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雪云中路
见到曹亚范不说话,还以为他不愿意留下的魏拯民拍了拍他肩膀道:“我们也不愿意你留下。但我们不能全部将南满游击区放弃,南满的抗日大旗不能倒。你是老同志了,无论是经验、能力都是一流,所以你留下。”
“原二方面指挥是朝鲜籍的同志,二路军七军代军长,哦,现在叫做二分区的司令员也是朝鲜籍的同志。还有北满省委书记、三路军参谋长兼三军军长都是朝鲜籍的同时。将他调过去,可以和朝鲜的同志有一个很好的沟通。”
对于魏拯民这个解释,曹亚范摇摇头道:“政委,我不是对留下来有意见。可为什么不能将一方面军留下,而留下二方面军?按说我是六师政委出身,指挥六师改编的二方面军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我已经离开六师两年了,对于那里的很多后提拔的同志并不是很熟悉。”
“毕竟已经分开两年多了,很多事情和人物都已经陌生了。政委,您和总司令将我留下来坚持,我个人没有任何意见。但将我调到二方面军,我有些意见。同样是留下来坚持,为什么不留下我已经带了两年,已经是得心应手的老部队?”
听罢曹亚范的意见,魏拯民微微的琢磨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道:“将二方面军留下是我的主张,总司令创建的一军现在就仅存一方面这点骨血了。之所以不将一方面军留下,原因你应该清楚。”
对于曹亚范这种对抗日忠心耿耿的战将,魏拯民觉得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主力北上后,南满的形势只能更加恶劣。去年一师的叛变,总司令的心情你应该知道。三师自西征失利后,元气一直没有能恢复。一军就剩下这么一点血脉,我们不能让总司令这么多年的心血全部毁掉。”
说到这里魏拯民沉吟一下道:“不过为了保证你可以顺利接手二方面军,我和总司令商量了一下,除了将咱们一路军仅有的一部电台留给你,以便有什么问题,你可以直接向我或是总司令汇报之外,还决定对二方面军干部进行一定的调整。”
“从总部以及一方面抽调几名得力干部,补充二方面军。无论是总部还是你的一方面军你要那个人,我就给你那个人。不过数量不会太多,只有三个人。总部与一方面军还要长途远征,部队上下不熟悉不行。”
“这三个人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替换下二方面军中你不熟悉,或是你认为指挥不动的干部。老曹,这已经是我们能做到最大努力了。”
原则性极强的魏拯民给出的这个答复,让曹亚范相当的意外。他还是第一次听见政委为那个部队破例,像现在这样按照指挥员的意愿调配干部。这在之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魏拯民的破例,知道自己今后形势不会太乐观的曹亚范也没有拖泥带水,干脆的道:“政委,那好,我就要三个人。一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柳万熙、警卫旅一团政委黄海峰、总部少年营营长宣纪胜。”
“至于二方面军的同志,我看就不必调出了。以便使得这这些同志心中产生什么误会或是不好的想法,我只希望能将这三位同志加强到留守部队中。”
听到曹亚范点名要的这三个人,魏拯民苦笑道:“你可真会挑人,这可都是强将啊。好吧,既然答应你了,就给你。不过有一点也要说好,二方面军不是全留下。还要调出部分干部与部队,跟随总部一起撤离。”
“二方面军现在有四个团,五百多人。集中到一起,补给方面会很难筹措。在主力撤走之后,整个南满所有日伪军的压力都压在留守部队身上。没有了配合部队,你们的处境恐怕会更困难。”
“调出二方面军部分部队,除了要使得留守部队更加精干灵活,减小目标之外。也更是为了减轻你的负担。至于调出那些部队,你说了算。你放心这些部队不是白抽调的,所有的机枪都留给你,还有其他武器随你便挑,总部将最好的武器都留给你。弹药也给你留下七成。”
