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圣人听说了一些传言,说东宫后宫有些不宁。圣人让我来问一下太子,敦煌郡王夭折是否另有隐情?”
承乾依然不吭声。
“圣人原本也是不信的,可如何这些传言已经闹的满天飞,圣人也需要个交待。”
“许公觉得可能吗?”
太子第三子敦煌郡王李医刚夭折,洛阳便迅速有股流言散布,开始说是李医之死另有内情,然后越传越离谱,最后甚至有人传说李医乃是被人毒杀。到后来甚至把幕后凶手直指向了刚为太子生下第四子不久的秦良娣。
秦良娣乃已故齐忠武王嫡女,也是当今太保秦琅的异母妹,入宫之后也是深得太子宠爱,为太子刚诞下第四子,圣人直接赐封潞王之爵,比两个兄长的郡王爵更高一级,与长兄李象同为亲王,可见其受宠之荣。
因此京中有传言,说圣人欲废长立幼,废秦王李象立潞王李贤。当然,对于这种传言,一般人听了之后固然也只是轻轻一笑了之,并不会有人信。毕竟李象虽也是庶出子,他是被勒令自尽的裴氏所生,但是后来却是过继到了太子妃苏氏名下,由苏氏亲自抚养的,更早早被封为秦王,虽未给皇太孙之名,但因太子妃苏氏不能生,早就是太子嫡长的身份。
秦良娣虽说出身尊贵,武勋将门之女,但毕竟也只是太子良娣,其子又只是排第四,哪可能压过秦王?
本来这种小道传言,没人当真,可当太子第三子李医突然夭折后,这流言就越传越邪乎了。
皇帝也被惊动。
这事情明显背后有人在暗中推动,无风不起浪。
皇帝让许敬宗先来问承乾,其实也是希望承乾能够处理好这件事情。
“秦良娣刚刚生产,还未出月子,如何可能?”
“反倒是潞王尚在襁褓之中,已经遇过一次险,差点出事。若非秦良娣发现及时,潞王就要跟敦煌郡王一样没了。”
“孤现在很愤怒,比谁都想要知道,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频频对孤的子嗣下手!”
许敬宗看着愤怒的太子,心中暗惊。
“潞王也遇到过暗害?还请太子把其中细节说与臣知,好转呈圣人。”
·······
“殿下可知何人所为?”
“我不知道,但我记得魏公以前曾经跟我讲过这样一篇文章,事起而有所利,其市主之。有所害,秘反察之。是以明主之论也,国害则省其利者,臣害则察其反者。”
许敬宗身为大学士,当然对这段话的出处以及意思都非常清楚的,意思就是事情发生而有利益,就是有交易的人主持的。有所害,就要秘密的从反面来察看。因此明白的君主评论就是,国家受害就要察看谁受利,臣子受害就要查明谁是他的对立面。
君臣上下之间都有利害关系,但利害关系有时是相同的,比如国家兴亡。有时利害关系又不同,比如君亡臣子兴,比如臣亡君主兴等,所以国家危难时,谁发国难财,谁就是敌人。
某个人受害,则要先找他的仇人。
其实放到后世,这些就是动机。
秦琅曾经很简明的跟承乾讲过这段话,有了动机,就会有行动,有了行动,就会有结果,所以这段话的核心就是寻找得利的人,谁得利,谁就有动机。
年幼的李医若被害,谁得利?刚出生的李贤也不被放过,这动机很明显了。
“孤向以许公为心腹,请许公帮我!”
许敬宗感觉有些棘手,原以为只是皇帝随便交待的一个差事,可谁知道这事情居然这么复杂。
怪不得皇帝亲自插手,看来果然有内情了。
他脑子里迅速的转了一圈。
太子就四个儿子,老三老四被人谋害,那么得利的是谁?简单的想,肯定是老大老二得利了,而老大老二现在都是过继在太子妃苏氏名下,这么一想,似乎得利者就是太子妃,太子妃也最有动机嫌疑了。
可真有这么简单?
“许公也知道孤与苏氏向来不和······”
“殿下请慎言。”许敬宗连忙打断承乾的话,当初承乾跟苏氏闹离婚,这事搞出多少风雨,差点太子之位都丢了,如今又岂能再提这事。
承乾闭上了嘴。
“既然圣人让许公来问孤,孤便都如实相告,李医定是被奸邪谋害,他们还曾想谋害四郎,请许公转告圣人,定要调查清楚此事。”
·······
许敬宗带着惴惴不安来到上阳宫面圣。
皇帝听完,沉默许久。
良久。
“召百骑司许洛仁、镇抚司李君羡,立即!”
