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这些贸易商站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从中原带走了不少人口,有些只是招募过去经商、护卫、种地、开矿等,这些人家依然在中原,赚到的钱也是带回中原。虽然这些人多数在当地也会纳一些当地的蛮夷女子为妾侍婢女甚至生儿育女等。”
在马周看来,这种只是过去经商赚钱的,其实影响不大,这就好比朝廷开放海贸以来,每年大量人下海一样,只是经商赚钱,家还在中原。
他们本质上也那些海船上的水手啊,丝绸之路上的驼队的伙计等都一样,没什么区别。
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当一些海外的商站发展起来后,他们开始往那边移民,搞永久定居,不仅是招募人过去,甚至开始把家眷也都移过去,一去不回了。这才是真正的人口流失,挖墙角行为。
至于说商站赚的钱不会纳税啊等等,这倒是次要的。
人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税收,人口也是一项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国家资源,既是税源也是兵源。
虽说在如今大唐的税赋等制度下,取消了人头税,主要是征的以田亩为主的地税和以家庭财产为主的户税,更多的财政收入还是工商税收,连劳役也都是改成了折钱,摊丁入亩等。
因此朝廷现在对人口的控制力度不从过去那么严格,本身是允许人口有限流动的,并不一味的要强迫百姓束缚在土地上。
但问题是,朝廷以往允许人动也只是允许在大唐境内流动,想迁移到国外去,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行为的。
任何朝代都不允许。
马周很大胆的提出了一个想法,“臣以为既然这些海外商站等地有利于国,但又因于远离中原,并不适合纳入直接管辖不便置州设县,那何不大胆一点,将其设置为海外领地。”
“何意?”
“就是朝廷可以把这些既成事实的海外之地,正式承认,将他们纳入大唐,但不是做为直属的疆土,而是做为海外的殖民领地。如金银岛,处于南洋深处的大岛,乃是秦家发现并开始经营的,那朝廷或许可以将其正式授封给秦琅,做为其分封领地,允许他们开拓并管理金银岛。”
“分封领地?”
“与武安府这样的世封领地不同,给予更多的权力,相应的呢,朝廷也获取金银岛上部份权力。”
“你细致一点说。”李世民没急着反驳,而是让马周把想说的都说出来。
马周提出,大唐现在除了直接控制的中原各道外,还将边疆上原来大量的蛮夷之地也改土归流了,但是边远地区,依然还有不少未能直接控制的地区,于是这些地区仍然设为羁縻都督府、州县等,他们名义上纳入大唐疆域,但基本保持原有的统治,册封授命原来的酋长首领为都督、刺史等。
甚至其人口不入户籍,也不缴纳税赋,只是定期朝见、进贡,其余一切事务都自治,朝廷不予干涉。
在武德时,几乎整个岭南地区,以及西南的黔中、云南、安南甚至是剑南的川西,以及青海等地,对那些俚僚蛮夷,朝廷当初都是实行羁縻制度。
李渊当年颁下诏令就说的明白,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华夏,是以昔王御宇,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无取臣属。
羁縻的本意就是牛马的缰绳笼头,给那些难以控制的地区,推行羁縻制度,就是给他们套上笼头缰绳,本意也只是为了能够安抚约束。
对于羁縻政策的原则,就是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之不追。既其部落置州列县,可保留本部兵马,给予所谓土丁土军等名义。同时立柱结盟,划定界限,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贸易往来。
羁縻州府外,大唐现在还有附庸国、藩属国、朝贡国等几类,比如说新设的瑶池都督府,就是个新设羁州府,阿史那贺鲁受大唐册封,但本质上大唐不干涉他们内部事务,自己也依然统领兵马,对于瑶池都督府内的所有事务都有自主权,但是贺鲁不是国王。
而如苏毗国,他原来被吐蕃灭亡吞并,在上次唐吐战争后,吐蕃被拆分,苏毗国被大唐扶持复辟,但是此时的苏毗国实际上早已经是娘氏等各城邦自立,苏毗国也只空有其名。
因此完全依仗大唐才有其名,因此苏毗就是大唐的附庸国,大唐在苏毗境内是直接有驻军的,同时苏毗国王在军事、外交等方面,也要受大唐的控制影响,必须依附于大唐,并没有完全独立自主的权力。
不过相比起羁縻府州来,他的规格要高一些,相对来说地盘也大些,比如一般的羁縻州府,只是一个部落,其首领一般受封为都督或刺史,而附庸国称国,其首领一般授予国王衔号,并拥有大唐的国公郡公之类的爵位。
像契丹、奚虽然实力也挺强,但却也仅是羁縻都督府,还没能成为附庸国。
而如林邑、新罗、西突厥这样的则是藩属国,他们几乎拥有完整的主权,但是臣服于宗主国,接受宗主国的册封,定期朝贡,双方一般是接壤的邻居,关系密切。
而如真腊、干佗利等国,一来距唐较远不相邻,二来他们与大唐的关系并不算密切,只是双方贸易关系较好,尤其是有朝贡贸易关系,大唐也一般会象征性的封赠其国君封号等,但这种关系并不对称。
实际上对他们的影响不大。
马周建议,对于如金银岛这样的勋戚士族等的海外领地,直接设立经制州县是不合理的,也没必要。
但完全放任不管,也不应当。
“不如便按传统,于要荒蕃服之地,设立羁縻领地,画野分疆,许其自治。”
“世镇、世土,世官、世人!”
