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她以前确实也曾敬佩过平阳长公主,觉得她巾帼不让须眉,一个女子,做到了许多男人都没曾做到的事情,征战沙场,统兵作战。
可是现在,她笑她忘记了女人的根本。
她可以如男人一样的去带兵打仗,但她不能如男人一样想着三妻四妾。女人就是女人,男人可以有好些女人,但女不能跟男人一样,也想要好多个男人。
那样的想法,太离经叛道,也是这个天下人所不能容忍的。若不是平阳长公主以前的名声功绩,若是普通的女子敢这样,早就被唾弃了。
所以崔莺莺觉得有些好笑。
自己为什么要怕她呢?
她和离也好,不和离也好,难道还真能抢走三郎不成?
东宫。
柴绍走后,李世民和李秀宁两个坐在一起。
李世民喝着茶,李家炒制的红茶。
这种红茶采用的是李家在武夷山的茶园的茶,经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这种茶冲泡之后,茶汤和叶底都呈红色。
由于制作比绿茶更加的繁杂,且味道香醇,而渐得名门贵族喜欢。尤其是红茶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在市场上,价格炒的很高,反而越发的非豪门大富不能钦用。
因为李世民也喜欢喝红茶,越发的使红茶现在成为名门贵族追捧的一项新时尚。
李家的茶已经成为茶中新品,绿茶红茶数个茶品,都得到追捧。但李家的炒茶技术却是不传之秘,尤其是红茶,越是如此。
外人根本不知道制作工艺,只能看着李家的茶如今成为茶中名品,价格昂贵,却根本模仿不了。
李世民喝的茶不用自己花钱,李家进贡。
李家的绿茶、红茶都成为宫廷御茶,李世民赐字,李家拿了李世民的赐字,回头就在半月谈上打广告。李家的茶越发的名头响亮。
如今产量有限,一茶难求,有价无市,价格是节节上涨。
李家现在每年免费给宫廷进贡一批茶,数量也并不多,超过那个数字,就算是皇家宫廷也一样是要花钱采购的。
皇家买东西喜欢和买,就是拿一些别的物资来换,甚至以很低的价格换。但这套在李家不行,李家可是宰相家,内府采购,可不敢拿对付小商小贩的那一套来的。该多少钱,就得多少钱。
李世民轻吹着茶杯上的热气。
杯中的茶,汤色橙黄,气味芬芳高雅,甚至还带有一股葡萄香味,口感细致柔和,最适合春秋季饮用。
轻抿一口,柔和醇香。
握着茶杯在手,暖暖的。
不过李世民看向对面的三娘子,看她拿着个大杯大口喝啤酒的时候,就有些无奈。
这个三姐,处处与一般女子不一样啊。
“接下来,三姐有什么打算?”
刚刚和离,手里还捏着一张放妻书的李秀宁一没哭二没闹更没有上吊,反而坐在那里,大口喝着啤酒。
听到李世民的问话,她头也没抬。
“依然是那样啊,文远曾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写过一首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
李世民愣神。
“李超还写过这样的诗,你念着完整的我听下,我从没听过这两首诗。”
“那诗是他曾经跟我念过的,我估计他一时即兴之作,并没有告诉过别人。不拘于格式,比较随意,但我很喜欢。”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李世民捧着茶杯,静静的听着李秀宁念完这首诗,这首非常特别的诗。这确实应当是首即兴随意之作,没有韵脚,没有格式。但听着,也有点意思。
不过,李世民越听越觉得这首诗,其实应当是李超在跟三姐表达情意。妈-的,他怎么越听越像是一首私奔的诗呢。
怪不得三姐要和离,这李超撩拨的啊。
什么做一个幸福的人,什么周游世界,这不就是在耸动三姐和离,抛夫弃子的去跟他一起吗。
可结果呢,三姐心动了,李超却不肯抛妻弃子了。
这个王八蛋。
“还有一首诗呢?”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这根本不能算一首诗吧,就仿佛是一段喃喃自语。但这跟上一首意思差不多啊,总觉得就是在怂恿三娘和离。
良久,李世民望着李秀宁,问:“你想要周游世界?”
