开,众人纷纷下马,牵马进了军营,过了大门后,大家又再次上马,沿着一条马道缓缓向中军大帐方向驶去。
“那边就是文官的军务区!”
种师道指着靠近中军大帐不远处的一片帐篷苦笑道:“去年我就安排好了,可大家都不愿搬进军营,我也没有办法,延庆去看看吧!”
李延庆点点头,催马向军务区奔去,军务区大约有百余顶大帐,每座大帐门口都挂着一块牌子,李延庆一眼便看见了自己的大帐,牌子上写着左主事参军。
他将马匹拴在大帐门口,掀开帐帘走进了大帐,只见大帐内异常宽敞,至少有两百多个平方,比他在军衙内的官房还要大数倍不止,光线柔和,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十分柔软舒适。
种师道也走了进来,笑道:“还没有来得及摆放桌椅,不过已经准备好了,李支使稍等片刻。”
种师道吩咐一声,只片刻,士兵们便将各种桌椅橱柜搬进了大帐内,种师道又和他谈了几句,便回中军大帐了。
李延庆在自己的椅子上坐下,面前是一张厚重宽大的桌子,背后还放了三只大书橱并在一起,就像一座屏风将大帐一隔两半,右边还有几口箱子,另外左首边还有一只木架式的小橱柜,用来摆放各种文书。
这时,大帐外有问道:“李支使,卑职可以进来吗?”
“请进!”李延庆回头道。
从外面走进来一名四十余岁的官员,李延庆已经能从官服上来区别对方的职务了,这名官员穿着一件白色官服,这表示他连从九品的主事都不是,而只是一名从事。
“你是”
男子躬身行一礼,“在下严久龄,任司兵从事!”
“你怎么会在这里?”
“卑职是来验查损弓入库,听说李支使也在,所以特来见礼。”
李延庆顿时有了兴趣,连忙问道:“已经查验了吗?”
“还没有,卑职刚到,正准备去仓库。”
李延庆连忙笑道:“正好没事,我和你一起去!”
仓库不用骑马,就在他们办公区的背后,走一百多步就到了,仓库群占地数百亩,用高木栅栏围起,里面有数百顶巨型长条形营帐,整齐排成二十几列,门口有士兵把守,李延庆交验了军牌,便跟随严久龄进了仓库区。
仓库区按照八司划分,放置着各种军用物资,其中最大仓库群是粮草库,由一百多顶巨型大帐组成,每顶大帐至少占地一亩。
“我们兵司是第二大仓库群,有三十五座大帐,除了盔甲和骑具以外,其他所有兵器都在我们这里。”
“今天要办什么事呢?”李延庆问道。
“是这样,昨天去陕西行军演练的三千士兵刚刚回来,有两百五十二张弓损坏了,他们申请领用新弓,但按照规定,训练损坏的兵器更换必须以旧换新,这是为了防止士兵偷偷把兵器拿出去卖,现在一张上好的弓可以卖到三千钱,旧弓已经入库了,我现在就是去查验。”
他们快步来到一座巨帐前,大帐旁竖有一块牌子,上写‘弓库’二字,有两名士兵负责具体看管仓库。
两名士兵见严久龄到来,连忙上前行礼,严久龄笑着给他们介绍道:“这位就是新任左主事李参军。”
两名士兵连忙单膝跪下行礼,“参见李参军!”
“不必多礼,请起!”
李延庆让两名士兵起身,又对严久龄点点头,示意他开始工作。
严久龄抽出一张单子,对李延庆道:“这时当初申请弓箭的底单,一共领走三千把弓,上面有弓号的范围,今天我要清点损坏的弓,然后再抽一成的弓核对弓号,只要数量一致,弓号吻合,就算查验通过,回头李支使在审批新弓箭申领书时,就会看到一份由我签印的损弓入库查验单,其他刀、剑、矛、盾牌等其他兵器都是一样,必须李支使审批通过,军方才能来仓库领新的弓箭,流程比较简单,但很严格。”
“不要给大帅审批吗?”
“不需要,只要李支使签字同意就可以了,不过到了月底盘库后,李支使需要给大帅写份报告。”
李延庆点点头,这和张曲说的完全一样,他大概已经明白自己每天要做什么事情了。
“如果我不在,或者我请假了怎么办?”李延庆又追问道。
“如果李支使不在,可以授权给各司主事,他们可以临时审批办理,等李支使回来后,再集中补签字,一般都是这样操作的。”
“我明白了,先进仓库查验吧!”
