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小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李治确实一直想要废后,也一直有些忌惮皇后的娘家,比如太原王家,比如娘舅家河东柳氏,以及王家的那些五姓七宗姻亲们。
李逍知道历史,知道皇帝早晚还是会废后的,历史上长孙无忌一直硬顶着不肯让步,都没拦住皇帝。
别看李治平常好像很好说话的样子,可是这家伙一旦拗起来,比他爹还狠。李治他爹李世民还是个很会表演的家伙,演技极佳。
可李治不需要演技,他只要关键的时候发牛脾气就行。牛脾气一上来,他不管不顾的硬干蛮干,谁都顶不住。
长孙无忌等元老全被他弄死了。
李逍斜眼瞟李绩。
这个老家伙依然是一副很平静的模样,似乎早就料到皇帝会发火,也根本没有劝谏的模样。
李逍有的时候真的很佩服这李绩的,李绩天生似乎就是那种没立场的人。
比如当年李绩本是瓦岗大佬翟让的兄弟,还是瓦岗的三当家。结果后来李密喧宾夺主,在酒宴上把翟老大当场砍头的时候,李绩吓的可是一句话都没敢说,然后就很自然的认了李密当新老大。
再后来李密败了,李绩便又认了李渊当老大。
再到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找李绩,说咱们平时搭档的还不错,现在兄弟有难,你拉兄弟一把。结果李绩根本不做理会,但他不帮李世民却也没出卖李世民去密告李渊李建成。
事后李世民当上了太子,对李绩是有过怨气的,让李绩坐了好些年的冷板凳。但李绩不管你怎么折腾我,我都没怨言。
然后终于也当上了顾命大臣,结果到了新朝,任长孙无忌如何把持大权,他这个顾命大臣都没意见。
长孙无忌夺着皇帝,李绩也不管。
而当皇帝得到了不少军方大将支持来找他后,李绩也没拒绝。
这种人,标准的奸臣模样啊,就是做人没半点立场,随风倒,哪边强就倒哪边,虽然偶尔也会有倒错的时候,但人家态度好啊。
比如现在,做为一个宰相,还是最有威望的宰相,李绩应当站出来,劝谏下皇帝,息怒别冲动,莫轻动柳家王家,否则你就不就是铁心要废后要废太子嘛,那样做事情就太过重大,得先考虑清楚啊。
可李绩就不说,屁都不放一个。
怪不得说李绩是不倒翁呢。
看看秦琼程咬金同样也是从瓦岗投到唐朝的,可秦琼程咬金却始终没李绩混的好。
人家李绩虽然投唐投的晚,可一投过来就被封王,然后人家还拒绝了,只同意封个国公。
你看看程咬金,虽然活的比秦琼命长,可现在也不过是个大将,人家李绩呢,出将入相,还当顾命大臣,还当上了太傅。
李治一人在那里越说越激动,终于忍不住脱口道,“柳家是皇后舅家,王家是皇后娘家,结果却出了这么多的事情。皇后身为国母,虽说居于后宫,可却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朕以为,皇后失德,不堪再为一国之母,朕要废后。太傅,你替诏拟废后诏书!”
说着说着,李治终于还是把一直想说的话说出来了。
废后。
虽然许多人都知道皇帝一直有废后之心,但这却是皇帝第一次把想法公之于众。
尤其是选在这个节骨眼上。
“陛下,不可啊!”
侍中李道宗急忙劝道。
“陛下不可轻言废后。”中书侍郎来济也劝谏。
“陛下三思。”吏部尚书崔敦礼也苦劝。
甚至连宇文节这个御史大夫,也假模假样的劝了几句。
结果李绩就不吭声。
这老奸臣摆明是知道皇帝的态度和心意的,因此他根本不去当那个惹恼皇帝的人。
这种人,一味媚上啊,李逍心想。
正想着呢,结果皇帝却突然指着他。
“瑞卿,你跟诸位相公们说说,难道朕说皇后失德有错吗,难道朕想要废后有错吗?”
