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我要做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要离刺荆轲

    韩颓当听了,顿时大受鼓舞。他揖首道:“既然连殿下都认为臣能写出一本书来,那臣,一定写出来!”

    然后他就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刘德却留在原地回味了一下栾布与韩颓当两人的言行

    让将军们写书,这是第一步。

    等他们的书写好了,刘德就会找个机会要一本过来,然后,刻成雕版,印刷个几百本,将之作为他的太子卫队的基础教材。

    实在是此时的兵法书籍太少了。

    不过《太公兵法》《孙子兵法》《司马骧且兵法》等寥寥数本。

    就这,大多数的带兵将军都可能没机会接触到这些。

    只有彻侯子弟,才能有机会接受这些兵书的教育。

    所以,刘德才要鼓励将军们写书啊,支持他们写书啊,不管写出什么样的书,文笔烂根本不算缺点,反而是优点!

    刘德甚至觉得越详细越好。

    以前,孙武与司马骧且的兵书,那是没办法,限于竹简的条件,只能尽可能的压缩内容。

    但现在有了白纸。

    刘德甚至觉得,将军就算在书里画插图,甚至把一个小事给捏碎了,一条条罗列出来,那就最好不过了。

    有了这样的书,刘德才有机会以他的太子卫队为基础,培养出一支军官教导队伍。

    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军校,专门培养军官,刘德都想好了,以后要是有条件,所有郡国司马以上军官,全部都必须是上过军校的人来出任。

    打仗,靠匹夫之勇,一头热血就嗷嗷叫着向前冲的时代早就结束了。

    将来的战争,是钢铁的战争。各种技术兵器,肯定会层出不穷,一个文盲,不懂兵法的人,肯定玩不转。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现在,汉室弩兵集群,一个文盲带军,最多也就靠着经验指挥部队防御和反击。

    但假如是一个懂的测定风速,位置与远近的有文化的军官,那胆敢攻击他的人,肯定会撞个头破血流。

    这两者,谁能在战场上获胜,几乎是不用想的事情!

    ps:嗯,彭越跟栾布早年确实是给人做保镖的。史记记载是:为酒人保,汉书音义解释:为酒家做保佣也。可保信,故谓之保。

    可见在秦汉之交与之后,是有保镖这个行业的,而且保镖们还兼职讨债。

    所以彭越与栾布的身高体重是能推断出来的,没有足够高大健壮的体魄,怎么吃保镖这碗饭?

    ( 我要做皇帝  p:///2/2993/  )




第两百二十五节 棉花有着落了
    第二天下午,刘德站在吴山脚下的一个山坡上,稍微动弹了一下身子,刘德问着身边的宦官们:“王兄到哪里了?可有消息?”

    “殿下,前世宗正说,代王已经离吴山只有三十里了,想来,再过片刻,就应该能到了吧?”一个宦官答道。《辣+文+网手#机*阅#读an》?。。

    “哦……”刘德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今天他干了一天迎宾的活了。

    从早上到现在,不断的迎接河东、河内、河西、太原、赵国等地赶过来朝觐天子的彻侯们,脸上的肌肉都笑得有些僵硬了。

    但没办法,老爹身边现在就他这么一个儿子,迎接彻侯大臣的活,就只能让他来做了。

    特别是诸侯王们,必须由刘德亲自迎接,其他大臣无法代劳。

    不久,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支浩大的车队。

    一面代字旗帜映入刘德的眼帘。

    代王刘登来了。

    刘德于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冠旒,策马带着迎接的队伍迎上前去。

    见到刘德的迎接队伍,对面的车队停下来,从一辆四马拉驰的马车上,走下来一个年纪与刘德差不多的身穿王袍,头戴九旒的男子。说实话刘德笑的连他自己都感觉有些虚伪。

    代王刘登,名义上是刘德的堂兄,但实际上,刘登这一系诸侯王,在汉室的诸侯谱系中的存在感几近于零,就是燕王那一系的存在感都比刘登这一系存在感强多了。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证明代王一系究竟有多么不受重视。

    一般诸侯王是三年一朝,唯独代王,从代孝王刘参开始就是五年一朝,汉室天子。从来没有特别下诏,想过要将代王召到长安来。

    而且,代国出了名的穷!

