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风流御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三面船

    永乐帝再次惊愕了,他甚至开始相信姚广孝说的那句话:朱隶不是普通人。

    姚广孝的下一句话:留之必有害,杀。朱隶看到永乐帝诧异的面孔,徒然察觉自己说得太多了,祸从口出,当初朱元璋总想杀他,就是因为他表现得太出色,怕他有异心对朱允坟不利。朱元樟是对的,在朱隶的辅佐下,燕王确实如虎添翼。

    今天他再次表现出了他的出类拔萃,皇帝由朱元璋换成了朱林,处置的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朱隶坦然地注视着永乐帝,他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朱隶,就算永乐帝真要杀他,他也不会像十年前那样引颈就戮。

    永乐帝似乎读懂了朱隶的目光,微微一笑说道:“谁想杀你,除非联死了。”

    朱隶的双眼瞬间模糊了,永乐帝收买人心的手段,日臻成熟。

    永乐元年十一月,朱隶在一个月中当了两次爹,得了两个儿子。朱隶乐坏了,然而比朱隶还高兴的是永乐帝,一直担心朱隶无后,如今终于有了。然后永乐帝又开始用看牲口的目光看着朱隶。

    朱隶哪能不知道永乐帝想什么,在上书房中正式跟永乐帝摊牌:立储,不然带着全家老小玩失踪。

    朱隶知道永乐帝从国家社稷出,真希望他继承大统,但这只是永乐帝的一厢情愿,别看靖难时有不少主和派,那是因为对立双方都是朱家人,无论谁当皇帝,天下仍然姓朱。换成朱隶就不一样了,虽然朱隶也姓朱,但这头猪不同于那头猪,朱隶要是继承大统,天下绝对大乱,除了靖难的这些人会绝对支持他以外,其他人都会转而支持朱元樟的其他儿子们,战争将不可避免,就算打胜,也会让国家经济倒退十年。

    最主要,朱隶根本不想做皇帝。

    按照大明的规矩,皇帝登基后应该尽快立储,朱元璋登基的同时,就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朱允坟登基后,也很快立了自己的长子朱文本为太子,朱林登基一年多了,却迟迟不立太子,朝廷内传闻永乐帝拿不定主意立长子朱高炽还是立次子朱高煦,这确实是让永乐帝犹豫的事,同时让永乐帝迟迟不立储的原因,是永乐帝始终没有放弃对朱隶的希望。

    朱隶在谨身殿为朱高煦求情一事,在京城里传得风言风语,朱隶在永乐帝面前说话的分量大家都清楚,为朱高煦求情,是不是朱隶在立储问题上站在了朱高煦一边?

    立储,已经是安定朝廷人心必须做的一件事。

    “你希望联立谁为储?”永乐帝平静地看着朱隶。

    朱隶微微一笑,心道:我知道你希望我说立朱高煦,你也知道我是朱高炽的师傅,一向是偏爱朱高炽的,反正不管立谁,只要不

    “皇山中早弓定下来了,何必问阿四。”

    “联知道你希望联立长子高炽,哎,高炽虽然不能武,但文不错,而且跟武将的关系也不错,能笼络住武将,最主要的,有你这个师傅做后台,想反他的人也反不动,就立高炽吧。”

    朱隶适时地喊了一句:“陛下英明!”

    永乐帝脸一沉,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朱隶毫不掩饰地哈哈大笑。

    永乐帝也无奈地笑了。

    这介。世上,只有朱隶敢在永乐帝的面前如此的放肆,很多时候,朱隶甚至根本没有把永乐帝当成皇帝,永乐帝却很喜欢与朱隶的这种关系,他也很清楚,除了徐皇后徐仪华,也只有朱隶跟他是一条心,也正是如此,朱隶在没有外人的时候,跟他根本没有君臣之分。

    纷纷扰扰的立储之事在算是毫无悬念情况下结束了,朱高煦虽然因为朱隶曾在大殿上为自己求过情而曾寄希望于朱隶,希望他能在立储的问题上向着自己,但也只是想想而已,他更明白朱隶对他和他胖哥哥的看法,虽然每次看到朱隶对他的胖哥哥真挚的笑容,他都气得想杀了他的胖哥哥。

    随着立储的结束,永乐二年的春天也过去了,这个春天在皇宫里还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小皇子朱高爆因严重水土不服病危,为了救儿子性命,苏蕊只好带着孩子大年初二返回了北京,朱隶很想集自护送回去,却因为立储的事情无法离开。

    所幸朱高爆到了北京后小身体在一点一点的复原。

    龙江船厂也在正月十五后正式开始兴建,郑和出使日本和朝鲜,充分展现了他高的外交能力,出使取得了极佳的效果,永乐二年正月,日本和朝鲜均派出了使臣到南京朝贡。使永乐帝更有决心派船队远行南洋,耀大明之国威,让更多的国家到大明朝朝贡。