李逍也没料到,这个时候皇帝会问他这话。
他之前还有个秘书少监的官职,确实可以规讽劝谏侍从皇帝,但他现在已经不是秘书少监了,他现在只是检校武珍州刺史而已,若不是今天皇帝在他家,他都没资格面见皇帝。
“陛下,此乃陛下之家事,臣不敢妄言。”李逍说道。
“朕让你说,你只管说。”
“陛下,此乃陛下之家事。”
李逍再次说道,还特别在家事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皇帝愣了一下,然后不吭声了。
太傅、英国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绩扭头瞧了李逍一眼,眼里还有些诧异,这句说辞本来是他刚才心里斟酌了好久才想到的,还想着皇帝若是问他,他就用这个来回答。
没想到,却让李逍给抢先说出来了。
李治短暂的惊讶过后,终于回过味来了。
家事,这是朕的家事,废后立后就如同是休妻娶妻一样,想休想娶自然是由自己说的算了,家臣又哪能干涉呢。
“对,瑞卿说之有理,此乃朕之家事,又何须尔等同意!”
“陛下,废后又岂是家事,皇帝之事,便是国事,天家无小事啊!”李道宗还在劝说。
来济更是大声道,“皇后出身世家,而且是先帝为陛下所选择的,轻易废后,即是违先帝之命!”
“英公,你说!”李治被几个宰相堵在那里,气的脸都通红了。虽然李逍说这是他的家事,可李逍毕竟位卑言轻。
李绩无视来济等人的眼神,拱手道,“臣以为李祥瑞说的很有道理,此乃天子家事,陛下何必问我等外人!”
“好,总算这满朝上下,还有几个能清楚时事之人。那就有劳太傅为朕拟废后诏书!”
李绩无视来济等人愤怒的眼神,还真的就向李逍走来,“祥瑞,给老夫拿纸笔来!”
李逍也想不到,这废后诏书居然会是在自己家里写就发出。
“好。”
当他刚才在众人面前说出废后是天子家事的时候,李逍知道自己已经选择了站队。
但他早就已经算是武氏队伍的人了,他也没的其它选择。既然要站队,那总要往胜利者一方站。
就如李绩这老奸臣一样,要学会顺应时势啊。
他在心里安慰自己,反正有自己没自己,也会有人说出这是天子家事无须问外人。反正最终历史上,李治还是废掉了王皇后,废掉了太子李忠,这是历史大势啊。
或许自己的出现,带来的许多改变,还让这场权力争斗的矛盾冲突减轻了许多呢,比如长孙无忌不就没被打倒,不就还悠哉悠哉的在打着锤丸吗?
有些心情起伏的拿来了纸墨。
“磨墨!”李绩对他道。
废掉王皇后的诏书,用的是我李家的纸笔,墨都还是我李逍磨的呢,李逍脑子里不由的想到这些。
李绩的文采其实一般,但也还算可以。
一篇废后的诏书写的四平八稳,没有什么惊艳的,但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一盏茶的时间而已,诏书写就,李治接过御览,很满意。
“中书门下相公们署名用印吧!”李治把诏书交还给李绩。
李绩二话不说就在上面写下自己名字,还盖上了中书门下之印,那媚上的样子,看的李逍惊叹不已,这无耻的样子,果然还够自己多加学习的。
诏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王皇后废为庶人,母及兄弟,皆流放岭南。
至于王皇后养的太子李忠,暂时没有提及。
这个事情也不急于一时,但谁都知道,皇后一废,太子李忠肯定也保不住储君之位,这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而且不会太晚。
李绩署好名,把诏书往桌上一摆,“诸公,署名吧!”
