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带着仓库到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杨荣出班道:“陛下,此事……可否缓缓。”
在朱瞻基讥诮的注视下,杨荣诚恳的道:“臣担心的是会硬碰硬,一旦济南糜烂,会直接席卷整个大明。”
杨士也出班道:“陛下,缓一缓吧,兴和伯虽然在济南占了风,可越是这种时候,那些人越不甘,一旦发生民变,臣敢担保,很快能波及到京城。”
……
实际济南的风波已经波及到了京城,方家庄感受到了。
“夫人,舅老爷来了。”
张淑慧正在捉无忧去洗澡,闻言她纳闷道:“大哥有事叫人来说一声完了,这是出了什么事了?”
无忧见张淑慧止步,躲在一棵树的后面嚷道:“娘,快来抓我。”
张淑慧嗔道:“你舅舅来了,看到你小泥猴的样子,以后肯定不喜欢你。”
到了前院,兄妹相见,张辅欢喜的道:“你嫂子有孕了。”
张淑慧呀的一声,赶紧恭喜道:“恭喜大哥,这可是大喜事啊!回头我带土豆和平安去凑凑热闹。”
外面传言太后叫了土豆和平安进宫,结果给了皇后一个好兆头,果然是生了个皇子。
所以最近经常有人下帖子请张淑慧去做客,还恳请她带着两个儿子过去。
只是张淑慧却不肯这般做,所以尽数推却了,理由是方醒出门前的交代,家人少出门。
正说到两个孩子,他们到了。
一起来的居然是俞佳。
大家各自见礼之后,俞佳说道:“兴和伯的奏章到了御前,很顺利,陛下有话交代。”
大家都站直了,垂首静听。
俞佳看了土豆和平安一眼,说道:“最近太阳大,家的孩子少外出,若是要出去,要小心被晒坏了。还有,咱家刚才看了一下,方家庄好似……有些散乱,夫人还是要整治一番才是。”
张淑慧心一凛,直接问道:“俞公公,可是有人要对方家下手吗?”
她居然不避开两个孩子问这种问题,俞佳有些惊讶,说道:“兴和伯在济南让那些人灰头土脸,陛下担心京城有他们的同党,到时候……对二位公子怕是会不利。”
“俞公公。”
“大公子有话请说。”
土豆居然要说话,俞佳笑着退后一步,想听听这位小伯爷能说出个什么道道来。
张辅有些艳羡,心火热,期待着吴氏这一胎能生个儿子,若是有土豆和平安这般懂事,那他此刻死去也甘心了。





带着仓库到大明 第1987章 渐渐坚强的皇后
前厅,十一岁的土豆站在间,身后是平安。
他拱拱手,用还在稚嫩的声音说道:“俞公公,跳梁小丑古今皆有之,家父为国效力,自然有天护佑,有陛下看护。此等道理那些人当然知晓,所以必然不敢轻举妄动,否则是自寻死路,还祸及家人。”
张辅面露微笑,觉得土豆的话虽然空洞了些,可却不失大气,假以时日,方家可以放心的交到他的手了。
可张淑慧却知道这个儿子的性子,所以听到祸及家人这话,不禁暗自叹息。
这分明是方醒的言传身教。
——你弄我家人,我杀你全家!
俞佳眼睛一亮,故意问道:“那些人若是不顾这些呢?”
土豆朗声道:“方家庄外松内紧,书院有狗,一旦有警讯,方家庄内有家丁,书院有学生。”
“学生?”
俞佳觉得土豆大抵还是孩子,对那些学生的能力过于高估了。
张辅说道:“俞公公别小看了那些学生,他们每日可是都在操练,全是军的法子,人少了讨不了好,人多了那是给诸卫立功的机会。”
俞佳觉得有些古怪,问道:“不会有…..火器吧?”
土豆说道:“有,那是陛下特许的。”
尼玛!
俞佳拱拱手,说道:“如此咱家这回去了。”
他估摸着皇帝自己都忘记了此事,所以才让他白跑一趟。
……
“玉米,小玉米……”
胡善祥抱着儿子,笑眯眯的逗弄着。
玉米茫然的咿咿呀呀,双手挥动着。
端端在边拿着只毛笔问道:“弟弟要不要?”
