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与殖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回忆破天
而既然又可以称之箭楼,敌台自然也是有楼的,楼下门拱是通道,楼顶自然可以布防。
如今这不承认多数败于少数的包衣军将领,就安排最精锐的包衣,把守敌台,并给一直在后退的普通包衣军,一通恩威并施、杀鸡儆猴。
敌台面前,爱惜麾下将士的黄廷,也没有盲目发起进攻,而是排出散兵借着射程的优势,一直对敌台的包衣守军进行骚扰。
“虎蹲炮!虎蹲炮!”
黄廷呼喊着,一门门一人就能扛着炮的虎蹲炮被拉了过来,在包衣军被散兵压制的不敢冒头的情况下,喷射出一枚枚小号实心炮弹。
“轰隆隆~”
虎蹲炮的加入,并没有给敌台上的包衣军造成太大的伤亡,但却打的包衣军更不敢冒头,且不敢架炮反击。
一个包衣武官抱着侥幸心理,将一门虎蹲炮扛了过来,在清兵之中,能在狭小的敌台灵活架炮的,也就虎蹲炮了。
可他刚扛到敌台边上,同一时间几乎十多枚散兵线膛枪铅弹与重型火铳的铅弹对着他呼啸而来,这位包衣武官甚至看到了呼啸而来的虎蹲炮炮弹。
只是滑膛枪与滑膛炮,远没有散兵手里的线膛枪精准,击中目标的都是线膛枪的铅弹。
所幸敌人解决了,身中数枚铅弹的包衣军无力的倒下,露出了身上几处弹孔,最重要的是一枚铅弹,打烂了他半个脑袋。
出了名精准度差的火铳,竟然做到了爆头,包衣军吓得再也不敢露头,甚至出现了后退逃逸之心。
敌台的包衣军被吓住了,不过火器营一时间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直到格外强壮的掷弹兵的上前,将一个个偌大的瓦罐手雷扔进了敌台之中、台顶之上。
“轰隆隆~”
敌台内一片哀嚎,又是一波偌大的瓦罐手雷。
“轰隆隆~”
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就这样,黄廷领着火器营一直平推,而更多的明军联军,早就赶到了,开始借着火器营留下来的软梯,以及自带的云梯,在已方的保护下,安全蚁附攀爬。
越来越多的明军联军爬上了城头,一时站不下的明军直接将软梯收了上来,换了个方向,又下到城内,更多的明军通过敌台的梯子,下到城内。
当阿济格领着援兵赶到的时候,城中已经满是明军,刚想领着麾下骑兵试探着将明军赶出去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
“什么!吴三桂又双叒叕逃了!
他酿的,这吴三桂果然还是软骨头、墙头草!别让他再落到本王手里,不然……”
骂骂咧咧阿济格放出了大量狠话,之后理智的领军往内城逃去,一时间北京外城再次被光复了。
日月同辉旗插满了外城城头。
明军联军押解了大量来不及逃跑的关宁汉奸军,以及根本就被放弃了的包衣军,及包括八旗汉军等汉奸军的家眷们。
在城外发出了震天的欢呼。
“万胜!”
“万胜!”
