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那往东呢,东面就是前套啊,那边突厥人多。”
“后套跟前套虽然挨的近,但两个平原之间有山挡着,那有一座大山,叫牟那山,跟狼山一样很高大。因此前套后套之间,黄河相连外,陆地上也只有一个口子相通。只要咱们收复了丰州,再把这个口子一堵,丰州可就相当安全了。”
“哥你懂的真多。”
“其实我也是听我们校尉说的。”
“真想马上就出兵北上,打下丰州啊。”
“是啊,哥,你知道的这么多,你说咱们什么时候出兵丰州?”
“这个啊,估计没这么快的,据说要先在这里把宁远城建起来。”
“啊,还要建座城,那啥时才能北上打丰州啊。”
一群朔方的府兵们,现在心里全是丰州的六百万亩水浇地。灵州现在才一百来万亩水浇地,得挖一条七百里的大渠,才能再添一百万亩水浇地。而这丰州,居然已经有六百万亩水浇地了,想想就激动啊。
六百万亩,府兵们已经默默的从里面给自己分了三五十亩,当成了自家的永业田了。
府兵们议论纷纷。
立完碑后,李超聚将议事。
将校们也还热血未冷,纷纷要求立即进军。
李超道,“乌堡现在更名宁远城了,但这个堡还是太小太简陋。此地地理形势极佳,又是灵州的北大门。这次我们进军丰州,这里算是我们的前进基地,我希望这里进可攻退可守,还能成为我们的粮草转运基地。因此,还得花点时间扩建一下怀远城。”
五万兵出兵丰州,也还是比较冒险的,毕竟丰州那样的地形,太有利骑兵做战了。
李超在做最坏的打算,一旦丰州不顺,也能立即撤回灵州,要能守的住灵州。宁远城,非常重要。
现在的宁远城只是乌堡那个小堡,太小了。
李超希望把他扩建加大,增添防御设施。
“要不,让末将先率部北上,去收复丰州,大帅在此扩建宁远城?”一名厢兵马使道。
“别急躁,越是此时,我们越要稳。每一步踏出,我们都得三思后行。我们得为这五万将士负责,得为大唐负责。”
一旦这次行动失败了,可就不只是一次进攻失利而已。这可能还是大唐扭转对突厥不利形势最重要的一战,错失机会,那可能前期取得的优势尽失,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若这五万兵损失了,灵州空虚,灵州可能不保。盐夏延绥各州也可能危险,甚至关中都重新陷入突厥人的铁蹄威胁之中。
“派人给李思摩送封信,我希望李思摩能亲自来宁远,来这里会面。”
良久,李超做出一个决定。
“让李思摩来宁远?来这里做什么?”
“请他来喝杯茶而已,没别的。”
将校们面面相觑,让李思摩冒着极大的风险来远,真的只是为了喝杯茶?(未完待续。)





唐朝好地主 第485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第二更,求订阅!
丰州。
接到李超的手书,李思摩有些犹豫。
大唐皇帝对于他的归附,倒是表现的非常欢迎和有诚意。赐姓李,列属籍,加封和顺郡王,还封了右武侯大将军,并授了朔方节度副使,镇北都护府副都护。
他本突厥王族,可阿史那家族的人却老怀疑他不是突厥种。现在大唐李家天子,却把他当成老李家的人了。
对比一下,区别很大。
突厥的夹毕特勤,和大唐的和顺郡王,看起来还是大唐的郡王更显赫一些,尤其是还有另外几个显要职位呢。
只是李超现在要求他去宁远,这有些让人为难啊。
从他现在所在的磴口到乌堡,也就一百八十里路程。骑马去一天就能到,若是再乘船回,还能连夜赶回。
一天一夜,隐秘点,都能神不知鬼不觉。
可李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泥利,你说李超究竟是何意思?”
“特勤,他不是说要请你去喝茶吗?”
“喝茶?这个时候,我跑一百八十里去乌堡喝茶?亏李超也说的出口,这肯定只是个借口而已。我猜不出他究竟意欲何为啊。”
猜不出李超的真正用意,李思摩就不敢轻易前往。
“我倒觉得不会有什么陷阱,毕竟这唐皇都已经赐封你为和顺郡王了,我觉得他只是想要看看你的诚意。若是你不敢去,那他肯定认为你不是真归顺。”
“让我冒这么大风险去乌堡,就是为了看看我的诚意?这也太无聊了!”
