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截教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真哪哒香膏

    “哼!”陈九公冷哼一声,眼前景象消失得无影无踪。陈九公抬眼向四方眺望,茫茫东海无一角落不落入他眼中。

    三仙岛、方丈岛、蓬莱岛、瀛洲岛,在四大仙岛上,有些截教弟子聚在一起坐而论道、**,或是说些洪荒趣事、三界秘闻;有些在洞府闭关修炼、静颂《黄庭》,有的锤炼肉身、苦熬力气;还有不少,或群聚、或独自的钻研阵法,参演截教阵道……

    这些截教弟子的一举一动都落在陈九公眼中,他们这些人有不少都是截教七代、八代弟子,很多陈九公都不认得,更别说知道名字了。当然,这是陈九公没有去费心推算。不用认识,也不用知道名字,但看那与自己同源的上清仙气,陈九公就知道这些人,就是他奋斗的原因。这些人是他道心所系,无论何时都不会放弃。截教是他的根,这些人则是截教的根本,有他们在,截教就在。截教在,他陈九公就在。

    不知怎的,在这一瞬间,陈九公仿佛看到赵公明、长耳定光仙、龟灵圣母、乌云仙、火灵圣母……这些人都没有死,他们就在金鳌岛,他们就在自己身边。这里是截教,他们是截教弟子,只要截教在,他们就在。

    “哈哈哈……”陈九公开怀大笑,仰天高呼:“吾道不孤!吾道不孤……”

    喊了几句,陈九公止住声音,望着南面。不一会儿,金霞童子走到陈九公面前,恭敬地说道:“老爷!祖巫项羽求见!”

    “带他来此!”

    上次量劫,天道明示:巫族当有十二祖巫重现洪荒。因为这句天机,诸圣都以为巫族是这次量劫的主角。可是到了最后,谁也不知道这次量劫的主角到底是谁。好像除了阐教之外,其余五教互相战了几场,量劫就结束了。虽然死了不少人。但给人的感觉是他们死的稀里糊涂。到最后,甚至无法给这次量劫定名。

    开天辟地起,第一次量劫被称作是巫妖之劫。顾名思义。应劫的是巫妖二族,二族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最后的结果大家都晓得。第二次量劫是封神之劫,阐教和截教的所有战斗可以被统称为封神之战。封神二字是取自封神榜,这也是此次劫起的原因。

    而第三次量劫呢?巫之劫?陈九公未成圣后,众圣的确是这么认为的。可从大劫开始到最后。整个巫族一共也没杀多少人,除了十二祖巫相继现世吸引了不少眼球之外。整个巫族在这劫中就好像是个高级龙套,名气大,但戏份少。后来陈九公复立截教,立教之后杀至灵鹫山诛杀佛门七大古佛之首的燃灯上古佛。震动三界。各方势力以为这次主角会是陈九公,是截教。可到量劫完结之后,才发现截教虽复立,但也没有大杀四方,重新复兴。好像在这次劫中,没有哪一方势力占到便宜。

    对于这样的一次量劫,各方势力选择性的将其遗忘了,甚至没有费心为它定名,只有些好事者提起这次量劫就以人间之劫代称。意思是这次量劫发生在人间。五教与巫族的战场也都在人间。

    可对于巫族而言,这次量劫带给他们的是勃勃生机。十二祖巫相继出世,仗着十二都天神煞阵。在圣人不出的时候,巫族不惧任何人。因为在劫中向截教靠拢,陈九公允许他们重回北俱芦洲,将原本祖巫殿那片土地赐予他们。

    巫族殿对于巫族而言,就好像耶路撒冷之于以色列一般。不说陈九公以前对巫族的伤害有多大,但凭这一点。巫族就很感激陈九公。心里被回家的喜悦充满,巫族甚至忘了。当年就是这个人使他们背井离乡,远遁出走。

    巫族被陈九公欺压的时候,项羽还没有出世。在他单纯的心里,对陈九公只有感激之情。虽然从人间来到地仙界,与祖巫们相处的非常融洽。和白起、相柳、刑天都亲如兄弟,可每当这些祖巫讲述陈九公血虐他们时,项羽都会远远的躲开。他不想和这些兄弟闹翻,也不想听他们讲述陈九公的恶行。虽然陈九公不承认他是自己的弟子,但项羽在陈九公面前始终执弟子之礼。

    金霞童子带着项羽来到罗浮宫前,项羽恭恭敬敬地向陈九公行礼,“项羽拜见教主!”

