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历朝对于**都是禁止的,大唐的唐律疏议中,也有专门的博戏赌财物一条,**这个词语就是在此处正式出现。不过虽然如此,但**这东西跟女支女一样无法禁止。
**在最早只能说是一种博戏,是一种游戏。到了后来,博戏则变成了戏而取人财的**活动了。
时人好赌,赌球赌棋算是赌的最厉害的,但也有赌掷色子等,也有斗鸡斗虫,还有关扑,钱币赌等。
对于赌,李超的态度向来不是禁。有些东西禁是禁不了的,禁赌,便有了地下**。禁还不如管。因此在宁远,赌,也称为博戏,**。只要在官府登记,取得经营牌照,然后定期接受检查,缴纳税收,是不会被官府打击的。
当然,如果敢偷税漏税,甚至出千诈骗,放高利等,这些都是要被打击的。轻则罚钱,重则吊销牌照,甚至要坐监流放没收财产等。而且赌行,李超是要征收重税的,十税二。
那些没牌照的地下赌坊,那是有一家打一家,有一个抓一个。不是流放就是劳改,查到一家就封一家,没收所有钱财,打击相当严厉。而对于敢越界经营,比如赌坊里放高利贷的,搞抵押借钱的,一样是严惩不贻,每次都能罚的他们后悔不迭。
在李超的这些政策下,李小三李感因为遵纪守法,加之又算是自己人,他进军这个行业,自然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些城狐社鼠之类的,也不敢在他的场子里搞事。他也不需要去搞什么抵押啊、放钱啊、诈骗出千这些。
宁远商人多,有钱。
而李小三的场子干净,没有人敢出钱玩骗,商人们玩的高兴,自然口碑就好。而且李小三场子里的玩法多样,新鲜。特别是有一些高级的包厢,弄来了不少什么新罗婢女、波斯胡姬等,相当的档次,商人们一边玩还一边能休闲,甚至还能点个歌姬舞女听个曲看个舞什么的。
现在如此热闹的赛龙舟,李感当然也趁势推出了龙舟竞彩。围绕着这支比赛,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押注方法,给出了各式各样的陪率。
想怎么玩,就能怎么玩。玩法多样,赔率诱人。
李感弄了不少的人,四处宣扬下注,倒是很热闹。
“下注的倒是不少。”
“这里有钱的商人多,再加上李衙内的那铺子信誉还不错的,有口皆碑。”苏定方笑道。
其实不仅是如此,唐人也是比较赌的。
虽然说唐军里对于**管的相当严,涉及一钱以上就算**,就要砍头。但那是指在军营之中,如果是休假之时,这个你小赌娱乐一样,却是没人管的。
今天是端午,就算是宁远的士兵,都有许多领了奖赏放了假。钱袋里有钱,又是放假,难得放松,看个龙舟比赛,难道还不顺便买两注。
就如李小三家的伙计们喊的那个宣传口号一样。看龙舟,你不买两注博一博,那乐趣可就大大减少了。
你看好哪队支持谁?支持谁你就买他啊!
龙舟很多,因此比赛早早开始,一开始是淘汰赛,且还是多支队伍同时进行。湖边那是人山人海,鼓劲呐喊的人无数。
每条龙舟上都有一个专门的擂鼓之人,湖面上,鼓声不断,各条龙舟上的浆手们喊着号子,随着鼓点整齐划一的划动着船浆,细长的龙舟如箭一般的在水面上飞。
整整两个多时辰,龙舟比赛才算结束。
前三甲,第三名是李家的商船龙舟队,第二名则是朔方水师龙舟队,第一名,则被朔方牙兵龙舟队夺得。
朔方牙兵队的队长,却正是李感。
比赛时,李感亲自擂鼓喊号子,他们的龙舟节奏保持的最好,最终以微弱优势取得了第一,一举夺得了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钱的奖励。
龙舟比完,活动并没有结束。
朔方节度使衙门特意为今天准备了三千只鸭子。
一只只笼子装上船,船驶到离岸二十步远的地方,然后开始放鸭子。
三千只鸭子放到湖上,呱呱的叫个不停,挥着翅膀拍打着水面,那个热闹啊。
放鸭子自然不会是放生的,放鸭子是为了让人去捉。这也是今天的一个特别活动,捉鸭子。凡是自认水性好会水的,都能够下水去捉鸭子。
条件不多,不得划船,不得到工具。
每个去捉鸭子的人,只能穿着兜裆布,赤手空拳。
谁有本事,谁抓的到鸭子,那抓到的鸭子就是他的。不过每个人只能回一次岸,如果回了岸,那就不能再下水。
你有本事一次抓两只三只,那是你本事,就是抓十只都是你本事,前提是你有本事赤手空拳的抓到十只鸭子并一次性的带回岸上,不能用不能用绳子等任何工具,只能用双手。
正常情况下,能抓两只的已经很厉害了,能抓三四只的已经算是高手了。
岸边上,早有无数的人在脱衣服了。
五月的水,已经很暖了。
今天的太阳又好,此时龙舟比完,还是午后,太阳很暖。
一两只鸭子也不是非常值钱,但端午捉鸭子,算是个活动,能捉到鸭子还是个好兆头。这么热闹,下水玩玩好好。
岸边上,李超也在脱衣服。
“大帅,你真要下水去捉鸭子啊?”