“若我是李超,可不会认为这是无聊。他可是带着五万兵马到了乌堡,下一步就要来丰州的,万一你不是真降,这事可就大了。”
“你的意思,我还得走这一趟了?”
“一天就能往返,走一趟,能让李超放心的。”
李思摩扯了扯自己的金色胡须,大唐已经给出了很丰厚的赏赐待遇,现在到他给出诚意的时候了。
“乌堡看来确实得走一趟,但就这样空着手去,似乎并不太好。”
泥利望向李思摩,“那特勤打算带什么礼物去?”
“是啊,我带什么礼物去呢。”李思摩喃喃自语。
相距一百八十里外的宁远。
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在没有足够的把握之前,李超并不打算冒然进军北上。收复灵州是一回事,占据乌堡也一样,但如果越过乌堡,穿越了那一百八十里的沙漠地带,就算真正的踏入了东套平原。
这是完全不同的性质。
五万士兵,转换为了筑城工匠和民夫。
围绕着乌堡,在四周平整土地,挖沟,取来石头筑基,用贝壳烧蜊灰,和着黄土夯城墙。
几万人干的热火朝天,而一边的乌海湖,这片连河湖宽阔浩淼,靠近城池的地方已经修建起了一片临时码头,大批自灵州来的运粮船正停在湖港内。
李超站在湖边,看着这片地方很是喜欢。
三山怀抱,一水中流,尤其还有这片如此广阔的湖。
这个湖其实就是一条连河湖,黄河在这一段因为改道的原因,加之这片地形本来就低洼,于是最终这片河道就宽的没边,成了一个连着河的大湖。湖很大,但水却又并不低,最深处也不过三丈左右,多数地方只有半丈多深。
湖面宽,水面平。
对于灵州过来的船来说,并不影响,反而风平浪静,水面宽阔,极好进出依靠。大批的军械、粮食从船上卸下,运进乌堡。
乌堡已经成了宁远城的内城,同样进行了扩建加固。
最显眼的莫过于城头上正在架设的八牛弩,这种改良过还被皇帝赐了将军封号的弩炮,虽然每架都很大,但架设在城头上面,却是最为厉害。一来弩车大,移动不便,架城上固定不用移动。二来弩炮架在城上,居高临下,射界好,还增加了射程。
乌堡内城里不但成了粮仓、武库,也成了八牛弩、巨石炮的组装作坊。来自长安军械监制造的弩炮核心部件,通过灵州从船上运到这里后,与在这里就地取材打造的其它配件组装起来。
一件件的八牛弩和巨石炮正源源不断的完成组装。
“可以把一些商船、粮船也改装成战船,在上面装上八牛弩。”
从乌堡到丰州、胜州,这一路上黄河水道都比较宽,也比较平缓。很适合行船,这么好的条件,弄一些战船,加装上八牛弩和一些小号石炮,当然能增强不少实力。突厥人骑兵虽厉害,可他们的马也没本事在黄河上跑。
战船对于沿岸行军的唐军,关键时候是能从河上提供火力支援的,这种水陆配合的战术,正适合这里的地理,没理由不用。
要不是时间匆忙,李超还打算建造一些较大的战舰,可以把巨石炮都装上船。既能用舰队运兵运粮,也能用于火力支持,投送兵力,接应掩护等。
宁远城还在赶筑之中,外围到处都是帐篷。
五万兵马,很大的一个数字。
不过李超眉间却一直带着忧色。
这五万兵马,看似多,实则不强。
李超从长安出发时带了两万关中府兵,还是比较精锐的。但收复灵州后,李超分出了六千人去收复其它州。
后来又来了三万唐军,可实际府兵只有一万五,另一万五是青壮民夫。
李超又抽调了九千人去支援其它几位总管。
实际上,李超手里只剩下了两万府兵,另加一万五民夫,和两万五降军整编的乡兵。
这次出兵,李超带了五万,留下了一万人。留守的那一万,有九千是唐府兵。
李超现在身边,兵马有五万,可真正原来是府兵的只有一万一。
自己的牙兵一厢四千五,一个直属炮营五百。另外六千府兵,则与三千民夫合编为两个厢九千人。
这三个厢,算是比较可信的。
其余三万六千人,是民夫和降兵的合编,不论是战斗力还是可靠度,都是不高的。
知已知彼,然后百战不殆。
知敌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知彼,如果连自己的真实情况都不清楚,那还如何对敌?
