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宦海沉浮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舍人

    袁奇志柔声说:“六子,时间不早了,我们就先回家吃饭,休息休息,下午再去我公司好不好?”这也间接回答了老温,老温似乎察觉到什么知趣地闭上了嘴,专心开车,顺手打开下车内音响“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邓丽君婉约动人的歌声飘荡在不大的空间里。

    望着袁奇志洗去铅华重现清纯的面容,温柔的眼神里分明流露出些什么,杨陆顺心里再度空荡荡的,喃喃地说:“都依你的了。”

    深圳又称鹏城。“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1979年3月,由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升格为地级省辖市。1980年5月,**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将深圳定为“经济特区”。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

    深圳特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深圳特区的建设是从蛇口开始的,从荒山野岭的“蛇口”起步,其中之艰辛可想而知。在“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建立之初,建设者们喊出了一个“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但就是这个在现在深入人心的口号却在当时招来全国一片抗议之声。现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依然屹立在蛇口工业区,依然成为特区精神的标志之一。到了1984年,深圳特区已经初具规模,但海外媒体这时候却说中国经济特区就是建高楼大厦,同时国内对特区是否成功的疑问不断,对于中国是否需要办特区仍不能理解。1984年1月24日至2月17日,邓小平去南方,特地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特区。经过考察,他对特区的成就表示满意,并分别为三个特区题词,给深圳的题词是:“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此后,关于深圳发展道路的争论才逐渐淡化下来,深圳也打破了从前依靠外贸出口的产业格局,在继续发展以轻工、服装、手表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三来一补”工业外,开始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从此开始了崭新的发展。

    小轿车开得很快也很稳,在边防检查站也只是放慢车速,并没停车接受检查,进入市区后,杨陆顺望着一幢幢式样新奇的高楼大厦咋舌不已,如果把春江市比做佝偻老妇,深圳就是生机活泼的花季少女。袁奇志没有唧唧喳喳地介绍地名地物,只是眼也不眨地望着六子。小轿车飞快地进入了一个别墅区,停在一幢楼前,杨陆顺惊讶地说:“这、这是你的房子?”

    袁奇志象个孩子般开心地笑了起来,打开车门把他拉了出来,挽着他的手说:“我做梦都想拥有这么幢漂亮的别墅呢,可惜买不起。这是我原来的老板开发的,暂时还没卖出去,我就借着住咯,也顺便当样品房供客户参观,走,咱们家里去。告诉你,里面的家具电器全是从香港那边过来的。”

    杨陆顺有点不习惯她如此亲热的举动,他与沙沙恋爱到结婚,走在外面也没挽过手,有心抽出来,可被袁奇志抓得紧紧的,无奈也只有听之任之了,不过他

    很奇怪自己并不反感她如此亲密,似乎心里还兴奋得很。

    进了屋子,杨陆顺再次惊讶地合不拢嘴,是的,他原来只是从香港电视剧《上海滩》里才见过如此规模的房子,他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一切的一切都想梦境中一样,袁奇志拉着他走向宽大的皮沙发,老温在后面提着行李喊道:“张嫂,袁总回来了。”

    张嫂闻声从侧面的房间跑了出来,神情很恭敬但普通话很不标准地说:“袁总,您回来了。”

    袁奇志说:“张嫂,这是我朋友杨陆顺,会在家里住几天。六子,张嫂负责家里的一切,你有什么需要只管跟她说。”

    张嫂赶紧说:“欢迎您,杨先生,有什么事您只管叫我做。”

    杨陆顺忙也陪笑着说:“谢谢你,张嫂。”

    张嫂也微笑着说:“杨先生请别客气,我这就去给您泡茶。”

    等张嫂和老温都走了,杨陆顺才嘘了口气,皱着眉说:“袁总,你从哪里找来的人啊,客气得让我受不了。”

    袁奇志笑着说:“莫说你,我当初也是浑身不对劲,习惯就好了,这个张嫂是香港人哟。”也不理六子一脸怪异,自顾说:“这是我原来的公司的老板从香港雇的佣人,我们大陆闭关了这么多年,他实在找不到趁手的服务员,也是不得已才花大钱请的,他把这幢别墅借给了我,也把张嫂留在了这里,我呢又从咱春江农村请了三个年轻女子,交给张嫂培训,用习惯了佣人,万一张嫂要回香港,我也有人服侍。喝口水我带你去客房看看。”

    杨陆顺一时接受不了这么多新鲜玩意儿,小轿车、高级别墅、佣人,这些东西对他的冲击实在太大了,原来袁奇志结婚时就让他大开了一次眼界,可这次更是让他匪夷所思,他东张西望地到处打量着,任由袁奇志拉着他往楼上走。