“这乌湖水如此的清澈,不下水游游太可惜了。说不定还能捉两只鸭子,晚上炖老鸭汤喝,这也算是与民同乐嘛。”李超脱了衣服,露出里面还算很健壮的肌肉。
三年来,不间断的锻炼,也终于是练出了些肌肉,把身子练壮实了许多。
李超以前就会游泳,技术还是不错的,什么蛙式狗刨潜泳踩水都是会的,那都是小时候在外婆家学会的。外婆家门前有条小河,每年暑假他都会去外婆家住一段时间。然后夏天几乎整天都在那河里玩。
那个时候的大人也不如后来那样的把小孩子金贵,小孩子们也不娇贵。摔摔打打的,也没事。
刚学的时候,李超也是吃过不少水的。那条小河,很多地方都只是到膝盖上,深些的地方能到胸前,只有极少数回湾会过人深,但一般也就有几米远而已,小孩子们游来游去,很快都能学会。
岸边上,好多妇人姑娘们也在那里看着,这么热闹的节日,大家也是难得参与。对于男人们脱的光光的下河,她们倒也不害羞,有些大胆的还在那里点评着谁的身材好。
李超这他节帅居然也当众脱了,倒是让不少姑娘小媳妇们频频把目光瞧过来。
大帅要下水抢鸭子,牙兵们当然不能在岸上看着,虽然李超水性好,而这湖边也基本上都是只有不到一人深的水,但总得预防万一。
一大群精挑细选出来的衙兵亲卫,衣服一脱,立即引来无数大姑娘小媳妇们的尖叫。这些人的身材太好了,肌肉贲起,虎背蜂腰猿臂啊,这健美。
鸭子已经送完,船只往湖心划了划,他们算是救护队了,万一有人脚抽筋什么的,他们就要上场了。
那边号角响起,鼓声雷动。
“捉鸭子喽!”
随着一声拖着着声调的高喊,于是乎无数的人冲下湖,大家奔着跑着游着,向着湖面上的三千只鸭子冲过去。
鸭子虽多,但架不住人更多。
被无数的人追逐着,鸭子们到处乱飞乱窜,有些直接窜到了岸边。结果岸边的大姑娘小媳妇们立即兴奋的尖叫着,拿着兜啊棍子啊伞啊,然后就在那些围追堵截。
有人抢到一只,兴奋的尖叫。
李超在湖里不时的变换着游泳的姿势,什么蛙泳蝶泳仰泳狗刨式,游的可欢了。至于鸭子,李超倒懒得理会。
鸭子重要吗?
当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在湖里放松放松。
不过李超不急,鸭子们却急了,一只鸭子被追的走投无路,直接从远处几个人的围堵包围圈中起飞,然后扑赤扑赤的降到了李超的面前。
得,既然都送上门来了,岂有错过的道理。
抓!
鸭子还想飞,可李超岂会让到嘴的鸭子飞了,一把抓住鸭子,成功拿下。
“大帅威武!”
“大帅厉害!”
一群精壮的牙兵亲卫,围在李超的四周,举着拳头拍马屁。
“威武个屁,都下水了还不去捉鸭子,谁捉的最多,本帅重重有赏!”