原则上,谁发现谁占领,谁占领所自治,他们可以奏请朝廷,请赐自治。朝廷下旨,画野分疆,设立自治领地,许其世袭永镇。
就跟饶乐、松漠、瑶池等这些羁縻之地一样。
当然,因为两者之间也还是有些不同的,故此也可以细分一下,比如说这些得到承认的自治领地,若是从中原移民过去,必须得到朝廷的许可,同时对移民征收一笔重税,这样能避免人口流失。
“允许世袭永镇,然承袭须奉朝命,虽在万里之外,皆赴阙受职!并按距离远近,规定其入京朝集的间隔,按距京城之远近,分番轮流入京朝集!”
近的一年一朝,远点的两年一朝,远的三年一朝或五年一朝。要保证这些领主定期入京朝见!
贞观俗人 第1197章 吕宋国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除此外,马周还建议行推恩令,这些自治领一代代的推恩分封,就跟大家族分产一样,不让他们维持大家族制。虽说推恩分封后,领地还是一家之地,但几代下来,关系可就复杂了。
“再有一个,自治领地必须推行大唐之律令、税法。”
朝廷可以允许自治领拥有自治之权,可以给他们行政司法甚至是统兵之权,但是他们却得严格采用大唐的律法和税律等。
“其领地山川河流矿石渔产等全归领地所有,但税赋三分之一,须上缴朝廷国库,余者归领地自留。”
养兵养官等等,朝廷一概不管,修水利赈灾民等,也都是自己负责。
朝廷直接抽三分之一的税,因为距离远,所以这笔税直接折成金银等轻货上缴。
除了不允许自治领地互相攻伐,不许侵犯朝廷疆土等,允许他们自己开拓领地等,反正朝廷不干涉。
李世民听出来了,马周的提议确实很胆大,这根本就是一个权力更大的世封制度,要说区别,那就是如今朝廷推行的世封制有两个,一是授封给宗室皇族以及实封国公以上的世封,授为世封都督和刺史,授封在边疆之地,都是武德朝时的羁縻之地,世封永镇。
只不过到如今,这些世封实际也仅保留了封地三分之一的税赋收益,还有对封地都督、刺史职的世袭权力,以及对封地的监察之权。其余的行政啊司法啊军事等权力都没有了,连封地的护卫亲兵都一再压缩,基本上就是点世袭的空头官衔,以及还算不错的经济收益了。
而另一种世封,是在辽东新征服的高句丽旧地上推行的,把那些山区地带,拿出来分封给有勋的将士们,甚至是所有有爵位的非世封实封爵以及虚封爵们,这种世封其实只是授予不多的土地,从百亩到几千亩,只享受三分之一的税赋收益,且爵位勋官这些是不能世袭的,只土地世袭。
爵位、勋官跟封地不挂钩。
而现在马周说的这个世封领地,那就很诱人了,完全就相当于是汉代时的诸侯国,裂土封疆啊。
拥有自治大权,只须上缴三分这一的税赋给国库就好了,其它的朝廷不干涉你的内务。
“只要朝廷加强控制人口流出,那么这些海外的自治领就不是隐患,特别是要禁止工匠流出。”
如果一个普通的男子移民到海外自治领地去,朝廷强制征收他们一笔重税,比如说收个四十贯五十贯钱,一个技术工匠,收个七十贯一百贯的,那么自治领除非搞非法偷渡移民,否则这个移民成本太高,他们还不如直接征服土人或买奴隶过去发展。
至于说将来会不会威胁朝廷,马周认为可能性极小,毕竟不管是西汉的七国之乱,还是西晋的八王之乱,首先他们这些都是朝廷宗室名王,二来他们的封地极广且处于朝廷腹心之地,所控制的疆域以及人口等,都是极其庞大的。
而如金银岛等这种海外领地,注定规模难以很大,就算金银岛现在有近二十万人,但并不是其领地人口,多数只是去淘金的唐人。再者,金银岛这样的也只有一个,更多的海外领地都是些商站、矿场,几十人或几百人为主,千人规模的都不多。
