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中原五百

    四人同喧佛号,亦将各自功力连成一个整体,每位老僧都有两个甲子的修为,四人联合起来,足足有八个甲子的功力,一旦这些功力往一个人身上招呼过去,即便是邪帝向雨田也得避其锋芒。

    即便李志常自负明玉功冠绝当世,也不会任由四个老秃凝聚功力,于是率先出手。他一步后退,如蓄满气势的大弓,无常剑脱鞘而出,不留半分余力,大殿之中仿佛有无形气浪,滔滔不绝。如长江大河一般的剑气,轰然间便向四僧攻去。

    首当其冲的便是三论宗嘉祥大师,他在四僧中年纪最小,可是功力却最高,亦是四大圣僧之首。以李志常如今功力,换作其他非宗师级高手,只怕面对这长江大河一般的剑气,早就心生绝望,连手都不敢动。不过嘉祥大师不愧为佛门领袖,等到剑气将要及体时,才伸出枯瘦的右手,大拇指轻轻朝着前面一按,仿佛截断长河,令李志常的剑气突然一顿。

    李志常当然知道若只是嘉祥一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单凭一指头禅便止住他的剑气。时至今日他对自身武功有深深自信,嘉祥等人纵然境界高远、功力深厚,终归百岁开外,战力有所下降,还比不得数十年前追杀石之轩的时候。

    这一指实是四大圣僧功力贯通,形同一体,才让他一指头截住李志常的滔滔剑气。当然受限于身体的衰老,这一指不过是合两人之力,若是合四人之力,即便李志常有明玉功能够吸取功力,这一下也超过了自身承受的极限。这也是为何佛道两门都认为肉身不过是皮囊的缘故,因为到了最后,相比于无穷天道,肉身再强大也会显得渺小而不值一提。

    而且嘉祥的一指头禅确实十分玄妙,仿佛暗合冥冥中的道理,看着明明很慢,却能在间不容发时截住李志常的剑气,不给他抢攻的机会。

    李志常毫不气馁,若是四大圣僧如此好解决,便不值得他这一番约战。

    师妃暄悄立在门口,静静看着五人交手,心中无惊无喜,四大圣僧上百年交情,早就熟知彼此,因此才能浑然一体毫无破绽,她若是上去帮忙,反而碍手碍脚。

    而她在旁边观战亦能收获不浅,如若李志常战胜四僧,师妃暄也能从中对李志常了解更多。那日她被李志常几乎伤了根源,却也从生死之间获得更大感悟,同时也耗费了慈航静斋仅存的一件珍贵药物,才能复原,并借此更上一层,将剑心通明的境界感悟的愈发透彻,逐步逼近当年地尼的层次。

    本来如这般层次的交手应当是极快的,可是恰恰相反,他们出手都很慢。师妃暄同样明白,这样对四大圣僧是有利的,因为愈慢才能更好集聚功力,同时不露出任何不谐之处,避免被李志常抓住不谐,从而加以利用,将他们的联手之势解除。

    无论如何只要四大圣僧连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即便再多一个李志常,他们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李志常纵声长啸,声势直入苍穹,即便大殿正中的弥勒佛也颤动了一下,可见李志常再度提升功力,亦将全力以赴。

    师妃暄作为唯一一位有幸在最好的角度观看此战的人,可谓受益良多,同时也深刻明白李志常的武功已经合乎自然,即便突然强提功力,也没有丝毫勉强之感,更让四大圣僧不能乘隙而击。(未完待续)

    (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p:///1/1612/  )




第六十八章一日三入灭
    同一时间智慧大师高喧一句佛号道:“这是贫僧的心佛掌,李道友小心了。”

    李志常淡淡笑道:“同道者为友,智慧大师我们之间道不同不相为谋,还是叫我施主罢。”说罢李志常毫不留情,一挥衣袖,袖里乾坤的劲风,带着强绝无比劲力,豁然间便攻向智慧大师迎面而来的心佛掌掌力。

    禅宗四祖道信轻笑道:“智慧老秃人家可不领你情。”道信双手仿佛蝴蝶穿花,繁复无比,却又隐含天地至理,一步迈出,轻飘飘袭向李志常,只是神色怡然,不像是在做生死决斗,而是在出门赏花。

    当道信的达摩妙手悠然而至的时候,心佛掌已经突破李志常的袖劲将要印在李志常的胸口。李志常踏着奇奥的步伐,在方寸间不知道身子变幻了多少次,避开心佛掌力,左掌出招,封死了道信达摩妙手所有的后招变化,不经意间斜斜一剑刺向嘉祥大师。