    宣布立储后没几天,永乐帝就宣布了南下西洋的决定,令朱隶掌管南下西洋的全部事宜,郑和赐封太监钦差总管,全力协助朱隶。至于人事和财政方面的调度,由朱隶全权负责。

    朱隶也不再顾忌卖弄自己的那点知识会不会引来杀身之祸,造船他不懂,管理他可拿手,按照现在大型汽车厂管理模式,重要部件的生产和整体组装由龙江造船厂担任,其他小部件的生产由附近小作坊承担,这种流水线作业,既保证了质量,也保证了数量,还使得龙江船厂不会过分拥挤,腾出人力物力生产重耍的部件。

    看了两天造船,朱隶知道在造船中木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种,便把一直住在北平的削富调到了南京龙江船厂,果然,侧富和他带领的一群木匠,其精湛的木工手艺,得到一致赞叹,而他们这些人,也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朱隶忙着造船,沈洁则天天忙着跑方孝孺那里。为编辑永乐大典,各方面收集上来的书籍越来越多,很多古书由于收藏保管的不好,字迹模糊或不全,解诸等无法复原古书的全貌,觉得非常遗憾。

    一次偶然的机会,解诸对朱隶说了这件事,朱隶听后吩咐解诸将书送到他的王府,几天后朱隶通知解诸去取书时,解诸惊讶地现古书上模糊不全和遗漏的字都补齐了,当时解诸看着朱隶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崇拜。

    不过很快解诸就明白了他该崇拜的不是朱隶,而是朱隶漂亮的夫人沈洁,因为有两次,解诸到京王府送书时。朱隶并不在家,是夫人就接过的书,通知解诸两天后取朱隶为了造船的事离开南京根本没有回来,而古书上的遗漏模糊文字仍然补齐了,故而补录古书的事情必然与朱隶无关。

    可惜解诸终其一生也不知道,真正补录古书的人,是所有的人都认为已经被斩的方孝孺。

    这一事件最终还是被一个人知道了,这个人就是同样满腹经纶的姚广孝。

    在永乐帝的默许下,朱隶安排姚广孝与方孝孺见了一面。

    就像当初没有人知道朱隶和朱允坟谈了些什么一样,姚广孝和方孝孺这两个当代最富有知识,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见面一个时辰,谈了些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姚广孝走后,方孝孺仍然同以前一样,专注于古书的研读抄录,也许踏踏实实做学问,才是方孝孺最愿意做,也是最能做得好的事情。

    这个春天燕飞也非常忙,造船厂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朱隶交给了燕飞一安全和保密工作。

    从胶州湾回来后,燕飞全面接手了曼妙留下的情报网,曼妙堪称这方面的天才,她的情报网不仅覆盖面甚广,而且安全方面也做得滴水不漏,也许曼妙曾经想过将来有一天要隐退。情报网要交给朱隶,故而除了曼妙之外,一些高层管理彼此都不知道他人身份,却认朱隶,曼妙失踪后,他们慢慢地都找到了朱隶,再由朱隶转给了燕飞。迁都的事情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永乐帝并没有宣布要迁都的事情,而是派了随郑和一起讨伐偻寇的陈硝任总兵官,总督海运,治理河道。对于北方的贸易政策也开始实施税收倾斜,鼓励商人去北方经商,不少商人看到了商机,纷纷北上。

    石小路也是忙碌的大军中的一员,只是她忙碌的地方不一样,小小芸和索菲亚都生了儿子,石小路又开始天天泡在了京王府,指挥丫鬟婆子忙前忙后,俨然一副主人的模样,丫鬟、婆子们虽有微词,却也不敢说什么,石小路现在可是京王府的姑奶奶。沈洁自己忙得没有时间打理府内事务,对石小路那是百分之百支持,就算石小路办错了,沈洁也不说一句,自己悄悄拿银子摆平。

    不知道是不是与燕飞受伤有关,石小路一直没有怀上孩子,而燕飞对这种事情似乎也不是很热衷,虽然朱隶找机会提过两次,燕飞仍然一忙起来,一个月也不回趟家。

    众人的忙碌中,一年的时间悄然划过。历史翻到了永乐三年。

    这一年,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在世界历史上,特别是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的六月十五日,大明朝郑和的庞大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

    这一年,是公元一四零五年。

    ( 风流御弟  p:///2/2678/  )




第165章 招募水手
    对承乐大典的编援不是很满小靠在朱隶的切欺手翻着手中的一本古书。

    “哪里不满意?”大船建造终于要接近尾声了。朱隶在造船厂住了一个多月,下午才回来。

    “皇上觉得编撰进去的书太少了。”

    “编录了多少本?”

    沈洁歪着脑袋想了一会:“不足四千。”

    朱隶惊叹地张了张嘴:“这还嫌少。

    “唐高祖时编撰的《艺文类聚》”四卷,收书一千四百多种,宋太宗时编撰的《太平御览》”牺卷,收书接近两千种,期间还有很多小一些的类书。收书几百至上千种不等,皇上希望能把所有的书都编撰到一起,四千本书是不多,但解借对皇上说能收集到的书也就这么多了,皇上说,书不够,去买。”

    朱隶一听嘿嘿笑了:“皇上为什么不说,书不够去写,那我也写一本,将来就能名垂千史了。”

    沈洁顺手在朱隶的腿上掐了一把,疼得朱隶一咧嘴:“你写行不,你名垂千史

    沈洁优雅地笑了:“这还差不多,你的大船造得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明天开始招募水手。”

    沈洁把书放下,在朱隶的怀里找了个舒服的位置:“我要跟你一起出海。”

    “你走了,永乐大典怎么办?把方孝孺托给谁?”

