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西州制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郭嘉毕竟是新附之人,还不了解刘范对曹操此人的警惕和防备,故而说道:“主公,曹操是何人主公何以如此重视”

    刘范说道:“奉孝很快会知道为何我如此痛恨他。在此次西征,奉孝一定会对曹操印象深刻。奉孝也要记下此人,因为此人必将成为你之后长期的对手,此人不得不防。”

    郭嘉点点头,知道刘范看人是从来不会错的。郭嘉说道:“既然主公如此重视,嘉必当对此人另眼相看。”

    刘诞说道:“兄长此言不错。正是曹操此人为朝廷献计。曹孟德之计,堪称千古未有之狠毒计策。此计策更为可怕的是曹操。曹操能想出如此毒计,未尝不能再设下一毒计。”

    刘范说道:“那曹操之计,又是




第四百一十章 大难将至
    刘诞说道:“南路大军,亦有数十万大军。 此路大军一共为两路,一路为益州军,另一路为大牂羌。朝廷已经下令,命益州刺史跟随官军,一同攻击西凉。而大牂羌,则是一部羌人,实力雄厚。朝廷遣使,收买了大牂羌部落各个首领,令他们趁西凉对之无防备,攻入羌三郡。最后的西路大军,则有两军,为乌孙军与贵霜军。朝廷知兄长重创乌孙,使乌孙人仇视西凉,故遣使秘密经过凉州,前往乌孙,将十军会攻之计告知其国主乌爵靡。乌爵靡欲为其叔父报仇,又意图夺回赤谷城,故而早已答应朝廷之邀请。然后,朝廷使者又建议乌爵靡再邀请贵霜国一同出兵,相约战后可与朝廷平分西域之地。锦衣卫尚未查出贵霜国王胡毗色伽是否出兵,但据潜伏在贵霜的锦衣卫分支分析,贵霜人,也是大月氏人当有很大的可能引军东征。”

    刘范对贵霜帝国并无太多了解,只是知道贵霜是个强盛的大国,在公元九十年曾入侵西域,结果让定远侯班超以坚壁清野之计打得落花流水,之后再也不敢对西域觊觎。贵霜在东进西域之地碰壁后,南下攻占了印度河流域,并把首都从兴都库什山以北的高附城迁到了兴都库什山以南的富楼沙城,向西打败了波斯帝国,国势强盛。除此之外,还和安息争夺花剌子模之地,也是阿姆河流域。

    但刘范这么一些认识,刘范也能知道贵霜帝国的强盛,不是虚言。若是贵霜与朝廷联手,那将是西凉的灭顶之灾。刘范说道:“为何这么说”

    刘诞说道:“据贵霜锦衣卫之调查,近来贵霜帝国日渐式微,已经失去对花剌子模、呼罗珊两地的控制;康居和大宛两国,也摆脱了贵霜对其之羁縻控制。故而,乌孙才能号召康居与大宛一同入侵西域。贵霜人对其国力衰微十分焦虑不安,其国王胡毗色伽一直想要恢复贵霜之国力,重新掌握花剌子模和呼罗珊,并与西方安息人争雄。是故,胡毗色伽很有可能会借此机会,重振贵霜雄风。且西域之地,历来是遍地黄金,贵霜早欲图之。贵霜更垂涎于西凉特产商,如丝绸、瓷器和新纸等。且贵霜已得知曹操十军会攻之计,知道兄长必将主力布置在东路,西域防守之军少。故而锦衣卫判断,贵霜帝国很有可能会趁火打劫,同意朝廷邀请,攻击西凉,与朝廷平分西域之地。”刘范听完贵霜的情报,是一怔。贵霜帝国的实力,可能还不下于朝廷。若贵霜也要来趁火打劫,岂不是前狼后虎

    刘诞说道:“东路大军,将以车骑将军皇甫嵩为统帅,曹操、袁绍、盖勋、公孙瓒等人为将。并州牧董卓也将派出吕布为将,率领并州军,在皇甫嵩帐下听用。另外,鲜卑将以七部大人和连、轲能等人共为主将,乌桓人将以单于蹋顿、大人乌延等人为将。且据曹操之计,届时,十路大军之数将最多时将超过二百万之数。另外,朝廷与其他九路大军相约同时进攻,日期定在九月初。如今已是七月旬,距离十军会攻之时,已经只有不到两个半月之时间了。而且,朝廷将在十天之后颁布诏,宣布兄长为国贼,令宗正府将江夏刘氏除名于汉室宗亲之列,正式宣告天下,讨伐兄长!此诏已然写,等着十天之后,传檄天下!”