    四人为了功力连贯,不可能同时出招。这也是四人气势连体,功力贯通留下的唯一不完满处。让李志常可以以天下少见的速度,打一个时间差,从而寻找机会做到各个击破。

    嘉祥大师缓缓道:“干如枯井,满似汪洋。”

    当李志常刺入嘉祥大师的双掌之间时,果然如陷入一道枯井之中。李志常轻轻笑道:“新月有圆夜,人心无满时,嘉祥你这一口枯井我看是满不了了。”但见嘉祥双掌间不住生出无穷劲气。将要用劲气将李志常这一剑夹住。没想到当他否极泰来,突然爆发无穷劲力时,仿佛前方出现一个混不可测的黑洞。将他的劲气尽数吞噬。

    嘉祥大师遇到的局面,其他三大圣僧感同身受,四人气机相连,功力浑然一体,但不知道李志常这口黑洞,是不是容量无穷无尽。四人不敢赌李志常是否能够承受四人合力,帝心尊者首先独立出来。大圆满杖法轰然使出,这化繁为简的一杖。合乎大道,顺应自然,在空中带着排山倒海的力量,无一分遗漏。尽数击在正和嘉祥大师相持的李志常身上。同时嘉祥大师又复变为枯井,劲力不再外吐,任由李志常攻进来。

    但见李志常背后突然凸起一大块,好像背后突然充满气一样,这也确实是李志常心念一动便将真气充满背部。可以摧山毁岳的力量,落在鼓起的白袍上面,仿佛击在一床厚厚的棉花上,帝心尊者感到手足发麻,一道至阴至柔的劲力。从禅杖上面沿着帝心尊者的经脉而去。

    李志常借着帝心尊者这一杖,将刚才从嘉祥大师身上蓄满的力道随着帝心尊者这一杖之力,尽数往嘉祥大师身上泄去。剑气如汪洋之水。尽数漏进嘉祥大师这口枯井之中。

    嘉祥大师轻轻一叹,身子往后飘去,留下了一条深深的沟痕。智慧大师的心佛掌从侧面攻来,似乎笼罩天地,没有其他三人功力加身,威力虽然减少许多。但是运转更加如意,这一掌无论时机、角度都无可挑剔。

    智慧大师露出微笑。另一只佛掌转动佛珠,智珠在握,仿佛四万八千界的智慧功果都在这一掌中表现出来。

    以师妃暄的眼力一时间也有些判断不出如今场中局势,只知道四大圣僧浑然一体的局面已经给李志常似乎并不如何高明的一剑一掌挑破,幸好李志常似乎仍旧没有占据上风,只是现在他不用应对四大圣僧浑不可破的功力,压力也减小许多。四大圣僧都是成名百年的绝代高僧,每一人都是开宗立派的大能。无上佛法,更有无边无际的降魔神通,势必要制服李志常这搅乱天下局势的魔头。

    师妃暄闭上眼睛,大殿气机驳杂,李志常仍旧是最旺盛的那一位,且毫不掩饰。李志常仿佛煌煌大日,而四大高僧便是四轮明月。明月有辉,却终不及大日光明。

    浓烈的气机不断攀升,而四大圣僧也随之攀升。你来我往,相互交缠,但是李志常始终没有被击倒。

    师妃暄握紧色空剑柄,以如今局势来看,李志常虽然被围攻,但是出招依旧简洁,丝毫不乱。但是师妃暄突然觉得李志常如今情况有些奇怪,李志常气机圆满,灵觉惊人,即便四大圣僧倾尽平生之力,都没有将他迫入绝境。

    可是在师妃暄的剑心通明返照下,李志常似乎已经真正处於完美无缺的状态,但以心印心,感受到李志常有一种遗憾的情绪,似有似无,淡淡悠悠。

    师妃暄这一刻仿佛真正懂了李志常,又仿佛什么都没懂,但是大殿局势瞬息万变,李志常再度提速,可以说人眼已经看不见李志常的存在,仿佛他置身于另一个异度空间。

    嘉祥大师神目如电,精光爆发,一指朝着身旁虚空点去,明晃晃的剑尖毫无花假和这一指对拼,劲力激荡,散在周围,似乎空间都发生了异变,现出李志常淡化的身形。

    心佛掌、达摩手、大圆满杖法三大举世无双的绝技,分别朝李志常不同部位攻去,劲力绝无保留,且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在李志常突然袭杀嘉祥大师这一下,其余高僧心有灵犀感受到,此刻是李志常防护最差的时候,三人的劲力同时而至,不分先后。同时嘉祥大师却闷哼一声,三人的劲力也似乎进入无底的黑洞。

