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维斯特帕列
冲在最前面的就是魏和尚率领的特种连,还有沈隆手下的二营,特种连的战士各个枪法出众,瞬间就压制住了小鬼子,随着更多人马攻上城墙,这一战的胜负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既然如此,李云龙也没了亲自冲锋的兴致,他更好奇沈隆刚才是怎么用那么一点儿炸药造成如此大的破坏的,他一把拉住沈隆问道,“书生,这到底是咋回事儿也给俺教教”
李团长,你不是说,学习,学个屁么咋现在又这么好学起来
。
第967章 黑云寨
“这很简单,只需要掌握门罗效应就可以了,简单的来说就是炸药药柱造型的不同将会对爆炸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可以套用这几个公式!”沈隆拿出笔记本,用铅笔刷刷在上面写了好几条公式,“第一个公式是……”
李云龙以前不管是遇到果军还是小鬼子从来没怂过,可今天,看到沈隆笔记本上那些天书一般的玩意儿,他不由得张大了嘴巴,脑袋瓜子一阵儿犯晕。
换成以后他在军校的时候,可以说,“我小的时候是个穷孩子,因为家里穷才上不起学,就这点文化我还是在部队学的,咱是个泥腿子,是没文化。就因为穷,咱才革命,才造反,这天下就是靠我们这些没文化的泥腿子打下来的!常凯申的将军有文化,又是上大学又是到外国留学,管个屁用,还是不务事,被我们这些泥腿子赶到岛上去了”
可现在他不能说这话啊,因为沈隆已经用实际案例证明了,他写的这些公式是有效的,只用了那么一点儿炸药就制造了这么大的战果,这玩意儿是真有用,要是八路军能够熟练掌握这项技术,绝对能节省下大量的炸药来。
可让李云龙学吧,他琢磨着怕是把自己的脑袋瓜子憋炸了自己也学不会,他有点后悔说让沈隆教自己的话了。
沈隆瞅到了李云龙的反应,憋着笑故意说道,“团长,这玩意儿挺简单的,我估计给你说个几次你就能学会了,来,咱们先看这个公式……”
“书生,你先等会儿,前面好像出了点乱子,我得赶紧去指挥!”李云龙一把把赵刚揪过来,“既然简单,那我学着也没多大意思,你还是教教老赵吧。”说完李云龙一溜烟儿的跑了,只留下沈隆和赵刚站在这里。
“这老李啊!就是从来不爱学习!”看着他的背影,赵刚忍不住摇头,李云龙啥都好,就是脾气不好,还有不爱学习,他这样下去可是不行的啊。
“我看看你写的公式”人家赵刚可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这点简单的公式还是看得明白的,询问了一番之后,赵刚觉得这东西还是很有用的,“晚上你抽点时间写个报告吧,这种好东西应该全军推广才是,过两天我在团里抽一些文化基础比较好的同志,让他们跟着你多学学,这项技术要是推广开来,咱们能节省多少炸药啊!”
