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冠绝新汉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战袍染血

    原来,现在那新城的搭建,可以说是格外顺利,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和因素,就启用了新的建筑方式,还有许多辅助器械,这里面的很多,都是陈止和墨者参与设计,这些设计被运用起来之后,立刻就加速了整个城市的建设。

    这一次陈梓虽然是被召回来的,但按着他本来的计划,最近也是要归来一次,既给陈止回报情况,再进一步了解代县局面,给予当面的建议,防止自身的影响力在陈止面前衰退,而除此之外,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召集一批工匠前往新城。

    随着新城的轮廓出来,配合着新的土地政策,原本聚集在周围的村镇民户,有许多聚集过来,开垦耕种,又有许多流民被安置下来,集体耕种,农业基础算是打下来了,但接下来就是商业手工业上的发展,陈梓既然有心为新城县令,经营此地,自然想要在立城之初,就把这根基都打好,如此一来,真正走马上任的时候,一切发展就水到渠成了。

    不过,在了解到陈止召自己回来的真实意图后,陈林还是非常理智的把原本目的延后,先前与陈止见面交谈,也只是回报工作,没怎么涉及到具体的提议,是准备要等职位什么都落实之后,再详细说一说。

    就这么样,他算是暂时于代县住下来,自家老母知道,也是很是开心,这位老母亲抚养孩子并不容易,但却深明大义,对自家孩子的功业十分支持,也让陈梓安心在外,不用太怎么顾虑他,但毕竟是年纪大了,儿子能在身边多待一些时日,总归是欢喜的。

    陈梓就这么一边侍候母亲,一边观察代县局面,同时走访一些好友同僚此时,因为将军府将立的关系,被分派出去的一位位僚属,也都先后归来了,其中甚至还包括了,早先去往代北,改造屯兵建立代北新城的嵇倔阮清等人。

    陈止将军府封官之举,本就没有刻意封锁消息,而随着陈梓到来,这消息立刻就流传去,引得人人侧目,众皆期待。

    尤其是各大世家,更是跃跃欲试,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

    那将军府中的僚属官员,也有八品九品的位格,但因与官府不同,无需被朝廷吏部节制,却也不能与朝廷官职重合,因而当下在郡守衙门里面有官职吏位的,就不能在将军府任职,至少是不能是最上面的九职,最多是担任个行军司马之类无关痛痒的位置

    唐府之中,那位唐家太公再一次召集了子弟众人,说出这么一段话来,最后目光在唐典和唐资身上扫过,语重心长的道:将军要治代,所以打压世家,但世家毕竟根深叶茂,不可能被连根拔起,一时的退让也不代表着无法再起,纵然我等几家被打压下去了,未来还是会有其他家族崛起,所以他最终还是会选择安抚拉拢和利用,我们唐家与这位征北将军合作密切,那代窑更近乎利益共享,所以我们唐家谋得一席之地,是很有可能的。

    唐典点点头,跟着就道:九个位置,府君不会一口气都拿出来,最多拿出来五个,这里面肯定大部分都是他的亲信,但只要咱们能得到其中之一,便也是足够了。

    不错,你原本担任过都尉,后来被人拿下,这次却可以再次尝试了,唐太公说着,又朝着更小一辈的唐资看了过去,笑道:唐资,你是我唐家未来的支柱,现在辅佐唐典,未来还要接掌唐家,这次将军府封位,你的资历不够,拿不到最上面的九位,却也可以谋夺一个从属之职,算是打下基础,也为我唐家之后的兴盛打下根基。

    唐资先是点头,但紧接着却道:不过,那位大将军必然不会这般甘心下来,说不定再过几个月就要再攻代郡,咱们虽与陈太守牵扯很深,但在蓟县也有生意,不如派出记名弟子,先去那边经营,以防万一。

    罗太公一听,便笑道:你这是老成持重之言,算是未雨绸缪,家族本不可以压在一人身上,鸡蛋也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过这人选却不能是王浚!




