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拐子日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山北青未了
胖姐斩钉截铁的说道:“虾酱,从现在起,你和小玉,都是我胖姐最亲最亲的亲人!我一定好好的对待你们爷俩。用实际行动,来赎我的罪。”
胖姐直接跪在虾酱面前,两手撸住虾酱的腿,把脸贴在虾酱腿上,表了她最大的决心。
小玉看见她妈妈哭哭啼啼,也受了感染,跟着哭了起来。
虾酱把胖姐娘俩拉起来,把她们拥进屋里。小玉很懂事的赶快给她妈妈搬个马扎,放在她妈妈的身后,拍着马扎叫她妈妈坐。多么懂事的孩子啊。除了召唤她妈妈坐下之外,小玉还给虾酱也搬个马扎,让他也坐下。
胖姐把小玉揽在怀里,给她梳着小辩,问虾酱:“这几年,你们爷俩是怎么过来的?吃了不少苦罢?”
虾酱笑笑。说道:“刚开始有点苦,慢慢的就习惯了。加上小玉是我的开心果,天天乐的蹦蹦跳跳。跑进跑出,给我作伴,没有觉着多么难过。”
胖姐说:“虾酱,都是我一时鬼迷心窍,我对不起你!那些钱叫我糟蹋没了,你心疼么?”
胖姐说到这里,眼睛开始流起泪来,她在自己心里,深深地自责,骂自己是个典型的王八蛋,是个骗人钱财的混蛋骗子。
经过痛苦的磨难,虾酱身上那种无赖习气,已经荡然无存。无情的岁月,把他的心灵,清洗的干干净净。他现在一不想发大财,当那所谓的富翁,二不想娶什么美女傍什么大人物,现在他心里想的,就是老老实实干他的车行,修他的电动车,实实在在的挣些小钱,能够吃饱穿暖就行。还有,就是把小玉送到附近的学校去读书。爷俩无忧无虑的过小日子。其它的东西,他不去想,更不去管。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地位,他能正确的掂量出自己有几斤几两重,与自己无关的那些人和事,他知道自己就是想管也管不了。所以,他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只是能保住自己现在的生活,就已经心满意足了。眼下,胖姐又回来,多了一张嘴吃饭,还有住的地方,都得解决呀,总不能叫胖姐娘俩都住在这小套间里罢。
虾酱给邢宝打了电话,告诉他胖姐回来了,大家都是老熟人,说晚上聚一聚,随便商量一下,下一步胖姐娘俩的安排问题。
邢宝跟胖姐打趣说:“胖美人,你不是孔雀东南飞么,怎么又回来了?是不是兔子遥山跑,还得回旧窝啊。是想虾酱了,还是想我了呀?”
胖姐轻打一下邢宝的脊梁,嗔道:“想你个头,当初都是你小子,把我给害的晕头转向,迷失了方向,才吃了大亏。”
“赖人,赖人。”邢宝把酒杯端起来,说道:“胖姐回来是喜事,干一杯。”
虾酱附和道:“对,对,干一杯。”
熟人相聚,气氛自然十分融洽。酒桌上很快热闹起来。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虾酱问邢宝:“你那里情况怎么样?买卖行情可好?”
邢宝大大咧咧的说道:“有我爹二瓶子撑着,在火车站上,没人敢对咱老邢怎么样。就连大瓶子那刺儿头,也得敬我三分。”
“你爹呢?”胖姐问道。
邢宝伸出两个手指头,比划着反问:“你说他老人家呀?跟我那洋婆子婶娘,去俄罗斯没回来呢。”
“你不是说你爹要给你找个外国娘们么?怎么老是不见动静?”虾酱问邢宝。
邢宝挠挠头皮,不满的说道:“谁知道哇。反正那洋婆子是指望不上。再说了,那洋姑娘蓝眼睛,黄头发,怪吓人的。”
“你爹都不怕,你怕什么?外国女人会伺候男人,你不信就去试试。”虾酱笑着这么说道。
邢宝看着胖姐,半开玩笑的说:“要说伺候人,还是你们家的胖姐是高手,电视上不是常说,高手在民间嘛。”
“哈哈哈!”邢宝忍不住大笑起来。
胖姐笑着说道:“邢宝,几年下来,你还是那副德性。嘴上损人不利己的家伙。说正经的,你那买卖已经扎下了根,我在你的地盘上摆个地摊,行不行?放心,我卖土特产,和你的烟酒糖茶不争买卖。”
虾酱两眼盯着邢宝,看他说什么。
邢宝道:“我的生意做得好。你摆个地摊无所谓。就算和我的买卖有些冲突,也不要紧。都是老朋友了,我还巴不得找个美女作伴哩。以后天天有美女陪伴左右,心里多么舒服!”