    袁奇志笑咪咪地扭开镀金的门把手,杨陆顺眼前又是一亮,整个房间里铺着羊毛地毯,四周的墙壁贴着浅蓝带花纹的墙纸,顶灯绚丽华贵,一张宽大的双人铺对面摆放着老大的电视机,他看不出是多少寸,但肯定比他家18寸的彩电要大得多,墙角还有个双门的大冰箱,被暗红色金丝绒窗帘遮得严严实实的窗下是一对米黄色沙发,中间摆了张茶色圆茶几。

    袁奇志拉着他走进去,又打开一张门说:“六子,这里是卫生间,就象宾馆酒店一样,可以洗澡。”

    杨陆顺喃喃地说:“袁书记,这、这么豪华的别墅,谁买得起呀,这修建了不是浪费么?”说着一屁股座在沙发上。

    袁奇志也跟着坐下,说:“当然有人买了,虽然现在主要是香港到深圳投资的大老板们买下的,同样大小的别墅,在香港更是天价。可依我看呀,象深圳这么发展下去,估计还过得三两年,就有先富裕的人可以入住这别墅区了。这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杨陆顺苦笑着说:“袁书记,我不知道这别墅究竟要多少钱,可我知道,我们农村人不吃不喝干上几辈子,只怕也永远买不起别墅。好多农民家庭连温饱还没解决。难怪不少报纸抨击深圳特区其实就是搞资本主义那一套,我看不是空穴来风,什么佣人、先生,完全就是资本主义的糟粕!”

    袁奇志好象就知道他会这样说,笑着道:“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所以党中央才搞改革开放,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国落后外国发达国家已经很远很远了,要国家强盛、人民富庶,只能走改革开放这条路!我到深圳两年多,去了香港、澳门、新加坡,那里的人民才真正过着幸福的生活,相比我们内地农民生活得很苦很苦。六子,到深圳来吧,这里需要有知识的人才,邓主席不是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领人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么?这里才是你大展鸿图的好地方!”

    杨陆顺摸着柔软得如同绸缎般细腻的皮沙发,坚定地说:“袁书记,那我更要扎根农村,努力带领农民发家致富,虽然过不上你这样的高档生活,至少也能天天有肉吃、生病有钱医的生活吧。”

    袁奇志不愿意跟他说如此沉重的话题,笑道:“六子,我们不说别的,就拿魏家强来说,他文化水平很低,但仅仅是做些跑腿打杂的工作,收入就远远高出你很多,他把部分工资寄回家里,就是一大笔金钱,就可以马上解决家庭困难,同样是工作,同样是劳动,为什么就不能接受报酬高的呢?建设深圳特区也就是为国家奉献,也就是响应国家的政策,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胡耀邦不是说过凡是辛勤劳动,为国家为人民做了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光彩的这句话么。既支持了国家建设又为自己赚了金钱,何乐而不为呢?”杨陆顺却只是摇头。

    她见六子不为所动,也就不再劝说,轻盈地站起来说:“六子,你先休息,去洗个脸,看看电视,吃饭的时候我来叫你。冰箱里有饮料什么的,你自己随便,别太客气。我也去洗洗。”说完展颜一笑飘然而去。

    杨陆顺目送着她出去,竟然好一会才收回眼,联想起下车时她亲昵的举动,也有点心猿意马,可马上想到怀孕在身的沙沙,不过他也闹不清楚为什么会很快答应袁奇志到深圳来,他给自己的理由是看看深圳特区,而给家里卫书记电话请假又编织了去海南看杨小标的谎言,实际上到底为什么来,他又不敢往深里想,也许在心灵深处,他是渴望与曾经暗恋多年的人在一起吧。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 宦海沉浮  p:///1/1988/  )




第七十二章(全)
    第七十二章(全)杨陆顺望着餐桌上丰盛的菜肴,也不禁腹如雷鸣垂涎欲滴,袁奇志笑盈盈地举杯道:“六子,欢迎你到深圳做客,我们干一杯。《+乡+村+小+说+网 手*机*阅#读 annas.r》”

    杨陆顺举杯轻碰了下,却四下打量着,不解地问:“怎么只有我们俩吃饭,张嫂、老温他们呢?”