第八百零二章 世家远虑,士人所欲
    唐资一愣,跟着就点头道:太公说得对,这事是我相差了,确实不该是王浚。

    这下子,唐太公却是有些意外了,他本来还想提点两句,没想到一句话过后,这个家族的年轻后辈,居然自己就想通了,不过为了确保不是故作姿态,这位老人还是含笑问道:哦?既然你想通了,不妨说说想法。

    唐资也不客气,拱拱手,便侃侃而谈道:曾孙之前的想法,还是考虑到家族是在幽州,既然要分散风险,那就该从庇护的角度来想,若是代郡势力崩溃,则我唐家重入幽州掌握,因此要在王浚大将军那边有所安排,这样才能顺势交接过度

    周围几个唐家的核心人物都在听着,闻言都轻轻点头,其中有一两人,这想法和唐资此刻所说,可以说是如出一辙。

    但接下来,这位唐家俊杰话锋一转:但这样也有风险,这狡兔三窟的道理人人都懂,但里面的关键却是不能影响到现在的局面,当下陈太守执掌代郡,越发强势,最为忌讳下面的人蛇鼠两端,不过也给予一定的转圜余地,能一定程度上容忍下面的人,但绝对不包含与王浚联系的人,以当下那密谍司无孔不入的程度,一旦被抓住了尾巴,那就是倾覆之祸!

    听着这话,屋子里的人都不由心中一凛,感受到了其中威胁。

    唐资又道:另一方面,我等现在与陈太守关系密切,投奔王浚或许会被重视,但等代窑代郡纸都被谋夺走了,也就会被生杀予夺,就算不被打压,也是崛起无望,更不要说,我等现在看起来是与太守合作,其实那代窑也好纸坊也罢,根本都插不进去手,对几个方子一无所知,不过就是掌握了贩卖的渠道,但王大将军恐怕不缺渠道,缺得只是方子!这就连最大的利用价值都没了,所以唐家投奔,除了给王大将军做个千金买马骨的样子之外,怕是再无其他意义。

    唐太公听着,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你觉得,除了王浚之外,该与哪家有联系,作为情况不妙的后手?

    这个问题,让唐资沉默下来,这不好投靠王浚的道理,听起来简单,但他先前陷入了思维误区,没有看到更广阔的局势,因而都没能想到,是唐太公的一句话点醒,才恍然大悟,这顷刻之间又如何能想个周全?

    不过,不等唐资开口,唐典先替他解了围。

    其实那拓跋与慕容两部鲜卑,倒是可以结交一下,试着接触,甚至连南边的江都王石勒亦可尝试。

    唐典的话音落下,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你这提出的四个选择,两个是鲜卑,一个为羯匪,此等胡人,我等华夏苗裔,岂能与之为伍?

    那边也有人道:江都王与石勒鏖战,连战连败,如何可为选择?

    又有人说:那石勒隐隐与代郡敌对,还曾陈兵境内,当时的局势一触即发,差点演变为代郡与南边的大战,这人还不如王大将军!

    诸君稍安勿躁!唐典却不恼怒,反而心平气和的道:咱们现在探讨的,可不是投奔哪个,咱们的根基在代郡,如今辅佐的乃是代郡太守征北将军陈止,这征北军势当下生机勃勃,未来扩张的可能性极大,我唐家与陈府君关系密切,乃是一荣俱荣的关系,未来随着征北军壮大崛起,才是正途!

    众人听着,猛然间惊醒过来,意识到自己被之前的谈话,给绕进去了,忘记了现在的这些,只不过是万不得已时,用来保全家族的手段,其实没有必要争论,真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投降王浚都不见得是个错误的选择,更遑论其他。

    而且,仔细一想,现在与拓跋慕容结交,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一方面那拓跋部地处交界,本就是要打交道的生意对象,又和陈止关系不错,深入交涉也不用担心陈止会起疑;另一方面,慕容部新近崛起,俨然未来的草原霸主,不光目前所需甚旺,未来真有个意外,也是个栖身之所,当然,要先忽略掉对方的胡人身份。

    至于剩下的两个

    想来几位现在平静下来,也能明白我的这番意思了,唐典又开口了,至于石勒与江都王这边,则另有考虑,先说江都王,这位乃是朝廷宗室,曾代替江都王执掌朝政,其实志不在平定北地,早晚是要归于朝廷的,我们之所以派人过去,是为了家族再起,跟随这样的人物,只要能得其认可,再起的机会是很大的,实在不行亦可在冀州发展,至于石勒