李秀宁轻笑。
“曾经确实想过,一起结伴,仗剑走天涯。可是现在,那个想一起结伴同行的人不在了,一个人并不想上路,没有同行的人,旅途是会寂寞的。”
李世民无语。
“三姐,好聚好散,你跟柴绍能好聚好散,为什么跟李超不能好聚好散呢。他已经摆明态度了,不想舍弃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妻子,你何必再执着不放手?”
“世民,我知道他爱自己的妻子,不愿意舍弃那些。我也知道我跟他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是,就让我心里留住那份感觉,好吗?你放心,我不会再去纠缠他,也不会去破坏他的家庭。”
李世民不解,“那你为何又非要和柴绍和离呢?”
“同床异梦的两个人,继续在一起又有什么意义。”
李世民气的胸闷,三娘子完全就是中了李三的毒,没事去李府听什么课,学什么兵法,这李超都教授的是些什么课啊。以前的三娘子也与众不同,但绝不会有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都是这个李三,王八蛋,李世民气的肝疼,恨不得立即手诏一封,派八百里加急快马去灵州,调李超回来,赐他几脚!(未完待续。)
唐朝好地主 第492章 这也行?
屈野川边,麟州。
麟州城原本是只是屈野川河谷的一座小堡,隶属于胜州,在银州北。李超派尉迟恭收复延绥银后,尉迟恭北上夺取了胜州南部的银城、连谷、府谷几城,并在三城中间的黄河支流屈野川河谷筑城。
李世民特下旨,将收复的胜州南部,置麟州。
麟州的州治,就设在新筑的麟州城中。
麟州城位于西南流向的屈野河水畔,这里易守难攻,而且军事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控扼麟州,就扼住了西通夏州,东连朔州,北抵胜州,南连银州的要道。
前套的突厥人若敢大举西向进攻灵州,那么麟州就能出兵直捣突厥汗庭定襄,迫其不敢轻易分兵。
站在麟州城头往远看,万里长城从西南方向逶迤而来,穿越麟州,又向东北而去。
一座座高耸的烽火墩台,远近错落,如果一个个威武的哨兵矗立在山头。
以长城为界,两种迥然不同的地貌展现在眼前。
长城内是丘陵如涛,峰峦起伏。而长城外则沙海连绵,一望无际。
在尉迟恭向李超的报告中曾写道,“城堡坚地,地形高峻,异常是天设之险,可守而不可攻。麟州天险,不可轻弃!”
短短月余时间,从一座小堡,已经抢修加筑成了一座坚城要塞。
尉迟恭站在城头,很是得意。
同为玄武门并列首功之臣,李超加平章事,授兵部尚书,甚至当了京兆尹。他尉迟恭却只是个大将军,还因为打了王君廓一拳,就给被下了监贬了官。如今还得在李超麾下当个总管。
但他尉迟恭也是凭真本事上来的。
李超确实有本事,这个尉迟恭服气,半月斩梁师都夺灵州,干的漂亮,运筹指挥的好。但他尉迟恭也不是吃干饭的。李超就给了他六千兵,他不也一路夺下延绥银三州,又打下了这麟州吗?
他现在距离突厥定襄汗庭只有四百里了。
过黄河,快马只需两天,就能打到突厥汗庭金狼帐前。
一根钉子一样的,扎到了突厥人的眼皮底下。
郭孝恪手抚着城碟,对尉迟恭道,“老黑,你说这突厥人怎么都不来呢?这么好的一座坚城,咱们拼了命的抢修,这都修好了,他们不来,总觉得没劲啊。真想看着突厥骑兵,在这坚城之下,也无可奈何的憋屈样啊。”
李君羡跟郭孝恪以前都是在瓦岗混过的,关系更近些。
闻言也道,“是啊,节帅派我们过来,咱们现在这里屯着两万兵马呢,要是打不起来,也太无聊了。”
稽胡大帅刘感站一边,有些插不进嘴。
他其实倒挺喜欢现在这种状况的,突厥人的厉害他是清楚的,他巴不得突厥人不要来。过几天安生太平日子不好嘛,这些家伙,一个个如此好战。
麟银延绥四州,驻兵两万。现在这四人,都领着一个行军总管之职,还兼任一职刺史职,另外还又各统一厢兵马,担任着厢兵马使职,四厢兵马一万八,另有一支两千人的炮兵部队,每厢下领有一个炮营,这是李超调过来给他们的,算是增强他们的火力。
刘感等稽胡将校在见识过这些炮兵们操纵**炮的厉害后,都对这些炮兵很忌惮。而尉迟恭、郭孝恪他们有了这四个炮营后,却越发的得瑟了。
整天都在盼着突厥人南下。
“要我说,咱们干脆北上。突厥人不来,咱们去!”
