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雪云中路
他之前虽然选定的是配合王光宇先吃掉中路之敌,是因为在他看来,中路之敌是日军此次进剿的主力。只要打掉中路之敌,便相当于打破了日军此次进剿的全盘计划。剩下的北路日军在面临孤军作战的情况之下,也只能退回佳木斯地区。
但自己部队能不能在短时间之内打垮中路之敌,同时北路的郭炳勋在日军兵力增加至两个大队的情况之下,能不能拖住日军。佳木斯的日军能不能快速的增援,这都是杨震必须要考虑的。对于杨震来说,日军驻扎在佳木斯的第四师团才是他进行下一步作战时最担心的问题。
不仅太平川一线距离佳木斯太近了,即便是尖山子一线距离佳木斯又远到那里去?第四师团自己虽然接触过,在后世也久闻其大名。但杨震对其仍然是很担心。
自己在敦化北部山区遭遇到的第八联队是不是第四师团的特例,还是第四师团那几个联队都是这个德行?杨震也摸不准。他只知道,在战场之上小看任何一个对手,都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沉默了一会,杨震决定还是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在郭炳勋还远在法司河一线的情况之下,杨震唤来董平这个他最看重的部下之一。将自己的想法与其说了说,征询了一下董平对下一步作战的看法。
正在集结队伍准备出发的董平被杨震唤来,听罢杨震说完自己的想法,董平没有立即回答,在打量了地图好大一会之后,抬起头看了看杨震信任的目光道:“司令员,我们下一步既然必须要打,为什么非要看着眼前的这两股日军?”
“司令员,您看。现在中路日军至少还有一个多大队的兵力。再加上伪满军警,应该说兵力还是相对比较强大的。而北路日军虽有两个大队,但是分别在鹤立与法司河一线,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位置之上。”
“我们若是先打中路之敌,北路日军两个大队一旦汇合,全力发起攻击,向中路日军靠拢的话,郭参谋长指挥的两个营则很难拖住他们的脚步。”
“我军的装备虽然不差,但素质上还是与日军无法相比。两个营的兵力,在正规阵地战之中,很难能挡得住日军两个大队的轮番冲击之下的。”
“况且,在天明之后,日军还可以得到空中支援。日军在汤原县城以南就有一个野战机场。其空中支援,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到达战场。在敌地空火力的支援之下,我们的部队就算是以倍于日军的兵力,也不见得能抵挡的住日军两个大队的攻击。”
“而且中路日军已经停止前进,开始构筑防御工事。按照我们现在的战斗力来看,就算是有大量的炮火支援,但也很难在硬碰硬的情况之下,在短时间之内吃掉中路日军。”
“战事一旦拖延起来,短时间无法结束的话。而北路郭参谋长两个营的兵力又无法阻击日军两个大队太长时间的情况之下,这样我们很容易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而我们若是先打北路日军,我们不仅要加强王副参谋长的兵力,以便阻击中路日军向北路靠拢,而且还要分兵阻击由鹤立出发的日军。这样一来我们用于围歼北路日军的兵力就相当的有限。”
“实际上在鹤立日军西进,南路日军全军覆灭的情况之下,日军还是形成了三路进击的局面。只不过现在形成了以中路日军为南线侧翼,北路日军则无意中成了负责左右策应,担当主力的境地。”
“而现在实际担任中路进攻主力的北线日军只有一个大队的兵力,兵力相对单薄。实力与之前的中路日军有一个联队,伪满军一个团的情况无法相比。加之他们已经进入山地作战,这一个大队的兵力根本就不敷使用。”
“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局面对我们非常有利。对于我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打中路或是北路那一路日军的事情。最关键的是绝对不能让鹤立之敌与法司河一线日军汇合。”
听到董平的分析,杨震赞赏的点了点头后,又道:“你的意思是先打目前已经进至法司河一线之敌?”