    唐典顿了顿,才道:他毕竟没有摆明车马与代郡为敌,而且派人过去也有说法,前面的鲜卑两部,与府君交情不错,而江都王乃是朝廷大义所在,这石勒却是可以用探究敌人虚实的借口,府君真追问起来,大可以透露一些消息,说不定还能有意外收获。

    众人听罢,对视一眼,尽数点头,都觉得可以说是非常到位了。

    至于石勒的说法,固然经不起推敲,但只要能拿出真凭实据的情报,哪双方就有默契,会心照不宣的不再过问。

    行了,这又跑题了,这次把你们喊过来,可不是探讨怎么找后路的,而是商量着将军府的九个职位!唐太公见众人意见统一了,这才再次开口,那九个位置,代郡世家能得其一就算不错了,而我唐家想占此名也不容易,需要与其他各家交涉,权衡之后,让出一些利益,让他们退让,或者出手相助,但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

    将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了,唐太公这才不慌不忙的道:咱们自家也好,旁人相助也罢,若是将力往一处使,上下打点疏通,再多与府君交涉,这成事的可能才会更大,老夫的意思,是意在那户曹参军,尔等一下如何啊?

    众人一听,仔细一想,顿时都是眼中一亮。

    这可是肥差!更有不小的权柄!



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乱世家
    户曹参军,主管的自然就是户。

    便是郡守衙门里面,一样也有户曹一类的司职,管理的就是民户,户籍赋税皆由此职司掌,乃至那钱粮也要过手,与下面的民户本就紧密。

    而户曹参军虽然多了参军两个字,其实取的,就是参军事之意,将民管的范围,交给军中,施行军管。

    比照当下这代郡的局面和情况,实际上就是在郡府衙门的上面,再加一层。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唐太公抚须而笑,当下大将军治下只有一个代郡,所以户曹参军能管辖的也就是代郡一地,看起来与郡守衙门重合了,其实未来陈太守麾下的郡县多了,就能显出厉害了。

    这位老人的言语之中,对陈止也是颇有信心,认为其人定然能够扩张。

    唐典笑道:便是现在,其实也不止一郡了,不说新近筑建的两座新城,就说那代北之外,草原之上,七品鲜卑依附过来,这光是骑兵战兵就有不下一万人马,再加上从属于兵马的诸多鲜卑牧民,少说也有一两万人,这些人可都没有算到一万二的武丁之中,一旦走马上任,担任户曹参军,那么这部分鲜卑人,必然也纳入管辖,其实就已经比郡县衙门署理的范围多了。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其他人一听,一个个顿时都点起头来,心中对那户曹参军越发渴望起来。

    这边还在想着,门外忽有人来敲门,让屋子里的声音顿时一轻,他们这次是在家族内堂商讨,屋子里连仆从都没有留一个,轻易不会有人过来打扰,既然来了人的,就不会是小事。

    等唐太公让人进来,众人立刻就认出来,此人乃是太公的心腹家仆,此人也带来了一个消息

    郡守衙门送来了帖子,说是要请唐君明日晚间前往府中一叙。

    哦?唐太公眯起眼睛,面带笑意,老神在在问道:不知这帖,是以何人名义何等名头送来的?

    那名仆人到底是机灵,马上就道:是府君老爷派了差役过来,用的是征北将军头衔。

    唐太公一听,便笑着点头道:诸位,看来这世家的一个名号,果然是要落到咱们唐家的手上了,此事当真

    不等这位太公把话说完,那仆从就有些尴尬的再次出声道:这个听说城中几大家族都接到了这帖,连郑家也不例外。

    这话一说,唐太公接下来的话,马上就好像是卡在了嗓子眼,怎么都说不出来了,过了好一会,才会叹息一声道:这位府君,果然不喜欢被人算计,恐怕咱们的这些个念头,早就在他的筹谋之中了。

    唐典则道:当务之急,还是尽快派人和其他各家联系,否则等到了府君的宴席之上,被府君拿出了什么甜头,那就要被分化击破了!他是看出来了,陈止此举或许真有拿出一个职位拉拢各家的意思,但问题是,一口气把几大家族都叫过去了,这就变成了一个竞争的局面,万一再有个什么提议,让各家都难以割舍,那马上就要相互制约拖后腿,乃至为此结仇,让陈止未来有了异论相搅的空间。

    这可是阳谋!唐资也明白过来,就算我等知道,一样难以预防,即便此刻和各家通气,许诺了好处,但等事到临头,不知府君有何后手,便再次落入被动。

    唐太公脸上的从容和笑容都消失了,他眉头紧锁,沉声道:无论如何,这个职位我唐家是势在必得!