两位统领匆匆而至。
“给我立即彻查东宫两位皇孙遇奸人谋阴暗害之事。”
等两人退下。
李世民又让内侍召来了殿前司的统领宦官。
“你暗里查一下太子妃苏氏。”
郑氏所生的皇孙李医被害,而秦良娣刚生的皇孙李贤也差点被害,这已经让秦良娣洗清了嫌疑。剩下嫌疑最大的自然就是苏氏。
·······
等所有人退下。
长生殿中只剩下了李世民一人,他有些孤独的坐在殿中。
良久,起身来到案前,抽出了秦琅不久前递上的折子。
这道折子是秦琅的谢恩表。
感谢皇帝对秦家的恩宠,然后劝谏说李贤尚在襁褓之中,皇帝就破格赐封其为潞王之爵,加封大将军,授大都督衔,有违国法制度,这种过份的宠爱对孩子并不是好事。
劝请皇帝收回封赏命令。
刚回到这奏折的时候,李世民没怎么在意,可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由的让他心情沉重起来。
难道真是因为自己破例过份的宠爱李贤,才导致他差点被人谋害?
想想这些年太子和苏氏的关系,李世民不由的又叹了声气,虽然如今太子和苏氏表面和谐,再没有过争吵,但是据他所知,太子再没有临幸过苏氏,两人表面夫妻,实则平时面都难得见一个,话都没有一句。
如今又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这让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那般逼承乾是否正确。
思索良久。
皇帝下诏。
“加封皇孙李厥为陈王,追赠皇孙李医为原王、司空、益州大都督,谥号悼。”
东宫案多方调查,本以为很快会水落石出,可谁知道越查越乱。
各种各样的问题被查了出来。
“事情又怎么牵扯到了汉王身上?”
皇帝看着李君羡送上的秘密奏章,看着上面的调查报告,惊叫失声。
汉王李元昌,是李世民的七弟。李世民诸兄弟中,建成、世民、玄霸、元吉四人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在李渊称帝之前,他就生了五个儿子,独孤氏所生的建成四兄弟外,还有一个妾侍所长的庶子李智云,李渊造反的时候,被隋军擒住处死。
李渊称帝后广纳嫔妃,又生了许多个儿子,尤其是在他退位后的九年里,整天无所事事,就是声色享受,儿女生了一堆。
老六元景,老七元昌等都是武德元年所生。元景初封赵王,元昌初封鲁王。
李世民继位后,改封元昌为汉王。
这位比皇帝小了快二十岁的小老弟,玄武门宫变的时候才是个孩子,不过长大后倒也算是文武全才,善隶书,画技精湛,还有勇力,骑射了得,有老李家的优良基因。
甚至身上还有点文艺气息,只是行事有些不合常规。
他被李世民委任为梁州都督的时候,在地方上没少做违法犯纪的事情,李世世也经常下手诏批评这个老七。
老七被批评的多了,也对这个兄长有些怨望。
本来元昌好歹也是个亲王,这辈子富贵是不愁的,但现在镇抚司调查东宫皇孙谋害事件,查来查去,居然查到了汉王元昌的身上来了。
倒不是查出是元昌在害侄孙,而是查出他跟另一件事情有关。
镇抚司调查皇孙案的时候,重点先查了东宫的人先,然后就从一名东宫卫士的身上查到了郎将纥干承基身上。
纥干承基却又被查到牵连到了谋反被杀的齐王李祐,然后查着查着又查到了汉王元昌。
李君羡掌握到的现有证据显示,纥干承基原本是承乾的心腹,但在太子之前差点被废一事中,纥干承基也获罪被贬出东宫。他去求承乾说情,让他免于被贬,但承乾并没有理他。
于是被贬的纥干承基心怀怨恨,他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关于太子的秘密暗中出卖给了魏王李泰。
纥干承基于是成了魏王李泰的人,之后他便开始替李泰暗中做事,替李泰联络了汉王元昌、齐王李祐这些宗室皇弟皇子,甚至还联络了一些之前同是东宫太子承乾的人,然后被贬的一些人。