    “我想托给妙锦。”

    朱隶没说话。

    “你和妙锦,”

    沈洁网说到一半,朱隶推开沈洁,下床倒了杯凉茶,一口气喝光。

    “朱拜”

    “你看着办。早点睡吧。我累了朱隶说完吹熄了蜡烛,上床拉上了被子。

    沈洁幽幽叹了口气,朱隶和徐妙锦两人现在见面彼此都非常客气,看来他们之间的心结很难打开了。

    水手的招募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想到要去从来没有人去过的地方,很多人都担心去了就回不来了。

    招募进行了三天,才有吾千多人报名,比计戈的一万人差很多。

    朱隶并不着急,招募不上水手是意料之中的事,他自然有办法凑齐人数。

    “你能带多少人上船?”朱隶和燕飞坐在大船的最顶层,看着工匠们对大船最后的修张忙碌着。

    “差不多一千人

    朱隶惊讶地看着燕飞:“你真成大特务头子了。”

    “什么?”

    “没什么,我很难想象你手下一共有多少人。”

    “小曼妙留下的人近一万,到我手里翻了近一倍。”

    “两万?你哪有那么多钱养他们”小朱隶不解地问道。

    燕飞看着朱隶嘿嘿笑了:“不用多少钱的,我只是向他们购买情报,他们有情报卖给我,才能挣到钱,真正需要我养的,不足千人,曼妙早已扶植他们,有了固定的收入,我给他们的,不过额外奖励。”

    “把这一摊交给你,真是找对人了。”朱隶感叹道。让他去处理这些事情,一定没有这么细。

    “小水手招募不上来,我计划从各地的牢狱中召集因犯,你这次任务重了。”“想到了,所以才调一千人上船。”燕飞说得很随意。

    “这你都能想到?”朱隶再次表现出他的惊讶。

    “这有何难,每次都是这样。”燕飞不屑地说道。

    “每蹭”

    “每次朝廷要做些危险的事情,招募不上来人,都是从牢狱中找囚犯充数,比如修筑堤坝,清理河道等等。”

    朱隶释然地点点头,历朝历代确实一直有此规矩。

    “谁说我老乌贼老了,你敢过来跟我老乌贼较量一下吗?”一个洪亮的声音远远传来,朱隶和燕飞一起向招募的地方望去。

    只见本来很有秩序的报名处,此时围了一圈的人,那个洪亮的声音还在喊着:“你过来,跟我老乌贼较量一下。”

    朱隶和燕飞跳下大船,向报名的地方走过去。方挤进人群,就见一人像一只皮球一样向朱隶砸来,朱隶轻舒猿臂,一带一接,化解了来人的去势,将那人放下,才看出原来是主管报名的一个小内官,邓宏。

    “怎么回事?”朱集问道。

    “回禀王爷,这位老者非要报名小的只是说我们只接受二十岁到五十岁的人报名,这位老者就火了,说小的嫌他老了。”邸宏委屈道。

    朱隶笑了,冲着老人一拱手:“老人家。”

    老乌贼大声道:“老乌贼不老,当不起老人家,看你的模样像是个管事的,直呼我老乌贼就是。”

    “老乌贼,请问你多大年纪了?”朱隶和气地问道。

    “小我老乌贼今年才五十六。”

    围观的众人发生哄笑声,五十六还不算老?

    “我这个兄弟别看长得斯文。脚下功夫可不一般,老乌贼若能让他动弹半分,今天就可以报名。”朱隶向燕飞使了个眼色,燕飞气定神闲地走到场子中央,随意地一站。

    老乌贼上上下下打量燕飞一番,对朱隶道:“我老乌贼下手可没轻没重,勿的伤了你这位兄弟。”

    “无妨,老乌贼尽管动手就是。”朱隶轻松地说道。

    “那我老乌贼可不客气了。”老乌贼说着,在左右掌心上各吐了口吐沫,双手蹭了两下,看得燕飞一皱眉头,朱隶则幸灾乐祸地笑了。

    老乌贼围着燕飞转了两圈,双手抓

    衣服,喊,声!“起!”双弃用力,就想把燕飞扔哦

    燕飞就像被一个小孩子轻轻撞了一下一样,纹丝没动。

    老乌贼有些傻了,才才那个负责报名的小官,他还没用力气呢,就扔出去了一丈多远,就算燕飞比刚才的那个小官沉得多,他认为这一下,也至少能将燕飞扔出一丈。结果燕飞不仅没有动,连神色都没有变化,仍然很悠闲地站着。

    老乌贼不服气,又向两只手上吐了口吐沫,用力蹭了蹭,再次大喊一声,双手抓起燕飞的衣服用力一拽。

    燕飞还是没动。

1...113114115116117...2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