    他的语气变得沉重起来:你们可知道,咱们唐家只是这半年与府君运那代窑白纸,就是多大的利润?哪怕是代郡陈家要分润一半,余下的一半才让咱们代郡世家分割,但靠着这代窑,咱们唐家的财力,也近乎膨胀了一倍!一倍啊!唐家崛起到现在,多少个年头了,积累的家财,居然与这大半年相当,就算去掉田产祖宅和诸多商队,这也是不得了的份额了,要有多少人眼红,如若不能得权柄保护,那转眼就要被周围饿狼侵吞!所以,这次不要吝惜钱财,能拿出来多少,就拿出来多少,务必要得到其他几家的承诺!

    这话一说,屋子里的人面面相觑,感受到了自家老祖话中的决心,却也有一种前后反差太大的落差心理。

    毕竟,前面还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对局势侃侃而谈,转眼之间这气氛就急转直下,有了一种背水一战的味道,而原因不过就是陈止发出了请帖!

    几人正想着,忽然唐太公又说道:关于联络慕容拓跋石勒和江都王的事,先放一放,你们也都先把念头收一收,私底下也不要派人联络,同时看好自己的人,切不可一时疏忽,让下面的人自作主张了!现在这个时候,还是先不要做让府君反感的事了,不要因小失大,真有什么想法,还是等这件事情过后,在行动也不迟!

    听着这话,众人再次面面相觑,但旋即迎上了唐太公略显严厉的眼神,便都纷纷称诺,不敢再言其他。

    随后,唐太公便颇有疲惫的说道:这次就先说到这里,你们先回去准备一下,在前去赴约之前,老夫还有话要嘱托话是这么说,但他的目光最后还是落到了唐典唐资的身上,若是不出意外,明日晚间赴宴的,必然就是此二人了。

    这两人辞别了唐公之后,却是一同离去,只是走着走着,唐典忽然叹息一声,说道:到底还是府君棋高一着,我等这边商量着种种,他那边一句话过来,局面立刻就不一样了,只是简单的一个动作,就改变局势,当真巧妙,掌握权柄的人多了,能这般精确抓到关键,以至于四两拨千斤的,恐怕却是寥寥无几!

    唐资也是心有戚戚,然后又道:太公言说,这分派家族子弟的事要推后,但我却担心,府君今日此举只是一个开始,不,或许也只是其计划中的一环,从打压世家清点佃农分润利润,一直到现在,一步一步,都在将代郡世家捆绑起来,如今看似推后,但将来还有没有机会施行,就很难说了!

    唐典听闻,也是感叹摇头,随即又道:其他各家的心思,也不好猜,想要联络,获得承诺,绝非易事!



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让!
    几个时辰之后,陈止的邀请唐家的联系,就陆陆续续的与各家联系在一起。

    太公,那唐家派来的人,已经走了。

    王家,王老太公端坐与太师椅上,这椅子也是这大半年的时间里,经过代郡的工匠设计改造出来的,听说最初的设想,便是那位陈府君。

    坐在椅子上,老太公舒服的伸了个懒腰,随后这老太公眯着眼睛,笑问:怎么,唐家给出了什么承诺,是愿意把他们家那纸张的贩卖权尽数转给我王家了,还是愿意让咱们家插手代窑,也分一杯羹了?

    被他问到的这人,名为王铭,乃是王家年轻一辈里面的佼佼者,过去也曾有些偏差,被勒令惩罚,经过接近半年的反省,在陈止一次巡查中被其称赞,立刻就被家族重新调回,虽不能说是立刻委以重任,却也给予了很大的期待,让他接手与其他各家联系的工作,以便于建立人脉。

    经过这么一段时间以来的历练,王铭与过去相比,又沉稳了许多,闻言就知道自家太公的意思了,便回答道:这方面唐家并未提及,咱们家中作陪的人里面,三叔四叔都曾经几次暗示,不过唐家都没有接下来,反而只是在田产和走商上有退让。
1...424425426427428...5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