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果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战袍染血
“既然如此,那就再等上两天,爱卿有所需求,可直接遣人说与孤王。”梁国主说着,已经有些坐不住了。
“多谢大王成全,臣这就回去着手进行。”话落,邱言有了告退之意,国主也不拦着,派了两名中官随同。
等邱言走后,梁国主起身踱步,过了好一会才平静下来。
“你们觉得,大司农的说法,是真是假?”他这话是对李内侍和张秦两人说的。
“这……”李内侍看了张秦一眼,摇摇头道,“奴对这些事情不甚了解,不过,大司农出身世家,世代忠良,对大王的忠心那是没得说的。”
梁国主听了,略感安心,点了点头,接着目光一转,视线落在张秦身上。
张秦见状,不慌不忙,拱手道:“大王,无论大司农所说如何,朝廷还是要做好准备的,两天时间看似不长,但谁知道反贼会生出什么变动?臣建议大王调动三军,先成合围之势,一来可以震慑反贼,二来嘛,要是大司农之法不成,也不至于延误军机,可以立刻平定!坑杀贱民!”
“爱卿果是大才!此言大善!”梁国主点点头,唤来两名将军,吩咐下去。
而后,张秦又道:“另外,大王也不可疏忽大司农府上的安危,应派人去精锐人马,严防死守,以杜绝泄密之可能!另外,还能督促大司农,使其能尽快行事,期间之事,也尽在大王掌握。”
说话间,大殿中的一股意念越发雄厚,不断影响着来梁国主的思维,只是,尽管如此,那另外一股意念却是纹丝不动,似乎从邱言离开之后,就不在受到影响。
“对!对!”梁国主听了,连连点头,一副言听计从的模样,看的旁边的李内侍暗自咬牙。
“这张秦真是将大王的心思摸的其准无比,这几句话看似出主意,却步步紧逼,想把大司农给逼入绝境,笑里藏刀!一旦那平息之法不成,大王立刻就会暴怒!不行,我得去提个醒,放任这张秦下去,哪里还有我的出路!”
李内侍却是暗自盘算,却没注意到张秦不经意间投来的冰冷目光。
………………
邱言在侍从的引领下,乘车回府。
“族兄,殿上的事情我都听说了,此举太不明智,等于是下了军令状,万一不成,丢官去职是免不了的!”
车上,那少年侍从摇头叹息:“再说了,老农所说,哪有解决之法?万一被人查出来,甚至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他这话不是危言耸听,要知道,这梁国可没有什么律法条令,但凡有罪之人,都是依照古礼定罪,由国君量刑,国君高兴的时候,烧杀抢掠的恶徒,可能只被略作薄惩,国君不快之时,偷鸡摸狗的小贼,都可能就性命不保。
而邱言先前的话,让梁国主心生念想,想要名传几国,最后如果没能做到,落差之下,难保不被暴怒的国君判处极刑!
听了少年之话,邱言摇了摇头道:“即便去查那也无妨,那老翁确实说出了解决之法,只不过言语不够详实罢了,等到了我府上,自有分说。”
少年只是摇头,但心里也有好奇,想要知道邱言所说,到底是何等方法。
不过,等回了府,邱言却只是吩咐他去找些园丁、匠户,从外面移栽了些许草木,最后又请了农人,移了几丛义理稻来,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动作。
“你是说,大司农只是移栽了些草木,并未做其他事情?”
晚间时候,听到眼线回报之后,梁国主面色不佳,有一种被愚弄了的感觉。
“大王,不妨在等等,说不定大司农还未开始动手。”张秦在旁看似好意的劝说,却让梁国主火上浇油。
“还不动手?那他准备什么时候动手?难道这些琐事,比孤王的命令还要重要?”
这股怒火,一直压抑到两天之后,终于彻底爆发了。
“大司农!大王宣你即刻觐见!”
听到宫里传出的命令,邱言点了点头,然后吩咐仆从将几个大岗搬上车,随后就直入宫中,而迎接他的,却是梁国主阴沉的面色。
这一次面见,大殿上就不再只有那张秦一人了,三公九卿聚在,还有不少其他官员陪同在旁。
等邱言步入殿中,这诸多大臣立刻低声议论起来。
同时,邱言察觉到了,梁国主身上的那一抹杀意,以及充斥在大殿之内的浓郁恶意!(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道果 p:///1/1797/ )
第三百二十章 阴阳捭阖,言转一国
这座大殿,本就充斥着一种意念,源自张秦,左右梁国主的思绪,而后邱言进言,又出现了第二种意念。
如今,群臣俱在,他们的意念亦呈现出来,大部分是毫无目的散乱之念,但却有一部分,在邱言出现后,与张秦之念相合,隐隐针对邱言,散发恶意。
不过,恶意的最大来源,却不是群臣,而是梁国之主!