八路军的军火供应原本就不宽裕,要是学会了这一手,那意义可就大多了,每次爆破都稍微节省一点儿,几十万八路军一年下来能节省出来的数量绝对不是个小数字。
“没问题,我回头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把公式编成顺口溜什么的,这样大家伙儿也好理解一些!”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抗战时期,八路军就把很多战斗技巧编成顺口溜或者民谣,从而得到广泛流传,沈隆在读书的时候也听数学老师讲过诸如“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之类的顺口溜,这种优点可不会忘了。
“这可是个好办法!”赵刚现在是越来越欣赏沈隆了,既有文化又懂得接地气,这才像是我党知识分子应有的样子啊。
平安格勒一战的战果比小说里大得多,平安县一千多守军全部阵亡,太原来的那个中队被楚云飞和当地武装全歼,其余各路增援部队也都伤亡过半,北同蒲铁路被破坏成数截,整个晋西北地区日军的有线通讯网被全部破坏,在多数地区,都是连绵二十多公里的电线杆没剩下一根,有些日军据点由于增援造成兵力空虚,被地方抗日武装乘虚而入。
更要命的是,由于军火库被沈隆炸掉,第一军高级将领死亡过半,这导致第一军短时间内没办法对晋西北进行支援,该区域内剩余的小鬼子也开始不安起来,生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攻击的目标。
晋西北的八路军、晋绥军以及各地的抗日武装敏锐地觉察到了小鬼子的虚弱,他们纷纷开始利用各种方法对附近的小鬼子展开攻击、骚扰,上千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抗日武装提前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
但是,眼下遇到的也并非全是好事儿,小鬼子的势力在晋西北出现了退缩,局部区域呈现出权力空白,而填补上这个空白的却并非只有八路军,要是晋绥军占领了这些地盘或许还好说些,可要让那些毫无底线的土匪占据了这些地盘,那这周围的老百姓比起在小鬼子的统治之下,怕是也好不了多少。
甚至可能更糟,小鬼子的人数毕竟少,就算他们占据某个地方,也大多待在县城或者军事要地,不会去那些偏远的村庄,这些土匪可就不一样了,别看有些抗日神剧里把土匪形容地义薄云天,可实际上土匪就是土匪,绝大多数土匪对待老百姓可不怎么友善。
他们凶残暴躁,凶残、暴躁的性格,日不识丁,没任何信仰,也没有任何政治观点,甚至连一般意义上的好恶之分都不太清楚;他们认为,人生一世,不能白来一趟,要享福,要有酒有肉有女人,有钱花。
至于这些从拿那儿来,那自然就是从老百姓手里去抢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接长不短地再抢个女人享受一下洞房花烛夜,这日子,给个神仙都不换。
就在这种背景下,李云龙在独立团的会议上提起了关于土匪的话题,“新二团的老孔最近好像在收编土匪,大家伙儿都说道说道,咱们独立团要不要也这么干”
赵刚、关大山、孙彬等人陆续发言,看法各不一致,赵刚认为应该强调抗日统一战线,只要愿意为抗日出力的,就应该团结;而孙彬则认为把这些土匪拉入独立团,会坏了自己的名声。
轮到沈隆发言了,他说道,“我觉得,咱们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群体,就算是土匪也不例外;但是,对于黑云寨梁二虎这样无恶不作的土匪,咱们不仅不能团结,甚至还应该剿灭!”
。
第1056章 长安,我们回来了
唐德宗派了广陵郡王李淳出长安十里,前来迎接郭昕、沈隆一行人,并在城外十里亭再次颁发了表彰他们的圣旨。
将士们听闻后再次流下了激动地泪水,一位位白发苍苍的老卒跪在地上望着长安的方向,口中喃喃说道,“长安,我们回来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刚刚离开长安的时候,他们嘴唇上的仅有一点儿青涩的胡须,而如今,下巴上的胡须已经开始发白,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十年岁月全都献给了大唐,献给了西域,眼下再次看到阔别已久的长安,他们那里还能按捺得住。
“叔父,元正,二位和这些将士在西域多年着实辛苦,本王替陛下谢过诸位了!”广陵郡王李淳朝着这些将士深深一礼,然后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他也被眼前这幅景象感动了。
李淳今年刚刚取了代国公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女儿为王妃,而郭昕则是郭暧的堂兄弟,从这个角度出发,李淳称呼郭昕为叔父倒也合理。