当时太子和魏王争斗激烈,太子失宠,魏王正得意,纥干承基等人都认为承乾会被废除,魏王当为新太子,所以都转投魏王门下。
李元昌本来就跟侄子李泰年纪相差不大,当初还同是崇贤馆的学生,都是好书法能绘画有些文艺气息的,平时比较和的来。
元昌跟李泰曾经割臂出血,以帛试之,烧作灰,和酒同饮,歃血为盟。元昌当时甚至还提出了一个要求,说希望陛下早为天子,臣别无所求,唯近见御赐,有一琵琶宫人甚至美善弹,事平之后,当望垂赐。
元昌看上了李世民身边的一个弹琵琶的美女,希望将来李泰当了皇帝后,把这宫人赐给他就满足了。
真正的爱美人不爱江山。
李泰当然也是点头应诺了。
可是谁能想到,没多久,夺嫡之事就急转直下,皇帝突然就决定继续保太子,一番大刀阔斧的猛砍后,李泰的太子梦就碎了。
当初的那些结盟啊誓言啊,也就立时都顾不上了。
谁知道数年之后,如今还因为一个皇孙夭折而导致皇帝全面调查东宫,查来查去查出了纥干承基,然后又牵到了齐王李祐,再牵到汉王元昌,再牵到了魏王李泰的头上。
真可谓是拔起萝卜带起泥。
这调查出来的东西,把李君羡都吓的够呛,不敢有丝毫隐瞒,赶紧上报给皇帝当面。
李世民看着这份东西,也愣住了。
谁能想到会查到这上面去呢。
皇帝盖上秘折。
但过了一会,忍不住又打开来继续看了下去。
又看了一会,皇帝忍不住愤怒的拍了御案。
因为后面又牵出许多人来。
元从功勋侯君集,前东宫千牛贺兰楚石、洋州刺史赵节,还有左卫中郎将李安俨等一批原是东宫太子的人,后来都转投了魏王李泰。
虽然当初的夺储之争早已平息数年。
可李世民怎么也没料到,平时那个仁孝的魏王泰,背地里居然如此行事。
更让他愤怒的是,李祐的谋反一事,其中也跟李泰一党有脱不了的干系,那纥干承基就曾在李祐谋反前后密信往来频繁,甚至李祐反后,纥干承基还劝李泰起兵。
他们还计划利用李安俨统禁军的机会,阴谋发动兵变,想再来一个玄武门。
虽说最后李泰没有同意他们的计划,但也只是说时机未到而已。
逆子!
孽畜!
李世民气的破口大骂。
他曾经真心以为李泰比承乾好太多,既有才华又有孝心,可谁知道他也一直在骗自己,一切都是伪装的。到了如今,都还想着要谋夺太子之位。
虽然李君羡还没有查出暗害李医李贤的人是谁,可却意外查出了这么一个惊天大案。
事到如此,李世民也无法把这事掩盖了。
这已经不仅仅是李泰和承乾的兄弟之争,这还涉及到了许多朝臣,甚至连他的禁军大将都已经阴谋宫变了,再不动手,就晚了。
“立诏太尉长孙无忌、大学士许敬宗、大理寺卿孙伏珈、御史大夫韩仲良、刑部尚书刘德威等入宫!”





贞观俗人 第1215章 大清洗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东宫。
“上诏大理、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又令中书、门下监审,纥干承基乞求将功赎罪,当堂供告魏王、汉王谋反。”
“诸司会审,反形已具!”
承乾抱着儿子潞王李贤坐在榻上,逗弄着儿子。
“圣人什么态度?”
“圣人心痛万分,痛心良久,问宰辅重臣,将何以处泰?宰相们莫不敢言,唯有中书舍人来济大胆谏言,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圣人于是下诏,废李泰为庶人,令押回洛阳,幽于右领军府。”
承乾听到这个结果,对着儿子露出笑容。
禀报的内侍见太子不说话,于是等了会后又继续小声道,“上欲免汉王死,只废为庶人,国舅长孙公等众大臣固争不肯,乃赐自尽于家,然宽宥其母亲、妻妾儿女。”
“侯君集、赵节、李安俨、杜荷、贺兰楚石、柴令武、杜楚客等皆处斩。韦挺、李素立、杨纂等皆除籍为民,原李泰所置文学府聘授之学士,皆除籍为民······”
承乾终于抬起头来,“房遗爱呢?”