董平摇摇头道:“司令员,我刚刚说过,无论先打尖山子一线,还是法司河一线都不是上策。我的意见是要打就打由鹤立出动的这部分日伪军。”
“我们现在无论是转向尖山子一线,还是法司河一线,直线距离都差不多。既然我们要跑相同的路,还不如看情况,或是北渡格节河,直插王傻子屯至西河屯一线。或是直插庙岭子山一线。将日军这两个大队分割开来。”
“参谋长那里虽然只有两个营与部分侦察部队,若是想全力阻击日军两个大队的兵力很吃力。但是拖住日军一个大队的兵力还是可以的。我看他那里可以让开法司河一线,放日军过河。”
“只要这路日军渡过法司河一线,他们与鹤立出动之敌之间就出现了一个相当大的缺口。按照法司河一线日军的目前态势来看,佐佐木到一应该给他们下达了死命令,必须向尖山子一线靠拢。但对于他们本身来说,两个大队行程间隔的那一天却不失那么好弥补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这将会是一个绝佳的战机。”
“在放日军渡过法司河之后,无论参谋长还是王副参谋长那里都不用对其当面日军进行太顽强的阻击。只是其采取王副参谋长采取过的拖延战术,利用格金河、集科河等天然屏障以及这一带的山林,尽量拖延其汇合时间,再您这边打响之前不使其合兵一处便可。”
“一旦您这边打响,他们则立即汇合一处,集中全部的兵力与火力,全力拖住日军向北增援。给我们围歼鹤立出动之敌,争取时间。至于完成对鹤立之敌的围歼后的下一步作战,我们可以视战局的发展而定。”
“我之所以提出先打鹤立出动的这部分日军,除了这部分日军现在是真正的孤军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无论是王傻子屯或是庙岭子山一线距离我们群策山秘密基地的距离都不远。我们可以就近补充弹药与转运伤员。”
董平一边说,杨震手中的铅笔一边在地图之上快速的进行着作业。等董平的话音落下,杨震也已经完成了图上作业。
看着图上标出的敌我态势,杨震心中快速的分析了一下整个战场的敌我态势,马上便明白了董平的想法。在仔细琢磨了一会之后,杨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小说,-文字,您的最佳选择!
( 抗日之我为战神 p:///3/3342/ )
第一百四十三章 辉煌的开端 (11)
太平川一战过后,一直与官兵同甘共苦的杨震,这次除了只佩戴一支手枪,而不用背负沉重的步枪与弹药之外,终于与普通官兵有了实质上的区别。文字
在分手时,看到杨震因休息不足以及用脑过度而显得有些苍白的脸色。为了不让杨震过于劳累,在路上可以休息一会,董平给他牵来了一匹缴获的枣红色大洋马。
这匹马是佐佐木到一的坐骑,在杨震炮击太平川时,因为与其他驮马一起栓在了弹药库附近,所以逃过了一劫。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董平对马匹还是有一定认识的。
在清点缴获的马匹的时候,他一眼就看出这匹因为条件的原因,只能暂时的混在一群普通的驮马中马匹与其他马匹的不同,绝对是一匹上好的战马。所以他将这匹马交给了杨震,作为坐骑。
只是可惜的是,他的这个小小的马屁拍的有些不是时候。后世坐过军用运输机、坐过直升机、乘坐过包括各种坦克、装甲车在内车辆等多种运输工具的杨震,就是没有骑过马。别说驭马驰骋,就是骑他都不会骑。
而部队在发展壮大有限的马匹都交给了炮兵以及辎重部队,虽说李延平曾经说过,从中间挑几匹马给他和郭炳勋做为坐骑。但盘算了一阵之后,杨震总归没有舍得。
对于现在运力实在不足的部队来说,马匹实在是太珍贵了。自己又没有那么娇嫩,徒步行军一样可以。至于坐骑,等以后弄到足够数量的马匹再说吧。
东北是中国有数的几个产马地,马匹产量极大。虽说品质并不算太好,与青海、新疆比不了。但总归是不缺马。原东北军,就编制有相当庞大的骑兵部队。
只要部队打出去,马匹还是会有的。所以杨震一直也就没有去学骑马。何况他现在也实在没有这个精力,专门抽出部分时间去学习骑马。
时间紧迫,无法练习骑术的杨震,只能望马兴叹。将马匹交给了断后收容的杜开山,让他用这匹马驮运身体差一些,有可能掉队的战士。而自己还是官兵一致,驾步量。