李延庆跟着严久龄走进了存放弓箭的库房。




寒门枭士 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争
去年八月,在太尉童贯的极力建议下,大宋天子赵佶派登州防御使马政为主使,呼延庆为副使,秘密从海路秘密出使辽东,和金国寻求达成攻辽同盟。
金主完颜阿骨打在和金国重臣商议后,考虑可以接受结盟方案,几个月后金国派渤海人李善庆为特使,前往汴京和宋朝谈判。
汴京皇宫,太尉童贯匆匆走进了延福宫,一路快步向养心殿走去,童贯是十天前才奉诏从河北赶回来,他从去年底到今年春天,一直坐镇真定府,在积极准备北攻辽国。
就在三天前,他和蔡京分别与李善庆见了面,今天是第二次会谈,童贯急着将会谈的结果向天子汇报。
来大殿前,一名宦官上前笑道:“请童太尉稍候,让我们先去禀报官家。”
童贯点点头,负手在台阶外等候,片刻,宦官出来笑道:“官家宣太尉进见!”
童贯稍微整理一下思路,这才快步向大殿内走去。大殿内,天子赵佶正全神关注地画一幅美人,时间过去了快两个月,李师师依然没有半点消息,赵佶已经绝了念头,即使找到她,他也不可能再接受她,只是......她是赵佶这辈子唯一想要而得不到的女人,他为这种得不到的遗憾而深感惆怅,相比这种遗憾,李师师本人是死是活已经不重要了。
这时,一名宦官在他身边小声道:“陛下,童太尉已经到了。”
“朕知道!”
赵佶放下画笔,转身对站在大殿门口的童贯道:“你想对朕说什么?”
童贯恭恭敬敬道:“陛下,微臣今天第二次和李善庆会谈!”
“他是什么态度?”
“回禀陛下,他态度很含糊!”
赵佶眉头一皱,“这话是什么意思?”
“回禀陛下,微臣今天明白告诉他,我们结盟的条件就是收回幽云十六州,如果金国同意这个条件,那我们就可以达成盟约。”
赵佶点点头,这也是他的条件,如果金国能答应,他们就可以南北夹击辽国,彻底扫灭这个百年宿敌。
“那他怎么说?”
童贯叹了口气,“他说他没有得到授权,不能代表金国给我们任何承诺,只是明白了我们的诉求。”
赵佶顿时不满道:“那他来汴京做什么?来游山玩水吗?”
“陛下,微臣觉得他只是奉命来试探我们,想了解我们出兵攻辽的诚意,微臣觉得若不拿出一点上国之威来,女真人是绝不会明白我们的实力是多么强大。”
“太尉是什么意思,我们先攻辽国吗?”
“不!微臣是指西夏和辽国的西京,我们必须按照原定计划攻打西夏和西京,那个时候,就算我们不去辽东,金国也会主动派人来和我们谈判。”
“那幽州呢?”赵佶追问道。
“陛下,幽州不要太急,我们只要按照计划一步步实施,最少五年之内我们能夺回幽州。”
“五年?”
赵佶不满地哼了一声,“还要朕再等五年吗?朕已经等了二十年,你以为朕还有多少耐心等下去?”
“陛下,夺取幽云是百年大计,臣也恨不得明天就夺回幽州,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我们的军队还需要实战训练,大部分禁军几乎都从未打过仗,微臣实在担心。”
“军队已经训练了几十年,还不够吗?”
赵佶目光冷厉地注视着童贯,“朕不想再为所谓的谈判一次又一次的贻误战机,朕以为蔡相国说得对,一个刚刚兴起没多久的蛮夷小邦,大宋和它结盟就是自讨欺辱,朕相信宋军完全能靠自己的实力夺回幽云十六州,朕再给你两年时间,如果你做不到,那就把军队交给能者。”
说完,赵佶转身向内殿走去,将童贯晾在大殿门口。
童贯呆立良久,他最终长长叹了口气,心情沉重地转身向大殿外走去,刚走延福宫门口,一名小宦官追上来,“太尉请留步!”
“有什么事?”童贯问道。
小宦官见左右无人,将一张纸条塞给他,童贯走出延福宫,找了一个无人之地,打开纸条细看,里面只有一句话‘蔡京力荐谭稹代公北伐!’
谭稹也是和童贯一样的宦官监军,现任江淮荆浙宣抚使,率十万大军围剿方腊,他可以说是童贯最大的竞争对手,有传闻说,谭稹和蔡京走得很近。
童贯并不怀疑这个传闻的真假,他很清楚,谭稹一定会借助蔡京之力来取代自己,现在这张纸条更证实了自己的推断,童贯又想起天子最后说的那句话,‘如果你做不到,那就把军队交给能者。’
天子口中的能者显然是指谭稹,童贯心中忽然觉得沉甸甸的,他知道蔡京开始向自己反击了。
童贯背着手缓缓向枢密院走去,他几个月不在朝廷,朝廷的局势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王黼得势,蔡谭走近,他童贯也有必要考虑自己的盟友了。
........