    汉律中有一条法律就特别规定,代地地恶,刍稿税可以减免或者不征。

    至于田税……

    呵呵,在一个亩产连两石都很难的地方,又能收多少田税?特别如今税率是三十税一。

    更令人心寒的是,代国地广人稀。所以连人头税跟徭役钱都收不了多少。

    所以,当初,刘武所代王迁为梁王时,先帝都懒得将刘武的代国重新划归为郡县,直接并入了刘参的太原国。代国要是还是前十几年的那个穷酸样,是根本没有财力凑齐这样一支队伍与仪仗的。

    “殿下客气了。寡人愧不敢当!”刘登下了车,朝着刘德一礼,道:“劳动殿下远迎,寡人惭愧!”

    “王兄切勿如此!”刘德回礼,然后挽住刘登的手,道:“我虽与王兄久未蒙面。但王兄与我,手足兄弟,骨肉相连。闻知王兄前来,我自然要出迎,以尽兄弟情谊!”

    刘德这番话,让刘登感动的几乎都要掉眼泪了。

    天可怜见,自从他老爹去世后,他这一系就再也没得到过朝廷的赏赐,更没有什么慰问和嘉勉。

    他在晋阳王宫里单机了七八年了,从一个垂鬓童子,成了一个有孩子的父亲。总共就见了两次天子。

    一次是去年天子登基。一次是今年太皇太后驾崩……

    说起来都是泪啊!

    如今刘德一番话,说的他的心里暖暖的。

    嗯。至少,朝廷,天子,殿下还是记得他的………

    对刘登来说,这就够了!

    因为他最怕的就是朝廷不记得有他这么一个诸侯王,那么以后要是有什么好处,那肯定也没他的份了。

    譬如,换个地方做诸侯王……

    嗯,代国这个又冷又穷又偏僻又危险的地方,若有可能,他是不想再呆了!

    于是,刘登垂首道:“寡人无德,又无功于社稷,面见天子,寡人也惭愧,更不敢当殿下亲迎……”

    刘德笑了笑。

    代国的资料,他已经从晁错和宗正哪里看过了,包括但不限于代国这些年的人口户籍增长与田亩数量增长。

    从这些资料里,刘德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

    最近七八年,代国的人口、田亩和编户都在稳步增加,每年的增幅虽然都不大,但是,每年都在增长。

    对于代国来说,这样的成绩,真是难得!

    你要知道,代国不仅仅多山地恶,还直面匈奴的威胁,匈奴人隔三差五的就跑代国打秋风。

    因此,自晋阳以北的广大地区,目前实行的是军民一体,全民皆兵制度。

    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让代国的人口特别是编户数字持续增加,代王这一系,最起码是合格的!

    嗯,现在,不折腾的诸侯王都算的上贤王了!

    “王兄常年居于代北,不知可曾听说过有一种叫棉花的东西?”刘德问刘登道。

    “棉花?”刘登一脸雾水,他在晋阳王宫里宅了七八年,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对于植物什么的真的不了解,也懒得去了解,反正,国事他交给丞相,军事交给都尉、卫尉和中尉,其他的事情的话,内史也能帮他处理。

    于是,他转头,唤来自己的丞相,问道:“丞相可听说过棉花?”

    他的丞相摇摇头:“臣未尝有闻也!”

    于是,他又叫来自己的中尉,问道:“将军可曾听说过棉花?”

    中尉也摇头拜道:“臣不知也!”

    就在连刘德都感觉失望的时候,刘登却还是信心满满,他对刘德道:“殿下勿慌,丞相不知,中尉不知,寡人内史一定知道!”

    过去七八年他治理国事就是这么来的。

    先问丞相,丞相解决不了,问中尉,中尉也没办法的话就找内史,总能有一个人帮他解决问题。

    从他即位起,他就是这么过来的,反正过去七八年,他的臣子们基本没有让他失望过。

    就是去年,匈奴大举入寇的情况下,他在大臣们的帮助和辅佐下,也守住了晋阳和大多数城市,没有让匈奴人得到什么便宜。

    于是,他唤来内史,问道:“爱卿可听说过棉花?”

    他的内史让刘德有些好奇,跟韩颓当一样,刘登的内史明显是混血儿,而且是匈奴人与塞种人的混血。

    圆脸,大眼,鼻孔还有穿孔存在,显然,这是一位匈奴降臣。

    不过这人一开口,却是一口纯正的不能再纯正的官话,他跪下来拜道:“回禀大王,小臣曾经听臣父说过,西域似乎有一种花,名为棉花,乌孙昆莫曾献此花为匈奴老上单于寿礼!”