“大司农,你说有法子平息国内混乱,孤王给了你两天时间,如今叛军几次冲击我军阵,死伤不少,可我听说你在这两天,根本没做什么准备,只是在家种些花花草草,这是何故?”
梁国主见到邱言,不等对方行礼完毕,就直接开口,似是问询,其实有责备之意。
邱言听了,眯起眼睛,目光在殿上重臣身上扫过,他从诸人身上,感受到道道权柄意境,各有司掌,所有人的意境结合在一起,隐隐在上方呈现出梁国虚影。
这种虚影,没有修过性道的人,很难看得见,不过,此刻在这殿上,除了邱言外,还有一个人的目光,在盯着这片虚影。
那个人正是位于群臣之中的张秦。
此人跪坐不动,气息和其他几名大臣相合,操控着殿内意识,邱言明白,这代表着几人是攻守同盟。
“这个张秦,从国外来,以言语影响梁主,暗合阴阳捭阖之道,不过,这人的气息和周围有格格不入之感,很有可能不是此世之人,若真如此,那他来梁国搅动风云,有着什么目的?是单纯的要惑乱天下,还是想从中得到什么?”
两日前,殿上奏对,张秦暗中主导,这样的情况,不可能不让邱言留意,所以回去之后,邱言便收集情报,思考此人来历。
“这么一个梁国,或者说,近似于春秋的世界,能让人从中得到什么?”
邱言的想法在心中转动,但梁国主的问询,却不能不应,在没有明文法的地方,国君、贵族的话就是法宪,他们的一个念头,一个想法,就能决定一人生死,更能影响一国施政。
这些,正是催生出纵横家的土壤——
以一人之力,用夸张的言语,或口若悬河,或借物喻事,或大话连篇,把自己的主张推向极端,在气势磅礴的语言攻势下,听者的逻辑和判断很容易被混淆,所谓当局者迷,正是如此。
普通人被他人的言语感染,一时冲动,造成的结果最多波及一家一地,但一国之君,在没有律法约束权柄的情况下,被人言语感染,影响范围却没有极限。
一言兴邦,一言丧国,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脉络。
便如眼下,梁国主心存杀意,只要一个不好,就算是九卿一样要被杀头,这杀意来的并不突然,但肯定有人在里面添火。
看了张秦一眼,邱言上前拱手,随后道:“大王明鉴,臣看似种花种菜,但实际上,解决国内骚乱的关键,就在其中。”
一句话说出来,让梁国主微微一愣,被邱言挑了一丝好奇心,顿时,满殿的恶意中出现了一丝缝隙。
不过,邱言却不敢掉以轻心,等待张秦以及他的同党出招,盘算应对之法。
但出乎意料的事,那张秦只是含笑不语,连同几名同党都没有出声。
梁国主被吊起了好奇心,又没人落井下石,虽然怒气不消,却还是耐着性子追问:“关键何在?你且说说。”
邱言便回道:“还请大王应允,令人将臣带的东西搬过来,才好将事情说清楚。”
梁国主听闻之后,露出不耐烦的模样,但心中好奇却越发旺盛。
邱言抓住时机说道:“大王都已经给了臣两日时间,又何惜这片刻?”
果然,接下来的事很顺利,在经过侍卫的严格检查后,几个大缸被搬到殿上,那缸一落在地上,就落下不少泥土灰尘。
“大司农,你这是要做什么?”梁国主皱起眉来,本能的对泥土生出厌恶,觉得脏了自己的大殿。
“大王,臣这两天栽种花木,成果就在此处。”不等梁国主反应过来,邱言将蒙在缸口的布帛掀开,顿时,殿上议论声再起,不少大臣都起身往里面看去,然后面露诧异之色。
几个缸都不小,每一个都要一个壮汉才能搬动,掀开之后,从梁国主的角度看过去,能将里面的情形看个大概——
这大缸里面的景象大同小异,都是下半部分填满了泥土,上半部分则种着树苗、稻子。
不过,几个缸中的树苗却有细微不同,有些茂盛,有些已经枯死,至于水稻倒是根根直立,颗粒饱满,生机盎然,就算是不通农事的大臣,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生机。
这一看,有些大臣生出疑惑,他们自然知晓国内的稻谷之灾,更知道整个梁国上下,几乎没有完好的水稻田了,因为不明白,邱言这是从哪里移栽过来的水稻,竟是生机勃勃。
看着几个大缸,梁国主越发疑惑,不由问道:“大司农,何故将这些东西带到殿上?”
邱言指着几个大缸:“大王,如今国中义理稻倒伏严重,所以臣便托人移栽一些,想要找出解决之法。”
“孤王也知道倒伏之事,”梁国主点点头,有些不以为意,“那群反贼就是以此为借口造反的……”
说到这里,他露出愤恨之色:“伏又不是绝收!收获之后,不是一样能吃?他们这是早就有了反心,不过以此为借口罢了,大司农你这是舍本逐末了!”
