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不过就算如此,收益也不少了。
李家最先发现这处金矿,也最先提交了申请,开出的条件也高,因此这处金矿已经被李家承包了。
开采、炼金,最后再加工铸造成金币,这里面的利润还是非常高的。哪怕既要交承包费,又要交矿税,利润也一样很高。
采矿需要的矿工,李超都有现成的,攻破卑沙城分到的俘虏,直接送去采矿。
“中原缺银,岭南却金银。”张仲坚笑道。
这几年,李超和张仲坚他们合伙的南洋贸易公司,如今越航越远,甚至借着新技术新船,可以直航波斯湾。公司还投入不少钱,招募了冒险船队,按李超提供的线路,正往非洲航行,要绕过好望角去西欧。
一旦船队真的能找到这条航线,并到达欧洲的话,那就找到了新的贸易对象,以后南洋公司能把更多的货物卖出去。
毕竟商船只到波斯的话,那么商货只能卖给波斯人,由他们转售到欧洲去了。这就和过去丝绸之路一样,西突厥控制了丝绸之路,大唐的商货也只能卖给突厥人,由他们再转卖给中亚和欧洲,让他们赚更多。
大唐的远航船队现在往来南洋、印度、波斯湾更快捷更安全,大量的货物运过去,货易货的同时,也带回不少钱币。
铜钱沉重,舰队当然不会收铜钱,他们收也只收黄金和白银。商船带回来的金银,在交州和广州两大港使用的最多,用于采购商货。金银币在印度波斯等地的价值稍低些,拿回广州交州之后,换取大唐的钱钞,实际上汇利上又赚不少。
李记钱庄在广州、交州就一直收购这些海外带来的金银币,这些钱币李记都是直接按金银重量和成份来收购。
收回来后,并不会再流通,而是直接送到李记的铸币坊,直接融铸成标准的李记金银币。转手之间,李记就能大赚一笔。
因为李记的需求量一直很大,使得现在很多商船也都愿意回航的时候,捎带一些金银回来。
“张公,你对岭南的这些百越如何看待?”张仲坚在东南沿海多年,对这些肯定比李超更了解。
“张公担忧百越?”
李超笑笑,碧海蓝天,白帆点点,海鸥盘旋。马上就要去南越,那里远离中原,隔着百越俚獠,其实倒是一个不错的安全区。不过有好处也会有坏处,好处是以后朝廷对越国的控制力减弱,有利于李超发展自己的实力。
坏处呢,离中原控制区太远,周边全是些俚越,这些部族可是经常乱战的,李超也担心他这外来者,会被周边的地头蛇们欺负。
从汉至隋唐,岭南的郡县制度还很不健全,甚至是徒有其名。
张仲坚捋了捋他的大胡子,笑着对李超道,“事实上,岭南之地,多是俚獠部落首领的世袭之地,朝廷派来的官吏,因是他乡羁旅,所以号令不行。甚至有的官吏因贪虐无道,使得诸俚獠多有叛乱。”
百岭南百越之地的俚獠,可不是中原的百姓,他们一点也不温驯,要是朝廷派去的官员稍苛刻点,那些人直接就反了,杀官破县,狠决爽快。
因此一直以来,为了息事绥边,使这些部族顺服,中央王朝一直都是树其酋长,使自镇扶,用的是以蛮夷治蛮夷的羁糜政策。
“何为羁糜?”张仲坚手指在甲板的栏杆上敲击着,“羁糜之本意,是指把结绳套在牛马身上,而并不捆死,以便驾驭。这其实也是中原王朝,无法武力强硬统治边疆蛮夷之地,于是改用较柔和的办法,来使这些蛮夷部族就范。哪怕大唐取得天下,可对俚獠也是羁糜而已,并未能制服其民。”
蛮夷稍稍内附,既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百年来,在岭南崛起了三大家族,既冯、陈、宁三大家族。这三大家族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来自中原的汉族移民,然后与本土强大土著联姻,而成为一方首领。
比如冯家就是与冼家联姻。
冼家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冼夫人的孙子冯盎,隋末时控制二十余州,地方两千里,奴婢万余人。