如果放开让他们建领地,允许他们征服周边土著,地盘肯定能扩大不少,但是这顶多也就是成为以前岭南、南中等地的那些豪强土著,而如爨氏啊田氏啊谢氏等发展了数百年上千年,也只是一地豪强,根本威胁不到朝廷中央。
更别说在那大海之中的金银岛啊,在林邑以南的什么婆罗洲啊,在那什么遥远冰原上的流鬼、夜叉国海边的什么地方,离大唐不是数千里就是上万里,这种能成什么威胁?
等他们有能力威胁到中原的时候,估计都几百上千年以后了。
反正这种是不用操心的。
真正能威胁到大唐这种级别的大一统王朝的,永远只会是在中原腹心,甚至永远只有那些士族门阀才有可能改朝换代的。
利用那些贵族豪强向海外拓张,也还有不少积极的好处,比如说能获得更多的土地啊,能够增加税赋啊,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啊,甚至扩大商品的外销量,乃至于能征服更多土著,为大唐提供更多的奴隶等等。
当然,弊端也肯定会有一些,但有这么多好处,加强引导,适量监管,那总比视而不见的强。
李世民没急着表态。
羁縻制度古已有之,能存在这么多年,当然是有很大的道理的,可说到底不外乎是朝廷鞭长莫及,无力控制,所以只要求能够臣服就好,这种制度千百年下来,好处也确实不小。
当然,若是有实力的时候,朝廷该出手时也还是会出手的,所以羁縻制度也不过是个工具而已。
中原王朝对岭南、西南地区,向来的政策就是不断的吞食推进,是一个支持汉人豪强大姓不断南迁,然后征服土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豪强与朝廷那当然都是各得其利的。
其实现在勋戚豪强等虽然都参与工商贸易中,也有许多在海外搞些商站啊商屯、开矿等,但规模确实都不大,也就秦琅的金银岛是个异类,毕竟除了秦琅,也不会有第二个人,会这么极端的全力去经营这么块海外之地。
基本上所有的勋戚豪强,也仅仅是把工商贸易当成是个赚钱的营生,家族重点当然还是中原,还是朝堂。
也唯有秦琅,如今却总想着什么狡兔三窟,什么海外经营,也只有他有这个实力和决心,能够调整整个秦家的方向,源源不断的汇聚资源投入海外。
别人家都是在外面赚钱的,只有秦家是在亏钱往外投的。
虽然太子承乾说如今百万家下海,十分惊人,但多数都只是去赚钱的,家还在中原。下海赚钱也是寄回家,并没太大影响。
如秦琅这种有长远经营打算的并没几个嘛。
但李世民也不得不考虑这个已经出现的问题,既然有了一个秦琅,肯定也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而且现在就算只有一个秦琅,他已经把自己当初经营武安封地的那些旧家臣,都联合起来,要在海外经营,公开的口号就是再建一个庶子团,为各家再建一块产业。
那些人也确实很支持,所以金银岛肯定是能发展起来的。
当然,这个所谓的能发展起来,也有限。毕竟就如西域高昌国,从汉代经营西域屯驻起,到大唐灭掉高昌国,这数百年的时间经营发展,还是背靠中原,处丝路要点,屡屡在中原动荡之时,接纳中原流民,但到灭亡时,经历了四姓统治,可这个所谓高昌国也不过是个几万人的小国,也就是大唐边州的水平。
而如岭南的冯氏、冼氏、宁氏,南中的爨氏、田氏、谢氏、赵氏等,各个号称数百年豪强,动则称拥兵一二十万,但是顶多能在边远当个土蛮王。