“上命没有涉及房遗爱。”
承乾哼了一声。
很明显,皇帝这是在给房玄龄一个老脸。
不过这个谋反案的结果,还是让承乾比较满意的,不仅把最大的威胁李泰给贬为庶人,还把七皇叔汉王元昌给杀了,另外又杀了一堆大臣。
侯君集、杜楚客、李安俨都是三品以上大臣,而赵节、杜荷、柴令武等人还都是皇亲国戚,赵节是长公主的儿子,杜柴两人是当今皇帝的驸马。
侯君集李安俨和杜荷、贺兰楚石、李安俨、赵节这几人,曾经还都是支持过承乾的,后来做了墙头草,在最关键的时候跑李泰那边去了。尤其是侯君集,曾经两人的关系极为密切,承乾还娶了侯君集的女儿,两人生下了次子陈王李厥。
看着这些曾经的自己人,如今被清算,承乾心中无比痛快,最可恨的就是这些墙头草。
李泰没被杀,倒不出意料,毕竟李泰向来得父亲宠爱,当初差点就抢了他的太子之位,如今事发,贬为庶人,也算是圣人痛下决心了。
大快人心。
房遗爱和柴令武都是李泰的死党,但现在柴令武获罪处斩,房遗爱却提都没提,明显是因为柴令武的母亲平阳昭公主早就病逝,而他父亲谯郡公柴绍也已病逝的缘故,皇帝清算起他来没后顾之忧。
房遗爱的父亲房玄龄虽然如今致仕在家,可毕竟劳苦功高,皇帝还是比较在意他的,所以先前房玄龄卷入刘洎案中,皇帝也只是让房玄龄致仕并未降罪,如今又再一次照顾房家。
赵节是长广公主之子,长广公主是高祖第五女,始封桂阳公主,嫁与天水赵氏广州刺史赵怀讷之子赵慈景,武德初外放华州刺史,率军攻打蒲州兵败被俘杀。公主改封长广公主,改嫁杨师道。
赵慈景还有个弟弟赵慈浩,娶了长孙皇后的堂妹。
公主与赵慈景生儿子赵节、赵斌,与杨师道生之杨豫之,娶齐王元吉之女寿春县主。
天水赵氏也是名门了,赵节父亲虽说死的早,母亲改嫁,但公主和杨师道对赵节兄弟俩都还是很好的,所以当初赵节跟着承乾,后来因太子失宠,连累贬谪,后来杨师道帮助下,不到三十岁就升任了刺史。
这可是正经的州长官,不是什么虚职散衔。
而且他爹去世后,当时才几岁的赵节,也是承袭了父亲的开化郡公爵位的。
秦良娣在一旁对太子道,“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殿下当去面见圣人,为魏王和驸马等求情,毕竟都是亲戚。”
太子笑笑,没有说她肤浅,因为他很清楚秦氏是个很聪明的人,虽然她不会处处算计,但那心思却是灵巧没有人欺的到他。她的话,当然不是表面这么简单。
魏王泰一党出事,东宫上下自然都高兴,但这个时候如果真的喜形于外,难免会让皇帝不高兴。这时去说情,还能在圣人面前留个好印象。
“好,你抱着四郎,我去面圣。”
“可惜这次没能把房玄龄那老贼一起拉下水。”承乾有些遗憾道。
“殿下可万莫说这样的话了。”
“我明白。”
承乾赶到上阳宫长生殿外,发现姑母长广长公主和姑父太常卿杨师道正在殿外求见。
“太子来了。”长广公主一见到承乾,便抹着泪上前来。
承乾看着这位姑母的满脸泪水的样子,赶紧上前扶住,“姑母可是为赵表兄的事情来的?我也正为此事来,赵表兄只是一时糊涂,我来请父皇宽赦赵表兄。”
杨师道在旁边拄着个拐,有些尴尬的望着太子,“赵节对不住殿下,难得殿下还能宽宏大量,真是惭愧。”
“姑父千万别这么说,都是一家人。”
长广公主在宗室里面,人脉还是较广的,先嫁天水赵氏,再嫁弘农杨氏,是个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人,比如当初武士彟娶杨氏,便是公主做媒说亲的。
不过这位公主爱奢华,喜钱财,最喜欢享受,豪宅别墅,动则费钱上亿,还喜欢到处兼并田地,购置庄园,喜欢买奴隶购牛马。
公主还喜欢打马球,办茶会,反正在贵妇人圈子里,公主那是相当善交际的,另一方面公主对儿女们也十分宠溺,所以公主的几个儿子都比较混。