    袁奇志抿了口红酒说:“张嫂他们在厨房里吃饭。”见六子一脸疑惑忙解释着:“张嫂是从香港过来的,按她那里的规矩是不能与主人一起进餐。虽然我也曾竭力想废除这规矩,可张嫂是个认死理的人,我也劝不过她。”说罢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笑。

    杨陆顺忿忿不平地说:“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劳动人民竟然没有地位。还分什么主人奴仆,迟早要推翻的。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引要进外国先进的技术知识,而不是这些糟粕!”说完目光炯炯地望着袁奇志。

    袁奇志见他连自己也责怪上了,忙说:“我跟你早说了,那张嫂是我原来老板从香港请过来的,我只是暂时借住在此。俗话说客随主便,我也没办法的。来,六子,尝尝张嫂的手艺,很不错的。”说着赶紧给他夹菜。

    杨陆顺也醒悟不能怪袁奇志,不免有点尴尬,借吃菜掩饰着,说:“好吃,张嫂的手艺真不错呢!”

    袁奇志随意吃了几口菜,不经意地问:“六子,你爱人做菜的手艺怎么样?是不是比张嫂还厉害?”

    杨陆顺哑然失笑,摇着头说:“不是我贬低她,沙沙那三脚猫的功夫,差老远喽。不过她还知道努力学习,可惜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太差呀。”

    袁奇志见他一脸幸福神情,心里莫名其妙地有丝惆怅,按她的经验,男人们在她面前莫不竭力把糟糠之妻说得一文不值,甚至还牵强点附会来贬低黄脸婆以博取她一笑的,可六子似乎没有刻意讨好她的迹象,于是打趣地说:“难怪你还跟从前一样单瘦的,原来你爱人没把你喂饱呀。”这人又不是小猫小狗怎么说是喂呢,她自己也觉得好笑,便掩嘴轻笑起来。

    杨陆顺听出她话里的戏谑,用筷子点了点面前的大碟小碟说:“你是不知道,我们那乡下哪有如此丰富的物质供应呢?象我们职工干部有固定收入的,还可以每天吃上荤腥,农民们基本是两三天才吃点肉,不少贫苦的户子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农民可怜得很呢。你现在提前富裕过上了好日子,我真羡慕你呢。”

    袁奇志说:“那我现在就邀请你到我公司来,我们响应邓主席的号召,共同致富,好不好?”她热切地望着六子,可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脸上的热情顿时消逝得无影无踪,只得低下头喝酒掩饰。

    杨陆顺凝视着高脚杯里绚丽的猩红,缓缓地说:“国家培养这么多年,正是到了我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群众的时候。我是农民家庭出身,我知道贫穷是什么滋味。贫穷就象一个不会醒的梦魇就象一把残酷地钢锯,时时刻刻撕扯着我的心,让人没有了自信没有了脊梁,现在我跳出了‘农门’,过上了让农民们羡慕不已的幸福生活,我不忍心家乡的父老乡亲继续过贫穷的生活,我要带领他们走出贫苦,发家致富!”说完,宣誓般扬头把一杯酒倒进了嘴里。

    没想到一句话惹来他这么感慨,袁奇志抬眼注视着他,从他眼里看到的是真诚和执着,不由也为之感动,说:“六子,在我们那届的同学中,只有你还坚定着毕业时我们的宣言,我希望你能早日实现你的愿望。现在农村的剩余劳力多,已经有不少地方的农民来深圳等特区支援基本建设。我呢准备与人合股成立建筑公司,需要一批有建筑基础的人员,就是农村里的泥水匠,他们在深圳赚的钱足够养活一家老小的了。”

    杨陆顺一听来了精神,说:“这是个好主意,现在农民的田土一天比一天少,农产品也卖不起价钱,农民收入上不去,又何谈致富呢?老同学,你还得多帮帮我,提供点信息啊。”

    袁奇志笑着说:“其实我们春江就有很大的优势,农产品虽然没什么经济效益,可农副产品用途就大了,什么苎麻、黄红麻很有市场,纺织品我没怎么接触,可我听得多,深圳要继续发展轻工、服装等产业,这些基本原料不还得出自农村啊?既然你六子叫我提供信息,那我肯定会留心了。别光说话,吃菜呀。”

    吃完饭略事休息,老温笑嘻嘻地来了,说:“袁总,我搞到去沙头角中英街的边关证了。”