尉迟恭拿着望远镜望着远方,却不答话。他知道郭孝恪和李君羡就是在故意拿自己开玩笑,他们根本就不是真想去北上什么的,只是想看自己笑话而已。
打下麟州,其实已经是唐军的极限了。这里的地形,有长城有河谷有山峰,在此凭城依险而守,还能不惧突厥骑兵。若再往北,那地形,不但把守后勤补给困难,而且距离突厥太近,突厥骑兵一来,那地形都难以把守,孤军一支,极容易被围死。
郭孝恪和李君羡都是久经战阵的家伙了,他们岂会不知。
只是这两个家伙故意恶心自己而已。
他知道,如今新朝之中,山东将领算是最强大的一个山头了,比那关陇门阀出身的将领还得势。
他尉迟恭原是刘武周的人,跟秦琼程咬金郭孝恪等这群山东旧将不是一起的。
而这次在麟州,李超却又令他尉迟恭主持东面军务。他和郭孝恪等四个同是行军总管,也各领一厢,还各是检校刺史,可偏偏却以他尉迟恭为主,他们当然不太服气。刘感是降将,倒不敢有什么意见,郭孝恪和李君羡,却是没事就要刺两句。
麟州现在的格局,就是围绕着长城和屈野川为核心,沿着屈野川,在麟州的南北各二十里外,各有一座城,北面是连谷,南面是银城。三城连接一起,互相支援。
在更远的东北面,还有一座府谷城。
但那里只屯驻着少量兵马,做为警戒之用。
“要打仗急什么,节帅已经准备干一仗大的,他那边一动手,我们这边也要跟着出兵。到时候,两位可以做个左右先锋,到时不要怂就好。”
“老黑,你说话好听点,什么叫不要怂?我们是那种怂的人吗?”郭孝恪哼道。呆在麟州整天无事,也就剩下拿尉迟恭开涮解闷了。
“不过说来也奇怪啊,节帅上次不就说要开干嘛。怎么到现在,还是在准备之中。这也准备的太久了吧,这可不是节帅的风格啊。上次开干梁师都,从长安出兵到干死梁师都,总共才用了半个月啊。这次说开干,都已经有半个月了吧,怎么还不开干。”
“我的大刀已经**难耐了啊!”郭孝恪道。
“这话是我要说的,别抢我词。”李君羡笑道。
“听说相国还在修宁远城,赶制**炮,打制战船呢,估计是准备未足吧。”刘感在一边插话。
如今延绥银等地山谷里的二十余万稽胡人,都在他们的号召下,到附近的官府登记,上了大唐的户籍,领了大唐的身份牌,甚至给他们的田地等也登记发契,还给他们补授了田地。
他们分了大唐的田,也就成了大唐的课丁,以后每年都得纳课交税。
当然好处也是有的,好处就是以后官府不会再动不动就进山围捕他们。也不会有那些豪强贵族们的捕奴队进山来捕捉他们为奴,抓去贩了。
只不过,他们以后也不得再出山抢劫了。
许多稽胡的壮丁,还被点选为民兵,加入到了一个个弓箭社、大刀队、会民兵组织中。若朝廷需要,他们还得自备干粮到官府领武器参加守城或者运粮等。
还有部份更是点选为了乡兵,这种要更高级一点。受征召时,会离开本州县随军作战,也能拿到些津贴,做战能得到战利品和赏赐。不如府兵的待遇好,但也算有机会靠打仗赚功名得赏赐分战利品的。
稽胡青壮都很愿意成为一个乡兵,种地不是这些稽胡年青人的梦想生活。杀人放火,嗯,打仗立功才是他们的向往。那种生活更刺激更热血,也更容易出人头地。
“节帅自有他的打算,我们听从军令就好。”尉迟恭回头看了郭孝恪和李君羡二人一眼,满眼的嫌弃。
“你们要是真的闲着没事干,那就学学节帅,也带人去黄河和屈野川河中打鱼去。你们两个,一个打鱼一个腌鱼晒鱼,正好,给我们多准备些咸鱼干,以备军粮之用。嗯刘将军,你们熟悉这里地形,都是上好的猎手,你可以带手下去打打猎,准备一点兽肉干嘛,顺便还能练练兵呢。”
郭孝恪和李君羡还有刘感三位总管都有些面面相觑,我们堂堂总管大将,你让我们去捕鱼打猎晒咸鱼干晒兽肉干?
