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穿越时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老王

    接下来,联合舰队又给鲍斯出了个更大的难题希望把军舰模型供奉进印度的神庙里!这种事情就连鲍斯这个国大党主席的面子也不够用了,毕竟那些婆罗门祭司都傲气得很,过去连英国佬的话都不太肯听。最后,鲍斯只得在果阿城里专门修了个纪念堂,摆上日本联合舰队的战舰模型供人参观,勉强糊弄过去。

    到了最近,山本五十六元帅又来了口信,希望印度钞票和邮票的图样全部使用日本海军的各艘名舰……于是就有了这批绰号“军舰币”的印度卢比纸钞的新鲜出炉……虽然似乎有点屈辱的感觉,但好歹没有被要求把日本天皇的头像直接印上去,而且鲍斯觉得,军舰这东西不管怎么说也是死物,只要胡诌几句“这是为了向国民强调发展海军的重要性,未来的印度也要有强大的海军舰队”,大概也就能够对国内交代过去了。

    作为一名曾经在德国、苏联、日本满世界乱跑求外援的革命者来说,鲍斯很懂得什么叫做能屈能伸。

    与这点儿微不足道的面子相比,鲍斯更看重实际的利益。此时看着眼前这位小姐心情似乎不错,便试探着问道,“……贵舰队的炮火支援,真的只能持续两天吗?目前我军虽然进展不错,但毕竟天气实在恶劣,明天是否能突入孟买市中心,也还是个未知数。可否请贵舰队在附近海域再多滞留一段时间?”

    “……本舰队主力能够在孟买港连续对岸炮击两天,给贵军提供火力支援,就已经是极限了,鲍斯先生。”

    小麦色肌肤的武藏小姐放下手里的新钞票,说出了一个让鲍斯喜忧参半的消息,“……实不相瞒,根据情报,美国太平洋舰队近来异动频繁,似乎有再度大举西进,与帝国决战的企图。所以在执行完炮击孟买的任务之后,本舰队就要离开印度洋,东返特鲁克锚地,预备下一场对美决战。同时,为了收缩战线,帝国在锡兰岛等地的驻军,也都要陆续撤走。而印度这边的事情,就要托付给以您为首的诸位友邦人士了……”p://

    ( 大穿越时代  p:///2/2490/  )




第八章、冲突世界:同室操戈
    第八章、冲突世界:同室操戈

    中国,武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这座号称“九省通衢”的湖北省府,华中重镇,就不断被熊熊的战火焚烧。

    从推翻清王朝的武昌起义,到北伐战争的连番恶斗,再到抗日战争之中的武汉战役……

    如今,虽然日本侵略者已经从武汉退走,但曾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不复存在。出于彼此之间根深蒂固的仇恨和敌意,还有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国共两党再次大打出手,将这座城市又一次卷入战火之中。

    黄昏时分,站在长江南岸,位于武昌的蛇山之巅的黄鹤楼上,望着对岸汉阳燃起的熊熊大火,听着隐约传来的隆隆炮响,穿着军便服的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史迪威中将,忍不住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这位以桀骜和傲慢而著称的“醋性子乔”阁下,此时的心情真是糟糕到了极点。

    一切都全完了,自己的一切工作和努力,又一次全部失败了。

    沮丧、失望、痛苦、无能为力,各式各样的负面感情,如同潮水般一起涌上了史迪威中将的心头。

    从四年前太平洋战争爆发到现在,曾经心高气傲的他,一直都扮演着败军之将的角色。而对史迪威来说,比起沦为败军之将还要更残酷的事,莫过于战争尚未结束,自己却已经被命运踢出了战场。

    回想起战争爆发初期,自己率领数万中国远征军,从云南出征缅甸,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哪怕在缅甸战场被打得全军溃散、兵临绝境,顽强的史迪威也没有放弃,而是带着身边最后的一百多人,硬是横穿莽莽山林,摆脱日军的围追堵截,成功地向西撤退到了印度境内,一心想着何时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但是……见鬼!日本这个在战前被美国人公认为好像小丑一般的敌人,实际上竟然是如此的难缠。

    尽管国内已经不计血本地疯狂造舰,但太平洋舰队还是一次又一次被打断脊梁骨。陆军的表现也不比海军更好,麦克阿瑟从马尼拉退到巴丹半岛,又丢下部队带着一小帮人从菲律宾逃到澳洲,然后再在澳洲继续不断往南后退,如今已经退到了澳洲最南端的墨尔本,如果还要继续退下去的话,就得要跳海了。