这一举动赢得了郭昕和沈隆的好感,他们谦让了几句,和李淳攀谈起来,郭昕不知道,沈隆可是很清楚,如今唐德宗年岁已高,而皇太子李诵身体非常不好,等日后唐德宗驾崩之后,李淳改名李纯被册封为台子,李仅仅当了几个月的皇帝就把皇位禅让给李纯了。
李纯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只可惜李纯也只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仅仅四十三岁就驾崩了。
要是再给他一些时间,说不定大唐日后就不是那副模样了,还能再现贞观、开元之时的盛况,沈隆为此感到惋惜。
不过现在为时尚早,李纯眼下只是个年仅十六七的少年而已,沈隆有的是办法帮他调理身体,让他比历史中活得更为长久。
“多谢郡王厚爱,为我大唐效力,乃是理所应当之事!只是这些将士在西域征战多年,现在也是该让他们回家颐养天年了,还望郡王帮忙进言。”双方谈得还不错,沈隆借机提出了请求,他这次带这些白发兵回来,就是希望他们能留下,他们为大唐付出的实在是太多,现在也该好好休息了。
李纯六七岁的时候,唐德宗把他抱在膝上,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李纯道,“我是第三天子。”唐德宗因此非常喜欢他,并且由于太子李诵身体不好的缘故,唐德宗很早就让李纯参与政事了。
而且这次唐德宗既然让李纯来迎接他们,那么让李纯将自己的请求汇报给唐德宗,也是非常合理的事情,故而沈隆才这么说。
“此乃应有之意,本王定会在陛下面前分说。”如此忠诚的将士,不仅应该让他们在长安附近颐养天年,还应该给与他们奖励,让他们老有所养,等他们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一定会成为大唐的忠诚战士吧李纯一瞬间就想到了这些。
“叔父亦在西域多年,此番既然回来就留在长安吧!”李纯拉着郭昕的手说道,如今藩镇为祸,而老一代的名将又大多凋零,朝廷正缺一名熟悉军事、亦有威望的名将来坐镇中枢,而郭昕身为郭子仪的侄子,郭家在军中影响深远,此番又立下如此大功,让他来担任这一重任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沈隆在一旁微微点头,能看到这一点就说明李纯的政治天赋不错,怪不得日后能中兴大唐,郭昕如果留在长安,依靠他的家室和资历,想必那些在外的藩镇也会有所顾虑吧
接着李纯又去一一接见了拔汗那王子、骨咄禄和康广德等异族将领,对他们也是好生勉励了一番,大大彰显了大唐的气魄。
“王子殿下真是神一般的人物,果然不愧是大唐的王子啊!”拔汗那王子在李纯面前都有些自惭形秽了,他说完之后骨咄禄、康广德等人也是连连点头,李纯的风姿谈吐同样让他们敬佩不已。
李纯过去之后,一张熟悉的面孔突然出现在沈隆面前,卢十四大笑着迎了上来,“郭爷,您终于又回来了!”
“哈哈,卢十四!”沈隆打量了一番,拍着他的肩膀道,“你可是胖了不少啊现在再让你拿起横刀和吐蕃人打仗,你怕是打不了了吧”
“长安的饭食养人啊!不过只要你郭爷一句话,我就跟你去打吐蕃人!”卢十四拍着胸脯说道,“如今我已经把所有家书都送到他们家人的手中,再也没有牵挂,可以跟着你一起去西域了!”
说着他的眼圈又开始泛红,似乎想起了他把家书送到那些同袍家中的情景,他们之中有的拿到家书后痛哭不已,有的家人已经故去,卢十四只能在坟前将家书烧给他们。
“你年纪大了,我们都护府可不要你这样的老头子,你要是娶媳妇生了娃,等娃长大了我倒是愿意收!”沈隆开玩笑道,他的付出同样已经够多了,还是让他继续留在长安吧。
“娶了娶了!娃都生了两个了!来,过来,这就是我经常给你们说起的郭爷,要不是郭爷,我可回不了大唐!”卢十四招手把自己的妻子叫过来,他的妻子还牵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正好奇地打量着沈隆。
“等忙完了,我就去你家,咱们好好喝一回。”沈隆从怀里摸出两件见面礼给孩子递过去,幸好此前缴获颇多,要不然这次可就尴尬了。
“这回咱们不醉不归!”卢十四见沈隆并没有因为升官而疏远他,心里非常高兴。
寒暄结束之后,李纯带领他们正式进入长安城,大家伙儿看到城外那块此去安西仅有九千九百九十里的石碑感慨万千,当初他们就是看着这块石碑离开长安的,没想到再次回来已经是三十年后了。
只是不管多久,他们终于回家了。
。
第1578章 太祖显灵了
离开兖州之后,沈隆继续南下,一边视察当地的情况,一边整肃当地的吏治,教导他们善待百姓,做好抗击灾害的准备。
然后终于抵达了金陵城,在这里南京六部早就做好了祭拜明太祖的准备,歇息数日后,沈隆按照钦天监选定的良辰吉日来到孝陵祭拜。
孝陵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时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让人叹为观止。