来济和李道宗都怒视李绩,可李绩根本不在意。
等了好一会,也没人上前签名,李治在上面有些不满了。
李逍手捅了捅李义府,“李相。”
李义府反应过来,皇帝是不高兴了。其实他倒是没有反对废后的意思,不过按照政事堂的惯例,一般诏书署名的时候,肯定是由中书令先署,然后是侍中,再是中书侍郎,这也算是政事堂里默认的一个潜规则了,宰相们虽无大小,可也有排名先后的。
李道宗迟迟不肯署名,倒是让他的态度也差点被皇帝怀疑了。
他赶紧对李逍投过一个感激的神色,然后挤开李道宗,“侍中,让某先来。”说完,他拿起笔,刷刷的在李绩后面附上了自己的名字。
李道宗怒瞪李义府,可李义府哪在意这些。
有李绩和李义府两个开了头,然后许敬宗、宇文节等也都跟着署名了,最后,只剩下了来济和李道宗、崔敦礼三个不肯签名。
李逍看着皇帝又想发怒,便凑到李道宗面前道,“郡王,事已致此,又何必还一味抗拒天威呢,十一位相公已经有八位署名了。”
李道宗看看李逍,又看看李绩,再瞧了瞧面色不善的皇帝,最终只得叹息一声,提起笔把自己的名字也写在了上面。
李逍说的对,他签不签名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改变不了这道废后诏书的结果,但不签名,却会改变他李道宗和他一家子的命运。
李道宗签了,来济和崔敦礼最终也千不甘万不愿的签下了自己名字。
这下,皇帝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逍遥小地主 第331章 奸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真正想要鸡蛋里挑骨头,每个人都能挑出问题来。
皇帝迫不急待的下了废后诏书,皇后娘家和舅家都被抄。百骑司带着羽林军和金吾卫抄家,还有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司会同监督。
以前王柳两家得势之时,没有谁敢真的老虎头上拍苍蝇,而现在这两只老虎已经成了死虎,自然不会有人再对他们客气。
新账旧账一起算,什么账都给翻出来了。
许州崔氏也躺枪了。
上次崔知悌被除籍为民,许州崔氏也只是断了一臂。崔知悌被废了,可起码崔知温还提升为御史中丞。而这次,整个许州崔氏都被抄了。
这就是卷入了皇家权力斗争中的可怕后果。
御史中丞崔知温直接被除籍为民,他那几个在地方任刺史等官的兄弟,也全被除籍为民,许州崔氏这一个清河崔的分支,也是历经百年,拥有几分荣耀的家族,瞬间就崩塌了。
许州崔氏所有男丁,皆流放三韩武珍州。所有女眷,没入掖庭。
这是最严厉的处罚,连之前被除籍为民送回原籍看管的崔知悌也没逃过这一劫,同样要被流放三韩半岛。
许州崔氏原来有十几名当官的族人,而现在全都除籍为民,而且皇帝还下诏禁止许州崔氏三代以后参加科举、应召府兵,并禁止他们三代内回中原。
杜绝了他们一切的机会,再无翻身可能,起码百年之内,他们是绝没机会再爬起来了。
在这个时代,不能科举、不能当府兵,又被除籍,那许氏子弟就再没机会踏入仕途了。而百年之内不能回中原,更是会让许州崔氏彻底的沦为不入流的破落户。
至于王氏和柳氏,下场也差不多。
流放岭南的最南端,紧邻林邑国的爱州,历史上褚遂良一贬再贬,最后就是贬到了那里,最后病死在那里,终不得回朝。爱州汉属九真郡,南朝梁分交州置,隋代移治九真,也就是在后世的越南清化一带。
那里是真正的天高皇地远的南蛮之地,万里迢迢。
按照一般的惯例,虽然柳家和王家的男丁只是除籍为民,流往爱州,但一般操作下,他们肯定会在出了关中后,在某个驿站里,被驿丞或是某个县令,奉旨意将他们给杖杀或毒杀的。
来济和崔敦礼几个看李逍的眼神都不太友善,甚至是很直接的鄙夷了。
也是,今天李逍上窜下跳的,表现的已经有点很过了。
废后这样重大的事情,李逍一个被免职的原秘书少监,结果却跳的比谁都厉害,这太过份。
李逍看到了他们的目光,但有些无所谓。
他不是长孙无忌,也不是崔敦礼,他没有这些人的资本。
他李逍得罪的人又太多,如果不抱住一条粗腿,那可是很危险的。
当今谁的腿最粗?
自然是皇帝李治,然后呢,自然是武氏了。
念及此,李逍觉得既然做了,那干脆就做到底了。反正他已经是武氏这条船上的人,那干脆就更直接点。
“陛下,臣请立武昭仪为宸妃!”