从这方面来考虑,以金银岛远离中原的位置来说,朝廷确实没必要太过担忧。
李世民现在真正要考虑的是,要不要开这个头。
就算是羁縻都督、刺史,也是朝廷名器,不应当轻易授予的。
马周提议,纳资。
就是在海外有这种商站据点的,也有意想凭此获得个世袭头衔的,可以掏钱。打个比方,秦琅的金银岛,地盘大资源好,朝廷可以设个羁縻州府,比如以土人所命之名吕宋建个吕宋都督府或吕宋州,授秦琅或其子一个吕宋都督或刺史。
秦家掏一笔钱,比如说一万贯,上交给朝廷国库是皇帝内库,然后朝廷正式设立这个吕宋羁縻都督府,给秦家这个世袭的官职。
或者掏八千贯,设吕宋州,授吕宋刺史。
总之,不白给,得交笔钱,羁縻区划等级高,交的钱就多。从都督到刺史再到县令、乡长、里正啥的。
李世民不由的笑了,这不敛财嘛。
但马周觉得这也不丢人。
本来还挺严肃认真的,李世民倒是被他弄的轻松了不少。
“魏公的武安都督府世封,是只享有三分之一的封地税赋。如果朝廷把金银岛授封为秦家领地,则朝廷只享有三分之一的领地税赋。”
两种差别巨大,一目了然。
“如果秦琅不愿意交钱呢?”
马周笑了笑,“魏公肯定愿意掏这钱的,能用钱换爵衔还是世封,这买卖他肯定不会错过的。”
虽说掏钱买这爵衔,就意味着海外领地正式纳入朝廷管辖,要缴纳领地三分之一的税赋,朝廷还有可能派出税务官过来监督,但是这意味着得到朝廷正式承认。
不掏这钱,当然不意味着就不用缴税了,如果不缴税,朝廷可以给予封禁。毕竟相比起这些海外领地来,各家的大本营可都在中原国内。
朝廷随便一句话,他们就不敢因小失大。
纳资授衔,不算亏本买卖,各取所需。
朝廷真正要注意的只有一点,加强人口管理,尽量避免大量人口流出进入这些海外领地就可以了,其它的都不会是什么真正的威胁。
海外领地上的人口也登记入籍,同样要上报朝廷户部,这些人也是大唐的子民,甚至能获得参加大唐科举、应募从军,为官做吏等的资格。
反正在马周看来,大唐如此强盛,难道还担心海外的这些小殖民地?
“好,朕便派人去问一问秦琅,他愿意要个吕宋都督头衔还是吕宋刺史衔,愿意掏多少钱来换这衔,还有,他把朕的二十万子民弄到吕宋岛去,是不是得给朕一个交待,若是他想把人留下,一个起码也得给朕五十贯吧?二十余万,就算一千万整数算了!”
皇帝笑着说道。
贞观俗人 第1198章 承乾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难得父子同车而行。
马车是一辆四轮大马车,六匹雄骏战马拉动,在洛阳主干大街上平缓的行驶着。车厢内很宽敞,坐榻几案尽有,犹如一个移动的房间。
“马周人之将死,开始胡言乱语了。”
太子很不客气的批评马周。
李世民却只道,“朕倒觉得马周只是想事情比较长远。”
承乾有些激动,“父皇何故也出此言?秦琅在金银岛所为,本就已经形同谋反了。”
“倒没那么严重。”李世民淡淡道。
“臣怀二心,岂不就是谋反?”承乾对自己的老师却没半分客气。
“你心里真是这般想,觉得秦琅在谋反?”
“儿臣以为,谋反这种事情不只论心还得论迹,而如今秦琅所做所为,无不表明他不仅心里跟圣人离心离德,就是行迹也已如此。”
“那兴工商开海贸以来,无数勋戚士族豪强皆参与其中,许多家纷纷在海外经营,难道都在谋反?”
“那不一样,秦琅在金银岛所为,已经不仅仅是贸易了,他就差公开建国称王了。”
皇帝还是很淡定的摇了摇头。
“那你觉得要如何处置?”