不将二方面军全部留下,抽调部分部队与干部随同总部、一方面军北上,同时抽调几名曹亚范熟悉的一方面军干部到留守的二方面工作,这两件事情并不是魏拯民心血来潮,而是在来黄泥河秘营路上他和杨靖宇两个人商量的。
见政委满足了自己抽调的几名干部到留守部队工作,此时已经很满足了的曹亚范对其他的已经并不是很在意。对于魏拯民提出调出部分二方面军部队随同北上的要求,想也没有想的便道:“政委,留下七八两个团就行。至于其他的部队都可以带走。”
“至于干部,除了参谋长林水山、八团团长孙长详之外,您抽调那个我都没有意见。”虽然离开二军六师已经两年,但对于当年六师最勇猛善战的人,曹亚范还记得很清楚。
与曹亚范谈话很顺利,让魏拯民明显心情不错。至于二方面军调动那些人,他却是还要和杨靖宇商量。他虽然是南满省委书记、二路军政委,但是这种调动干部,尤其是军事干部的事情,还是需要和杨靖宇商量着来。
听完魏拯民叙述的与曹亚范谈话的内容,杨靖宇沉思了一下道:“老魏,这件事还是等二方面军的部队到了以后再说。对于二方面军的干部,现在最有发言权的便是他们的老师长,现在的指挥。我们还是不要越庖代俎的好。”
“只是有一点你要把握住,留下来的干部,一定要选择那些不为逆境所动,能经得起考验的人。程斌的事情绝对不能在桦甸重新上演了。我们北上之后,曹亚范孤军留在东边道地区坚持,连一个策应部队都没有,形势远比程斌当时危急的多。”
“胡国臣、安光勋这些也算的上是久经考验的干部了。但一被俘,出卖同志比谁都狠。胡国臣出卖了安光勋,安光勋被俘后出卖了一师在桓仁地区的所有秘营,直接导致了程斌的叛变。”
“一个蛀虫可以毁了一座房子,一个叛徒可以毁了一支部队。这一点我们在挑选留守干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二方面是以二军的六师为主体组建的,对于他们干部的情况,你比我熟悉。这件事情上你要多费费心,与他们指挥好好沟通。”
说完自己的意见,自得知张秀峰叛变后,一直便显得有些沉默的杨靖宇,又一次陷入了沉默。只是望着远方的山头,不知道心中在想着什么。
看着这些天除了在得知二路军与中央联系那一段时间外,兴致一直不高的杨靖宇,有些误会他对董平的那些做法不满的魏拯民劝说道:“老杨,二路军同志的那些做法你也不要太在意。他们能在北满同样险恶的环境之下,打下那么大的一片根据地,想必还是有其过人之处的。”
“尽管他们有些做法我也不是很赞同,但他们这种从上到下的保密意识,却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地方。他们的那些战术我们学不来,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其中那些我们适合的方面。对于二路军的同志,你也不要太冷淡了,这不好。会影响到两路军团结的。”
听罢魏拯民的劝慰,杨靖宇在微微一愣后,摆了摆手道:“老魏你想那去了。他们的那些有些不择手段的做法,说实在的我的确有些看不惯。但我也知道在必要的情况之下,有些事情尽管你不想做,但也是必须做的。”
“看着从小在我身边长大的张秀峰,在被他们审讯时发出的那些都不是人能发出的惨叫声。说实在的老魏,尽管对于叛徒我也恨之入骨。但那天,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心却直纠纠着。这种听起来让人不由自主头皮发渗的惨叫,我参军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到。”
“张秀峰这个人我了解,虽说做了叛徒,可他的骨头还是比较硬的。就算知道自己叛变企图已经暴露,但他这个人轻易也不会认输。因为当时他还不知道前来接应他的程斌特别挺进队已经被全歼。但凡只要是还抱有一线希望的情况之下,他这个人是轻易不会招供的。”
“可就这么一个人,短短三分钟都不到,就成了那个样子,有什么说什么了。等再见到他的时候,我都吓了一跳。他的手指头一看就是一根根的被从关节处硬生生的掰断的。还有那条左腿,我不知道你看清楚没有。两个膝盖骨,恐怕都碎了?”
“你知道我在见到张秀峰那个样子后,问他们一个战士,我说你们究竟把他怎么了的时候,他们怎么回答我的?”