再多的鸭子也是架不住这么多人围追堵截的。
半个时辰左右,三千只鸭子,已经全都被抓一空。
大家上了岸,还有些意犹未尽。
端午划龙舟的最后一个活动,就是自由泼水活动。你可以站在湖边往岸上人群泼水,也可以直接拿个桶或者端个盆打了水追着你想要泼的人泼。
这也算是个好玩的活动了。
大家放下身份,管你是谁,泼个痛快。
不少姑娘媳妇也都被泼湿了身,尖叫连连。
不过她们越尖叫,小伙子们泼的越欢快。(未完待续。)。
唐朝好地主 第501章 以和为贵
经过漫长一冬的等待,草原的春天终于来了,但春天很短。还没有感觉到他,夏天却又到了。草原上各式各样的野花盛开着,五彩缤纷。
贺兰山下草原,天空阴郁。
但牧羊人却非常的高兴,因为一场大雨即将来临了。
雨水,主宰着草原的一切生灵,它是草原草美羊肥的必要条件。只有雨水充足,草原才会青绿,草美了,羊才肥。
羊毛羊绒羊皮子也才会更好。
贺兰山的东面,是水草茂盛的草原,而一山之隔的西面,却是起伏跌宕的沙丘草原。
五月的草原,草还不够青,满目不是青川,许多地方沙土暴露在外,马队驼队经过,尘土飞扬。
经过数个时辰的跋涉,驼队终于看到了一片帐篷营地。
这是一个大约二十帐的家族营地,有百余人口,三四十个青壮牧民。帐篷前栓着马匹,旁边还有牛粪生起的火堆,上面架着简单的烤架。
点点的白羊们散落在视野的边界,塞上的风里夹杂着沙子和牛粪还有羊奶的味道,风中隐约传来羊群咩咩的叫声。
这个家族的族长是一位胡须花白的老人,他打着水袋欢迎远方来的客人。
为客人送上清水和羊奶,他指着远方骄傲的说,“看,那边就是我们家族的羊群,整整一万多只羊,还有一千多头牛,五百多匹骆驼,一百多匹马。”
他们的牛羊都是放养的,这里很大的一片地方,都是他们家族的牧地,距离最近的邻居,也得骑马走上一天。家族男子的工作就是每天赶着牛羊去放牧,女人们的工作则是早晚挤牛羊奶、打奶油、打水、捡牛粪、做饭、纺织等。牛迈的老人,则负责带孩子,看护小牛犊小羊羔。
他们的生活很安静,只要冬天不遇上白灾,那么一年的生活就会很富足。他们平时主要是吃牛羊奶制品,偶尔也吃羊。会把骆驼和牛拿去交易,换回一些需要的鞍具、刀弓等物。还会拿羊和羊皮去换盐巴等。
这是比较纯朴的生活。
一只山羊正在帐中接受梳绒,小羊很乖巧听话的躺在那里,雪白的绒毛又长又细。
这个家族主要养的是绵羊,每年会剪羊毛,但也养山羊。山羊身上的绒毛虽少,但却比绵羊毛贵的多。一只山羊一年只能梳一次绒,大约五六两绒,这些绒毛却深受商人们的喜欢。贩去中原后,更能卖出极好的价格,经过分梳纺纱等工序后,能加工成极贵的衣服。
这家人的绵羊一般要到入秋后才剪羊毛,不过山羊绒却往往会在四五月就梳。
每到这个时候,总会有商人赶来收羊绒。
“今年的绒很不错,哈根大爷,你家的绒总是这么好。”
“羊吃饱了长肥了,羊绒自然就好了。待到草黄了,那个时候你们再来收我们家的绵羊毛,也一样的好呢。”
哈根自豪的说道。
天色晦暗,要下雨了。
哈根招呼着商队进帐篷休息,叫来了家族中的女人们,准备食物。还让儿子去挑选了几只最肥的公羊杀了待客。
哈根家族盼商队很久了,这个时候可不止是卖羊绒,还是他们购物的一次好机会。商队来收绒,总会带上许多货物来,各式各样,他们能尽情挑选,还会比较便宜,比自己骑上几天马去部落贵族那里交易划算方便的多。
主客在大帐中坐好。
胡商问,“老哈根,你们家今年能拿出多少羊皮、多少奶油来卖?还有没有其它的什么皮子?牛羊骆驼呢,卖不卖?”