其实杨震不骑马,将董平送给自己的坐骑用来运输体弱战士,也不光是不会骑马的原因。主要是在眼下部队上下都异常疲劳的情况之下,杨震这个做首长的还是要显示一下自己一贯主张的官兵一致作风。
部队上下除了运载缴获的弹药,尤其是炮弹的那两辆卡车以及运载伤病员的那些大车之外,都是徒步行军。自己这个最高首长,这个时候总是要显示一些带头模范作用。
虽然杨震也很疲劳,甚至有些用脑过度的他,疲惫感还在那些普通战士之上。但杨震更知道,眼下自己更需要做的是怎么鼓舞士气,让战士们战胜连续行军作战带来的疲劳,以便为下一战做准备。而不是休息。
只是杨震却不知道,他将董平送给自己的马匹转交给杜开山驮运体弱战士,自己与其他官兵一样徒步行军的举动,却是给部队士气带来了不小的鼓动。
说实在的,连续的大体力训练之后,又未加休整便连续行军、作战。虽说饮食有保障,吃的也相当的不错。但这个强度对于大多数战士还都只是入伍只有月余的新兵构成的部队来说,实在是有些强度过大。
别说那些新兵,就算现在已经担任连排长的老黑顶子秘营整训出来的老骨干都有些受不了。整个部队现在从上到下,都有一股子浓浓的疲惫感。对于杨震连续行军、作战过后不休整,还要继续北上的举动多少有些怨言。
不过怨言归怨言,战士们的心思都很单纯。杨震的部队因为大多都是被解救出来的战俘与劳工,整个部队都显得很年轻。部队整体相对年轻,最大的缺点便是缺乏经验。不过这样一来,老兵油子也就很少。新兵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
杨震这个最高首长的这些天的作为,大家又是都看在眼里。他们训练的时候,杨震这个首长没有休息,在带领他们训练。他们休息的时候,杨震又是整夜、整夜不眠的修改训练计划。
他们都听警卫连的兄弟说过,司令员休息室的灯光总是一亮便是一夜。他们很多人也都听过军医处的那位虽然长的很漂亮,人却也泼辣的很的张处长,为了休息的事情,与司令员的几次争吵。
他们知道,他们累,他们的首长更累。因为他们训练的时候,他们的首长在工作。他们休息的时候,他们的首长还在工作。
太平川一战,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大家总算借光休息了一会。而他们的首长,还在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战场上的态势。还在对着地图,打着手电不住的琢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谁都知道骑马行军要比徒步行军轻松一些。可现在司令员放弃了骑马的机会,甚至连那两辆用来运输弹药与补给物资的卡车也不坐,而是与他们一起徒步行军。
在所有的战士看来,跟着这样的一个与官兵同甘共苦的首长,在危难的时候,一定不会抛弃他们独自逃生的。尤其那些轮番骑在杨震不顾杜开山反对,坚持让出来的马匹上的战士,更是激动万分。
那边的杨震却不知道自己一个简单的让马举动引起战士们心中如此的大的波澜。他的脑海里不断在酝酿并修改着即将开展的下一步作战计划。
为了隐蔽行踪,杨震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就在太平川以北渡过格节河,直插王傻子屯的想法。而是选择了大张旗鼓的绕过鬼子设置在德全屯的集团部落,摆出一副向西包抄尖山子一线日军后路的态势后,在德全屯以西进入山区,直插庙岭山一线的行军路线。
从太平川以北直渡格节河,直插王傻子屯的路线虽然在行军路途上虽然稍短一些。但这一条线路人烟相对密集。有数个日伪的集团部落。在暂时无暇解决这些集团部队的情况之下,这条路线极为容易暴露自己的作战意图。
一旦日军发现自己大部队转向,恐怕法司河沿线的日军部队会立即转向,撤回去。两个日军大队一旦猬集一处,下面的战斗就不是那么的好打了。一旦日军不顾伤亡,强行突击,杨震并没有把握,郭炳勋带的那两个营能够档的住日军。
而绕道德全屯以西,虽然略微绕远了一些,但这条路人烟相对稀少,可以有效的隐蔽自己的行踪。太平川一战过后,炮兵已经补充相对充足的驮马,将山炮分解开由六匹马驮运之后,可以大大的缓解炮兵部队的疲劳感。