“他们的那个战士告诉我,他们什么也没有做,就是在张秀峰身上某些特定的部位动了一点手脚。他们在训练的时候,曾经专门受过那些部位即让人感觉到锥心刺骨的疼痛,又可以不致命的训练。而这种训练,是专门用来进行审讯比较顽强的日军战俘用的。”
“他们司令员,哦,就是那位杨副总指挥在训练的时候,曾经亲口告诉他,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之下,在急需口供的时候,可以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甚至还亲自教授了他们几种拷问办法。”
“他还说,他们司令员曾经告诉过他们,因为他们作战环境特俗,很多的时候都是在敌军腹心地区孤军作战。所以在审讯战俘的时候,可以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一切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情报为主。”
“说完这番话后,他很遗憾的告诉我。在他们全歼日军一个加强联队的群策山那一战时,他们营长在突袭日军指挥部,击毙日军黑岩义胜少将的那一战,他们只用了一分钟,就让两个日军参谋张嘴了。可这次居然用了三分钟,倒是有些退步了。”
“这些话让我的感触很深。我这两天一直在思考他们那位司令员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若说是凶残成性的人,也不能得到部下的如此衷心拥护。二路军的那些人一提起他们的副总指挥,便一脸的自豪。”
“更不可能在日军重兵围剿之下,非但没有如我们一样的被削弱,反倒是打出一大片天地来。做到这一点,仅仅只是凭借铁血的手腕,没有能稳住军心的办法,是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
“可从他的部下这些听起来是他亲自传授的手段来看,他又像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有些阴险、毒辣的人。但从他部下的描述之中,又看不出这一点来。他究竟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会有着两种至少在看起来正好相反的极端性格?”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小说,-文字,您的最佳选择!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二百一十二章 你们拿我们当二逼啊
?魏拯民与杨靖宇二人在远距兴山要塞数百公里外的桦甸东南山区在谈论杨震究竟是什么人,却不知道在此刻正在张镇华的陪同之下,检查兵工厂生产状况以及江北先期已经运到的援助物资的杨震却是一脸的阴沉。 注册会员推荐该作品注册会员推荐该作品
现在任兵工厂厂长的原十一军兵工厂厂长在接收完这批设备之后,直截了当的告诉前来检查设备安装调试情况的杨震、张镇华,这些设备全部都是二手货,没有一件是新制造的产品。
虽然保养的还算不错,但使用年限绝对不短,有部分机器设备还是本世纪初沙俄进口的美国或是德国货。甚至其中有几台机器铭牌上清晰的刻着龙旗以及天津、北洋机器局等字样。
据这位厂长的推断,这几部刻着龙旗,标识着天津字样的德国造淋硝机的很有可能是前清庚子年变事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沙俄从清政府在华北设立的最大军工厂北洋机器局中掠夺的。
尽管知道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调集自己所需军工设备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早就已经做好接收二手货准备的杨震,却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弄回来一批老古董。本来得知机器设备到了,还很兴奋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异常恶劣起来。
如果说见到这些二手设备,杨震还能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当看到江北一贯吝啬的老大哥运过来的大大超过自己要求的武器装备后,杨震本就阴沉的脸色几乎已经可以拧出水来了。尽管这些装备数量已经超过当初过江求援的三路军总司令要求的数量。
但其质量却绝对低劣的不敢让人恭维。要说是那不是一批军火而是一堆洋破烂,恐怕都没有人会反对。