    刘诞将情



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贼之策
    刘范见众人心定,便地说道:“既然朝廷要战,那我们战!如今,朝廷之所欲西征,昭然若揭。(&¥)大战一触即发,无避免。为挽救西州千万生民,为自保图存,我决议奋起反抗,作殊死战,绝不投降朝廷!然,此战必定是天下绝无仅有、前所未有之大战。届时,将有大量人等牺牲于疆场之。跟随我一同反抗者,也一定会被朝廷宣布为反贼,为天下人所不齿。但如今不战,则是束手与朝廷,不攻自破耳。我不能以关西三州三十二郡方圆四千里之地、一千万人民而不战而降,众人有劝降之言者,定斩不饶。众意如何”

    听到刘范如此说,众人皆半跪下来,严肃地说道:“属下(末将)必追随主公,矢志不渝,为主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范看着底下跪倒在地的一群人,更为心潮澎湃。刘范慨然道:“好好好!有诸位与我同在,朝廷何惧之有诸位都起来,我们这来商议商议,将如何反败为胜,击败十军。”

    众人皆道:“喏!”

    刘范说道:“如今我西凉将面临两难之境地。众所周知,我等正将所有粮草付与西域开发所用。因我等在西迁时,估算西域开发,大约需要五年之久。故而,我将四百万石粮草均备为西域所用。而今,朝廷将与我战。此战必是消耗粮草极为靡费。常言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若无粮草支撑,则败军是矣。是将粮草留给西域移民,还是留给大军粮草所用,此为鱼与熊掌之不可兼得。”

    田丰说道:“禀主公,当此时刻,最为紧要的,是打退朝廷之十军会攻。若将粮草尽皆留给西域流民,则大军败绩,使官军攻入西凉,则粮草也会让官军夺走,主公也守不住这些粮草,西域之地也会另属他人。主公不如留给西域两年粮草,约一百五十万石。将剩余的二百五十万石粮草统统用以军粮。大军有充足之粮草供应,方能决胜疆场,此乃壮士断腕之计。”

    刘范忧心忡忡地说道:“二百五十万石,在平时训练,自然足够。只是战时将士们必将消耗更多,对军粮的需求也会成倍增加。再加还要供给为大军运输粮草的民夫,这区区二百五十万石恐怕不堪支使。不过数月,这二百五十万石必将消耗殆尽,到时候大军无粮,西域又只有一百五十万石粮草,拆东墙补西墙,恐非长久之计。”

    田丰管理凉州所有的粮草,岂能不知刘范的担心是正确的田丰叹了口气,说道:“属下岂不知主公之意,属下这也是无奈之举。除此之外,再无良策。主公首要是自保,然后再图西域之事。而粮草不济,可等战后再作计较。另外,我西凉三州,牛羊繁盛。羌之地,西域之地,牛羊不止数千万。若粮草缺乏,再以牛羊充作军粮,也可应付一些时日。”

    刘范知道,田丰这也是没有办法。毕竟粮草缺乏是短时间难以改变的,更不是田丰说能解决能解决的。而粮草的缺乏,必然会对刘范抵抗十军会攻的难度加大不止一点。没有军粮,行军打仗都是白扯。诸葛亮何等出色,手下的蜀汉军战斗力何其出色。但诸葛亮六出祁山,只能取得战术性胜利,如斩杀王双、张颌等,而不能取得战略性的大胜,如攻克长安,全