    刘登听完,一脸得意与骄傲的对刘德道:“殿下您看,寡人没说错吧!”

    刘德终于刘登是怎么治理国政的,他走的是惠帝刘盈的路子!

    而知道棉花匈奴人也有,这就给刘德解决大问题了。

    “棉花有着落了……”

    想要棉花,需要打仗吗?

    不需要!

    等今年十月按照惯例,匈奴与汉室会各遣使者问好各自的君主,到时候,刘德托派遣去匈奴的使者带回棉花就行了,最多给匈奴人一些好处就是了,无非就是黄金与丝绸嘛!)

    ps:??嗯,今天南宁下好大的雨所以逛街购物的计划泡汤了。。我乖乖的滚回来码字了

    ( 我要做皇帝  p:///2/2993/  )



第两百二十六节 扫把星
    将刘登接到吴山之上,刘德马上又得到了报告,赵王刘遂已经到了大阳县境内。《辣+文+网手#机*阅#读an》

    于是刘德又马不停蹄的前去迎接。

    刘遂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莽汉一个,几乎跟当年的淮南厉王刘长是一个磨子刻出来的,说话嚣张跋扈,口无遮拦。

    刘德也没把他放在心上,只是例行工作的客套了一番,将他带到吴山,就算交差了。

    但刘遂的随行卫队,却给刘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支弓马娴熟的精锐骑兵,人数大概在四百到五百左右,虽然数量少,但刘德一点都不怀疑,这支卫队在战场上能抵得上四千甚至五千普通军队。

    “早就听说刘遂有一支精锐骑兵卫队,号为‘冲卫’!”刘德望着那支一直保护在刘遂左右的骑兵,流着口水,他真想想个办法,把那支骑兵,弄到他手下来。

    因为传说,刘遂的冲卫,是从整个赵国的郡兵中,经过层层选拔,仔细挑选出来的,每一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

    当此之时,一支精锐骑兵所能发挥出的战斗力远超人们的想象。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后来刘彻的羽林卫和八校尉,每一支都不过千余人甚至最多几百人,但他们在战场上却发挥出了几千甚至几万人的作用。

    然而,刘德也只能想想而已。

    诸侯王的亲卫,就算天子,也很难弄到自己手里来。

    除非……杀了刘遂或者废了刘遂!

    刘遂之后,如今身为大将军的窦婴,也领兵从荥阳赶来朝拜天子。

    刘德自然是马上前去迎接。

    “殿下!”一见面,窦婴就笑着躬身道:“别来无恙!”

    如今的窦婴。可谓是达到了他人生的一个巅峰。

    身挂大将军印信,统兵十余万,兼有齐赵六国兵权在手。

    男人一旦掌握了权势。立刻整个人的面貌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今的窦婴,与之前相比。少了一些文雅的味道,多了一些雷厉风行的气势,左右簇拥的都是关东各郡的都尉与司马,让刘德看了,都有些感慨。

    刘德还记得,当初,窦婴被晁错一拳打破了额角的狼狈模样。

    如今,晁错怕是再也不敢那么对他了。反而,要在窦婴面前规规矩矩。“有劳大将军挂记,我一向还好!”刘德笑着还礼:“大将军身在荥阳,一切可好?”

    “回殿下的话,臣一切都顺遂!”窦婴站起身来,将他身边跟随的军官一一介绍给刘德。

    “殿下,这一位是雒阳都尉程嘉!”一位黑脸都尉出列朝刘德一躬身:“殿下,末将程嘉有礼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请殿下赎罪!”

    “程都尉好!”刘德眉毛一挑,这可是一位战将,在吴楚之乱中。以军功封侯。

    你要知道整个吴楚之乱,汉室只有寥寥数人最后因军功封侯。

    其中有四位彻侯是因为死王事而被封侯,简单的说是拿命表了忠心后才封其子为候,剩下的每一个的战功都是不容置疑的。

    特别是程嘉随后被任命为江都国丞相,直接进入中两千石大员的序列。

    随后,窦婴又向刘德介绍了数位都尉,全部是他目前手下用的顺手的大将。
1...126127128129130...13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