四月的乌堡已经很凉快,黄河水暖。
一群轮休的士兵,正跟着港口里的船夫们,一起拿着网在湖里网鱼。乌海湖里的鱼非常多,黄河大鲤鱼,黄河鲶鱼、黄河鲫鱼等等,鱼多,鱼鹰也多,成群的鱼鹰和水鸟,不时的从湖里夹起一只鱼。
北方的许多人都不太会捕鱼。
不过军中来自各地的人都有,也有许多原本就居住在黄河边、渭水边、洛水边、汉水边的百姓,甚至有些人还曾有渔民。
那些撑船的,一般也都是捕鱼高手。
有他们的带领指点,轮休的士兵们,在那湖边不满人深的地方,牵着网的,拿着筐的,还有直接拿着长枪的,也有拿着简易的自制鱼叉的,一边欢笑着打鱼,一边也算是嬉水洗澡,不亦乐乎。
半天功夫,就能捕到许多鱼。
各种各样的鱼,还有虾、蟹,也有河蚌等。
河边上架起一口口的大锅,把从井里打来的清澈井水倒锅里烧开,然后把剖洗斩切好的鱼虾扔进去炖,加点青盐,不用那种精细的盐,直接把那粒大青白的青盐扔进去,再扯些带有香辛味道的野草。
最后加几把野菜,或者是寻到的蘑菇,一锅美味的河鱼汤就成了。
修城劳累了半天的士兵们,听到开饭的钟声后,都扔下手里的工具,笑着跑过来。到河边先洗把手洗把脸,然后端着自己的盆就过来打汤打饭。
能在外还有热米饭和鲜鱼汤喝,大家都非常的满足。
“这里的鱼真多。”
“鸟也多。”
程处默和牛见虎两个提着一兜的鸟蛋,还有好几只大鸟过来。
李超看了一眼,“煎着吃吧,吃太阳蛋。”
太阳蛋做起来很简单,吃起来味道也好,不会如荷包包那样老,也不会如炒蛋那么油。比煮蛋更嫩,比烤蛋简单方便。
根据喜爱,蛋能煎的很嫩。
“大帅,你说李思摩会来吗?”
“如果他真心归附,那就会来。”李超提着鸟蛋边走边道。
李感有些担忧的问,“都说兵贵神速,咱们现在停在这里,又是修城又要打造军械,颉利不可能会不知道吧。要是等他知道了这里的情况,那咱们的进军打算他岂不就知道了?咱们还如何突袭夺取丰州?”
“兵马过万,又是北上数百里之外用兵,你觉得这能保持的了隐秘吗?我们大军一出灵州,突厥人肯定就已经知道消息了。这么大的行动,想完全保密是完全不可能的。”李超说道。
“我也没有想过要瞒过突厥人。”
“这”
突厥人到现在都没有动作,这绝不是因为他们还没收到消息。那是不可能的,又不是什么几百人的小动作,几万人啊。
“那突厥人怎么一直没有反应?”
“是啊,我也不明白颉利为什么没反应。”
李超也搞不清楚,正常情况下,突厥人不说早就大军南下夺回朔方,起码也会征召兵马,加强东套的防御。但现在丰州那边,一直没有动静。
事情非常反常,李超也搞不明白颉利为什么没有动静。
在他没有搞明白这些之前,他不会轻易的北上。
起码,也得先见过李思摩,并得到柯庆的回报之后,李超才会再慎重的做出决定。在此之前,他们还是在这里修筑宁远城,打造弩炮,顺便捕捕鱼捉捉鸟吧。
慢慢煎着蛋,李超却还在想着突厥颉利可汗的异常反应。
他都打到突厥人门口了,颉利还不出兵。而且,李思摩这个时候要归顺,处处反常啊。
难道,突厥内部出事了?(未完待续。)




唐朝好地主 第486章 金狼
第三章送上,求订阅!