“谋反乃十恶之首,罪不可赦,但念在秦琅为圣人天策元从,协谋靖乱功臣,贞观以来也是功勋着著,故此可设想保全他一命。可派百骑将秦琅带回洛阳,加一荣衔在洛阳养老。”
皇帝笑了。
“秦琅才三十来岁就养老,不觉得太早了?”
“恕其一死,已是莫大的恩宠了。”
皇帝正色,“那你觉得秦琅能乖乖的回京吗?如果他不肯奉诏回京,又当如何处置?就算秦琅回京了,可你考虑过秦琅的名望吗?”
“我来告诉你,假如你真要这么做,你只有杀了秦琅,否则你会发现后患无穷。可如果你真杀了秦琅,先不说他肯不肯乖乖让你杀,就算真让你杀了,你又如何收场?秦琅在朝中的威望,在民间的威望,你考虑过吗,秦家的人脉关系,你考虑过吗?”
“你没考虑过,你只是把复杂的事情想简单了,就算你坐到了朕的位置,难道你就以为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你觉得皇权是如何体现的?”
李世民给儿子倒了杯茶,“皇帝从来不是天然高高在上的,甚至皇帝也不是天生的,否则又怎么会有王朝更换?就算是皇嫡长子也未必就能成为太子,而就算太子也未必就能成为皇帝。”
承乾的脸色微变。
“我李家曾是西魏八柱国家,也是北周唐国公,又为前隋旧朝,还是皇亲国戚,奋数世之力,机缘巧合之下,这才能建立大唐。我原也仅是皇嫡次子是秦王而已。”
“我李家能有天下,既因为我们家本关陇八柱八家之一,更因为高祖当年能够联合勋戚贵族,招纳英雄豪杰,这才能进取关中,继而统一天下。我能继承大唐江山,除了我当年开国征战的功勋,也因我有许多坚定的支持者,其中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高士廉杜淹,武有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刘弘基长孙顺德等等······”
“这天下虽是一家之天下,但却非凭一人打下来的。”
“知道朕为何要杀张亮,却没杀侯君集吗,知道朕当初为何连建成元吉都杀了,却能数次宽恕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吗?”
“杀是因为谋反,不杀是因为没谋反。”
李世民叹气。
“知道为何皇帝常自称孤家寡人吗?这是要时刻警醒自己,莫让自己真成了孤家寡人。一旦成了孤家寡人,那天下也就守不住江山要亡国灭朝了,杨广便是例子。”
“当皇帝虽至尊无上,但并不是行事就可无所顾忌,恰相反,坐到了这个位置上,你才能明白自己是多么的危险,你得时刻保持清醒,时刻争取更多的人支持你。而不是想着今天除掉这个,明天赶走那个。你每多一个敌人,你的位置也就危险了一分。”
“马周比你清醒的多,他确实是不行了,但今天说的话却是谋国之论,是长者之言。秦琅是何人?他不仅仅是朕打天下的大将秦琼的儿子,本身也是大唐功勋最着著的重臣,他为大唐立下的功勋数之不尽,而秦琅在朝中的人脉关系,也不比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差。”
张亮搞图谶,蓄养五百义子,各种不法,确实作死,他本也是勋臣,但皇帝还要杀他为何,因为张亮不仅是搞这些,他还牵扯上了魏王,牵扯到魏王党,所以皇帝要杀他,也因为张亮在朝中没有什么太深的根基。
杀了张亮,还能顺便敲打下赵郡李,让房玄龄识趣的退休。
而秦琅在朝中的根基可比张亮强太多了,朝野的名望也不是张亮赶的上的,更别说秦琅并没有犯什么根本性的大错。秦琅一直以来都是坚定的忠于皇帝李世民,同时坚定的支持太子承乾的,走的正道,队也站的好。
本身功高望重。
在民间秦琼早封神了,秦琅也早成天王级人物,秦家在军方还是军功新贵的领头羊,秦琅本身在军方的威望也是无人可及。
如果仅仅因为秦琅在海外搞了个岛,弄了些人过去采矿种地,朝廷就要治他谋反罪,要杀他,谁会支持?
他不过做了许多人都在做的事情,只是做的比较大点而已。
“秦琅可是朕留给你的宰相,是你将来的辅政大臣,你舅父这人,你应当也看出来了,好揽权,同时也不能容人,喜欢排除异己,能力其实还是不错的,但相比起房玄龄来多有不如,就是马周也比不上。”
猜你喜欢