陈朝时,世为南平渠帅的定州刺史宁逵改任安州刺史,宁逵死后,其子宁猛力为宁越郡太守,对这一带的獠人修其教不易其俗,将这些獠人团结在一起,得到他们的拥护,而成为乌武酋帅。
泷州、新州一带原有葛獠居住,南朝梁时,陈法念举家从颍川郡迁至泷州,以孝义训溪峒,镇俗缉奸,盗贼屏息,受到当地葛獠拥戴,成为首领,世任刺史。
历经陈、隋、唐三朝,岭南三大家族冯、陈、宁,都以窦州为界,分割势力范围,其中又以冯家势力最大,甚至海南岛也都受他节制。
“岭南之地,现在真正为朝廷控制的,也就广州和交州两城以及周边百余里。其余之地,几乎都为俚獠首领世袭之地。虽然朝廷置治设县,可刺史、县令多为俚越首领,哪怕有些刺史县令为朝廷所派,可其实也管不了什么事。”张仲坚把岭南的实情娓娓道来,听的李超都有些直皱眉头。
他想不到,大唐的天下,居然还有这么多不受控制的地方,还不如北方呢。哪怕是河套、陇右、西域,现在朝廷的实际控制力都已经很强了。但在这岭南,居然是这么个局面。
“狸獠一般都以峒区分,峒又称垌,原指两座山脉之间的平地。后来,便专指聚居在这一带的按血缘关系所组成的部落。首领称为垌主或渠帅。到了南朝的时候,已经出现由垌联合成成较大的部落联盟,称为酋帅。”
冯、陈、宁三大家族,就都是一方酋帅,也就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长。
“岭南之酋帅,往往推一长者为王,但亦不能远相统摄。父死则子继,若中原之贵族也。獠王各有鼓角一双,为之号令。”
岭南的那些獠帅,家里都有铜鼓。
“铜鼓,为何?”李超笑问。
听来,这铜鼓倒有点类似王的象征,跟中原的王旗啊王印有些像。只不过用铜鼓,还是比较奇特的。
“因为俚獠皆信奉雷神,他们铸造的铜鼓是雷的象征。在铜鼓上的文饰,蹲蛙和羽人,都与祀雷有关。雷神是他们信奉的神,而青蛙,则是他们的图腾。他们认为雷神是上天的主宰,而蛙神则是雷神的使者,能呼风唤雨,格杀建筑物,保卫人间安宁和五谷丰登。”
“看来到了岭南,不能吃蛙了。”
隋时,岭南有二十五郡,这么说,当时就有二十五个俚獠渠帅。
而到了大唐此时,岭南已经有分为广东、广西、广南三道,三道辖州八十一。
整整八十一个州,比之隋时的二十五郡区划更多,许多州其实很少。但当初冯盎率二十余州归附大唐,朝廷为了安抚这些渠帅酋长们,便新设了许多州,做为这些部落的世袭领地,搞出了八十一个州。
岭南之地,南下汉人与俚獠部族不断的融合同化,出现了许多以汉人豪强为代表的汉俚联盟,但总体上来说,他们又比较分散,实力不足以与中原对抗,因此往往都是内附中原,可中原也无力真正掌控,于是只能行羁糜之制,让这些豪强首领们做世袭刺史,由他们统领些世袭之地,和部落之民。
其实这种制度,站在中原朝廷的角度来看,当然是有缺憾,得把他们纳入朝廷体系才对。但如果是站在这些地方的汉人豪强和俚獠首领们的角度来看,这种地方自治的形式,又是极不错的。
李超其实就很想把自己的封地弄成这种模式。
世袭领地,世袭官职,甚至税都不用交,自己管自己的,这才舒爽。
看看冯、陈、宁三家,历经陈隋唐三朝百余年了,在岭南当着土皇帝,多爽。管你中原谁当皇帝,我都是岭南的土皇帝。
“俚獠之人,剪发文身,错臂左衽,奇风异俗。等到了那边,你会发现,岭南之地全不似中国也!”张仲坚说道。
唐朝好地主 第1092章 出草
今天是赶集的日子。
清早,干栏的房间里还黑乎乎的,巴那睁开眼睛,想起来今天是个赶集的日子。赶集是个大日子,这一天会无比的热闹。
过去,他们半月才赶集一次,寨里会敲起大鼓,附近几里都能闻到,大家带着自家的东西去赶集,交换所需。
揉揉眼睛,巴那听到织机还在响着。两个妹妹跟母亲肯定又是早早起来织布了,每天早晨,当他醒来时,总是最先听到母亲和妹妹们织布的声音。
