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驸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萧玄武
薛绍最后的结论岑长倩或许就是本朝现如今,最后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宰相了。他不适合与我结盟,他不适合与任何人结盟!
魏玄同?做为裴炎的挚交好友他在朝堂之上鼎立了这么久,堪称奇迹。但是刘齐贤已经倒了大霉,他还远吗?而且正因为裴炎一事,自己和他之间已有芥蒂隔阂,再要合作实在是难上加难。
武承嗣和武攸归?根本不必考虑。
其他诸如王本立之流?人微言轻仅靠投机取巧而发家的小宰相们,他们爬得够快但摔得也会很快很惨,说不定哪天就远远的流放到岭南去喂蚊子了,不足与谋。
最后,薛绍把眼光锁定到了凤阁侍郎兼同凤阁鸾台三品,刘袆之的身上
而就在此时,刘袆之已经站了起来,拱手道:太后,臣以为,河源军出征为上!
众人一同扭头看向刘袆之这只出头鸟,神色各异。
薛绍则是微自一笑,刘袆之,你还真敢赌!
理由。武则天问。
刘袆之说道:黑齿常之百战不殆沙场宿将,副手娄师德忠义仁勇足智多谋,河源军驻边多年令吐蕃强敌不敢来犯,出征作战无不得胜。灵州危困,非大将不足以力挽狂澜。臣强力举荐,黑齿常之担纲此任!
刘袆之话刚落音,有一人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声音如同鼓点刘相奈何厚此薄彼?朔方军,莫非就很差吗?!
众人一看,是原朔方军大将现任御林军统帅,李多祚!
薛绍顿时感觉脑仁都疼了,真把揪住李多祚的衣领将他大骂一顿。但是这确实又不能怪他。事出突然事先没有沟通自然也就没有默契,李多祚只是觉得朔方军受到了轻慢和污辱,他的行为可以理解。
刘袆之明显是被李多祚势如奔雷的气场给骇了一骇,但他马上镇定了下来,李将军息怒,本阁就事论事,绝无轻慢朔方军之意。
薛绍也顺势说了一句,李将军这里是御前会议,没叫你说话就别乱插嘴。
李多祚恍然一怔回过神来,连忙抱拳一拜,末将鲁莽,太后恕罪,诸公见谅!
坐下吧。武则天倒是淡定,说道:刘相公,李将军虽是一时激愤,但他说的话不无道理。难道朔方军就不能堪此大任吗?如你所知,朔方军比河源军距离灵州更近,兵贵神速。
刘袆之既然敢站起来接下这个烫手的山竽,自然也是早有一番筹谋,这时他不急不忙的答道:太后,光从地利上分析,朔方军的确是更宜出战。但是臣以为,朔方军万万不可轻动。
理由?
刘袆之答道:突厥自从有了元珍,诈谋频出用兵如鬼。诸如声东击西调虎离山这样的计策,屡见不鲜。丰州前线,朔方军镇,这都是突厥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因此,相比于已经失陷的灵州,重兵屯守的夏州都督府更应该成为他们此次行动的重点目标。如果现在派谴夏州的朔方军前往灵州御敌,很有可能会中了敌人圈套。因此臣建议,朔方军应该固守本阵不得擅动,改由河源军前去御敌!
薛绍一字一句的认真倾听,听完之后心中一亮脑洞大开看不出来啊,刘袆之在军事方面还蛮有头脑的,他的大部分想法居然与我不谋而合!
刘相所言,不无道理。武则天听完之后,说道,但夏州都督府麾下驻军分为两部,一部为丰州前沿驻军,一部为朔方县的军镇驻军。现在我们只是调取朔方军镇的兵马前去御敌,丰州前沿依旧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有,河源军防御吐蕃责任同样重大,万一吐蕃趁虚而入挥军来犯,又将如何?
这刘袆之无言以对了。自己毕竟不是统兵打仗的将军,对于前线与边关的事情只能凭借耳闻来判断,万一这种事情又哪能说得准呢?
太后,臣有话讲。薛绍站了起来。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薛绍,仿佛都在说你总算是亲自出面了!
说吧!
薛绍拱了一下手,说道:吐蕃现在的主要注意力全在西域,全在我朝刚刚放弃的安西四镇一带。西突厥在安西虎师调离之后再度聚集,逐渐形成了一股足以和吐蕃人在西域争锋的强大势力,导致吐蕃现在很难分身从大非川出兵袭击鄯州。因此,河源军是完全可以腾出手来驰援灵州的。
武则天微微一皱眉,说下去。
薛绍继续道,反观朔方军,臣赞同刘相公的说法,为了防患突厥人别有异图,暂时不可轻动。并且,很有必要增兵丰州加强布防。另外,我们在河北的防线也有薄弱之处
报
薛绍的话突然被一声大喊给打断了,一名快马斥侯踉跄奔入政事堂,跪地献上一份军情快报,当场吐血晕死在地。
速唤御医施救!武则天连声下令,军报取来。
薛绍亲自上前接过军报,展开一看顿时心凉无语,顺手就将军报递给了岑长倩。
岑长倩拿过来看了一眼,连忙道:太后,诸公,夏州都督府急报,突厥人在占领灵州之后继续向东挺进侵略夏州,朔方军已经在和突厥人交战。战况胶着互有胜败。夏州都督韦待价上书请战,请求总督河陇兵马驱逐突厥夺回灵州。
太后,不可!薛绍马上制止,高声道,必须强令朔方军固守本土,令河源军迅速驰援乃为上策!