    从深圳市中心驱车东行大约20分钟穿过梧桐山隧道就到了闻名全国的沙头角。沙头角背靠梧桐山,怀拥大鹏湾,地理位置特殊,人文历史悠久,近代遗留至今的著名历史景观中英街就位于沙头角镇内,它与香港新界陆域紧密相连。中英街是十九世纪末英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中国领土中的产物,在街心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刻有“中英地界”、“光绪二十四年”、“1898”字样的石质界碑。界碑一侧书写中文,一侧书写英文,它就是1899年3月18日沙头角勘界的产物,是中英街的标志性建筑,让人心情沉重。“一街两制”是指“中英街”一条小街、两种社会制度。界碑一边是英**警,一边是中国士兵,他们负责维持界碑一方的秩序,更必须严格站在属于各自界限一侧来值勤,谁也不能越过雷池一步。中英街的真正兴旺是从1979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以后开始的。那时由于国内商品经济还不发达,而紧挨香港的中英街却以免税街和价格优势成了国内闻名的购物天堂。每天前往中英街购物的人流不断,这条只有200多米长,三四米宽的小街被人流挤得水泄不通,少时四五万人,多时**万人。人们肩扛手拎,香皂、袜子、洗衣粉;布料、手袋、化妆品,虽然挤得满身汗水,也会满载而归。后来,随着内地生活水平提高,来中英街购物的目标转为选购金银首饰,反应敏感的香港商人迅速将世界新潮金银手饰引进到中英街,漂亮的首饰和低于内地的黄金价格一下使中英街成了全国第一条黄金街。那时,深港在中英街开设的黄金店铺就有47家之多,销售的黄金量要按吨计算,数量十分惊人。人们也就喊出了到深圳不到沙头角中英街就算没真正到过深圳。

    杨陆顺也是兴奋莫名,只是当初不知道回来深圳,暗暗懊恼身上带的钱不够,沙沙是个爱漂亮的人,能给她带去时髦的衣服首饰,肯定是最让她高兴的了。好在魏家强在深圳,找他周转应该不成问题。

    袁奇志说:“六子,咱们是不是就动身去中英街呢?”她是不怎么喜欢去中英街的,因为中英街的内地游客实在太多了,而且中英街商店的物品她大多也看不怎么上。

    杨陆顺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老同学,我们是不是先去你公司见见魏家强呢?我这次出门不知道会来深圳,所以也没带多少钱。我想先找魏家强借点钱,到时候不至于看见了喜欢的东西买不起。”

    袁奇志笑了笑说:“这没什么,其实到中英街最好是拿港币购物划算,虽然人民币也流通,但兑换价格不怎么合理。上次我去香港换了点港币没花完,正好让你用上。”她这么说是安六子的心,到深圳两年多,不知道有多少熟人找她帮忙搞边防证,曾经春江市政府、团委的同事领导也多次找她当导游,她也多次进出香港,手里有港币才方便。说着上楼去房间取了六张五百元面额的港币,大体上三千元够买一大堆东西了。

    袁奇志下得楼来,杨陆顺拿着面额五百元的港币左看右看,说:“嘿,我这是第一次看见外国货币呢,好家伙,一张就是五百,听说还有一千元面额的吧。这比价是多少?”袁奇志说:“大概一百港币兑三十五元人民币,但在黑市可以换六十五元甚至更多。”

    杨陆顺吃惊地瞪大眼睛说:“这是怎么搞的?傻子才会拿六十五换一百!”袁奇志暗笑他是土包子,中国外汇管理得太严,没几个普通老百姓能通过正常渠道兑换外币,可现在出国热正在风头上,只有买黑市钱了,深圳就有很多人靠买卖外币发了大财的。她也不做多解释,说:“六子,呆会中英街人特多,我把钱都放你那里,你要千万小心扒手啊!到时候你把钱捏在手里,手插在裤兜,买了东西我和老温来拿。人民币就别带了啊。”

    杨陆顺接过那六张大钞,笑着说:“这是我一年的工资,才不敢让扒手扒走了。”

    三人驱车来到中英街,果然是人山人海,在深圳这边人群还算有纪律,人们虽然兴奋异常可畏惧边防战士,老老实实地排队验证,一但过了边境,人们呼朋唤友地往商店里冲。生怕去晚了买不到东西,可他们不知道,莫看香港那边的店铺门脸不大,可后面就紧接着仓库的,就怕你钱不够,从来也没货不足的。

    杨陆顺和袁奇志被人潮挤得贴在了一起,老温一不留神就被挤开了,看着袁奇志花容失色,杨陆顺义无返顾地担起了保护任务,一手捏着兜里的钞票,一手展开护着袁奇志,她也只得勾头缩背,一手环着六子的腰,好不容易才挤进了一家金铺。

    杨陆顺用手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好家伙,真的人多啊,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该让来受这活罪的。”

    袁奇志拉抻着皱巴巴的衣服,拂了拂凌乱的头发,笑嘻嘻凑在他耳边喊:“六子,象不象81年春江的元宵花灯节啊,也是人山人海的,我那天鞋子都挤掉了,打赤脚回的家!”
1...7677787980...1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