她欢喜的逗弄了半晌,胡善祥没好气的道:“你弟弟还不知道这个呢,再说宫也不兴抓周,你听谁说的?”
婉婉沮丧的把毛笔放下,走近蹲在胡善祥的侧边,仰头道:“母后,听他们说,有的人家会在孩子满周岁的时候抓东西,抓到什么以后会做什么,母后,弟弟要抓什么?”
室内的两个嬷嬷都在含笑看着这一幕。
胡善祥看到女儿的小脸多了忧愁,摸摸她的头顶,说道:“你弟弟什么都不用抓,他……”
怡安笑道:“公主,殿下哪用抓什么东西哟,那是他让别人抓。”
另一个嬷嬷也堆笑道:“公主,以后这大明江山……”
胡善祥瞥了她一眼,把她剩下的那些话堵了回去,然后说道:“你们都是宫的老人了,要记得忌讳。”
那嬷嬷心凛然,急忙请罪。
胡善祥抱着玉米起身,端端牵着她的衣服,三人走了出去。
“陛下春秋鼎盛,你说这个也不怕被人给处置了?”
怡安很不满意,决定找机会和太后说说,把皇后这边的人清理一番。
朱瞻基才多大?玉米多大?
要是让朱瞻基感到儿子的威胁,以后这对父子大抵会成为对头。
这是太后说的,原话是:天家想要父慈子孝,可终归有那张椅子盘恒在间,不容易啊!
秋风之下,花草微微摇动。
这是最后的狂欢,当早晚的寒露降临时,万物将会渐渐凋零,蛰伏。
怡安走出房间,看到胡善祥牵着端端,一手抱着玉米,不时低头和端端说话,神态安详。
这是个小家碧玉的女子啊!却被这宫活生生的逼成了一个渐渐坚强的皇后。
怡安走过去,低声道:“娘娘,兴和伯在济南做了大事,听说陛下很欢喜。”
“什么大事?”
胡善祥还是眉眼温柔,可这问话却让怡安心一震,知道皇后终于是渐渐的开始学会了抗争。
“娘娘,大明士绅大多免税免役,却不知感恩,一味的贪婪,陛下不满,准备要削了这些优待……”
胡善祥抱着玉米,对听的一头雾水的端端笑了笑,也不想让她避开,说道:“记得在娘家时,街坊有个举人,平日里家父遇到了都得先拱手问好,那时本宫还小,问父亲,父亲说……”
“父亲说那是天的曲星,惹不得。”
胡善祥笑了笑,说道:“后来本宫却觉着被父亲给哄了,若是曲星,那这天下的曲星也太多了些,怕是漫天星辰都不够占用的……想来陛下也是觉得这些曲星占用了太多吧。”
怡安点点头,说道:“老奴当年在乡下时,见到那些士绅前呼后拥,好大的架势,呼奴唤婢,那可是土皇帝一般。”
胡善祥摇摇头,她问了国事,但却不会轻易表态。
端端听了半晌,什么都听不懂,说道:“母后,去皇祖母那里吧,皇祖母想看弟弟呢。”
胡善祥点点头,目光转动,淡淡的道:“那去吧。”
“娘娘出行……”
尖利的声音,胡善祥也不要车轿,自己抱着玉米,身边牵着端端,这么走在宫殿。
她并未穿戴什么象征身份的服饰,只是简单的家居裙装,神色淡淡的。身边的端端不时逗逗她怀里的玉米……
母子三人步履从容,那些宫女太监站在两边,垂首相迎。
一路出了坤宁宫,路的太监宫女远远看到她们母子,都站在路边,恭谨的等她们先过。
甚至有谄媚的还大胆的抬起头来,想给胡善祥一个印象,若是能此调去坤宁宫,那可是天大的喜事。
这便是玉米带来的威慑!
他出生时连老天都在凑趣,原先被宫看扁的皇后此母凭子贵,可胡善祥却越发的沉寂了。
但这个沉寂只是做人的沉寂。
“见过娘娘。”
一路到了宁寿宫外,有太监跑着进去通报,有人过来问好,一时间欢声笑语,祥和一片。
端端被这气氛所感染着,然后蹦跳着进去。
“皇祖母,弟弟来了,弟弟来了!”