虾酱听邢宝松了口,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举起手里的酒杯,一连敬了邢宝三杯酒。
胖姐也不落后,和邢宝喝了个一心一意,满满一杯。两人说好了明天胖姐就去邢宝的货亭跟前摆地摊。专门卖土特产。
二瓶子出面作保,给胖姐母女俩在虾酱的修车行旁边,租了一个小房子,五十多平米的一个小户型。本不是一家人的一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什么叫因祸得福?虾酱这就是因祸得福,有了美丽的老婆,有了可爱的女儿。邢宝这就是因祸得福,有了自己的新爹,有了自己的事业,眼看就要有了外国媳妇,这样的好事儿,哪里去找?不是因祸得福是什么?人一辈子吃哪碗饭,是老天爷给你住定了的,就像一条海鱼,你再能挣扎,还能跳的出海洋么?过去老人们常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也许是真的罢。(未完待续)
( 东拐子日记 p:///1/1196/ )
第四百七十八章
一天早晨,李二刚往村里走,迎头碰上老炮台,截住李二,二话不说,开口就骂:“李二,你怎么还不死?你该死了呀。”
老炮台的老婆余秀娥,接着骂下去:“吃昧心食,坑乡亲们的钱自肥,不要脸,断子绝孙的东西,老了不得好死。”
李二对老炮台两口子的兜头乱骂,不知所措。皱着眉头问道:“老炮台,余秀娥,你们两个老混蛋,大清早的,发的什么疯?得了疯牛病怎么的?把老子平白无故一场好骂。”
老炮台吼道:“李二,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就是该死!”
“我到底怎么了,你两口子非叫我死?咒我死也行,总得有个理由啊。是不?”
余秀娥说道:“既然你想死个明白,那老娘就告诉你!你说,是集上的菜便宜,还是你李二控制的菜市场便宜?”
李二回答:“当然是集上的菜便宜啊,没有管理成本嘛。”
老炮台一拍大腿,朗声说道:“着啊,乡亲们是吃你的菜不便宜,多花了钱,你自己得了利,叫乡亲们吃了贵菜,这话你怎么说?”
“我有管理成本啊。还有就是向村里交承包费啊。”李二耐心的给老炮台两口子解释。
老炮台把脖儿梗一抻,叫道:“不对!反正你小子不搞什么菜市场,乡亲们就不会吃贵菜。”
“还是恢复农村大集的好。自由买卖,童叟无欺。”几个老年人一起吆喝。
洪顺两口子曾经跟着李二干过活,见众人一起围攻李二,就过来把他拉到背静处。压低了声音,悄悄的说道:“李二,你自己去看看,人家北庄没有菜市场,还是从前的大集。人家那地蛋才一块钱一斤。你的菜市场里,地蛋一斤是两块钱。难怪乡亲们有意见。”(地蛋——土豆的俗称。作者注)
李二疑惑道:“不可能吧?我的管理很严,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
老炮台哼了几声,不再理会李二那错愕的表情。扬长而去。
围攻李二的几个老年人,纷纷朝李二吐痰吐唾沫,骂骂咧咧的渐渐散去。他们的人已经走出去挺远。但那骂声,依旧可以隐隐约约听的见。
李二好不懊恼,垂头丧气。也不去村里上他娘的班了。低着头,活像犯了什么事一样,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家走。他这半辈子。还是头一回遭乡亲们唾骂。过去,他是村里的能人,时时处处被乡亲们颂扬,哪里他都是以乡亲们的利益为重。从不和乡亲们争利益。有时候,宁肯自己吃些亏,也要给乡亲们办点事。
在拐子饭店门口,李二碰上了庞大,还不等庞大开口。李二就抢着说道:“你不用说了,我该死还不行么?”
庞大对李二的话,感到莫名其妙。想问个究竟,看李二脸色不对,怕挨骂,就闭上嘴巴,闪身进了厨房。不再出来。
孙寡妇问道:“庞大,你刚才进来之前。和谁在说话?”