    迄今为止,西方各国几乎所有抵御日本侵略的努力,无不归于失败,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打个平手。在混迹东方多年的史迪威看来,这个问题的根子,应该是出在白种人对有色人种那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上。从理智上,他们知道日本人不好对付,但从感情上,他们又不肯相信黄面孔的日本人能战胜西方大国。

    尽管在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之中,这些岛国矮子已经成功过一次了。

    于是,日本武士用他们的凶残、狡猾和彪悍,给那些坚持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者狠狠上了一课,让他们体验到了足够的狼狈和屈辱,也把美利坚合众国的威严和大英帝国的余辉,统统都踩到了他们的木屐底下。

    作为一名美利坚合众国的职业军人,又身在对抗日本的第一线,史迪威当然认为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可是,他什么都做不了。

    自从远征缅甸失败、狼狈逃亡印度之后,他的手里就没有了一兵一卒。虽然好不容易开辟了从空中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驼峰航线”,重新回到了中国重庆,可是接下来的日本海军大举进入印度洋,以及随之爆发的印度反英大起义,又让史迪威以印度为基地,训练中国士兵反攻缅甸的计划,彻底宣告了破产。

    作为一名从小就被教育要“恨英国佬”的典型美国人,史迪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印度人对英国殖民者的仇恨,但不得不说,这种仇恨爆发的时机真是太尴尬了,而引爆它的人也真是太糟糕了……

    在印度次大陆成为战场之后,驼峰航线很快就无货可运,彻底停摆。而这已经是战时中国跟外界的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失去了它,就窒息了中国的输血管,再也没有一发子弹,一滴汽油能够运到重庆……

    嗯,严格来说,还有一条连接北方苏联的国际交通线,但那跟史迪威这个美国中将无关。

    搞不到援助物资、失去了价值的史迪威,被蒋委员长一脚踢开,在重庆坐起了冷板凳。

    之后,随着日军将攻击重点转向南洋和澳洲,为此不断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步步后退,主动放弃大片内陆省份的占领区,蒋委员长轻易收复武汉等大片土地,对日作战的态度愈发消极。

    当麦克阿瑟在澳洲战场左支右绌、节节败退的时候,史迪威曾经依据罗斯福总统的来电,竭力敦促蒋委员长不要满足于接收日本人主动放弃的那部分地盘,而是应该配合其它战场,发起牵制性反攻:

    “……在整个亚洲战场万马齐喑的情况下,如果中国能够不失时机地勇敢反击,向退却中的日本侵略军主动发起大规模进攻,以便成功地牵制日军南下步伐,乃至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早日光复自己的首都南京,必然能够给世界反法西斯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如果是在之前,对待掌握美援物资分配大权的史迪威,蒋光头还是能够听得上几句话的。但是,在驼峰航线的美援物资断绝之后,势利眼的蒋委员长就对他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和光火,还有满满的牢骚:

    “……中国如何进行自己的反侵略战争,与他人何干?迄今为止,盟国在对日作战中一败涂地!所有的战场都在溃退,唯有我中华坚强挺立、收复了大片国土!盟国哪怕兑现了他的一点点诺言,给予我们一点点实际支持,或者配合我国作战哪怕一次,也算体现了同盟的价值!现在就连由美国人组成的陈纳德飞虎队的油料,都不能保证!反倒要我们去牵制日军南下?帝国主义、种族主义从来都是牺牲中国利益的!”

    虽然嘴上说得漂亮,一度让史迪威无言以对。但这位蒋委员长的做法却实在是不敢恭维他把从缅甸撤回来的部队,还有通过驼峰航线获得的最后一批美援装备,统统都给了西安的胡宗南部,一心一意地跟延安八路军搞摩擦,但却对打日本人兴趣全无,只是一心坐等盟国击败日本,然后自己再去摘果子。

    这样只拿东西不干活的所谓“盟友”,对合众国有什么用?华盛顿难道是欠了你们什么吗?