在震天的欢呼中,坐着高头大马的明军联军进了城,走在外城的城道上,到现在河北另外七大帅都还没反应过来,没有反应过这没有内应,看起来坚不可破的北京城,不到一天一夜,竟然就这么被强行攻下了外城。
再看着拿下北京外城主功的、新颖的纯火器郑家军火器营,七大帅都露出了异样的色彩。
此时此刻,装备自生火铳的火器营,已经让老于军阵的他们,感觉到了未来的作战形式,可能要发生改变了。
火器营的代理主将,黄廷领着麾下人马接受家主郑恩的检阅,看着精神抖擞,几乎没有伤员完好无损的火器营。
郑恩对于这支私军进行了长篇大论的夸奖。
黄廷享受到了他自己争取过来的荣耀,还去掉了代理二字,还临阵升了一级,从副游击将军,升到了游击将军。
郑恩慷慨激昂的声音还在继续:
“火器营的试点非常成功,火器营就此正式确定,黄廷升游击将军,出任如今火器营原班人马、为火器一营主将。
不列颠王国爵士亨利黑斯廷斯,升游击将军,领着剩下的仿西式军团,改编火器二营。”
第400章 又弃暗投明了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吴三桂再次逃了,不过这次是他损失最惨重的一次,不仅这一逃代表着他跟清虏再次翻脸了,麾下人马的家眷也落到了他人手里。
更多的还是因为仓皇出逃,很多物资及人马,没有来了及撤出北京,成了占据外城的明军的收获。
当麾下人马远离了北京这个是非之地的时候,吴三桂与王永吉再回首,发现两人麾下加起来也不过三万余,折损了近半,更重要的还是没了补给。
看着垂头丧气,且已经失去了家眷的麾下将士,吴三桂与王永吉相视苦笑。
“是我的失误,才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我……我……”
吴三桂也不自称“本王”了,一个劲的将责任往自己头上揽,并不停又诚恳的道歉着。
不管往后如何,对于他这个背叛者,清虏一方显然不会再让他继续做王爷。
就像是已经被郑家军俘虏的智顺王尚可喜,打尚可喜在华夏大地四处“巡回演出”,大肆宣传清虏的野蛮及并非不可战胜的消息传到清虏朝廷,尚可喜就不再是清虏的王爷了,他的九族也被清虏伏诛。
想到尚可喜被株连九族,吴三桂与王永吉就脸色更加难看,不过事情已经发生,未来还得继续,王永吉选择了原谅。
“王爷……”
“不要再叫我王爷了。”
“不,你永远是关宁集团的王。”
简单的一段对话,让本就有些不知路在何方的吴三桂眼前一亮,只听王永吉又道。
“王爷,粮草不足,家眷遇难,可以说这是关宁集团自组建到现在,遇到的最大困境。
如今将士们都需要王爷站起来,带领我们走出这个困境,开创一个新天地。
妻妾没了可以再娶,孩子没了可以再生,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而这个希望,需要王爷您来引领!”
王永吉真诚又直白的话,让吴三桂羞愧难当加无地自容,但该有的魄力,吴三桂还是有的,不然也不会成为关宁集团的灵魂人物,吴三桂恢复了以前自信的模样。
就像是最初统领全盛时期的关宁集团一般,吴三桂大手一挥:
“好!命令下去,目标居庸关,前进!”
看着吴三桂又恢复了当初意气风发的模样,王永吉满是欣慰,关宁集团,错综相连,互为姻亲,早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只有这样振作起来的吴三桂,才能带领大家杀出一个未来。
关宁集团需要英勇善战的吴三桂,而吴三桂在下令,给麾下将士指明方向之后,再以极为尊敬的口吻,跟王永吉商量道:
“先生,居庸关不知能不能骗过去,毕竟我们还打着清兵旗号,不过满洲人一项不信任我们汉人,想必早有防范。
但骗不过居庸关,我们就沿途南下,走马水口、紫荆关、倒马关、龙泉关、井陉关等等,争取度关挺进山西。
入的山西,补充一番之后,不得停留,直入关中,即可以关中为基。
清朝在关中立局未稳,民心未附,甚至做了不少损害民心之事,特别是剃发易服,让不少关中百姓因此死于屠刀。
我等一入关中,即可以这惠而不费的恢复汉家衣冠,来谋得民心,再晓之以理许之以利,再与关中百姓结为姻亲。
这关中八百里秦川,将成为第二个关宁所在也!”