太后戴着老花镜在看话本,听到动静不禁嘴角翘,微笑道:“调皮!”
王斌笑眯眯的迎了出去,于嬷嬷笑道:“娘娘,公主这段时日可是欢喜了许多。”
太后放下话本,说道:“都是乖巧的,还知道找无忧去要话本,只是这些话本怎么看都该是兴和伯夫人选出来的,无趣!”
“见过母后。”
宫唯有帝后才能这般称呼太后,太后抬起头来,见胡善祥一身便服,点点头,伸出手去:“玉米可乖?”
胡善祥把玉米递给太后,说道:“是晚会闹腾几次,平日里还算是乖巧。”
太后接过玉米,熟练的抱着,看着那微胖的脸蛋,忍不住亲了一口。
玉米皱着眉头,脑袋左右晃动着,太后见状不禁大笑道:“这是个心气大的,好!”
她抬头看着胡善祥,说道:“虽然说是后宫不得干政,可宫里宫外本是一体,你是后宫之主,要学会审时度势。”
胡善祥微笑道:“母后,儿臣家有个弟弟,倒是憨实……”




带着仓库到大明 第1988章 戎装的皇帝
“去户部交税,别人交多少,咱家就交多少!”
胡安的脚边是个包袱,管家有些不舍的道:“老爷,咱们家蒙陛下的恩典免了赋税,这……娘娘在宫中才扬眉吐气,咱家可不能丢人啊!”
胡安指指包袱,说道:“娘娘派人传话,说是越是这等时候,咱们家就越该老实做人。”
他愁眉苦脸的道:“我这个舅舅没本事,帮不了娘娘和玉米的忙,就只能老实些,好歹不给宫里添乱就是了。”
管家苦笑着带着包袱去了户部,等说清楚情况后,户部接待的人就钦佩的道:“这才是皇亲国戚啊!好!”
管家不解,等出来后就找个地方喝酒解闷。
小酒馆里人多,劣质酒的味道和汗臭味混杂在一起,实在是不好闻。
管家要了一碟花生,一壶酒,一个人慢慢的愁绪万千的喝着。
皇后生了皇子,还有异象,不出意外的话肯定就是未来的太子殿下。
那胡安可就是国舅啊!
可这国舅的胆子比老鼠的还小,动不动就要先想想此事会不会对宫中的娘娘和殿下有什么坏影响。
哎!
喝了半壶酒,管家微醺,就听着那些大汉在吹牛。
“……那些读书人可慌了,那些佃户也慌了,听说这些人背地里诅咒兴和伯,说是他生儿子没屁yan,以后肯定是抄家灭族的东西……”
“那是,想想本来的好日子就被他给毁了,嘿嘿!不过那关咱们什么事呢?”
“就是,那些读书人嘴巴太大,上下嘴皮就这么一抬,那些田地就算是自家的了,哪有这等美事。”
“那些读书人不甘心啊!听说兴和伯在济南杀的人头滚滚,这才镇住了这帮子人。”
“我看这事好,凭什么他们不纳税?”
“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文曲星也要纳税?”
“什么文曲星,大明多少举人进士?都是文曲星?老子看这满天都是文曲星,看了头晕。”
“就是,兴和伯家中都交税了,照我说,这天下就该人人纳税,然后大家凭着本事过日子,谁好谁坏那都是本事,就是命。”
“……”
管家晃晃脑袋,突然懂了胡安的心思。
娘娘在宫中如履薄冰,还有一个孙氏在虎视眈眈,皇后若是不谨慎些,被抓到把柄……
可交税,这个管家实在是理解不能。
不能耍威风就够憋屈了,还交税,这是哪门子的国舅。
“算账。”
他交割了酒钱,踉踉跄跄的起身出去。
“……都听老子说!”
一阵寂静,管家站在门口,觉得自家还不如这个小酒馆里的闲汉威风,顿时觉得兴趣索然。
“老子有个弟弟是学了科学的,科学知道不?就是陛下的学生。”
傻子!
管家觉得这大汉纯属傻瓜。
虽然朱瞻基挂着科学开创者的名头,可也只是个名头罢了,当真了的都是傻子。
他摇摇头,走出了大门。
“科学里说的,要么优待大家,要么就别优待,不然迟早是火星子……”
管家的脚步一滞,正准备回头,那大汉得意的继续说道:“说是什么……人性本贪,那些读书人本就是够得意了,还能做官,一优待,迟早是什么……贪就像是火的,要烧掉大明呢!”