    陈九公挥挥手,示意项羽免礼,“今日来此,所谓何事?”

    “回教主,今日项羽来此,是有一事想要禀明教主。”

    “何事?”

    “光明国中发现佛门僧侣传教,有许多人背离截教,叛入佛门。”项羽小心翼翼地说道。他知道北俱芦洲是陈九公的地盘,不容外人染指。自他清理北俱芦洲至今,立光明山于西、北二洲交界处,亲自阻挡佛门进入北俱芦洲。上次量劫时,有他教弟子入北俱芦洲传道,陈九公施辣手,灭数国,死难人数高达百万。时至今日,北俱芦洲上许多土地仍是血红色的。

    前几年一些地方生成了死敌,生出不少僵尸、恶鬼,被土地、山神报与天庭,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闻仲亲率雷部众神下界,将那些东西全部灭杀得干干净净。

    在项羽想象中,陈九公得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派人前往北俱芦洲大开杀戒。特别是那光明国,乃是陈九公亲手所立,陈九公绝不会任那国中百姓皈依佛门。

    可陈九公听说此事之后,微微一笑,对项羽道:“好了,此事我知道了。你既然来了,也别着急走,在各岛上转转,看看你那些朋友。”项羽曾在金鳌岛上住过很久,与截教许多弟子都有交情。他没事儿的时候会来东海访友,许多人也会到北俱芦洲去找项羽。今日他来此根本没有访友之心,想的是如果陈九公要派人去北俱芦洲清理门户,他这个地头蛇可以引巫族相助。不想陈九公根本没有这个心思,倒是让项羽诧异。

    见项羽十分不解地看着自己,陈九公笑道:“怎得?”

    “咳……教主,那些人就由着他们了?”

    陈九公摇了摇头,轻声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额……”项羽闻言一愣,这些年里陈九公每次讲道他都会来,对陈九公口中时不时冒出一些特别语句,他已经能够接受了。听陈九公这么说,项羽也就不再纠结了,准备按陈九公说的,去方丈岛上会会狮驼王。这个耿直的狮子很合项羽胃口,他俩关系超铁。

    想到此处,项羽向陈九公道:“教主,若是无事,项羽就退下了。”

    “慢着!”陈九公想起一事,开口拦住他,“你回去后,时刻留心。如果有北俱芦洲山神、土地之流去寻你,你就按他们指引的方位发兵!”

    “项羽谨遵教主法旨!”

    “去吧!”

    “是!”

    项羽离去后,陈九公回到罗浮洞中,在洞中坐定,暗自盘算佛门进入北俱芦洲对截教的影响。

    这几千年来,北俱芦洲完全在截教的掌控下,北俱芦洲为截教道统的传承地。如今被佛门势力渗入,陈九公却选择了无视。一来是将至的量劫是佛门大兴之机,此劫中的佛门气运鼎盛,恐怕不是一个截教能拦得住的。有的时候,该收手就要收手。二来么,就是不破不立。以前截教根基薄弱,人教占南瞻部洲,阐教占东胜神洲,佛门占西牛贺洲,如果在保全不住北俱芦洲,截教就真的完了。现在么,北俱芦洲已经不是那么太重要的。而且陈九公想让北俱芦洲化作锤炼之火,让截教上下经受烈火的锤炼。

    走到罗浮洞前,见金霞童子和水火童子分立洞口左右,陈九公吩咐水火童子道:“水火,你往天庭走上一趟,去见大天尊,告诉他佛门入北洲传教,我的意思是暂且由他们去吧,不过还要派人好好监视。”当年陈九公占据北俱芦洲,天庭可是出了不少力。虽然一直以来,玉帝、王母什么事都听陈九公的。但双方不是从属关系,是互为盟友。双方共同的利益受到外人侵害,怎么也应该告诉玉帝一声。

    “水火领法旨!”听陈九公让自己上天,水火童子十分高兴。去了天庭能见见自己那些同门,与他们叙叙旧。当下,水火童子向陈九公告假,送信之后在天上玩几天。

    对此陈九公没有反对,让他只管在天上玩。

    水火童子得了陈九公允许,欢天喜地的往天庭去了。

    看着水火童子离去的背影,陈九公对金霞童子道:“金霞,起风了,进洞吧!”(未完待续)