庞大看看门口外头没人,这才压低了嗓门。悄悄的说道:“刚才我看见李二那王八羔子,打饭店门口经过。就想问问他是不是进来吃饭。不想李二情绪激动的跟吃了枪药一般,兜头就承认自己是该死,也不知道究竟为了什么原因。”
孙寡妇撇着嘴,小声说道:“还不是为了菜价。”
“什么菜价?”庞大不知道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揣着糊涂装明白。
孙寡妇白一眼庞大,看他不像是故意耍自己,估计他是真的不知道实情。一个大老爷们,又长期不去菜市场,哪里知道什么菜价?就给他明说了:“李二自从办了菜市场,还有精菜商店。村里的菜价,就直溜溜的往上长。过去还不明显,尤其是今年,很明显的看出来,拐子村菜市场上的菜,价钱比周围村子大集上的菜价,整整高了一倍。你说,乡亲们能不骂李二么?”
苟有道过来插话道:“现在什么东西都贵,物价涨的不像话了。一斤瓜子就六块钱。你说,村里一个老年人,一年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你出去听听,吃皇粮的人工资一个劲的长,农民的收入看不见长啊。粮食就算两块钱一斤,一个人平均就那一亩地,撑破天,打两千斤粮食,不就四千块钱么?除了种子化肥,除了人工,还要除了浇地的电费,耕地播种的费用,还能剩几个钱?”
庞大说:“过去在咱拐子饭店,开一桌席,按十个人算,三百块钱的菜金,就满不错了,现在菜价涨的离谱,叫李二个王八羔子闹的,六百块钱的席,还有人吆喝着吃不饱哩。”
孙寡妇道:“没有李二的菜市场,菜就不会这么贵,村里老少爷们的生活,就会过的好一些。菜市场就是菜贵的推手,李二就是乡亲们生活下降的祸根,就那罪魁祸首!一句话,打倒李二!拆了菜市场!”
小桃红躲在厨房门外,把屋里几个人的窃窃私语,听得真真切切。她觉着大伙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想进去替李二辩护,又怕大伙说她护短。临时就打消了进厨房的念头。转身轻手轻脚的离开,出了拐子饭店,直奔李二家里而来。想跟李二好生谈谈,要他少挣点,让一些利给乡亲们,免的叫乡亲们指着脊梁骨骂娘。
小桃红进了李二家,还没进屋,就听见李二在屋里训四眼:“你是怎么管理的市场?菜价那么高,叫乡亲们骂我,盼着我早死!你不会少挣点么?况且,我也不缺那几个钱花。”
四眼挨了骂,心里有些委屈,他解释道:“老板,就现在这样子,菜价这么高,你不赔钱也算烧了高香!”
“啊?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说出来,我听听。”
四眼说道:“市场上进的地蛋是八毛钱一斤。在北庄集上,人家蹲地摊的,薄利多销,一袋子一袋子的批发,每斤加两毛钱,一袋子一百斤,批出去,就是二十块钱到手。人家几乎没有其他费用啊。咱不能跟人家比呀。咱这菜市场,有几个管理人员,还有打扫卫生的,还要向村里交承包费。算起来,经营户的成本,就已经到了一块五,他不卖两块钱一斤,他挣不着钱啊。现在劳务市场上,一个小工,干一天就是一百八。这样算下来,要卖多少地蛋才能赶上一个小工?还有,菜市场的菜贵,买的人就少。大家都去附近的大集上去买菜吃。偶尔家里缺了菜,或者赶巧了,家里来了客人,知己亲戚,又舍不得下饭店,就想在家里自己做菜招待。附近没有集,才从咱的菜市场上买菜吃。为了省钱,来买菜的人一般买的菜都很少。不是非吃不行,大家都等着去集上批发。你的菜市场,实际上成了给大集补缺的角色。你说怎么办?”
李二听了四眼的话,一时也是一头雾水,市场怎么变化的这么快啊?这倒是一个新问题!当初办菜市场的初衷,就是为了帮乡亲们解决买菜难的问题,那时候,不逢大集,乡亲们吃不上新鲜蔬菜,这才办了菜市场服务于民。没想到,现今出了这么个新情况,叫李二一时难以解决。
动了钱的问题,就是个大难题啊!