李逍语出惊人。
这个时候,时机有些特别。
刚废了王皇后,李逍请立武昭仪为宸妃,这前后关联可就大有深意了,这是表明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
李逍没有直接请立武氏为皇后,那是因为他知道,立武氏为后不是这么简单的,别看已经废掉了王皇后,但就算是刚才支持废王氏的众宰相里,也并不完全都是统一支持武氏为后的。
有些事情总要经过几番协调,要最后利益交换,才会有各自的妥协。
皇帝以前跟长孙无忌提过想立武氏为宸妃的,长孙无忌不肯同意,那次也就不了了之。
现在,李逍又在这个时候提了出来。
李治心头有些意动,他也想趁热打铁。
宸妃这个名号可了不得,宸是紫徽之意,如果新设这个妃号,那不但为武氏立后扫清了一条道路,让她从昭仪升到妃,成为后位的有力竞争者,更让宸妃成为诸妃之首。
武氏现在毕竟只是昭仪,王氏被废了,要新册皇后,也肯定是从四妃之中选。
贵淑德贤四妃皆齐,怎么也不可能绕过她们选个昭仪为皇后的。
但如果武氏是宸妃就不一样了,宸妃也是妃,而且这个封号就比贵淑德贤四妃更贵重。
老臣来济再也忍不住了。
他是宰相,也是元老,如今政事堂诸相中,元老只剩下李绩、宇文节和他来济,但宇文节和李绩都早就变了,不是真正的忠贞元老,他们只知道奉承皇帝,没有节操。
其它如李义府、许敬宗这类更是些小人。
满朝奸臣啊,奸臣当道啊。
政事堂里有李义府这样的奸相,下面还有李逍这样更过份的奸臣呢。
“此等事情,岂是你一个小小的检校刺史可置言的?”
来济大怒,一双眼睛瞪的如牛眼大。虽然这位打小学文,是位文人宰相,但此时却很有几分其父亲的风范。
来济的老爹可是隋朝时有名的大将军来护儿,一杆铁枪号称打遍东南无敌手,几征高句丽,都是水师统帅,一度攻进高句丽都城平壤的。
大唐的名将秦琼,早年都只是来护儿账下的一个亲兵而已。
李逍一副小奸臣的样子,“某既然在此,有机会当然也要向陛下谏言的。”
“放肆,你有何资格谏言?”
来济已经不客气的直接挥着老拳向李逍动手了。
“来相,你怎能如何?当朝宰相,怎还动手?”
“本相打的就是你这个奸佞幸进小人。”
来济虽说是个文人宰相,但身材高大,有名将来护儿的基因,挥着拳头扑过来的样子也是很吓人的。
李逍慌忙逃避。
倒不是他打不过来济,实在人家是宰相,又是个老头,他要真跟来济打一架,不管打赢还是打输那都是他的不对。
来济挥着拳头追,李逍在厅里绕着众宰相跑。
结果跑过崔敦礼身前时,这个老王八蛋居然暗中下绊子,伸脚绊了李逍一下。
结果李逍脚下不稳,踉踉跄跄的往前扑,一下子扑倒在皇帝的面前。
李治见李逍跌倒面前,忙起身护在他身前,“来相公休得无礼,莫伤朕之瑞也!”




逍遥小地主 第332章 气跑宰相
“昏君!”
来济冲着李治来了一句,惊呆满堂众人。
“你说什么?”李治也火了。
来济依然不客气的道,“昏君,奸臣。”
“你!”
皇帝怒瞪着来济,但却也不能真的拿来济怎么样。来济那是太宗留下来的元老了,他不可能因为来济一句昏君就治他的罪,那传出去,他就真的是大昏君了。
但任谁被骂了也不好过。
“昏君在位,奸臣当道,满朝奸臣也!”来济这个老喷子又来了一句。
这下不仅皇帝不高兴,连李绩等宰相们也不高兴了。
什么意思?
合着这满朝上上下下,都是奸臣,就你老来是个好人了?有这样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吗?
来济也不知道是不是气糊涂了,开骂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涛涛如决堤之江水奔腾而下。
先骂皇帝李治,又骂小奸臣李逍,最后又骂大奸臣李义府、许敬宗,然后又骂老奸臣李绩、宇文节,甚至最后连不在场的武氏也没放过,说她媚惑君王红颜祸水。
李治不说话了,李绩他们也不吭声。
李逍更是一脸微笑的看着来济的表演。
大家静静的被来济骂着,看他一个人的演出。
骂了半天之后,也许是来济骂累了,或许是口水干了,来济终于停下来了。
李治对李逍道,“瑞卿,给来相倒杯水。”
这句话彻底的刺痛了来济,他胀紫了面皮,直接把头上的官帽给取了下来。
“臣来济乞骸骨还乡!”