    ( 截教仙  p:///1/1881/  )




第五百六十二章.三僧叛佛门
    青、金、白三色光芒此消彼长,争斗不休。《+乡+村+小+说+网手*机*阅#读annas.r》云霄娘娘与观世音菩萨斗得难解难分,各种神通秘法层出不穷。

    二人秉承的都是圣人道统,观世音菩萨更是身兼三大圣人绝学,修炼了佛门金身、舍利之法,各种神通有玉清一脉,也有寂灭一支,有攻有防。

    再看云霄娘娘,所学的就是截教上清仙法,比起观世音菩萨或许少了些许变化,但胜在精纯。面对观世音菩萨的攻防,云霄见招拆招,丝毫不落下风。

    “娘,您看云霄师叔祖能否将那秃贼斩杀?”站在钻头号山半山腰处观战的红孩儿,见云霄和观世音菩萨杀得难解难分,不禁为云霄捏了一把汗,于是出言向身旁的铁扇公主问道。

    “我儿放心。”铁扇公主目不转睛地看着战团中争斗的二人,观看准圣之间的厮杀,对于她这个大罗金仙来说,是十分难得的机会。此时云霄娘娘和观世音菩萨在人间,虽然法力都被压制到天仙顶峰,但他们对于自己法力的运用,远非天仙可比。

    目光仍落在云霄和观世音菩萨身上,铁扇公主贝齿轻启,“云霄娘娘道行、法力不亚于那和尚,混元金斗更是威力绝伦的顶级先天灵宝,即使不能斩杀那和尚,也能全身而退。”

    “那就好!”红孩儿闻言,眼前一亮,嘴里嘟囔着:“可惜老师已证混元,不然这秃贼岂敢来找我麻烦。”

    听了红孩儿的话。铁扇公主暗暗摇头。早年间陈九公未成圣时,当得上是圣人之下第一人。洪荒亿万修士,无一人敢与之争锋。弑神枪下。不知多少大神通损命!青萍剑、紫电锤,不知送多少人往轮回转世!奔袭灵鹫山,打杀佛门七大上古佛之首的燃灯,佛门也只能忍气吞声,还得任由他在自己家里晃荡。

    可不成圣终为蝼蚁!若非陈九公及时得证混元,上次量劫中,截教早就被人杀得一个不留了。

    摸了摸红孩儿的脑袋。铁扇公主也不接他话茬,全心地关注两大准圣之战。她成就大罗果位已有些年头。也想斩出三尸化身。若能在云霄娘娘和观世音菩萨的战斗中领悟到什么,那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红孩儿知道这对自己娘亲是个机缘,也就不早出言打扰,不过和铁扇公主不同。他是单纯的看个热闹。

    就在云霄娘娘和观世音菩萨斗得正酣时,观战的几人,铁扇公主、红孩儿、金吒、木吒都感觉到在西方,有两股气息越来越强,很快就从天仙攀升至大罗顶峰。到了大罗顶峰也没有停止,还在不断地攀升。

    “准圣!”铁扇公主顾不得现场观摩了,纵身而起飘在高空,向西方望去。

    翻过钻头号山再往西,那就是西牛贺洲了。是佛妖的根据地。这两股气息在离钻头号山不远的地方节节攀升,在没有亲眼看见时,谁也不敢肯定这两股气息的主人对自己来说是敌还是友。

    故而。观战的双方不约而同的升至高空,向西方望去。虽然相隔千万里之遥,但以四人的神通,虽不说能眼观地仙界,但几万里之内在他们神通之下,绝对是一览无余。

    不过。接下来的异象,莫说是他们。就是普通人也能凭肉眼看到。

    两道金色光柱冲天而起,在金色光柱周围,金莲涌现,曼陀罗花漫天飞舞。梵音阵阵,似有无数佛子吟诵经文。

    “不好!”通过眼睛看的和耳朵听的,铁扇公主感觉到不妙。这异象和梵音,明显是佛门大能出世的异象,还是在钻头号山不远处,今日必然要有麻烦。红孩儿也看出来不妙,紧紧地攥着火尖枪的小手,手心有些微微冒汗。

    与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不同,金吒、木吒却是无比的激动,兄弟二人相视一眼,看着对方脸上溢于言表的喜悦之色,二人身体在此时竟然都在微微的颤抖。

    就在这时,金吒手上的遁龙桩凭空飞起,化作一道金光直往西方飞去。同样的还有木吒背后的吴钩剑,与遁龙桩不分先后,越过钻头号山飞往西牛贺洲。

    遁龙桩和吴钩剑的异动,更是让金吒、木吒欣喜若狂。

    遁龙桩、吴钩剑疾如闪电,飞入西牛贺洲,离那两道冲天而起的金色光柱越近,这两件先天灵宝竟微微颤动起来。

    轰!轰!