小桃红能帮李二解决这个难题么?(未完待续)
( 东拐子日记 p:///1/1196/ )
第四百七十九章
小桃红说道:“当家的,现在外头民怨沸腾,全村的人,没有一个不骂你黑心的。就连你过去帮助过的人,由于牵扯到个人切身利益,不好意思在广庭大众公开骂你,也是在背地里偷着骂你。我怀疑是有人故意在背后煽风点火,拿你的菜市场说事,企图混遥视听,好从后头捞取好处。”
李二沉思半晌,寻思道:“我没有得罪什么人啊。在村里干个调解委员,光给乡亲们服务了,没有给人家使坏呀。”
四眼道:“老板,是不是有人想占你的位置,想当村里的调解委员啊。”
三胖子来了。他告诉李二一个惊人的消息:“有些人朝村委会去了,嚷嚷着要去找老于评理,说了,不能叫一人发了财,全村人跟着吃亏!你说,怎么办吧。”
李二望着气喘吁吁的三胖子,叫她不要着急。李二吩咐四眼:“你去菜市场盯着,发现苗头不对,就赶紧打派出所电话,叫派出所来人维持秩序。”
李二刚要去村委看看情况,不想老于就来了电话,老于在电话里说:“贤侄啊。你赶快来村委一趟,看看问题怎么解决才好。”
李二来到村委,来闹事的人群,基本叫老于劝回去了绝大部分。还有极个别的人不想走,想看看到底村里是个什么态度。
李二和老于分析了一下,一致认为,眼前的首要任务是和谐社会,维持大局稳定是关键。为了叫村民们吃上廉价蔬菜,老于劝李二暂时不要收管理费,让经营户们把菜价降下来。等事态平息下去,村里再商量承包费的多少。
“村里和你个人都退一步,少挣点,凑合着往前走罢。”老于这样说。
五凤提议道:“还是恢复大集的好。公平竞争,大家都坐在一起卖东西。取消了管理人员的工资,取消了村里收取的承包费,这样,卖菜的人没有了负担,肯定能把菜价降下来。我看村里是不是给李二哥适当的补助,叫他把菜市场的大棚撤了。给村民们一个蓝天白云的卖菜场所。”
李二怕老于为难,就主动提出来:“我把大棚拆了,到我的水厂旁边安装起来,作为一个盛瓶装水的仓库,我个人也不损失什么。用不着村里补助我。”
老于感叹道:“贤侄,你的思想这么好,下一步,村里来了发展党员的指标,我给你留着,优先发展你成为党员。”
五凤说道:“像李二哥这样识大体,顾大局的人,着实不多。我同意推荐他。他给我们村干部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村委会的其他成员,都应该向他学习才行。”
李二哈哈的笑着,跟老于说道:“这么点小事。值得夸我么?等我做了大好事的时候,你们再表扬我不迟。村民们若再来问,你就告诉他们,明天我就把我的菜市场大棚搬走,叫大伙吃上廉价菜。”
李二说到做到,从劳务市场上找了几个人。在四眼的带领下,把菜市场上头的简易大棚全部拆掉。运到砂石山的水厂旁边,重新组建起来。当天就把里头盛上了瓶装水。四眼也不去菜市场管理了,到水厂当了一名仓库保管员,负责新建大棚仓库的管理工作,比起先前的工作来,轻松的多了,但工资,李二一分也没有给四眼降,把个三胖子喜的眉开眼笑。
菜市场恢复成了原来的大集,果然菜价降了下来,跟北庄的大集上菜价基本持平,村民们欢呼雀跃,庆祝胜利。
世界上的事,有一利就有一弊,正如有矛就有盾一样。利和害是一对孪生兄弟,跑不了我,也走不了你。李二撤了大棚,经营户们天天经受着炎炎烈日的烘烤,要不就是刮风下雨的严峻考验,还有,没有了管理人员,卫生没人打扫,苍蝇乱飞,烂菜叶子叫太阳一晒,雨水一泡,加上人的脚一踩,跟泥一样,臭烘哄熏的人难受,直想吐。一些年轻女子,只好以手掩鼻,强忍着难受,不管贵贱,匆匆买上门口旁边的任何一种菜,急忙逃走。往后,年轻人宁肯去买李二精菜商店里的精菜,也不来买大集上的贱菜了。她们甚至说道:“卫生那么差,那里的菜,是不是叫环境污染了呀,能吃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