大妹妹很聪明,学织布上手最快,如今已经十三岁了,她的织布本领在村里年轻的女孩里都算的上是最好的,又快又好。等到今年草枯以后,织艺了得的妹妹,就有资格进行纹面了。
纹面是他们的传统习俗,当女子织布本领精通之后,便有资格纹面,绕唇昭皆刺之,细细黛起,若塑像罗汉汉髭头,大家都以为美观。
有了纹面之后,就表示这个姑娘可以出嫁,是一个懂得织布本领的好姑娘。
巴那的母亲脸上就纹了面,满脸的花纹,十分美丽。
巴那今年已经十五岁,在寨子里,他早到了出草的年纪。女人学得织布本领可以纹面,而男人则需要出草猎头成功后才能纹面。
对于山夷男人来说,猎人头的数目关系到社会地位的高低,不会猎头的男人就不能纹面,不算男人,也不会有女人跟他结婚,猎头越多越荣耀,他们穿的衣服和纹身都会不同。
巴那打小就被父母告诉,只有猎过头的男子死后才能进入灵界。
“我得猎个人头了,不然都没有女子愿意嫁给我。”巴那起床,站在窗边,看着屋外那蒙蒙的一点亮光。
出草既是荣耀,也是很现实的问题,不出草猎头,就不能纹面,也不能娶妻。他就不能自己出去居住,得一直跟着父母住在一起,这是一种耻辱。
巴那家的房子是干栏形式,用木头做桩柱、楼板和二楼的墙壁,下层则无摭拦,养着牲畜。屋顶是人字形的,覆盖着树皮、茅草。
楼上住人,楼下则养着鸡和猎、牛。
这样的屋子能够防蛇防虫,还能防水和湿气。
推开窗,冷风迎面吹来,四月的天还有些冷。父亲还在睡觉,巴那的父亲曾经是寨子里的勇士,十二岁就出草,第一次出草就猎了两个人头。在巴那家的干栏前,插着一排桩子,每个桩子上都有一个头骨。
足足十三个。
这就是他父亲的猎头数,上面的头骨都是他父亲的战果。按他们的习俗,出草猎得人头回来后,全寨都会庆祝,最后剥去头面上的肉,留下头崩立在自家屋前桩上。人头桩越多,越受尊敬。
巴那还有三个哥哥,也都继承了父亲的勇武,他们都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出草,并猎得人头,然后纹面娶妻,分开另过了。
巴那伸出手,仔细的感受了下外面的风。
风很轻柔,带着一点湿气。
这是个好天气,今天应当不会下雨。但估计,几天后会下雨。
下雨也不错,家里种植的庄稼也需要雨水。
巴那的寨子,既打猎也种植,还会养殖,生活还算不错。
穿好麻织的衣服,他下楼提起桶先去挑水,这是每天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过去几个哥哥在家时,都是哥哥们的事情,如今三个哥哥都已经自立,这挑水的任务就归到了他的头上。
挑了三担水,把家里的水缸灌满,他放下桶。这口缸是陶缸,能容三担水,很大,也很值钱。是不远的一个寨子里烧的,那个寨子会烧陶,每次集市上都会拿他们烧好的陶卖。当初巴那家买下这个陶缸,足足花了好几头鹿。
洗脸、漱口。
忙完这些,天已经透亮。
巴那这个寨子不算小,足有百余户聚集而居。寨子里最有威望的老者为族长,负责管理寨子。不过大家虽然住在一起,但平时还是各过各的,只是狩猎的时候还是一起,然后按出力多少分得猎物。
巴那打了一木盆水送去父亲房里。
“我觉得我们这次赶集应当买口铁锅。”巴那对洗脸的父亲道。
“汉人的铁锅可不便宜。”老爹洗过脸,拿根布条把散开的头发绑起来。他们部族的习俗就是剪发纹身,并不结发髻。
“汉人喜欢鹿皮、樟脑,我们可以拿鹿皮换。”巴那向父亲巴德建议。父亲是寨里的勇士,也是最优秀的猎手,每次父亲带领村里的男子去打猎,总能满载而归。巴那家里就有不少猎皮,而他知道汉族商人最喜欢鹿皮。
巴德整理衣服,他里面一件细麻布织成的衣服,这是自家妻女采麻织成,外面是一件皮袍。用的就是鹿皮,硝制的不错,对襟的皮袍比较修身。拥有五个儿女的巴德,其实才四十余岁,他娶妻时才十三,第一个儿子出生才十四。