“那你呢?”
“我,本将自然是居中镇守,负责指挥啊。万一突厥人来了,不也还得有个能镇的住场面的吗?”
这话说的,郭孝恪差点挥了拳头。
河北。
军都关。
李世绩喝着李家沟二锅头,一边嚼着李记熟食铺的五香酱牛肉,挺舒服的。
“突利可汗是怎么个意思?有没有个准信?”
李世绩问眼前的那个突厥人。
“回曹国公,我家可汗对于曹国公提出的在幽州设立边市,展开互市之事,也挺愿意的。只不过,我家可汗也有点要求,就是希望把互市地点从幽州城,改到军都关外。”
“改到军都关外?”
“可以在军都关外新设一个边市啊,听说赵国公当初在陇西的时候,也这样做的。在边境之上新设一市,这样两家的人都方便嘛。”
李世绩笑笑,“莫不成你家可汗还怕到幽州来易市,我会抢你们的东西不成?”
“当然不是那个意思,只是为了方便而已。”
“这样啊,那行啊。就选在军都关外,地址嘛,就选在军都关外的桑干河与妫水交渠之处如何?那里在军都关外三十里,一马平川,临河靠水,设一个市场,我们两家互相贸易,商品。你们拿牛马皮毛药材金银来,我们拿丝绸布匹茶叶瓷器盐糖酒这些来,大家各取所需,岂不高兴?”
“曹国公说的正是,互通有无,各取所需,确实很好。那咱们就此说定?”
“嗯,就此说定,第一次互市,不如就选在下月初。五月初一,我们在军都关外妫水与桑干河边互市交易。”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突利的使者满意离去,临走时还用战马换了不少的茶酒糖盐。
“曹公,咱们不是要跟突厥人开打了吗,怎么这时还跟他们谈什么互市?”
“你小子,有空多学着点。咱们要跟突厥人开打没错,可怎么打却是很有学问的。突利是突厥的小可汗,实力强大,但跟东——突厥大汗颉利关系可不算好,颉利是他叔父,可突利却认为颉利抢了他的汗位。突利又是个实力派,当然不太服颉利。若是咱们借着跟突利互市贸易的机会,多拉拢拉拢这小子,说不定还有机会离间他们叔侄二人呢。你说,若是能分化离间他们叔侄二人,对于我们进攻突厥,岂不是极有帮助?若是能把突利拉到咱们这边来,联合着一起打颉利,那就赚大发了!”
那校尉愣神。
“这也行?”
“怎么不行?这招还是我在李三郎那里学来的呢,互市可远不止是贸易这么简单的,这还是一个沟通的渠道。借着贸易,咱们才有机会跟突利接触,才有机会去说服打动他啊!”
“高,曹公果然高明!”
“哈哈哈,你小子这马屁拍的太明显了,回去后多学学。”(未完待续。)
;
唐朝好地主 第493章 不如相忘于江湖
第二更送上,求订阅!