    两声巨响,两尊高大的金身在两道光柱中现出,一尊呈三头六臂,持六把智慧剑;一尊成四头八臂之势,手持剑、印、珠、笏、短戟、短枪、短叉、金斧。

    两尊金身于高空放出亿万金光,金光中似有无数佛子吟诵佛经,香气随金光铺开,笼罩方圆万里。

    金身缓缓降下,没入金色光柱后凭空消失。紧接着金色光柱散开,两个披着金光的身影缓缓现身,遁龙桩和吴钩剑分别落在他们两人手中。

    “老师!”

    “老师!”

    金吒、木吒从远方飞来,在半空中下拜,这被他们唤作老师的,正是文殊广法佛和普贤如意佛。

    看到自己徒弟,文殊、普贤也很高兴,上前将他们扶起,文殊菩萨拉着金吒,上下打量着说道:“这些年为师不在你身边,你能安心修炼,修成金仙。好!好!好!”

    听文殊连说三个好字,普贤哈哈大笑,“师兄,我们不在这些年,小子们都很不错啊!”

    文殊点了点头,看着钻头号山方向,“那与慈……观世音尊者争斗的是谁?”

    “回老师,是截教云霄!”金吒答道。

    “是他!”文殊广法佛眼中闪过一丝愤恨之色。与普贤如意佛相视一眼,见普贤点头,文殊对金吒、木吒道:“你们且在此等候!”说完。不等金吒、木吒答话,便与普贤如意佛一起,向钻头号山飞去。

    铁扇公主和红孩儿看见两道金光从自己头顶飞过,那两道金光中似乎有人,可他们道行不够,根本看不分明。

    就见那两道金光中飞出两点金光,两点金光小如米粒。迎风便长,瞬间化作两尊高大金身。各自挥舞着手中法器,加入战团相助观世音菩萨攻击云霄。

    云霄娘娘道行高深,在金身未至时就对刚才在西牛贺洲上发生的事有所了解。两尊金身向她杀来,又有文殊、普贤在一旁虎视眈眈。云霄却毫不畏惧,手中宝剑连斩,顶住观世音菩萨。心神一动,催动混元金斗。

    混元金斗在云霄的催动下飞起,在空中一转,两尊金身不由自主的停顿下来,没有杀到云霄身前,却有向混元金斗飞去的迹象。

    知道混元金斗的大亏,文殊广法佛双手结印。结出文殊师利印,向混元金斗轰去。

    文殊师利印印在混元金斗上,混元金斗微微一颤。其上金光大作,瞬间将文殊师利印撕得粉碎。

    “文殊、普贤!”云霄一剑逼退观世音菩萨,招回混元金斗托在掌上,望着文殊广法佛和普贤如意佛,“身遭大难,受轮回之厄。却还敢与我截教为敌,你们当真不怕身形俱灭么?”

    文殊、普贤曾被陈九公以混元金斗拿住。在九曲黄河阵中被削去顶上三花。也曾在光明山前与妖族联手攻打截教,被巫之祁斩杀肉身。如今通过轮回转世的方式归来,二人道行大有增进,借着佛门大兴的气运,参悟佛法以将佛门金身斩出,已成就准圣之身。

    听云霄之言,文殊、普贤并未动怒,文殊广法佛笑道:“封神大劫,天数不在你截教,尔等却妄自尊大,结果如何?今佛门大兴,我劝你回转东海,闭灾躲劫,免得重蹈覆辙。”

    “哼!即使我截教当年输了,你们几个有落得什么好下场?今佛门大兴不假,但你们最好回去闭灾躲劫,免得重蹈覆辙。若是再惹了灾祸,在叛离佛门,恐怕洪荒之大,也无容你们之处了!”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文殊广法佛、普贤如意佛,还有观世音菩萨,有相同的短处,就是他们曾叛出阐教,转投佛门。这是他们永远都洗不掉的污点,也是他们心中的禁忌。
1...355356357358359...5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