赵节就不说了,先是跟着承乾胡闹,后来转投魏王府,结果还想着唆使魏王谋反,他谋反的原因也较简单,就是嫌自己的爵位太低,才一个郡公。他那些姨表兄弟们,将来大多能继承国公爵,至于他的舅表兄们就更不得了,那都是王爵。
赵节亲爹死的早,虽说继父对他不错,但杨家的爵位和家产也轮不到他,所以就也想着弄个从龙之功,给自己爵位加一级。
公主跟杨师道的儿子杨豫之就更纨绔了,历史上这个杨豫之在他爹杨师道死后,丧期内就寻欢作乐,以致惹恼舅父李世民,让长孙无忌去把杨豫之的家产分给了同母兄赵斌,结果他还是不思改过。
在母丧期间,更过份的跟姨母永嘉公主通奸淫乱,结果被姨丈窦奉节捉奸在床,窦奉节将他具五刑杀之。
这可是非常惨的死法,先在脸上刺字,然后割鼻子,再砍掉左右脚,接着用鞭杖活活打死,然后还要把舌头割掉,再把脑袋割下来悬挂在木杆上示众,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尸体剁成肉酱。
能教出这种儿子来的母亲,当然也不会好到哪去。
承乾对这个姑母其实没半分好感,心中鄙夷,满身珠光宝气看似雍容华贵的贵妇人,其实是个不讲理的妇人罢了。
“姑母请放心,我这就去向圣人求情。”
太子请见。
李世民终于让他们进去。
等太子求完情,李世民却面无表情。
当杨师道也跟着求情的时候,李世民怒了。
“你真当朕老糊涂了?朕让诸法司会审逆案,你杨师道一个太常卿却百般插手,为赵节循私枉法,眼里还有朕,还有朝廷法纪?”
皇帝大声责怪杨师道干涉司法。
“朕看你这个太常卿也不要做了,免职归家,好好反省去吧。赵节虽非你亲子,但几岁起随公主到你家,你也有教养之责。如今他谋反作乱,你这个养父也有不教之过!”
公主本来是想来保儿子的,没料到丈夫也被卷入。
急的以头抢地,不停的在地上磕头,血都磕出来了,承乾赶紧搀扶,但是这一次李世民却铁石心肠,丝毫不为所动。
“朕的儿子,兄弟,外甥们谋我的反!”
李世民瞪大眼睛望着同父异母的姐姐,话中之意多有怪罪。
不管承乾和公主如何求情,可皇帝这次铁石心肠,赵节必须死,死不足惜。杨师道还干涉司法,被李世民免职。
······
不待秋后。
斩立决。
汉王元昌在封地被赐毒酒自尽,赵节等人也都是在任职地逮捕就地处决。
侯君集为天子元从,协谋靖乱功臣,此时在西域为西州刺史、天山军使,竟无一人为他求情。
襄城郡公、城阳公主驸马杜荷被斩,城阳公主被改嫁给卫尉卿薛怀昱之子薛瓘。
卫州刺史、襄阳郡公、巴陵公主驸马柴令武闻讯与公主一同自杀,皇帝大怒。
命人将柴令武戮尸,公主另葬。
杜荷本杜如晦次子,其兄杜构袭爵莱国公,任莱州刺史,被牵连获罪,夺爵,贬象州司马。
柴令武兄柴哲威乃柴绍与平阳昭公主嫡长子,已袭爵谯国公、拜右屯卫将军,坐令武谋反,夺爵,贬爱州司马。
杜如晦和柴绍皆开国元勋,既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是第一批世封功臣,此次两家因为不孝子涉谋反案,不仅两位嫡次子被处斩,而且连累了嫡长子也都夺爵收封,并贬谪岭南。
其中杜家受的影响最大,不仅杜构夺爵贬岭南,次子杜荷处斩,而且连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也再次获罪,这位曾经魏王府的长史首僚,先前已经获罪被贬,但这次案发,发现他仍然与魏王有往来,所以皇帝直接把他也处死。
京兆杜氏在贞观初,也曾是红极一时,毕竟杜如晦杜淹叔侄两人都拜宰相,可谓一时无两风光无限的,谁知道如今却落的如此下场。
杜荷杜楚客被杀,杜构被贬,加上杜家女婿宰相马周也已病逝,杜家一时凋零。
弘农杨氏也大受打击,也在贞观朝出过两位宰相的杨家,杨恭仁病逝,杨师道如今一贬再贬,尽夺职务。
1...621622623624625...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