在距离宁远城一千二百里之外的定襄大利。
定襄大利城在阴山南、黄河北,位于紫河与金河之间,处于大同之西,阴山白道之南。
隋开皇十九年,突利可汗兵败于都蓝可汗与达头可汗,投奔隋朝,被封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在朔州筑大利城给启民可汗居住,并将义成公主嫁与启民。
此后又在大利城西面筑金河城给启民,并让启民可汗在夏州和胜州之间放牧牲畜,并在河套地区黄河南面四百里处,自东至西挖掘一道长堑,两头与黄河连接,以河与堑做为防御工事,保护启民可汗部。
后达头败,启民可汗北上,将黄河以北,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都纳为游牧之地,并将汗庭迁至定襄大利城。
大利城在河东前套平原的东部边缘,依山傍湖,景色迷人。城东西两面是山,这里交通方便,不论是西往后套,还是北上白道,或南下朔州,都十分方便。
当年隋军帮启民筑此城时,就充分的考虑到了防御的问题,并没有直接在平坦的草原上筑城,而是选在了这处有山有湖的地方。
自启民可汗起,突厥人已经有四任大汗在此居住。
当年的一座小城,二十多年后,已经几经扩建,很是雄伟。在这样的塞外,一座坚城矗立,十分惊人。
在大利城的四周,遍布着许多帐篷,那是颉利的部民,还有他的侍卫。
大利城中心,不是宫殿,而是一片巨大的帐篷。中间的那顶帐篷,能容纳千人,说是帐篷,不如说是宫殿。
当年杨广巡视塞外之时,就曾经打造了巨大的轮宫,移动的宫殿。那份奢华气派,深深的震惊了当时的突厥启民可汗等人,那时的颉利还只是个少年,可也一样被震撼住了。
居住在这样的帐篷里,其实并不一定比房屋舒适,但颉利就是喜欢帐篷,喜欢这顶能容纳千人的大帐。
每一个来朝见的草原部落头人们,都会深深的被震惊。
既然忽略手工费用,光是这顶帐篷所用到的材料就价值千金以上,其实这顶帐篷几乎不能拆卸移动,太麻烦了。但这帐篷所采用的上等牛皮,还有镶金嵌玉,让这金帐奢华无比。连拉帐篷的绳索,都掺了金丝。
金帐上用金线绣着许多金狼,这是大汗的象征。
金狼帐中,颉利端坐着。他穿着华丽的袍子,那是最珍贵的貂皮,粗壮的手指上戴着许多个指环,上面镶嵌着鸽子蛋般大的宝石。
颉利长的很粗壮,有鹰一般的眼睛,红脸。
他的头发结着许多发辨,每一条发辨都绑着宝石,胡须也没有刻意的修剪,胡乱的长着,很粗旷。
金帐太大,能容纳千人。
里面有床和桌子等。
颉利坐在那里,帐中还生着火盆,上面架着一只羊羔,几个突厥年青女子正在翻烤着。
颉利身前的桌子上摆着一幅很大的羊皮地图,用多张羊毛拼接而成,上面的内容很丰富。北至漠北,南至长城,西至金山,这片广大区域,都是东0突厥汗国的疆域。
在这片区域的西边,是西突厥。南面是唐,东面是高句丽。
这天下,由四家瓜分。
至于其它的什么吐谷浑、吐蕃这些,颉利都没放在眼里。
地图很详尽,标注着各个城池,还有山川、河流、关隘。
也还标记着各个部落,漠北的铁勒诸部,薛延陀、契苾部、同罗、仆骨等,还有东部的契丹、库莫奚、室韦等。
此外在长城外,原本还有高开道、苑君璋、梁师都等。
可现在,高开道死了,梁师都也死了。
长城之内,再无东-突厥的势力了。
尤其是梁师都,他占据的朔方,是突厥一直帮忙才打下来的。不但占据了西套平原,甚至还把延绥打下来了,占据了关中长城内的很大一部份地盘,在盐夏灵几州也是一样。
有梁师都在,突厥随时能够兵临长安城下。
虽然颉利没这么做,可这却足够让李唐老实的按时上缴贡品。
可现在,原本在长城内蓟州的高开道败亡了,而占据朔方的梁师都也亡了。
这时外面响起禀报声,得到允许后,一名附离走了进来。
附离是狼卫,突厥大汗的禁卫军。
他将一叠军情交给了一名突厥女子。
那女子检验拆封,然后转交给了颉利。
情报很多,数封来自不同地方的情报,颉利用了很长时间才看完全部。
都不是好消息。
“大唐与西突厥可汗统叶护和亲,嫁公主与统叶护之子,西突厥随之派兵至金山边界。”
“唐陇右、河西兵马都有异动,似在集结,疑有用兵之意。”
“河东李靖,兵马集结雁门。”
“河北李世绩,也在幽州集结兵马,增兵军都关!”