    李志常面无表情,从容自若,素白洁净的左手,毫无花假的出掌拍向智慧大师,并不顾自身正遭受严重攻击。智慧大师左手的佛珠急速转动,向李志常的手掌套去。

    大小一致的佛珠轰然间化为靡粉,且不及散落在空气中,李志常已经击打在智慧大师的心口。智慧大师身子抛往空中,嘉祥大师挥出一道劲力,仿佛凭空多了一只无形大手,让智慧大师安稳着地。

    道信和帝心尊者,纷纷后退,四人缓缓落座在原来的蒲团上,大殿中沟痕无数,连四大天王上面都多了不少斑驳的划痕,唯有弥勒佛纵然划痕再多,依旧笑容不减,让人倍感亲切,忘掉忧烦。

    嘉祥大师道:“万法归一,李施主堪破有无妙旨,无论是法是道我们都输了。”

    道信微笑道:“输个彻底,输个干干净净。”

    帝心道:“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不碍野云飞,有此一战,老僧心无挂碍。”

    智慧大师长叹道:“大道无门,虚空绝路,如今当是自来处来、往去处去去的时候了。”

    李志常淡淡道:“四大圣僧果然不凡,大家道路不同,真是可惜了。”

    随即李志常向师妃暄道:“妃暄我如今并非毫发无损,你现在向我出剑至少有三成把握能够将我留在这里,你出手么。”

    师妃暄如梦似幻的玉容平静无波,莲步轻移,无声无息间便来到李志常面前,从容自若道:“此战是独属于李兄和四位圣僧的,妃暄从头到尾都没想过插手。”

    李志常淡然道:“不管是真是假,妃暄我已经明确告诉你,这是你最后能够击败我的机会。”

    四大圣僧并未说话,个个低眉垂目,似乎万事万物已经跟他们毫无关系。

    师妃暄坦然道:“李兄既然胜了,就离去罢。”

    李志常轻轻一剑,划落师妃暄一缕秀发,师妃暄并无丝毫其他神色,仿佛也不知道刚才李志常或许就一剑将她头颅割下。

    闻着师妃暄清幽的体香,李志常忽然叹了一口气道:“妃暄你的心境,如今连我都有些摸不透彻了。”李志常出天王殿而去,白衣墨剑消失在茫茫飞雪之中。

    师妃暄柔声道:“没想到他已经到了这样可怖的程度,连四位大师都奈何不了了。”

    道信笑道:“三个老秃年纪太大,不中用了,倘若年轻二十岁,今天至少不会败。”

    嘉祥大师道:“盛衰有常,我们败给时光乃是必然,当初应下此战,亦不过是为了问心无愧。”

    智慧道:“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这句话念了一甲子,直到今天才算明白个彻底。”这一句过后,智慧大师寂然无语,连一丝呼吸也无。

    帝心尊者道:“智慧老秃临了之前还要比我先行一步,真是可恨。”四大圣僧依次排座便是嘉祥、帝心、智慧、道信,帝心此言便是智慧不禁活着排名在他之前,死了也要比他先走一步,帝心做金刚怒目之相,寂然不动,也入灭去了。

    嘉祥大师道:“人生如梦如露亦如电,一切都是虚空大梦,道信你继续做梦,老僧先醒了。”

    一日之间,四大圣僧已去其三,唯有道信大师安存,传出去只怕立马便会引起轩然大波。

    道信漫漫长吟道:‘若人求佛,是人失佛;若人求道,是人失道。不取你精通经论,不取你王侯将相,不取你辩若悬河,不取你聪明智慧,唯要你真正本如。要眠则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未完待续)

    (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p:///1/1612/  )



第六十九章心外无物
    不到一刻钟,四大圣僧已去其三,唯有年纪最小的道信留存于世,师妃暄纵然淡泊出尘,此时也不免有些凄然。她不怪李志常,只恨自己修为不够,不能阻止李志常,刚才李志常确实已经不在巅峰状态,或者说能够一日之间将四大圣僧击败,并将其中三人寂灭,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毫发无损。可是师妃暄却仍旧忍住了出手,之前她能抛弃一切和李志常决战,此刻亦能忍住一切不向李志常出手。