帐里地上挖了个坑,里面烧着牛粪。这些牛粪都晒的很干,烧起来没什么烟,而且并没有臭味。
老哈根宝贝似的拿出一只陶罐,架到火上,然后往里面倒入新鲜的牛奶,再取出一块羊皮包裹着的黑乎乎的茶块,拿刀把敲下一块,放在木碗里面敲碎,然后往奶里加。
煮奶茶待客,这是对客人极礼遇的方式。
“现在才刚入夏,草都还没长起来呢,牛羊哪能在这个时候卖呢?”老哈根有些奇怪。这支商队跟他们家打交道多年了,彼此都很熟悉。
牧人们是很少会在初夏的时候卖牛卖羊的,因为这个时候草正长,牛羊正是经历一个冬春瘦下来后开始长肥的时候。
现在卖牛卖羊,太亏了,牛羊还很瘦,没有肉。
卖牛羊,总是要在秋天的时候,吃了一夏的草长的正肥,那个时候才卖。
每年这个季节,他们都是卖山羊绒,卖些去冬杀羊攒下来的皮子,还有采挖的一些药材,也会有些先前猎到的猎物皮毛,比如狐狸皮狼皮旱獭皮鹿皮,还有旱獭油等。
商队头领德利个子不高,一双小眼睛,单眼皮,胡子却很多。他总是戴着顶皮帽子,随时随地都是笑呵呵的。
“老哈根,今年情况不比往年了。在大山的东边,梁师都被唐国灭了,唐人又占据了灵州了。我们大汗还与唐人和亲联姻,签了友好条约,不久前又刚开了边市。现在我们不打仗了,咱们交易互市。只要有牛羊皮毛马匹骆驼,就能换到想要的中原货物,想要什么有什么,比以前还便宜的多了。”
哈根有些不解,他距离贺兰山还很远,至于山那边的情况就更不清楚了。只是早年曾带着族人受头人们的征召,骑着马越过沙漠翻过大山,去那边的大河边上打过仗。
但他已经好些年没再离开过这里了。
梁师都,他好像听说过。郁射设,好像是以前处罗可汗的儿子吧。
“不打仗了吗?不打仗也好啊。”年纪大了,哈根的心里也没有了那些年轻时的想法。
守着这片地方过日子,挺不错的。
“是啊,不打仗了,现在也不用去中原抢了,交易,想换什么就换什么。老哈根,我刚从那边过来,特意给你带了些好东西呢。要不要先看看!”
“好啊,看看你带了什么好东西。”
德利带来的东西很多,从宁远交易了货物后,他便一路向西,向他的那些老顾客们销售。
几口铁锅,有大有小,都比较深,适合煮炖。可以吊在火上煮,也可以架在火坑上煮。德利拿手在锅上敲击着。
“这可是铁制的锅,你看,敲的声音都不同。比陶锅煮起来快多了,而且更结实,可不会一不小心就烧裂了打破了。煮起来还快呢!”
德利又拿出了茶,有砖茶还有散茶,看样子闻味道,都比哈根家原来的要好的多。
当然,货物很多。
有茶、有酒,还有糖,也有质量很好的青盐,另外布匹,麻绳、木制的桶、盆、碗,布袋子,甚至还有治病的一些成药,也还有粟米、面粉等。
看的哈根是眼花缭乱。
哈根见来自己的儿子、兄弟、侄子们,大家有些商品认识,有不少则不认识。
德利是个会做生意的,特别向大家示范,甚至有些东西送给大家试用一点。
“这个酒好,好喝,喝了全身火辣辣暖洋洋的。一瓶只要一张羊皮,原来可不止这个价吧?”