“薛延陀与契苾部往来密切,似在秘谋。”
“突利小可汗与契丹、库莫奚、霫、室韦诸部,有异动。”
“朔方李超,率五万兵马出灵武,据乌堡。”
“阿史那思摩依然未出兵南下,且主动弃守乌堡,目前依然屯兵丰州南部磴口。”
颉利皱眉,冷哼一声,“这是想要造反?突利也太心急了。”
“统叶护不好好的去打他的波斯,跑来掺和什么?”
颉利从桌子后站了起来,在那副地图前打量。
西域的统叶护跟李唐和亲,调兵到了东西突厥的边境金山一线,这究竟是真想要勾结唐朝卷土东来,还是只是做个样子?
“漠北的铁勒诸部,又不安份了啊。”
漠北的铁勒诸部,说来实力是极为强大的,甚至比突厥人并不弱。只不过当年突厥人很快击败了柔然人,成了草原霸主,铁勒人却依然只是一盘散沙。铁勒部落多,人口众,从西到东,到处都是他们的部族,可这些人,虽也曾经建立过高车汗国,但从没真正成过势。
当年铁勒曾降服西突厥,可随着颉利兄长始毕可汗成为草原第一霸主后,铁勒人又转而降服——东——突厥。
东西突厥在经历了这些年的平静后,西突厥在射匮可汗和统叶护可汗两代的率领下,实力越来越强。
西突厥这些年不再向东,一心向西用兵,东西突厥倒是井水不犯河水,两家不再内讧,实力倒都很强。
铁勒诸部难道是跟西突厥又有暗中往来,准备再来一次倒戈叛乱?
颉利可没忘记,他年少时的草原。
那个时候,突厥内乱,打了多少年啊。多少个可汗称雄,你征我伐,隋朝则在后面离强合弱,坐观虎斗,捡了多少便宜。强大的突厥,却因内讧,使得各个可汗,纷纷向隋称臣求支持。
当年的西突厥,本来只是突厥汗国的一个小可汗。后来实力渐强,便尾大不掉。等到后来东突厥因汗位继承而内乱来,西突厥便趁势自立,不但不认突厥宗主之位,甚至还反过来想要抢这个宗主位。
打了那么多年,才安静了几年啊。
如果西突厥真有意卷土重来,那这可就是一场生死斗,比起什么朔方什么河东河北可就重要的多。
铁勒诸部这些年左右摇摆,惹人厌恶,但他们的实力却又一直很强,铁勒诸部若联合起来,那可是随时能集结起二十万骑的强大力量。
东——突厥,经历了他父亲启民可汗的惨败,附隋,多年休养生息,到他兄长始毕可汗时的恢复发展,强盛于东部,再到处罗再到他,实力依然雄劲,但西突厥也一样休养生息起来了。
东西两边若是再次开打,谁胜谁负,这还真是不好说。
尤其是南面还有个李唐,东面还有高句丽,这些都可能会趁机捅他刀子的,兼之漠北的诸部,也向来是很桀骜难驯的。
尤其是他那个侄子突利小可汗,可是一直有些不服气自己做了大汗的。
默默的计算了一会,颉利手指在地图上敲击着。
攘外必先安内。
要想保住现在的形势,看来必须得有所取舍。
首先得让突利听话,然后控制住铁勒诸部,如此稳定了内部,才能与西突厥抗衡。
至于中原。
颉利皱眉。
虽有些不甘心,可暂时没空去理会中原了,先跟统叶护亮亮牙,把草原这边稳定好。
至于中原、李唐,颉利觉得等这边的事情处理完了,再找他们算账不迟。
唐军在河西、陇右、朔方、关内、河东、河北一线的兵马调动,虽然来势汹汹,但颉利不认为唐军真的敢越界。
1...215216217218219...6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