    师妃暄轻轻一叹,不知从何说起。

    道信微笑道:“常人不过三万六千日,三个老秃早已活了不止三万六千日,如今死得好,可以早得正果,可惜老僧还得在这尘世中找个传人,方能安心坐化,妃暄你且低下头来。”

    师妃暄依言低下额头,道信首次收起平常那悠然自得的神态,饱满的面容露出一缕凝重的神色。他伸出枯瘦的拇指,按在师妃暄眉心祖窍之上,一道清凉的气息,透体而入,师妃暄只觉如坐云端,身子一轻。她知晓四大圣僧中以道信的医术最高,定然是看出她身上还有暗伤,故而运用大神通将她治好。同时她也暗自惊骇,李志常的剑气居然如此惊人,那次她在巴蜀解家堡和李志常决战,受了几乎难愈的重伤,在当年地尼留存的一枚宝丹帮助下才得以痊愈,没想到竟然没有好个彻底。

    同时她也明白了李志常为何要激她出手。因为李志常早已经对她动了杀机,她没有动手,这才保住一命。同时李志常恐怕真的受了伤。只是不知道伤有多重,但看李志常也没下定决心要立刻杀师妃暄,便知李志常的伤势对他定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故而没能让李志常痛下决心。

    师妃暄想明白这点,不知道是喜是忧,欣喜的是她终于成为李志常都不得不正视的对手,而且李志常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至少还保留有战胜他的希望,忧虑的是。等李志常伤愈之后,下一步恐怕便是扫荡天下,即便宁道奇、毕玄之流,也很难战胜他了。

    道信饱满的面容变得干瘪。终于生出了皱纹,第一次显得像百岁开外的老人,而并非过去那般道骨仙风。只是他的眼神更加平静、自然,气息也更加真实,给人以安定、祥和的感触。

    道信似乎看出了师妃暄在想什么,慢慢道:“妃暄你想的没错,如果李志常没有受伤便把三个老秃打得入灭,那天下间包括宁道奇、毕玄、傅采林在内都不可能是他百合之将,他想做什么也只能让他去做什么。我们是挡不住他的,庆幸的是他终归并非神圣仙佛,还是*凡胎。也受了伤,只是即便是我,也不知道他伤有多重。”

    道信终于确定了师妃暄心头的疑惑,同时道信的声音中气不足,面容苍老,亦让师妃暄想要落泪。她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以李志常之能能将三大圣僧断绝生机已经算是出尽全力,再让他对付四祖道信。其实力有未逮,可以说若是李志常受伤,必定是因为中了道信的达摩妙手,因为李志常的全部精力已经用在其他三人身上。借劲吸劲终究因为人体本身有极限的缘故而会产生极限,李志常也不可能打破这一铁则,面对四大高僧超过四百年的功力,李志常也不可能借劲吸劲。甚至李志常能做到如今这程度,都超出了所有人预料。

    道信本来受损最少,可是因为要治好师妃暄身上难以察觉的暗伤,将一生功力化作一道奇妙的生气贯注入师妃暄体内,这种方法类似灌顶,又不完全是,既弥补了师妃暄被李志常损害的根源,又传达了许多玄妙的信息,而这对道信的损害却很大。

    师妃暄美目几乎带着雾气,幽幽道:“为治好妃暄这点暗疾,连累大师功力俱消。”

    道信轻声道:“妃暄你还看不透彻,除心之外,别无他物,功力更是微尘,等你明白这一点,将来你还能和李志常坐而论道,若不想明白这一点,不如回帝踏峰安安分分,静等天下局势水落石出。”

    除心之外,别无他物,可以说道信一身修为尽皆总结在此句之中,剑心通明的诀要也仿佛越来越清晰,只是还差着一分半分不足,始终不能明白透彻。道信刚才一指不但包含他百年修为的精粹将师妃暄之前被李志常留下的一些难以察觉的暗伤完全治愈,更透露出禅宗根本的奥秘。

    剑心通明的心法本来就是介于精神和内力的至高修行法门,而禅宗‘即心即佛’的理念也和剑心通明暗自相合,师妃暄由这一指,可以说得了道信半个传承,其间还有他和李志常交手的感悟,非同小可。只是因此一来,道信功力俱消,似乎便彻底成为一个稍微健朗的老人,呼吸浑浊,没有了之前悠长的内息。

    道信并没有任何失望、沮丧,比以往更加怡然自得,缓缓起身,拿起帝心尊者的禅杖,除了天王殿,迎着漫天风雪,徐徐而行。缓缓道:“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语音清朗,传入师妃暄耳内。
1...183184185186187...4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