“那话我听说过,是贪如火,不遏则燎原!”
一个书生和管家错身而过,他进了小酒馆,森然道:“你等大逆不道,这些话传出去,都该在西市挨一刀。”
里面一阵寂静,然后有闲汉起哄道:“这可是陛下和朝中的事,都说你们贪,难道我们说不得?”
读书人冷冷的道:“愚人只知道跟着狂吠,活该蠢一辈子!”
这话把小酒馆里的人都比作了狗,顿时群情激昂。
“放屁!老子看你们才蠢!”
一个大汉给了同伴一个眼色,然后起身狞笑道:“你们的好日子没了,知道吗?还想着能包揽诉讼,收取投献呢!如今陛下和朝中都想要整治你们这些蛀虫,你还敢学狗叫,打!”
一阵喧闹之后,那书生被揍的鼻青脸肿的出来,回身指着里面说道:“你们等着,等着!”
管家呆呆的看着这人,甚至连他鼻孔里冒出的几根鼻毛都看清了。
据说这是破财相!
输人不输阵的叫嚣最是无趣,书生被小酒馆里砸出来的一只酒杯吓跑了。
管家却在深思着。
回到家里,他去找到了胡安。
“老爷,外间读书人的日子不好过。”
胡安点点头,说道:“娘娘现在也能立起来了,她在宫中知道的不比咱们少,不过……此事还得看,咱们就老实些完事。”
管家懂了,说道:“那咱们家交税,那就是个意思,让大家看看娘娘的家人紧跟着陛下……”
胡安茫然的道:“不知道,紧跟陛下是肯定的,大家都在等着陛下和朝中决断,一旦决定要免了士绅优待,那……风起云涌啊!”
……
君臣之间关于此事已经讨论了好几次,各地官员的奏章都堆积如山,全是关于此事的表态。
“缓缓……”
朱瞻基今日一身戎装出现在了乾清宫中,群臣都感受到了那森森的杀意。
“大事不可犹豫,否则只会让人揣测。”
杨荣目光闪烁,出班道:“陛下,可否减半?”
他也是身不由己,各方发难之下,作为首辅的他压力极大。
甚至连他的亲戚都给他写信,说他只知道应承皇帝,快和佞臣一样了。
减半是个能缓冲矛盾的建议,群臣马上出班赞同。
朱瞻基听完了他们的建议,眉间冷冷的道:“你等都是辅佐朕的重臣,朕今日有些话想和你等说说……”
群臣站直了,心中觉得不妙。
朱瞻基起身,左手握着刀柄,目光向上,看着屋顶说道:“萧规曹随,那是守成之君;安于现状,那是垂死之国;革新,如何革新?”
群臣躬身,知道这几日的拖延终于换来了皇帝的怒火和摊牌。
“畏手畏脚,如妇人,那不是革新。当年前宋时,那也不叫革新,一群人拖着一个人,如何革新?”
这话有些刻薄,把群臣比作了妇人,专门干些拖后腿的事。
朱瞻基站在上方,双腿微微分开,坚定的道:“大明要想万世不易,需时时反思,发现问题就该立时而动,朕要的是一心为国之臣,而非踌躇两端,那朕要你等何用?”
“锐气!朕在你们的身上看不到锐气!”
“动起来!要让那些人看到朝中的意志坚定不移,否则朕就亲自出宫,去向百官展示帝王的决心!”
“臣等万死……”
帝王高高在上,如身处云端般的俯瞰着一众臣子,他拔出长刀,群臣瑟瑟发抖。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不是大明,而是前宋!”
朱瞻基怒道:“大明要万世永昌,靠的不只是那群人,百姓!百姓才是大明的根基!”
群臣束手而立,朱瞻基挥挥手,转身看着御座,喃喃的道:“多少教训却看不清,靠那些人最终得了什么?国破家亡罢了……”
他闭上眼睛,耳边传来群臣走出大殿的脚步声。
他仿佛看到了烈焰在皇城中升起,猖狂的大笑声中,无数刀枪在帝国的夕阳下闪烁着辉光。
他仿佛看到了边墙洞开,无数异族骑兵嘶吼着,狂喜着冲进了中原。
他仿佛看到了那些杀戮,村庄被焚毁,无数尸骸倒在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
他睁开眼睛,点点头道:“为了没有这些,朕要试试,哪怕身败也在所不惜!”