半月以来,整个大唐的北方边境,都在做着准备。
如今各方传来消息,都已经完成了部署准备,长安的李世民也派特使前来询问。
“陛下问李平章,何时发起总攻?各道大帅都已经集结兵马,准备完毕。就等着李平章你一句话了,若是朔方准备好了,你这里喊一声开打,大唐数千里北方边境,从河北渝关到河西的敦煌阳关,可就全面反击了。”
整个北方的二三十万军队,数道大帅,如今都在等李超这边的决定。李超这个朔方节度使,成了整个战役的关键核心。
他说一声开打,全线就要开打。
连李世民都把这个最终开打的决定权,交到了李超的手里。
打不打,什么时候打,都由李超这个朔方节度使来做决定。
一场暴雨不期而至。
电闪雷鸣,暴雨倾盆。
接天的暴雨把天地都模糊了,宁远城也停止了修筑,连港口码头的造船厂和堡内的弩炮厂,都停下来了。
进入了夏季,雨开始多了起来,甚至说来就来,没半点先兆,哪怕是如河套这样的地方,也一样是一年难得下雨的时候。
雨下个不停,半天的时间,乌湖的水就眼看着涨了起来。
这样的雨势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城堡修不了,军械造不了,船造不了,连捕鱼和腌鱼都只能停下。
好在宁远城经过这段时间的赶筑,城墙、壕沟都已经完成,剩下的也只是瓮城、门楼、箭塔、角楼、仓库、房屋等。
士兵们都把营地迁到了高坡避水的地方,在营帐四周挖了排水沟,营中挖了干沟。
一伙一个帐篷,士兵们坐在帐篷里面,补补衣服,磨磨刀,擦拭铠甲,保养弓箭。雨太大,生个火都困难,好在初夏时节,天气倒是不凉。只是吃不成热饭,只能嚼肉干咸鱼和炒米。
这个时候,大家倒是又怀念起新鲜的炖鱼了,热腾腾的鲜鱼汤,里面还会有点青青的野菜、蘑菇等,比起又干又咸又嚼不动的肉干咸鱼可是强百倍。
许多从灵州来的粮船、盐船都停靠在码头上,船上的物资也没有抢着卸下来。船夫们披着蓑衣,蹲在船舱口,看着那接天的雨幕,享受难得的些许安闲。
雨虽让人讨厌,却也给大家带来了难得的安闲。
李超站在宁远城内城乌堡的城楼上,背手负立,看着这漫天的雨雾。
李世民派了内侍来问他的决定,这让他压力很大。
反攻,已经箭在弦上。
只不过现在李超手里得到的情报越来越多,反而让他对于全面反攻有些犹豫。
现在朔方镇兵分三路。
李超自统六万府兵、乡兵,镇守灵州,现五万兵屯宁远。
而程咬金、牛进达、薛万彻、梁洛仁等率两万兵屯于夏州。
尉迟恭、郭孝恪、李君羡、刘感等率两万兵屯于麟州。
左中右三路,各把守着要害之地。
但李思摩也说了,在李超的北面,河套地区起码有十万突厥骑兵。
仅在后套地区,就有差不多三万帐户,李思摩只是驻守磴口,手下能指挥的动的才三千,另外五千还未必听他的。
但在丰州,势力最强的却不是李思摩,而是郁射设阿史那摸末。
设,在突厥是高官,与叶护略同,统掌别部领兵者。由可汗直系宗族子弟为之,凡血统与系统有嫌疑者,都不得为之。
设相当于封王诸侯,统兵一方,类似于汉代的宗室诸侯了。
李思摩的父亲以前就是设,但到他的时候,因为他类胡人,血统有问题,因此就一直得不到封设的机会,没机会分封领兵。
颉利可汗本名叫阿史那咄必,未做大汗之前就是担任莫贺咄设。
突利小可汗未当上次汗之前,也是被封为泥步设。
现在在后套地区的郁射设阿史那摸末,是处罗可汗的儿子,是突利小可汗的堂弟,颉利的侄子。因为处罗可汗死的时候,他还年轻,或者说实力不如颉利和突利,因此没能继承汗位,小可汗都没当上,最后被封了一个郁射设,领了一万户到后套,成为后套地区最大的一个突厥贵族。
郁射设他爹处罗可汗,继位可汗前,也是个设,俟利佛设。
郁射设阿史那摸末很年轻,才二十出头。但血统尊贵,地位高,在后套这一块实力很强。他还有一个亲兄弟,阿史那社尔,也早封了设,封的是拓设。
与始毕另一个儿子欲谷设一起分封镇守漠北,一起统领铁勒诸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