“原来这个酒我一瓶要换一只羊的,不过现在开了宁远边市了,货物多,价格也降了,这成本低了些,我自然也给大家便宜了吗。”
哈根也偿了点,这酒确实很有味道。他去年去部落头人那里集-会,听邻居的一个老伙计吹嘘他喝过这酒,如何如何的好喝。
“那就买点。”
“老哈根,如何你打算买,我可以给你优惠点,买十瓶,我送你一瓶如何,谁叫咱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呢。”
“那来十瓶,不,来二十瓶。”
“好,二十瓶,二十张羊皮,我再送你两瓶。”
酒买了,其它的许多东西更没错过的道理。
这铁锅,好东西啊。
“一匹骆驼一口锅,你看这锅多好,铁打的,这手艺没的说啊。就算是在中原,汉人里的铁匠,也得是专门的铁锅匠,还得是起码学艺十几年的铁锅匠才打的出这么好的锅。你一匹骆驼换一口去,不吃亏。”
“你看这面粉可是好东西,麦子知道吧,麦子收割晒干后,然后碾壳磨粉,还要筛子过滤,总之非常麻烦,才把麦子弄成了这么细的白面粉。这个粉吃起来可比麦子好吃多了,你把它用水和了,煮面条吃,可好吃了,要是加点羊油,或者直接加点羊肉,那个美味啊。我在宁远城吃过,吃了一碗想两碗啊。咱们天天喝奶吃肉也腻,吃点这个面条,好着呢。要是来客人亲戚了,你煮一锅面条,再拿一瓶酒,那可有面子了。”
锅也买了,酒也买了,面粉、粟米也买了不少。
最后这布匹当然得买些,还有剪羊毛的剪刀,切肉的小刀子等都买了不少。
盐也买了不少。
反正就是这也觉得好,那也觉得好,在德利的那张利嘴下,哈根带着一家人左挑挑右选选,最后选了一大堆的东西。
德利非常高兴。
口口声声说这个优惠,那个便宜,那个再买十送一,那个添点搭头。
但最后算下总帐,还是吓了哈根老头一跳。
家里存下的那些皮毛、药材全抵账居然不够。
“老哈根,都喜欢就买下吧,反正也没多少。你家有这么多牛羊,你拿点抵账就是了。放心,你这个牛羊现在虽然瘦,但我多开点价收,不比你往年卖的少!”
说来说去,最后哈根还是舍不得把选好的东西再退还一些,终于还是如德利说的那样,不足部份,拿他家的一些牛羊骆驼折抵。
生意最终就没成,大家都非常的高兴。
那边羊也宰杀好了。
“老哈根,我教你个新吃法,用这新鲜的羊血,还有这羊腿,加上这面粉,再加点羊肉,就能做成好吃的羊血肠,我跟你说,包你吃过一回想二回。走,我教你们做!”(未完待续。)
唐朝好地主 第502章 地主的清晨
朔方节度使本是驻灵州回乐城,但李超实际上呆在宁远城不回去了,宁远的东城内城,反而成了朔方镇牙城。
端午刚过,天气一天天炎热起来。
郑婉言也已经被接到了宁远,此外郑红线也千里迢迢的从长安赶到了宁远。郑婉言是李超接来的,郑红线却是崔莺莺派来的。说是来宁远主持李家的产业,另外顺便照顾下李超。
这话说的李超就不太喜欢了,自己居然不是排在首位。
不过现在李家在宁远城确实布局挺大,如今的宁远城也一天比一天的热闹,谁都知道宁远城的潜力无限。在李超自己看来,宁远城,那就可能是唐朝版清代张家口,民果上海滩啊,一个商机处处的重要通商口岸。
镇远城、麟州城两处与突厥的边市,还有洮州江心市,这些边市,都是远不如宁远的。这里天时地利人和凑到了一块,得天独厚之利。
首先是位置好,在关中、河套、河西、陇右这四地的中心,而且还处于丝绸之路的必经要点上。另一个,这个边市对的是突厥,市场巨大。兼之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这里的交通方便。
东西河套的黄河河段皆可通航,水运之利得天独厚。更何况,北上丰州、南下灵州,去陇右、河西、关中,都有大路通畅。
宁远与关中也不只有一条大路,不但可以自萧关经泾河河谷回长安。
也能往东南先至宥州,然后再经夏州、延州、鄜州、坊州抵达长安。
加之宁远居于唐和突厥边界的中心,距离丰灵各近二百里,这让两边商人都比较放心。而同时,这里又是三山环抱,依山傍水,防御上也是很安全的。宁远边市没有安全问题,能长久开下去。
经过了端午节后,宁远市的交易量倒没那么大了。
胡汉商人都吃下了不少货,要拿回去消化。但宁远城依然还是很热闹的,以李家等为代表在这里建立的屠宰、奶肉加工、皮革加工、毛纺毛织等作坊,又如雨后春笋般的开了起来。
宁远城甚至还新开了一家造船厂。
许多工坊开张后,从各地招募了许多工匠工人过来,宁远城的人口在急剧增多,使得这里的服务产业也增多了不少。
人多就热闹,人多当然也就代表着商机。
一天收十万贯税那样的好事没有了,但关税、交易税、住税等,税收还是不少的,加之李超在宁远卖地皮、出租商铺、卖住宅,真的是赚的盆满钵满。
连带着最早进驻的李家,也在这一轮中赚的盆满钵满。
郑红线带着一支很大的管理队伍来到宁远,开始居中统筹,把李家各个产业关联起来联合运作。
早上。
天刚亮,宁远城已经喧闹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