有明一代,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不过自从朱棣迁都之后,这似乎还是第一次皇帝亲自前来拜谒孝陵,所以大典格外隆重。
祭祀大典开始之时,腾骧四卫、京营以及镇守孝陵的守陵军穿着鲜亮的铠甲,将皇陵严密地保护起来,跟随沈隆一起南下的官员,金陵的官员、勋贵纷纷按照礼制站好位置,跟随沈隆一起进入皇陵。
京城太常寺、金陵太常寺的礼乐官们奏响了庄严肃穆的音乐,沈隆捧着传国玉玺来到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前,这块碑刻着明太祖朱元璋一生的功绩,朱元璋生于凤阳,为句容大族,为民请愿,发迹定远;定都金陵,年号洪武;废除旧制,选贤唯能;分封诸侯平定天下。
来到碑前,沈隆郑重其事地拜倒,对于这位赶走了蒙元鞑虏,重新光复汉人江山的太祖皇帝,沈隆由衷地敬仰,因此叩拜地十分真诚。
叩拜之后,沈隆双手捧着传国玉玺来到碑石之前,念诵起了翰林学士为他写好的祭文,大概意思是太祖皇帝在上,我大明传承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了,您的子孙时刻记得您的教诲,没有忘记扫除鞑虏,守护华夏百姓。
我最近干得不错,刚刚击败了进犯我大明的建奴,干掉了好几万鞑子,虽然不能同先祖您的功绩相比,但也勉强没有丢您的脸;顺便我这次运气好,在塞外的时候寻回了消失已经五百多年的传国玉玺。
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儿啊,咱知道这也是您老爷子的夙愿,所以今天就把传国玉玺带过来给您看看,让您在天上也高兴高兴;我呢也会继续努力,让大明变得更加强大,不管是建奴还是其他鞑子,乃是西方来的红毛夷,我都会把他们给收拾干净。
另外,我也丝毫不敢忘记您当年的教诲,一定会善待百姓,让咱们大明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胆敢阻挠我这么干的,都是我大明的敌人,我会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这些话也请您记住,日后继续监督我,我要是干得不好了,您就提醒了,同时也要继续保佑咱们大明,让我可以达成这些愿望,让咱们大明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念完这篇骈四俪六的祭文,沈隆将文稿焚烧,让这篇祭文能够到达天上,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待祭文焚烧完毕之后,沈隆在礼乐声中将传国玉玺献到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前,旋即礼乐声再次响起,似乎是提醒朱元璋来看看。
今天天气晴朗,天空中蔚蓝一片,唯有朵朵白云飘在天上,方才沈隆念诵祭文的时候,白云挡住了太阳,等他念诵完毕,把传国玉玺呈给朱元璋的时候,太阳恰好重新露了出来,一道金色的阳光不偏不倚,正好照在了传国玉玺之上,为传国玉玺和神圣功德碑染上了一抹金色的光芒。
这神奇的一幕把现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认为这是上天对沈隆的回应,在天上的朱元璋听到了沈隆的祭文,看到了传国玉玺,并对此感到非常满意,所以以这样的方式来回应沈隆。
“太祖皇帝显灵了,我大明万岁万岁万万岁!”有那机灵的官员当即喊道,到场的众人齐齐跪倒参拜。
看来陛下不仅得到了上天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太祖皇帝的认可啊!这下金陵那些文武官员也对沈隆当初找到传国玉玺时候所发生的神迹笃信不疑了,如今这位可是真正的真命天子啊!
“我大明万岁万岁万万岁!”从县城所有文武官员、内侍勋贵再到腾骧四卫、京营和守陵军的将士们,数万人一同山呼万岁,这声音响遏行云,一直传到了金陵城中,引发了城中百姓的无尽猜想,这又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沈隆做出一副惊喜的样子,再次向朱元璋和马皇后祷告,然后继续按照礼制上香祭祀,又忙碌了半个时辰,终于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了。
这次沈隆可不是光自己来祭拜的,他还命令所有大明宗室都为朱元璋备好了祭品,这些宗室当然不能亲自来金陵,所以现在他们的使者按照亲疏远近、爵位等级排着整齐地队伍,依次来到神圣功德碑前,将自家主人的祭品奉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