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不血刃
    贾诩说道:“而洛阳驻军,又以有五校之兵的北军战力最强。 主公之起兵,是身为五校之一的越骑校尉,从而建功立业,以有今日。北军又常常为朝廷所差遣去平定叛乱,打击鲜卑,战斗经验较为丰富。而反观南军,却常为宿卫军,常年宿卫宫廷,无甚实战经验。而西园军虽有十万之众,而不过新建之军,战斗力远不如南北两军不说,更远远不如西凉军。故在洛阳驻军,主公应优先攻击北军。北军若破,则洛阳驻军大半失败;洛阳驻军败绩,则州郡兵见大势已去,必然请降。如此,官军一军大半败绩。”

    刘范说道:“那除开官军之外,其他三军将如何取舍”

    贾诩捏着他细长的山羊胡,想了一会以胸有成竹的口吻说道:“回禀主公,最应攻击其之鲜卑军。为何呢因为并州牧董卓之所前来助朝廷征伐我等,不过是出于为朝廷所逼迫而已。对于董卓来说,主公与朝廷之间鹬蚌相争,董卓可渔翁得利,坐观成败,这才最为符合董卓之利益。但朝廷不会使董卓作壁观,故而强逼之助军。若董卓不从,则朝廷将一并征伐董卓;若董卓从命,则朝廷又可利用我军削弱董卓之并州军,从而防止董卓之背叛朝廷。”

    刘范说道:“朝廷果然心肠歹毒,竟然能想出如此歹毒之计,既能利用我军打击董卓之并州军,又可利用并州军来减轻官军之伤亡,真乃一箭双雕,借刀杀人,真堪称妙计。”

    贾诩说道:“主公放心,董贼也不是傻子,必然会体察到朝廷的两虎相争之计。战时,皇甫嵩必然会驱使并州军为主力来进攻我军,以此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只要我军避免与并州军作战,而主要寻找官军大战。而并州军见我军与官军交战,必定顾忌朝廷之两虎相食计,不会救援正被我军猛攻的官军。因为,董卓也想利用官军与我军相争,而坐观成败。我军避免与战,并州军一定会识相地退走,最多只是骚扰我军而已,不足为虑。”

    刘范说道:“说的不错。和真乃深谙人心之士。”

    贾诩说道:“主公过奖。而乌桓军也不必优先进攻。乌桓多年为朝廷所驱使,必对朝廷有所怨恨。而且,鲜卑与乌桓是世仇。两族相与攻击我军,不过是因为有朝廷从弹压。若我军之进攻官军和鲜卑军,乌桓军必然会置之不理,最多也只是骚扰我军而已,以来掩盖未曾奋战之实。是故属下以为,鲜卑军为主公最应优先打击之敌。鲜卑由七大部落组成,彼此之间若为仇雠,人心不齐,军心涣散,更容易攻破。故而,总结起来,主公优先打击的敌人依次是鲜卑军、乌桓军、董卓军、北军、西园军、南军、州郡兵。”

    刘范点点头,说道:“我知道和之计了。和是以为,东路大军多为仇雠,或者彼此之间多有隔阂防备,不会团结一心。官军与并州军之间互相防备,两军都想利用对方来抵抗我军,趁机消耗对方的实力。到了战场时,我军可以利用官军与并州军之间的嫌隙,灵活选择其一军进行打击,而使另一军冷眼旁观。官军与并州军都以为,他们是战场之操控者,却不知我军于取利,才是最为得利之人。鲜卑军之与乌桓军,乌桓军之与官军,都是如此。”

    贾诩说道:“主公英明。观东路大军,虽有数十万,也不过彼此之间共为仇雠。而朝廷强逼其他三军,为取祸之道也。”

    刘范说道:“和三言两语之间,将东路大军之败绩定下。还有何人可为我解决掉其他三路大军”

    &



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无战
    郭嘉自豪地说道:“如此一来,属下只需二人,不劳动大军分兵,可将大牂羌这一军对羌的威胁,消除于无形之,而且不费一兵一卒,可化干戈为玉帛,将大牂羌化为已用。 大牂羌势必有数十万众,主公又可坐得十万户人民,更可坐得数万雄兵,以弥补我军伤亡之损,此岂不妙哉”

    刘范点点头,说道:“不错,我真应该早点想到这一点。”