两军已在交战,还如何固守本土?武则天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凤阁拟旨,命韦待价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总督河陇诸州各府全数兵马,务必驱逐突厥夺回灵州!
太后!!薛绍愕然瞪大眼睛。
我令已出,不必再议。今日御前会议,到此为止。武则天拂袖便走。
众人依次散去,薛绍宛如石化呆立许久。李多祚和周季童等人想要叫他一起走,都不敢开口只好各自先走了。
倒是武承嗣最后一个才走,还刻意绕到薛绍身边,小声道:薛尚书,莫非朔方军真是你的亲儿子,因此你才执意不让他走上战场,生怕他受到什么伤害?
薛绍转过头来,眼神如刀的冷冷看着他。
别瞪我,不关我的事。我的手没那么长,伸不到夏州去。武承嗣满不在乎的呵呵一笑,我只劝你,凡事不要过头。让你镇国你就安下心来好好保卫神都即可,不要忧思过甚想得太多。
滚。
武承嗣表情一滞,这里是政事堂,该滚的是你!
滚。
杀气四射!
武承嗣脖子一缩,快步走了。
一个人在政事堂里呆坐了许久,薛绍强吸一口气站起身来,慢慢走出了政事堂。
在一个拐角处,薛绍见到了刘袆之。
薛尚书,来我的官署稍坐片刻如何?刘袆之发出了邀请。
曾经裴炎担任宰相时把政事堂从门下省移到了中书省。现任凤阁侍郎(原称中书侍郎)的刘袆之,官署就在政事堂旁边不远处。
薛绍一言不发走进了刘袆之的官署,入座。刘袆之奉上了茶,坐在了他的对面。
今日之事,薛尚书作何感想?刘袆之开门见山的问。
薛绍瞟了他一眼,刘相莫非以为,我是故意栽害于你?
非也。刘袆之摇头,说道,历历在目,本阁没有任何理由怨怼薛尚书。在军事铺排之上,太后不是一向对你言听计从么?这次,却是为何?
我比你更想知道原因。但是薛绍看着刘袆之,说道,别忘了,我毕竟只是一名普通的臣子,提出谏言是我的责职所在。最终,只有太后才能做出决断。
刘袆之微微一笑,那如果她的决断错了呢?
薛绍轻啜了一口茶,淡然说道,太后不会错。错的只会是主动请战的韦待价。
哈哈!刘袆之笑了,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我以为刘相一直都很清醒,难不成此前都在做梦?薛绍放下了茶杯,起身准备走。
刘袆之呵呵一笑,说道:韦待价是太后心腹,太后一手将他提拔,用来取代薛尚书坐镇朔方的。但是一直以来,韦待价还从来没有在战争当中证明过自己。没有打过胜仗的将军,是无法得到部下的认同与拥戴的。现在难得有了战事,立功心切的韦待价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而太后,当然乐意做出这样的顺水人情。她很愿意看到韦待价得胜立功,这样,朔方军或许就会和和它的旧主薛少帅彻底的断绝了关系。同时,薛尚书本人也就没有了带兵出征的借口。薛子镇国,太后只想把你留在身边。本阁,说得对吗?
薛绍似笑非笑的斜眼看着刘袆之,心说:刘相啊刘相,你难道不明白知道得越多,就会死得越快?
第822章 一记耳光
就在薛绍快要走出刘袆之的官署门口时,刘袆之在他身后说了一句
政事堂里,不能没有魂魄。
薛绍站住了,回头微微一笑,裴炎曾是魂魄。
刘袆之也上前了几步,同样微微一笑,但他是无根之魂,无主之魄。
薛绍明白他的意思,枪竿子里出政权,裴炎从来都没有获得过军队真正的支持。
刘相,你这样的想法很危险。薛绍针锋相对的小~说~看着他的眼睛。
我们时刻都处在危险之中。刘袆之也同样不回避薛绍的眼神,君不见,昨日高居庙堂的宰相,今日便已沦为牧院之囚徒?
刘袆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他希望薛绍带着军方的势力与之结盟一同自保,并合力在朝堂之上对抗武太后,不能让她一人独断乾坤。
但薛绍心中在想,玩政治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包括我自己在内。现在我的确是需要一位政事堂的盟友,但是野心勃勃的刘袆之会是合适的人选吗?貌似今日在政事堂里,他已经拿出了一点合作的诚意。但是这份诚意未必免显得太过廉价了一点,还远远不足以让我动心。
薛尚书,信不过我?刘袆之凑得更近了,两人几乎是面抵面。
权力场中,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信任可言。薛绍淡淡的道,曾经裴炎也很信任你,不是么?