这批也算的上庞大的武器装备中,除了那一百五十挺德什卡高射机枪是八成新的之外,就是自己要求的那三百支莫辛纳干狙击步枪还算新产品。至于其他的装备全部都是一战时期生产的老古董。
这批武器口径之杂,年限之老,出乎了杨震的想象。一战世界上主要参战国家生产的武器,在这里几乎都可以见得到。英国的恩菲尔德七七口径步枪、笨重的刘易斯轻机枪,维克斯重机枪。
法国的一九一六式勒伯尔步枪,号称史上最坑爹的绍沙式轻机枪、一九零九式轻机枪、以及膛线都快磨光了的哈奇开斯重机枪。
德国的一战时期生产的毛瑟九八式、八八式步枪、马克辛重机枪。奥地利的曼利夏步枪,美国的春田式步枪,以及美国人生产的改为美国七点六二毫米口径后性能更加操蛋的法式机枪,当然还有勃朗宁重机枪。
在这批武器里面,杨震甚至还发现了日本在一战中或是一战前生产的连发式村田式步枪以及被称为金钩式步枪的三八式步枪的前身,三十年式步枪。而有些村田八毫米连发枪的铭文上还刻着日俄战争时期的生产日期。
这些步机枪数量多的像法国造勒伯尔步枪达到两千多支,少的奥地利出产的曼利夏步枪只有不到二百支。甚至有些品种的武器如德国八八式步枪数量还不足百余支。
而且有些武器,像那些日本造的村田式步枪数量虽不少,达到了数百支,但连一发子弹都没有。除了没有子弹的,就是那些提供了子弹的,也有不少平均下来每支枪连五发子弹都达不到。
就是子弹配备比较多的那些武器,不算枪械本身好坏,其配备的子弹大部分也因为保管不善,大部分接近报废或是已经报废。更何况这些武器之中有相当一部分,锈蚀的甚至连枪栓都拉不开。只有一半的步枪配备有刺刀,很多步枪甚至连枪背带都没有。
杨震算了算这批轻武器中,有子弹没子弹的,能用的不能用的加到一起,足足将近有八个相互不能通用的口径。而相对于纷乱的轻武器,一同运来的那数量不少足有六十四门,但口径却达到了六种的山野炮,杨震直接给下了一个定义,全部都是只能回炉的废品。
这六十四门山野炮中,既有七十五毫米大众口径,也有七十七毫米、八十八毫米的德系口径,以及六十九毫米的法国、奥匈口径。另外苏联装备的制式七十六点二毫米山野炮自然也少不了。
只是其中十六门苏军制式口径的火炮,表识的生产日期却是沙俄的。甚至有几门还是苏俄内战期间的粗制滥造的东西。由于长期高强度的时候,炮膛内的膛线都磨光了。杨震的一个直属炮兵团愣是没有挑出身来敢用。
就是一向以胆大包天著称,号称没有不敢用的火炮的马其昌在看了看之后,也摇了摇头,不敢用。这些火炮弄不好炮弹没有打出去,倒是先炸了膛。大炮这东西可不是像步枪那样,炸膛就炸膛,死的可不是一个人,弄不好要搭上一群人。
这些火炮不仅与轻武器比起来,口径与数量之比更不像话,其中还有不少是眼下和垃圾有一拼的架退式火炮。而弹药与轻武器一样,很多都是有炮无弹。像那七门奥匈帝国制式六十九毫米山炮,就连一发炮弹也没有。
这些那是武器装备,就是说是江北报废武器大批发倒是有人信。这些破烂就是扔个最缺乏装备的部队,恐怕都没有人会要。谁会要一支枪管膨胀的射击都不用扣扳机,子弹连弹壳一起就能顺着枪管滑出去的步枪,甚至压根就没有子弹的步枪?
连同那些机器设备,自己付出了三种领先与这个时代的武器图纸,整整一吨黄金的大价钱,却买了一堆破烂。这实在让杨震的心情几乎糟糕到了极点。
这些垃圾一样的装备倒也算了,杨震当初根本就没有想过要。但那些二手,甚至不知道是几手的军工生产机器设备却他着实愤怒到了极点。尤其那些装备,就算是搭头,但也不能这么坑人。这些武器能上战场吗?
看着杨震低沉的脸色,负责押运这批武器装备的苏军远东军区司令部后勤军需部参谋科瓦廖夫中校,自然心知肚明。这批转交给中国同志的装备,都是远东军区储备在仓库中的内战时期,缴获白俄或是外国干涉军的装备。
之前长时间的使用,后期的保养不善,这些武器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报废的标准。而且大部分的武器,所需进口的弹药匮乏,甚至压根就没有。实际上军区司令员阿巴那谢克大将以及军区政委伊万诺夫,也不赞同将这批实际上已经报废的武器弹药移交给中国同志。
他们身处与关东军对峙的第一线,自然对中国同志真正需要什么很了解。对这批中国同志对远东军区的作用更是清楚。但这是莫斯科的命令,他们也不敢否决。据说这批实际上一文不值的武器被内务人民委员部折价了足足二百公斤黄金。还说这是打了对折后的价格。
而这些中国同志提供的那些在远东军区靶场已经试验过,领先了整整一个时代,深受军区高层喜爱的武器图纸也不过才折价一百公斤黄金。无疑,这些武器被内务人民委员部用来给中国同志那一吨按照斯大林同志的意见,购买指定的生产线后,还错错有余的黄金顶账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