带着仓库到大明 第1989章 步步逼人
“陛下肯定会压住群臣,涤荡士风!”
随着失态的发展,那些士绅们都慌了。
他们从有了功名之后就是大明最顶尖的猎食者,日子过得别提多惬意了。
可如今却变天了!
皇帝要动他们的饭碗,而且还派来了方醒这个屠夫,分明就是认真的。
谁动我饭碗,我杀谁全家!
曾经的他们有这个底气,可随着大明外患的渐渐解除,君王可以把目光全都放在国内后,他们发现这种底气在渐渐消散。
这时候才能看出朱棣当年的高瞻远瞩了。
他首先是整军,清理了不少害群之马。
随后就是武学,打破了所谓的将门雏形。
最后文皇帝还给未来的继承人留下了几个火器卫所,这是京城最大的保障,而且各地有事,随时能出动镇压。
压!
文皇帝给子孙们留下的遗嘱就是这个字。
你若是不服,朕就压!用武力压住你!
而朱瞻基显然就接过了朱棣的衣钵,直接派遣了他最信任的方醒来。
十多颗人头,十七先生的断腿,这些都是在压!
济南城在等待着,无数人在等待着。
大家都在等待着京城的信使,然后……
“此事不会再有变动,要盯住那些人,若是有谁造次,要马上动手,记住了,别犹豫,把危机压死于萌芽状态。”
方醒前方坐着常宇和钱晖,以及知府黄禄。
钱晖等方醒说完,就问道:“兴和伯,济南一府之地,士绅不少,到时候一起发难怎么办?”
黄禄苦笑道:“是啊,下官这几日到处走访,不但是士绅怒不可遏,那些投献的农户也是骂不绝口,若非下官跑得快,怕是这头都得被人给砸破了。”
“那是有人怂恿!”
方醒在睁眼说瞎话。
那些投献的农户享受着比赋税更低的地租,所以自然对这个政策抵触不满。
“百姓容易被人蛊惑,所以你们要镇之以静,要告诉他们,以后能分的田地会越来越多,农具会越来越省力,种子会越来越高产,要相信陛下,要相信大明!”
方醒觉得自己在布道,他想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传达给这些人,然后慢慢的扩散开来。
“百姓会盲从,所以需要咱们去引导,田地不够?移民吧,你不愿意移民,那怪谁?难道陛下还能去夺了别人的田地给你?”
“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每年交给那些士绅的地租,在荒年时就会变成借贷,最后连本带利把他们连同地产都收了,最后变成别人家的奴仆。”
常宇冷静的说道:“兴和伯,可这些都要建立在赋税在百姓的承受范围之内的基础上,本官了解了一下,赋税是一回事,至少不会让百姓熬不下去,可下面的各种摊派才是大头,百姓就是被这些摊派弄的家破人亡,忍无可忍就一家子跑了。”
“赋税会慢慢的改进。”
方醒沉吟了一下,说道:“本伯还是希望能看到一税制。”
“一税制?”
常宇毕竟是布政使,不过是略微一想,就明白了方醒的意思,他说道:“兴和伯,您的意思是说……如同前宋般的,把劳役这些都归于田亩和丁口,然后和田税一起缴纳吗?”
方醒赞赏的点点头,说道:“常大人敏锐,确实是这个意思,不过还未和陛下说过。”
“兴和伯,此事利国利民,可却是釜底抽薪啊!”
黄禄惶然道:“当年的王荆公如何?最后只得黯然收场。如今要取消这些优待就得罪了士绅,若是一税制……下官……这是得罪了天下的官吏啊!”
钱晖面色凝重的道:“兴和伯,得罪了士绅,大明要乱一阵子,而且十年之内依旧危机四伏。再去得罪官吏,下官以为不可取。”
方醒点点头,等他们走后,王贺进来,一脸我早料到的模样说道:“此事咱家早说了不可靠,如何?”
方醒摇摇头,然后静静的看着地面。
1...667668669670671...8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