    马岱看了看刘范和郭嘉两人,见马超仍然愣着,赶紧用手捅了一下马超。马超回头看马岱,马岱用眼神示意马超。马超这才恍然大悟,立即抱拳,说道:“超愿为主公出使大牂羌,超也必将劝说家父,一同前去,为主公去除南路一军。”

    刘范满意地点点头,心想马超平日里很愚笨,到了关键时刻倒是挺道的。刘范说道:“孟起是伏波将军后裔,伏波将军曾为隗嚣之将。昔日,伏波将军义降光武帝,叛离隗嚣。光武帝派伏波将军去劝说隗嚣的其他将领归降光武,果然大获成功,为光武帝斩断了隗嚣的一条臂膀。如今孟起与岳父之出使大牂羌,岂不是恢复祖宗荣光,堪伏波”

    马超和马岱听到刘范说这话,脸荡漾起自豪的神色,神采飞扬,马超更是激动,说道:“谢主公夸奖,超必使之归降。”

    刘范点了点头,说道:“奉孝,你之消除大牂羌之威胁,功劳簿还有我岳父和孟起的大功,可算不得尽是你的功劳。对于另外三军,你又将如何应对”

    郭嘉说道:“对于南路大军的益州军,属下也有对策。那是凭借嘉之三寸不烂之舌,不用干戈不用兵,只需说服之,即教那益州刺史贾龙乖乖退兵,不敢出战。”

    刘范感到很不解,心想谋士都是这般神神叨叨的吗刘范说道:“益州有兵二十万众,奉孝又以何计劝说贾龙退兵呢”

    郭嘉微微一拱手,笑道:“这不劳主公费心了。属下在这里,先给主公卖个关子,等贾龙果真退兵后,再说不迟。主公需要做的,是不必在凉州南境部署一兵一卒,可将尽数兵力用于其他战线,奋力戮杀,贾龙必不会兵出汉。”

    卖个关子未知的结果,让刘范颇有些不安。刘范说道:“好吧,卖个关子卖个关子。可是益州军若出兵汉,西攻武都与大散关,则凉州有沦陷之忧。奉孝保证能使之不战”

    郭嘉说道:“主公无忧,嘉有信心一定能将益州军定在汉,无所作为。主公若是不信,嘉可写下军令状,如何”

    众人除了田丰和贾诩两个老谋深算之人以外,都对郭嘉的豪言壮语震惊不已,半信半疑,有些不确定郭嘉是否真的能学苏秦张仪那般,仅仅靠外交斡旋,可将战争消弥于无形之。刘范看着郭嘉那自信满满、胸有成竹的模样,最终还是说道:“好吧!我相信你。军令状不必写,我只要南线无战事,能让我抽出手全力进攻东线。”

    郭嘉自信满满地说道:“主公且放一百个心。若是贾龙不听嘉之言,依然要兴兵进犯,即无军令状,嘉亦将自裁谢罪。”

    &nb



第四百一十四章 两线作战
    听完郭嘉对匈奴的算计策划,刘范越加庆幸,幸亏是他首先得到郭嘉作为谋士。 若是他投靠朝廷的话,他必败无疑。因为郭嘉之大才,实乃孙膑、孙武之所不及。郭嘉再一次用他的足智多谋,赢得了其他同僚的认可。以前有对郭嘉年纪轻轻而有所轻视的,现在听到郭嘉如此老谋深算,智谋出众,都对郭嘉刮目相看,从对他的俯视而变成了对他的仰视。众人这才回想起来,刘范看人确实是从来不会错。

    刘范点点头,说道:“郭奉孝真乃鬼才,不用干戈不用兵,不费一兵一卒,能将对凉州南北威胁巨大的四军一一化解,为乐毅、吴汉之不及。凉州之形势,为东西狭长,从玉门关到街亭、大散关,横跨千里。而凉州之南北,却不过二三百里,根本没有战略纵深可言。以匈奴、胡人之骑兵,不过一天,可从凉州之北境,穿插到凉州之南境,沿途城池,俱为摇摇欲坠,危在旦夕。羌地势险恶,穷山恶水,大军也不容易经过。且若不是朝廷的计划有大牂羌,我等尚未可知仍有大牂羌在于南方。若大牂羌趁机偷袭,羌必然沦陷。武都郡为凉州抵抗东线大军之第一站,更必为大军粮草囤积之地。若益州派兵围攻武都,则大军危矣。而奉孝却能以一一化解,且不费一兵一卒,真乃国士无双。”