来济是真气炸了,不跟你们玩了。
李治看到来济请辞,心里其实挺高兴的,这元老们没一个好相处的,动不动就摆老资格教训他,还说不得骂不得。
不过面子得有,李治好心劝阻,说朕有不对之处,还请来济公多加劝谏,以后朕定改过之。
可来济根本不信,他觉得李治就是个昏君,宠信武氏、李绩、李义府、李逍这等小人,他不玩了,心累了,他宁愿回家去。
本来当初长孙无忌等人被迫辞职的时候,是跟他说好的,让他隐忍,坚守在朝堂之上,替元老们看好皇帝。
但现在来济真是心灰意冷了,这个皇帝他看透了,根本劝不住,也不会听人劝,还尽重用一些如李逍这等小人奸臣,既然如此,那还有何可留恋的。
反正留下来,也只是个摆设。
“来相,朕离不开你啊。”李治的话很假,假到李逍都想笑。
来济哼了一声,“陛下,臣在这里最后再劝陛下一次,妃子有正常名额,我大唐一后四妃,贵淑贤德四妃,现在另立名号,这是不行的。”
李治不吭声了,在这件事情上,他是不会让步的。
来济也看出来了,但他还是忍不住最后一次劝谏,“陛下既然已经废掉王皇后,将来肯定还要再立皇后。王者定立皇后,是为了承嗣宗庙、做天下人的国母,所以应该选择礼仪名家、优雅贤淑的人,以符合国人的愿望,迎和神灵的旨意。”
“因此周文王立姒氏,《关睢》颂扬,恩泽施于百姓,其福就像那样。而汉成帝纵欲,以婢女为皇后,便国运中途衰微,其祸患就是这样。”
“臣希望陛下详察。”
“来相忠公。”李治赞扬了一句,不过心里其实是很厌恶的,有的时候忠言逆耳,来济那番话本身没错,可这个时候说出来,未免让人觉得他是把李治跟汉成帝相提并论了,谁都不会高兴的。
“来公忠公体国,朕特晋来公南阳县开国侯,加银青光禄大夫,赐实食封百户,赏彩绢三千段。”
顿了一下,李治又道,“加太子少傅!”
师、傅、保这些都是荣衔,但一般人也是没机会加的,虽说没实权,可往往也只是给那些致仕退休的宰相元老级官员的赠衔。
来济之前拜相,以修史之功封了个南阳县男,现在皇帝一下子给他加封为县侯,还给了一百户真封,现在又给了太子少傅这样的二品荣衔。
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这就跟之前长孙无忌他们辞相时的待遇是一样的。
给你个好听的头衔,然后滚吧。
心灰意冷。
来济放下官帽,转身走了。
其实来济还很年轻,真的很年轻,今年不过四十六岁。
他拜相入政事堂其实不过一年时间而已,本来说他还正年富力强,还能干了二三十年。
可惜这位进士出身的宰相,虽才华得太宗赏识,但在李治这里却从没得到过尊重。
来济走了,走的很落寞。
曾经年轻的时候,来济与不少同学聊天,曾经许下过愿意,说自己将来要当宰相。
他成功了,四十五岁就当上了大唐帝国的宰相,可是他也失败了。宰相只当了一年,就不得不离开。
一个读书人,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有朝一日能当上宰相了。可最失落的,则莫过于当上了宰相,可皇帝根本不尊重你。
大家都想当宰相,可想当的是有抱负有作为的宰相,而不只是皇帝的一个摆设。
读书人也是有尊严的,如来济这样的人来说,与其留着当摆设,不如回家去。
李治看着来济远去的背影,却是有些如释重负,他太讨厌那些元老了。
如今,元老又少了一个。
走了也好,省的碍眼。
李治目光转向李逍,觉得李逍还真是他的祥瑞,居然一句话就能把一个元老气的辞职了。
皇帝觉得李逍似乎带有嘲讽光环,走哪嘲讽哪,到哪哪惹事。
本来都已经马上要离京了,结果却又能搅出这么大的事情来。
1...111112113114115...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