入夜,矾楼内歌舞升平,人声鼎沸,到处莺莺燕燕,欢声笑语,李师师的意外失踪并没有影响矾楼的生意,相反,矾楼的歌妓们更加卖力,都希望自己能取代李师师成为新的汴京第一名妓。
矾楼大东主柴家也进行一系列的宣传促销,并正式对外开放了丰月楼,在各方不遗余力的努力下,矾楼的生意更加火爆,丝毫不受李师师失踪的影响。
在丰月楼二楼的一间雅室内,梁晴正搂着两个歌妓饮酒作乐,梁晴现任侍卫右班殿直,八品御武校尉,只能算是中低级军官,不过他的另一个身份却让人不敢轻视,他是养父梁师成的联络人,无论朝中谁想找梁师成做事,都必须通过梁晴,这两年梁晴手中有了权力,便对纨绔子弟的生活没有什么兴趣了,开始充分利用养父联络人的机会闷声发大财,着实使他财源滚滚,渐渐成为京城巨富。
在梁晴对面坐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他叫童幼嗣,是童贯的养子,目前在禁军出任都虞侯之职,童贯虽然是宦官,身边没有子女,但他却有个堂弟,叫做童成,童幼嗣便是童成的次子,从小过继给童贯,替童贯延绵香火。
今天便是童幼嗣奉父亲之令来找梁晴,两人喝了几杯酒,童幼嗣笑道:“回头再找她们取乐吧!我们谈谈正事。”
梁晴在两个歌妓脸上各啃了一口,色迷迷道:“去吧!去洗得白白净净的,你们两个晚上给爷陪寝!”
“梁爷好坏!”
两个歌妓羞涩地推开梁晴,便抛个媚眼起身离去了。
梁晴色迷迷地盯着两个歌妓的背影,笑道:“还是矾楼的歌妓够味啊!以前让她们陪寝可不容易,现在居然也答应了。”
童幼嗣起身去关了门,走回来给梁晴满了一杯酒,笑问道:“不知梁太傅最终有没有提到我父亲?”
“这个.....我人微言轻,不好说啊!”
童幼嗣索性从桌上取了一只铜茶盘,将随身皮囊中的东西倒出来,只听叮叮咚咚一阵声响,十八颗明珠出现在茶盘内。
十八颗明珠颗颗大小如荔枝,晶莹透亮,一看便是极品海珠。
梁晴眼睛顿时眯了起来,这样好的品相,一颗至少价值百两黄金,十八颗可是一千八百两黄金啊!他不由干笑一声道:“童兄这是何意?”
“这是我父亲送给梁兄的一点心意。”
梁晴立刻明白了,童贯有事求自己的义父,先把自己贿赂了。
他也不客气,拾起皮囊,将十八颗明珠装了起来,揣入怀中,这才笑眯眯道:“我父亲在年初时提到过令尊童太尉。”
“哦?不知太傅怎么说?”
“我父亲说,令尊一直很在意太学,可科举这么重要的大事,却有点不放在心上,这是不是有点舍本求末?”
童幼嗣点点头,“不知太傅还说了什么?”
“我父亲还说,令尊在外面时间太长了,对朝廷关注太少,会削弱令尊在朝廷的影响力。”
梁晴又喝了一杯酒道:“其实很多人都清楚从前年到今年初发生了什么事,相国蔡卞和前大内总管杨戬先后去世,在朝廷和宫内留下很大一块权力空白,各路人马都在暗中角逐,宫内是李彦获得大内权力,朝廷是王黼崛起,蔡京的儿子蔡攸也获得重用,但偏偏在这个权力剧变之时,童太尉却两次在外,耗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有点不太明智啊!”
童幼嗣起身行礼,“多谢贤弟的金玉之言,我一定会向父亲禀报。”
“我这人比较爽快,心中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些话其实是我义父平时在家中闲聊时的一些评价,当然,原话不是这样,但意思差不多。”
童幼嗣心中暗骂,‘没有十八颗明珠,这些话你肯说吗?’
他勉强笑了笑,又道:“还有件事,想请梁贤弟帮帮忙!”
梁晴当然知道,童幼嗣请自己吃饭不是为了找自己,肯定是童贯有什么事求父亲了。
他呵呵一笑,“童兄有什么事就直说吧!”
“是这样,我父亲有封信想请梁贤弟转交给令尊,另外,我父亲想请梁太傅踏青出游,烦请梁贤弟多多美言几句。”
1...117118119120121...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