“汉商什么都喜欢,鹿皮、樟脑、金子,甚至是木头。”
巴那笑道,“我倒是觉得汉人挺好的,他们向我们部族买下那块地后,在那里修港建堡,还垦荒种植,带来各种各样的商货,都好用又不贵。”
岛上的山夷很多,有的生活在平地,有的生活在山林。生活平地的平浦族跟生活在山林里的高山族生活方式差别很大,但这座两千里的岛上,就算是平地里的山夷,也是分成许多部落的。
他们按血缘联合,同一血缘的寨子组成一个联盟。
整个岛上有多少个部落联盟?巴德这样出去见过世面的勇士也说不清楚,反正部落林立,操着各种不同的语言,习俗也多有不同。
动不动就发生战争,互相猎头。
但汉人来了之后,却很友好。许多如巴那这样的年轻人,都喜欢汉人,可巴德却不太喜欢汉人,他心里总有种警惕。二十年前,海对面的汉人皇帝派人过来要求岛上的山夷们归附臣服,几个部落的王没答应,结果汉人皇帝就派来大军,那一次,几个大的部落直接就被灭了,死了几千人,被抓走了五六千人。
听说如今来的汉人,并不是二十年前的那个皇帝手下,那个皇帝的王国已经灭亡了,如今是一个叫唐的王朝。
虽然这些汉人总是对他们很客气,送他们礼物,购买他们的土地,跟他们公平交易,甚至还帮他们医治疾病,但巴德心里总还是存着警惕。
“去拴两只鹿。”巴德对儿子道,铁锅确实是个好东西。
巴那笑着下楼。
族里的男孩,从小就要跟随父亲学习,他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很杂,比如房屋建造、采集种植、占卜、射箭打猎以及防卫、出草。女孩们则跟母亲学习家事,养儿育女,采麻纺织,织布纺织,饲养家畜,洗衣做饭等。
村子里也热闹起来。
鸡鸣猪叫狗吠。
孩子的哭闹嬉戏声,人们的相互打招呼声。
今天是赶集的日子,而且集市肯定会有汉商前来,各种商品会很丰富,大家都在为赶集忙碌着。
母亲和两个妹妹也放下了织机,来到厨房做饭。
巴那母亲做的是鱼饭,做为靠海靠河又靠山的平地部族,他们的饮食习惯比较杂。打猎获得肉食,也会捕鱼,还会种植养殖。
鱼最容易收获,因此他们早就会腌晒鱼,把生鱼肉存到陶器中腌制,过段时间取用,算的上是比较好的菜肴。打猎得到的猎物,也会成为新鲜肉食,如果收获多,他们还会腌晒。
巴那家种植的是水稻,种植容易,收获不错。
母亲把腌制的鱼和米一起煮,妹妹则在那里烧火。
巴那进来,“好香啊,父亲刚答应了,今天去集市上买口铁锅。以后做起饭菜来更方便,也更好吃呢。”他隔壁家上次赶集时就买了口铁锅,煮起东西来确实方便许多,直接吊在火上,方便的多。
父亲提着两根鹿角矛进来,“早点吃了早点走,路不近呢。”
岛上也产铜铁,也会有刀剑,不过他们战斗的时候更喜欢用鹿角矛,也会磨砺青石以作矢箭、刀斧。铜铁制的刀剑,还是相当贵重。
巴那的母亲笑着道,“你们一会带上两个姑娘吧,她们也一直想去见识下汉人集市的热闹呢。顺便给女儿们买点花布,汉人的花布是真漂亮。”
她说话的时候,露出了缺了齿的门牙。
这也是他们的传统,女人纹面之后出嫁,嫁人后就要敲掉一颗门牙。
这种剪发纹面凿齿的习俗,其实中原的百越,也是相同。
巴德笑着答应,他们部落习俗,并不禁止女人抛头露面。
“我倒是想跟汉人买刀剑、弓箭,他们的刀剑是真的非常好,可惜他们并不肯卖。”巴德去赶过几次集,那些汉商和护卫携带的刀剑和弓箭,真的是非常让他羡慕。
“记得买点盐。”巴德妻子嘱咐,汉商带来的盐,比起以前集市上的盐不知道好多少倍。以前的盐,都是又大又粗,苦涩无比。而汉商的盐,都非常的细且白,也没有苦涩味。
“记得了。”巴德掏出一颗槟榔咀嚼,一边漫不经心的回应妻子。
唐朝好地主 第1093章 登临澎湖
大唐贞观四年,四月初十。
福建道泉州澎湖县。
“琉求,到了!”