    对于这么一颗冥顽不灵的“花生米”,史迪威中将感到了无比的沮丧和愤怒,但却又无可奈何。

    幸好,在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史迪威总算是找到了一点儿事情可做,不用再闲着发霉屡屡失败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为了挽回面子和报复敌人,提出了“穿梭轰炸”的概念,就是让远程战略轰炸机从中途岛起飞,轰炸日本后直飞中国大陆,在中国加油装弹后再往东飞越日本执行第二次轰炸,最后返回中途岛。如此便可规避飞机航程不足的难题,给日本人施加双倍的打击,但为此就需要在中国沿海寻找一个合适基地。

    于是,在重庆闲得发霉的史迪威,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勘察地形和考察机场选址的工作上去。

    可惜,这项工作刚刚开了一个头,倒霉的史迪威将军就再次挨了当头一棒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了!

    众所周知,在抗战初期的所谓“蜜月期”过完之后,重庆和延安之间的关系早已是貌合神离,各种大大小小的冲突和摩擦从未停止过,比如最严重的那场“皖南事变”。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主力逐渐撤出中国战场之后,重庆方面更是消极抗日,积极“剿匪”……可是,日军的大踏步主动退缩,不仅让重庆方面捡了几个便宜,也让八路军在北方的势力急剧扩张。再加上,随着驼峰航线的关闭,国府已经彻底失去了美援,正在日趋失血和衰弱,而延安方面的“苏援”却依然畅通,此消彼长之下,前景似乎非常可怕。

    于是,重庆的蒋某人看着在华日军已经暂时失去威胁性,便准备趁着自己的军事实力在纸面上还有绝对优势,抢先对延安方面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尽可能打掉对方的上升势头,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

    遗憾的是,蒋委员长明显严重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却忘了如今他的地盘正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军火进口的渠道被完全切断,而国民政府自己的军工生产又堪称奇葩,居然在对日战争期间,还会有兵工厂破产倒闭的囧事……也就是说,他的军队弹药不能自给,也无处进口,属于打几仗就完蛋的“一次性军队”!

    所以,国民政府下辖军队的实际状况和持久作战能力,甚至比抗战爆发之前还要差,相当多的杂牌军连步枪都不够人手一杆,只能拿着长矛和砍刀打仗。即使是嫡系部队,弹药储备通常也只够打上一两次战役,然后就供应不上了。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飞机和坦克,既没有汽油也弄不到零配件,实际上早已趴窝。因此,在武器装备上,重庆政府军跟八路军和新四军相比,其实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士气和斗志则是远远不如。

    而中原的大灾荒和汤恩伯部兵团的横征暴敛,更是使得当地百姓群起造反,喜迎八路军前来解放。

    结果,在持续一年的全面内战之中,蒋委员长最铁杆的嫡系,胡宗南的西北兵团先胜后败,被迫灰溜溜放弃西安逃入汉中,秦岭以北全部易主。中原的汤恩伯兵团更是一败再败,几乎没有作出有效抵抗,就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洛阳、南阳、襄阳,一路逃到武汉才勉强站稳脚跟,四十万大军打得只剩了不到两万。

    而在前线崩溃的时候,蒋委员长的后院也起了火,广西桂军和云南滇军先后通电退出内战,宣称要抗日反蒋……一时之间,重庆国民政府一片风雨飘摇,仿佛已是四面楚歌声起。幸好,南京的伪国民政府,正处于汪精卫去世之后的混乱之中,否则就算日军不动手,那些伪军怕是也要来一起打死老虎了。

    这样一系列天崩地裂的打击,好不容易让蒋某人的那颗“花生米”冷静了下来,为了稳住对手,他重新打起了和平牌,组织各方代表在武汉召开和平停战会议。而史迪威中将也作为美方代表参与了此次调停,并且十分真诚而迫切地希望,中国各方势力能够尽快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为合众国尽可能多地牵制住日本帝国的一部分力量,从而给太平洋战区美国海陆军的反攻作战减轻压力,也让他本人好歹捞到一点儿功劳。

    怎奈天有不测风云,随着纳粹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相继覆灭,以及英军和苏军在西欧的大打出手,反法西斯同盟在今年春夏时节濒临破裂,就连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也貌似随时有可能翻脸为敌。

    为了拖住美国人的手脚,克里姆林宫需要想办法暂时给日本减压,好让美国人在太平洋上流更多的血。故而在四月份派遣特使访问中国延安,授意延安方面在目前的有利形势下,绝对不要与“阶级敌人”妥协,而是应当先夺取国家政权,再设法反击日本侵略,就像苏联在十月革命前后做的步骤那样。作为交换,苏联可以给延安方面提供大批的军火物资援助,此外还可以提升他们在共产国际组织里的地位云云。