说到这里,他心头火气越来越大:“稻政是好事!孤王施行,为得还不是仓禀?一时的困境算得了什么?小民眼界有限,看不出深意,因而闹将起来,怎么连你这个国之重臣,执掌仓禀的大司农也辨不出好坏?着实让孤王失望,越是混乱的时候,越要下定决心,平息眼前事,抵定万世根!”
梁国主说话的时候,显露出一丝雄风,有种雄主气概,只是他的话,却让很多大臣暗自摇头。
倒伏虽不是绝收,可农人收获粮食,除了自用,一部分要上缴赋税,还有通过贩卖和以物易物,获取生活所需,如今收获减半,但朝廷未减赋税,让不少人家意识到危机,这才铤而走险。
不过,却没有人出来解释,盖因先前有些大臣以农本为名劝谏,却都被一心想做雄主的梁国主下了狱,那前任大司农就是其中之一。
再说了,这“农本”是法家的主张,尽管道理不假,却被不少崇礼、讲究“分尊卑,别贵贱”的国君排斥。
“看来,这位新任大司农也想劝谏啊,可惜只能白费功夫,还有可能性命不保。”不少大臣暗自感叹,“那张秦巧舌如簧,早就让国主昏了头,哪里还听得下谏言。”
梁国主被张秦蛊惑,认为镇压下国内叛乱,然后推行稻政,最后五谷丰登,就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厚一笔。
这些事情,邱言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多少都了解了一些。
“这梁主倒和前世的晋惠帝异曲同工,大晋饥荒,百姓易子而食,惠帝闻之,只问了一句‘何不食肉糜’,没接触过民间,没有劳作过,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又怎会做出正确判断?”
既然没有米吃,为何不去喝肉粥。
这一句看似荒诞,但并非不可思议,就像邱言前世,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对各行业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闹出的笑话也就越多,说白了就是外行领导内行。
在惠帝来说,他是凭借生活经验,正正经经的提出对策,在没有网络、报纸的时代,人们能够了解的只有自己周围,对皇帝来说,深宫后院就是整个世界。
“粮食减产,除了减少庶民收入外,流通减少,也引起了经济问题,足以葬送一国,但这些东西,不能说给梁主听,说了他也听不懂,反而可能被误会是讥笑他的学识浅薄,惹来杀身之祸,想要劝谏此人,要用另外的方法。”
这样想着,邱言感到萦绕周身的阴冷之气波动起来,有要沸腾的趋势。
“这些阴冷之气里,充满了遗憾和后悔之念,针对的正是稻政,我魂入此身,缘由也在于此,将之解开,然后展现义理稻的义理,事成矣!”
另一边,那张秦安坐不动,他看着邱言,眼里闪过一丝冷芒。
“此人也是个降临之士,能在论道前魂入士林,该是有些见地的,他身绕残留之念,是供奉文章,在士林留下痕迹,被接引过来,这样的身份很容易破局,若连一个小国都翻转不了,就太让我失望了。不过,我已经没有时间耽误了,必须尽快得到农家的圣贤精神,此人如果说服不了梁主……”
张秦想法一动,充斥大殿的意识顿时也有了变化,暗潮涌动,似暴风前奏,隐隐酝酿。
便在这时,邱言开口道:“大王,要成就大事,确实不该计较一时得失,您决议推行义理稻,是果决,可保境安民,是仁政,一旦两全,日后史书上,也是桩美谈。”(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道果 p:///1/1797/ )
第三百二十一章 顺其天性,吾不如老农
“哦?”梁国主一愣,“果决?仁政?”
他一心镇压叛乱,求得就是果决勇猛的武功,然后寄希望于几年之后,稻政能结出硕果。
实际上,北方几国的事,梁国主早有所耳闻,但和庶民关注的不同,他在意的不是饥荒,而是有些栽种了义理稻的国家,在第一、第二年饥荒后,第三年、第四年就稍微平息了。
对想要有所作为的国君来说,一两年的乱局,并非不能接受。
不过,若能在避免混乱的前提下达成目标,自然更为理想。
仿佛是看穿了的梁国主的想法,邱言继续道:“臣听闻宋、陈两国移栽义理稻,当年丰收,人皆称两公之贤;卫、郑两国混乱三年,如今平息,仓禀大丰,人言卫侯、郑伯有远见;管、曹两国礼崩至今,世人谓之亡国之君。以大王之能,当可为卫侯、郑伯之评,但臣却有心令大王功比宋陈。”
这些事,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邱言借着神魂意念,收集来的信息。
“哦?你有何法?”听了这话,梁国主突然忐忑起来,害怕成了管、曹之主,却又不甘心让宋、陈专美于前,至于那卫、郑,虽也曾强盛,现在却都是弱国,梁主不想与之为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