太平川一战过后,杨震将炮兵分为两块。野炮营由邱金堂指挥,去尖山子一线配合王光宇作战。自己则携带两个山炮营,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往庙岭子山一线,试图在鹤立之敌与法司河一线之敌汇合之前,将其合围。
此时有了佐佐木到一的副官在手,对于杨震来说如今汤原境内所有日军部署已经是无密可保。这位副官并未有如杨震想象般的顽强。只是几鞭子下去,便告诉了杨震他想知道的一切。
如今掌握了日军全部部署,对于杨震来说行军布阵便容易了很多。除了有些担心驻扎佳木斯的第四师团的动向之外,其余的日军,已经在他的掌握之中。
实际上杨震并不用太着急赶路。因为原本驻军鹤立,担任封锁汤原与萝北交界处的第八师团第十七联队第一大队在接到佐佐木到一调整部署,命其立即与主力汇合的命令之后,却并没有立即行动。只是带兵出了鹤立镇之后,在进山之前停了下来。
鉴于接到命令已经是黄昏时刻,其大队长左间久为人少佐秉承着清剿抗联时,绝对不在山林中过夜的传统。硬是拖延到了第二天清晨天亮之后才进山。杨震在次日清晨抵达庙岭子山一线的时候,这个第一大队才开始陆续进山。
虽然日军的行军速度很快,但由于左间久为人之前的动作过于缓慢,使其与已经渡过法司河的主力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之前耽搁的时间,不是现在加快行军速度可以弥补的。
左间久为人之前的拖延时间,不仅仅使得自己在后续的战斗行动之中,自己真真正正的成了孤家寡人不说。还使得杨震不但从容的设置了伏击圈,还有了小半天的休息时间,缓解了一下部队的疲劳。
左间久为人也许是死脑筋,也许是认为联队长已经扫荡过的地区很安全。不仅在行军路线上完全走的是第二大队的原来行军路线,而且防备也很松懈。
重机枪都分解成了几大块,放在驮马的背上。甚至尖兵只派出了一个携带了一挺轻机枪的步枪组,而没有按照惯例派出一个小队的兵力。
尽管在从鹤立出发之前,鉴于第十一师团两个大队的结局,以及第十二师团以及自己的亲身遭遇,联队长河田毅大佐已经再三警告他行军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小心。这股反满武装异常的狡猾,而且火力凶悍。
但左间久为人却依旧很固执的认为,自己走联队长走过的路线一定会很安全。而且反满武装的主力都在尖山子一线,自己就算遇到小股武装骚扰,也没有什么关系。第八师团可不是第四师团那样的草包部队。一个大队居然被千把的反满抗日分子给打垮了。
所以对于部下在行军时,多派出部队对行军路线两侧的山地进行清剿,并将尖兵该为一个步兵小队的要求,左间久为人少佐毫不犹豫的便拒绝了。在他看来,自己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与联队长汇合,而不是慢吞吞的边扫荡边行军。
左间久为人的骄横以及防备松懈,最高兴的人非杨震莫属。本以为要打一场硬碰硬的战斗的杨震,马上改变了战术。将围攻战为伏击战。
杨震为这个左间久为人所部安排的战术完全是围歼南路日军十一师团两个大队时候的战术翻版。在接到侦察兵的日军行军很大意的报告,杨震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自己之前使用过的成功战例。
既然有好的计划可以照搬,而且都是打伏击,作战方式也相同,那么为何不旧事重提,何必要费脑子,拟定新的作战计划。不过,杨震也不是全盘照搬,根据地形的变化还是调整了一下兵力部署。
毕竟这里属于浅山区,地形与云石砬子那里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这里靠近平原地带,一旦战事不利,日军可以很容易的快速脱离,撤回鹤立。
庙岭子山并不高,海拔只有三百多米。与海拔高度在七百多米的云石砬子无法相比,山势也远不如云石砬子陡峭。但满山的植被却没有比云石砬子差到那里去。
甚至相对于日军修建佳绥铁路主要采木场之一的云石砬子,这里的植被还要好一些。满山最细的树也要有碗口般粗。这些茂盛的植被可以给部队提供一个良好的隐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