高高的桅杆了望哨上,哨手高声的喊道。闻声,艉楼船长室里的李超和张仲坚一起来到甲板上,远处,碧海蓝天之中,有一片岛屿。
“这就是澎湖?”范履冰望着那些岛屿问。
张仲坚捋着胡须笑道,“没错,这就是澎湖列岛,名字还是由赵王亲自命名。此外港外海涛澎湖,港内却水静如湖。这名字真是绝配了,若不是我知道越王从未来过此处,我真怀疑越王是此生此长。”
李超看着那片岛屿,缓缓的说出惊人之语。
“我曾经来过此处,十年之前,随我师傅三藏法师来过此处,我还曾经随师傅驾舟登陆到海峡对面的琉求岛。我来过这里,所以我给这里取名澎湖。”
新被任命为澎湖县令,这次随船前来上任的范履冰惊讶无比。早就听说过李超早年随神秘高僧云游天下,想不到十年前李超居然已经来过此处了。
范履冰是怀州河内人,贞观元年的进士。那一科的科举主考官是李超,因此说来他其实和孙伏伽一样也算是李超的门生了。科举中进士之后,他先入了国子监学习了半年,然后加入了李超的国史编纂组。
再然后在尚书省任职,担任的是五房堂后官。今年年后,李超出京前,保举了这位在尚书省任职的门下外放地方,出任琉求岛上第一任官府的长官。
琉求岛是李家封地,但也因此成为朝廷的疆土。去年李家开始经营琉求,一年时间,已经往琉求移民近五万。在那里修城筑堡,修建了港口和屯庄,与土著山夷们的关系也还不错。
有了这么多的人口,朝廷当然也得设立官府。
最终,朝廷把琉求岛设为一个县,澎湖县。隶属于福建道泉州治下。
整个琉求岛和澎湖列岛都只是一个县,朝廷派了范履冰担任了第一任县令,又先派了县丞、主簿、县尉,不过目前这三位范的属官还没到。
范可以算是光杆上任,除了自己的一个幕僚师爷,他连一个属下都没有。
一个县衙起码得有不少的胥吏,得有三班衙役,得有五房师爷,得有录事等等,但现在这些都没有。
李超出京后,他直接来的福建,先到福州面见福建宣抚使,还有三司使,然后又到泉州,面见刺史。
在泉州呆了一段时间,对琉求也算有了些了解。
等到四月,李超驾船南来,汇合后一起搭李超的船队来到琉求。
上船出海的那一刻,范履冰晕船了,他甚至后悔了。他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风浪,离开了港口后,很快四周所见除了海还是海,对于一个内陆文人来说,这是一种未知的恐惧。
船上的伙食也挺差,饼干咸鱼,新鲜菜也就只有豆芽了。
而那些水手们却相当轻松,对他来说这是无比恐惧的事情,而对水手们来说,跨越琉求海峡,不过是小事一桩,选好日子,算好天气,然后轻松的扬帆启航,不过几天就到了。
“到了澎湖,也就马上到琉求大岛了。”李超拍了拍这个门生,选择范履冰来做这琉求第一任主官,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这个是自己的门生。贞观元年的进士,还是很有几份真实本事的。
再一个,他原来在李超的修史组里,李超对他较熟悉,这个既有才情,而且也比较正直忠厚,但在尚书省任堂后官的表现来看,又不缺机敏,这样的年轻官员,正是李超需要的。
他主动向皇帝提出在琉求设州置县,派驻官员。
朝廷最后只设了一个县,李超顺势推荐范履冰,朝廷也就答应了。尚书省的堂后官还只是吏,但职权却很重,干上两任,到地方当个下州刺史都有资格了。李超把这进士堂后官拉去琉求,皇帝还有些犹豫的。
船队驶入澎湖,果然平静如湖。
引得范履冰惊叹无比。
李超笑着对自己的门生道,“澎湖列岛总共有六十四个岛屿,主要的岛屿就是澎湖本岛、渔翁岛和白沙岛了,约有十五万亩大小。超过一千亩大的岛屿,还有八个。其余几十个岛屿都在一千亩以下,大约有四十个岛屿是不适合居住的。”
李超在开发琉求之前,已经先开发了澎湖。在这里筑堡,修建房屋仓库,疏通港口,设立码头。
澎湖处于琉求海峡之中,扼海峡要冲,可以称的上是东南锁匙。这可不仅是扼住福建通往琉求的要冲,甚至还是在东南海运的必经之道上,扼守要冲。
澎湖有极好的良港,这使得来往海峡两岸,以及东南沿海的航行中,他能成为一个优良的补给点和避风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