“如若这些关隘都过不去呢”
“那便走一马平川的河南,走河南,除了多绕了一些道,其实还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在河南,我们将多出很多选择。
如西南可入汉中,西北入关中,北走山西,南走湖广,皆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走塞外入关中,是最出其不意,最不容易受到阻拦的,只是塞外无法就地补给。”
三言两语之间,吴三桂就有了很好的决断,这是王永吉所做不到的,加上王永吉这次在北京城也损失颇重,因此更加依赖吴三桂了。
于是开始站在吴三桂的角度为他们这个集体,做一些更适合他这个文官做的事——出谋划策:
“如此,我等需要多准备一下汉家旗帜了,还有军服着装,最重要的是……”
王永吉摸了摸后脑勺的金钱鼠尾巴。
“这鼠尾巴剪了即可,满头的头发都剃了,不差这一个鼠尾巴。
介时慢慢蓄发,即可恢复汉家之冠。”
吴三桂说的很是痛快,言语中,表情中,也可以体现出他对这金钱鼠尾巴的厌恶。
头发有再长的时候,这鼠尾巴的问题是解决了,那么剩下两个问题,为了体现吴三桂对他王永吉的重视,也做出了回答:
“着装方面,满人根本就没能力给我们换装,不过是强制我们修改了一些小服饰,再改回来即可。
最后这汉家旗帜。”
吴三桂沉吟了起来,即入关中,以最容易收买人心的恢复汉家衣冠为主要方法,那么自然要打汉家旗帜,如此就有了四种可能。
打明朝、顺朝、西朝以及自立旗帜。
首先排除西朝,西朝,这个连蜀中平原都没打下来,弹丸之地的自娱自乐式朝廷,根本没有号召力,再加上西朝皇帝张献忠的威名也影响不到八百里秦川,打了他的旗号也是白打。
那么剩下三个选择,吴三桂想了一会儿道:
“顺、明、还是”
吴三桂这种礼待,还有这种重要事情,总是会尊重他王永吉的意见,让王永吉很是受用,特别是如今虽还保持文贵武轻的传统。
但在这糟糕的乱世,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地位早就大不如前了,武将不报复性的为难你都是好的了。
也就吴三桂,依旧保持着之前的文贵武轻,崇尚读书人的姿态,虽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一个七品文官就敢站在他吴三桂这个总兵的脖子上拉翔,但最起码表面上,吴三桂还是依旧的谦逊。
所以他王永吉愿意追随吴三桂,这也是吴三桂的魅力所在。
人无完人,吴三桂是优柔寡断,但他的才能,他的统兵能力,他的交际能力,还有他的联姻拜师认干爹能力,以及个人魅力,都是响当当的。
第401章 垫底对象的转换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伐清与殖民 ”查找最新章节!
思前想后,又充分的尊重了王永吉的意见,最终,吴三桂决定先恢复大明的旗号。
这本就是他吴三桂一贯的旗号,要知道他现在还蒙着一层“联虏平寇”的遮羞布呢!
大明因为之前孙传庭对关中秦地的经营,多有民心,再加上顺军的败亡,又让普通百姓怀恋起大明来,而关中的士绅富商,更是期盼大明已久了。
顺军占据关中的时候,可没少祸害士绅富商,占了他们的田,占了他们的房,占了他们的人不说,还时不时将他们关押起来,夹棍伺候,要压榨他们最后的隐藏资产。
惨死在顺军夹棍的士绅富商,不知凡几。
而在之前,他们都是特权阶级,别说是夹棍了,更别说是田、房、人了,连田税他们都是不交的,虽然田税很低。
而商税,本就是低的可怜的三十税一,他们依旧是躲过去,不交的。
可以说那个时候,他们就是妥妥的既得利益阶级,跟顺时完全是被无度压榨的对象,形成了鲜明一点都对比。
如此能不怀恋吗
而这些人有掌握着知识,有这些人的极力拥护,和平民的不抵触,那么,吴三桂的大事可期也,如果没有外力要收拾他的话。
————
吴三桂又逃走了,外城也被明军光复,当初还信心满满的清虏,如今是真正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内城城头之上,布满了密密麻麻如同长龙流水一般的岗哨及巡逻,这次不仅仅是汉奸军在其中,不少又矮又壮的满洲人,也亲自爬到了城头上巡逻。
“啪嗒啪嗒~”
一个很轻的小石子滚地声。
“谁!”
这是汉语,来自于八旗汉军。
“谁”
这是蒙古语,来自于八旗蒙古。
“什么情况!尼堪们!赶快去看看!”
这是满洲语,来自于一个八旗满洲。
这就是城头上三个不同部队的组成,显而易见,最底层的就是八旗汉军了。
面对三种语言的呵斥,一位不小心踢到了石子的八旗汉军,吓得脸色苍白,怎么也不敢吭声。
可鹤立鸡群的苍白脸,让他吸引住了八旗汉军头目,还有蒙古主子,满洲主子的注意。
“二愣子,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汉军头目虽然语气有些不耐烦,但却没有多少恶意,可蒙古主子、满洲主子都满是恶意的看了过来,这让这位二愣子八旗汉军小兵有些不敢回答了。
怎么回答,回答奴才不小心踢到了石子这话放以前也就是一顿皮肉教训,甚至不会引起注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