刘袆之的脸皮微微抽动有些尴尬,苦笑了一声,说道:薛尚书说得对,权力场中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而现在,我们的处境和利害都是一样的。
我不这么认为。薛绍说道,你想做第二个裴炎,而我只想干死突厥人。
军队从来都是服从于朝堂的。没有权力的支撑做为后盾,薛尚书在军队里又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呢?刘袆之微然一笑,这样浅显的道理,薛尚书应该早就明白了吧?
平心而论,薛绍知道刘袆之说得对,他的话简直就是真理。但是他的话说得越是透彻,自己就越是难以信任他。
刘相,契丹和奚族的使臣还在等我,我就先告辞了。薛绍转身就走。
薛尚书,早年孙万荣曾将他的一个儿子送来充当人质,现在是时候还给人家了。刘袆之仍在薛绍身后说道,至于李大酺,他对中原的美女非常的感兴趣。
薛绍轻叹了一声,不得不承认刘袆之的确是心细如发精明过人,他的话总能说到我的心坎上。但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古人早把这个道理给讲破了。机关算尽的刘袆之,谁又敢真正的去信任他呢?
多谢刘相指点。薛某告辞了!
刘袆之看着薛绍的背影,轻笑了一声,仍是年轻,耿直单纯。但是没关系,我有足够的耐心去等。总有一天,你会被逼到那份上的!
薛绍回到了兵部官署,坐下开始写一本奏章。写完之后,他把姚元崇叫了来。
元之,这里有一个奏本,回头你滕写一遍,以你自己的名义递上去。薛绍把奏本交给了姚元崇。
姚元崇打一开看,微微惊愕,如此紧要国事,尚书何不直接面奏太后?
薛绍皱了皱眉,不必多问了,照办吧!
是姚元崇应了一声收好奏本,仍是不放心。他坐到了薛绍对面小声道,政务本就千头万绪复杂难理,如果因此而碰壁,那也不是私仇私怨。尚书,大可不必往心里去。
我没往心里去,但是她往心里去了。薛绍轻叹了一声,薛某至从忝居夏官尚书以来,昼夜小心不敢出错,一心一意操持国家军事。但是最近我的谏言总被拒绝,哪怕事后证明我是对的,她也仍旧弃我不用。我能如何?
姚元崇连忙起身关上了门,再次坐回薛绍身边小声道:尚书你得揣摸一下她的心思。她毕竟是女流,而且六十高龄。你神机妙算无不应验,所请所谏尽皆合情合理,这不恰恰就反衬了她在军事方面的短视与无能么?
短视?无能?!薛绍佯怒瞪着姚元崇,你死定了,你死定了!我一定会出卖你的!
姚元崇连连苦笑,为臣者是该尽心能干,但是锋芒太盛了,君王也会难免不喜啊!
薛绍冷笑,难怪如今,朝堂之上傻逼成堆,政事堂里群魔乱舞。
傻傻什么?姚元崇直愣神。
看我的嘴型傻逼!薛绍难得的呵呵笑了一笑,姚元崇,你看武承嗣这样的傻逼都能当宰相,你是不是也该去大展一回身手呢?
你你别害我!姚元崇顿时慌了,我还想多活几天!
哈哈哈哈!不说笑了。薛绍正了正脸色,说道:灵州沦陷夏州已经打起来了,你挑个合适的时机把奏章递上去。太后如果当面问你,你就说这是你自己的主意。不然,这又将难以被采纳。
唉好吧!姚元崇只好接下了这门差事。
两日后的朝会,灵州战事得以公开,朝臣一片惊哗。
朝会散后武则天回到御书房,开始批阅奏章。库狄氏事先已经读过一遍了,将几本比较重要的摆在了最上面。
武则天翻开的第一本,就是夏官侍郎姚元崇的奏章。奏章中提议,朝廷应该给孙万荣与李大酺封官授爵以示笼络,并对契丹与奚族予以厚赐和嘉奖,好让他们效忠我朝并出兵从旁牵制突厥,以备突厥进犯河北。奏章最后说,为表诚意,孙万荣早年献纳的质子应该还给他。并可以考虑,挑选皇族宗室女赐婚李大酺。
武则天看完之后深思良久,对库狄氏道:姚元崇的奏章,你以为如何?
所虑所请,皆是中肯。库狄氏说道,姚元崇,是个人才啊!
姚元崇是个人才没错。但这份奏章,绝非出自他的本意。武则天说道。
库狄氏微微一怔,何以见得?
这份奏章所透露的很多信息,是宰相一级的臣工才能了解到的。武则天道,姚元崇虽是夏官侍郎,但要说到谋国谋军,他暂时还不具备这样的眼界和底气。
库狄氏恍然,如此说来是有他人授意,姚元崇只是代为上书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