    如此一来,在苏联方面的软硬兼施之下,新一轮的国共停战谈判最终失败,武汉和谈彻底流产。八月份,延安方面恢复工农红军称号,重新对国民政府发起了全面攻势在西线,二十万红军大举翻越秦岭,再次击败胡宗南,打赢了汉中战役,四川盆地已有红军游击队出没;在东线,十万红军冲下了大别山,轻易击溃了已成惊弓之鸟的汤恩伯兵团,目前先头部队刚刚打进了汉阳,正在展开激烈的巷战……

    美方调停失败,内战烽火再起,日军后方无忧,一时之间,史迪威中将只觉得万念俱灰。

    五角大楼和白宫如今还在不断发来训令,命令史迪威中将设法帮助中国的合法政府抵御“叛军”,绝不能让中国的布尔什维克颠覆重庆政权。可是,在国际交通线全部断绝的现在,他压根儿没法给重庆的那位蒋委员长弄来一粒子弹和一桶汽油,或者一个美国大兵……除了把这些电令拿去垫桌脚,他还能做些什么?

    回头看看,发现在这场有史以来人类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中,自己扮演的角色除了失败者,还是失败者……

    更可怕的是,根据小道消息,那位陷入绝境的蒋委员长在走投无路之下,似乎有投靠日本,以求苟延残喘的打算……如果事情成真的话,他这个美国中将接下来或许还要到日军的战俘营里去走上一遭……

    望着长江对岸,暮色中炮火连天的汉阳城,史迪威中将不由得愈发垂头丧气。

    ※※※※※※※※※※※※※※※※※※※※※※※※

    中国,上海

    在近代史上,这座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最为浮华的城市,被西方人称作“东方巴黎”,或者“冒险家的乐园”,它那独有的东方底蕴,混合着舶来的西方气质,吸引着无数人为之心醉神迷,趋之若鹜。

    一提起它,就会让人想起雄伟的高楼大厦,仿西式的华丽建筑;堆积着梧桐树的街道,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黄包车;女人低挽的头发和长长的旗袍;仿佛油画般的广告画报;纸醉金迷的百乐门和大世界,回荡着舞女们疲倦而动听的歌声……这个时代的上海,是全中国最时髦的地方,以及中国对外交往重要的窗口。西药、汽车、电器、小五金等各种外国工业品,还有各式各样的外国来客,都从上海涌入内地,而从内地输往国外的茶叶、丝绸、矿产等农产品,也沿着长江、铁路一路到达上海,再从这里装船转运到世界各地去。

    然而,到了一九四五年,上海滩却在战火中褪去了纸醉金迷的锦绣,变得凋零枯萎、黯淡无光。哪怕是十里洋场的花花世界,也不复昔日那种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奢靡气象。

    随着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尤其是太平洋战争之后,日军强行接管了整个上海租界,使得这座摩登大都市完全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断了联系,上海与欧美、南洋各地的航线完全断绝。从此再也没有洋油、洋面和各种洋货从遥远的西方世界运来,使得上海的贸易和金融中心地位迅速停摆。而唯一还能跟上海保持“贸易”关系的日本帝国,对待中国人的一贯态度,都是敲骨吸髓的压榨和掠夺。

    于是,日本占领时期的上海,万马齐喑,百业萧条。大小工厂纷纷破产,外贸公司相继倒闭。香烟、糖、油、煤饼、肥皂等绝大多数生活日用品,都执行了配给制度,而且分量极少,质量也很差。作为主食的白米几乎从市面绝迹,或者仅限日本人可买。市民只能以玉米粉和土豆、山芋充饥。汪伪政府偶尔配给的“平价粮”,最初还是糙米和碎米,到了四五年的时候,多半都已经变成了拿掺有沙子的豆饼渣、变质的军马料和腐烂的杂粮磨制的混合面,不仅让人难以下咽,而且还有食后中毒的危险。

    如果谁真的按照日伪殖民当局的配给粮食定额生活,那么可以断定和慢性自杀没有区别。

    一时之间,兜售香烟和梨膏糖的小贩从街头消失了,商店里也是货品稀少,金发碧眼的洋人被关进了敌国侨民集中营。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停止了行驶,夜晚的街灯也不再亮起……上海这座不夜城的风姿,顿时褪色了大半。犹如一位憔悴而贫病的美人,被坎坷的命运折磨多时,不复昔日的绝代风华。
1...511512513514515...7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