    贾诩说道:“属下之献策抵抗东线四军,仍然需要付出流血牺牲,颇为痛心。而奉孝却兵不血刃,解除危机。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战争最为高级之形式,与伐交为不战而战,不杀而杀为最高境界。战争最不可避免者,也是最应该避免者,是流血牺牲。而奉孝之伐谋伐交,采用不杀之方式,轻松将南北两战线消弥于无形之,真乃高明。而在下之出战东线,仍要运用到伐兵与攻城,届时损失的将士必将数不胜数。虽然东线大军为最大敌人,但对起奉孝伐谋伐交,实在是太过下策了。”

    郭嘉听着刘范长篇大论地对他夸赞,心里乐开了花。郭嘉说道:“主公过奖,贾先生过奖。世人谁不知,贾先生老谋深算,却又深藏不露,称为毒士。而嘉不过一孺子,怎可与先生相提并论之所以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不过是这两条战线之军,与先生之敌:官军等起来太过孱弱。先生明见万里,嘉难以望其项背。嘉是麾下最晚归附主公之人,自当要同僚们多一分努力,多一分尽心,才可立足。为主公化解南北两条战线之后,主公便可将主力用于东线和西线了。”

    刘范很满意,郭嘉是聪明人,虽然骄傲,而不傲慢;虽然自信,而不自满。待人接物,仍能做到谦和恭谨,不失高士之风。刘范说道:“好,既然东线已经被贾和破解,南北两线已经让郭奉孝破解,谁能为我破解西线之军”很显然,刘范这句话,明显是说给田丰一个人听的。

    田丰会意,立即站出来,说道:“既然两位已经只把西线留下,那丰自当为主公解决西线战事之忧。首先,丰先为众位解读一下,西线之危险



第四百一十五章 战意已决
    刘范说道:“西线如此凶险,元皓可有计为我解忧”

    田丰稳重地说道:“丰对此早有计策。 西域之困境,是内忧外患,又是两线作战,敌军有黄巾贼、三国联军、大月氏军,一共三支大军,大约数十万之众。对于如此之强大的敌军,丰以为,伐谋伐交,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因为黄巾贼是乱匪贼寇,绝不是能用财货贿赂其退兵的。要彻底打败黄巾贼,才能维护西域开发不受影响,才能保持大军之粮道畅通无阻。而乌孙、大宛和康居,早已视我西凉为血海深仇,势必要趁机打败我军,收复失地。所以,三国联军也不是能说动之、贿赂之退兵的。大月氏为大国。大国者,多奸诈。且大月氏觊觎西域,财货对于西域来说,不足为道,故而大月氏必不会因此而退军。既然伐谋伐交不成,丰以为,对待西线之敌,除了伐兵攻城之外,别无他法。

    而要想彻底将西线之敌打败,则必须分清攻击之顺序。大军最优先打击者,是黄巾贼。攘外必先安内,虽黄巾贼之军,应不会超过数万,然而他们却在西域之内。届时黄巾贼为乱西域,将会对西域之开发造成重大损失,会让主公元气大伤。而且,若大军攻击大月氏和三国联军时,黄巾贼在后方作乱,会掐断我军的粮道,断了我军的后路,视我军在西域之地也陷入两线作战之泥潭,东有黄巾,西有大月氏。所以,为了彻底减除大军后方之威胁,黄巾必须第一个荡平。然后粮道安全,后方无忧,我军方可游刃有余地攻击大月氏和三国联军。此外,黄巾贼在西域,势单力薄,分散在广阔的西域之地,很难集结起来,利于各个击破。黄巾贼也较难获得兵器,最多不过抢夺来镰刀来做武器,较为弱小。出于先弱后强、先易后难之考虑,黄巾贼最应先破。”
1...8687888990...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